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460

  在这一趟出发之前,林振华就专门和刘向海谈过建立外国专家公寓的事情,并且特地建议把公寓建在威海。威海本身就有海军的基地,土地和海边浴场都是现成的。这个地方风景又好,气候也非常舒适,对于常年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俄罗斯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魅力值爆表的好地方。
  图奇诺夫无奈地笑了一下,对刘向海说道:“安德烈,你们的安排,真是天衣无缝啊,让我根本无法拒绝。你也看到了,柳莎的一颗心,已经飞到中国去了。”
  “图奇诺夫,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你如果现在还不能下决心的话,我可以以私人的名义,邀请你和柳莎,对了,还有萨维耶夫老师和夫人,一起到中国去小住一段时间,好好休养一下。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我们可以到了那边之后再来交流。到那时候,如果你有兴趣参与我们的工作,那我们非常欢迎。如果你觉得没有兴趣,我们也不会勉强你的。”刘向海真诚地说道。
  “不,我已经决定了,跟你去中国。”图奇诺夫坚定地说道。
第446章
照单全收
  要说服一个人,不外乎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刘向海、林振华一行,把这几条拿捏得恰到好处,图奇诺夫再想拒绝也难了。
  关于图奇诺夫到中国之后的待遇问题,刘向海在出国之前就已经与海军装备部商量过了。像图奇诺夫这种级别的人才,一年出到10万美元的薪水是完全值得的。此外,他在中国工作期间,还可以享受与刘向海同等级别的待遇。刘向海现在是海军舰艇研究院的副院长,副军级,那是可以配车、配秘书、配勤务员的。
  图奇诺夫对于刘向海给他开出来的待遇没有什么异议,如今俄罗斯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度下降,加上卢布疲软,能够在中国挣到10万美元,对于图奇诺夫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条件了。他如果选择去西方国家的话,也许有可能拿到更高一些的薪水,但从感情上说,他还是更愿意到中国去工作,正如萨维耶夫说的那样,中国毕竟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苏两国在传统上的联系还是更为紧密的。
  说好了去中国的事情,大家皆大欢喜。这一夜,众人觥筹交错,喝得十分尽兴。图奇诺夫和刘向海聊起往日的旧事,一会哭、一会笑,似乎又回到了年轻时候。柳莎不放心家里的孩子,提前告辞回去了,林振华和陈天帮着她把满满两大口袋食品送回家,又在她的指点下去了一趟谢尔盖的家里,给他的家人送去了一些食品和钱。这些钱就算是刘向海对己故好友的一些心意了。
  第二天,林振华一行继续在圣彼得堡展开猎头之旅。他们猎头的对象,有一些是刘向海过去的朋友,有一些是萨维耶夫和图奇诺夫向他介绍的同行,还有一些是前几年经林振华牵线到中国去与刘向海进行过合作的技术人员。猎头的手段,无非仍然是这几板斧,先是和对方大谈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友谊,接着说到中国去可以有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最后就是谈报酬和待遇。
  林振华等人在前面忽悠,外交、安全、总参等各部门的接应人员也随后赶到了。他们的任务是协助这些愿意到中国去工作的俄方技术人员办理出境手续,陪同他们前往中国。这些人到了中国之后,海陆空天各系统的人都会去与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洽谈,把他们安排到各个项目中去。还有一些人才不是为国防科工系统招募的,他们将会进入一些民用部门去发挥作用,其中,相当一批人将成为汉华重工的高级雇员。
  在圣彼得堡呆了十几天之后,林振华一行又去了远东的赤塔、阿穆尔等地,然后再离开俄罗斯,前往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那些国家也有前苏联的大批研究机构和军工联合体,而且情况与俄罗斯差不多,都是处于半失控的状态,大量的科学家和身怀绝技的高级技师在待价而沽,林振华等人毫不客气,照单全收。
  时间在忙碌中飞驰而过,转眼间,林振华等人已经出来一个多月。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船厂以区区1万美元的年薪标准挖到一批造船技师之后,林振华等人心满意足地乘火车返回莫斯科,去与几天前抵达那里参加中俄经贸谈判的何海峰汇合。
  “林哥!”
  林振华一行刚到宾馆大堂,就见一位女孩子笑靥如花地奔过来,伸出两只手,挽住了林振华的胳膊。不用说,这年头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林振华如此亲昵的,只有何海峰的宝贝闺女何岚了。连林振华的夫人杨欣也不好意思这样和老公当众秀恩爱。
  何岚在去年就已经从人民大学毕业了,在何海峰的安排下,去了国家物资部,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不过,据说她对于部委里的氛围很不喜欢,天天闹着要跳槽出来。林振华这大半年先是忙日本事,后来是忙苏联的事,倒也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何岚了。
  “岚岚,你怎么来了?”林振华一边说着,一边试探着往回抽自己的胳膊。不过,何岚两只手攥得挺紧,他又不便于拂了小姑娘的面子硬把胳膊抽出来,只好一脸尴尬地由着她了。
  “我爸到莫斯科来开会,他说让我跟他一起过来,开开眼界。”何岚说道。
  “怎么样,看到什么没有?”林振华笑着问道。
  何岚点点头:“我们刚来两天,接触的范围还不够,不过,俄罗斯真的挺惨的。”
  “嗯,好好多看看吧。”林振华道,“我想,看过之后,你对于几年前我们之间的争论,会有一些新的理解的。”
  “我就知道你和我爸一样,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教训人。”何岚佯装嗔怒地说道。她这一生气,倒是把攥着林振华胳膊的手给放开了,这让林振华轻松了不少。
  正如林振华所想的一样,何海峰这一次把何岚带到俄罗斯来,还真是让她接受教育来的。俄罗斯目前正在走的道路,就是中国在几年前差一点要走上的道路。甚至于如盖达尔的休克疗法之类,都是在1988年前后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曾经鼓吹过的。何岚曾经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幻想过一副美妙的变革图景,但当她这几天在莫斯科街头看到俄罗斯的颓势时,不由得一阵阵后怕。
  要说起来,俄罗斯的确是中国的一个好邻居,每逢意识形态的重大变革来临时,俄罗斯总是冲锋在前,给中国当实验田,让中国能够从它的身上获取经验,或者汲取教训。70多年前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而1年前的苏联解体,则让中国知道了全盘西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还是走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道路更为稳妥。
  俄罗斯交学费,让中国得到知识,这种境界,堪称是国际主义精神的典范了。
  两个人正说着,何海峰也从宾馆的楼上下来了。刘向海和陈天先迎了上去,先后与何海峰握了握手。陈天指着站在林振华身边的何岚,笑着对何海峰说道:“何主任,你也该管管你家丫头了,光天化日之下,揪着一个大男人撒娇,这样可不行哦。”
  陈天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不过眼睛却是很毒,他从何岚对林振华的态度上看出了一些不妥当的倾向,此时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向何海峰提出警告了。陈天与何海峰虽然业务上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瓜葛,但由于有林振华这样一层关系,所以平日里走动也比较多,说话是比较随便的。
  “要你管啊,要你管啊!”何岚可不干了,她走上前来,对着陈天一通粉拳:“坏陈哥,你专门挑拨我和林哥的关系。”
  “我说妹妹,我可是为你好。”陈天嘻嘻哈哈地笑着,躲闪着何岚的袭击。
  何海峰知道女儿的脾气,也是颇为无奈。他从小把这个女儿惯得太厉害了,以至于何岚到了23岁的年龄,心性还和小姑娘的时候一样。他没有管女儿与陈天的打闹,而是走到林振华面前,对他笑着说道:“小林,你这趟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林振华呵呵笑着,回了一句阅兵时候士兵们回答首长的标准用语。
  何海峰被林振华给逗乐了:“我说小林,你现在也是一个大型企业的老总了,能不能正经一点?别成天油嘴滑舌的。”
  何岚不知什么时候窜了过来,又伸出手拉住了林振华的胳膊,对父亲说道:“爸,我不同意,林哥怎么就不正经了?你以为所有的领导都要像你那样成天板着脸才行啊?我就喜欢林哥这个样子,又有才华,又幽默。”
  “呃……岚岚,陈哥说得对,你是得改改没事就拉着人胳膊的习惯了。”林振华讷讷地对何岚说道,刚才何岚拉他的胳膊也就罢了,现在当着何海峰的面还这样,林振华的脸上可有些挂不住了。
  “切,别人求着我拉,我还不拉呢。”何岚撅着嘴说道,不过,拉着林振华胳膊的手还是放开了。
  何海峰看着这一幕,也是在心里暗暗地叹着气,这事是出在自己女儿身上的,他也没法说林振华有什么不对。要说林振华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每次在何岚面前都会故意地谈论一下杨欣和女儿林菲,暗示何岚说自己是有老婆有孩子的,可何岚心里似乎压根就没有这根弦,一方面和杨欣打得火热,经常给林菲买小礼物,另一方面又和林振华授受不亲的。何海峰只好自己骗自己说,也许过上一两年,等何岚谈恋爱了,就不会这样粘着林振华了吧?
  “老何,你这次到莫斯科来,和俄方谈得怎么样?”林振华问道。
  何海峰道:“我们这次过来,是和俄罗斯方面谈经贸合作的。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态非常糟糕,外汇严重短缺,物资极度缺乏。本来,我们两国之间应当是有一些可以合作的领域的,但俄罗斯方面对我们还有一些警惕,所以谈判起来十分艰难。”
第447章
自以为是的底气
  “二位,咱们是不是到房间去坐下再聊啊?”陈天在一旁呵呵地笑着提醒道。
  “哦,忘了忘了。”何海峰拍拍脑袋,抱歉地笑了笑。
  要评价俄罗斯的政策问题,显然是不太适合在莫斯科的酒店大堂里聊的。尽管大家说的是汉语,但对于像何海峰这样敏感的人物,又焉知俄方会不会派出特工在一旁窥觑呢?
  在他们聊天这会工夫,柯云根已经把大家的入住手续办好了。大家拿着房门钥匙,来到楼上,找到各自的房间,先把行李放下,然后,一齐聚到刘向海的房间里聊天。林振华和陈天到的时候,何海峰带着何岚已经先坐下了,让林振华觉得意外的是,在何海峰身边,居然还坐着一个熟人,那就是人民大学的黄冈。
  “林总,陈处长,你们好。”黄冈站起身来,恭敬地向林振华和陈天打着招呼。这几年,林振华到北京去的时候,总会去找黄冈聊聊天,有时候也会带他到陈天和何海峰那里去开开眼界,所以黄冈对陈天也是认识的。
  “咦,黄冈,你怎么也来了?怎么,你是跟何主任一起来的?”林振华奇怪地问道。
  黄冈微微一笑,说道:“是的,这一次,是何老师特地带我来的,说是让我历练一下。”
  “何老师?”林振华扭头看着何海峰,“老何,怎么,你到人民大学当老师去了?”
  何海峰笑道:“这也是跟你学的嘛,我记得你可是在10年前就已经到华青去特色人才了。小芳的爱人小马,不就是你当年物色到的人才?我也受到你的启发,所以最近在人民大学挂了一个兼职教授的名头。黄冈今年硕士三年级,已经获得了保送读博士的机会,学校里竭力向我推荐他,我对黄冈的印象也很好,就欣然接受了。所以,我算是黄冈未来的挂名博士导师。”
  “为什么是挂名的呢?”林振华问道。
  何海峰道:“小林,你也知道的,我是学工科出身的,哪懂什么经济学啊?黄冈虽然只是一个在读硕士,可是已经发表了好几篇非常有份量的论文,对国家的政策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我当他的博士导师,可不就是挂个名字吗?说不定,最后还要沾他的光呢。”
  “俗话说,高徒出名师嘛。”林振华笑道,“未来如果黄冈出了名,那可就连带着你老何也出名了。”
  林振华和何海峰是忘年之交,这样开玩笑是无伤大雅的。但黄冈可不敢就这样听着,他连忙摆着手道:“何老师,林总,你们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只是一个学生而已,哪有什么真知灼见。过去林总教了我很多,最近一段时间跟着何老师,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和实际部门接触了之后,才知道搞经济不是那么容易的。”
  “嗯,你有这样的心态就很好。”何海峰说道,毕竟是自己的弟子,他也不便夸奖太多,否则就真的是捧杀了,“黄冈,这次带你到俄罗斯来,也是让你多了解一些情况。你如果有什么看法,尽可以大胆地说出来,不要怕说错,说错了大家可以帮你一起分析,这样你进步起来才会更快。”
  “我知道了,何老师,我有什么想法会大胆地说出来的。”黄冈应道。
  说完黄冈的事情,林振华回到了刚才在大堂里与何海峰谈起的话题,他好奇地问道:“老何,你刚才说,俄罗斯对我们很警惕,怎么会这样呢?”
  在林振华的记忆中,俄罗斯与中国在新世纪里抱团是抱得比较紧的,包括在安理会里投反对票之类的事情,都颇有默契,应当属于合作关系才对。再说,俄罗斯现在已经惨得不能再惨了,应当是无论什么机会都要伸手抓住的,怎么还有闲情逸志来警惕中国呢?
  何海峰脸上带着一些不屑的神色,说道:“我们这次来,见到了盖达尔政府中的几位部长,这几位看起来岁数比你大不了多少,不过一张嘴,全是阶级斗争语言,真让人觉得像是回到了运动年代似的。”
  “不会吧,阶级斗争语言!”林振华更是奇怪了,“不是说盖达尔的内阁都是一些亲西方的知识分子吗?怎么会有阶级斗争语言呢?”
  何海峰微笑道:“谁说只有东方才有阶级斗争语言?我们的阶级斗争是反对资本主义,西方的阶级斗争,自然就是反共产主义了。这几位,和我们谈判的时候重点不放在双方的合作上,倒是对着中国的社会制度指手划脚,你说这算不算阶级斗争语言呢?”
  这么个阶级斗争啊?林振华也笑了起来。要说起来,这个世界是挺奇怪的。西方国家一直都批评中国是一个搞意识形态的国家,其实,至少在1992年之后,中国官方已经不再提诸如“消灭资本主义”之类的意识形态口号了。相反,倒是西方国家的政客们口口声声地大谈要消灭共产主义,动辄挥舞意识形态的大棒对中国横加指责,俨然一副西方红卫兵的作派。
  “我陪何老师去参加了谈判过程,俄方的几位部级官员,都是很典型的学者型官员,非常信奉新自由主义的。他们认为,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太低,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他们希望中国更多地开放市场,并把这作为与中俄进行合作的前提之一。”黄冈在一旁介绍道。
  “什么学者型官员,书呆子型官员吧?”陈天冷笑道,“他们有底气和中国谈条件,是因为西方国家给了他们很多许诺。据我们初步掌握的资料,英国答应给俄罗斯2.8亿英镑的贷款,法国答应提供50亿法郎,美国更是提出了一个240亿美元的救助俄罗斯计划。如果美国的承诺能够兑现,俄罗斯可以得到相当于国民收入四分之一的外援,现在的困境就会大为缓解了。”
  “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何海峰说道,“俄罗斯政府现在有西方的资金撑腰,底气很足,所以对我们开出来的条件也非常苛刻。我们想要的东西,他们都不愿意给。而其他的一些东西,我们又不感兴趣,毕竟,咱们国家的资金也非常短缺,不能拿来换那些不重要的东西。”
  见林振华不是太明白的样子,陈天举例道:“空军方面想要苏27歼击机,苏霍伊制造局已经同意了,但俄罗斯政府不批准,空军那边和俄方的谈判非常艰难。”
  “海军方面与俄方的谈判也不太乐观。”刘向海道。
  不会是说瓦良格吧?林振华一句话到了嘴边,又硬生生地咽下去了。作为一名穿越者,不知道瓦良格号是不可能的,但作为一名当时的民间企业家,如果说出瓦良格三个字来,未免有些惊世骇俗了。
  瓦良格号是前苏联建造的库茨涅佐夫海军上将级航母的第二艘舰,舰长304米,吃水10.5米,满载排水量67000吨,是一型采用滑跃式起飞方式的大型航空母舰。
  瓦良格号的前一艘舰名叫“库茨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该舰于1985年建成下水,1991年初正式服役。不过,当时库舰的服役更多的只具有象征意义而已,因为舰上的舾装都还未全部完成,尚不足以形成战斗力。
  由于苏联的解体,俄军的军费大幅缩小,库茨涅佐夫号完全被闲置起来,很长时间只能趴在军港中休眠,甚至连日常的维护都无法保证。据说俄罗斯政府好几次想把这艘航母当废铁卖掉,最终大概是觉得这么大一个国家连一艘航母都没有也不合适,这才留下了它。
  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库茨涅佐夫号总共出海不到10次,每次不到2个月,而且每次出海都闹出了发动机失灵、飞机失事、舰上起火等重大事故。直到2005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有所恢复,国家拨款对库茨涅佐夫号进行了重修,它才算是获得了新生。
  连已经服役的航母尚且如此,还在船台上的瓦良格号就更加凄惨了。在苏联解体时,它刚刚建造完成了68%,此后就完全停滞下来了。
  在林振华的记忆中,瓦良格号最终还是花落大连,进入了解放军的作战序列。在当时,这件事还属于八字没有一撇的状态,刘向海说的肯定不是这件事情。不过,林振华清楚地记得,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参观的时候,刘向海盯着远方的瓦良格号,可是整整盯了20分钟的。如果目光能够带钩子的话,刘向海估计就想拿这些钩子把瓦良格号勾过来了。
  “既然是这样,咱们是怎么打算的?”林振华对何海峰问道。
  何海峰道:“强拧的瓜不甜,既然俄方对于合作的事情并不积极,我觉得,我们还是先退一步为好,没必要为了促进合作而做出太大的让步。”
  何海峰的心态也是颇为无奈的,如果俄罗斯方面继续保持目前的态度,他就只好铩羽而归了。
  “我觉得,俄罗斯的态度,估计很快就会软化了。”林振华说道,“西方国家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是不可能真心帮助俄罗斯的。苏联和西方对峙了这么多年,西方人一直欲除之而后快。好不容易盼到苏联解体,俄罗斯陷入困境,傻瓜才会想到要把俄罗斯从陷阱里拉出来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