工业霸主(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460

  “连你都只能排倒数第一啊?”兰武峰惊倒了。他过去和林振华比划过,知道林振华的功夫非常不错。林振华自称在连队里是倒数第一,估计有点谦虚,但至少也可以说明他的这些战友个个身手不凡吧。
  “佩服,佩服。”宋启源也咂着舌说道,“我们过去总和缅甸政府军打仗,还真忘了咱们解放军的厉害。”
  朱铁军站在一旁看着韩智勇等人扎营,微微点点头道:“嗯,马马虎虎吧,总算是没有给我们当兵的丢人。”
  “朱厂长,您老也当过兵?”宋启源不相信地问道,说罢,觉得好像有点不太恭敬,连忙又补充道:“哦,对了,朱厂长也应该是老资格了吧?”
  朱铁军笑道:“我资格不算老,你穿开裆裤的时候,我才刚当排长呢。”
  “呃……”宋启源挠挠头,认栽了,谁让人家是大叔呢……
  朱铁军这个人,较真的时候脸黑得像木炭一般,但逗乐子的时候也是非常幽默的。他说的俏皮话,有时候能把林振华这种后世网络上磨炼出来的人都噎得没脾气。
  退伍兵们一忙活起来,兰武峰也连忙命令自己的手下开始扎营了。兰武峰从锡雅部落带来了六七十人,宋启源从缅甸带来了30人,再加上汉华重工来的几十名退伍兵,加起来差不多正好是一个连。林振华让兰武峰当连长,韩智勇当副连长,就在此地呆着,对沃赫尼部落形成威胁之势,等待他去见过锡雅部落的官员之后,再来与沃赫尼部落的首领奥里谈判。
  中国人在公路边扎营,处于2公里外的沃赫尼部落自然不会注意不到。望楼上顿时多了一些人,纷纷举着望远镜观察着这边中国人的动静。还有一些拿枪的人也从村子里乱哄哄地跑出来,呆在村外准备迎敌。
  “就这个样子,也能打仗?”朱铁军通过望远镜观察着对手,不屑地说道。
  “我们是为和平而来的。”林振华道,“朱厂长,这边让峰子和老韩他们守着,咱们先回锡雅部落吧,这件事还是要准备政治解决为主,能不动武,尽量不动武。”
  一行人又坐了两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锡雅炼油厂的所在地。孔海江、曹文强、锡雅部落的工业部长瓦希尔,还有中国驻苏丹大使馆派来处理事件的官员等人都出来了,把朱铁军、林振华等接进厂区。大家短暂地休息了一会之后,便开始开会讨论对策了。
  孔海江首先痛心疾首地做了一番检讨,声明是由于自己的工作不够细致,才导致了这一次的危机。他还没说两句,就被朱铁军给打断了:“小孔,这些没用的话都不用说了,大家直接介绍一下事件的经过吧。”
  “我来介绍一下吧。”曹文强把话头接了过去,他是从林振华原来承包的劳动服务公司提拔起来的,没有那么多官僚作风。他三言两语地把事情的经过向朱铁军和林振华等人介绍了一番,说的情况与此前兰武峰说的差不多少。
  “我补充一下。”驻苏丹使馆一名叫作薛连山的参赞说道,“我是大前天从喀土穆赶过来的。到了这里之后,我请兰武峰同志陪同我,到沃赫尼部落去与对方接触了一下。我们也见到了被他们扣押的中方人员,他们的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受到虐待。从这点来看,对方还是希望和我们进行和解的。”
  “希望和解就好。”林振华说道,“这样吧,大家把情况都碰一碰,看看对方到底有什么要求,我们尽快去和对方进行正式谈判。”
第383章
烫手山芋
  沃赫尼部落的首领奥里这几天有点忐忑,手里扣押着的7名中国工人,现在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让他拿也不是,扔也不是。
  劫持中国车队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从奥里的本意来说,他是不愿意与中国人为敌的,他只是想通过这个方式与中国人取得联系,没想到弄巧成拙,变成了一起绑架人质事件。
  锡雅部落建设炼油厂这件事,在整个南部苏丹都是一件大事。南部苏丹发现石油以来,围绕着石油资源的争斗一直都没有中断。由于战乱频繁,加上中央政府对该地缺乏控制力,因此没有哪家公司敢于在此修建输油管。各个部落采出的石油,只能靠卡车运往邻国,再倒腾到有炼油厂的国家去。高额的运输成本使得采油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收益,当地的经济丝毫没有起色。正如锡雅部落的工业部长瓦希尔所说,这里虽然有大量的石油,可却是全世界最贫困的地区。
  现在,锡雅部落竟然开始修建炼油厂了。谁都能够想到,如果这个炼油厂能够投产,其收益将是多少可观。当地的石油不再需要千里迢迢运输出去,而是可以在本地炼制成汽油和柴油。当地对于汽油、柴油的需求十分旺盛,这就使得锡雅部落的石油能够就地变成现金,这可是一笔大得让人难以想象的巨款啊。
  在南部苏丹这样的地方,一个部落如果有了钱,下一步会干什么,这是连想都不需要想的。它肯定会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大量采购先进装备,从而使自己的实力一下子跃上几个台阶。这样一来,地区内原有的势力均衡将被打破,不夸张地说,锡雅部落要统一整个南部苏丹也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出于对这个结果的担忧,各个部落都加强了对锡雅部落项目的关注。锡雅部落本身是一个大部落,其他部落要想直接动用武力来破坏炼油厂项目也很难做到,大家能够做的,就是根据这个项目的进度,来思考自己的对策。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总之都是要有所准备的。
  沃赫尼部落与锡雅部落相邻,对于炼油厂项目的担忧是最为深切的。沃赫尼部落的实力本来就不及锡雅部落,但在双方都没有什么利器的情况下,锡雅部落与沃赫尼部落还能够和平共处,即使偶尔有点小摩擦,也没有发展到兵戎相见的程度。
  现在,锡雅部落的炼油厂马上就要投产了,一旦项目开始产生收益,锡雅部落开始大量购入军火,双方的装备水平立刻就会出现严重的倾斜,届时锡雅部落随时都能够给自己以雷霆一击。奥里作为沃赫尼部落的首领,对于这个问题是不可能不考虑的。
  正当奥里处于窘迫之中的时候,前些天,部落里来了两位美国人,声称是一个什么什么基金会的,要就南部苏丹的前途问题,与奥里谈一谈。
  奥里对美国人没什么好感,不过,考虑到自己部落目前的处境,他还是决定见一见这两个美国人。
  “奥里先生,你对于目前锡雅部落建设炼油厂的事情,有什么见解?”一位自称名叫米勒的美国人对奥里问道。
  “对不起,米勒先生,我不知道你想问的是什么。”奥里答道。他不知道对方的意图是什么,所以也就不愿意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愚蠢的老黑!什么事情都要我们直接挑明了他们才能懂,米勒在心里暗暗地骂道。不过,在面子上他还是要装出一副和善的样子,他笑着说道:“奥里先生,是这样的,我们认为,锡雅部落目前建设的炼油厂,将会破坏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从而为地区安全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奥里说道:“我目前还没有想到这么多,我和锡雅部落的毕尔姆酋长的私交很好,我想,他不会做出让大家感到不安的事情的。”
  奥里这样说,其实是为了试探米勒的态度。在米勒的眼里,奥里是一个没头脑的莽夫,而事实上,作为一位部落首领,奥里是不会那样头脑简单的。他有意逆着米勒的意思说,目的是要把米勒的话刺激出来。
  “奥里先生,我认为你对毕尔姆酋长的信任有些过于乐观了。”米勒说道,“我和他接触过,我认为他是一个野心家。他想办法从中国人手里弄到了一套炼油设备,就是想利用这套设备来挣钱,然后发展自己的实力的……”
  “你是说,提供炼油设备的是中国人?”奥里诧异地问道,“我早先听说给他们提供设备的,是一个叫作缅甸的国家的公司。”
  “不不不,我们已经了解过了,为锡雅部落提供设备的那家公司,虽然是在缅甸注册的,但它的所有股东都是中国人。炼油设备是直接从中国装船运输过来的,在工地上的工人也全部都是中国人。”米勒说道。
  “原来如此。”奥里沉吟道。
  “对不起,我刚才还没有说完。”米勒没有注意到奥里脸色的变化,在他的眼里,黑人的脸不过就是一团黑色而已,哪里看得出什么表情。他继续说道:
  “我们基金会一直是致力于维护非洲和平的,对于这种破坏地区和平的行为,我们非常愤慨。所以,我们目前正在联系各个部落,准备成立一个联盟,来应对锡雅部落的兴起。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武器,来制衡锡雅部落。”
  “米勒先生,你的意思,是希望我们和锡雅部落作战吗?”奥里平静地问道。
  “不不不,完全没有这个意思。”米勒连声地否定道,“我们是一个和平基金会,我们并不希望看到战争的出现。”
  奥里在心中冷笑,这种和平基金会,他已经见过许多了。每一个基金会都宣称自己是维护和平的,他们往往还会给当地部落送上一些礼物,以示善意。但这些基金会最终的行径,都是要培育自己的势力,让各派势力相互之间争斗。在南部苏丹这些年的武装冲突中,每一起冲突的背后,都有这些基金会的身影。
  “米勒先生,非常感谢你的建议,不过,我需要再考虑考虑。”奥里客气地对米勒说道。
  米勒的建议,奥里是绝对不会接受的。首先是因为他对美国人并没有好感,其次则是因为他并不想打仗。米勒说的组成一个联盟来共同对付锡雅部落,其实就是在煽风点火,企图对锡雅部落形成围困之势。奥里甚至能够感觉到,美国人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如此在意,是因为锡雅部落的设备是来自于中国的,美国人不希望中国的势力渗透到南部苏丹来。
  不,我要和中国人取得联系,奥里在心里说道。他见过美国人,也见过中国人,在他的印象中,美国人为非洲送来的是军事顾问以及枪炮,而中国人送来的是医生和药品。就眼下这个例子来看,中国人跑来帮锡雅部落建起了炼油厂,而美国人干了什么?中国人在帮助南部苏丹的百姓致富,美国人在这里折腾了许多年,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
  想到这里,他便开始行动了。他先是派了几个人到锡雅部落去,要和中方的人员接洽。谁知派去的人不得力,话没说清楚,反而让对方误以为是来捣乱的,一言不合,双方就亮出枪杆子来了。奥里只好让人赶紧撤回来,再想别的办法。
  就在这时,有喽罗前来报告,说中国人的一支运输车队正从他们部落的领地上通过。奥里脑子一热,带着一群民兵就跑到大路上去了。他原本的意思,是想把运输车队拦下来,托他们带个话。结果对方看到他们乌泱泱百十号人,以为是来抢劫的,扔下东西,爬上几辆皮卡车就跑。
  沃赫尼部落的枪手们见自己要拦的人跑了,不等奥里下令,便端枪射击。还好,他们只是瞄着皮卡的车轮开枪,而车上的中国工人也躲得严实,总算是没有伤人。一辆皮卡车的车轮被乱枪射中,车子倾覆了,7名中国工人就这样成了沃赫尼部落的人质。
  把人带回来之后,奥里知道自己闯了一个大祸。明明是想去套近乎的,这下子变成了打劫。兰武峰在第一时间就集中了自己的武装,带上全套装备,开拔到沃赫尼部落附近,以武力相威胁。奥里站在望楼上端着望远镜一看,人家那装备才叫装备,什么AKM、AK74、SVD、RPK、PKM、岩石机枪、RPG-7、63式107mm火箭炮之类的,简直就是一个武器博览会啊。
  沃赫尼部落的人数虽多,精壮汉子也不少,但装备跟人家一比,只能算渣渣了。奥里没有学过主席语录,不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但他至少也知道,在人家拥有这么多新式武器的情况下,自己和人家真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更何况,人家背后是强大的锡雅部落,真要玩群殴游戏,沃赫尼只有挨虐的份了。
  到了这个时候,再想释放人质也不容易了。万一这边一放人,那边人家就开始报复,岂不更糟糕?于是,奥里放出话来,第一,他不会伤害中国人;第二,他要与中国这边的负责人直接会谈。
第384章
直接会谈
  “酋长,中国人的谈判代表来了。”一名下属跑进来向奥里报告道。
  “是什么人?”奥里问道。
  “他们说,是项目承包方的总经理,还有中国外交部的官员,还有锡雅部落的瓦希尔部长。”下属道。
  “那就请他们进来吧。”奥里心情复杂地说道。
  “酋长,要不要准备一下?”下属问道。
  “准备什么?”奥里反问道。
  下属道:“把咱们的部队集合起来,向他们显示一下咱们的力量。”
  奥里摇了摇头:“没必要了,你没看他们今天在咱们部落后面布的阵地吗,那明显是正规军的表现。以咱们的力量,如果真要动武,根本就不是对手。更何况,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得让人难以想象,得罪了中国,他们会有无数的办法来对付我们的。”
  “那怎么办?”
  “请他们进来吧,我和他们谈谈条件。”
  得到奥里的命令,村口的哨兵收起了路障,允许载着林振华等谈判代表的三辆吉普车驶入村子。在一名向导的引导下,三辆吉普车来到部落的议事厅门外,奥里早已带着几名随从等候在那里了。
  “是奥里酋长吗?我是中国汉华重工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林振华,我是特地从中国赶来与你商讨目前这个事件的。”林振华用英语对奥里说道。他已经了解过了,在这个地区,通用的语言包括英语、阿拉伯语和苏丹语,作为部落首领的奥里是懂得英语的。
  “欢迎林先生。”奥里客气地说道,“都请到里面坐吧。”
  林振华这一行来了八个人,包括了大使馆的薛连山、锡雅部落的瓦希尔,还有老刀、宋启源等人,工会的罗咏梅也跟来了,她的任务是要探望一下被扣押的工人们,并给他们送去家里人的书信和慰问品。朱铁军原本说要来,但被林振华拦住了,林振华的理由是,万一对方发难,汉华公司的领导不能全搭进去。
  得到奥里的邀请,林振华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向议事厅里走去。老刀一个箭步跟上去,走在林振华的身后,同时两眼警惕地盯着四周的动静。要论当保镖,没有人比老刀更合适了,他不但武艺高强,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体积庞大,必要的时候可以当肉盾,足够把其他7个人都藏在自己的身后。
  关于前来谈判的风险,众人已经详细分析过了,认为奥里不太可能作出极端的举动。在此前,兰武峰和薛连山都曾到村子里来进行过谈判,奥里并没有为难他们。这一次林振华来,是代表中方来进行正式谈判的,奥里更不可能有什么过激举动了。
  兰武峰带着一个连的部队就堵在村外,几辆焊上了10毫米钢板的大卡车也已经在村外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充当坦克,突破沃赫尼部落的防线。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威慑,想必奥里的头脑会比较冷静的。
  议事厅已经按会议室的规格进行了布置,十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盖着厚厚的帆布,这就相当于拼成了一个大会议桌。在会议桌的两侧,各放着十几张椅子,这些椅子明显也都不是一套的,高矮胖瘦都有,显示出了主人家境的拮据。林振华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暗暗叹了口气,非洲的贫困,真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帮这里的百姓做一些事情了。
  双方分宾主落座了,与奥里坐在一起的,是他们部落里的一些官员。奥里介绍了一通,林振华也没听明白,不过幸好有瓦希尔在一旁帮着提示,他才算是把这些非洲名字给听了个大概。
  “奥里先生,我今天来,首先要对贵方的行为表示谴责。我方承建锡雅部落炼油厂工程,完全是一项商业行为,并不涉及到你们部落间的关系。在我方工作期间,也没有对贵部落的利益造成任何伤害。贵方无故拦截我方车队,抢走我方装备,还扣押了我方人员,给我方人员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此,我方保留追究贵方一切责任的权力。”林振华义正辞严地说道。
  “这……”奥里语塞了。他原本以为中方的谈判代表会先客套一番,谁料想对方直接上来就是一番谴责,而且态度十分强硬,这就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了。
  在两天前,薛连山过来谈判的时候,态度还是非常和善的,口口声声都说是误会,表示愿意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解决危机,这让奥里觉得中国人可能是挺好说话的。现在林振华摆出这样一副姿态,倒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林先生,我想这中间可能是一些误会吧。”奥里说道。
  “奥里先生认为绑架一方的人员仅仅是一种误会吗?”林振华反问道。
  “林先生,这件事的确是一个误会。”奥里说道,“其实,我们最初的意图并不是要……挽留你们这7位工人,只是双方产生了误会,然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