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460

  “洪省长,是这样的,楚天省荆西市的市长找到我……”林振华简单地把在金陵遇到岳建华的事情向洪予安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我们集团一贯重视承担社会义务,我们集团领导层在了解到荆西地区的贫困状况之后,都非常同情,认为我们集团应当为荆西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我就过去了。对了,洪省长,你是没到荆西去看,那里实在是太贫困了,和山外相比,简直差了一个世纪啊。”
  洪予安点点头道:“承担社会义务是企业应当做的,在这一点上,你们汉华堪称咱们江南省企业的楷模。不过,你说荆西贫困,咱们江南省也有贫困县啊,你们是不是也应当关注一下家门口的扶贫工作呢?”
  林振华笑道:“洪省长,我们汉华每年都会对省里的贫困县市给予帮助的,光是给贫困县市留出来的招工名额,一年就有几千个。另外,咱们江南省在洪省长的英明领导下,经济欣欣向荣,像荆西那样贫困的地区,已经完全消灭了,我们想去扶贫都找不到对象啊。”
  林振华后面的这句话,可就是彻头彻尾的马屁了。江南省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不错,即使是贫困县市,也仅仅是挂一个贫困的帽子而已,实际上百姓的生活水平并不低,比荆西要强出不少,这是事实。但江南省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是由于江南省地处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可以受到两个三角洲地带经济发展的辐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浔南工业带的形成,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如果要论贡献的话,林振华做出的贡献,没准比洪予安更多呢。
  不过,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听到林振华这句话,洪予安也忍不住笑起来了,自然不好再去追究林振华到楚天省去扶贫的责任。事实上,他事先已经让人了解过了,知道汉华在荆西只建了几个小厂子,投资不算太多,这些钱洪予安也没看在眼里。此次他敲打林振华,只是提醒他不要把肥水引到外人田里去而已。
  “小林啊,我这趟到浔阳来,可是专程来找你这位大董事长出主意的。你支持兄弟省市的扶贫工作,这是应该的。不过,是不是也应当拿出一部分精力,关心一下咱们江南省自己的发展呢?目前,长江中游各省都在大力地搞招商引资,咱们江南省在这方面,有些落后了。我这个当省长的,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啊。”洪予安说道。
第587章
腾笼换鸟
  林振华呵呵笑道:“洪省长,咱们江南省在招商引资方面,一向是长江中游各省做得最好的,怎么在你眼里,反而是落后了呢?你这不会是爱之深、痛之切吧?”
  洪予安道:“小林,你这段时间可能一直在荆西,没有关注外面的事情。自从长江大桥拆除以后,沿长江一线的开发可是如火如荼啊。咱们过去的确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这两三个月以来,咱们的招商成绩反而不如兄弟省份了,这事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有这样的事情?”林振华诧异道,“洪省长,我离开荆西之后,是特意坐船沿长江返回浔阳的。一路上,我倒的确看到兄弟省份在大力建设开发区。不过,咱们浔阳的区位条件也不差,而且发展得更早,基础比兄弟省份那些新建的开发区要好得多,为什么反而在招商上缺乏竞争力呢?”
  “林董事长,你有所不知。”现任的浔阳市长姚念贵插话道,“咱们整个浔南工业带的硬件条件,在长江中游各省建立的开发区中间,是首屈一指的。咱们浔阳港有四个集装箱码头,四个散货码头,浔阳机场的规模在全国来评,也就仅次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可是,问题也就出在这了。因为咱们这里开发得早,地价、劳动力价格等等各方面的价格都比那些新建的开发区要高得多,这样一来,可就是把那些投资者给吓跑了。”
  “原来如此。”林振华恍然大悟,其实,这一点是他早就应当想到的。
  在真实的历史中,直到21世纪的前10年,江南省的经济在长江中游各省仍然是垫底的。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浔阳,其良好的区位条件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然而,在这个虚构的故事中,由于林振华这样一个穿越客搅动了大局,浔阳俨然已经成为长江中游的一颗明珠。仅浔阳一地,年产值在10亿以上的大企业就有几十家,其中还包括汉华重工这样全国闻名的巨无霸,至于中小型企业,更是数不胜数。整个浔阳港一年的货物吞吐量高达3000多万吨,集装箱20余万标箱,这还是在长江运力受限的情况下所达到的。如今长江航道已经疏通,未来的发展更是不可限量。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土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汉华的人力资源部曾经做过调查,发现浔阳的劳动力价格,几乎与几个沿海开放城市差不多。以往,为了降低劳动力价格,汉华经常到江南省南部的一些山区市县去招收工人,但如今,连从山区来的工人的工资水平也已经无法再降低了,这就是进入了所谓发展的瓶颈期吧。
  “地价高,劳动力成本高,这都是好事啊,说明咱们已经是发达省份了。”林振华笑着对洪予安说道。
  洪予安大摇其头:“小林,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国家评价各省工作的好坏,不光要看你的绝对水平,还要看你的相对水平。的确,江南省的人均收入目前已经排在全国的前五名了,但我们的发展速度已经快要垫底了。大家都说江南省是发达省份,可是你一年才增长5%,人家增长20%,你让我这个省长的脸往哪放啊?”
  “呃……”林振华真心被洪予安给噎着了,这一刻,他开始怀念谢明诚,真该把谢明诚找来,给洪予安讲一课如何拒绝GDP崇拜的课。在荆西这样经济落后的地方,谈什么破除GDP崇拜,完全是痴人说梦。但对于江南省这种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省份,其实真的没必要再去追求更高的速度了。
  不过,林振华也只是在脑子里这样想一下而已,他知道,中国依然是一个穷国,所以从最高层的头脑中就有大干快上的意图,这就决定了经济增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然是评价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洪予安对江南省的发展速度不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林振华说道:“洪省长,刚才姚市长已经说明了原因,以浔阳市为例,我们发展得比其他地方要早,所以工业用地已经严重不足了。不过,在这我要特别感谢一下姚市长,虽然整个浔阳市的工业用地非常紧张,但我们汉华每次申请要土地,姚市长都是一路绿灯的,从不为难。”
  “那是当然。”姚念贵笑着说道,“谁不知道你林董事长是我们浔阳的一杆旗帜啊,而且你们汉华每一次申请用地,都是为我们浔阳带进一个新的产业,你看,汽轮机,芯片,这都是人家想找都找不来的产业,我们还舍得往外推吗?”
  洪予安也说道:“没错,我在这里当市长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这个规矩,但凡是汉华要用地,不管多紧张都要保障。我到省里去之后,也多次向念贵同志提起过这一条的。”
  “是的,是的,洪省长每次到浔阳来视察的工作的时候,都要重申这一条。”姚念贵连忙附和道。
  林振华知道这两位官员所言不虚,汉华目前在省里的确享受着VIP的待遇,无论是用地还是用工,或者涉及到其他需要政府配合的地方,省市两级政府从来没有掉过链子。
  “多谢洪省长,多谢姚市长。”林振华说道,“我接着说吧。由于咱们发展得早,所以工业用地已经饱和了,这个时候再想招商引资,必然会遇到姚市长所说的那些情况。我的看法是,我们不可能无限地扩大本地的产业规模,当旧的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无法容纳新产业进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采取腾笼换鸟的政策了。”
  “腾笼换鸟?”洪予安道,“小林,你详细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林振华道:“我们江南省的工业开发区,主要就是浔南工业带。但目前这个地带集聚的工业企业已经非常多了,不单是工业用地不足,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已经接近极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接受新的产业,就必须把旧的产业推出去。这就像是我们有一个鸟笼子,如果要养一只新的鸟,就要把原来的鸟放走,把笼子腾空才行。”
  “你是说,让我们把旧的产业推走?”姚念贵吃惊地问道,“这些企业,可都是我们辛辛苦苦招来的,其中也有你林总的贡献哦。怎么能够随随便便就推出去呢?”
  洪予安倒是被林振华的说法打动了,他喃喃地念叨着:“腾笼换鸟……这倒是一个新提法。小林,你说说看,你觉得我们应当把哪些鸟腾出去,又应当换成什么新的鸟呢?”
  林振华道:“咱们浔南工业带早期的发展,走的是出口加工贸易的路子。在整个浔南工业带,纯粹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加工、装配型企业,占了80%以上,产业覆盖了服装、电器、玩具、家具等十几个门类。这些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利润率很低,完全是以规模取胜。它们能够维持盈利的原因,在于他们所使用的土地都是十几年前划拨的,当时的地价很低,所以他们的用地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现在,他们所占的这些土地都已经升值了,一亩地价值几十万元。他们占用着几十万一亩的土地,生产着每件只能挣几分钱的产品,这不是浪费吗?你想想看,如果你把这些土地收回来,出租给那些利润率更高的企业,岂不是效率更高?”
  “洪省长,你看林总这个想法……”姚念贵扭头看着洪予安,征询着洪予安的意见。这已经不是浔阳市一个城市的政策选择,而是涉及到整个江南省发展的总体思路。
  洪予安道:“小林说的这个做法,我在一些沿海地区考察的时候,也看到了。只不过他们没有这样系统地梳理过这个思路而已。我倒觉得,小林的想法是对的,既然我们的工业用地是有限的,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土地优先分配给那些效益更好的企业呢?”
  “可是,咱们怎么能够把这些企业挤出去呢?”姚念贵又问道,“这些企业也都是咱们的纳税大户,这么多年来,为浔阳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咱们说一句不要了,就把人家推出去,这也不太合适吧?”
  林振华笑道:“其实,这也是有办法的,咱们可以制订一个单位面积土地收益标准,按企业所占用土地面积与所交纳地方税收的比例来计算。凡是单位面积所交纳的税收低于标准值的,政府有权征收土地闲置税。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太低,付不起这样的税收,自然也就走了。”
  “林总又给我们出难题了。”姚念贵苦笑道,“这征收什么税,哪是我们地方政府能够决定的,土地闲置税,我连听都没听说过。”
  “念贵同志,小林说的,只是一个思路,具体如何做,你们可以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嘛。”洪予安不满地说道。
  “是的,是的,洪省长,我明白了。”姚念贵连忙答应。其实,他刚才也只是随口吐槽一句而已,林振华提出的这个想法,还是非常有创意的。至于用什么样的方法把那些占着地而又交不出多少税收的企业弄走,政府从来都是不缺乏手段的。
第588章
先进制造业
  腾笼换鸟这个政策,在后世的沿海地区是非常流行的,原因正如浔阳目前所面临的情况一样,那就是发展空间不足,低效率的老企业占据着宝贵的资源,新兴产业无法进入。为了促进当地的产业升级,各地纷纷出台区别化的产业发展政策,对欲淘汰的产业施加各种障碍,对打算发展的产业则给予各种优惠。这样一来,落后产业无法经营下去,就只能乖乖地离开,把笼子腾出来了。
  “林总,那这些被淘汰掉的企业,你让人家上哪发展去?”姚念贵还是有点于心不忍地对林振华问道。
  林振华用手指了指西边,说道:“向西去,湘鄂豫,川陕贵,这些内陆省份都在翘首企盼东部的制造业内迁呢。他们那里劳动力众多,工业用地的余量也很大,正适合这些企业的发展。咱们看不上的鸟儿,到了人家那里,可都被看成是金凤凰呢。”
  洪予安笑着对姚念贵说道:“念贵,你在党校的时候,不是结交了一大批内地省份的市长吗?正好,你可以找个机会去和他们联系一下,把目前浔阳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介绍到他们那里去。这样一来,你腾出了地方,内地城市获得了产业,迁移出去的企业也有了去处,这不是三全其美的好事吗?”
  “哈哈,这样的好事,我肯定要去做的。”姚念贵笑道,“到时候,我就跟他们说,喝一杯酒,就给他们介绍一家企业,不怕他们不喝出胃出血来。”
  “黑啊!”林振华向姚念贵竖起一个大拇指,夸奖道,“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们这些商人才黑,想不到姚市长作为政府官员,居然也这么黑。”
  他知道,姚念贵说的,自然是玩笑话。但如果姚念贵真要这样做的话,内地的那些市长们,是绝对无法拒绝这种赌约的。就像荆西的岳建华一样,为了地方上的招商引资,官员们绝对有赴汤蹈火的精神。你当然可以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政绩,但其产生的结果,却是地方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最终百姓是能够从经济发展中获得好处的。
  “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些简单加工业迁到内地去了,咱们浔阳应当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呢?你有什么考虑没有?”洪予安不愧是当省长的,考虑的问题更为长远。林振华提出要腾笼换鸟,洪予安马上就开始琢磨这次新鸟的特征了。
  对于这个问题,林振华是有成竹在胸的,他直截了当地回答道:“当然是先进制造业。咱们浔南工业带,应当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先进制造业?”洪予安在嘴里念叨着这个词,对林振华问道:“这个名字听起来倒是挺有意思,小林,你能不能说说看,这个先进制造业,具体包括哪些?”
  林振华笑道:“洪省长,其实呢,这个先进制造业也就是一个名字,主要是为了和传统制造业相区别。一定要说它的定义吧,可以这样来说,是指在制造业中大量采用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新材料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生产的制造业的总称。类别呢,大致包括了大型成套装备、电子、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等,总之,和我们目前浔阳随处可见的那些传统产业是大相径庭的。”
  “好!”洪予安拍手道,“小林,你这个想法,和省政研室的一些同志提出来的想法恰是不谋而合。老实说,我这次到浔阳来,也是想考察一下这个思路是不是可行,可是看到那些红红火火的企业,我就有些于心不忍了。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太小农意识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如果不执行这个腾笼换鸟的政策,等到兄弟省市开始搞这个先进制造业了,咱们就只有看着人家赚大钱的份了。”
  “其实,咱们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也不一定非要把那些传统产业赶走吧?”姚念贵支支吾吾地说道,“我们可以另外开辟一个产业园区,专门容纳林总说的这个先进制造业。那些传统产业,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我们重要的税源呢。”
  洪予安道:“念贵,你的思想该更新更新了。别的不说,现在规划的工业用地指标都已经用完了,你打算到哪新开辟产业园区啊?”
  姚念贵道:“我们可以向中央打报告嘛。当然了,我是说请省里向中央打一个报告,另外批一两万亩地,应当还是有希望的。”
  “不可。”林振华摆摆手道,“姚市长,中央会不会另外给我们批地,我不太了解。不过,浔阳的产业规模已经不能再扩大了。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意味着人口的进一步集聚,交通、环保等等都会成为困难。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有高端人才,如果环境过于恶劣,高端人才是留不住的。我们浔阳既要发展,又要保持青山绿水,城市宜居。至少我个人就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嘈杂的大都市里。”
  “哈哈,小林这是向你发最后通牒了。”洪予安笑着对姚念贵说道,“你听出他的潜台词没有?如果你把浔阳弄成了一个乌烟瘴气的工业城市,他可就要走人了。”
  “不会的,不会的。”姚念贵连声说道,“我明白了,这就是林总说的腾笼换鸟的意思。笼子只有一个,放太多的鸟,最后大家都活不成了。好吧,我马上就交代几个主管委办局着手安排此事,劝说传统制造业逐步内迁。不过,林总,我把这些纳税大户迁走了,你可要负责帮我找到新的税源。”
  林振华装出郁闷的样子说道:“姚市长,你这可就是不识好人心了。我好心好意给咱们浔阳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还被你讹上了。我本身就是企业,怎么能代替政府做这种招商引资的事情呢?”
  “林总,小林,林老弟!”姚念贵一口气换了三个称呼,“念在老哥我这么多年没有亏待过你们汉华重工,你就帮帮老哥不行吗?我们当然也会去招商引资,但你在国内制造业的影响力,那有谁能比得了啊?你如果能够替我们吆喝一声,可胜过我们招商局的同志们跑断腿了。”
  “小林,这可到了考验你的时候了,你能够一口气到毫不相干的荆西市去呆几个月,帮人家发展经济,这临到自己家的事情,你可不能坐视不管哦。不管怎么说,浔阳可是你的娘家,当年……”洪予安开始打算痛说家史了。
  “罢了罢了,我投降,我认栽。”林振华高高举起双手说道,“我知道我欠浔阳的,谁让我当年起家的时候,求咱们浔阳政府帮过忙呢。这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我听姚市长的话就是了。”
  “这还差不多。”洪予安笑道,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这一番嘴皮仗,不过是双方套近乎的一种表示而已。在涉及到浔阳乃至整个江南省发展的问题上,林振华从来都是非常热心的,他既然提出在浔阳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建议,在具体招商引资方面,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我先说一个吧。”林振华正色道,“洪省长,姚市长,我打算给咱们浔阳引进一家汽车制造厂,第一期年产轿车30万辆,你们看如何?”
  “汽车!”洪予安和姚念贵同时惊呼起来,“和哪家合资的?”
  “呃……”林振华挠着头皮,苦笑道:“二位领导,为什么一定要合资呢,我们就不能搞自主品牌吗?”
  “自主品牌?”姚念贵皱着眉头道,“林总,不瞒你说,我们也动过搞汽车的念头,也去兄弟省市考察过。现在搞汽车,大家都是找一家国际知名品牌搞合资,既能够使用别人的技术,又能够借用人家的牌子,消费者也更认进口品牌的。现在搞自主品牌的汽车,倒也有几家,可是都卖不出价钱啊。”
  林振华道:“姚市长,你有所不知。其一,现在造汽车已经不算什么高科技了,东浙省的豪情汽车,就是由工人用榔头一下一下敲打出来的,人家不也上市了吗?我们没必要一定要用国外的技术。其二,我们汉华重工近年来已经开始涉足汽车装备生产,我们集团下属的浑北锻压机械厂所制造的汽车冲压生产线,现在已经打进了国际市场。连外国人造车都用我们的设备,我们还需要去找外国人来帮忙吗?”
  姚念贵道:“嗯,听你这样一说,倒也的确是这么回事。不过,这个国人对于国产车的观念,恐怕一时还是改不了吧?”
  林振华笑道:“姚市长,你有没有注意过最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他们反复地提出自主创新的概念,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我估计,过不了几年,国家一定会推出更大力度的保护国有品牌的政策,比如说,规定政府用车中间,必须有50%是自主品牌,你想想看,这将意味着什么?”
  “你确信?”姚念贵瞪大了眼睛看着林振华,眼神中已经满是崇拜之色了。
第589章
造车
  林振华判断有朝一日国家会把自有品牌轿车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并规定采购比例,这是来自于他在后世的记忆,当然也加进了对当前发展趋势的判断。而在姚念贵的眼里,却深信林振华是掌握了某些内部信息,只是用一种比较艺术的方式泄露出来而已。
  无论是姚念贵,还是洪予安,都知道林振华在中央部委有一大群朋友,人脉关系之广,远在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之上,所以他们经常要找林振华聊聊天,从他嘴里探听一下未来的政策走向,并将其作为制定本地政策的依据。在过去十几年中,洪予安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受益匪浅,浔阳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屡屡比其他地区先行一步,这当然是得益于林振华的远见。
  听到林振华的判断,姚念贵有了信心,他看着洪予安说道:“洪省长,我觉得,林总的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现在政府部门采购公车已经要求必须是在国内生产的,未来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要求是自有品牌。目前国内的自有品牌轿车很少,咱们如果能够搞出一个自有品牌来,那可又抢到一步先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