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460

  从最初立项,到水压机巍然矗立于长江南岸的浔阳洲头,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悄然过去了,汉华终于迎来了水压机热负荷试车的庆典。
  早在一年前,何海峰就对林振华说过,这台1.5万吨水压机,可不仅仅是汉华的财产,更是整个国家的装备。试车这天,包括几大部委和国内上百家装备企业的代表在内,足足来了好几百人,把整个试车现场挤了个水泄不通。
  林振华、项哲等高管都来到了现场,在这种规模盛大的庆典时刻,他们要陪好每一位前来祝贺的嘉宾。
  “振华同志,你们汉华重工,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了不起的好事情啊!可谓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啊。”这样说话的自然是身居高位的部委领导们了。
  “林总,跟你们这台1.5万吨水压机一比,我们的水压机就成了老弱病残了。怎么样,你们建造水压机的经验,可不能保密哦。”这是来自于上重、一重和二重的同行们,他们的眼睛里都冒着嫉妒的光芒,恨不得马上就回去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在他们那里建造同样甚至更大的水压机。
  “林总,咱们两家一直合作都非常不错,以后老哥我有什么大件要锻造,林总可要优先给安排一下哦。”说这话的,那就属于自己没有水压机,指望着未来借用汉华的水压机来做大型锻件的企业了。
  在所有的嘉宾中,还有几位是非常特殊的,其中就有林振华前世的导师,华清大学机械系的姚鹤良教授。
  “实在是太出色了!”姚鹤良围着水压机转了几圈,以他的专业水平,自然能够看出这台水压机在自动化水平、精度、可靠性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对林振华吩咐道:“小林,你们在建造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以及所遇到的问题,都要完整地整理出来,送给我们一份。这些实践的经验和数据,那可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啊。”
  “姚老师,您放心吧,所有这些资料,我们都有完整的档案,姚老师您什么时候想要,我们随时都可以提供的。”林振华搀着老爷子的胳膊,亲亲热热地说道。
  “小林,我没看错你啊,当年你送你妹妹到华清去报道的时候,你的企业还只有百十号人,靠着给别人做点什么铁艺来生存吧?这才十几年时间,一座世界第一流的1.5万吨水压机,居然就出自于你的手上了,了不起啊!”姚鹤良拍着林振华的手夸奖道。
  “这也多亏了姚老师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啊。”林振华赶紧谦虚道,“在我们汉华重工,就属咱们华清毕业的学生最多了,在各个岗位上,都是挑大梁的人啊。”
  星北重机的新任总经理顾嘉骅也来了,他上任之后,采取了与汉华重工开展紧密合作的政策,先后派出了张钰泉等一批工程师和技师前来协助林振华进行水压机的建造,所以,在今天这个仪式上,他也就颇有一些功臣的感觉。在看过水压机的外观之后,顾嘉骅嘿嘿笑着对林振华说道:
  “小林,功德圆满啊!搞出这么大一个玩艺,让老哥我看着都眼红了。”
  林振华忙把姚鹤良交给刘兆华去照顾,自己紧走两步,来到顾嘉骅面前,一边和他握着手,一边说道:“顾总说哪的话呢,如果没有顾总的大力支持,光靠我们汉华一家,要攻克这么多技术难关,恐怕够呛啊。”
  “不会的,不会的,我在石油部的时候就知道,小林面前无难事啊。”顾嘉骅说道。
  “惭愧,惭愧。在星北重机这样的老大哥面前,我们永远都只是新兵啊。”
  “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啊,我们这些当老大哥的,可真是落后了。”
  “顾总客气了,以后有什么大型锻件,尽管拿过来,这个加工费方面嘛,我做主,就给你们算八折好了。”
  “哈哈哈哈,小林真是精明啊,我还以为,凭着咱们俩的交情,你就能直接把费用给我们免了呢。闹了半天,这才八折啊。”
  “呃,我们本小利薄,要免掉费用,实在是为难啊。顾总也知道,这水压机一开,电费、水费,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还有,日常维护的成本也不低,所以嘛……”
  在嘻嘻哈哈的寒暄声中,试车的时间到了。刘兆华挥动起一面小红旗,所有的来宾都退到了安全线以外,屏住呼吸,等待着观看试车的场面。
  一台大型天车把一块100多吨重的大型锻件吊到了水压机前,自动锻压操作机伸出卡钳,夹住了锻件,将其送入水压机的锻锤之下。控制机房里的工人按动电钮,水压机的锻锤挟着万钧之力,轰然落下。锻件上的黑色的氧化皮抨然脱落,露出通红的铁芯,在巨大的压力下如柔软的面团一般不断地变换着形状,少顷,一根大型主轴已然成型。
  “哗!”热烈的掌声在新落成的水压机车间里响了起来,众人都情不自禁地把巴掌拍得生疼。大家都是做工业的人,都清楚这样的装备对于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能够带来怎样的提升。
  锻件被天车吊走了,水压机恢复了平静,如一位刚刚施展过不凡身手的剑客一般,沉稳地挺立着,接受着众人的仰慕。
  早有汉华的工作人员在车间的宽敞处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台子,特地赶来祝贺的何海峰在林振华陪同下登上台子。他首先宣读了国务院唐副总理的贺信,对汉华重工成功建造1.5万吨水压机表示了高度的肯定。随后,他又代表国家计委对汉华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不外乎是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之类。像这样的话,何海峰在各处说过了无数次,实在是顺溜之至了。
  余下的仪式也都是老一套,嘉宾祝贺,主人致谢,鸣放鞭炮,然后大家一起去参加由汉华举办的宴会等等,这些就不必赘述了。
  “小林,万吨水压机终于让你建成了,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吗?”在整个庆典结束之后,何海峰来到林振华的办公室,与林振华交谈道。
  林振华答道:“有,我们正在请华清大学为我们设计8万吨模锻机,这是我们制造大型燃气轮机的关键设备,按照国外的通行做法,燃气轮机的叶片,都是用大型模锻机锻压成型的,我们也绕不过这一关。”
  “你的心可真不小啊。”何海峰叹道,“照你们这个发展速度,很快你们就会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重工业集团了。”
  “国内数一数二可不是我们的目标。”林振华笑道,“我们的目标是,在国际上数一数二。”
  何海峰道:“不要好高骛远,国际上的重工业巨头,实力还是非常强的。我听说你们最近一直在和日本西乎公司争夺市场,现在的情况如何了?老实说,我可一直都在替你们捏着一把汗呢,西乎公司可不是什么纸老虎,真的要刺刀见红的时候,它也是会咬人的。”
  林振华呵呵冷笑道:“老虎也有虎落平阳的时候,据我们观察,西乎公司马上就要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了。”
第528章
巨大的麻烦
  林振华没有说错,西乎公司的确陷入了巨大的麻烦之中。这个麻烦并不是西乎公司一家所面临的,而是蔓延了整个日本,乃至韩国、东南亚各国,这就是20世纪的最后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由于提前两年推出了大规模紧缩银根、压缩房地产等宏观经济政策,才侥幸躲过了这场危机的侵袭。
  “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西乎公司董事长大泽彦脸色阴沉地坐在会议室的主持座位上,向参加会议的高管们说道:
  “从前年开始,公司的销售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一些传统的客户也落入了竞争者的手里。其中尤其是中国的汉华重工和星北重机两家企业,产品与我们有很大的重叠,它们一直在与我们进行客户的争夺。为了赢得客户,他们甚至不惜大幅压低价格,据松下君的计算,按照这样的价格,这两家中国公司也是不可能盈利的,这是一种疯狂的竞争手段。”
  “是啊,中国人就是这样不择手段的!”高管们纷纷叫嚷起来,脸上现出义愤的神情。他们似乎忘记了,其实压价销售、以图搞垮竞争对手,这恰恰是西乎公司的惯用手法。如果不是中国企业的成本实在太低,西乎公司肯定还会故伎重演,把大把的金钱砸进去和汉华、星北等几家企业死拼的。
  “除了中国市场之外,我们在东南亚、南美以及非洲的市场,也正在受到中国企业的压迫。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提出一位来自于我们日本的销售人员,他的名字叫做左治义雄。他原来是尼宏重工的销售总监,尼宏重工破产后,被汉华重工收购,左治义雄也就成了汉华重工的海外销售代表。
  就是他,在代表汉华重工与我们西乎公司争夺海外市场的时候,最为努力,已经先后抢走了我们十几家传统大客户,对我们的海外业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泽彦继续说道。
  “我和左治君有过一些交往,他……”中国区销售总监松下永三欲言又止,他觉得有些话真的很难说出口。
  “松下君,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松下永三苦笑着说道:“他曾经跟我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我们西乎公司被汉华重工挤垮的场景。”
  “为什么?难道他是一个日奸吗!”众人都愕然了。
  作为一名日本人,为中国企业服务,这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因为现在毕竟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了,西乎公司在世界各国的分公司也有大量的外国雇员,所以不会有人把左治义雄替汉华重工做事感到不理解,或者不能接受。
  但一个日本人如此坚定地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以替自己的雇主挤垮日本企业为己任,这就有些过分了,这似乎已经超出了作为一名雇员的本份,而是带着一些仇恨在内了。问题在于,左治义雄为什么要仇视日本企业呢?
  “这件事,说来就话长了。”松下永三说道,“左治君原来在尼宏重工的时候,尼宏重工也曾经受到了中国企业的竞争,而且这家企业就是汉华重工。在当时,尼宏重工所面临的情况与我们有些类似,也是在成本上处于劣势,无法抵御来自于汉华重工的竞争压力。那时候,左治君曾经向我们西乎公司提出请求,要求我们不要向汉华重工提供某些关键装备,以便帮助尼宏重工保持竞争优势。不过,这个要求被我们拒绝了。”
  高管们不以为然地撇着嘴,说道:“这一点并不是我们的错误,我们作为设备生产商,无论向谁提供设备,都是可以的。尼宏重工要和中国人竞争,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让我们承受损失,所以,这件事根本就不能怨我们。”
  松下永三点点头,说道:“在尼宏重工破产之后,它的董事长石川明先生自杀了。据说,在石川明自杀之前,曾经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他说:你们会后悔的。”
  “谁会后悔?”众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松下永三低着头,装作没有听到众人的质疑声,关于谁应该后悔这个问题,他不想去解释,他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的。
  果然,众人在微微一愕之后,不由得都打了一个寒战,他们知道石川明所指的是谁了。可不是吗,汉华重工在吃掉尼宏重工之后,势力大增,一转身就把血盆大口对准了西乎公司。
  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如果尼宏重工还在,也许西乎公司的处境不会这样尴尬吧?像尼宏重工之类的大型专业设备厂商,都是西乎公司的大客户,如果这些大客户能够支持西乎公司,那么就能够很大程度地抵销掉汉华的压力。而如今,事情反过来了,尼宏重工成了汉华的子公司,它所需要的装备肯定是从汉华机床公司订购的,而且,它还会用自己的利润去支持汉华对西乎公司的竞争。
  这一进一出之间,力量的天平就倒向汉华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如果能够重新再来一次,也许西乎公司会接受尼宏重工的请求,与尼宏重工联手,把尚处于幼稚阶段的汉华重工掐死在摇篮里。
  石川明说得对,西乎公司已经在后悔了,但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卖的。
  “松下君,你是说,左治义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迁怒于西乎公司,从而不遗余力地要帮助汉华重工挤垮我们吗?”大泽彦问道。
  松下永三点点头道:“我想,应该是有这方面的因素吧。我和左治君私下里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咱们日本人太骄傲了,也太自私了,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爱国心。如果有朝一日,日本经济崩溃了,成为中国的附庸,那也是天照大神对日本人的惩罚,这是天谴,他是无力改变的。”
  “巴嘎!”老董事左滕昌盛勃然大怒道,“这个左治义雄,真是我们日本人的耻辱!他居然能够说出这种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难道他已经不是大和民族的一员了吗?”
  “算了,不要理会这个混蛋的话了,我们还是讨论一下,如何面对眼前的危机吧。”大泽彦懒懒地挥挥手,打断了有关左治义雄的话题。他实在是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了。
  其实,大泽彦非常清楚,左治义雄的话是有道理的,今天的日本人,早已经没有自明治维新以来的那种危机感与爱国心,大家苟苟营营于自己的个人利益,把聪明才智都用于琢磨差旅费能否多报销几千日元这样的事情。
  这种自私的风气,在每一次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面对着地震或者海啸,每一个人都只顾着带上自己的财产逃命,很少有人会去关心自己的邻居或者社区如何。在避难所里,每个人都用能够找到的纸板把分配给自己的那一块地方严严实实地隔离开来,根本不会去看看自己身边是否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妇女或者儿童。
  企业的行为也是一样,包括大泽彦自己在内,根本不会愿意为其他日本企业的利益而使自己蒙受损失。事实上,在当年,不单左治义雄去找过松下永三,石川明也曾亲自来拜访过大泽彦本人,非常急切提出希望西乎公司能够对汉华重工实行一些必要的限售,以便使尼宏重工的技术优势多保持一段时间。
  当时,大泽彦用一种非常职业化的官方辞令拒绝了石川明的请求,今天想来,这也许是压垮尼宏重工的最后一根稻草吧。石川明自杀的消息,曾经让大泽彦感到震惊,然而,直到西乎公司面临着与尼宏重工当年同样的困境时,大泽彦才真正理解了石川明的悲哀。
  中国人目前正在进行着一场振兴整个民族经济的战争,松下永三带回来的消息显示,中国的企业家们喊出了“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样的口号,这种口号不管是作秀也好,真实也好,它起码在中国的舆论环境中是存在的。
  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则更加积极,他们推出了若干个大型计划,什么863、973、星火、火炬,从航天工程到针头线脑,向每一个领域发起冲击,这种举国体制所带来的力量是十分可怕的。
  而与此同时,日本却停了下来,政客们在忙于竞选,年轻人沉溺于动漫和色情电影,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金钱和精力转移到金融上。制造业的空心化在不断加剧,服装、家电、玩具等曾经支撑着日本从战后低谷中崛起那些产业,逐渐被亚洲四小龙所接替,如今又转移到了中国。
  没有了下游产业的支撑,上游装备制造业的衰退只是时间问题了,西乎公司就算能够挺过这一个坎,下一步又能够再走多远呢?
  大泽彦摇了摇头,把脑子里那些颓唐的情绪甩出去,然后对众人说道:“各位,咱们西乎公司的技术实力,仍然是中国人所无法企及的。只要我们能够有效地组织起生产和销售,收复传统的客户,我们就必定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现在,请诸君就我们公司如何应对竞争的问题,发表自己的高见吧。”
第529章
不给中国人机会
  “我的意见是,我们应当对中国企业的竞争采取反制措施。的确,他们的劳动力更便宜,从而拥有成本上的优势。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雄厚的资金实力。如果要压价促销,我们能够支撑的时间,绝对会比他们更长的。”一位名叫田中永嗣的少壮派董事慷慨激昂地说道。
  “你是说,我们应当赔本来和中国人对抗吗?”另一位名叫桥口敬的老董事反问道。
  田中永嗣道:“赔本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挤垮了中国人,其他的企业就会知难而退,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恢复我们原来的市场,从而获得加倍的利润。像这样的策略,咱们过去不是曾经用过吗?”
  “那是过去。”桥口敬说道,“那时候公司的力量弱,股东们都愿意暂时承受亏损,以换取长期的利润。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家成熟的企业了,如果还要不断地亏损,那么股东们向我们投资的价值在哪里呢?”
  桥口敬的潜台词没有说出来:尼玛,我都50多岁的人,你还让我暂时承受亏损,我等得起吗?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我拿钱回去呢。如果西乎公司再这样不死不活的,老子就要把手里的股票甩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