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460

第444章
去中国造航母
  林振华这一嗓子喊出来,别说把周围的人吓了一跳,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唐突了,但他丝毫也没有后悔。在这一刻,他只想大声地把这句话喊出来,没错,100万美元!如果美国人敢加价,他会毫不犹豫地喊出1000万的高价。
  在刚才,听到图奇诺夫说“红海军完了”这句话的时候,林振华、陈天和刘向海全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了。虽然自60年代以来,苏联的军队就一直是中国的巨大威胁,苏联军队的崩溃,对于中国人来说,应当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但看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地,林振华等人还是忍不住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伤感。
  如果用100万美元,能够留住记忆中前苏联的辉煌,林振华是不会拒绝的。
  “年轻人,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请你不要打搅我和这位先生的交易。”图奇诺夫的酒还没有醒,他看着林振华,用略带一些恼火的口吻说道。在他看来,林振华肯定是来搅局的,100万美元买一枚勋章,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林振华道:“我是一名中国人,图奇诺夫院士,你应当知道,中国人说话是有信用的。我重复一遍,我愿意出100万!”
  “你疯了吗?”图奇诺夫愕然道,他从林振华的脸上,的确看不出一点恶作剧的表情。
  “图奇诺夫,你还记得我吗?”刘向海从林振华身边走出来,站在图奇诺夫的面前。
  “你……”图奇诺夫瞪圆了双眼,他上下打量着刘向海,许久,他的嘴唇微微噏动了一下,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惊奇、喜悦、羞怯和黯然交织的神情。
  “你是……安德烈?”记忆终于回到了图奇诺夫的脑海里,他从刘向海那真挚的目光中认出了这位30多年前的同窗好友。
  “是我,我是安德烈!”刘向海张开双臂,与图奇诺夫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看到这一幕老友相见的场面,围观的人们知道勋章的交易肯定是做不成了。美国人不等别人说什么,便耸了耸肩,悄然地隐去了。其他的俄罗斯人互相议论了几句,也三三两两地回到自己的桌子边去了。
  刘向海与图奇诺夫拥抱了一下之后,开始向他介绍陈天和林振华二人。介绍到林振华时,图奇诺夫用抱歉的语气对林振华说道:“对不起,林,刚才我不知道……”
  林振华摇摇头道:“不,图奇诺夫先生,我刚才的话是认真的。如果您的金质舵轮勋章想转让的话,我愿意出100万美元。”
  “安德烈,这是怎么回事?”图奇诺夫扭头向刘向海问道。
  刘向海看看周围,说道:“图奇诺夫,咱们还是换一个地方说话吧。要不,我们还是去萨维耶夫老师家里吧,就像过去一样。”
  图奇诺夫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他拉过妻子柳莎,对她说道:“柳莎,你去买点酒,再买点吃的,萨维耶夫老师的家境也不太宽裕,不要让他破费了。”
  “可是……家里已经没有多少钱了。”柳莎用很小的声音为难地说道。
  倒不是柳莎薄情吝啬,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半年时间里,物价涨得太快,许多人家里为数不多的存款都因物价飞涨而严重缩水了,工资的提高也远远跟不上物价的脚步,所以大多数工薪家庭目前都处于艰难度日的状态。要请30多年没见面的朋友吃一顿饭,太寒酸了说不过去,如果要隆重一些,恐怕家里半个月的伙食费就要泡汤了。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她不得不有所迟疑。
  两口子的这番耳语,林振华在一旁看得清楚。他走上前,对图奇诺夫说道:“图奇诺夫院士,您不必安排什么,这件事交给我来办吧。”
  “你……”图奇诺夫。
  “我是老刘的朋友,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是先富起来的那批人。我来安排晚饭吧,你看如何?”林振华笑着说道。
  一行人离开酒吧,向萨维耶夫家走去。林振华在酒吧门口叫来暗中保护他们的柯云根,对他小声交代了几句。柯云根只愣了一秒钟,便飞也似地跑开了,刘向海此前曾经交代过,陈天和林振华都是首长,保卫战士们对他们的话也是必须言听计从的。
  众人来到萨维耶夫家,分宾主坐下。萨维耶夫问了一下图奇诺夫去卖勋章的事情,然后劈头盖脸地把他训了一通。图奇诺夫虽然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大科学家,但在老师面前还是挺乖的,被骂得面红耳赤也不敢还嘴。
  “好了,老师,图奇诺夫只是一时糊涂,您就别骂他了。”刘向海不得不出来打圆场了,他说道:“我都30多年没有见到你们了,大家说些高兴的事情吧。对了,谢尔盖是不是也住在这个院子里,能不能把他也一起叫过来,这样咱们的人就凑齐了?”
  “谢尔盖……”萨维耶夫和图奇诺夫两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音调都变得低沉下去了。
  “怎么?”刘向海一愣,他察觉出了两个人神情上的异样,不禁问道:“谢尔盖他怎么啦?”
  “谢尔盖……他死了。”图奇诺夫低下头说道。
  “死了!”刘向海大惊失色,“这不可能!我从中国出发之前,还专门打听过他的消息,并没有关于他生病的消息啊,他怎么可能死了呢?”
  图奇诺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吐出来,然后缓缓地说道:“他自杀了。就在上个星期,当听说海军的最后一艘航母也要退役的时候,他精神崩溃了。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整整关了一天一夜。当他的助手强行撞开门进去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死了。他用赫鲁晓夫亲手奖赏给他的银质手枪打死了自己。”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啊!”刘向海泪如雨下,反反复复地说着同一句话。
  “谢尔盖和我一样,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设计航母。航母就是他的生命,也是我的生命。航母没有了,他的生命也就该结束了。”图奇诺夫说道,“安德烈,你是知道的,谢尔盖是一个非常偏执的人。这些年,我们两个人都在设计航母,他是推崇滑跃式起飞的,而我则是坚持要搞弹射式起飞的。我们整整吵了30年,从年轻一直吵到两鬓斑白。可是,一切都是这样可笑,没等我们争论出一个结果来,苏联已经没有航母了,一切争论都没有意义了。”
  “对于他的死,难道就没有人应该负责吗?”刘向海恨恨地问道。
  图奇诺夫反问道:“谁该负责?该负责的,是那些搞垮了苏联的人。像谢尔盖这样,因为对前途没有希望而自杀的人,在我们系统里已经不止一个了,光是我认识的朋友,就已经有好几个。”
  说到这,他带着一些自嘲地笑道:“其实,我也应当和他一起去的,也许我们应当到上帝那里去继续我们的争吵。不过,我缺乏像他那样的勇气,所以只好每天用酒精来麻醉自己。”
  “图奇诺夫,你可千万不能扔下我和孩子们。”柳莎眼泪汪汪地拉着图奇诺夫的手说道,其实,自从知道谢尔盖自杀的消息后,柳莎就一直悬着一颗心,生怕自己的丈夫也走上这条绝路。
  “不会的,柳莎,我不会自杀的。”图奇诺夫拍拍柳莎的手背,说道:“好了,我已经累了,后半辈子,我再也不碰鸭嘴笔了。柳莎,咱们到农村去吧,我会是一个好劳动力的。”
  刘向海道:“图奇诺夫,你不应该这样消沉的。你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航母设计师,你不能放弃你的专业。”
  图奇诺夫道:“安德烈,不是我自己消沉,而是我知道,俄罗斯最起码在20年内是不可能再造航母了。20年,对于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曾经试图说服国防部,让他们拿出一些钱来,至少维持住一个研究平台,保证我们这些人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传承下去,但是,国防部拒绝了,理由是:没有预算。”
  刘向海道:“图奇诺夫,俄罗斯的情况,我有所耳闻。我这次来,其实就是来找你和谢尔盖的,我想请你们两个人到中国去,帮助我们造航母。”
  “到中国去?”图奇诺夫意味深长地看了林振华一眼,说道,“这就是你们愿意出100万美元来收购我手里的勋章的原因吗?”
  这就叫做明人不说暗话了,林振华微微一笑,说道:“图奇诺夫院士,您的价值,不止100万美元。”
  刘向海道:“图奇诺夫,小林说得对,你的价值不止100万美元。如果你愿意到中国去工作,待遇方面,你可以随便提要求。当然,100万美元目前恐怕很难达到,毕竟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军费非常有限。不过,5至10万美元的年薪,我想应当是能够达到的。”
  听到这个价码,柳莎的眼睛里放出了光芒。5至10万美元,这比那个暴发户阿纳托利挣的可多得多了。不过,柳莎不知道丈夫是什么想法,在这种重大的事情上,她也不敢乱插嘴,只是抓着图奇诺夫的那只手攥得更紧了。
  图奇诺夫哪里感觉不出妻子的那点小心思,他苦笑一声,转过头对萨维耶夫道:“老师,你的意见呢?”
第445章
无法抗拒
  苏联解体带来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的百姓都人心思动,俄罗斯的人民也不例外。在苏联解体之前,人们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本能地想到从国家那里获得帮助,大到天灾人祸,小到市场上买不到黄油,所有的事情都应当由国家去解决,个人要做的,仅仅是抱怨而已。
  苏联解体之后,国家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的确,政府还是存在的,但政府官员已经不干事了,他们宁可把时间用在琢磨如何瓜分国有财产上。过去国家是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但如今,所有的一切都被推到市场身上,你需要什么,就自己去市场上买吧。如果你没有钱,那么很抱歉,政府也没有钱,无法为你提供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有能耐的人就开始谋求离开这个国家了,光是鲨鱼设计院,就已经走了几十个人。他们有些是被西方国家的政府部门挖走,同时带走了前苏联的机密资料;有些则是被西方企业所聘用,成为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所有这些离开的人,无不能够在国外拿到几十倍于国内的薪水,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拿到的是坚挺的外汇,而不是正在急剧贬值的卢布。
  没有几个人会把出国去工作当成一件耻辱的事情。在过去,大家至少在口头上还要说一说为苏联而工作之类的话,有许多人在心里也是这样想的。现如今,苏联已经没有了,俄罗斯的新领导人信奉的是“普世”的教条,自然也不会去进行什么爱国主义宣传。既然国家已经不再需要大家去奉献了,那么大家就各自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柳莎也是一个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她是一名家庭主妇,年轻时候的激情早已被柴米油盐所淹没了。她非常羡慕那些丈夫出国去工作的女伴们,因为这些人可以定期地收到从国外汇来的美元,以及大量舶来的精美商品。在今天的俄罗斯,许多人心中唯一的信仰就是美元,什么国家、民族、苏维埃,都是浮云。
  柳莎也曾侧面地暗示过图奇诺夫,让他去接触一下境外的机构,以他的学识,在国外混个好差使应当是不成问题的。但图奇诺夫有着一种近乎迂腐的清高,他搞了30多年的航母,一直都是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假想敌的。现在,让他去向昔日的敌人低头,为昔日的敌人服务,他实在是羞于启齿。
  如今,一个机会出现了。中国人,而且是曾经的好友刘向海,向图奇诺夫伸出了橄榄枝,他该不该去接受呢?
  “老师,您认为我可以去中国吗?”图奇诺夫向萨维耶夫问道。
  萨维耶夫点了点头,说道:“图奇诺夫,在他们去酒吧找你之前,这位林曾经跟我说了一些话。在他们去酒吧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思考他说的话。我认为,他的话是有道理的,的确,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于俄罗斯是有帮助的。
  至少在未来的20年内,中国和俄罗斯应当是一种互相帮助的关系,任何一方如果离开了对方的支持,就有可能会被美国吃掉。不管中国和俄罗斯曾经有过什么样的不愉快,如今都必须抛弃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美国。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这是一条永恒的原则。”
  “这么说,您支持我去中国工作?”图奇诺夫道。
  萨维耶夫道:“去吧,到中国去,总好过于去美国吧?不管怎么说,中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还在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对于几代人有着不同的意义。萨维耶夫是老一代,对社会主义的感情是最深的,只要有可能,他还是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学生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旗帜继续地扛下去。图奇诺夫是中年一代,从小受的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成年之后接触了不少西方学说,对于社会主义一词说不上有什么强烈的信仰,但内心还是有一些本能的亲近。至于到了俄罗斯的年轻一代,那就基本上已经全盘西化,言必称美国了,在他们面前谈什么社会主义,恐怕只能招来他们的耻笑。
  听到萨维耶夫的话,图奇诺夫陷入了深思。对于他来说,做出一个这样的抉择是很不容易的,他必须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门又被敲响了,柳莎过去打开门一看,只见四五位中国小伙子正站在门口,每人肩上都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口袋,累得汗流浃背。
  “安德烈,这是你的部下吗?”柳莎回过头对刘向海问道。
  不等刘向海回答,林振华先站了起来,笑着说道:“是我叫他们来的。小柯,让同志们把东西搬进来吧。”
  柯云根答应一声,指挥着手下的战士把大口袋都拿进屋来了,堆在客厅的中央,像一座小山一般。放下东西后,保卫战士们悄然地退了出去,不敢打扰屋里这一群人的交谈。
  “来吧,图奇诺夫夫人,麻烦帮帮忙,把这些吃的拿出来,咱们边吃边聊吧。”林振华招呼道。
  柳莎走上前,帮着林振华打开了一个口袋。口袋一打开,她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在那个硕大的口袋里,装满了火腿、黄油、奶酪、糖、酒等物品,数量之多,档次之高,是柳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的。即便是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她家里虽然经济上算是比较富裕的,要一下子买这么多好东西也是不太容易的。
  “这些东西咱们拿出来作为晚餐。这一袋子留给萨维耶夫老师,这两袋子是您的,图奇诺夫夫人,一会儿我会帮您送到家里去。”林振华指着那些袋子安排开了。
  “这可不行,这一大袋子的食物,在市场上买,恐怕要几十万卢布吧?我们怎么能收你们这么贵重的东西。”柳莎言不由衷地拒绝道。其实,她的心里早已乐得开了花,手里攥着林振华刚刚分配给她的那两个口袋,死活也不肯松开了。
  刘向海说道:“柳莎,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我听说,你们家里最近也比较紧张,孩子们恐怕也很长时间没有好好地吃一顿了吧?对了,一会让人送一些吃的到谢尔盖家里去吧,他家的情况是不是也不太好?”
  “唉,现在哪有几户人家生活过得好的,这都是因为这该死的物价。安德烈,你也知道的,孩子们的饭量都很大,而且他们正在谈恋爱,有时候还要带姑娘到家里来,没有点好吃的,也实在是不像个样子。你们知道现在的姑娘有多势利……”柳莎絮絮叨叨地说道,同时用眼睛瞟着图奇诺夫,等着他开口。
  图奇诺夫看着柳莎的样子,脸上微微有些难堪。作为一个男人,无法让妻子、儿女丰衣足食,实在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他虽然有自己的信仰,但同时也仍然是一个凡夫俗子,无法拒绝人间的烟火。
  正如柳莎说的那样,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到了谈婚谈嫁的年龄,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是要讲究排场的,以他目前的收入,如何能够支撑得起足够的排场呢?刘向海向他许诺了一年5至10万美元的薪水,他知道自己值这个价钱,刘向海应当不会食言的。如果能够挣到这样高的薪水,孩子们也能像街上的富二代们那样风光了吧?
  可是,这样的话,让他如何向刘向海开口呢?
  “图奇诺夫,你去吧,去中国吧。不管怎么说,至少能给家里弄点钱来,改善一下生活。”萨维耶夫看出了图奇诺夫的心思,便直接帮他挑开了。
  刘向海道:“图奇诺夫,你如果到答应去中国,经济方面是完全可以不用担心的。此外,柳莎也可以跟你一起去,我们会给你们安排一套别墅,还会为你们配备勤务人员和保卫人员,照顾你们的生活。”
  “还有,刘院长他们准备建设的外国专家公寓,是靠着海边的哦。”林振华笑着说道,“那个地方叫做威海,是在中国的山东省,那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出门就是一片宽阔的海滩,整个夏天,你们二位都可以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的。”
  “伊万……”柳莎轻声地叫着图奇诺夫的名字,她已经无法抗拒林振华向她描述的美好场景了。
  俄罗斯人对于大海的向往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每年夏天,都有无数的俄罗斯人涌向黑海岸边,去享受那里的海水和日光。中国的海滩面对的是太平洋,那种辽阔的感觉又岂是黑海能比的。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俄罗斯经济回暖,到中国来泡海滩的俄罗斯人就越来越多了,这些人中,有钱的就去三亚,穷一点的则呆在南戴河、北戴河等地,一住就是个把月,颇有些乐不思蜀的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