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416

  建设这样一个大型工程,涉及到的事情可谓是千头万绪。秦海是一个技术天才,但要说搞项目管理,那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任飞翰以及他新组建的团队介入后,秦海算是被解放出来了,他只需要隔三岔五地听听汇报、看看报表,就能够知道各项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不再像原来那样一团乱麻。
  “人才难得啊。”秦海在与王鸿生说起任飞翰的各种作为时,感慨万千。
  “在我们的体制内,有大批这样的人才,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能够做出让人惊叹的成绩。”王鸿生意味深长地回答道。
  秦海敏感地察觉到了王鸿生话里的玄机,他问道:“王主任,你的意思是说,未来还会给我们大秦集团再推荐一批像任飞翰这样的管理人才?”
  “这种事情,还是以自愿为主吧。”王鸿生道,“强扭的瓜不甜,要转变体制内干部对于民营经济的观念,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我可不想成天帮你干这些事情。再说,不是每个干部都像任飞翰那样正直、敬业的,挑选人才的事情,还是你们企业自己去做更好。”
  “哈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王主任是鼓励我去挖国企的墙角了?”秦海半开玩笑地问道。
  王鸿生脸上掠过一丝无奈,说道:“我怎么会希望你去挖国家的墙角呢?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我过于乐观。这几年,国企出现大范围的亏损,这其中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一些地方领导、企业领导瞎指挥的原因。我们在努力地扭转这种情况,但有些事情是我们难以做到的。
  以我的想法,与其让这些亏损企业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回到机关里去养老,还不如让他们转到像你们大秦集团这样有活力的民营企业里去继续发挥作用。你应当承认,国企这么多年还是培养出了相当一批人才的。”
  “我明白了。”秦海点了点头,表示听懂了王鸿生的意思。
  在两年前,秦海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挖走了大量的技术人员,成立了安河材料学院。如今他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技术储备,却又面临着管理人才不足的危机。管理人才的培养,甚至比技术人才的培养更为困难,因为管理一家企业不但需要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长期磨砺形成的经验。由于中国的民营经济还只是刚刚起步,要想找到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只能到老国企去想办法。
  从王鸿生的角度来说,当然不希望看到国有企业里的人才被民营企业挖走。但他也知道,在总设计师南方讲话之后,中国将会全面地走向市场经济,原来受到计划体制保护的众多国有企业将会面临着市场的筛选。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但同样会有一些企业惨遭淘汰,面临破产的境地。
  王鸿生不是一个思想僵化的人,他能够接受这种优胜劣汰的结果,知道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他唯一舍弃不下的,是这些老国企里的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团队,这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从推荐任飞翰担任金塘石化的厂长这件事,王鸿生受到了启发,觉得把在国企中无法容纳的人才转移到民营经济中去,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无论是国营经济还是民营经济,说到底都是中国自己的民族经济,手心手背都是肉。
  当然,作为国家计委的官员,王鸿生不能主动去推动这件事,而只能对秦海进行一番点拨,让秦海自己去做这项工作了。秦海是冰雪聪明之人,听到王鸿生这样说,他还能不知道该怎么做吗?
  指望国家部委把国企里的干部直接介绍到大秦集团来是很不现实的,毕竟部委不能自己拆自己的台。更何况,部委推荐的干部良莠不齐,秦海也不见得愿意全盘接受。王鸿生给他指出的路子,就是让他用市场的手段去挖人才,这种手段,秦海再熟悉不过了。
  开工仪式过后,金塘石化的建设工作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由国内几家大型石化机械企业联合组成的施工队进驻金塘,在几平方公里的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施工。围绕着金塘石化,金塘市专门开辟了一个化工材料园区,计划吸引数十家化工材料企业入驻,把金塘打造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化工材料生产基地。这是后话,自不必细说。
  秦海在工程现场呆了几天之后,便告别任飞翰、宁默、夏扬杰等人,急匆匆赶往京城。他接到王鸿生的长途电话,说刚刚放开的钢材市场出现了异动,原来估计会在几个月后才开始的钢材市场保卫战,恐怕要提前开始了。
第四百九十三章
绝对不能允许
  “国内市场上的钢材价格攀升到2500元每吨的价位后,供需基本达到了平衡。一方面部分用户在等待价格回落,另一方面各家钢铁厂也在积极挖掘产能,提高产量。目前向各级计委提出申请扩大产能的钢铁企业有45家,累计的扩能计划达到1200万吨。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这一次放开钢铁供销的改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改革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在国家计委的小会议室里,王鸿生拿着一根教鞭,指着大屏幕上的幻灯片向一屋子人介绍着情况。
  坐在下面的,有计委的几位正副主任、价格司的几名干部,还有其他相关部委的一些官员,最不起眼但也最特殊的,就是秦海和肖伟浩二人,后者甚至比秦海更显突兀。
  “鸿生,你说说最近出现的新情况吧。”计委的大主任在下面说道。
  “好的。”王鸿生点了点头,换了一张幻灯片,然后对众人说道:“刚才我说的,是前一周的情况。从这周一开始,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倾向,先是有人在市场上故意散布钢材价格要大幅度上涨的谣言,紧接着市场上出现了明显的炒货现象,在三天之内就把价格从2500元炒到了2800元左右,在市场上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有不少地方的物资部门纷纷向我们求证,是否国家有进一步提高钢材价格的意向,还有一些原本并不急于采购钢材的单位,也因为担心钢材价格进一步上涨而提前进行了采购,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带来了更大的涨价压力。”
  “是什么人在散布这样的谣言,有没有查清楚?”大主任沉声问道。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国家计委部门的负责人,他自然是极其恼火的,但此事又是在计委预料之中的,所以他还能够沉得住气,并非惊惶失措。
  价格司的一位副司长站起来回答道:“我们按照王主任的布置,做了一些初步的调查,查明是国内一些民营贸易公司在散布这些谣言,最近在市场上炒货的,也是这些公司。……其中有几家公司是在咱们这里挂过号的。”
  “哦……”大主任轻轻应了一声,没有追问下去。副司长说的“挂过号”,是指计委早就盯上了这几家公司,而这些公司的背景,大主任是心知肚明的,在这个场合里也不必多说了。
  “他们手里有多少资金?”大主任又问起了下一个问题,他需要自己的手下帮助评估一下这些公司的能量,看看他们能够把整个市场折腾到什么地步。
  副司长道:“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我们不是特别了解,尤其是他们还从一些地方银行那里获得了大量的贷款,这些情况我们一时也很难掌握。据我们估计,他们能够动用的资金在200亿至300亿元之间,用于炒货的话,能够囤积不少于1000万吨钢材。”
  “1000万吨。”大主任重复了一遍,然后转头对王鸿生道:“鸿生,我们的储备能不能填补上这1000万吨的缺口?”
  “完全可以。”王鸿生肯定地回答道,“对于国内这些贸易公司炒货的问题,我们早有准备,国内的几家大型钢铁企业,尤其是秦海同志的大秦集团那边,都按照计委的布置预留了一部分现货钢材,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投放市场,平抑价格。不过……”
  “怎么,你们还有什么顾虑吗?”大主任听出了王鸿生的犹豫,不禁诧异地问道。
  王鸿生道:“这一次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情况超出了我们的预计。这个问题,请肖处长给大家讲讲吧。”
  说到这里,他用手向坐在角落里的肖伟浩示意了一下,众人似乎这才发现了这张陌生的面孔,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肖伟浩。
  肖伟浩笑呵呵地站起身来,向众人微微鞠了个躬,以示致意,然后朗声说道:“各位领导,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肖伟浩,是从事国家经济安全工作的,与大家不在一个系统,但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
  “哦……”众人马上就明白了肖伟浩的身份,在释然之余,心里又咯噔了一下,难道这一次的事情,竟然还涉及到了国家安全的领域吗?否则王鸿生怎么会让一位安全系统的官员出现在这里呢?
  “事情是这样的……”肖伟浩的话回答了众人的疑问,他说道:“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国外有几支专门从事跨国投机业务的基金也盯上了咱们这次生产资料改革的机会,试图从中攫取巨额利益。其中,最关键的一支基金就是在国际上臭名昭著的介子基金,前几年南美几国的金融风暴都与介子基金的炒作有关,而这一次,他们把目标对准了中国。”
  “国际基金?”计委的另外一位副主任皱着眉头道,“他们怎么盯上中国了?还有,咱们国家的外汇兑换不是有监管的吗,他们怎么能够进入到中国来?”
  “我们的监管也是有限的。”来自于外汇管理局的一名官员苦笑着回答道,“国际游资规避监管的方法有很多,他们可以通过外资企业,假借投资的名义进入中国;也可以与一些国内贸易公司勾结,通过贱卖贵买的方式把钱转入这些贸易公司的户头。此外,东南沿海一带还出现了一些地下钱庄,每年经由他们进出的外汇规模之大,连我们也无法弄清楚。”
  “这是你们的失职啊。”计委大主任半开玩笑地说道。
  外管局的那位干部说道:“我们人手有限,不可能事无巨细都管住。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对外资企业大开方便之门,我们明知有违规的地方,也管不了。大家也知道的,现在不都在讲市场调节了吗,我们的权力也被限制住了。”
  “哈哈,理解,理解,我们计委的权力也是大大缩水罗。”大主任本也无意对其他部门兴师问罪,听到对方这样解释,赶紧打着哈哈,不再深究下去了。
  肖伟浩等这段插曲结束,接着又说道:“据我们了解,介子基金这一次进入中国,是与一家名叫振江实业的贸易公司分不开的,这双方的人员接触情况,我们都已经有所掌握,但考虑到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触犯刑律,一时我们还无法对他们采取什么措施。”
  “介子基金准备动用多少资金来炒作钢材市场?”大主任的口气变得严肃了起来。在那个年代,中国经济的体量相对于世界经济而言,实在太过渺小,国际游资的介入可不是什么小事,更何况还是介子基金这样的大鳄。
  肖伟浩道:“介子基金派了一位名叫皮茨顿的金融师负责这一次的运作,这个皮茨顿的情况我们了解过,他是华尔街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操盘手,也是介子基金最重要的几名操盘手之一。介子基金派他出场,应当是有志在必得的意图。我们分析,介子基金至少能够动用100亿美元来运作此事。”
  “100亿美元!”
  在场的众人,除了秦海、王鸿生等事先已经知情的人在外,全都惊住了。要知道,当时全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不过就是200多亿美元,而介子基金作为一家民间基金,居然就能够动用100亿美元来炒作中国的钢材市场,这将意味着什么?
  “10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500多亿。按目前钢材价格2800元每吨计算,可以囤积近2000万吨钢材,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现有储备的限度。如果这些资金投入到钢材市场,必然导致钢材价格的暴涨,并引发恐慌性的抢购。”王鸿生平静地向大家揭示了可能的后果。
  “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大主任斩钉截铁地说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代表我们的钢材供销体制改革完全失败了,这个责任我们谁也担不起。鸿生,我要求你必须把这种可能性消灭在萌芽之中,绝对不能让国际游资和国内的不法奸商浑水摸鱼。”
  王鸿生郑重地回答道:“主任,你放心,我们绝对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的。”
  “好,今天在这里,我正式授权你全权负责这项工作,需要委里提供什么配合,或者需要其他部委提供什么配合,你尽管提出来,我们计委上下会给你最大的支持。还有……秦海同志!”大主任说到这里,把目光转向了秦海。
  “我在!”秦海赶紧站起身来。
  大主任道:“听鸿生说,你们大秦集团这一次做了充分的准备,愿意为国家排忧解难。现在面临着这样的新情况,我希望你们能够一如既往地给国家提供支持。你们企业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向计委提出来,只要我们能够办到的,一律都会给你们办到。只要打赢了这一仗,我会为你们集团请功。”
  到了这个时候,秦海岂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他挺起胸膛,大义凛然地答道:“谢谢主任。主任请放心,国家的事情,就是我们企业的事情。我们大秦集团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不会让美国人从我们中国赚到一分钱的便宜。”
第四百九十四章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接下来,大主任又做了一系列的指示,不外乎让各部门积极配合,做好稳定钢材价格的工作。秦海、肖伟浩等人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记录着大主任的讲话,不时还要答应一声,以示尊重。
  开过大会,众人各自散去,王鸿生把其他部委的官员送走,把秦海和肖伟浩单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房门之后,脸色变得阴沉下来了,他问道:
  “小秦,小肖,对于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势,你们是怎么看的?”
  秦海向肖伟浩看了一眼,见对方没有回答的意思,只得先发言道:“王主任,我感觉压力有点大,但如果各部门能够齐心协力,这个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的。毕竟介子基金是钻了我们监管的空子进来的,不敢过于嚣张,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住他们的影响。”
  “小肖,你的看法呢?”王鸿生没有评价秦海的话,而是把头转向了肖伟浩。
  肖伟浩淡淡一笑,说道:“小秦的说法是对的,只要我们各部门能够齐心协力,控制住钢材价格并不困难。现在的问题是,咱们系统内就有人在与那些贸易公司里应外合,咱们的一举一动,对方都了如指掌,这就非常麻烦了。”
  “有这样的事?”秦海瞪大了眼睛,他这才明白,为什么王鸿生的脸色会显得那样难看。这种经济上的博弈,用战争来形容也并不为过。在战争中自己这方出了叛徒,随时向对手通风报信,这事情可就真的很麻烦了。
  王鸿生对秦海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不是小肖来向我报告,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对于这次供销体制改革的全部设想,对方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所以才敢于如此肆无忌惮地开始炒作。他们是吃准了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控制市场,想借助国外资金来搅浑水呢。”
  “知道是什么人泄了密吗?”秦海对肖伟浩问道。
  肖伟浩摇了摇头,道:“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对方收买的机关干部可能不止一个。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只是继续观察,还无法采取行动。”
  秦海道:“不管证据是不是确凿,至少我们也应当先把有嫌疑的人排除在这个项目之外吧?留在项目组里的人,必须是绝对可靠的。王主任,您觉得是不是这样?”
  王鸿生苦笑道:“我岂能不知道这一点?可是正像小肖说的,目前还没有什么确凿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把某些人排除出去,怎么解释呢?还有,机关里的事情你不了解,大家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很多事情只要一个人知道了,其他人就有可能问出来。如果公开宣布某些事情对某些人保密,对于这些同志的政治前途是不负责任的。”
  “这……这算什么事啊!”秦海抓狂了。机关里的事情,他的确不懂,比如说,有些事情明摆着是张三份内的工作,如果因为张三有嫌疑而转给李四,就会带来各种议论,后患是极其严重的。王鸿生现在没有拿到实际的证据,所以不可能把某些人剔出去,这就是他的难处了。
  “现在要说我能够绝对信任的人,就是你们两位了。”王鸿生用手指了指秦海和肖伟浩,说道。
  “您信任肖处长肯定是没问题的,可是您凭什么会这么相信我呢?相比你们计委内部的工作人员,我还算是个外人呢。”秦海带着几分郁闷地反驳道。
  王鸿生笑了:“小秦,别说这种话,我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还看不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小秦虽然是个民营企业家,但你对国家大事的忠诚,是经受过考验的,完全值得信任。”
  “多谢王主任。”秦海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
  肖伟浩笑道:“其实吧,对你秦董事长的信任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没有人有能力收买你。我们有些干部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而下水的,你秦董事长视金钱如粪土,谁又能够买得动你呢?”
  “这个理由好像更合理一些。”秦海笑着挠了挠头,然后对王鸿生说道:“王主任,既然我和肖处长都是可以信任的人,那么下一步您有什么计划,是不是可以向我和肖处长透露一下,以便于我们最好地给您提供配合。”
  王鸿生道:“我把你们二位请过来,就是为了和你们商量一下下一步的行动。小秦,关于你们大秦集团的潜力,我留了一个心眼,没有向计委的其他同志说得太清楚。目前,价格司那边知道的情况,就是你们能够提供出500万吨左右的储备,用于平衡供求。现在没有其他人在场,你能不能给我透个底,你们的最大能力是多少?”
  秦海想了想,说道:“我们原来准备的是1000万吨,相当于在答应计委的500万吨之外,又留出了500万吨的余地。不过,鉴于现在出现的新情况,我打算再扩大一些供应能力,如果形势真的非常紧张,我最多能够拿出1500万吨钢材用于满足供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