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416

  “那就是……1亿1千4百万美元了!”赵斐然心算极快,直接把结果就报了出来,她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这个数字的规模,然后瞪大眼睛问道:“宁大哥,你们公司是干什么的,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规模?”
  “嘿嘿,我们就是搞材料的。”宁默这才发现自己说得有点多了,有悖此前考虑好的低调原则。他支吾道:“其实吧,我们的项目还有挺多的,所以呢,查这些资料的事情,晓琪你就尽管去做好了。”
  “宁大哥,我想请伟琳和斐然帮我一起查资料,报酬由我们三个人平分,你看可以吗?”许晓琪一手挽着张伟琳、一手挽着赵斐然,对宁默问道。
  许晓琪一向不是一个喜欢吃独食的女孩子,她知道自己的这两个女伴也都是普通工薪家庭出身,在美国的生活非常节俭,业余时间必须和她一样在外面打工才能维持生活。这样好的机会,她如果不带着女伴一起做,心中也会感到愧疚。她当然也想到了,秦海列出来的这十几个项目,如果分给三个人做,她自己能够拿到的钱就只剩下三分之一了,但即便如此,她也毫不惋惜。
  其实,许晓琪有了这样的想法,根本不需要征得宁默的同意。反正秦海那边是验货付钱,至于资料是谁查的,秦海并不关心。不过,许晓琪觉得宁默和秦海对自己如此慷慨,自己如果不把这件事情事先说明白,总有些不够坦诚的感觉。
  听到许晓琪的话,宁默愣了一下,旋即就笑了起来:“当然可以,事情交给你了,你愿意和同学一起做也是完全可以的。我们公司的研究项目非常多,我们还怕找不到足够多的人来帮忙呢,你这两位同学愿意帮忙,我们求之不得。”
  “晓琪,我们就不参加了吧,这是宁大哥帮你找来的活。”赵斐然有些言不由衷地说道。刚才宁默向许晓琪说的条件,她和张伟琳也都听得真真切切,对于这种不需要去看餐厅老板的臭脸就能够挣到很多钱的工作,她们俩也是艳羡不已的。但当许晓琪要把这个机会与她们共享的时候,她们又觉得受之有愧,毕竟这是宁默专门为许晓琪找来的工作。
  宁默说道:“两位同学搞错了,这不是我帮晓琪找的活,而是我们在请晓琪给我们帮忙呢。你们二位同学如果有时间,能够参与,我们是非常欢迎的。我现在带来的,是第一批要求,如果你们做得顺利,后面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到时候只怕你们嫌累,不愿意做呢。”
  “怎么可能呢!”张伟琳笑着说道,“这样好的事情,我们哪能不愿意做。不过,我们都知道,我们这是沾了晓琪的光,谁让晓琪有你这样又好心又有门路的哥哥呢,是吧,晓琪。”
  “你要死了!”许晓琪听张伟琳越说越不像话,忍不住又想扑上去撕张伟琳的嘴,可看到宁默坐在面前,她终于还是忍住了,现在的确不是展现自己暴力一面的时候。
  “宁大哥……你说你们公司很需要人帮着找资料,是真的吗?”赵斐然在一旁低声地问了一句。
  宁默点点头:“是的,我们公司是一家研究型公司,一直在做各种科研,所以需要很多人帮忙。……当然,对于给我们帮忙的人,我们也是要选择一下的。”
  后一句话,是宁默灵机一动加上去的,从赵斐然的话里,他听出了一些其他的意思。在美国找人帮忙查资料,倒的确是公司要做的事情,但这种事情毕竟不能随随便便就交给一些阿猫阿狗去做吧?
  “晓琪,你能不能求求宁大哥,让他帮忙找点这样的事情给刘博士去做……他们两口子,实在是太困难了。”赵斐然推了推许晓琪,小声地说道。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她的语调里带上了几分黯然。
第三百九十八章
留美博士
  赵斐然说的刘博士,名叫刘汉松,是在弗吉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出国那年,他已经是32岁,在单位上是个副教授,他的妻子田如芝则是校团委的副书记。因为看不到发展前途,又艳羡国外的生活条件,刘汉松毅然从单位离职,申请了弗大的奖学金,来到了美国。
  在美国的第一年,因为有奖学金,刘汉松的生活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呆了一年之后,他便把妻子和3岁的孩子都接到了美国,享受发达国家的待遇。谁料想,一家人刚刚团圆,不幸的事情就发生了,他申请的第二年奖学金没有获得批准,全家人的生活来源面临着断绝的威胁。
  当年,在国外的留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公派,拿着国家的津贴,吃不好也饿不死,学成回国,也啥念想。当然,留学结束之后拒绝回国的,也不在少数,其代价当然就是丢掉了在国内的公职,而且面临着一系列罚款之类的惩罚。
  第二类是拿到了国外奖学金的自费留学生,根据奖学金的多寡,分别处于富裕、中等、贫穷等各个层次。哪一个层次的人,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去打一份工,哪怕是为了攒一点钱也行。当年留学生打工的平均收入水平是一小时4至5美元,合人民币25块钱,一星期打20小时工,就能挣到人民币500块钱,相当于在国内小半年的收入,没见过钱的中国人几乎没人能够抵制这种诱惑。
  第三类就是如刘汉松这种,没拿到奖学金,或者原来有、后来中断了奖学金的。这类留学生必须靠自己打工挣钱来维持生计,处境可谓是苦不堪言。
  至于说后世最常见的那种拿着爹娘的钱到国外读书的,在当年简直比在美国的熊猫还少。在美国,一个月的生活费最少也得四五百美元,相当于2000多人民币,国内有几个人能够有这样高的收入?
  得知奖学金未能申请下来,刘汉松与田如芝便开始商量着如何维持一家人生活的问题。一个方案当然是两口子都去打工,但这样一来,刘汉松的学业就要受到影响,取得博士学位的时间就要推后,而这又意味着他们要过更长时间的苦日子。第二个方案就是刘汉松全力以赴地做学问,田如芝一个人同时打两份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保证获得足够生活的收入。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两口子最终选择了第二个方案。田如芝表示,自己累上两到三年,等刘汉松拿到博士学位,找到工作,一家人就可以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了,这样她的付出也就有了回报。
  含辛茹苦这种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两口子才知道是多么困难。田如芝打工的一家餐馆是台岛人开的中餐馆,老板对于大陆客非常歧视,动辄用脏话对她进行辱骂,而餐馆里其他的员工也担心她会威胁到自己的职位,对她百般刁难。她打的另一份工则是在写字楼里做保洁,一个人就要负责四个楼层的所有走廊和厕所的清洁。
  在累得坐在墙角不能动弹的时候,田如芝总会想起来美国之前自己在京城工业大学团委的那间办公室,虽然办公桌是那样粗糙简陋,但从窗户里晒进来的阳光,永远都是那样的温暖。每次想到此处,她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刘汉松知道妻子的辛苦,但他能做的,仅仅是在妻子深夜从打工的地方回来之后,替她捏捏背、捶捶腰,淘一把热毛巾给她捂一捂僵硬的脸颊。他不能去帮妻子承担这些事情,全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就寄托在他的博士学位上,他必须全神贯注地去查资料、做实验,争取早一天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许晓琪刚到弗大来读书的时候,就听弗大的中国留学生们说起过有这样一位可怜的刘博士,还有他那可怜的妻子。留学生们也发起过为刘博士捐款的行动,但大家都是穷人,能够捐出来的数目非常有限,而且也无法一而再之地这样做。
  张伟琳和赵斐然是从许晓琪那里听说刘博士这个人的,而且知道刘汉松早先也是毕业于京城大学的,算是她们的学长。她们三个人曾经一起结伴到刘汉松的住处去看过一次,给孩子带去了很多零食。不过,当她们想把凑出来的50美元送给刘汉松时,刘汉松断然地拒绝了,不管怎么说,他还得维持自己最后的那点自尊。
  听完三个女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宁默有些为难。刘汉松的遭遇,他当然是非常同情的。但要说见到可怜的人就提供帮助,他又能帮助得过来吗?再说,放着国内的副教授不当,非要跑到美国来受苦受累,这样的人是否值得同情呢?
  “宁哥,你要是为难就算了。我们三个人赚到钱以后,想办法去帮助他一下就行了。我听说刘博士的论文也快要完成了,如果一切顺利,可能再坚持一年,他就能够毕业了。”许晓琪看着宁默沉默不语的样子,赶紧替他开解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已经把对宁默的称呼变成了“宁哥”。
  “我倒不是为难。”宁默解释道,“我是觉得,像他这种情况的留学生,可能也不止一个吧?我们帮了他,别人怎么办?”
  “在我们弗大,生活最苦的就是他了。像我们有奖学金,而且是一个人在这边生活,压力就小得多了。”许晓琪解释道。
  “华盛顿这边倒也有几个这样的中国留学生,不过我们没有接触过,只是听其他的留学生说起来。”赵斐然补充道。
  宁默道:“这件事我知道了,不过具体该怎么样帮他,我还是回去问下秦海。他脑子活,肯定能有好主意的。你们放心,秦海这个人心肠可软了,听说别人有困难,他从来都会热心帮忙的,他一定能够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帮助这个刘博士。”
  “宁哥,我看你一直都在说秦大哥,你怎么这么崇拜他呀。”许晓琪捂着嘴窃笑道。
  宁默正色道:“那是当然,秦海的本事大着呢。你们知道吗,我们卖给唐纳公司的振膜,就是秦海指导我们公司那些研究人员开发出来的,我听那些研究人员说,最核心的研究思路,就是秦海提出来的,否则他们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就取得成果。对了,你们看下我带过来的这几张纸,这都是秦海写的,学问大着呢。”
  “真的呀?”三个女孩子都好生惊奇,大家把脑袋凑在一起,重新读了读秦海开列出来的那十几个研究方向,果然发现其中的术语、逻辑、思路等等都堪称专业,以她们的学识水平,是不可能写到这种水平的。
  “宁哥,你说那个秦海,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是硕士还是博士?”张伟琳好奇地打听着。
  “他呀,哈哈,是我们安河农机技校毕业的,连大学生都不算,就是一个技校生,他比我还小一岁呢。”宁默笑着说道。
  “这么厉害啊?”许晓琪惊叹道,她扭头看看两位眼睛放着光芒的女伴,抿嘴笑道:“宁哥,秦哥有没有女朋友啊?如果没有的话,把他介绍给伟琳和斐然好不好?”
  “晓琪,你出卖朋友!”张伟琳和赵斐然二人闻听此言,都红霞满面,抡着粉拳在许晓琪肩膀上一通猛捶,有趣的是,她们打人归打人,却丝毫不提拒绝一事,想来也是有些春心萌动了。
  宁默倒是当真了,他拼命地摇着头,说道:“不行不行,伟琳和斐然如果有意,我可以把海涛介绍给你们,秦海我是要留着当妹夫的,可不能便宜了别人。”
  “妹夫!哇,好大的八卦哦!”张伟琳尖叫起来,“晓琪说你妹妹就是我们87级的宁静吧?如果京大那些男生听说宁静有男朋友了,而且还是一个特别有钱的技校毕业生,还不知道会起多大的风波呢!”
  “对了,宁哥,你不说还有一个什么喻海涛吗,他是什么情况,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对了,伟琳,你可记住了,是我先问的,如果条件合适,你可不能跟我抢。”赵斐然迅速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扯着宁默的衣角问道。
  她看到宁默随便一出手就能够给许晓琪介绍一个几千美元的大项目,又听说宁默的公司刚刚和唐纳公司签订了上亿美元的合同,因此认定宁默、秦海、喻海涛都是年少多金的金龟婿,至于学历什么的,还真不在她关注的范畴之内。
  “海涛嘛……让我想想,该怎么介绍他。”宁默挠着头皮想着。
  张伟琳格格笑着站起身来,喊道:“好了好了,先吃饭吧。赵斐然,你这个花痴,如果你真动了春心,明天就让宁哥把那个什么海涛带过来让你看看不就得了?”
  “好,就这么定了。”许晓琪笑着对赵斐然揶揄道。
  “定就定,谁怕谁啊!”赵斐然坚定地回答道。
  在整个拉郎配的过程中,大家都很自然地把宁默与许晓琪两个人给排除在选择对象之外了,似乎他们俩真的已经凑成了一对。连许晓琪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有什么不妥。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上掉的饼是什么馅
  在弗吉尼亚大学所在的夏洛茨维尔市郊,有一幢白色的两层小楼,留美博士刘汉松一家就住在楼下的一个小房间里。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妻子田如芝还在打工的中餐馆里没有回来,刘汉松哄睡了5岁的孩子,拉上屋子中间的布帘,来到布帘外隔开的小间,按亮台灯,开始阅读白天查好的文献。
  “笃笃笃,笃笃笃。”有人轻轻地敲响了房门。
  刘汉松看了一下桌上的小闹钟,心里盘算着会是什么样的人,在这样的时间前来拜访。
  “刘师兄,还没睡吧?”外面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
  “是小许吗?”刘汉松听出来了,这是弗大去年新来的中国留学生许晓琪的声音。这位京城大学来的小师妹心地善良,因为知道他们夫妇生活拮据,便经常会过来探望,每一次都以给孩子送东西的名义,带来一些食品和小孩衣服、玩具等等。
  他知道许晓琪家里也普通工薪阶层,自己也是靠打工补贴留学开支的,因此每次都劝许晓琪不要再给他这里送东西。可是许晓琪说自己很喜欢刘家的小孩子,只是过来和孩子玩,刘汉松夫妇也就难以拒绝了。在刘汉松的心里,觉得欠下许晓琪以及其他一些中国留学生太多了,等他博士毕业在美国找到工作之后,他一定会加倍地偿还这些人情债。
  轻轻拉开门,刘汉松看到门外站着三个人,一个是许晓琪,另外两个小伙子是他所不认识的,不过一看就知道都是中国人,互相之间有着一种亲近的感觉。
  “小许,这么晚你怎么来了?”刘汉松奇怪地问道。
  “咱们在院子里说话吧,别吵了小亮。”许晓琪说道。小亮是刘汉松夫妇的孩子,许晓琪知道,这个时候他肯定已经睡着了。
  刘汉松点点头,从屋里拿了几个塑料凳子,来到院子里,请许晓琪和两个小伙子坐下,自己则坐在了他们对面的地方。他用手指了指两个小伙子,对许晓琪问道:“小许,这是新来的留学生吗?我怎么从前没有见过。”
  “他们是从国内来美国做生意的,这是秦海,这是宁默,他们是金塘化工材料集团公司的业务员。”许晓琪指着两个人向刘汉松介绍道。
  “哦,你们好,我叫刘汉松,原来在京城工业大学工作。”刘汉松礼貌地向秦海和宁默二人说道,心里却在嘀咕着,不知道许晓琪把这样两个人带到他家来是什么意思。
  秦海笑着问道:“刘博士,您说您原来在京城工业大学工作,那么孙玉智老师,您认识吗?”
  “孙玉智?我当然认识。”刘汉松脸上浮出一些笑意,“我们在筒子楼里住斜对门,他是搞金属材料的,我是搞力学的,研究领域上有一些互补的地方。还有,他爱人王瑾和我爱人也是好朋友呢。”
  “哈哈,这就越说越近了。”秦海笑道,“孙老师和我也是好朋友,王瑾老师和我也很熟悉的。”
  “听说玉智调走了,调到安河省工作去了,你知道这件事吗?”刘汉松问道。孙玉智去安河材料学院的事情,他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具体细节就不太清楚了。听说秦海与孙玉智是好朋友,他也就随口打听了一句。既然秦海一行不肯透露深夜来访的目的,他也只能是虚与委蛇,等着看对方最后如何开口。
  秦海答道:“孙老师去安河,是我安排的。”
  “是你安排的?”刘汉松一愣,他隐隐觉得,眼前这个秦海似乎真是有备而来的。一个能够帮助孙玉智调动到安河去的人,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这意味着什么呢?还有,孙玉智去安河是怎么回事,他也没有搞清楚。印象中安河并没有什么著名的大学,值得孙玉智这样的专家屈尊前往。
  在刘汉松面前,秦海不想隐瞒什么了,他说道:“我们公司在安河建设了一所材料学院,专门从事各种新材料的研究工作。孙老师在工业大学很不如意,因为缺乏经费,科研也做不下去,生活也十分清贫,因此我就劝他到我们材料学院工作去了。”
  “你说的安河材料学院,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还有,玉智去了之后,待遇怎么样,科研有进展吗?”刘汉松急切地问道。
  “孙老师是我们学院重点引进的人才,基础工资是1000块钱一个月,根据科研成果的情况,还有额外的奖金。他在第三代永磁体材料上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有两篇文章这一两个月就会发表出来。他一家现在住的是三居室的房子,两口子都比过去胖了呢。”秦海如数家珍地对刘汉松说着。
  “那就好,那就好……”刘汉松讷讷地回答着,脸上虽然挂着笑意,却多少有些僵硬。昔日的好友能够拿高薪、出成果,他当然是高兴的。但联想到自己的艰难,他心里又像堵了一块疙瘩一样。所谓羡慕嫉妒恨,不外乎就是现在刘汉松的心理写照了。
  “秦……呃……”刘汉松想称呼一句秦海,一时又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头衔了。他听许晓琪此前介绍说秦海是什么什么公司的业务员,想着秦海肯定是没什么头衔的,但要直呼其名,又显得有些生硬。更何况,许晓琪介绍这两个人名字的时候,刘汉松听得并不清楚,到底是秦寒,还是芹菜,他有些想不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