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460

  朱铁军哼了一声,拿了一个茶杯,亲自帮林振华沏了一杯茶,递到林振华的手上。老爷子就这个脾气,你跟他软一点,他就不会再跟你为难了,林振华现在也算是懂得如何与老爷子相处了。
  “说说吧,这一段收获怎么样?”朱铁军问道。
  林振华把上海、南京、浔阳的事情分别汇报了一番,汉华公司的经营是要接受汉华机械厂的监督的,所以这些事情他也没必要瞒着朱铁军。
  朱铁军听得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小林,你干得的确不错。”
  “对了,朱厂长,咱们的大化肥成套设备,现在情况如何?”林振华反过来问道,他好歹还是技术科副科长,也该关心一下厂里的事情了。大化肥成套设备的生产进度,他大致知道一些,不过细节还是要向朱铁军再问一句。再说,这样问一句也显得比较关心厂里的事情嘛。
  朱铁军道:“设备生产的情况也非常顺利。咱们化工设计院设计的冰机,不比日本人的差。原来他们担心有些部件咱们加工不出来,自从上次21万冰机主轴的事情之后,他们就放心了。现在按化工设计院的图纸制造的几台主机都已经完成,有一台已经送到设计院测试去了,据说他们比较满意。”
  “压力容器的生产情况呢?”
  “压力容器方面问题也不大,冯旭带着容器车间的工人已经加了两个月的班,几个大罐子都做好了,现在就剩下一些小东西了。对了,咱们的埋弧焊机可立下大功劳了,化工设计院来验收的时候,都说咱们的焊缝质量比石化机还高呢。”
  林振华笑道:“这个情况我知道,石化机的那个天才女焊工现在正忙着结婚呢,估计没精力干活了。”
  朱铁军是记得沈佳乐的,他也笑着说道:“小林,你可别没事老去调戏人家的女工,会犯错误的。”
  “我冤啊!”林振华叫起来,他的确觉得自己挺冤的,不过就是开了一句玩笑嘛,怎么大家都觉得他和沈丫头之间有一腿呢?最离谱的是,连沈丫头自己都怪怪的,她临走的时候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个啥意思呢?
  朱铁军不是太八卦的人,说了一句也就不再提了,他对林振华说道:“对了,小林,我们预计在4月份开始安装,到时候你得跟到现场去。”
  “4月份?”林振华犹豫起来。
  朱铁军眼睛又瞪起来了:“怎么,你又有事情?”
  “4月份我打算去一趟广州。”林振华道。
  “还是那个专利的事情吗?”
  “不是,我想去参加今年的春季广交会。”
  “广交会!”朱铁军惊讶地问道,“你竟然想参加广交会?”
  今天的人们,似乎对于广交会已经不太觉得神圣了。在当年,广交会在中国的名头,可丝毫不亚于奥运会或者世博会。
  广交会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简称,始创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因而得名。广交会从创办至今,已经举办了100多届,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规模、层次最高的国际贸易展会之一。在改革开放前的岁月里,广交会几乎是中国唯一的对外经贸窗口,无数有关进出口以及外国客商的故事,无不以广交会作为背景。
  在朱铁军看来,广交会这样高层次的展会,怎么也得是国家一级的单位才有资格参加的,自己厂子里的一个劳动服务公司——好吧,姑且把它叫作汉华实业公司,怎么能够奢谈参加广交会的事情呢?
  “朱厂长,我跟您说起过的,我们生产的五叶风扇,主要是面向出口的。国内市场目前的消费层次还比较低,风扇只要能转就够了,什么低噪音、风速柔和之类的要求,大家并不在乎。但这样的产品如果拿到国际市场上去,绝对是有竞争力的。我对挣中国人的钱已经没太大兴趣了,我现在惦记着挣外国人的钱呢。”林振华说道。
  朱铁军道:“那是当然,如果能够挣到外国人的钱,就太好了。咱们现在非常缺乏外汇,能够出口创汇的东西,省里都是大力支持的。”
  “那么广交会的事情,也可以办成了?”林振华问道。
  朱铁军道:“这个事情,厂里可决定不了,这得让轻化厅去办,轻化厅还得再和外贸部门协调。这样吧,你打一个报告上来,厂务会讨论一下,然后帮你们递到轻化厅去。”
  林振华道:“我们现在还只是一个意向,有一些问题还解决不了,正在进一步研究。所以,这个报告,我怕一时半会写不出来。”
  朱铁军道:“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写在报告里呀,让组织上帮你一块想办法解决。小林,你这个人哪方面都不错,就是太不相信组织了。你要知道,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如集体的力量。也许你觉得很为难的事情,到了轻化厅只要一句话就解决了。”
  “真的?”林振华来了情绪。
  “当然是真的。”朱铁军不屑地说道,“对了,你走之前提的那个关于成立汉华技工学校的报告,厂务会已经批了,你们可以开始招生了。”
第148章
技校招生
  汉华技校要招生了!
  这个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丰华县,引发出无数的议论。
  在当年,考大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1981年,全国的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只有27.9万人,中专和中师招生总计是43.3万人,而同一年,普通中学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合计是1640万人。也就是说,能够进入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只占到了毕业生总数的4.3%。
  说起来也许有人不相信,在当年,初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会优先选择考小中专或者中师,因为这样可以很早就出来就业。只有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才会继续读高中,然后绝大多数人无法考上大学,只能拿着高中毕业证去等着招工或者顶替。
  在当时,小中专和中师都是由国家包分配的,高中毕业则没有国家分配,所以读高中不如读小中专。至于说那些能够考上大学的人,在人们眼里也不算是什么佼佼者,大家会很惋惜地说:看看,如果当年去读了小中专,现在都已经能够挣工资了。看某某家的孩子,才17岁就小中专毕业了,分配到某某单位,一个月拿40多块钱,多好……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汉华公司开设了一所技工学校,而且是面向整个县城的初中毕业生招生的,这该引起多大的轰动啊。
  “技校的培养,采取半工半读的模式。学员在校期间,一半的时间用于学习文化课和理论课,另一半的时间参加生产实践。技校不收学费,学员在校期间,每月有20元生活补助。此外,技校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汉华实业公司就业。但是,成绩最差的10%将会被淘汰。”
  在丰华县城的每一个初三课堂上,班主任老师都在向学生们念着汉华技校的招生公告,让那些懵懵懂懂刚开始了解到一些生活艰难的孩子们一个个心动不已。
  包分配工作,而且还有20块钱的生活补助,这简直是天上往下掉馅饼的好事啊。至于说分配工作的单位是汉华实业公司,只是一个大集体企业,孩子们可没那么多顾虑。现在整个丰华县,谁不知道最有钱的人就是汉华实业公司的那些青工们,两分钱一根的冰棒,他们都是一气买两根的,一根吃掉……另一根接着吃掉。
  汉华技校的校舍是由梁广平亲自出马去解决的,选的是丰华县一所废弃的教师进修学校。学校里有五间能够容纳60人上课的教室,供200人住宿的宿舍,还有办公室、食堂、操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所学校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由哪个领导人一拍脑袋就建起来的,搞过几届的教师培训之后,就没再搞下去了。省里和地区都有更专业的教师进修学校,丰华县自己的培训教师水平也不怎么样,再去教其他的老师,简直就是一件荒唐的事情。就这样,这所学校空置了五六年时间,现在终于重新派上了用场。
  梁广平找到丰华县政府,向他们阐述了汉华技校的开办对于丰华县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的重要性,说明汉华技校绝不只是汉华机械厂的技校,而是丰华县的技校,未来甚至有可能成为丰华县的一个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典型。
  县领导们对于梁广平的忽悠深以为然,大笔一挥,就把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个校舍都借给了汉华技校,说好是由汉华机械厂负责。林振华原来的意思是花点钱租下来,结果梁广平告诉他,不但租金一分钱没花,县里还答应在水电费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
  “有这等好事?”林振华几乎不敢相信。
  梁广平道:“那是当然,你也不看是谁出马。”
  “那是那是,梁厂长出马,一个顶得上好几十个呢。”林振华恭维道,“对了,梁厂长,这次去上海,客户那边送了我两条大中华,你也知道的,我不会抽烟,要不就麻烦你帮我消灭掉吧。”
  说罢,他从自己的包里掏出两条中华烟,硬要往梁广平的包里塞。梁广平假意推托了一下,终于还是喜滋滋地笑纳了,嘴里说道:“小林,这样不太好,我也没出什么力的。”
  林振华道:“出没出力,你总是要去卖面子的。面子是你梁厂长出的,我只是出两条烟,还赚了呢。”
  梁广平道:“这个事情,从一开始我就告诉你说不用考虑花钱的。你想,办学校是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好处的事情,怎么能让你们一个大集体企业出钱呢?国家再穷,也不能穷你们那几个钱吧?”
  林振华连连点头,他想起朱铁军也这样教育过他,个人的能力再强,能比国家强吗?你汉华实业公司再有钱,能比丰华县有钱吗?当然,后一点林振华是持怀疑态度的,现在的汉华实业公司当然不如丰华县有钱,但在后世,比一个县富裕10倍甚至100倍的企业集体也并不少见了。
  有了场地,就可以马上开始招生了。
  林振华设计的第一期招生人数是50人,打算在取得经验之后,再扩大招生规模。他设想的培养模式是文化课和实践教学各占一半时间,文化课的教师打算从各个中学聘请过来,实践课方面,则要请工厂里的老师傅来担纲了。
  这50个人当然不能是同一个工种,林振华的考虑是按普通机械厂的工种设置来进行分配,从入学那天起就直接分到各个师傅名下去。
  他把这个想法说给汉华厂的老师傅们听的时候,老车工周厚成直接一句话就把他给否了:“小林,这帮孩子从来都没摸过机器,你让他们怎么学车工?”
  “什么意思?”林振华纳闷地问道。
  刚刚从上海带着模具回来的彭刚指了指一旁的孙长远,说道:“我和周师傅的看法是一样的,你的技校不是要学三年吗,头一年哪个工种也别分,都跟着孙师傅学钳工去。”
  孙长远得意地说道:“没错,都交给我吧,一人一把锉刀,都给我老老实实地锉上一年轴瓦,什么时候从我这出师了,再给周师傅和彭师傅他们那里送去。”
  “这算是个什么道理?我在……”林振华说到这的时候卡住了,他本来想说自己在华青机械厂金工实习的时候就是直接上机床的,但这事怎么能跟人说呢?
  “你是说你在部队的时候吧?”周厚成问道,“那是因为你们本来也不是正式的机床工,只是帮着做点事情。稍微学一点就可以了,不需要打基础。”
  彭刚也说道:“小林,你也别生气,你开铣床是挺熟练的,可是要论基本功,你还不如杨欣呢。你这个样子,一上手就像个三级工,干上一辈子,也就是一个四级工、五级工到顶了。”
  “我有这么惨吗?”林振华欲哭无泪,他一直以为自己开机床的样子挺酷的,没想到在行家的面前,竟然是如此不堪。
  周厚成道:“我当年学徒的时候,头一年根本就不让开机床,光是帮着师傅干杂活。为什么呢,因为你一开机床,你的动作就定型了,以后想改也改不了啦。先干杂活,搬工件啊,拆装夹具啊,反正都是一些入门的事情,要干上一年。”
  “不止这些。”彭刚也来了兴头,他用陶醉的神气说道:“过去说,三年徒弟,三年奴隶,当徒弟的,什么事都得帮着师傅干,夏天给打扇子,冬天帮着烧炉子。你要是不好好学,师傅抬手就打的。”
  “旧社会的时候,徒弟住在师傅家里,还要帮师傅倒尿桶呢……”周厚成也开始回忆起幸福的往事。
  “咳咳,这个这个,楼歪了哈……”林振华赶紧提醒道,再让这帮人聊下去,估计师生恋的桥段都要回忆出来了。周师母据说就是周师傅的徒弟来着,让我想想,那是哪年的事情来着……
  “对对,还是说这个技校的事情。”几位老师傅连忙把话题扯回来。
  讨论了半天,最后形成了决议。大家一致认为,招进来的学生先不要分工种,直接做一些辅助的工作,就像孙长远说的,一人拿把锉刀先锉轴瓦去。有了扎实的基础,后面再学其他的工种也就容易了。
  在工厂里,许多工种相互之间都是相通的。像周厚成、彭刚这样的机床工,往往也都能够做钳工的操作。反过来,孙长远是以钳工而见长,但他开车床或者铣床的水平,也在林振华之上。很多老工人基本上都是一专多能,车钳铣、电气焊,干什么像什么。
  岑右军那个永禾农机厂里也是如此,陈金福一个人就能够指导整个车间的各个工种,这就是这类老工人的特点。
  正式报名那天,林振华带着毕敏等几个人,抬了几条长条桌前往教师进修学校,准备摆在门口当报名处。
  人还没走到进修学校,远远地就听见一阵闹闹哄哄的声音。再走前几步,就看见学校门口已经挤满了人,把门前的马路也堵得严严实实地。一辆倒霉的吉普车被堵在人群中,进退不得,司机拼命地按着喇叭,但喇叭声根本压不住人们的喧哗声。
  “出什么事情了?”毕敏惊问道。
  “不会是出人命吗?”林振华一向容易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去想。
  和他们一起的女工罗咏梅呸了一声,说道:“林经理,你就不能想点好事吗?”
  “好事?莫非教师进修学校出现大批美女?”
  “打死你个流氓思想!”罗咏梅粉拳直接就奔林振华的后背而去了。林经理的威风仅限于在男工面前,在女工们那里,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受气包。
  几个人来到学校门口,这回算是弄清楚了,这些都是来报名的学员,放眼一看,得有三四百人了。其中绝大多数是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也有少数一些年龄稍大一点的。所有的人都在对着学校里面喊:“什么时候开始报名啊!”
  “要等我们林经理来,大家别急!”在学校里负责守摊的孙晓东隔着铁栅栏门大声地回答道,他的嗓子都有些哑了,显然已经和这些学生们对峙了很长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