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460

  “好的,我们马上就把材料传回公司,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来共同制作标书。”马尔科道,“我相信,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一定都会是最有竞争力的。”
  黄岗笑了笑,说道:“在这里,有一点是需要特别补充一下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未来几十年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有关装备的制造方面,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外国,而是希望能够培养起自己的装备制造能力。
  所以,我们这一次发包的这些设备,都有一个附加的条款,就是要求供应商在交付设备的同时,还要转让与设备制造相关的技术,尤其是关键性的专利技术。”
  “关键性的专利技术?”马尔科心念一动,他分明听到了一阵“霍霍”的声音,那是有人在磨刀,准备将自己缚而杀之了。他看了看林振华,发现对方也正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他心里明白了,显然是前一段时间欧洲企业扬言要提高专利授权费的事情把中国人惹急了,所以现在中国人要用铁路工程设备这块蛋糕来逼欧洲企业让步。
  “对不起,黄先生,我没有听明白你的意思,你说的是……转让?”马尔科迟疑着问道。
  “是的,转让。”黄岗轻描淡写地答道。
  “不是授权吗?”马尔科心里存着最后的一丝侥幸,他希望黄岗是用错了词汇。
  “说是授权也可以吧。”黄岗微笑着说道,“不过,这种授权是一次性,而且是永久的,还有,它应当是完全的授权。它意味着我们指定的受让企业将拥有这些技术的知识产权,可以自由地使用。”
  “这是不可能的!”坐在马尔科身边的一名工程师脱口而出,“先生,你应当知道,这些技术都是吉森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是绝对不能转让给任何人的。”
  “豪恩,你冷静一点。”马尔科假模假式对那名工程师说道,但他却没有纠正豪恩的话,而是扭回头来,看着黄岗,等着黄岗的反应。
  黄岗还是一脸轻松的样子,他对马尔科问道:“马尔科先生,刚才你这位同事的意见,是否代表了贵公司的态度呢?”
  “这个……”马尔科在脑子里飞快地判断着黄岗的底线,琢磨着如何回答更好,“我想,豪恩先生说的,应当代表了我们公司……至少相当一部分高管的意见吧。”
  “是这样?”黄岗装出一副很意外的样子,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们可能就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了。以市场换技术,这是我们的底线,如果不能得到这些技术的话,我想我们宁可把这个市场留给中国国内的企业。……比如说,这位林董事长,他应当会非常喜欢刚才这位先生的态度的。”
  马尔科倒不也是被吓大的,对于黄岗的威胁,他用柔和的语调反击道:“恕我直言,我对贵国现有的技术状况也略有一些了解,在重轨矫正机床、大型盾构凿岩机等方面,贵国的技术储备也许还有一些不足吧?”
  “你说得对,我们目前在这些方面还有一些欠缺。”林振华发言了,“不过,也恕我直言,目前国际上拥有这些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只有吉森公司一家吧?加拿大的枫叶公司、日本的野岛重工,也都有类似的技术。如果吉森公司坚持认为不能向我方转让相关技术的话,我想我们也许能够从加拿大人或者日本人那里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马尔科连忙说道,“林先生,我们过去的合作一向都是非常好的,我们不应当在这样的小事情上产生误会。事实上,我们愿意为贵国的企业,比如你们汉华重工,提供相关的技术,我们可以采用专利授权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就像我们过去的合作模式一样。”
  “的确,我们过去的合作模式还是可取的,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因为专利授权费用上涨得太快,我们完全无法承受由此带来的成本上升,所以……”林振华道。
  马尔科深吸了一口气,压低声音说道:“专利授权费用的问题,其实我们是可以再商量的。作为多年的合作伙伴,我们也许可以为你们提供一些优惠,比如说减免一部分授权费用。”
  “这只是暂时的。”林振华道,“刚才黄司长已经说过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持续很多年的时间,如果我们在设备制造方面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那么随时都可能受到授权费用突然暴涨的威胁。我想,我们更倾向于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好吧,你们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专利?”马尔科问道,既然对方咬住了要转让技术,他决定先听听对方的胃口有多大再说。
  林振华道:“精密机床、重型机床、高速车刀、步进电机……大概2100项左右的专利。”
  “不,这不公平!”马尔科瞪圆了眼睛,“林先生,这些专利中间,至少有70%与我们目前谈的项目是无关的,我们不应当在一个项目里谈论与这个项目无关的事情。”
  林振华道:“怎么会无关呢?我们要制造重轨矫正机床,这台机床中间的许多部件就需要利用精密机床来加工。如果我们不拥有精密机床的专利,那么就无法制造出用于加工这些部件的机床。你应当知道,我们不单需要工业母机,我们还需要能够生产这些母机的母机……也许我们应当把它叫做祖母机吧。”
  “我们是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条件的。”马尔科断然地说道。林振华的逻辑实在是太奇葩了,简直就是在侮辱马尔科的智商,可是马尔科还没法拂袖而去。
  在林振华说话之前,马尔科认为黄岗的要求是他不能答应的。但在听完林振华的要求之后,他把自己的底线往后退了一大步。他想,如果是中国人想要得到的仅仅是铁路工程机械方面的核心专利,也许自己还是可以答应的。但像林振华要求的那么多的条件,可就是吉森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的事情了。
  “马尔科先生,我想你还是应当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的要求吧。”黄岗说道,“我们对于双方的合作是有充分的诚意的,一切条件都可以商量。”
第681章
底线
  马尔科终于悻悻然地离开了发改委,黄岗和林振华两个人站在黄岗办公室的窗口,看着马尔科等人离去的背影,小声地交谈着:
  “黄岗,我发现你比过去黑多了。”
  “是吗?我最近一段时间总出差,是不是晒太阳晒多了?”
  “不是皮肤黑,是心黑。”
  “什么意思?”
  “你没发现马尔科离开的时候,脸都变成绿色了?那就是被你气的。我记得你过去说话没那么损啊。”
  “你还说呢,我这是跟你混在一起的时间长了,近墨者黑。谁不知道林董事长嘴不饶人,语不惊人死不休。”
  “呃……黄岗,你觉得马尔科能接受这个条件吗?全部2100项核心专利全部转让给中方,相当于把家底都拿出来卖掉了,以后还过不过日子了?”
  “哼哼,你又不是不知道,吉森公司现在面临着财务危机,如果不能尽快拿到一个大的订单,它就有可能被肢解。所以,我敢说,他们如果拒绝我们的要求,那他们现在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黑……实在是太黑了!”
  “……”
  不提黄、林二人在那里幸灾乐祸,只说马尔科神不守舍地回到宾馆。他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先是猛灌了两听冰镇啤酒,让自己从震怒中恢复过来,随后,他迟疑着抄起电话,拨通了远在德国的公司总部。
  “鲁茨先生吗?我是马尔科,请允许我向你报告一下我们今天和中国官员会谈的情况。”马尔科说道。
  在电话那头的,正是吉森公司的总裁鲁茨,他举着电话,耐心地听着马尔科的讲述。听着听着,鲁茨的手开始颤抖起来,一股愤怒与悲怆交加的情绪充斥了他的全身。
  “这是讹诈,这完全是讹诈!”鲁茨说道。
  “的确是如此!”马尔科深有同感地说道。他心说,你这还只是听到我的转述呢,你如果身处现场,才会知道这些中国人的嘴脸是多么让人愤怒。
  “我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客户。他们是想用区区十几亿欧元的订单,换走我们用几十年时间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如果我们答应了他们的条件,那么几年之后,我们在他们面前就毫无技术优势可言了。”马尔科说道。
  “你是说,在会谈的时候,汉华重工的人员也在场?”鲁茨问道。
  马尔科道:“是的,而且在场的人就是汉华重工的董事长林振华,他是一个非常狡滑的人,他只提出要求,而把向我们施加压力的事情都交给了那个叫做黄岗的中国官员。我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他们非常有默契。”
  “林振华亲自出面了,看来,他们是蓄谋已久的,就是想利用这次机会,从我们手上抢走我们的技术。”鲁茨说道,“ALK公司的观点是正确的,汉华重工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我们必须遏制它的成长。”
  “可是,现在说这个已经太晚了。”马尔科道,“汉华的发展,已经不是我们能够遏制住的。中国官员说了,如果我们拒绝与中国方面的合作,他们将把这些订单都交给汉华这样的中国企业去做,即使他们提供的设备质量差一些,政府也愿意接受。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中国政府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他们的政府和企业是完全串通在一起的,不像我们,欧盟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来对我们加以支持。”鲁茨抱怨道。
  “鲁茨先生,你认为现在我们应当怎么办?”马尔科请示道。
  “我想,也许这只是中国人的开价罢了,他们或者愿意在这个价钱的基础上再退一步的。”鲁茨道,“我认为,如果只是转让1600项稍微外围一些的专利……嗯,我的意思是说,对方愿意支付的价格还比较合理的话,我们也许是可以答应的。但最核心的500项专利,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好吧,我再试试吧。”马尔科底气不足地应道。
  在随后的几周时间里,马尔科便和发改委骠上劲了,隔上一两天,就要上门去约人谈判,简直比当年追他太太的时候还要执着。
  但发改委方面的态度也非常强硬,仅仅转让1600项专利或者1800项专利,都是不能接受的,必须是转让全部的2100项专利,彻底扫清专利门槛。否则,吉森公司就只能从这个项目中被淘汰出局。中国人说了: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吉森公司在这个项目的合作中如果不能表现出应有诚意,那么中方只好去那些有诚意的企业合作了。
  “黄先生,你们提出的这些要求,是霸王条款,是不符合世贸规则的!”在谈判中,马尔科屡屡跳起脚来,对黄岗大声抱怨。
  每到这时,黄岗都只是耸耸肩,不以为然地答道:“马尔科先生,你们有权利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的。不过,我想世贸组织也无权干涉我们的项目招标要求吧?这可是一个完全由中国政府出资建设的项目。”
  “黄先生,我方已经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了,我们可以转让1900项专利,只留下不到200项,这是我们的底线,是不可能退让的。”马尔科硬的不行,只好换成软的策略。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向中国人声明过无数次“最后的底线”,但每一次的底线都没有坚持到两天时间,就土崩瓦解了。
  黄岗笑道:“马尔科先生,你应当理解我们对于专利壁垒的担忧,所以,如果我们不能获得最后这200项最关键的技术,我们的忧虑依然是无法消除的。既然你们已经能够同意转让1900项技术了,这最后200项,又有什么难度呢?”
  “我们怎么也得保留一点自己的核心技术吧?”马尔科可怜巴巴地说道。
  黄岗道:“我相信,你们会拥有自己更新的核心技术的。你们现在拥有的这些专利,都已经过时了,你们可以在获得这个项目之后,利用项目的利润来开发下一代的专利技术,从而始终保持你们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马尔科实实在在地无语了,开发专利技术又不是母鸡下蛋,哪能说有就有的。以中国人现在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一旦获得了全部专利的知识产权,他们肯定能够比德国人更快地开发出下一代技术,届时吉森就只能成为市场上的追随者了。
  马尔科也不是没有想过直接与中国人翻脸的选择,但经过试探之后,他终于放弃了这样的想法。吉森公司非常需要来自于中国的这份巨额订单,但中国方面却并非只有吉森公司这一个卖家,来自于日本的野岛重工和来自于加拿大的枫叶公司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个大蛋糕呢。马尔科去发改委谈判的时候,有好几次都和日本、加拿大的同行撞上了,对方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中国发改委的办公楼里,动机是一目了然的。
  由于存在着竞争关系,所以马尔科无法与这两家同行企业交流谈判的情况。据他的观察,这两家企业应当也面临着与吉森相似的处境,那就是中国人以巨额订单为诱饵,要求他们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全盘转让相关的技术。
  马尔科知道,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两家同行还没有答应中国人的条件,否则的话,黄岗也不至于有兴趣继续与马尔科磨牙。这种情况恰恰是最让人难受的,其实三家企业都清楚,中国人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互相猜忌,为了战胜对手而作出让步。问题在于,谁也不知道其他两家会让步到什么程度,如果自己过于强硬,最终只能是把中国人推向了自己的对手。但如果不强硬,自己又能怎么做呢?
  “也许,我们应当去拜访一下枫叶公司和野岛重工,和他们商定共同进退。”马尔科的助手豪恩建议道。
  “你认为我们有可能共同进退吗?”马尔科冷笑道,“现在整个西方世界都面临着重工业萎缩的困境,谁都希望能够从中国市场上拿到订单。面对着这样大的诱惑,还有谁能够与别人结盟?”
  “可是,如果我们三家企业这样拼下去,大家都会蒙受损失的。”豪恩说道。
  “现在是买方市场,我们根本无法选择。”马尔科叹道,“如果我们可以拒绝这个10多亿欧元的订单,那么就有充分的余地可以周旋。但现在,这个订单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无论中国人开出多么苛刻的条件,我们都只能接受。”
  “我们应当请媒体来曝光他们的恶劣行径,我们有义务让社会公众知道,中国人使用了多么卑鄙的手段来挖走我们的技术。”豪恩愤然道。
  “媒体?”马尔科问道,“豪恩,你认为媒体的曝光能够产生出什么作用吗?”
  “我怎么知道?”豪恩道,他本来也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根本不懂得这些弯弯绕绕的事情。他说道:“我只是觉得,像这样的事情,是有必要让大家都知道的。至少可以让欧盟的那些官僚们看一看吧?”
  马尔科仰头看天,若有所思。
第682章
自主创新之谜
  “《汉华的‘自主创新’之谜》:
  在中国,有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叫做汉华重工。这家前身是某国企劳动服务公司,依靠手工敲打制造电风扇而起家的特大型企业,一直被当成中国经济奇迹的象征。在诸如五轴联动机床、百万吨乙烯、船用燃气轮机等领域,汉华重工一直标榜自己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然而,近日正在京城悄然展开的一场谈判,却让我们对于汉华重工的‘自主创新’产生了一丝疑惑。一家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外国企业的副总裁日前告诉本报记者,在他们与中国政府关于铁路设备采购的谈判中,中国政府向他们提出了一个近乎荒唐的要求,那就是勒令他们将手中拥有的几千项专利全部转让给一家中国企业,而这家中国企业的名字,恰恰就叫做汉华重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