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416

  从刚才的谈话中,秦海听出夏扬杰已经动了心,否则也不会在股份比例这样的事情上纠结。30万买一个夏扬杰这样的人才,并不算贵,秦海愿意把事情做得更好看一些。
  “老夏,你这话就不对了,你的才华难道不是资本吗?我付出的只是钱,而你付出的,是你自己。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合作10年,你每年能够创造多少财富?拿你创造出来的这些财富来作为你占的股本,我还赚了呢。”秦海像一个后世的售楼小姐一样口吐莲花。
  “你真的信得过我?”夏扬杰满脸通红地问道。
  秦海道:“我信得过自己的眼力。”
  夏扬杰狠狠地咬了一下牙,说道:“好,那我就跟你签一个协议,最少10年之内,我做出来的东西,都属于咱们两个人。你放心,我绝对不会懈怠的,我肯定会拿出最好的成果,绝对不会让你的投入打水漂的。”
  “不单是我的投入,还有你的时间。我相信,你肯定会对得起你付出的10年光阴的。”秦海悠悠地说道。
  秦海前面提出10年的合作期,其实是在对夏扬杰作出一种心理暗示。夏扬杰也果然没有让秦海失望,自己就把10年的期限答应下来了。照这个说法,在未来的10年中,夏扬杰将不能有其他选择,只能与秦海合作。秦海相信,以夏扬杰的才华,这10年间肯定能够拿出价值以千万计算的成果,这意味着自己的前期投入将可以收到数十倍的回报。
  至于说10年之后,夏扬杰就更不可能单飞了,他在这个研究机构里有一半的股权,谁还能够给出更好的条件把他挖走?
  “这件事,是不是要向杨主任汇报一下?”夏扬杰想到了另一个现实的问题。
  秦海道:“当然要汇报。如果你考虑好了,咱们就去注册一家科技服务公司,我去物色一个法人代表,你当总工程师,然后先做国产化办的业务,未来再把业务拓展到其他领域。
  这样的话,你首先要辞去目前在国产化办的工作,其次则是需要到学校去办一个停薪留职手续,你的所有工资、福利方面的损失,都由公司承担。
  公司前期的所有支出,由我负责。等公司有收入之后,扣除科研方面的成本,余下的利润一部分用于购置设备、扩大公司规模,另一部分则作为咱们两人的分红。老夏,你如果想挣大钱,可就得玩命干活了。”
  “那是没说的!”夏扬杰意气风发地说道,他觉得眼前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无限的机会正在蜂拥而来。在学校里的时候,他坐了几年的冷板凳,无法自主决定一个课题的研究。而现在,秦海给了他这样一个舞台,任凭他去施展手脚。他几乎都有些坐不住了,恨不得长途车能够马上到站,他现在就想投入工作。
  两个人回到国产化办的时候,夏扬杰脸上的兴奋神色还没有褪去,让迎面碰上的路晓琳吓了一跳:“小夏,小秦,你们俩怎么回事,怎么这么高兴?”
  “我没高兴啊。”秦海笑嘻嘻地答道,他扭头看看夏扬杰,说道:“对了,你是说老夏吧?他路上捡着个钱包,这会还高兴着呢。”
  “捡了钱包?”路晓琳有些怀疑地看着夏扬杰,“那你们应该把钱包还给失主啊,这是起码的道德要求吧?小夏,你不会说你把钱包私藏起来了吧?”
  “没有没有!”夏扬杰赶紧摆手,“小路,你别听小秦瞎扯,哪有什么钱包……对了,小路,你晚上有没有安排,我请你出去吃晚饭好不好。”
  “那要看我有事没事……”路晓琳抿起嘴,摆出一副矜持的模样,但那带笑的眼神却暴露出了她内心的喜悦。
  “又一个捡着钱包的……”秦海摇摇头,扔下这对犯痴的男女,往杨新宇的办公室走去了。
第二百零五章
打不死的小强
  “真是胡闹!”
  听完秦海的汇报,杨新宇忍不住笑着评论了一声。秦海说的事情实在是太离谱了,但要让杨新宇说哪里不对,他也说不出来,只能以一句“胡闹”概括之了。
  因为未来首先瞄准的业务来源就是国产化办,所以秦海并没有隐瞒什么,把自己与东耀厂以及与夏扬杰的合作计划都向杨新宇和盘托出了。在此前,杨新宇已经明确表示了支持他创办民营科研机构,秦海这些做法,也算是事先就得到了杨新宇认可的。
  “你把小夏也拉进去了,这样合适不合适啊?”杨新宇有些担心地问道,“他还是交通大学的老师呢,跟着你一块下海,这不是耽误了他的前程吗?”
  秦海道:“小夏的情况您是了解的,他在学校里本来就是坐冷板凳的角色,继续坐下去,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转机。而我给他提供的机会,同样是做科研,这有助于他把自己的才华施展出来。”
  “你觉得,他能够把咱们招标的玻纤树脂难题解决掉?”杨新宇问道。
  秦海道:“当然能,不过有两个前提:第一,要有人给他资金支持;第二,要让他有积极性去做这件事。我现在选择的这个模式,正好能够满足这两个前提。”
  杨新宇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有一些道理。你愿意拿出几十万元的巨款来支持他,想必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技术方面的问题,你是内行,我就不多说了。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一下,你不能对小夏搞阴谋诡计。他是一个老实人,你不能利用他的单纯。”
  秦海笑了:“杨主任,您放心吧,我不是那种人。”
  “但愿吧。”杨新宇对于秦海的人品倒也有几分放心,他岔开了夏扬杰的问题,继续说道:“另外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办里’如果涉及到与这两家公司相关的业务,你必须回避,这是工作纪律问题。”
  “我明白。”秦海道,“我会在和自己相关的事情上保持中立。不过,我相信,没有人会和我竞争。咱们的科研机构官商作风太重了,求着他们干活都没兴趣,更不用说是让他们参与竞争了。”
  “这也是我支持你的原因。”杨新宇叹道,“我读管理学的书,书里讲过一个鲶鱼的故事,想必你也听说过吧?我希望你搞的这两家科研机构,能够成为国内科研领域里的两条鲶鱼,把这一滩死水搅动起来。”
  “肯定会的,您想想看,当初我们青锋农机厂,不就是一条鲶鱼吗,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愿意学习青锋厂的模式,前来承接咱们的任务了。”秦海笑着说道。
  听秦海提起青锋厂,杨新宇拍了一下脑袋,说道:“你不提我还忘了呢,今天上午你们出去的时候,宁厂长把电话打到我这里来了,说让你有时间给他回个电话,好像是北溪那边有点什么事情,他想听听你的意见。”
  “哦?”秦海心中一凛,能够让宁中英打长途电话过来说的事情,想必是比较麻烦的。他到浦江来工作,已经有好几个月时间了,也不知道北溪那边出了什么变故。
  “你就在我这给宁厂长回电话吧。”杨新宇指了指自己桌上的电话,然后站起身,离开了办公室,给秦海留出了一个私密的空间。
  用杨新宇桌上的电话打长途,而且是谈与国产化办的工作无关的事情,这也就是像秦海这样比较受宠的人员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杨新宇并不是迂腐的人,在这样的小事情上,他是会给下属提供一些便利的。
  秦海抄起电话,要通了青锋农机厂的厂长办公室。宁中英正好在办公室里,听到秦海的电话,很是高兴:“小秦,你现在在哪呢?”
  “我还在浦江呢,宁厂长,听说您找我,出什么事情了吗?”秦海没有过多与宁中英客套,直接进入了主题。
  “其实……也没什么事。”电话那头的宁中英似乎有些难言之隐,他支吾了一会,才说道:“小秦,你应该知道吧,汽车材料研究所这边,自从换了新领导以后,研究人员的情绪有些不太稳定。昨天李教授来找我,说他已经向研究所写了辞职信,要辞去总工程师的职务,回工学院一门心思教书去了。我想了一下,觉得这件事还是跟你说一下为好。”
  “什么意思,什么叫换了新领导?还有,研究人员的情绪为什么不稳定?”秦海让宁中英的话给说懵了。
  宁中英说的材料研究所,全称是北溪市汽车配件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这家研究所是以青锋农机厂原来的材料实验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青锋厂和安河工学院各拥有一定比例的股权,还有一部分股权则是由北溪市的其他工业企业持有的。
  当初把材料研究所从青锋厂剥离出来,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协调研究所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青锋厂毕竟只是一家县里的企业,独自养一个研究所也有些说不过去。材料研究所独立出来之后,仍然聘请了李林广担任总工程师,负责具体的技术事宜。行政方面的事情,是由北溪市政府委派的一名干部负责的。
  要说起来,秦海其实算是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一名创始人。但在研究所从青锋厂剥离出来的时候,没人考虑过秦海是不是应当在其中占有一定的股份。秦海对研究所所做的贡献,都是以智力投入的方式体现的,而智力这种东西,一向是不被官员们放在眼里的。
  研究所在成立之后,承接了若干项汽车配件的材料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算是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秦海没有再参与研究所的具体事务,对研究所的了解也仅限于知道他们仍然在为各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而已。李林广与秦海的友谊倒还一直维持着,秦海在平苑的时候,他们这一老一少有时候还会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讨论一些技术上的事情。
  如今,宁中英突然说到研究所换了领导,还有什么研究人员情绪不稳定,秦海怎么能听得明白。此外,在他看来,这些事情似乎也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宁中英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打电话来向他诉说呢?
  “唉,电话里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对了,我跟你说说研究所新任的所长是谁,你就明白了。韦宝林,你不会忘了吧?”宁中英说道。
  “我靠!”秦海听到这个名字就忍不住想说脏话了,这韦宝林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啊,怎么啥事都有他!正如宁中英说的那样,秦海一听到韦宝林的名字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韦宝林当研究所的所长,这研究所能不乱套吗?
  “他不是去平苑地震局了吗,谁把他又拎出来了?材料研究所好歹也是一个重要单位吧,怎么能让他去瞎折腾?”秦海有些急眼了。
  其实材料研究所怎么样,与秦海没有任何一点关系,他该做的贡献已经做完了,而且几乎是无偿做出的贡献。可是,当他听到韦宝林当了研究所所长的时候,他还是恼了,因为他实在太了解这个人了,完全就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啊。
  “是市里任命的。”宁中英幽幽地说道。
  “柴市长脑子进水了,他还不了解韦宝林是什么人吗?”秦海吐槽道。
  宁中英道:“你还不知道吧,柴市长已经调走了,到岑州当市长去了,是升职。现在北溪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是从省里派下来的,他和韦宝林有一些老交情,所以一来就把韦宝林从地震局调出来,当了研究所的所长。”
  “这特莫才叫No_Zuo_No_Die呢!”秦海来了一句洋文,他知道宁中英肯定听不懂,不过,宁中英家的闺女应当会懂的,那就是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意思。作为一名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把对全市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个研究所交给一个不靠谱的干部,其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个干部与他有些老交情,这算什么事啊!
  “宁厂长,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由着他去折腾呗,你跟我说有什么用?”秦海没好气地说道。
  宁中英叹道:“好好一个研究所,现在是乌烟瘴气,比当年的青锋厂还不如。照这样下去,我估计我们新接的几个金属件的材料研究工作,肯定是要受影响的。现在李教授已经提出不干了,工学院那些老师估计会走掉一多半。这个研究所好歹也是你付出了心血的,我想听听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秦海冷笑道:“我有什么办法,这件事,你应当向新来的市长反映,或者向柴市长说说,让他给继任者打个招呼也行啊。”
  宁中英道:“我跟老柴说了。老柴说,他已经不在其位,不好多说什么。唉,我也就是跟你通报一下,其实你也没什么办法的。”
  秦海想了想,说道:“既然是这样,那我回去一趟吧。研究所那边怎么样,我是插不进手的。不过,李教授是我请来的,他既然要走,我总得去送送吧。”
  “嗯,你回来一下也好……对了,你的关系还在我们青锋厂呢,一出去好几个月都不回来一下,也不像话嘛。”宁中英打起了官腔。
第二百零六章
像你这样一个人才
  放下电话之后,秦海还在回味着宁中英的话。他突然有一种感觉:宁中英真的有些老了,他在秦海面前装腔作势,说什么组织关系之类的,其实是在掩饰自己想见秦海的意思。在宁中英心里,秦海已经成为一个依靠,这是一种迟暮的老人才有的心态。
  杨新宇推门进来了,秦海把宁中英电话里说的情况向他汇报了一遍,杨新宇眉头紧锁,嘟囔道:“搞什么名堂!你说的这个韦宝林,就是上次开现场会的时候不顾大局、煽动协作厂逼宫的那个干部?”
  秦海道:“郭县长和宁厂长猜测,当时那件事韦宝林可能是不知情的,经办人是他的心腹翟建国。不过,对韦宝林此人的能力,大家都是不看好的,把这样一个人重新提起来委以重任,实在是让人无语了。”
  “在有些官员的眼睛里,国家利益远不如自己的私人感情重要,你们那个新来的副市长,恐怕就是这样想的。唉,可惜了,北溪的汽车配件生产刚刚走上正轨,我还打算把北溪塑造成一个典型呢。”杨新宇叹息道。
  秦海试探着问道:“杨主任,对这件事情,你不能施加一点影响吗?”
  杨新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我这个身份,不合适直接插手地方上的干部任用。我就算说了话,地方上也不一定会接受,说不定还会有什么想法。恐怕只能等到事情不可收拾的时候,我去敲敲边鼓,或许能有点影响。”
  秦海哂笑起来:“杨主任,我怎么觉得,在你眼里,国家利益也不如官场上的一团和气更重要啊?”
  “你个小秦,怎么说话的!”杨新宇有些羞恼,他也不得不承认秦海的话是对的,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确是考虑官场规则多于国家利益了。可是,他能不顾及这些规则吗?就算他强硬一些,通过一些手段真的迫使北溪市把韦宝林给弄下去了,他以后又怎么和北溪继续合作?一心为公这种事情,是需要有一个共同接受的氛围的,如果有一方存着私心,这种事情就没法办下去了。
  “好了,知道杨主任你有难处,我也只是开开玩笑而已。”秦海说道,他刚才那话,只是提醒一下杨新宇,时间不同了,不能老抱着过去的观念看现实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对秦海搞的那些民营研究机构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之心。看到杨新宇脸上已经挂不住,秦海当然不能再说下去了。
  “杨主任,我想请几天假,回北溪去看看。撇开研究所的事情不说,北钢那边还有我一摊子产业呢,20万吨计划外钢材的任务可是省里压下来的,我不能荒废了。”秦海说道。
  杨新宇点点头:“你去吧,正好我们这边也需要消化一下你们外出调研的成果。不过,你还是要抓紧时间回来,还得和小路他们一起到其他地方去做更多的调研。”
  “明白。”秦海响亮地答应着。
  平苑县城北,在挂着“北溪市汽车配件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牌子的一个小院子里,韦宝林正在踌躇满志地视察着自己管辖的领地。
  这个小院子面积不大,总共也就是30多亩,里面有两幢两层的小楼和几排平房,外面则有一道围墙与外界隔开。这个小院子原来属于一个什么农业科研基地,后来基地没办下去,院子就空置下来了。
  年初成立材料研究所的时候,市里觉得把研究所放在青锋农机厂的院子里不太合适,便让平苑县把这个小院子征用过来,成了研究所的场地。经过几个月的经营,现在小院子里树林苍翠,窗明几净,倒还真有了点研究机构的仙风道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