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460

  何海峰道:“倒是这个虞寒乔替他说,资金是主要的问题。”
  “呵呵,看来,大家都盯着你这个国家计委领导手上的钱呢。”林振华笑着说道。
  何海峰反过来笑话林振华道:“这他们可就打错主意了,其实,最有钱的,还是你林董事长啊。”
  林振华道:“老实说,如果投入2000多万就能够让浑锻压起死回生,我倒是不会太在乎的,我们集团如果挤一挤,挤出三五个亿的流动资金是没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钱投进去,能有效果吗?”
  “陈庆说的那些话,不是已经给出答案了吗?”何海峰道。
  林振华道:“其实,在看陈庆和郭贵宝的那场对手戏之前,我也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听了陈庆的话,我就更加深信不疑了。每一个亏损企业的背后,都必然有成群的蛀虫。像浑锻压这种根基雄厚的企业,即使在经营上遇到困难,如果领导得力,能够带着工人同舟共济,至少不会糟糕到现在这个样子。”
  “小林,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冰棍理论?”何海峰问道。
  林振华摇了摇头:“没有听说。”
  何海峰道:“这个理论是社科院几位研究国企改革的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目前的国有企业,就像是一根冰棍。在原来的体制下,这根冰棍是被冻在冰箱里的,虽然僵化,但至少还不会融化。现在旧体制被打破了,新的体制又没有建立起来,这就相当于把冰棍放在了露天状态下,时间一长,冰棍就一点一点化掉了。”
  “是啊,过去江实电就是这种情况吧。”林振华道,“挺好的一家企业,让牛北生、金建波这些人折腾得破产倒闭了,国有资产流失过半。”
  何海峰道:“你别急,我话还没说完呢。这个冰棍理论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这根冰棍在那里融化,不会有谁吱声。但如果谁想去咬一口,把它吃掉,可就犯了大忌了。”
  “宁可化掉,也不能让别人去咬一口,这个逻辑……也真是让人无语了。”林振华明白了何海峰话里的喻意。
  当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国企一年年亏损,资产不断流失,直至资不抵债。这样的事情大家看在眼里,却不会说什么。许多企业都在亏损,只要把亏损的责任往国家或者政策身上一推,大家就都没有责任了。但处置国有资产就不同了,无论是把一家国企改制,还是直接变卖,都是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官员都选择了无为而治,眼睁睁地看着这一根根的冰棍消融,而不会采取什么措施。
  “我这次到东北来,就是来下决心的。看到东北的这种状况,我的决心更明确了。与其让这些国企慢慢地衰败下去,还不如快刀斩乱麻,留住一部分还有希望的,把其他的企业直接推向市场,让有能力防止冰棍融化的人去接手。”何海峰说道。
  “我就是其中一个吧?”林振华苦笑道,“老何,说真的,在浑北考察了这些天,我对于接手浑北的企业,还真是缺乏信心啊。俗话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浑北的水,还真是够浑的,我真担心自己能不能全身而退呢。”
  “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何海峰道,“我现在也有些后悔了,如果知道东北的事情这么复杂,我就不应当让你卷进来的。说真的,小林,你们汉华集团做得非常不错,继续发展下去,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如果为了接手东北的企业而影响了你们集团的整体发展,我都不能原谅自己的。”
  林振华道:“老何,我怎么觉得你这话有点激将的意思啊?”
  “呵呵,有吗?”何海峰微微地笑了起来,“小林,我说的可是实情。浑北的情况我看得差不多了,过两天,我就会接着北上,到吉林和黑龙江去继续考察。我想把你留在浑北,你再斟酌一下是否能够在浑北兼并几家大企业。不过,我事先说明,兼并与不兼并,我充分尊重你的选择,绝无勉强之意。”
  林振华道:“这件事我也的确需要再考虑一下。不过我也有一点要事先说明的,如果要我兼并浑北的企业,国家必须给我充分的支持。首先一点,就是现在企业里的领导,我一个都不留下,全部解聘。然后,对那些有能力、在群众中口碑好的,我可以考虑重新聘用;口碑不好的,爱上哪就上哪,我是绝对不要的。”
  “这个条件,我可以替你和浑北市的有关部门打个招呼,不过,他们会不会接受,我就不敢保证了。毕竟这些人都是他们的干部,他们会护短的。”何海峰说道。
  林振华道:“如果他们不能答应我的条件,那我就只好拍拍手走人了。这样一群领导如果留下来,我能有多少家产让他们去糟蹋?我想,浑北市也得考虑自己的政绩问题吧,他们就不希望这些企业早日扭亏?”
  何海峰冷笑道:“小林,你还是缺乏经验啊,你认为,浑北市的官员真的希望企业早日扭亏吗?”
  “那是当然……”林振华脱口而出,“老何,你不会认为他们还希望企业亏损吧?如果他们不在乎扭亏的事情,何苦这样成天奉承着你呢?”
  何海峰道:“他们奉承着我,是因为知道我带着扭亏资金来的,他们希望从我手上多拿到一些资金。但拿到资金之后,他们不会把钱用于扭亏,甚至他们还希望企业能够继续亏损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知道了。”林振华叹道,“只要企业还在亏损,他们就可以继续向国家要钱,这种不花代价得来的钱,花起来……自然是很爽的了。”
第473章
酒桌上
  两个人正在聊着,门被敲响了。林振华走过去打开门一看,只见门外站着好几个人,这些人都是熟面孔,有浑北市的副市长周大鸣,浑北市计委主任徐苏明,以及虞寒乔、袁云妹等。
  看到开门的是林振华,周大鸣脸上带着一缕淡淡的微笑,说道:“哦,是林董事长,你是在向何主任汇报工作吗?”
  “也不是什么汇报工作,只是聊聊天吧。”林振华说道。
  “哦,没耽误你们工作就好。”周大鸣说道,“我是来请何主任和林董事长下楼去吃饭的。”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周大鸣的态度是十分平和的,既不是特别的生疏,也看不出有什么尊重的意思。在他的心目中,林振华不过是一个企业领导人而已,不值得他这个副市长去奉承。
  何海峰、林振华一行到浑北已经好几天了,这些天里,浑北的官员们也一直都在观察着这个考察组内部的人员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林振华,大家一开始就很不放在眼里的,毕竟他只是江南省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董事长。像汉华重工这样大的企业,在浑北也有不少,谁会去特别关注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呢?
  但观察了几天之后,大家发现,这个林振华与何海峰的关系异常地亲近,有许多次,大家都听到林振华随口称呼何海峰为“老何”。在整个浑北市,也只有与何海峰平级的市委书记和市长敢这样称呼他,其余的官员谁不是恭恭敬敬地称他为何主任的?这个年轻人能够这样称呼何海峰,而且何海峰似乎还挺接受这个称呼,这就让浑北的官员们觉得莫名惊诧了。
  既然感觉到了异常,自然就有人会去找关系进行深入了解了。经过一番调查,大家确认,林振华既不是什么红二代,也不是什么港商在大陆的遗腹子。他与何海峰所以这样熟悉,只是因为何海峰曾经在与江南省相邻的湘平省工作过,二人有过工作联系。此外,大家也了解到,林振华是一个带有点传奇色彩的改革家,曾经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自褒奖,这算是林振华身上最亮的光环了。
  对于这样的光环,浑北的官员们并不怎么买账。在国内,获得过中央领导夸奖的人多了,光是浑北,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接见的劳模就有几十人,这些人现在不也一个个都在工厂里呆着吗?
  鉴于此,大家并不特别把林振华放在心上,对他稍微客气一点,也只是因为看在何海峰的面子上而已。
  “周市长来了,快请进来吧。”何海峰在屋里听到门口的对话,已经知道来的人是谁,便慢慢地走过来,向周大鸣打着招呼。
  林振华侧开身体,让何海峰和周大鸣能够直接面对着面。周大鸣说道:“何主任,我就不进去坐了,我是来请您下去用餐的。对了,林董事长也一起去吧。”
  “你们太客气了。”何海峰点点头道,“好吧,请稍等一下,我穿上外套就和你们一起下去。”
  一行人众星捧月一般地簇拥着何海峰向楼下的餐厅走去,林振华只能跟在后面,身边只有一个絮絮叨叨的袁云妹陪着。
  有中央领导用餐,餐厅自然是不会再接待其他用餐者的。众人走进餐厅时,看到在正中央一张巨大的圆桌上,已经摆满了各色菜品,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应有尽有。林振华粗粗一数,发现盘子的数量足有30多个。
  “何主任,您请上座吧。”周大鸣指着主位对何海峰说道。
  “大家一起坐下吧。”何海峰毫不客气地走到主位上坐下,同时挥挥手,示意众人一起入席。
  浑北市的官员们的座次是很好安排的,只要照着官职大小来排列即可。唯一的另类是林振华,虽然大家都觉得他的身份只配坐在下首,但当着何海峰的面,总不能太怠慢林振华了。最后,他被安排坐在虞寒乔的身边,据说是方便他们在一起喝酒。
  酒逢知己,喝起来才有味道,我和虞寒乔,算哪门子知己呢?林振华一边呵呵笑着接受安排给他的座次,一边在心里恶恶地想道。
  “何主任,今天出去调研辛苦了吧?要不,咱们先吃点菜,然后再喝酒。我们浑北这几年经济状况不太好,招待中央领导的标准也只能是这样了,何主任请多多担待。”周大鸣坐在何海峰身边,指着一桌子山珍海味,客气地说道。
  这一桌子菜,不算上酒水,起码也得一千块钱以上了。按浑北市亏损企业里的下岗津贴标准,相当于十多个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何海峰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道:“周市长,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我们这次是下来搞调研的,接待方面,要一切从简。咱们已经连续第四天了,每天都是这样的排场,不太合适啊。”
  “这算什么排场?”坐在何海峰的另一边的徐苏明接过话头道,“何主任冒着严寒到浑北来调研,亲自深入工人的家里,这是对我们浑北市企业减亏脱困工作的高度重视啊,我们安排一顿便饭,算得了什么呢?”
  “工人的生活还非常困难,咱们这样大吃大喝,如果让工人看见,恐怕会有一些想法的。周市长,徐主任,我想,未来几天,咱们就不要这样安排了,怎么样?”何海峰委婉地说道。
  “何主任批评得对。其实呢,我们平时接待客人,也是非常简单的。只是何主任是代表中央过来的,我们也是表达一下浑北人民对中央领导的心意嘛。”周大鸣非常轻松地把浑北市的几百万人都给代表了。
  何海峰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是白搭,到下顿饭的时候,对方仍然会这样安排。在一些近乎传说的故事里,清廉的领导在这种场合是会拂袖而去的,或者勒令作陪的官员自己掏腰包为宴席买单。但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人家搞排场,是为了奉承你,你如果不领这个好意,还要打对方的脸,那就是太不会做人了。要知道,再大的官也得靠下面的人支持,你能不给这些地方官面子吗?
  其实,反过来说,地方官也有地方官的难处。中央的官员下来,几乎人人都会说什么不要搞排场之类的话,但如果地方官员真的不搞排场,中央官员又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冷遇,心里难免会有几分不快。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你很难分清楚谁是虚套地拒绝排场,谁是真正的清廉。最好的办法,就是有错杀,没放过,宁可接待标准高一点,让对方批评,也绝不能用清粥小菜去糊弄领导。
  “来来来,大家开始吧。”周大鸣举起筷子,对众人说道,说完,他转动桌子上的转盘,把一盘素肥肠转到何海峰的面前,向他介绍道:“何主任,您尝尝这个,这是我们浑北的名菜,叫做素肥肠。
  关于这个菜,还有一个传说呢,说的是当年张作霖张大帅的三姨太,发愿出家当了尼姑。这个三姨太呢,特别喜欢吃肥肠,可是出家人不能吃荤啊,这怎么办呢?张大帅就让他的厨子,用面筋做成了这道素肥肠,味道和真的肥肠一模一样。您尝尝看,是不是这样。”
  “呵呵,还有这样的故事呢。”何海峰微微一笑,伸出筷子夹了一块,送入口中嚼了嚼,然后点点头道:“嗯,还真有点肥肠的意思。来吧,大家一起来吧。”
  领导吃了第一口,这就是开席的信号了。林振华一向是个比较馋嘴的人,加上出去跑了一天,肚子也的确是饿了。看着满满一桌子好菜,他也顾不上什么斯文或者矜持,直接挥动筷子直奔自己喜欢的盘子。其他人互相虚让了一下,也都开始大快朵颐了。
  吃了一会,众人肚子里都垫了点东西,周大鸣开始端起酒杯向何海峰敬酒,随后便是徐苏明、虞寒乔等,一个接一个,像是参拜一般。东北人喝酒的气势是非常雄伟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两多的大杯子,装着50多度的白酒,一饮而尽。何海峰的酒量不行,每次端起杯子,只是浅尝辄止,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没人敢挑他的礼,这就是当领导的好处了。
  敬完何海峰,大家又礼节性地敬了林振华一轮,这一轮酒,大家嘴里都说着“随意随意”的,稍稍喝上一点就算数了。林振华虽然有点酒量,但也不敢在这种场合里和一群东北人拼,所以也乐得闷头吃菜了。
  酒过三巡,到了说话聊天的时候。周大鸣挑起了话头,问道:“何主任,您这次到东北来考察,第一站就到了我们浑北市,这里对我们浑北市的重视啊。您在浑北也已经调研了好几天了,您发现我们浑北的工作还存在着哪些缺陷,还请您提出严肃的批评。”
  何海峰道:“批评可不敢当,我主要还是要向大家学习的。这几天在浑北考察,我认识到,浑北的情况,比我们当初在北京考虑的要复杂得多。你们作为浑北当地的干部,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在此,我代表国家计委,也代表总理,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敬意。”
  是啊,天天这么喝,压力能不大吗?林振华腹诽道。不过,这样的话,他也只能是在心里嘀咕了,官场上大家都是这样说话的,林振华也已经适应了。
  “何主任这番话,是对我们浑北市十几万政府工作人员的充分肯定啊,我们回去以后,一定会把何主任的指示向干部群众们进行传达的。”周大鸣装出一副感动的样子说道。其实,他也知道何海峰这番话不过是场面上的话而已,在这番铺垫之后,后面的话才是最关键的。
  果然,何海峰在说完正面的肯定之后,话锋一转,开始提出自己的看法了:“至于说到大家工作中的有些疏忽之处嘛,这些天我也看到了一些。趁这个机会,我把它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应该的,应该的。我们就希望何主任能够指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取得进步。”徐苏明应道。
  “首先的一点,目前,浑北市企业的亏损面高达80%以上,但具体这些企业是为什么亏损的,应当如何减亏,甚至扭亏为盈,我们浑北市各级部门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天,我在浑北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说国家投入太少,似乎咱们浑北市所有的干部都认为,资金是浑北市面临的唯一的困难,也是唯一的解决途径。”何海峰神情严肃地说道。
  “我们浑北市资金短缺,也是实情。”周大鸣小声地辩解道。
  “国家这两年并没有忽视对浑北市的投入,去年和前年,国家向浑北市先后投入了20亿元的减亏脱困资金。按我们今天在浑锻压调研的结果来看,这笔钱足够让100家浑锻压完成必要的设备改造,恢复竞争力。然而,这些钱用到哪去了?”
  “我们也向浑锻压投入过资金,前前后后,投了得有几百万吧?”徐苏明说道,“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楚了,这个回去查一下就可以看到的。”
  “投入之后形成了什么效益?”何海峰问道。
  徐苏明摇摇头道:“唉,这个真不好说,浑锻压的亏损,也是积重难返。我们也曾经和他们的厂长,叫郭贵宝的,搞过好几次的会商,给他们出了不少主意。可是厂子里的情况太复杂,除了设备落后之外,还有产品也比较落后。此外,有些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也很成问题,劳动生产率很难提高。所以,资金投入之后,收益甚微。”
  “收益甚微的根本原因在哪,你们认真分析过吗?”何海峰逼问道。
  徐苏明道:“这个问题,我们忽略了。现在不是提扩大企业自主权吗,我们也是考虑到政府不能对企业的事务插手太多,所以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没有进行深入的追踪。”
  何海峰道:“你们一边说资金短缺,一边又对几百万的减亏脱困资金的投入漠不关心,打了水漂也不心疼。几百万块钱,就算没有形成效益,至少也应当形成一些经验和教训吧?你们起码可以从这个失败的案例中得到启发,从而调整资金投放的方式。然而,我这些天却没有看到浑北市在这方面的举措。这种管理资金的方法和态度,让国家怎么敢继续向浑北市投入?”
  何海峰这话就是隐含着威胁了,你们如果不能改变管理资金的态度,那国家就不敢继续投入了,以后你们想向国家计委要钱,恐怕就很困难了。
  何海峰的这个威胁,对于周大鸣和徐苏明来说,是最为有效的。正如何海峰此前所说,浑北市的官员所以这样奉承他,其原因是在于知道他是带着整整100亿的减亏脱困资金来的。这是中央政府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一次扶持,浑北市当然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可是,钱是攥在何海峰手上的,如果他觉得不该投入,那浑北市可就麻烦了。
  当然了,从平衡的角度来说,何海峰也不可能一分钱都不留给浑北市。他能够决定的,只是多给与少给之间的区别而已。周大鸣和徐苏明要争取的,就是多出来的那部分。
  “何主任,我们也有我们工作的难度。”周大鸣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这么多的老企业,80%的亏损面,我们的压力很大啊。老徐他们的浑北计委,一天恨不得当成两天来用,就这样,也顾不过来这么多的企业。所以呢,有些资金的使用上,就存在着一些追踪不利的情况,这一点,何主任也是能够理解的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