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460

  “那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为什么没去汉华应聘呢?”杨文军反问道。
  陈英有些尴尬地说道:“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说外企工资高,有发展前途,所以我就到密阳来应聘了。谁知道金玄熏那么变态,对我们这些中国员工就像对待牲口一样。这里工资是高,可是我觉得根本就没有尊严。你看看,整个公司只有你一个人和金玄熏打得火热,天天跟在他身边,像只哈巴狗一样。”
  说到这里,陈英下意识地停下来了,她觉得自己的话似乎有些过于刻薄了。不管怎么说,杨文军平时对她是很好的,甚至于她还能感觉到有那么一点点暧昧的意思。她所以对杨文军很不屑,只是出于对金玄熏的厌恶,进而对金玄熏身边的人也产生了厌恶。
  杨文军没有在意陈英的话,他反驳道:“小英,你们觉得我做错什么了?你们和我一样,都是密阳公司的雇员,如果要说替外国资本家做事,你们和我是一样的。我哥可以看不起我,你们没有资格看不起我。”
  “我当然有资格,我起码没有像你那样替金玄熏做恶心的事情。”陈英争辩道。
  “我不去做,自然有别人会去做,这种事是避免不了的。”杨文军道,“正因为我去做了,金玄熏才信任我,才会把公司的核心机密都拿给我看。你现在手里能够拿着这份说明书,不就是因为我替金玄熏做了事情吗?”
  “我才不稀罕看这个呢!”陈英言不由衷地说道,她示威似地把手里正在看的资料合了起来,却终于没舍得直接还给杨文军。
  杨文军从包里拿出金玄熏给他的那一盒磁盘,说道:“我告诉你吧,金玄熏不但给了我说明书,而且还给了我所有的源码。”
  “金玄熏真是疯了!”陈英吃惊地说道,“他就为了偷懒不出门,居然把这么核心的东西都给你了。你知不知道,如果你把这些东西泄漏出去,密阳公司就没什么秘密了。别人拿到这些资料,基本上就可以把密阳的产品复制出来。”
  “我想跟你说的,就是这件事。”杨文军小声地说道:“小英,我对数控技术不太了解,我想问你一下,如果我把这些资料都复制一份出来,未来能不能自己造出像密阳的产品同样的产品?”
  陈英的嘴巴张得老大,她看着杨文军,半晌才怯生生地问道:“杨文军,你不会告诉我说,你这样奉承金玄熏,就是为了获得密阳的核心技术吧?”
  杨文军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锋芒,他说道:“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陈英道:“杨文军,你真是太可怕了,你这叫阴险狡诈,知不知道?你帮金玄熏找那种女人,让他沉溺于花天酒地,然后你就假意帮他做事,让他把公司的核心技术都交给你。结果,你的目的竟然是要盗窃密阳的技术。对了,你刚才说到了林振华,不会是林总派你来的吧?”
  杨文军道:“不是的,林总是个光明正大的人,他不会这样做的。汉华的数控技术研究所实力很强,他们不需要搞这样的名堂。是我自己想这样做,我想自己开一家机床公司,要超过密阳,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想兼并掉密阳。”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陈英脑子有点不够用了,杨文军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发生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此前,她一直觉得杨文军是个很没出息的人,天天舔金玄熏的臭脚。如今看来,杨文军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在布一个很大的局,这个局的最终结果,竟然是想吞并掉密阳。
  杨文军道:“我要用这样的办法,让我哥哥知道,我不是一个没志气的人。密阳的技术和汉华之间有互补性,我如果能够开一家像密阳一样的公司,就能够帮上林总的忙,我想让林总承认我是块材料。我杨文军从跟着我哥哥从永禾的深山里面出来的那一天就想好了,我这一辈子一定要做一点轰轰烈烈的事情,让所有的人都看得起我!”
  “可是……我觉得你这样做有点不太光彩。”陈英犹豫着说道。如果密阳公司不是一家韩资企业,而是一家中资企业;再如果金玄熏不是那样蛮不讲理,而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板,恐怕陈英就不会这样犹豫了,她会坚定地认为杨文军的做法不地道。可是,现在杨文军要拆的,是一个非常可恶的老板的墙角,即使手段不光彩,结果似乎也是挺大快人心的哦。
  杨文军道:“跟韩国人,有什么光彩不光彩的?他们到浔阳来办厂子的时候,出高薪挖我们汉华的墙角,那个时候他们就光彩了吗?我现在不过是用他们办法对付他们而已。”
  “我不知道。”陈英的价值观完全被杨文军给颠覆得支离破碎了,她索性选择了逃避:“文军,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呢?还有,你不怕我把你的想法说出去吗?”
  杨文军道:“小英,我跟你说这些,是因为我需要你帮助我。我一直在观察你,我相信你的为人,你肯定不会出卖我的。我实话实说吧,密阳机床的机械部分的技术奥妙,我都已经掌握了,我不了解的,就是数控的部分。我的文化低,数控的技术搞不懂,所以,我需要你来帮我。我希望你和我联手来开一家自己的机床公司,你当董事长,我当总经理,你搞数控,我搞机械,你看怎么样?”
  “我呀?”陈英被杨文军的提议吓住了,同时,她也从杨文军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异样的情绪,姑娘的心开始有些乱了,她低着头嘟哝道:“你干嘛要选我啊,我的技术又不是最好的。”
  杨文军道:“小英,你应该懂我的意思的。”
  “我不懂!”陈英干脆地回答道,随后,她便迅速地进入了杨文军给她设定的角色,真的像一个未来的董事长一样筹划开了:“文军,我觉得你如果要开一家自己的机床公司,你绝对不能直接套用密阳的技术,你如果这样做,密阳公司会起诉你的。不过,你如果把它的技术改变一下,它就没办法了。就像这个数控系统一样,很多地方只是一个思路而已,它可以这样想,我们也可以这样想。只要技术细节和它不一样,它就找不出你的毛病了。”
  “可是我不懂啊。”杨文军道,“所以,我需要你来帮我。我手上的这些资料,等到武汉之后,你就拿去复制一套。然后,未来我们怎么修改,就看你的了。小英,这一年来,我把密阳公司的配件供应商和销售渠道都摸得非常清楚了,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再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我马上就可以把新公司做起来。”
  陈英道:“修改这些程序其实也不难,这件事就交给我好了。对了,文军,咱们这个新公司就开在密阳对面,专门和金玄熏对着干,我就想看他被我们打败的样子。”
  “没说的,小英,这些事都听你的。”
  “对了,文军,你说你哥哥很凶的,我真的很怕他,以后万一……”
  “没事的,我哥就是对我凶,他对女人都很客气的,如果你是他的弟媳妇,他就更不会为难你了。”
  “什么弟媳妇,真难听!谁答应做他的弟媳妇了!”
第526章
钢水奔腾
  撇开杨文军暗中算计金玄熏的事情不提,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浔阳的汉华重工厂区。
  在宽敞的铸造车间里,四个巨大的钢水包已经通过铸造天车吊装到位,正等待着开包浇注的号令。在这四个钢水包里,有500多吨炽热的钢水,工人们将用这些钢水铸造出1.5万吨水压机的第一根横梁。
  “李师傅,成与不成,就看你的了。”林振华站在老造型工李根元的身边,笑呵呵地对他说道。
  整个车间里的人都在各就各位,紧张地准备着最后时刻的到来,仅有的两个闲人,就是林振华和李根元了。林振华作为集团董事长,自然不需要亲自去进行操作。李根元是林振华任命的铸造造型名誉总指挥,在此前带着几十名造型工已经忙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了现在这会,他终于可以歇一歇了。铸造的过程是非常紧张的,以李根元的年龄,无法适应这样的节奏,所以他只能退到一边当观众了。
  “林总,我现在手心里可是捏着一把汗的,像这么大的铸件,我从来没有做过啊。”李根元说道。
  林振华道:“李师傅,你就放心吧,刘工、张工,还有小甄他们,不都已经算过多少遍了吗,不会有问题的。”
  李根元不好意思地笑了:“唉,人老了,胆子也就小了。要说起来,这个浇注方案,不是也请林总你审查过的吗,肯定是没事的。”
  “呃……我在这方面并不是特别擅长。”林振华开始装谦虚了。
  要说起来,即将开始的这个铸件的铸造工艺,也的确是让人绞尽了脑汁的。汉华重工因为有化工设备的生产,所以也经常要制造一些大铸件,但以往所铸造的铸件,最大也不过是百余吨重。这一次,他们所制造的是1.5万吨水压机的上横梁,根据张钰泉的建议,整根横梁采用一体化设计,这意味着300多吨重的一个部件,将直接一次性铸造出来。
  横梁一体化设计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由于不需要采用焊接或者螺母坚固等衔接方式,横梁的结构将更加稳定,能够承担1.5万吨锻压力的反复冲击。然而,这个设计所带来的挑战也十分严峻,那就是汉华重工必须攻克超大型铸件的铸造工艺问题。
  铸造的工艺,说起来非常简单,大概是先造一个和铸件一模一样的木模,然后用专门的型砂把木模埋起来,填满每一个空隙。这种型砂要能够耐得往钢水的上千度的高温,而且还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会在钢水的冲击下变形。在型砂填满后,造型工要把木模拆掉,这样就留出了一个造型空腔。铸造时,钢水直接注入空腔,冷却凝固之后,再拆掉型砂,铸件就造好了。
  对于小型铸件来说,这个工艺没有太大的难度,但随着铸件的加大,许多原来不成其为障碍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首先一个是所谓“漂芯”的问题,铸件不是一块完整的铁砣子,而是中间有各种空洞的,这些空洞在铸造前都要用砂型填满。在铸造的时候,钢水倒进砂模,完全淹没了这些处于铸件中心位置上的砂芯。由于型砂的比重远远小于钢水的比重,在钢水的淹没下,这些型砂会产生出巨大的浮力,有可能脱离原来的位置浮到钢水表面上。一旦出现这种漂芯现象,整个铸造过程就算是失败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华的造型工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把一块块独立的砂芯用钢筋连接起来,甚至用钢板进行加固,用来传递钢水的浮力。张钰泉、刘兆华、甄子飞等一群技术人员拿着计算机算了一遍又一遍,确保在浇注中不会出现漂芯的现象。
  攻克了这个障碍之后,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铸造过程中砂型的排气问题。
  铸造是一种高温作业,钢水的温度高达1500度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之下,造型材料会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从而产生出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如果不能及时排放出去,滞留在型腔里,会形成巨大的压力,从而诱发爆炸。
  小铸件的排气是很容易的,直接在砂型上开几个排气口就足够了,但这种几百吨重的大铸件,长宽高各有几米至十几米,形成的气体规模庞大,传统的排气方法就很难保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气体都排放出去。
  为了设计这套排气系统,汉华的几名工程师折腾了一两个月,硬是拿不出一个稳妥可靠的方案。于是,林振华号召大家群策群力,把已经退休多年的老造型工李根元也从浑北请过来了,共同参与攻关。最后,居然还真是李根元提出的一个方案让大家拍案叫绝,那就是打破以往只在砂型上方开排气口的惯例,采取上下两路排气的方案。
  这个方案,一经说破,也就显得很普通了。大铸件排气的难度,主要在于体积过大,但如果上下同时排气,就相当于排气的距离减少了一半,难度自然也就大幅度地降低了。下方排气其实也是很容易的,只要在地面上挖出一些排气的沟槽就可以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在听到李根元提出这个两路排气的方案之后,甄子飞足足郁闷了一个星期。他发现自己枉为留美海归,在这种问题上,居然还不如一个老工人的想象力丰富。
  其实这也难怪,学问越大的人,思想里的禁锢往往也越多,越容易从一些条条框框出发去思考问题。而一些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老工人,则很习惯于剑走偏锋,用一些脱离常规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甄子飞现在对于林振华曾对他说过的要从工人中汲取经验的话,理解得更加深刻了。他在这一次心理挫折中所学到的东西,可谓是足以受用终生。
  两路排气这种思路提出来很容易,但如何安排这两路的排气管道,以及确定两路排气是否能够最终解决排气问题,还是需要工程师们用科学方法来进行测算的。甄子飞发挥了他的海归特长,直接在计算机上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模型,对砂型的产气量、产气速度、排放速度等等进行了数学模拟,最终得出结论,认定这个方案是万无一失的。
  在那个年代里,由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不够普遍,因此大规模数学模拟还是一门比较新的学问,刘兆华等人对此都不精通。不过,林振华作为一名后世来的穿越者,对于这门技术是非常熟悉的。他审核了甄子飞所做的整个模拟程序,又亲自上机重新运行了好几遍,这才放了心。他此时能够站在铸造现场如此轻松地和李根元聊天,也是源于对整个计算过程的信心。
  “各就位,开始!”
  随着一声号令,烧氧管准确地对上了四个钢水包上的八个包眼,一串耀眼的火花闪起,钢水包的包眼被打开了,钢水顺着包眼倾泻而下,注入砂型箱。砂型在高温下喷出几米高的蓝色火苗,所有的排气孔几乎在同一时刻发出了气笛般的鸣叫声,一股股白色的蒸气喷涌出来,笼罩住了整个车间。
  张钰泉、刘兆华、甄子飞等人都站在指挥位置上紧张地观察着整个铸造过程。甄子飞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电脑,看着上面的数据,嘴里念念有词。张钰泉则全神贯注地盯着型箱的四周,似乎在用肉眼估算着排气量,随时准备发出调整浇注速度的命令。
  不过是短短7分钟的时间,所有的人都觉得像过了一个世纪那样漫长。
  “哔哔!”一声哨响,宣布了整个浇注过程的完成,车间里的人们短暂地错愕了一下之后,便一起欢腾起来:
  “成功了!”
  “胜利了!”
  众人互相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喜悦,年轻点的工人们挥舞着拳头,年长持重的工人们则与同事亲热地握着手,所有的人那颗悬了多日的心终于都放下了。
  “李师傅,实践表明,您设计的上下两路排气系统是完全有效的。”林振华对李根元说道,“你看,下排气系统排出的气体,比上排气系统还多呢。”
  “这也都亏了林总敢于下决心啊,我一个普通工人,哪敢担这个责任。”李根元高兴得胡子直抖,对林振华回答道。
  林振华道:“这还是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我们这次铸造水压机横梁,从设计排气系统,到撞砂、起型,都多亏了李师傅您的指导。你们这些老工人,是咱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啊。”
  李根元笑道:“哈哈,林总过奖了。我老头子干了一辈子造型,快死的人了,能够铸这样一个300多吨的大件,这辈子也值了。”
  林振华道:“李师傅太悲观了,以后咱们还有的是大铸件呢。咱们的1.5万吨水压机,就是为那些大型工件的锻造准备的,到时候,您就准备大显身手吧。”
  “有林总这句话,我老头子就再年轻一次了。林总,跟着你做事,真是痛快啊!”
  “李师傅,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您赶上了好时候了。中国工业要走向世界,咱们干工业这行的,有的是痛快干事的机会。”
第527章
矗立
  钢水浇注仅仅是整个横梁铸造工作的一个阶段,在浇注完成后,横梁还需要埋在砂箱里进行长时间的冷却,直到表面温度降到300度上下,这才开始进行起型清理。
  清理工作艰苦卓绝,几十名工人冒着高温,小心翼翼地揭开砂箱的盖板,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把砂子铲开,露出藏在里面的铸件。当初,为了能够固定中间的砂芯,造型工们使用了大量的钢筋,如今,清理工们又不得不用气割枪把这些钢筋一根一根地切断、撬开,然后再接着清理铸件中间的砂子。
  经过半个月的奋战,砂型终于拆除完毕了。工人们开来几辆大型吊车,把300多吨重的铸件吊到电瓶运输车上,然后运到一座特别建造的热处理炉里,接受长达五天五夜的正火处理,使其达到设计所预想的性能要求。
  再往下的工作,便是对横梁的机加工。这种几百吨的工件,比所有的机床都要大得多,也重得多,根本没有哪台机床能够放下这种工件。当然,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有的,那就是让机床围着工件转。在最紧张的时候,横梁的几个方向上,几台机床同时开动,镗孔、攻丝、打磨,活脱脱就是一个蚂蚁啃骨头的场面。
  仅仅是一根横梁,就让十几个不同工种的数百人折腾了好几个月。除此之外,还有底座的铺设、立柱的安装、横梁的起吊等等一系列工作,其间的艰辛,自不必多言。在各个大型的结构件安装完毕之后,工人们又开始安装机械系统、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相当于给水压机装上了肌肉、血管和神经,让它获得了生命。
  这就体现出汉华重工作为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优势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汉华如今已经在各个方面都拥有了大量的人才,光是高级技师就多达数百人,可以说无论是哪道工序,汉华都能够组织起堪称精兵强将的工人和技术员队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