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460

  林振华在他们摊开图纸的时候,就已然心中有数了,他点了点头,用赞赏的口吻说道:“小甄博士,的确是高啊!你设计的这条汽车外壳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的确能够让浑锻压一举跻身于全球顶尖的锻压设备生产商的行列之中了。”
  “什么?这是汽车外壳的冲压线?”封况和何飞大跌眼镜。尤其是封况,他看了这么多锻压、冲压方面的资料,居然还不如林振华反应得快,一时觉得好生郁闷。不过,这也的确怪不了他们,90年代初,中国国内的乘用车刚刚起步,像这种大规模的汽车外壳冲压生产线,他们也只是偶尔从国外资料中看到过,一时联想不起来,也是正常的。
  “林总的见识,真让我佩服!”甄子飞由衷地说道。他本来以为,在国内应当没有人能够了解这项工艺的,不料林振华居然能够一眼就看出来,这让他对林振华又多了几分崇拜之情。
  “小甄,你认为,以浑锻压的技术实力,能够做出你设计的这条生产线吗?”林振华问道。
  甄子飞道:“光凭浑锻压一家,肯定是不行的。不过,这条生产线中最关键的设备,就是这一台5000吨的高速冲压机,在这方面,浑锻压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只要更新一些设备,开发出一些新工艺,完全能够拿下。至于焊接、机械手、数控等方面,我们可以请其他厂家进行协作。”
  “这些就是我们汉华机床公司的拿手好戏了。”封况自信满满地说道。
  甄子飞道:“如果这些技术能够解决,我完全有信心在三个月内完成整条生产线的设计工作,一年之内拿出成品。”
  “市场呢,你考虑过没有?”林振华追问道。
  “市场方面毫无问题。我从美国回来之前已经打听过了,美国的福特、通用两家公司,都有更换冲压生产线的计划,目前国际上能够提供冲压生产线的厂商也就是四五家,他们的产品与我这张图纸上的产品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至于成本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林总能够全力地支持我,我完全有把握打败他们,拿到这两家公司的订单。”
  “好!”林振华一拍桌子,说道:“小甄,我现在就任命你为浑锻压的总工程师,负责冲压生产线的设计工作,你所需要的一切工作条件,我都会全力满足。”
  “总工?”甄子飞撇了撇嘴,说道:“为什么不是厂长呢?”
第487章
小甄的理想
  “当一个厂长,可不是光有技术就行的,你还要懂得经营,懂得协调人际关系,这些都不是你的专长啊。”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
  甄子飞自然知道自己的短处,不过,他还是不甘心地说道:“不让我当厂长,万一你们又弄了一个郭贵宝那样的人当厂长怎么办?”
  “你为什么不觉得我们会找到一个像你父亲那样的人来当厂长呢?”林振华逗着他说。
  甄子飞摇摇头道:“我父亲当厂长也不行,他是一个老脑筋,不能接受新生事物。”
  “呵呵,你这些话,敢当着老甄厂长的面说吗?”林振华问道。
  甄子飞道:“就因为我不敢当着他的面说,所以我才认为他是一个老脑筋,根本听不进不同的意见。要让浑锻压起死回生,在用工制度、薪酬制度等方面都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我在美国的时候,这专门去修过这方面的课程的,越学越觉得我们的管理方法太陈旧、太落后了。”
  “这么说,你在美国的时候就想着要回来当厂长了?”
  甄子飞道:“不是在美国的时候,而是在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我就下了决心,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回来当厂长,让浑锻压重振雄风。”
  何飞咂舌道:“甄博士,你也未免太早熟了吧?我读中学的时候,唯一的想法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我同桌的新郎。”
  “呃……我怎么觉得是你更早熟啊?”林振华满头黑线地对何飞说道。
  甄子飞没有理会林振华与何飞的插科打诨,而非常认真地说道:“你们不懂的,我是在浑锻压出生、长大的人,我看着浑锻压一天天地陷入亏损,那种失落的感情,你们根本无法理解。那时候,我父亲还在当厂长,他每天都工作得很辛苦,天天泡在车间里和工人们一起工作,可是即便如此,也无法扭转浑锻压亏损的局面。”
  “这是为什么呢?”林振华问道。
  “产品落后。”甄子飞道,“浑锻压的产品,用的还是当年苏联提供的图纸,而苏联转让给我们的技术,在当时就已经落后十几年了。也就是说,我们浑锻压直到80年代,还在生产苏联40年代的产品,这怎么能够不落伍呢?”
  “然后呢?”
  “然后,我就想,我要去学锻压技术,回来开发新产品,让浑锻压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我带着这样的想法,先去了西安交大,然后出国,去麻省留学。从麻省毕业之后,我又进了美国最大的机床企业,卡特集团。”
  “卡特集团?”林振华一愣,“那么,你认识杜向阳吗?”
  “认识啊。”甄子飞道,“他是加大毕业的,在卡特集团的中国籍雇员中,他是最受器重的。我回来之前,他已经获准进入了卡特最核心的实验室,那个核心实验室是为军方开发精密加工设备的,只有经过了FBI忠诚考核的人才能进入呢。”
  “这么说,杜向阳是FBI认为忠诚的人了?”林振华感慨地说道。
  “也许是吧。”甄子飞说道,“我和杜向阳不是一个部门的,只是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所以有些交往。不过,据我观察,他还是挺爱国的……”
  “爱哪个国?”
  “当然是……中国。”甄子飞听出了林振华话里的嘲讽意味,不由得替杜向阳辩解道:“林总,我觉得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哲学,我觉得杜向阳所以选择留在美国,主要是对国内的科研环境以及政治环境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但他对于中国的感情是真诚的。他不止一次地在我们这些中国雇员面前说过,他的心永远都是爱国的。对了,我说一个事情你就知道了,他本来有机会能够获得美国国籍的,但他放弃了。”
  “为什么呢?”林振华不解地问道,他记得小芳回国的时候曾经跟他谈起过杜向阳,说杜向阳已经打算加入美国国籍了,他还劝过小芳不要回国,和他一起当美国人。
  甄子飞道:“具体原因我就不太清楚了,据一位朋友说,杜向阳曾经说过,是他深爱的一位姑娘不赞成他加入美国国籍。这个理由我也不太相信,也许只是一句托辞吧?不过,他这个托辞倒是得到了FBI的认可,所以他虽然拒绝了加入美国国籍,但还是通过了忠诚测试。”
  林振华道:“杜向阳说的理由,也许不是托辞吧,华清出来的学生……有时候真的是一根筋的。”
  “林总,你和杜向阳很熟吗?”甄子飞问道。
  林振华叹了口气道:“能不熟吗?他的说那位姑娘,就是我妹妹,她现在在华清大学机械系当老师。”
  “啊?”甄子飞目瞪口呆,好半天,才跟着叹了口气,说道:“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啊。不过,林总,我看杜向阳对你妹妹的感情,好像真的很深厚,他在美国,至今还是一个人呢。你妹妹,应当还有机会。”
  “可是,我外甥已经会打酱油了。”林振华说道。马杰和林芳华在91年结婚,次年有了孩子,如今这个孩子也就是刚刚两岁,离会打酱油还差出不少呢。
  “算了,我还是说我的事吧。”甄子飞道,“我在卡特集团工作了两年时间,大致了解了国际机床巨头的运营模式。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搜集有关锻造、冲压设备方面的资料,并开始关注到汽车冲压生产线这样一个产品。再往后的事情你就知道了,我搜集到了足够多的资料,并完成了汽车冲压生产线的总体设计,然后就辞去了在卡特集团的工作,回到了浑北。”
  “我认为这个产品选得不错。”林振华肯定道,“国际市场上的情况姑且不说,光是国内市场,在未来10年内,小轿车的生产将会出现井喷现象。届时,全国可能会涌现出几十家小轿车生产企业,我们光是满足这些企业的冲压生产线需求,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了。”
  “10年之内,我们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新产品的。”甄子飞道,“当然了,这取决于汉华集团能够对浑锻压有多大力度的扶持,在前期,设备、科研方面的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生产协作的问题,刚才这位封工说,你们在数控机床方面有积累?”
  “这个你完全可以放心。”林振华道,“这样吧,我们尽快结束和浑北市的谈判,争取早日获得浑锻压的控股权。你从即日起就先担任浑锻压的总工程师,兼任分管技术的副厂长。浑锻压现有的工程师、技术员,由你调配,我现在就可以给他们发工资。另外,我会从汉华研究院给你调一批机械、材料、数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人员过来,和你一起工作。
  至于浑锻压的厂长嘛,你就不用惦记了,我们会从汉华集团方面派过来的。不过你放心,我们派过来的人,一定是处事清廉,思想开放的。”
  “这个我完全相信。”甄子飞道。他已经知道,自己肯定无缘成为浑锻压的厂长了,这也难怪,林振华收购了浑锻压,当然要把浑锻压的控制权攥在汉华自己的手上。甄子飞毕竟是浑锻压的子弟,要想让林振华对他毫无戒意,是完全不现实的。
  “从林总身上,我已经能够感觉到这一点了。说真的,我在国内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办事像林总这样爽快的领导,我还以为中国的企业领导都像郭贵宝一个德行呢。”甄子飞顺口说着漂亮话。
  “对了,小甄,你父亲有没有可能从大连回来,我们还想聘他呢。”林振华道。
  “不会吧?”甄子飞苦着脸道,“林总,你一定是跟我开玩笑吧?如果他回来当厂长,我就死定了。就我现在设计的这个新产品,他肯定会骂我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异想天开、崇洋媚外……总之,没一个好词。”
  老甄的形象,不至于这么糟糕吧?林振华暗暗地替老甄叫着屈。他说道:“这个事,你放心吧,我肯定不会再让他当厂长的,他的年龄大了,也受不了这种劳累。我想请老甄厂长回来,是想让他和李根元等一些老同志,组成一个顾问团,在我们对浑锻压进行文化整合的过程中,发挥一些指导作用。”
  “这个倒是没问题,老爷子最喜欢干这种事了。他和我妈现在在大连给我姐带孩子,成天无聊着呢。如果让他回来干这些事情,他肯定会很高兴的。林总,你放心吧,我父亲虽然已经离休七八年了,但他在厂里的威信还是非常高的,有他坐镇,你们兼并浑锻压肯定会非常顺利的。”甄子飞笑着说道。
  林振华微微一笑,有老甄厂长和李根元等老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再有甄子飞这样一个锻压技术专家引领技术,兼并浑锻压的工作胜利在望。能够让3000多人的浑锻压起死回生,就能够在浑北建立起一个样板,推进浑北市几百家亏损企业的改革。
  在原来的历史中,东北的困境要一直到新世纪之后才逐渐得到扭转,如今看来,这个时间可以大大地提前了。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让老工业基地早日复兴,让几千万处于失业、下岗境地的国企职工少受一些煎熬,林振华还是很有一些成就感的。
第488章
兼并
  由于有彭林涛这样的中纪委大员坐阵督办,郭贵宝盗卖国有资产的案子,迅速就有了结论。
  经过鉴定,郭贵宝伙同吴锡魁准备拉走的那些设备,都存在着人为破坏的痕迹,明显是为了贱卖而故意做的手脚。进一步的调查显示,郭贵宝以及他在厂里的一些心腹们,在过去几年中通过各种手法,贪污受贿累计达到几百万元,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吴锡魁由于涉嫌销赃,也受到了起诉,估计最终也得到监狱里度过几年生涯了。
  郭贵宝案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了浑北市的一些干部,不过,出于维护稳定的需要,彭林涛没有穷追猛打,只是责令浑北市纪委查处了十几名影响较为恶劣的官员,对于其他官员仅仅给予了警告,没有进一步地追究下去。
  周大鸣、徐苏明等人以往与郭贵宝曾有过一些来往,收受过他所送的一些财物,这一回虽然侥幸躲过风浪,但也都吓了个够呛,算是记下一个教训了。最起码,他们是不敢再小看林振华的能量了。
  在冲突现场收了吴锡魁一个红包的辖区派出所所长俞建荣在悟出风向不对的时候,就迅速向吕金炎上交了红包,并强调自己只是为了搜集吴锡魁的犯罪证据才留下这个红包的,这一举动使得他最终保住了身上的警服。
  郭贵宝案件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其他企业里的领导再也不敢在企业并购其间巧取豪夺了。他们都知道,其实林振华最初是打算放过郭贵宝等人的,并不想斩尽杀绝。是郭贵宝自己想趁着临下台之前再捞一把,这就触到了林振华的逆鳞,以至于祭出了中纪委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一场风波过后,林振华在浑北算是混出一个名头来了,上至市长,下至企业里的厂长经理,说起林振华都无不摇头叹气,只盼自己莫要招惹到他才好。
  汉华集团与浑北市经委的谈判终于完成了,汉华以2亿多元的代价,获得了浑北市10家机械企业的控股权。这10家企业的职工总数达到3万多人,产品涵盖了锻压设备、金属切削机床、轴承、电机等等。
  要说起来,收购这10家企业的代价也的确是便宜得惊人,正如何海峰此前对林振华说过的那样,当地政府几乎是以一种白送的态度把企业交给了林振华,目的只是想让林振华把企业里这几万职工养起来。对于浑北市政府来说,能够找到一个人帮忙养这几万职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收购这些企业的资金,一半来自于汉华自身的流动资金,另一半则是由何海峰出面为汉华拉到的银行贷款。这笔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期限较长,利率极低,丝毫不会成为汉华的负担,这也是何海峰对林振华的一种奖励吧。
  按照林振华原来的设想,在收购了浑锻压等机械企业之后,将把它们与原来的机床公司合并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机床集团,全面协调资源分配和产品开发工作。但他的这一设想被项哲否决了,项哲认为,这10家企业自身的问题还非常多,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够理顺。在企业的问题得到理顺之前,如果仓促地进行合并,必然使企业管理的问题变得复杂,甚至产生出不可预料的变数。
  项哲提出,让这些被收购的企业先维持原有的管理模式,由汉华向各企业派出厂长和中层管理人员,恢复各企业的生产,同时逐渐地进行内部的制度建设。在此期间,这些企业与汉华集团其他的公司之间不过多地接触,以免影响到其他公司的正常业务。这种情况要持续一两年时间之后,再视各企业整顿的情况,决定下一步的整合方案。
  通俗地说,就是汉华跑到浑北去花了一笔钱,买下了10家企业,然后派出一些人到这些企业去慢慢地进行改造,在改造完成之前,这些被兼并进来的企业并不对汉华原有的业务产生影响。
  项哲这样考虑是完全有理由的,汉华原来的规模也不过是2万多人,现在一下子就收购进来3万多人的企业,而且还都是处于长期亏损状态,职工和干部队伍极端不稳定的企业。如果仓促地把这些企业和原来汉华集团的那些企业混在一起,更大的可能性是把自己的阵脚都给冲乱了。
  林振华想问题没有项哲那样细致,不过听项哲这样一说,林振华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并且从善如流地接受了项哲的提议。有些事情的确不是能够着急的,当年为了兼并江实电,他付出了那么大的精力,现在要一下子兼并10家比江实电还要大的企业,还真是不能操之过急。
  被汉华收购的10家企业,情况各不相同。在汉华派人接手这些企业的过程中,大大小小地也都发生了一些摩擦,甚至出现过工人去市政府请愿,拒绝私人企业收购的事情。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是非常琐碎的,不过汉华方面是带着诚意来收购的,所作所为问心无愧,所以慢慢地也就赢得了企业中干部和职工的信任。
  汉华的市场营销能力很强,国内有岑右新带领的农民业务员团队,国外有褚红阳、舒曼和左治义雄指挥的国际化销售团队。靠着这些强大的营销力量,被收购的10家企业很快就或多或少地拿到了一些产品订单,这些订单虽然不足以让这些企业迅速地扭亏为盈,但维持一个半饥半饱的状态还是可以的,至少不需要由汉华持续地供血了。
  沉寂已久的车间重新发出了机器的轰鸣声,下岗多日的职工们穿起蓝布工作服,拎着饭盒踏进了车间的大门。只要生产能够恢复,一切就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大家的心里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林振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任命甄子飞担任了浑锻压的总工,负责牵头进行汽车冲压生产线的设计。在这个重磅产品问世之前,甄子飞先为浑锻压开发了几款通用锻压产品,封况为这些产品提供了数控系统的设计。靠着这几款通用产品,浑锻压迅速地占领了国内的一部分锻压设备市场,在亏损多年之后首次出现了小幅的盈利。
  在汉华集团之后,越来越多的南方企业开始涉足东北,与当地企业商谈兼并或者联营的事项。南方企业的长处在于擅长经营,而且拥有一定的资金。东北企业的长处则是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大批熟练工人。两方联手,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真正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汉华在浔阳的配套商茂乔齿轮公司也加入了进军东北的行列,冯茂乔拿出2000万元收购了浑北齿轮厂,这也是一家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老牌齿轮企业,如今居然被冯茂乔这样一位半担水出身的农民企业家收购了。冯茂乔对于这桩收购非常满意,因为直到此时,他才觉得自己是真正进入齿轮这个行业了,他从前所拥有的那些生产经验,与浑北齿轮厂相比,简直就是幼儿园的水平。
  安雁和熊立军也跑过来凑趣了,他们各自在浑北开了两家连锁店,帮林振华解决了一些富余职工的就业问题。他们在浑北开店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壮大林振华在当地的势力,当地官员如果不开眼,想欺负一下外来的企业,也得掂量一下这些企业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