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4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4/460

  卢夫特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其实瓦尼埃心里对中国人根本就没有什么芥蒂。如果不是因为印度洋航线的存在,中国和圣戈加群岛之间连一星半点的联系都没有,瓦尼埃对于中国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感情上的倾向性。其实中国好也罢、坏也罢,哪轮得到瓦尼埃去说长道短?
  他煽动学生去总统府抗议,只是出于一种条件反射,作为一名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学者,他的本能就是反对政府的任何决策。没错,就是任何!比如说,高速公路收费的时候,他大骂说公共资源岂能收费;高速公路免费的时候,他又说稀缺资源一旦免费必然导致供求失衡。总而言之,他永远必须站在政府的对立面上,唯有如此,才能保住他那“意见领袖”的称号。
  这一次林振华到圣戈加群岛来租地建港口的事情,政府官员们都非常热衷,如姆拉克等人,在许多场合都牛烘烘地称自己做了极大的政绩,能够使圣戈加群岛从此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瓦尼埃听到这样的传言之后,自然便按捺不住本性,跳出来大肆反对。对于他来说,要找出几个反对政府决策的理由实在是易如反掌,而且这些理由个个听起来都非常合理、非常动情,一干年轻学生听过之后,自然是热情沸腾,直接就把科佩奇尼等人定位为卖国贼子了。
  要论煽情,整个内阁加起来也不是瓦尼埃一个人的对手。这里有一个非常不对等的地方,那就是内阁的每个官员身上都有污点,比如说负责的工程出过事故、出口水产品的时候价格上吃过亏、负责卫生的官员应当对某一起医疗事故负责,等等。但瓦尼埃身上是一个污点也没有的,他没做过工程,没谈过贸易,没管过医院,一句话,他什么实事都没有干过,哪能犯错误呢?
  一个从来不会犯错误的学者,面对着一群身上有污点的官员,辩论的时候始终都是能够站在道德高处的,拥有这种道德上的居高临下的优势,谁能是他的对手?
  那么,瓦尼埃的短板是什么呢?林振华看得清清楚楚,那就是钱。学者和官员其实没什么区别,谁也绕不过权、钱二字。学者没有权力可追逐,对于金钱的欲望便更甚于官员。圣戈加群岛是个小国,瓦尼埃无法通过演讲之类的手段把名气换成金钱,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够追求的,就是国外的基金支持。他上蹿下跳的目的,说穿了就是为了博一个圣戈加群岛“第一学者”的名头,然后用这个名头去国外申请经费。
  像这样的人,林振华在国内的时候也见过不少了。他知道,只要钱花到位,很多学者都是很好说话的,学术观点这种东西,圈外人看起来觉得很神圣,圈里的人不过是把它当成一个面团而已,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林振华唯一拿不准的,就是瓦尼埃的身价,要花多少钱,才能让他改口呢?现在看来,瓦尼埃的身份还真不算太高,完全在林振华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我是一个独立学者,我是不会为了金钱而出卖学术良知的。”瓦尼埃说话了,他的话倒是挺硬气的,但语调和语速却有些异样。首先,他的语调比较和缓,似乎是在向朋友表白自己的心迹,而不是在拒绝什么东西。其次,他的语速很快,似乎是生怕没机会说出后面的话来。
  “对于中国,我一向是充满好感的!”瓦尼埃在飞快地说完前面的话之后,赶紧抛出了后面这句话,他生怕林振华等人因为前面那一句话就拂袖而去了。
  “可是……”卢夫特先晕了,大哥,前两天你还口口声声地说中国是一个什么什么样不堪的国家,现在居然说充满好感,你不觉得自己变得太快了吗?这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本领,你到底是从哪学来的?
  “校长先生。”瓦尼埃看着卢夫特,严肃地说道,“对于这些天学校里发生的反对中国企业在圣戈加群岛投资的运动,我是持有不同看法的。出于对青年学生们的热情的保护,我没有急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是希望他们能够自己认识到这种偏激思想的弊病,从而通过自我反思而学会独立思考。”
  这样解释也行?何飞忍不住向林振华投去一个诧异的眼神,他得到的反馈,却是林振华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坦然的神色。看来,林振华对于瓦尼埃的这种变脸,是早有预料的,连一丝惊喜的感觉都没有。
  “瓦尼埃教授,我非常欣赏你对中国的好感。”林振华慢悠悠地说道,“我一直认为,中圣两国之间存在着传统友谊,我非常希望瓦尼埃教授能够从历史的高度提炼一下中圣两国的友谊,并且将其发扬光大。我知道,像这样的工作,是需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我们公司非常有兴趣对这样的研究活动提供经费上的支持。”
  瓦尼埃的脸上绽放出了热情的笑容:“林先生,你放心,作为一名学者,我自然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更多的人所接触和接受。我最近正打算为报纸写一篇长篇论文,阐述中国与圣戈加群岛之间的历史渊源。据我的考证,当年中国的航海家郑和曾经7次到达圣戈加群岛,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粮食种子,还有许多文化典籍。”
  “我国的历史名著《红楼梦》,是不是就是那个时期传入圣戈加群岛的?”何飞坐在一旁,忍不住插话了。这些天,他在曾经无意中了解到,圣戈加群岛的居民对于中国的《红楼梦》颇有一些了解,于是便拿这件事来调侃瓦尼埃了。其实他也知道,圣戈加群岛居民对于红楼梦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一部引进的电视剧。
  何飞本是带着开玩笑和嘲讽的意图,瓦尼埃却认真地答道:“正是如此,红楼梦的传入,对于圣戈加群岛的文化影响是非常大的。”
  “呃……难怪红楼梦最终还是太监了。”林振华觉得浑身恶寒,低下头小声地嘀咕了一句。曹雪芹穿越到了郑和的身上,人都太监了,书还能独善其身吗?
  再往下聊就完全是扯淡了,林振华让何飞拿出一份合作研究协议,请瓦尼埃签字。协议上的主要内容,是由汉华集团向瓦尼埃教授提供总计1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分5年支付,用于研究中圣文化交流问题。协议中规定,瓦尼埃教授有义务在本地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择机在国立大学开设相应的中圣文化课程。
  瓦尼埃很痛快地在协议上签了字,在签字的时候,他很想装出一副淡泊的样子,但他脸上那掩饰不住的笑意泄露了他的心思,当然,林振华等人是不会去揭穿这一点的。
  对于国立大学,林振华也非常慷慨,直接签了一个每年资助10万美元办学经费的协议,另外还有一个留学生资助协议,承诺每年为国立大学提供10个赴中国留学的名额,由中方承担所有的费用。
  卢夫特脸上露出的笑容是极其真诚的,圣戈加群岛非常穷,10万美元对于国立大学来说,是一笔了不起的巨款。而每年10个赴中国留学的名额,更是极其珍贵,他手里握有这10个名额,还愁那些政府高官们不买自己的帐吗?
  林振华签这两份协议,丝毫也不觉得心疼。这倒不是因为他财大气粗,而是因为这笔钱并不是从汉华的账上支付的,这是海军方面特拨的经费,只是假借他的名义花出去而已。花几万美元摆平当地的意见领袖,再花上几万美元培养一批亲华的留学生,这都是必须支出的费用。世界各个强国都是这样做的,中国也不能免俗。
  就在林振华拜访国立大学之后的第二天,圣戈加群岛当地的几家报纸同时刊出了瓦尼埃教授的长篇文章《中圣友好地久天长》,文章从历史的高度总结了中圣两国的传统友谊,指出中圣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拥有共同的国情、共同的文化,中国是值得珍惜的好朋友。
  文章还特别提到,在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曾经多次到过圣戈加群岛,并且租借过圣戈加群岛的土地建立临时的仓库,这种租借行为的结果,是为圣戈加群岛创造了大量的收入,并且加强了两国的文化交流,使圣戈加群岛的文化进步了200年……
  在一天之内就弄出这样一篇文章,这可不是瓦尼埃能够做到的,事实上,文章中的许多素材和观点都是林振华为他提供的,瓦尼埃做的,不过是将这些素材和观点换成自己的语气而已。何飞强烈要求林振华把郑和带入红楼梦的故事也写到文章中去,被林振华严辞拒绝了,这种乌龙的事情,用来调侃调侃瓦尼埃也就罢了,真要白纸黑字写出来,就太不合适了。
  在政府正要与中国签订租借港口协议的敏感时期,出现这样一篇文章,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前几天参加过抗议的学生乍一看到这些报纸时,几乎都要暴跳起来了,但当他们看到文章的作者居然是瓦尼埃的时候,他们都震惊了,大脑长时间地陷入了宕机的状态。
  当然,有大量的学生便跑到瓦尼埃那里去求证这些文章的真实性了,他们一度怀疑,这是政府为了平息事态而假借瓦尼埃的名字发表的文章。但瓦尼埃的回答让学生们深感意外,他告诉学生们,这就是他的真实观点。至于前几天他所说的那些,不过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已。
  “你们应当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被教授的观点所左右。”瓦尼埃语重心长地对上门来的学生们说道,“我原来说出的那些理由,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本来是希望你们能够站出来和我辩论,对我进行质疑。可惜得很,你们没有这样做。所以,我今天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出来,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叫做独立的学术思想。”
  “可是……”学生们急了,“瓦尼埃教授,为什么你当着总统的面也说反对中国人租借土地呢?大家都认为,那是你的真实观点。”
  瓦尼埃用坚毅的目光看着众人,说道:“那时候,学生们都在总统府门前集会,我必须站出来和你们站在一起。这样政府就会认为这次事件的主谋是我,而不会对你们进行打压了。我是出于保护大家的目的,才选择与总统辩论的啊。”
  “瓦尼埃教授,你对我们真是太好了,你真是我们终生的导师啊!”学生们痛哭流涕了,多好的教授啊,又有学识,人品又好,以后自己一定要多听教授的话,教授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
  “那么,瓦尼埃教授,你认为我们现在应当做些什么呢?”学生们请教道。
  瓦尼埃道:“去进行宣传吧,告诉民众,建设港口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而以科佩奇尼为首的政府,在这样的事情上出尔反尔,是毫无道理的,这表明他们根本不关心民众的福祉。”
  就这样,一夜之间,瓦尼埃成为最支持港口项目的人,而科佩奇尼等人,则变成了阻碍港口建设的顽固力量,是必须遭到谴责的。
  不提科佩奇尼等人躺着中枪的冤屈。扫除了学生们的这层障碍,港口项目顺利地签约了。一支由铁道兵某部改编而成的建筑工程队被从中国派过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港口建设工程。近千名圣戈加群岛的居民在项目中得到聘用,负责做一些挖土、清淤之类的体力活,拿到的工资足以让左邻右舍都感到眼红。
  一船一船的水泥、钢材、港口设备等通过临时码头运上岸,在岸边堆积如山。以保护这些材料为名的一支武装力量也悄然驻扎下来。这支武装力量的人数不过100左右,队员们一个个身穿便装,装备着95式突击步枪和红箭反坦克导弹,帐篷里还藏着不为人所知的防空武器。
  科佩奇尼借视察工地的名义偷偷观察过这支队伍,他估计,如果这100人想对圣戈加群岛发难,以他手下的军队和警察,是根本无法应付的。不过,他也在心里安慰自己道:圣戈加群岛实在是太小了,没有哪个大国会为了侵占这样一个小国家而甘愿遭受国际舆论谴责的。
  这个大型港口的建设,果真刺激了圣戈加群岛经济的发展。正如林振华预言的那样,不少横跨印度洋的大型货轮看中了这个处于航道中央的大港口,选择在这里停靠补给,并让船员上岸休息,这样一来,就带动了岛上蔬菜种植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海军的军舰混在大型货轮中间,也开始“不经意”地停靠在圣戈加群岛港口。当地居民在微微地错愕了一阵之后,也就淡然了。在他们看来,停靠的是什么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船上有没有船员下来,在不在岛上消费。军舰的乘员人数比货轮上要多得多,虽然人均消费不高,但总数不少,所以圣戈加群岛的居民们对于军舰的兴趣更甚于对货轮的兴趣。
  林振华在圣戈加群岛逗留了十几天,对这里优美的风景和清澈见底的海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之后,他动员了好几个做旅游地产的大亨到圣戈加群岛开发旅游度假村,还动员了几家旅行社开通前往圣戈加群岛的境外旅游项目。
  中国如今也是拥有数千万富裕人口的国家了,百姓的旅游需求十分旺盛。像圣戈加群岛这样一个刚刚开发的旅游胜地,风景独好,而价格又十分低廉,自然受到了广大驴友们的青睐。圣戈加群岛迅速成为中国游客云集的所在,一年接待上百万人,光旅游收入一项就有好几亿美元了。
  圣戈加群岛的百姓不再以打鱼为生了,他们或者在港口当工人,或者在度假村做服务员,或者自己开一个小商店或小餐馆做海员和游客们的生意,无论做哪一项,收入都比过去打鱼要多出10倍以上。
  脱贫致富的圣戈加人民富有喝水不忘挖井人的传统,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所有这一切,都应当归功于智慧的瓦尼埃教授,是他促成了中国人在圣戈加群岛建立港口的计划,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圣戈加人民的幸福生活。
  科佩奇尼和姆拉克等人欲哭无泪……这就是后话了。
第651章
酒文化
  圣戈加群岛港口项目的后续工作,与林振华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一个堂堂的董事长,自然不会呆在那里客串包工头的角色。项目协议签署之后的第二天,他就乘短途飞机从圣戈加群岛飞抵斯里兰卡,然后又在那里换机返回了中国。
  从斯里兰卡飞中国的航班,落的是虹桥机场。林振华在飞机上就一直在纠结,想着自己是不是该去看看刘向海。以往他到沪上来办事,如果有空的话,一般都会去拜访一下刘向海的,但这一回的情况有所不同。他在大年初一把包括刘向海在内的海军高官给臭骂了一通,谁知道人家是不是还记他的仇呢?
  这个难题在他走出虹桥机场大门的时候就解决了,只见大门外齐整整地站着一排身穿制服的海军军官,为首的三个人林振华都认识,分别是海军的基地司令员段耀锡、舰队司令员郁天方以及舰艇研究院的副院长刘向海。在他们身边,还站着几位士兵,一个人的手上举着大牌子上,上写“热烈欢迎海军功臣林振华同志”,另外几个人手里抱着鲜花,毫无疑问,那是准备献给他的。
  一见林振华从机场走出来,刘向海等三人一齐迎上前去。由于职务的关系,他们不便向林振华敬礼,倒是林振华措手不及,连忙站住向几位领导敬礼,随后刘向海等人向林振华回礼、握手,旁边捧着鲜花的士兵也走上前来,分别把花束送给了林振华和随他一同到达的何飞。
  “郁司令,段司令,刘院长,让你们在这里迎接我,真让我太惭愧了。”林振华满脸尴尬地说道,他虽然平日里和部长、将军之类的高官打交道并不少,但别人以这样隆重的礼仪来迎接他,还是让他觉得受宠若惊的。尤其是,在此前他还曾经骂过对方呢。
  “应该的,应该的。”郁天方呵呵笑着,拍了拍林振华的肩膀,说道:“小林同志,你是我们海军的功臣啊,张部长说得对,除了你,没有别人能够把圣戈加群岛这个补给港谈下来。”
  林振华连连摆手:“岂敢岂敢,我这是将功折罪,实在不敢自称什么功臣。”
  “将功折罪?罪从何来啊?”段耀锡明知故问。
  “二位司令,春节的时候,我也是一时气急迷心,在电话里说了一些不敬的话,你们将军肚子里能跑军舰,就别跟我一般计较了。”林振华说道。
  郁天方笑道:“哪里的话,小林,你在春节的时候说的话,说得非常好啊。我们海军的确不能成天窝在自己的领海里,时代变了,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海外利益了,我们海军应当走出去,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你对我们的提醒,非常中肯啊。”
  “你们就别笑话我了……”林振华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他当然知道,对方已经不计较他的气话了,毕竟双方之间一直都有大量的合作,这种紧密的关系,不是一两句过头的话就能够破坏的。不过,他总是要做出一个认错的姿态来的,人家不计较,不代表他可以洋洋自得,这是起码的做人常识。
  刘向海走上前来,同样拍了拍林振华的肩膀,说道:“你这个小林啊,现在知道错了?老实承认,那天是不是喝多了,受一点刺激就胡说八道了?”
  “刘院长圣明,那天我的确是多喝了一点。”林振华顺着刘向海的话头应道,其实当时他根本就没有喝酒,那番情绪的波动,完全是因为听到了何岚受伤的消息。
  刘向海也清楚这一点,他故意说林振华是喝多了酒,自然是为了在这个场合下替林振华开脱。他假意地训斥了林振华几句之后,便开始给林振华介绍今天前来机场迎接他的军官们。这些人军衔最低的也是中校,都是舰队、艇长、政委之类的军官,由这个阵容也可以看出,海军方面给予林振华的礼遇的确是非常高的。
  这也难怪,海军要走向远洋,补给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像圣戈加群岛这样允许海军驻军的补给港,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海外的海军基地,遇到战争的时候,将是远洋舰队最可靠的后方保障。林振华替海军谈下了这样一个基地,称他一句功臣也实在不为过。
  机场的欢迎仪式过后,接下来自然就是接风酒宴。林振华有心就此前的事情向海军赔罪,罚酒之类的做作自然是免不了的,其结果就是被灌得酩酊大醉,在宾馆里一气睡到了第二天中午。
  “好家伙,你昨天喝了多少酒?”刘向海陪着林振华在宾馆餐厅里要了几个清淡的菜,一边吃着一边对林振华问道。
  林振华苦笑道:“谁知道,正常情况下,我有一斤多白酒的量,昨天晚上我估计起码是超过一倍了。”
  “部队里的同志们酒量都不错,再加上车轮战,你不倒才怪呢。”刘向海摇着头说道,“你秦大姐还直埋怨我呢,说我不该让你喝那么多。”
  林振华道:“不喝不行啊,我毕竟理亏在前嘛,不多喝点,怎么能显出诚意呢。”
  刘向海明白林振华的想法,这就是中国特色的酒文化,要想化解恩怨,那就必须把自己灌醉,否则说什么也是白搭。他叹了口气,说道:“唉,这样也好,喝过这一场,春节的事情就算是画个句号了,以后谁也不会再提起来。其实,大家对你小林的印象都是非常好的,但你毕竟说了一些很重的话,要说人家心里一点芥蒂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你能够以酒谢罪,大家也就无话可说了。”
  林振华笑道:“早知如此,那我就不在圣戈加群岛费那个劲了。你看我替你们把补给港谈下来了,这顿酒居然还是没能逃过。”
  刘向海道:“喝酒归喝酒,谈判归谈判,前者是私事,后者是公事,不能一概而论的。到印度洋护航,只是海军走向远洋的第一步。未来我们还要走向南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补给港,这些补给港的开拓,恐怕还需要请你们这些地方上的同志来协助呢。”
  林振华道:“怎么,你们尝出甜头来了,打算一直靠我们民间企业替你们打前站了?”
  刘向海道:“实践表明,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模式,比我们直接以军方的名义去谈判,效果要好得多。”
  林振华得意地说道:“这就是时代不同了,今天这个世界,经济的力量已经超过了军事的力量。我们最终打动圣戈加群岛政府的,也是给他们创造了收入以及就业机会。你看着吧,总有一天,我能在纽约租一个港口给咱们的海军做补给港呢。”
  “这个难度恐怕有点大吧。”刘向海呵呵笑道,在他心里,把这句话仅仅当成了林振华的一句玩笑话而已,他哪里能够想到,10年后,林振华还真的做到了。
  吃过午饭,刘向海叫来一辆车,和林振华一道,前往长兴岛的造船基地,去视察正在那里建造的海军新舰艇。
  长兴岛是位于长江口的一座江心岛,在浦东以北7.5公里处。长兴岛东西长34公里,南北宽5公里,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其南岸有近20公里的深水岸线,水深的最深处可达22米,非常适合于建造码头和造船泊位。
  随着中国造船业的蓬勃发展,江南、沪东两大造船厂原有的空间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在世纪之初,这两家造船厂同时迁往长兴岛,建设新厂区,使长兴岛一夜之间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
  长兴岛作为造船基地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在于它远离市区、孤悬在长江的入海口,闲杂人等很少,便于保密。目前,由刘向海亲自负责的设计和建造的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就隐藏在长兴岛造船基地的一个特大型车间里,周围拉着警戒线,不远处甚至还有一个防空导弹营在随时待命,准备迎击不速之客。
  刘向海和林振华乘坐的吉普车穿过江底下的隧道来到了长兴岛,又经过几道关卡,最后进入了军品港区。刘向海拉着林振华从车上下来,如数家珍地向林振华介绍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4/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