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460

  “当年,我父亲那代人也是这样把设备扛进来的。”这是经历过战后德国重建的老人们在感慨着。
  “这是一群值得尊重的人。”更多的人用崇敬的语气说道。
  面对着这样一群充满移山之志的中国人,科尔巴赫的市民们折服了。开车的市民自觉地把车停在一边,为中国人让出通道。警察们也主动走上前来维持交通,给中国人带路。大家都有一种感觉,用封桥这样的方式来刁难中国人,真的是一种很不地道的做法,这不是骄傲的德国人应当做出来的事情。
  街上的动静也传到了市政厅,市长劳伦斯推开窗户,远远地看到了扛着设备招摇过市的队伍,也听到了市民们欢呼助威的声音。他只觉得胸口像是被谁打了一拳一样,闷闷地难受之极。
  “劳伦斯先生,你看见了,是中国人在把设备扛走!”赫迪拉凑上前来,对劳伦斯说道。他这些天一直都没有离开科尔巴赫城,就想着看汉华的困窘呢,谁料想,汉华竟然会用这样一种看似笨拙的办法来破开他布下的局。
  劳伦斯点点头,说道:“我看见了,他们这是在向我们示威。”
  “我们必须去阻止他们!”赫迪拉说道,“他们这样从街上通过,我们完全可以指控他们扰乱秩序的。”
  “赫迪拉,你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劳伦斯怒了,“你以为这样就能够阻止住中国人的崛起吗?他们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所以能够让你们ALK走向破产,靠的不是从这里运走的一两台设备,而是他们的这种精神!我们德国人曾经是有这种精神的,这种精神让我们从二战后的废墟中站起来。但今天,我们已经没有这种精神了,这才是我们失败的原因!”
第726章
风采依然
  看到中国人所展现出来的意志,劳伦斯屈服了,或许在他的心里,还涌起了几分感动。他抄起电话,找到警察局长,让他安排几名建筑师假模假式地去检查一下迈森桥,然后便撤销了危桥的警告。
  积压在桥头的大平板车终于得以通过了,被林振华请来的那些小老板们也没有急于离开,他们的干劲就激发出来了,一时技痒难耐,哪里还有心情回去守自己的小店。他们留在厂区里,帮着拆卸设备、包装零部件、指挥吊车装载货物,一直忙到天黑才意犹未尽地收工了。
  “各位师傅,今天多谢诸位援手,多的话我也不说了,我想打听一下,这周围什么地方有好一点的馆子,我请各位,咱们来个一醉方休。”林振华对着各位小老板们诚恳地说道。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些人,称呼他们“先生”、“女士”之类的,未免太见外了,大家在一起当了半天的工友,那就还是都叫师傅吧。
  “这里哪有什么好馆子,想吃好馆子,还得回咱们中国去。”袁翠英哈哈笑着,这么多年来,就是今天干的活让她觉得心情愉快,她身上穿的高档羊毛衫在搬东西时被挂了一个口子,她虽然心疼得真咧嘴,但却没有一点后悔的意思。
  宗仁康凑上前说道:“林总,我提个建议吧,咱们别去什么馆子,就买点啤酒、熟肉什么的,在这厂区里搞个野餐,就像我们当年在工厂里加完班吃夜宵那样,大家赞成不赞成!”
  “赞成!”众人嘻嘻哈哈地应道。劳动是最能够拉近人们距离的,他们和汉华、劳模物流的工人们在几个小时前还是陌生人,但这一会,已经是亲如兄弟的工友了。
  “好,就依各位师傅的。”林振华说道,他转头对几位汉华的工人交代道:“你们现在就到街上去买酒,买熟菜,酒要买最好的!谁敢给我省钱,我跟他没完。”
  “还是我们去吧,我们有车。”几位小老板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向着自己的小汽车走去,“再说,买什么东西,你们也不懂,我们毕竟在德国呆这么多年了。”
  “好,你们几个就随他们几位师傅去,不过,钱一定得由我们出,明白吗?”林振华对自己的工人们说道。
  “哈哈哈哈,林总爽快,今天我们就吃定林总的了!”小老板们笑着应道。以他们的身家,几听啤酒算不上什么,大家要找的,就是这份感觉而已。过去在工厂里上班的时候,他们也是经常要讹着厂领导掏钱请客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林振华就是他们的厂长了。
  酒菜很快就买来了,科尔巴赫工厂没有大饭堂,大家就把车间外的一片空场当成了露天餐厅。大家按照籍贯、年龄、喜好等分别凑成堆,十几个人一群,席地而坐,把酒言欢。电工们从车间里接出来电线,在人们头上挂上了明亮的大灯泡,一场别开生面的厂区野餐会就这样开始了。
  “林总,开饭之前,是不是让大家把劳务单子填一下?”一位小会计凑到林振华身边,递上一张单子,小声地问道。
  “劳务?”林振华一愣,不由得有些觉得好笑。眼前这些人,是会在乎这点劳务费的人吗?给他们发劳务费,岂不要惹人笑话?
  “呃……不是你事先交代过的吗?”小会计委屈了,林振华去百货城请人之前,专门交代过她要准备发劳务费的。她还上网查了一下当地的工资水平,又结合汉华的实际,最后定下每人40欧元的标准。在会计的眼睛里,这些人是什么身份是无所谓的,干了活,不就应当发劳务吗?
  “林总,什么情况啊?”宗仁康见林振华在那里和小会计嘀咕,便走上前来问道。
  林振华笑道:“我们会计说,请各位吃饭之前先把劳务领一下,还有一个劳务单子要填,我正在说她不懂事呢。”
  “哈哈哈哈!”宗仁康大笑起来,“我们是来帮忙的,可不是来干活挣钱的。如果你要发劳务,可请不来我们哦。”
  周水金也笑着走上前来问道:“小妹妹,你给我们每个人算了多少劳务费啊?”
  小会计知道自己犯错了,讷讷地答道:“每个人……40欧元。”
  “哈哈,小妹妹,你知道我们耽误一下午的生意,损失多少钱吗?如果就为了这40欧元,我们可不会来的。”周水金对小会计说道。
  “你们在说什么呢?”陈柄泉两口子也凑过来了。宗仁康把林振华的话当成一个笑话说给他们俩听了,袁翠英瞪了宗仁康一眼,说道:“为什么不领?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这是咱们的劳动所得,这个钱应该领,不领就是看不起林总他们了。”
  “这话也对哦。”宗仁康挠挠头皮,他倒真是没有想到这一层,有时候,不要钱好像也是挺得罪人的事情。想到此,他向林振华伸出手道:“林总,我刚才说错话了,要不,你把单子给我吧,我先填。”
  “凭什么你先填,我要当第一个。”袁翠英一把把宗仁康推到了一边。
  汉华的小会计连忙把40欧元的钞票递给袁翠英,又把劳务单子和一支签字笔也递了过来。袁翠英接过钱,认真地塞进兜里,然后接过单子和笔,在姓名那一栏里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按着单子上的条目,规规矩矩地写上了自己在国内的身份证号。在填到最后一栏“所在单位”的项目时,她犹豫了起来。
  “怎么啦,老婆,哪一项不会填啊?”陈柄泉站在妻子的身后问道。
  袁翠英摇摇头,说道:“你不要看!”说罢,她提起笔,写下了一行字:
  国营长红机械厂总装车间搬运工,北方省三八红旗手!
  写完这行字,她赶紧把纸和笔塞到了丈夫的手上,然后迫不及待地转过头去,抬起手抹掉了从眼眶中奔涌而出的泪水。
  林振华就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他的心里也莫名地颤动起来了。陈柄泉接过劳务单,看了看妻子刚刚写下的内容,不由得也有些失神。好一会,他才提起笔,在妻子的名字下面那一栏中,用粗犷的字体写道:
  陈柄泉,国营长红机械厂总装车间搬运班班长,北方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听到这边的动静,其他的小老板们也走过来了。他们凑在陈柄泉的身后,看着那份劳务单子,以及上面填写的内容,表情蓦然变得肃穆起来。他们自觉地排好了队,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从会计手上接过那点相对于他们的身家而言少得可笑的劳务费,然后在劳务单子上郑重地签上了名字:
  宗仁康,国营丰南机械厂,六级铣工,江南省劳动模范!
  周金发,某某省某某县农机厂,五级车工,青年突击手!
  邱新全,某某省某某矿务局采矿一队队长,全国劳动模范!
  ……
  这一刻,时光似乎倒流回了20年前,这些似乎已经被岁月磨平了棱角的人们在这一刻重新焕发出了往日的风采。20年过去了,他们曾经所在的工厂有些已经转制,有些甚至已经被夷平,变成了商铺和住宅小区,他们这些当年的工人如今也已经改行当了商人。但是,永远不变的是他们骨子里那份工人的热血。
  “来!师傅们,为了我们的今天,也为了我们的昨天,干了!”曹树林被这个场景感动了,他不是一个擅长于用言辞表达心情的人,当此之时,他能够想到的,仅仅是与这些工友们痛饮一番。他跳到一堆废钢材的上面,举起一听啤酒,对着众人大声地喊道:“各位师傅,俺叫曹树林,某省某市某厂搬运班长,全国劳动模范,下岗工人,现在是劳模物流公司董事长,我……我……我什么也不说了,我敬大家一杯!”
  “干!”所有的人一齐用宏亮的声音喊道,不管平时是否喝酒的人,在这时候都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啤酒罐,酒逢知己,千杯不醉!
  “大家唱个歌吧,为了今天的聚会!”酒过三巡之后,情绪高昂的袁翠英大声地提议道。
  “好,我来起头!”站在高处的曹树林积极响应,他曾经向林振华说过,他这一辈子只会唱一首歌,在这个时候,他觉得这首歌是最为贴切的:
  “咱们工人有力量……预备唱!”
  几百名工人跟着曹树林的指挥,一起敞开了喉咙,激昂的歌声在异域他乡的厂区里飘荡起来: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
  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嘿!
  每天每日工作忙……”
  歌声在飞,泪水在人们的脸上肆意地流淌。这些昔日的工人们,当下都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但此时此刻,他们一个个就像孩子一般冲动。陈柄泉在妻子的脸上看到了当年那个“铁姑娘”的神采,袁翠英也从丈夫的眼神中重温到了那个青年大力士的气魄。透过模糊的泪光,所有的人仿佛都看到了自己的当年:
  焊花飞溅,锻锤轰鸣,激情燃烧的年代。
第727章
西塞的誓言
  “在过去的四年中,中国人依靠廉价的商品,占据了西方世界的大部分市场,这不仅造成了欧洲的萧条,而且还从美国人手里抢走了多达800万个就业机会,到了结束这一切的时候了!”
  在佛罗里达州的拉票现场,美国第56届总统候选人西塞挥动着拳头,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大声地呼吁着,台下的支持者们跟随着他挥动起拳头,也大声喊叫起来:
  “夺回我们的就业机会!到了结束这一切的时候了!”
  时光流逝,如今已是2008年的秋季了。在这一年里,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华丽的奥运场馆、盛大的开幕式,以及中国奥运军团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都向世人展现出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国。
  这一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猛增到了2万亿美元的水平,整个国家全年共进口原油2亿多吨,铁矿石6亿多吨,还有大量其他的矿产资源。与此同时,标着“中国制造”字样的工业品也涌向了各大市场,全球50%以上的家用电器、40%以上的纺织品、40%的机床和其他工业装备,还有同样大比重的各类家居用具,都出自于中国工人之手,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场”的称号。
  也同样是这一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美国,这是美国自1894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之后,首次被另一个国家所超过。事实上,由于中美两国工业品定价上的差距,中国工业的实物量产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超过美国了,如今只是在价值量上得到了确认而已。
  超英赶美,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的口号。在那时候,一个连工业化都还没有完成的国家,对世界第一工业国提出这样的口号,显得那样苍白,那样可笑。如今,超英赶美的理想,似乎只是在不经意之间就变成了现实,人们却已经没有了过度的兴奋,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不过是迟早都要到来的事情而已。
  与中国的辉煌相比,西方世界的状况就显得有些惨淡了。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初的金融危机以来,将近20年的时间里经济没有任何起色,有若干年的时间经济增长率都在1%以下。欧洲的情况也令人担忧,欧盟的大多数国家债务率都远远超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的边界,有几个国家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之中。
  美国的经济从表面上看还有几分光鲜,但睿智的经济学家都清楚,这种光鲜不过是建立在庞大的内债与外债基础之上的。美国每年的贸易都是逆差,仅对华贸易,一年就是上千亿美元的逆差,不得不靠向中国借债来平衡赤字。不知不觉之间,美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债务国,而它的最大债主,自然就是蓬勃兴起的中国了。
  美国的内债方面也同样危险,华尔街的大亨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疯狂地扩大信用,把信用泡沫越吹越大。每一个金融大亨都非常清楚,这个泡沫迟早有一天是要炸开的,那时候,整个美国就将遭受一次有史以来最可怕的金融危机。但这些大亨们对此并不在意,他们坚信自己不会是这场“击鼓传花”游戏中的最后一棒,泡沫爆炸之后,损失的不过是百姓和实体企业而已,与金融界有何相干呢?
  金融业的疯狂,带来的是实体经济的萧条。在金融市场上赚钱太容易了,还有谁愿意费心费力地搞实体挣那点辛苦钱呢?美国的轻工业已经全部转移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诸如钢铁、造船、机床等重工业也纷纷流失,美国已不再是往日那个能够为全世界提供装备的超级工业帝国了。
  实业的衰退,带来了失业率的不断攀升,以至于在总统选举的时候,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候选人不得不说的重要话题。耐人寻味的是,在谈到美国工人的失业问题时,两位候选人都不约而同地把问题的症结归咎到了中国的身上。
  政治家的思维总有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中国经济困难的时候,领导人便告诉大家这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所致。而如今轮到美国经济出现麻烦时,美国的总统候选人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把矛头指向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
  相同的原因,并不代表着有相同的应对策略。两位总统候选人在骂完中国之后,分别开出了各自的药方。共和党的候选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加强对中国商品的贸易制裁,强迫人民币升值,以削弱中国商品的竞争力。而来自于民主党的西塞则颇有一些强人作风,他提出,美国不能靠贸易保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美国应当积极地参与竞争,在经济领域里,用实力打败中国。
  “西塞先生,如果你得以当选总统,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从中国人手里夺回这些就业机会呢?”
  站在台下的记者举着话筒向西塞抛出了问题,其实,这些记者都是西塞的竞选班子事先安排好的“托”,他们的作用就是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让西塞有机会充分地进行表演。用中国相声里的术语来说,西塞是这场戏中的逗哏,而记者们就是捧哏了。
  西塞意气风发地答道:“如果我当选,我将向制造业提供大规模的财政补贴,同时向国会提出减税法案,以重振美国的制造业。我们美国不但要在科技、信息、金融等领域引领世界,我们也同样需要在制造业方面保持我们永恒的优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