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416

  秦海是打算做陶瓷刀的买卖的,因此刀具的主材肯定不能隐瞒,更何况,这种事情也瞒不住,别人随便买把刀去进行一个测试就可以分析出来了。陶瓷刀的真正技术秘密在于秦海使用的凝胶以及烧结工艺,这是无数的人用了20年时间才解决的问题,秦海只是借助于穿越这样一个作弊器,才跨过了这道技术门槛。
  凝胶在烧结过程中已经蒸发掉,别人无法从刀具中探究出它的成分。而烧结工艺就更坑爹的事情,温度与时间的组合方式有数百万种,除非能够派出工业间谍进行刺探,否则谁也不可能凭空将其猜测出来。
  耐用性能测试是随到随做的,秦海把所有的基础件都送进去之后,工作人员便启动设备,开始进行测试了。虽然评价的标准是基础件在土壤作业中的耐用寿命,但真正的测试却不是在土地上进行的,因为动辄几百公顷的实验,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都让人无法接受。
  组委会使用的测试方法是将基础件置于一台机器中使其高速旋转,然后用摩擦材料与之进行接触,计算基础件磨损的速度。这样的测试能够用比较短的时间模拟出上百公顷耕作作业的效果,而为了直观起见,最终的测试结果也是以作业面积来呈现的。
  整个博览会的会场面积很大,但人际圈子却很小,这些做农业机械的厂商相互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瓜葛。中国人带来了一些特殊材料和特殊工艺生产的基础件,并放言能够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样一个消息迅速就传遍了整个会场。结果,没等崔洪春带着人把展台布好,前来参观交流的人就已经络绎不绝了。要知道,真正开展的时间是在明天呢。
  “先生,你们这种刀具的表面是如何处理的?”
  “请问,这是纯粹的陶瓷刀具吗?哦,卖糕的,你们是怎么把陶瓷做到这么薄的?”
  “我可以用它裁一下纸张吗?看啊,它比裁纸刀还要锋利……”
  “三个月前我曾经拜访过贵国,可是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听到有关这些刀具的任何消息,你们是刻意封锁了消息吗?”
  “我很想知道,你们需要欧洲市场的代理吗……”
  各种肤色的人围在中国代表团的展台前,一边翻看着展台上摆出来的各种基础件,一边揪着展台里的中国人问长问短。这一来,可把大家给窘着了。这一行人中,除了翻译之外,会说英语的加起来也就是五个,其中还包含了宁静、秦珊这两个高中生。相比那些50来岁的厂长们,宁静、秦珊两个人简直属于英语“超好”了。
  “小闺女,你帮我听听,他们这是在说什么?”北方农机厂的厂长朱德泰拉着秦珊来到他的展位跟前,指着两个叽哩呱啦正说得热闹的白人,用央求的语气说道。
  “朱伯伯,我的英语不好……”秦珊窘迫地答道。
  朱德泰没有一点长辈的风范,死皮赖脸地说道:“你的英语再不好,也比你朱伯伯强多了……唉,早知道如此,我就不出来现这个眼了。现在朱伯伯没办法了,你无论如何也要帮朱伯伯这个忙。”
  “要不,我试试吧。”秦珊是个好心肠的姑娘,看到朱德泰老大一把年纪还装出这样一副可怜的样子,不免有些于心不忍。她凑上前,拼命搜刮着肚子里的英语单词,与对方进行交流。遇到实在听不懂的地方,她索性拉过一张纸,让对方把单词写出来,然后连猜带蒙地应付着场面。
  “朱伯伯,他们说,他们是来处于美国的,他们的公司名称叫作……您看,是这个单词,我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他们问您,你们标出来的这些圆盘耙片的性能指标,是不是真实的。”秦珊听完一段之后,开始向朱德泰翻译。
  “YES,YES,那什么……小秦,你跟他们说,我们这些指标都是真实无误的,我们是在国内进行过反复测试的,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实行三包……”朱德泰忍不住就把厂里的宣传语给背出来了。
  秦珊听完,皱了皱眉头,又扭回头向对方解释去了。对方倒也知道中国人的英语水平不高,并不怎么挑剔。他们一边听一边点头,时不时还帮着秦珊纠正一下用词和语法,相当于给秦珊当了一回免费的英语外教。
  好不容易打发走这一拨,没等朱德泰向秦珊说句感谢的话,那边另一位厂长又火急火燎地跑了过来,一把拉着秦珊的手,喊道:“小秦丫头啊,快帮帮叔叔的忙,叔叔那边急着呢……”
  秦珊哭笑不得,赶紧应道:“张叔叔,你别急,我这就过来。……朱伯伯,我先过去了。”
  “哎,小秦,你别走啊,我这……唉,老张,你这小子怎么劫胡啊!”朱德泰气急败坏地跳着脚骂道。
第二百六十九章
全世界只有一台
  英语这东西,掌握了2000单词,日常交流就没有太大难度了。至于专业词汇,第一回可能不懂,用上几回也就熟悉了。宁静和秦珊俩人刚开始与外国客商打交道还有些怯场,说英语的时候使劲惦记着语法要领,等到说得多了,再加上现场慌不择词,诸如“People_mountain_people_sea”之类的说法也都随口而出了。结果发现,这样的中式语法,人家老外同样能够理解,看起来,老外比英语教师要宽容得多。
  “哎呀,我的嘴都抽筋了……”
  “我觉得我连中国话都不会say了。”
  “这个死秦海,骗我们说带我们出来旅游,其实是拿我们当廉价劳动力的!”
  “你才知道,我哥一直都奸滑着呢……”
  好不容易混到了快吃晚饭的时间,围观的客商们渐渐退去,两个小姑娘终于有机会坐下来,开始吐槽秦海。她们嘴里说着各种辛苦,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表情,这种体验是她们从未有过的。
  “说我什么呢?”秦海笑呵呵地走过来了,刚才他把各种基础配件送到组委会去之后,一回来也被各家企业抢着拉去充当了翻译。他的英语非常出色,加上专业水平也高,与外国厂商交流起来自然是没什么障碍的。也正应了那句话,叫能者多劳,他这半天时间几乎没停一会嘴,当然也算是好好地出了一回风头。
  “秦海,我和珊儿干了这么多活,你怎么犒劳我们?”宁静理直气壮地问道。
  “是啊,要犒劳我们。”秦珊也学舌道,她平常是不太和秦海讨价还价的,但宁静开了口,她也得和闺蜜保持一致才行。
  秦海把手一摊:“谁让你们干活的,你们就找谁去讨犒劳,和我有什么关系?”
  “不是你把我们带来的吗?”宁静不依不饶地说道。
  “呵呵,应该犒劳,应该犒劳。”朱德泰凑上前来,接过宁静的话头说道:“今天要不是这两个小丫头,我们可就都要抓瞎了。小宁,小秦,你们俩都记着,以后到京城去,找你们朱伯伯,朱伯伯请你们吃烤鸭,绝不食言。”
  “朱厂长,你可想好了。”秦海笑着威胁道。
  “什么意思?”朱德泰诧异道。
  秦海一指两个姑娘,说道:“她们两个,未来几年就要长呆在京城了,朱厂长如果不嫌烦,她们的伙食就包在朱厂长身上,如何?”
  “你们厂要建住京办了?”朱德泰问道。
  秦海道:“她们俩今年参加高考,我们出来之前,她们俩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是我们县城里的前两名,在全市也是排名在前十之内的。秦珊报的是华清,宁静报的是京大,朱厂长,你觉得她们能考上吗?”
  “哈哈,原来是这样,难怪英语这么棒,不愧是高才生啊。”朱德泰哈哈大笑起来,“市里的前十名,那是肯定能考上的。小丫头,朱伯伯说到做到,你们去了京城以后,如果觉得学校的伙食不好,就跟朱伯伯打个电话,我让司机去学校接你们,到我们厂去,我请你们吃好的。”
  “谢谢朱伯伯。”宁静乐呵呵地答应了一声,像这种好事,她是不会拒绝的。
  众人一边说笑着,一边往外走。各家企业的领导一个个满心欢喜,三三两两地交流着刚才的心得。那些外国客商前来交流的时候,看到中国企业的产品上标注的性能指标,都惊讶不已,纷纷表示如果这些指标属实,他们愿意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大量采购中国生产的基础件。这些企业领导当然知道自己标出来的指标都是真实无误的,自家的产品能够得到外国大厂商的青睐,这是他们从未想到过的事情。
  “崔部长,这一回可多亏了青锋厂啊,真看不出来,这么一家省属企业,技术竟然会如此过硬。”一位穿着中山装的官员走在崔洪春身边,无比感慨地说道。他是山南农机厂的厂长,叫周宏文,平日里可是一个眼高过顶的人物。
  山南农机厂是部属企业,在周宏文看来,省属企业与部属企业是有级别之差的,高新技术这种玩艺,向来只能是部属企业才能玩得转,什么时候轮到省属企业向部属企业转让技术了?
  如果他知道青锋农机厂此前仅仅是一家县属企业,恐怕更要郁闷至死了。
  山南农机厂的产品主要是中耕机铲和双铧犁的犁铧,过去也是长期受产品耐用性的困扰。因为是国家重点企业,他们能够从一些大型钢厂获得优质碳素钢,产品质量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可是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就不够看了,国外企业的产品质量轻轻松松地就把他们给甩出几条街去。
  这一回,在农业部的安排下,山南农机厂派出技术人员到青锋厂去学习了堆焊工艺,他们的产品在采用堆焊工艺处理之后,产品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第一次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考虑到中国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这样的技术水平就已经足够让国外厂商感兴趣了。
  除了用堆焊处理的产品之外,山南农机厂还带来了采用热喷涂工艺处理过的一些产品样品。秦海搞的热喷涂工艺尚未在全国推广,这些产品是山南厂专门送到安河去进行加工的。在使用氧化锆和氮化钛进行过表面涂覆之后,犁铧和机铲的耐用寿命翻了一番多,直接就把前来参观的外国厂商震倒了。周宏文虽然听不懂人家说的那些鸟语,但看着对方眼睛里惊讶的神情,周宏文还是由衷地产生了那种扬眉吐气的爽快感觉。
  “对了,崔部长,咱们部里是不是太偏心眼了?听说,青锋厂的那种热喷涂设备,全国只有一台,怎么我们这种部属企业都没有,先给省属企业配上了?”周宏文压低了声音,向崔洪春发着牢骚。他这样说话当然不是要指责崔洪春,只是一种下级对上级的习惯性卖萌,在计划体制下,不会向上级卖萌的企业是永远捞不到好处的。
  崔洪春笑了笑,说道:“老周,我如果告诉你说,这种设备全世界也只有一台,你信不信?”
  “当然不信。”周宏文下意识地答道。话说出口,他才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他知道崔洪春不是一个喜欢信口开河的人,照理说是不会开这种玩笑的。其次,大把大把的国外厂商在看到这些经过热喷涂处理的农具时,脸上表现出来的那份惊讶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莫非他们真的从未见过这种工艺?
  “崔部长,难道青锋厂的设备不是从国外进口的?怎么可能全世界只有一台呢?”周宏文问道。
  崔洪春用手指了指周宏文的脑袋,说道:“老周,你的观念该变一变了。凭什么咱们的先进设备就必须是从国外进口的?难道咱们就不可能有点世界领先的东西?”
  “我不信。”周宏文嘟囔道,“要说咱们能搞点小革新,我还相信。热喷涂这玩艺,我听我们厂的技术员说,技术可高档了,怎么可能是咱们中国人搞出来的?”
  “信不信由你。不过,如果你们山农想买这种设备,你只能找小秦,找其他人都不管用。他是不是愿意卖设备给你,那就看你们的表现了。”崔洪春笑道。
  有关热喷涂工艺的事情,秦海自然是向崔洪春做过汇报的。不得不说,在秦海汇报时,崔洪春也被吓了一跳,他当时的想法是,要么这是秦海在吹牛,要么就是热喷涂这种工艺没什么了不起的,属于外国人不屑于玩的东西。
  为此,他专门让秘书李阳去了解了一下这项技术的情况,李阳翻了半天书也没找到一个完整的解释,后来跑到科学院去找了几个材料方面的大牛问了一下,这才知道热喷涂是何其高端的一种技术。虽然细说起来,这项技术也是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但西方国家到目前为止也未能实现热喷涂工艺的普及,至于用在农机加工上,那就更是前所未闻了。
  这一次来巴西的路上,秦海郑重其事地把李林广和岳昆二人介绍给了崔洪春,告诉崔洪春,说这项技术正是出自于这两位专家之手。看到这两个人,崔洪春心里算是踏实了一点,毕竟人家的岁数和资历在那放着,不像秦海那样年轻得让人起疑。
  听说采购热喷涂设备要找秦海,周宏文又是一愣,他终于感觉到,崔洪春应当不是在说笑,这种神奇的技术,看来的确是与秦海以及青锋厂息息相关的。他扭头看到秦海正在自己身后不远处走着,连忙停下脚步,等着秦海走上前来,这才笑呵呵地搭讪道:
  “小秦,今天可多亏你了。对了,咱们那个热喷涂设备,什么时候能给我们山农弄一套?外商找我们订货,我们没有加工设备可不行啊。”
  秦海也笑着说道:“周厂长别急,设备肯定是会满足你们的。只不过亲兄弟、明算账,咱们有些丑话得提前说一下,热喷涂的设备可不便宜,到时候,周厂长别说我小秦太黑心哦。”
  周宏文连连摆手道:“这怎么可能?一分钱一分货嘛,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就算是十万八万,我也绝不会眨一下眼睛。”
第二百七十章
秦海的心计
  听周宏文把“十万八万”说得这样大义凛然,秦海哭笑不得。岳昆他们最终设计定型的热喷涂机,光成本就要40多万一台。未来交由工厂进行小批量生产,成本可以稍微压缩一点,但30万以上是最起码的。热喷涂机使用的材料价值不菲,加工精度要求也很高,所以成本十分高昂。
  “周厂长,如果你们厂只能拿出十万八万的,我建议你们以后还是把产品送到青锋厂来,我们替你们加工就好了。加工费可以给你们算便宜一点,一片犁铧10块钱就行了。”秦海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10块钱一片?你可真黑啊。我们如果真的打开了国际市场,一年怎么不得卖出去一两百万片,这不就要送给你们一两千万?”周宏文的数学显然是跟数学老师学的,计算结果非常正确。
  秦海道:“周厂长既然知道这样,那还觉得我们的热喷涂机一台只需要十万八万?您想想,采用热喷涂工艺加工出来的犁铧,使用寿命比常规犁铧能够提高三倍,你们就算是两倍定价,一片犁铧也能多挣到三四十块钱,一百万片,就能够挣到三四千万,你想想,花200万买一台设备,还算贵吗?”
  “200万?你不会是说真的吧?”周宏文头脑冷静下来了,他开始意识到,这种能够让外国人都感觉到惊奇的设备,应该不会是那么便宜的。
  崔洪春也凑了过来,说道:“小秦,我还没来得及问你呢,你们搞的这个热喷涂技术,设备方面能不能保证?现在咱们可是已经把产品宣传出去了,如果到时候你们提供不出相应的设备,那就麻烦了,总不能大家都把产品拿到青锋厂去做加工吧?”
  秦海道:“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到了。我们联系了两家机械厂在帮助做加工,未来两个月之内,大概可以拿出30至40台设备,不过,我们可以只能留下10台设备在国内市场销售,余下的要投放到国际市场上去。”
  “投放国际市场?”崔洪春皱了皱眉头,“出口创汇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你们把设备往国外一卖,咱们自己的技术优势不就没有了吗?那咱们到巴西来参加这个博览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呀,现在国外厂商就看中我们这批经过喷涂加工的配件了,如果他们有了同样的设备,那我们岂不就没有市场了?”周宏文也赶紧说道。他刚才还在做着犁铧出口创汇的美梦呢,如果秦海把热喷涂机卖到国外去,那他们的犁铧还能有竞争力吗?
  秦海道:“周厂长不必担心,只要你们能够控制好成本,就不会失去竞争力。靠热喷涂这个技术门槛来占有市场,是守不了多久的。你想想看,西方国家的技术水平比我们高,他们如果认识到热喷涂工艺的重要性,还能克服不了其中的技术难关吗?就算我们不卖设备给他们,他们也同样能造出设备来,与其如此,我们还不如抢先赚一笔卖设备的外汇呢,你说是不是?”
  “能拖一会算一会嘛……好歹,给我们留出一年半载的时间也好啊。”周宏文郁闷地说道。
  话是这样说,但周宏文也不得不承认,秦海的道理是站得住脚的。人家外国人的技术水平肯定比中国人高,中国人能够造出热喷涂机,人家难道造不出来?过去人家没有造,是因为人家没想到而已。现在自己的产品已经摆出来了,人家一看就明白,估计回去就开始研究了,说不定人家研究出来的设备,比秦海他们的设备还要高级呢。
  至于说能拖一会算一会,这种话也就是发发牢骚。安河省也需要出口创汇,有这样好的设备,如果能够在国外卖出去,人家凭什么不卖?所谓全国一盘棋,在面对地方利益的时候,就是脆弱不堪的,秦海完全没义务为了山南农机厂而放弃出口热喷涂机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