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460

第616章
休耕
  所谓休耕,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块土地上不种植农作物,以便恢复其地力。土地的地力是指土地中所拥有的氮、磷、钾等化学元素以及土壤中的腐植质含量,这是农作物得以高产的保证。一块土地如果长期连续地耕种,这些化学元素和腐植质就无法得到补充,从而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为了在地力不足的土地上获得高产,人们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来补充这些自然中本应存在的物质,最终导致土地出现板结等恶劣现象,这就是所谓耕地的退化了。
  在美国,为了保持土地的地力,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推出了包括休耕、轮作、免耕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开始于1986年的一项休耕计划,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由政府提供补贴,对一部分土地进行10至15年的休耕,让这些土地恢复到耕作前的原始状态。除了这种由政府主导的休耕计划之外,许多农场主自己也会不定期地对一部分土地进行休耕,避免过多地消耗土地的地力。
  相比之下,中国由于人多地少,根本不可能允许耕地撂荒。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采取一年两季甚至三季的耕作制度,从而使土地持续地处于地力透支的状态。为了恢复地力,人们有时候会在冬季种植一季的红花草、苜蓿等绿肥作物,以便为不堪重负的土地增加一些有机肥料。
  美国能够让大量的土地处于休耕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地资源充裕,如果把所有的土地都拿出来耕作,则市场根本无法消化掉这么多的产量。如今,林振华提出是否能够从美国购买2000万吨的小麦,斯利特首先想到的就是把那些处于休耕状态的土地利用起来,要知道,这可都是能够换成白花花的银子的。
  听到斯利特的建议,拉德卡也反应过来了,他的农场里,也有大量的土地是在进行休耕的。休耕这种事情,时间可长可短,实在不行,多投入一些化肥,还愁小麦长不起来?
  “斯利特,你说得对,如果真的有这样大的订单的话,我想,农业协会可以向政府进行游说,请求放松一些对休耕的要求。我们完全可以把两年一次的休耕减少到三年一次,这并不会对土地造成太多的损害的。”拉德卡说道。
  “可是,林,你确信中国需要进口2000万吨的美国小麦吗?”福特可没有这两位农民那么乐观,他还记得黄岗说过的,中国的小麦足够自给自足,据福特的经验,中国人只要自己能够生产的东西,是绝对不会进口的。中国人把外汇看得比媳妇还宝贵,怎么可能随便乱用呢?
  林振华指着黄岗对福特说道:“这个问题,恐怕就只有他们政府官员能够回答了。你也知道的,我是做工业的,我可不需要这么多小麦。”
  黄岗听着林振华信口开河,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他向林振华使了个眼色,说道:“林总,这件事,咱们是不是出去说一下?”
  “呃……好吧。”林振华站起身,向福特等人打了个招呼,便走出了会议室,黄岗紧跟在他的背后,也来到了会议室外面。
  “怎么啦,黄岗,你觉得我说的不对吗?”林振华问道。
  黄岗抱怨道:“林哥,你不能随便拍拍脑袋就一个主意吧?咱们今天来和福特他们谈,是要说服他们成为中国的代言人,这个任务是明确的。可是,咱们也不能为了拉拢他们就乱许诺吧?你说的进口2000万吨小麦的事情,根本就不靠谱啊。”
  林振华反驳道:“怎么就不靠谱了?你没听拉德卡说吗,2000万吨小麦,也就是30多亿美元的事情,咱们一年可有好几千亿的进口呢,这区区30多个亿,你也心疼?”
  黄岗道:“该花的钱,怎么花都不心疼,不该花的钱,就一分也不能乱花。林哥,你也是做企业的,你应当知道咱们国家挣点外汇有多难。你看你说的,‘区区30多个亿’,你这种话如果被我们主任听到了,恐怕要骂你是败家子了。”
  “挣外汇很难吗?”林振华道,“小黄,你的思想是不是还停留在10年前啊?没错,我们过去挣点外汇是挺难的,可是这几年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光是我们化工设备联盟,一年就能给国家挣回来几百亿美元的外汇,咱们整个国家的外贸已经是大额顺差了,你怎么还会觉得挣外汇很难呢?”
  黄岗道:“没错,这两年外汇收支的情况是比过去好了一些,外汇储备也已经上升到了近2000亿。可是我们要居安思危啊,万一外贸形势出现重大变化,或者出现像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形势,怎么办?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说少不算少,但说多,也不能算很多,我们还是要节省着用的。”
  这就是穷人乍富时候的惶恐心态了。要知道,仅仅是在六七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外汇严重短缺的国家,那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200多亿美元,远远低于国外在华投资的数量,也低于国家所背负外债的数量。如果在那个时候出现如60年代初苏联逼债的情况,中国将会面临着非常艰难的境地。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大鳄索罗斯也不是没打过中国的主意,多亏中国还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才让索罗斯知难而退。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保证国家金融安全是何等重要。
  这几年,国家可谓是节衣缩食,不断扩大出口,尽量节省进口,好不容易把外汇储备增加到了2000亿美元的水平,官员们也仅仅是松了一口气,但仍然丝毫不敢懈怠,生怕来之不易的形势又化为乌有。
  能够对外汇收入的前景如此乐观的,只有像林振华这种有着先知先觉的人了。林振华知道,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的外汇收支形势非但不会恶化,反而会越来越好,以至于到最后外汇多得无处去。说一个简单的数字,到2011年的时候,中国仅手头持有的国外债券,一年就能够拿回来近千亿美元的利息。如果把这些利息换成小麦的话,足够养活全国13亿人口了。
  既然知道未来会有这么多花不掉的美元,何不现在就拿出来买点有价值的东西呢?
  林振华劝道:“小黄,你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你也可以看到,现在中国商品的出口形势非常好,国外要想完全抵制中国商品,几乎是做不到的。在出口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如果不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进口,最终必然是招致别国的不满,从而诱发出贸易战。与其手上拿着用不上的钱去惹人恨,还不如用这些钱去买点我们需要的东西呢。”
  “扩大从美国的进口,这是必然的,可是,咱们也没必要去买小麦吧?这又不是我们生产不了的东西。”黄岗说道。
  林振华把手一摊,问道:“不买小麦,你打算买什么,难道去买美国的奢侈品吗?你没听他们说吗,美国的农业协会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利益集团,如果我们能够用农产品进口把美国农业协会绑住,让他们在各种场合为我们说话,那么对于中国商品向美国的出口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区区30亿美元,我们出口几条冲压生产线也就挣回来了。”
  黄岗道:“林哥,你只是考虑到了进出口的问题,可是你想过另一个问题没有?咱们国家的粮食产量是足够的,甚至每年还有一些富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大量进口美国的小麦,那么中国自己的土地干什么用?”
  “休耕啊!”林振华脱口而出,“这还不简单?”
  “休耕?”黄岗一愣,“这算一个什么主意,咱们自己的地放着不种,反而浪费大量的外汇去国外买粮食吃,哪有这样的道理?”
  林振华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黄岗,说道:“黄岗啊黄岗,我一直以为你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想不到也是这样一番小农意识啊。首先一点,外汇既不能吃也不能喝,留一点作为储备就足够了,其他的挣来了就得花出去,什么叫浪费?”
  黄岗道:“嗯,姑且认为你说的有理吧。可是,咱们自己的土地放着不种,这总是一种浪费吧?”
  林振华道:“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复杂了。其实,土地休耕并不是浪费,而是对土地的一种保护。咱们中国的土地,绝大多数都属于过度耕作的,不得不靠化肥来维持产量。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土地应当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休耕,有些条件不好的土地,甚至应当进行长期休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啊。”
  “这……”黄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这样一说,似乎也的确有点道理。国家这些年搞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也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不过,退耕的规模还远远不够,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如果我们能够从美国进口……姑且算是2000万吨小麦吧,就相当于5000万亩优质耕地的产出。照你的说法,这5000万亩地,就可以进行休耕了,这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倒的确是很有价值的。”
第617章
发展中国家
  其实,进口粮食的好处还不仅仅在于节省土地,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好处是能够节省大量的农业用水。小麦虽然属于旱地作物,但一般来说生产1公斤小麦也需要消耗1吨左右的淡水,如果能够进口2000万吨小麦,就相当于节省了200亿吨农业用水。用后世流行的一个算法,相当于节省了2000个西湖的水量。
  在中国的华北地区,由于地表水不足,长期以来,农民不得不依靠抽取地下水来进行灌溉。据专家测算,到2010年为止,华北地下水超采的规模累计已经达到了1200亿吨,而且这个规模还将继续扩大下去。
  如果华北地区能够减少2000万吨小麦的种植,就可以多节省下来的200亿吨淡水回填到地下,只需几年时间,整个华北地区的地下水超采将得到完全的补充,这是多么重大的一个生态贡献啊?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不过是一年花费30多亿美元的支出而已。
  黄岗在计委的工作并不是分管农业,但对于这些数字也多少有点概念,他敏锐地感觉到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建议,不过,在进口粮食的问题上,国家是有一些顾虑的,对于这些顾虑,黄岗也不得不向林振华介绍一番,同时听一听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林哥,进口粮食的确有不少好处,可是风险也很大。粮食不比其他的东西,如果捏在别人手上,对于咱们国家的安全威胁是很大的。一旦国际政治有些风吹草动,别人手里握着我们的粮食,就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了。”黄岗说道。
  林振华诧异道:“黄岗,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担心?不过是2000万吨粮食而已,怎么可能对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影响?我印象中,咱们国家一年的粮食产量是4亿到5亿吨吧?这2000万吨,不过也就相当于4%到5%,诺大一个国家,什么地方省不下这么点粮来?”
  “才这么点吗?”黄岗也是一愣,他掐着手指头算了一下,也不禁哑然失笑了,可不是吗,2000万吨粮,说起来挺多的,可是放到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里,还真不算个什么事了。
  其实,有关粮食安全方面的担心,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十几年前,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低,加上副食供应不足,人们的饭量偏大,粮食供求一直是非常紧张的。2000万吨的粮食对于整个国家来说,的确是举足轻重的。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粮食供应已经十分充足了,说句不好听的,光是满大街的饭馆里倒掉的剩饭剩菜,也不止是2000万吨的量了。
  此外,作为一个曾经饱受饥饿之苦的国家,我国在粮食储备方面也是十分谨慎的,各级粮库里常年的粮食储备就有3亿吨之多,年度间如果真的出现2000万吨的波动,还真是影响不了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
  林振华道:“黄岗,你要注意这样一点,我们进口粮食,只是为了让我们的土地休耕,并不是把这些土地毁掉。如果美国人敢拿粮食作为武器来刁难我们,我们可以立即把休耕的土地投入生产,只需要一年时间就可以把这2000万吨的缺口补上了。你想想看,一个手段如果根本无法把对手打死,他们还敢拿出来使用吗?”
  “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黄岗挠着头皮,颇有一些懊恼。其实这也不能怪他,有些观念上的事情,你长期沉浸在其中,还真是不会注意到它的不合理之处的。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觉得粮食这东西是国家命脉,不敢交到别人手上去,却很少有人会去算一算细账,想想这个威胁到底是否真的存在。
  “林哥,还有一个问题。”黄岗终于又想到了一点,“我们如果进口了粮食,让土地休耕,那么原来那些种粮的农民,生活怎么安置?”
  林振华恨铁不成钢地说道:“黄岗啊黄岗,我觉得你在读书的时候,好像还挺明白事的,怎么当了点官,就犯傻了?这些农民不种田了,他们可以转移到工业里去啊。我们进口美国的粮食,稳住了美国国会,让他们不刁难中国的工业品出口,这就能够为中国创造出更多的制造业就业机会,还愁安置不了这些富余的农民?”
  “可是,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够出来务工的啊?”黄岗抬起杠来了,在他心里,对于林振华提出的方案已经隐隐有些赞同了,但他还是要多方面地考虑一些困难,这是作为一名计委官员的本能。
  林振华看出了黄岗的心思,便装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说道:“这我不管,实在不行,你们计委出钱去补偿他们吧。你们搞退耕还林的时候,不也有生态补偿资金吗?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个。”
  林振华还是在荆西考察的时候了解到这些情况的,为了让大山里的农民退耕还林,国家每年都要拿出一笔钱来进行补贴,那些退耕之后的农民每天在山上种种树、护护林,就能够拿到比过去种田还要多的收入,这些钱本身就是国家的环境保护支出。
  黄岗呵呵地笑了,他心里已经把整件事情都已经考虑清楚了。进口美国小麦,的确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主意,对内,可以缓解土地和农业用水的压力,让严重透支的地力和水资源得到恢复。对外,可以拉拢强大的美国农业协会,让他们成为中国的铁杆支持者。黄岗不像林振华那样乐观,自然想不到未来外汇储备多得用不完的情况,否则,他还会想到这也是一个为多余的美元寻找出路的好方法。
  甚至他自己提出来的如何补贴土地休耕农民的问题,他脑子里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案,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生态补偿方案。华北地区的农村水价每吨平均是1毛钱左右,而城市居民水价是每吨2元钱。如果能够把农业中省下的水转售给城市居民,仅这中间的差价就足够养活那些种粮的农民了。当然,具体的操作,还要落实到有关部门去完成,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怎么样,想通了吧?”林振华看到黄岗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轻松,知道他已经被自己说服了,“现在我们可以去和美国人谈谈了吧?”
  黄岗点点头道:“可以了,不过,这件事我也做不了主,只能是先和对方谈一个大致的意向。要改变国家的粮食进口政策,估计得中央开会讨论来决定了。”
  两个人重新回到会议室,林振华向几位美国人抱歉地笑了笑,说道:“对不起各位,刚才我和黄司长出去讨论了一下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问题,黄司长谈了他的苦衷,不过我已经说服他了。出于中美友好的大局,他答应去说服他的领导,同意从美国进口2000万吨以上的小麦,以及玉米等其他农作物。”
  “哦,这真是太好了,太感谢黄先生了。”拉德卡和斯利特同时欠起身,欣喜若狂地向黄岗道谢。
  黄岗摆摆手,指了指林振华道:“呵呵,你们还是感谢林董事长吧。进口粮食这件事情,对于我们国家的农业冲击是非常大的,我们政府也会因此而承受很大的压力。幸好林董事长说了,他的企业愿意出一部分钱,帮助政府安置那些因为进口粮食而失业的农民。”
  拉德卡二人又转过头打算向林振华道谢,林振华也连忙摆手,把焦点指向了福特,说道:“你们也不必谢我,要谢,就谢福特先生吧,如果不是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我们怎么可能达到这样的共识呢?”
  这就是花花轿子大家抬了,林振华把功劳推给福特,拉德卡和斯科特自然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福特是国会议员,他为农业协会谋到了这样大的一个蛋糕,农业协会还能不投桃报李吗?有了农业协会的支持,福特这个议员在议会的声音可就能够扩大几十个分贝了。
  “OK,OK,我想这应当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吧?”福特总结道,“你们答应进口美国的农产品,我们设法说服国会,对中国的工业品网开一面,这样我们既能够互通有无,又不至于因为贸易逆差的问题而发生摩擦。我想,这个结果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
  “美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们用工业品向美国交换农产品,符合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这也算是回归斯密传统了吧。”黄岗心情愉快地掉起了书袋。
  “是的是的,早在20年前,我就对林说过,美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达国家,现在看起来,我的预言真是太准确了。”福特笑道。
  “呃……福特先生,你是不是弄错时态了?应当说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才对。”黄岗纠正道。在英语里,发达国家是Developed_country,发展中国家是Developing_country,一个是完成时态,一个是进行时态,所以黄岗认为福特肯定是弄错了时态。
  “不不不,我没有弄错。”福特得意地说道,“我的确是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美国是发展中国家。要知道,从来都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售工业品,换取农产品。现在美国成了为中国生产农产品的国家,难道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
第618章
代理人
  为了慎重起见,黄岗还是向拉德卡和斯利特解释了一下有关农产品进口的政策问题,说明自己仅仅是一个中层官员,像这样重大的决策,自己只有建议权而没有最终的决定权,所以目前做出的大量进口美国小麦的承诺,还仅仅是一个意向而已。
  对于黄岗的解释,拉德卡等人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在美国,农产品进口是一个比核武器出口还要敏感的问题,因为几乎没有人在乎核武器的去向,却有许多人在乎农产品的价格。由于存在着强大的农业协会,美国政府在进口农产品方面从来不敢随意开口子,生怕损害了农业协会的利益,导致自己丢掉这些重要的选票。
  将心比心,拉德卡等人自然也就理解黄岗的担忧了,同时也对林振华在这件事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无论如何,林振华成功地说服了一位中国政府计划部门的官员在口头答应了进口大量美国小麦,这可是美国农业协会迄今为止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取得的最大进展了。
  “林,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结束会谈之后,福特拉着林振华说道。此时拉德卡、斯科特以及黄岗都已经先走了,只留下福特和林振华二人,可以随便说话。
  林振华笑着问道:“福特,你怎么会和农业协会的人搞到一起去了?我怎么觉得,你无论如何也应当是工业协会的人吧?”
  福特大摇其头,说道:“要想获得工业协会的支持,太难了。美国各个工业门类都有自己的协会,这些协会早就被各位议员们给瓜分了,我如果不能替他们弄到什么好处,他们凭什么支持我?就是这个农业协会,也是我连哄带骗才答应跟我一起到中国来看看的,不过,我真没想到你能够说服中国政府答应签这么大的订单。”
  林振华道:“这个单子现在还不能算数呢,你让拉德卡他们不要太乐观了。”
  福特道:“林,咱们是老朋友了,你的本事,我还不了解吗?你答应下来的事情,肯定能够办成的。我听说这位黄司长在国家计委里也是非常受重用的一位官员,他都被你说服了,我觉得这件事已经至少成功一半了。”
  “嗯,也就是刚刚成功一半的样子吧。”林振华说道,他对于自己的判断还是有一些信心的,他既然能够说服黄岗,就相信这个想法肯定能够得到更高层次领导的认同,所以说这件事情成功了一半,并不算是夸大。
  “一半就足够了。”福特拍着大腿说道,“剩下的一半,就让拉德卡他们自己去想办法了,有现在这一半,我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功臣,明年的议会中期选举,他们肯定要投我的票的。”
  “福特,我帮了你这么大的忙,你该如何感谢我啊?”林振华翘着二郎腿,悠哉悠哉地对福特说道。从实质上说,他一直是福特的老板,有资格对福特这样说话的。
  福特道:“林,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你应当知道,我一直很喜欢中国,我是愿意为中美关系做一些事情的,所以,不管你是不是帮了我的忙,我都会一样在议会里替中国说话的。只不过,有了农业协会的支持,我的声音就更有份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