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1/460

  今天,李默梓专门找到韩育仁,向他转达了汉华公司希望与星北重机开展技术合作的愿望。韩育仁一听就恼了,当即给了李默梓一个软钉子,扬言星北重机目前有自己的技术开发设想,如果汉华这样的小企业愿意提供配合的话,他倒是可以考虑的。至于合作,汉华还不够格哦。
  李默梓碰了一鼻子灰,悻悻然地走了。星北重机是副部级单位,即便是企业的级别与行政级别不具有可比性,韩育仁也有资格扫李默梓的面子。不过,在气走了李默梓之后,韩育仁自己也是憋着一肚子闷气,正好徐根润等人过来串门,于是众人便一起来到了这家湘菜馆,谁知又遇到了林振华等人在楼下大规模聚餐。
  “唉,后生可畏啊,林振华又年轻,又有背景,我们是比不上罗。”韩育仁拖着长腔说道。
  一位名叫包光明的企业经理问道:“韩总,你说林振华有背景,他有什么背景?”
  韩育仁道:“你们注意到机床协会那个姓何的小姑娘没有?你们有没有发现,她和林振华的关系很密切啊?”
  “看到了,怎么,那丫头有来历?”
  “她是国家计委副主任何海峰的闺女,你说来头大不大?我跟你们说吧,林振华能够混到今天这个样子,全是靠着何海峰提携他呢,要不然,就凭他一个初中生,能玩出这么大的花样?”韩育仁撇着嘴说道。
  “难怪!”徐根润如恍然大悟一般地说道:“我就觉得这个小白脸没什么大本事,闹了半天,还是走老丈人路线。”
  包光明迟疑地说道:“说是老丈人倒不至于吧?我听说林振华是有老婆的,他老婆好像还有点影响,是那个什么化工设备联盟的秘书长呢。至于那个姓何的小姑娘,和林振华的关系倒的确是挺不正常的,莫非林振华还有别的打算?”
  “谁知道这里头有啥乌烟瘴气的事情,我也没兴趣了解。”韩育仁说道。
  包光明看看韩育仁的脸色,然后小心翼翼地说道:“韩总,我倒是觉得,林振华这着收买人心的招,挺狠毒的。你看吧,现在国内除了你们几家重点企业,像我们这些小厂子,数控技术这块,真是不行啊。林振华愿意向大家转让数控技术,这可就拿住了大家的痒痒肉,也难怪楼下那帮人会奉承他呢。”
  “老包,你这话,我怎么听不太懂啊?”韩育仁冷冷地说道。
  包光明只觉得浑身一哆嗦,连忙分辨道:“韩总,我可没有任何意思。我老包这个人你还不了解吗,这么多年来,韩总对我们厂子的照顾,我全记在心上呢,我可不会当白眼狼的。”
  说虽这样说,包光明的心里,其实的确有几分不满。他刚才那番话,正是想提醒提醒韩育仁,让星北重机也学学汉华的样子,向外转让一些先进技术,帮助他们这样的下级企业实现技术的升级。
  像徐根润、包光明他们所在的厂子,在各自的省里也都算是重点企业,但与星北重机这种国家级重点企业相比,又逊色了一畴。在物资紧张的那些年代里,徐根润、包光明经常要跑到星北重机去向韩育仁化缘,请求韩育仁匀给他们一些紧俏的钢材、齿轮、轴承之类的物资,使他们的生产能够维持下去。
  此外,星北重机作为国家重点装备企业,有时候会承接一些大型的成套设备业务。在自己吃不下的时候,韩育仁也会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把一些边边角角的业务交给徐根润等人的企业去做,这些业务对于徐根润等人来说,也就是非常不错的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关系,所以徐根润、包光明等人处处奉承着韩育仁,鞍前马后地替他跑腿。不过,他们在心里一直对韩育仁有一些腹诽之处,那就是韩育仁对于本企业的技术捂得太紧,丝毫也不肯让出一点来。
第495章
技术不收费
  作为机械委的重点企业,星北重机早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数控机床的研究了,这比汉华还要早出10年以上。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星北重机对于数控机床的投入远远不及汉华,因此技术水平便慢慢地落在了汉华的后面。近几年,韩育仁感觉到了数控技术对于未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开始着手加大研发投入,倒也取得了不少进展,星北重机在国内数控机床领域中,也算是进入第一梯队了。
  在林振华看来,汉华掌握的数控技术即便在国内算是领先的,但相对于国际机床巨头来说,还差得很远。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他并不忌讳向国内同行转移这些技术,他希望同行们能够利用这些技术守住国内市场,至于汉华机床公司,从来也没有把争夺国内市场当成自己的目标。
  韩育仁则不同,他习惯了在国内市场上当老大。在他看来,国内市场就是一盘菜,应当由他先下筷子,他吃饱了,别人才能够捞点剩下的残渣充饥。徐根润、包光明等人曾经多次向他提出请求,希望星北重机能够向他们转让一部分数控机床技术,以便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但韩育仁一概给予了拒绝。
  韩育仁不希望给自己培养出竞争对手来,境外企业的技术先进,那是他没办法改变的事情,他不能让国内企业也一个个变得先进起来,否则星北重机自己的日子就难过了。
  对于这件事,不光徐根润等人觉得不满,连机械委的官员们也很是恼火。过去朱晋文在任的时候,就曾专门找过韩育仁,要求他搞几期数控技术培训班,帮助其他企业掌握这项技术。但韩育仁表示,如今已经不是计划经济的年代了,企业拥有自主权,企业开发的技术属于企业自己的秘密,国家无权调用。
  这里其实是有一个悖论的,严格地说,星北重机的技术,还真不属于企业自己,至少不完全属于企业自己。星北重机的许多技术研发工作,都有国家重点项目作为支撑。国家在对这些重点项目进行立项的时候,就有依托项目开发技术的想法,在预算上也是留出了研发经费的。这种拿着国家经费开发出来的技术,国家怎么就无权调用了呢?
  但中国的事情就是如此,君不见每一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了那么多的项目,有哪个项目组把自己获得的数据拿出来与同行共享了吗?国家出钱建了无数的数据库,但这些数据库的所有权却属于各自的项目负责人,其他人连参考一下都是奢望。大家都把同行当成对手,科研领域是如此,工业领域也是如此。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林振华就更显得像是一个异端了。从早年向其他家电企业授权生产五叶风扇,到后来组织化工设备联盟共同开发大乙烯,再到这一次转让数控机床技术,他似乎一直都在给自己培养对手。但每一次在培养出对手之后,他的收益却没有减少,反而越做越强。
  这中间的奥妙,就在于林振华始终盯住了国际市场,他的竞争对手是国外企业。在他的眼里,国内的同行并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最可靠的同盟军。
  徐根润、包光明这些人,一方面是不愤于林振华的年轻,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传统上对星北重机的依赖,所以选择了站在韩育仁一边。但既然有人在挑战星北重机的霸权,他们也就乐于借机给韩育仁敲敲边鼓,希望他能够学学林振华的样子,至少给自己的铁杆粉丝们让出一些好处来吧?
  “老包,你们厂也打算搞数控了?”韩育仁对包光明问道。
  “是啊,韩总,现在不搞数控已经不行了。”包光明愁眉苦脸地说道,“我们厂的传统产品是大幅面卷板机。现在已经有两家韩国的卷板机厂子进来了,一家在广东,一家在苏州,它们的产品都是带数控的,压力、曲率、折弯角度等等,一次直接输入,机器自己就全部完成了,比我们的产品效率高得多,我们现在一点竞争力都没有了。”
  “你们自己没搞搞开发?”
  “搞了,可是数控这东西,还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搞明白的,没有有经验的工程师指点,我们要走的弯路太多了,根本就耗不起啊。”
  “嗯,这样吧,回头我让我们的工程师到你们那里去看看。”韩育仁点头道。
  包光明满脸喜色:“太好了,韩总,真是如此的话,你可就是我们厂的大救星了。这样吧,林振华不是说使用他们转让的技术要交5%的技术使用费吗?我也一样,只要星北能够帮我们把数控技术解决了,我们每台设备也按出厂价给星北交5%。”
  韩育仁摆摆手道:“不必了,我们不搞这种歪门邪道的东西。我们可以帮你们搞数控模块,到时候我们按模块收取费用就是了,什么技术使用费,我们一概不收。”
  “什么,模块?”包光明觉得脑子一阵懵,“韩总,我没太明白。”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你们不是要开发数控卷板机吗?我们可以帮你们解决数控方面的技术问题,你们负责生产卷板机,我们负责做数控模块,包括布线什么的,都由我们负责。至于费用嘛,按材料和定额计算就可以了。”
  “这……”包光明的眼神黯淡了下去。
  韩育仁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不会向包光明所在的苏锻机床公司转让数控技术,而是让两家企业以合作方式进行生产。星北重机负责做数控模块,包括布线等等,苏锻机床则只是做原来的事情,最核心的技术还是操纵在星北重机手里的。
  这种合作对于包光明来说,只能算是鸡肋了。相对于市场完全被韩国企业抢走,当然是与星北合作更好一些,起码有了一线生机。但这种合作是非常委屈的,技术在人家手里,到时候人家想要多少利益,尽可狮子大张口,自己连一点还价的能力都没有。由于自己不掌握技术,想要开发一款新产品,也必须要征得星北方面的同意,人家如果不高兴,或者没空,或者纯粹不想和你玩的话,你就只能乖乖地呆着。
  以韩育仁这种为人处世的作风,把企业的命运交到他手上,包光明心里能舒服吗?
  “怎么样,老包,我老韩够朋友吧?”韩育仁得意洋洋地问道。
  包光明尴尬地笑着答道:“这还用说吗,韩总一向都有长者之风,对于我们这些小兄弟,从来都是特别关照的。”
  “林振华搞什么技术转让,那纯粹是为了收买人心,想捞政治资本。我们就不说他的技术到底能怎么样,能不能比我们星北重机的技术更好。就算退一步说,他的技术顶天了,那么市场呢?就以他在国内的人脉关系,能和我们星北比吗?”韩育仁说道。
  徐根润和包光明等人只能陪着笑,连声附和了。他们需要韩育仁向他们提供数控技术方面的支持,哪怕这种支持仅仅是代为提供数控模块。他们还需要韩育仁给他们介绍业务,正如韩育仁自己说的,他在国内有丰富的人脉关系,时不时能够找到一些小业务,对于徐根润等人来说,都是属于聊胜于无的。
  “对了,老包,说起市场,我倒想起一件事来。”韩育仁道,“上次我到北方省出差,北方锅炉厂的老李请我吃饭,说起想买两台卷板机,我向他推荐你们厂了。两台机子,大概60多万吧,你看看感不感兴趣。”
  “当然感兴趣!”包光明连忙说道,这算是今天晚上他从韩育仁那里得到的最大的收获了,“60万多的业务,够我们公司开两三个月的工资了。”
  “嗯,那回头你直接跟他们联系吧,就说是我介绍过去的,老李会买我的账的。”韩育仁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口吻说道。
  “那就太谢谢韩总了。”包光明露出满脸谄媚的神色,抢着给韩育仁的酒杯里续了一点酒,然后端起自己的杯子说道:“为了感谢韩总长期以来对我们公司的支持,我连干三杯,韩总你就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酒过三巡,包光明借口上厕所,站起身向外走。徐根润连忙也站起来,说道:“老包,我陪你一块去吧,我看你喝得不少,回头别掉尿池子里了。”
  两个人装作晃晃悠悠地出了雅间,包光明回头看了一眼,见韩育仁没有跟过来,便用恨恨的口气小声地对徐根润说道:“娘希皮的,抖个什么威风啊!”
  “唉,人家有这个实力嘛。”徐根润叹了口气说道,他和包光明的私交非常不错,这种针对韩育仁的牢骚,他们是可以找到共鸣的。
  “如果不是看到他能够经常给我们介绍点业务,我才懒得侍候他呢。”包光明道,“人家汉华说转让技术,那是真心实意的。我私下问过别人,听说林振华说了,他们转让技术是毫不保留的,会帮助受让企业完全掌握相关技术,形成独立的开发能力。你再看姓韩的,那点技术比汉华差多了,还捂在手上,像啥宝贝似的。”
  “怎么样,老包,你有没有想过去和林振华合作?”徐根润问道。
  “这怎么可能呢?”包光明道,“你没看出来吗,姓韩的把林振华都恨到骨头里了,如果咱们去和林振华合作,姓韩的肯定不会再跟咱们合作了。我就算不看过去和韩育仁的关系,但看到他给我介绍的60多万的业务,也得接受他的条件吧。”
第496章
选边站队
  “老包,你想过没有,咱们这可就是在选边站队了。”徐根润说道,“如果我们选了韩育仁,就必须放弃林振华。反过来,如果我们要和林振华合作,韩育仁肯定就和咱们掰了。你觉得,咱们是选韩育仁好,还是选林振华好?”
  包光明摇摇头道:“这事还真不好决策啊。从长期来看,和林振华合作肯定是更好的,我了解过,这个人做事比较务实,对合作伙伴也非常客气。如果我们和他合作,能够得到数控机床的全套技术,搞上几年,厂子就能够打个翻身仗了。至于老韩这边,我主要看中的就是他的社会关系,林振华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还是不如老韩啊。”
  徐根润道:“我倒不这么想,林振华如果真的有计委的何海峰做靠山,前途是不可限量的。老韩毕竟快到点了,过几年就退了,就算有什么影响力,恐怕也影响不了多久了。”
  “我就是有点舍不得刚才老韩给介绍的业务,60多万呢,够我两个月开销了。”包光明苦恼地说道。
  徐根润也说道:“是啊,上次他也给我联系了一个业务,也有百十万的,现在我们厂的业务员还在和对方谈着呢。如果和老韩掰了,我估计这个业务也做不成了。”
  “你说,他们俩为什么就非要咱们选边呢?咱们就不能既和林振华合作,又和老韩合作吗?”包光明异想天开地说道。
  徐根润回头指指雅间,说道:“根源在里面那位呢,我觉得林振华倒不像是那么小心眼的人。你没听里面那位说吗,林振华还托李司长去向他递话,说希望和星北重机合作开发新产品,是里面那位不干。”
  “他就是觉得林振华抢了他的风头,他妈的,有这劲头,你冲外国人使去啊,搞窝里斗这么来劲。”
  两个人小声嘟哝着向厕所走去,迎面撞上了一位熟人,是新力机床厂的厂长孟振亚,与徐根润和包光明之间也都是多年的朋友了。他刚刚在楼下喝多了酒,也是到楼上来上卫生间的。
  “哎,老徐,老包,你们俩怎么没在下面喝酒啊,不会是来迟了吧?”孟振亚想当然地问道,他满口酒气,不过脸上却洋溢着喜色,与徐、包二位的满脸郁闷形成鲜明对比。
  “老孟,你是在下面和林振华一起喝酒吗?”徐根润问道。
  “是啊!”孟振亚道,“老王、老金他们都在呢,你们怎么不来啊?我跟你们说,林总这个人,非常够朋友,和他在一起喝酒,那叫一个舒坦!对了,你们刚才是在哪喝酒来着,要不喊上你们的朋友,一起下去喝吧,我们都已经说好了,今天不醉不归。”
  包光明苦笑道:“老孟,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不过,我们刚才和韩总在一起呢,韩总这个人,你也打过交道的,你应该知道,他比较喜欢清静。”
  “韩总?韩育仁?”孟振亚呵呵冷笑,“他还喜欢清静,哪次喝酒,不是他一个人声音最大?有他在,根本就没有别人说话的份。我明白了,你们是和他在一起,难怪不乐意下去了。他这个人,我算是看透了,当不了朋友,给他当奴隶还差不多。我说老徐、老包,你们跟着他混,有什么意思?”
  包光明叹道:“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厂现在断顿了,两个月没开工了。这不,韩总刚刚说能给我介绍个业务,有60来万,能给我续上一口气。就冲这个业务,我给他当奴隶也认了。”
  “60万就把你买了?”孟振亚一脸不屑的表情,“你知道我昨天和汉华战略合作部的何部长谈了多大的业务吗?200万!这还是第一期的业务呢。”
  “200万!”徐根润和包光明二人同时发出了一声惊呼,“老孟,这是哪的业务啊,汉华怎么能够找到这么大的业务?”
  孟振亚嘿嘿笑道:“这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了。林总一说搞战略合作的事情,我第一个就上前去和他们接洽了。林总让何部长跟我谈,何部长根本不用多问,对我们厂的情况已经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他直接问我,有大概200万的业务,做不做。”
  “这还用问吗!”徐根润瞪大眼睛道,“现在哪个厂子还敢挑业务啊!”
  孟振亚道:“是啊,我也是这样说的啊。我就问他了,这是哪的业务啊。他跟我说了,他们有一家协作单位,叫浔阳港口机械公司,刚刚拿下了美国一条什么河上的钢架桥的业务,现在有2万多吨的构件要加工,急需30台加工机械,不过要的是数控设备。何部长说了,如果我们愿意接下来,他们可以向我们转让数控机床的设计技术,帮助我们把这个订单拿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1/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