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416

  王松安笑道:“老弟想多了,化工部才不会为了机械部的事情出头呢。化工部已经给咱们下了通知,咱们也来了,这面子上的事情就都已经有交代了。谈不成是因为机械部这边条件太苛刻,他们好意思再回去找化工部?”
  张诤也道:“就算他们真的去找化工部,化工部肯定也是两边说话,让他们降一点,咱们升一点。到时候就算咱们吃点亏,起码也让化工部知道欠了咱们的人情,以后有好项目的时候,得补偿给咱们。”
  “哈哈,就是这个道理。”吕康定笑道,“反正咱们现在也不急,等着杨出牌就是了。不过,有一点大家可得说好,同进退,别偷偷摸摸把咱们老哥们给卖了。”
  “吕市长放心吧,咱们都是多少年的朋友了,这点信任还能没有吗?”王松安等人都讪笑着,纷纷承诺绝不背叛同盟。
  “走走走,咱们还得给杨主任敬敬酒去,别把上级领导给冷落了。”吕康定笑容满面,举了举手里的杯子,对众人号召道。
  “对对对,敬杨主任一杯去,你们别说,这浦桑汽车弄得还真不错,听说这都是杨主任的功劳呢。”几个人热情地附和着,似乎他们刚才凑在一起,就是为了讨论杨新宇的丰功伟绩一般。
  杨新宇在酒席上来回走动着,频频举杯,与到场的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们碰杯、交谈,每个人在他面前都是一脸谦恭,说着各种热情洋溢的话,他对于这些人也同样是温和可亲,不断地表示着与对方合作的诚意。整个酒宴现场觥筹交错,笑语喧天,好一派宾主尽欢的景象。
  酒宴结束,各城市的代表各自返回自己的住处,杨新宇带着自己的手下也乘车返回国产化办。一坐进自己的座车,杨新宇那满脸的笑意便荡然无存了,他冷冷地哼了一声,对同车的秦海和路晓琳说道:“怎么,看出酒席上的形势没有?”
  “他们是串通好的。”路晓琳愤愤地说道。
  “他们的心态,似乎是有恃无恐啊。”秦海看到的比路晓琳要更多一些,串谋这种事,其实根本是无须多说的。
  “有恃无恐,这个词用得好啊。”杨新宇揉着额头说道,喝了这么多酒,他感觉脑袋有些不舒服,但思维并没有受到影响。他说道:
  “现在树脂市场是供不应求,他们没有生存压力,所以并不急于要与我们合作。但咱们呢,面临着提高国产化率的压力,迫切需要有合作伙伴。用围棋上的话说,我们双方是在打劫,这个劫对于我们来说是生死劫,对于他们来说是无忧劫,所以他们都想利用这个劫材,多捞点好处。”
  秦海淡淡一笑,说道:“可惜啊,这帮家伙都是臭棋篓子。他们也不想想,汽车国产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咱们今年解决不了,拖到明年也无所谓。而对于他们来说,错失了进入汽车材料市场的机会,等到大化工时代到来,他们这些中小规模的化工企业就会陷入经营困境,那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这个劫谁轻谁重,他们还真没算出来呢。”
  “他们才不会想那么远呢。”路晓琳道,“现在他们的产品不愁销售,所以也不在乎进入汽车市场。等以后如果真像小秦说的那样,化工产品市场供过于求了,他们再转到汽车市场也不迟,我估计他们就是这样想的。”
  “是啊,真到那时候,他们自然就找上门来了。”杨新宇无奈地说道。
  “杨主任,咱们也应当有点原则吧?”秦海道,“咱们可以定个规矩,这一次不和咱们合作,以后也别再想和咱们合作了。雪中送炭的事情他们不想干,到锦上添花的时候,就轮不到他们了。”
  “这个规矩好,我赞成!”不等杨新宇表态,路晓琳抢着赞同道。她原本就是一个有脾气的姑娘,这一次被前来参加洽谈的企业给气了个够呛,听到秦海这样一个主意,她岂有不拍手叫好之理。
  “这样做……不太好吧。”杨新宇迟疑了。秦海的建议,听起来倒是挺过瘾的,但这种做法似乎有些太强硬了。想想看,这些企业都是国营企业,国产化办是国家部委的下属机构,说到底都是一家人,哪有一言不合就拉入黑名单的道理?
  秦海笑道:“杨主任,你想想看,人家拒绝你的条件的时候,想过好与不好了吗?现在的格局很明显,那就是他们觉得咱们要求他们,所以他们可以给咱们脸色。既然人家没把你当成上级部门,你又何必自作多情地装什么父母官呢?”
  杨新宇被秦海的俏皮话给逗笑了,他没好气地斥道:“说什么话呢,都是国家的事情,说什么求不求的。……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如果咱们太好说话的话,以后这些企业就真不把咱们当一回事了。你说的规矩,咱们可以立一个,不过,咱们得先礼后兵,得把这些条件向他们说明了,再给他们一点机会去思考,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别人给封了吧?”
  “杨主任,你放心吧,只要你把这些条件向他们一说……”秦海说到这里的时候,故意停顿了一下,卖了个关子。
  “你是说,他们就会服软了?”路晓琳好奇地猜测道。
  “恰恰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杨主任你虚张声势,在对他们使诈。于是,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断然拒绝!”秦海哈哈笑着,做出了一个悲观的预测。
第二百三十七章
难怪会有这样的底气
  秦海的预测还是有一点差错的,当杨新宇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警告各城市拒绝合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时,王松安等人并非毫不犹豫地拒绝,而是在沉默良久并且进行了会场下的磋商之后,才做出了拒绝的回答。老实说,对于杨新宇的这番警告,他们并没有等闲视之,只是在权衡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之后,他们认为杨新宇的警告很可能是假的。
  “以后再不和我们合作,可能吗?”王松安在私下里对其他几位负责人嘀咕道。
  “吓唬人吧?”张诤的判断是这样的,“不和咱们合作,他还能和谁合作呢?”
  吕康定是与杨新宇打过交道的人,他沉吟着分析道:“以杨的身份,轻易不太可能这样做。可是从他的性格来说,说出口的话,往往就是算数的,很少会放空炮,莫非他真的有什么倚仗?”
  “除非他从国外进口这些材料。”张诤自信地说道,“我想不出国内还有谁能够接这些业务。”
  “说不定咱们漏算了谁呢……”熊达皱着眉头思索道。
  “不管怎么样,咱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必须得硬着头皮顶下去。”王松安道,“总不能被他一句话就吓回去了吧?”
  “是啊,硬着头皮上吧。”张诤附和道。
  就这样,几个城市先后表了态:我们非常理解国产化办的意图,但我们也有实际困难,所以那啥……实难从命。至于说如果这一次拒绝合作,未来就没有合作的机会,我们是非常怕怕的,但是哈哈哈,我们还是希望杨主任有朝一日能够收回成命,要不,你还能指望谁呢?
  “这是大家共同的意见了吗?”杨新宇面对着众人,脸色冷峻地问道。
  “我们讨论了一下,的确是有一些共同的困难。”王松安代替众人答道。
  “你们下属的企业,也是这样的意见?”杨新宇又问道。
  “我们反映的就是企业的意见,其实我们政府方面一直是做企业的说服工作的。”吕康定这样答道。
  杨新宇沉默了几分钟,说道:“既然是这样,那我们也无法勉强大家了。合作嘛,不能靠强迫命令,还是要大家心情舒畅,合作起来才更愉快。不过,我有几句话想跟大家说一说。”
  “请杨主任指示。”众人一齐说道。
  杨新宇摆了摆手,脸色却依然严肃,他说道:“大家是做地方工作的,我是在部委做工作的,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大家的工作方法都是一样,都应当有些远见,而不是局限于眼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当前,国内化工材料供应十分紧张,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大家的日子都很好过。但这样的形势不是用来让大家高枕无忧的,而是给了大家一个机会,一个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大家应当借这个时机,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更新设备,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从而使自己能够在未来不利的环境中利于不败之地。
  当前这种化工材料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会永远维持下去,根据一部分专家的预测,最早在1992年前后,就可能会出现供求形势的逆转。如果大家不能在这之前完成产品的更新,等到国内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时,企业就会非常被动了。”
  类似于这样的话,在这几天时间里,王松安等人已经听过若干次了,但这一次,杨新宇的态度尤其认真,甚至让人感觉到了几分威慑。大家都是做经济工作的,知道杨新宇说的情况是真实的。供求局面具体会在哪个年份出现逆转,大家看到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供过于求的形势不会永久持续下去。
  “杨主任,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未来我们的企业出现销售上的困难,想进入汽车材料领域,国产化办会将我们拒之门外?”熊达问道。
  杨新宇冷冷一笑,用官方辞令答道:“当然不会,都是国家的企业,我们怎么可能会把哪家企业拒之门外呢?不过,我们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会比较在意合作的连续性,这也是为了保证供应的稳定,这一点熊主任应当能够理解吧?”
  众人怎么可能不明白杨新宇的意思,国产化办当然不会明确说对某些企业或者地区进行封杀,说这种话是会惹出纠纷的。但采购权在国产化办手里,他们可以有各种借口进行实质性的封杀。国内的汽车厂商众多,但都受机械部的控制,只要国产化办把道划出来,他们肯定会照章执行的。
  是不是该妥协呢?众人脑子里都在反复地想着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坚持了原来的立场。在他们心里,隐隐地闪过一个念头:到1992年,谁知道自己还在不在这个位子上呢?到时候就算是个烂摊子,也与自己无关吧?
  杨新宇看到了众人眼神的流动,他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强撑着露出一个笑脸,对众人说道:
  “好吧,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还是要代表国产化办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大家大老远跑到浦江来,这几天也没有时间去逛逛商业街,都在这里和我们讨论问题,我们非常感动。今天晚上,国产化办做东,请咱们四个城市的同志们吃一顿便饭,欢迎大家赏光。”
  “杨主任,不敢让国产化办破费了,宴会由你们办,费用就由我们几家分摊吧。”王松安大声地提议道。
  “对对,我们来分摊费用,其实这一次也是国产化办给我们机会,我们感谢不及呢。”其他几个人也都纷纷说道。
  杨新宇笑笑,说道:“这就不必了,我们也该感谢大家一次。另外,我可以预先透露一下,我们也是找了一家单位来付款的,因为我实在是没钱哦。”
  国产化办开宴会,要找一家单位来出钱,这再容易不过了。王松安等人对于杨新宇最后补充的这句话都是一笑置之,但也就不再争着要出钱了。不过,当晚上的宴会召开,出钱的单位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王松安等人终于笑不出来了。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安河省岑州市市长柴培德同志,也是今天晚上真正的东道主,大家表示一下感谢吧。”杨新宇把一位大家都很陌生的官员拉到主桌的主位上,笑呵呵地向众人介绍着此人的身份。
  众人错愕之下,下意识地拍了几下掌。柴培德笑容可掬地向众人微微鞠了一躬,说道:
  “各位领导,大家不必客气。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学习。我知道,金塘、梅城、澄化、任海,都是化工产业方面的老大哥,我们岑州呢,只是一个小弟弟。去年,我们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化工产业、建设新型化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准备利用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把岑州建设成为国内……呃,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化工产业集聚区。在这方面,日后我们还得多多向各位取经,请各位不吝赐教。”
  柴培德咽回去的那句话,在岑州市自己的文件里写的是“国内领先”,但面对着几个城市的同行,柴培德当然不能这样讲。不过,大家也不是傻子,岂能听不出柴培德话里的潜台词。再结合杨新宇将其隆重推出的做法,柴培德那白森森的獠牙已经暴露无疑了。
  娘的,原来老杨准备了这么一个后手,难怪会有这样的底气,几个城市的官员同时在心里暗暗地骂道。
  岑州紧临长江,依托水运之利,早在50年代就建有一家炼油厂,有一定的化工业基础。与金塘等城市相比,岑州的化工业水平显得比较落后,所以王松安等人从来没有把岑州列入自己考虑的范围。然而,如果岑州市真如柴培德所说,打算以化工业作为七五、八五期间的发展重点,那么他们与国产化办的合作就非常好理解了。
  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岑州迫切需要有自己的主打产品,而刚刚起步的汽车材料恰好能够符合他们的要求。为了获得国产化办的支持,岑州应当能够接受苛刻的分成条件,因为即使是把50%的超额利润交给技术提供方,岑州所能留下来的利润依然是十分可观的。
  这些可观的利润,对于王松安等人可能不太在意,但对于柴培德来说,那就是雪中送炭。凭着汽车材料这一项,岑州就能够在化工行业里找到一席之地,随后的发展,就不可限量了。
  杨新宇把这样一个秘密武器一直捂到最后才拿出来,的确是有些腹黑,但王松安等人也无话可说。毕竟人家已经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好几天,好话赖话都说尽了,是他们自己觉得自己不可替代,一口咬住不愿意合作,能怪岑州在背后插上一刀吗?
  “在各位同行面前,我也就不隐瞒什么了。岑州市委经过紧急讨论,已经于今天上午做出了一项决议。我们准备在未来三年内,通过自筹和申请国家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投入两亿元,发展多种化工材料,首先把岑州打造成国内最大的车用化工材料研发和生产中心,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浦桑汽车国产化工作办公室的认同。在此,我首先要向杨新宇主任表示我们岑州干部群众最真挚的感谢。”
  柴培德大声地宣布着,语气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
第二百三十八章
画圈圈咒你
  在岑州发展化工产业的想法,是柴培德上任之后提出来的,其始作俑者,还得算到秦海的头上。在柴培德向秦海问计的时候,秦海告诉柴培德,基础工业的发展会是未来几十年的重点,谁掌握了基础工业,谁就拥有了在经济上的发言权。化工产业是基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当前国内化工产品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发展化工产业,恰逢其时。
  柴培德对于化工产业也有一定的兴趣,但信心却没有秦海那样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岑州市在化工方面的基础并不算很好,要与金塘之类的城市相竞争,还有明显的劣势。如果不能找到一些主打产品,迅速地占领一部分细分市场,那么自己就没有什么发言权,恐怕也很难争取到省里以及国家的支持。
  在这个时候,秦海向柴培德提起了汽车用化工材料的问题,请柴培德予以关注。他表示,根据国产化办的预测,到1990年,国内汽车用塑料总计可以达到3万吨左右,其中包括约7500吨聚氨酯、5000吨聚氯乙烯、4000吨聚丙烯、3200吨ABS以及其他数十种不同的塑料品种。
  车用化工材料种类繁多,而每种产品的需求量却十分有限,因此不适合大型化工企业涉足,对于岑州这样化工业刚刚起步的城市却极其合适。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不断提升,这些材料的需求量也会与日俱增,这样又正好能够与当地生产能力的提升相匹配。如果能够建成一个车用化工材料基地,岑州的经济将会拥有一个醒目的亮点。
  柴培德被秦海描述的美好前景所打动,他说服了市委以及市政府的其他官员,将化工产业确定为岑州市在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随后,他就带着担任化工局局长的徐扬,来到了浦江,请求杨新宇将汽车化工材料交给岑州市来研发和生产。
  由于此前北溪汽车配件基地的事情,杨新宇对柴培德的印象很不错,但他非常抱歉地向柴培德表示:汽车化工材料的生产,将优先考虑已经有一定化工产业基础的几个城市,而不可能交给一个基础薄弱的城市去承担。
  也不知道是从秦海那里得到了一些暗示,还是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柴培德在得到杨新宇的拒绝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吩咐徐扬盯住国产化办的一举一动,寻找可能出现的机会。
  这一次的协作洽谈会,对于岑州来说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金塘、梅城等城市接受了国产化办的委托,开始生产车用材料,那么岑州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因为这些城市的确比岑州更有竞争力,杨新宇也不可能为了与柴培德的私交而违背原则。但柴培德却有一种隐隐的预感,那就是金塘等城市有可能会有恃无恐地不给杨新宇面子,这时候,岑州就有机会介入了。
  柴培德的预想果然在协作洽谈会上应验了,王松安等人拒绝接受50%的技术分成要求,这就意味着他们拒绝了与国产化办的合作。柴培德迅速跟进,向杨新宇表示岑州可以接受这样的条件,愿意成为汽车用化工材料的生产中心。杨新宇在对王松安等人苦劝多次未果之后,终于接受了柴培德的要求。
  在这一天时间里,柴培德亲自带着徐扬与柳耀忠、夏扬杰等人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同意以超额利润的50%作为支付给各家技术提供方的技术使用费。鉴于材料生产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柴培德还让岑州化工局向几家技术提供方支付了一部分预付款,以支持他们尽早启动后续的研究工作。
  对于柴培德的支持,杨新宇也是投桃报李。他与化工部取得联系,准备以机械部和化工部两家的名义,明确支持岑州建设车用化工材料基地。有了两个部委的支持,岑州就可以向银行申请到更多的贷款额度,在当时国家严格控制基建贷款规模的大背景下,这样一个政策优势对于岑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