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416

  在中国工业党人的词典里,经常会看到一个词,叫作“受制于人”,这是由无数惨痛的教训沉淀而成的一个词。为了避免受制于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经常不得不以一国之力,单挑全世界的同行,一块短板一块短板地补上自己的欠缺,直至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
  秦海这次冲着尼斯公司而来,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尼斯公司手里掌握的IGBT制造工艺和相关装备,间接的目的则是通过尼斯公司,打开一个通往西方半导体产业体系的缺口。
  当然,秦海也清楚,要把尼斯公司吃下去,无异于与虎谋皮,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斯奈德先生,我听说尼斯公司最近三年在经营上出现了一些困难,我们想来看看,是不是能够为尼斯公司做一些什么。”秦海用委婉的口气说道。
  斯奈德傲慢地说道:“的确,正如外界传说的那样,我们公司出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不过,这些困难算不上什么,我们目前正在进行调整,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摆脱困境,重新恢复尼斯公司的辉煌的。”
  “是吗?”秦海问道,“这是您个人的观点,还是贵公司的董事会一致的观点?”
  “秦先生这是什么意思?”斯奈德用小眼睛看着秦海,反问道。
  秦海笑了笑,说道:“这几天,我和肖先生在伯明翰也走访了几个朋友,其中就有贵公司的董事。据他们说,董事会对于贵公司的前景并不乐观。”
  “这只是个别人的看法而已。”斯奈德有些窘迫地答道,“本公司目前遇到的困难只是技术开发速度有些滞后,只要能够引进很少的一些资金,把目前正在开发的几项技术完成,我们的困难就会很快被化解掉的。”
  “哦,是吗?”秦海不慌不忙地说道,他知道斯奈德这样说的目的只是为了在谈判中给自己多增加一些砝码,尼斯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完全不像斯奈德说的那样简单,要让这家公司起死回生,也绝对不是稍微引进一点点资金就能够做到的。
  尼斯公司的问题,其实是当前世界上所有中小型半导体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规模效应对于半导体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半导体企业要么不断地扩充规模,以求降低成本,要么就只能在一些细分市场上苟延残喘,等着被大型企业挤垮或者兼并。
  尼斯公司从前有一些技术实力,依靠几项先进技术,的确活得挺滋润。然而,由于对市场的变化缺乏预见,没有及时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尼斯公司的市场开始不断萎缩,最终出现了连续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尼斯公司如果想重振旗鼓,必须找到一个大的投资商,注入不少于2亿美元的资金,全面更新设备,改进技术,否则任何一点小打小闹的投入都不过是打水漂而已。
  利用在全球材料年会上积累下来的人脉,秦海从几位半导体专家那里了解到了尼斯公司的现状,也知道像这样一家企业要想在资本市场上找到上亿美元的投资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在秦海眼里,尼斯公司是一块宝贝;而对于西方投资商来说,比尼斯公司更有投资价值的半导体企业比比皆是,谁乐意把钱往这个坑里扔呢?
  前几天,秦海针对性地找了几位尼斯公司的大股东,了解他们对尼斯公司的态度。这些大股东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那就是对尼斯公司已经完全丧失信心,希望能够早点卖掉,以便收回一些股本。
  有了这样一些信息,秦海自然就不怕斯奈德耍花招了。对方摆摆谱,那是性格使然,秦海并不在意,他知道决定最终谈判胜负的不是这些小伎俩,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斯奈德先生,您估计贵公司需要有多少追加的投资,才能够从目前困难中解脱出来?”秦海问道。
  “这个……”斯奈德语塞了,他刚才吹出了大牛,说只要注入一点资金就能够脱困,现在面对着秦海的询问,他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了。
  说一个小的数目吧,其实根本就不足以解决问题,最终会错失掉一个吸引投资的机会。
  说一个真实的数目呢,又相当于打了自己的脸,会让两个客人对自己心存鄙夷。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公司的困境就昭然若揭了,在后续的谈判中将处于被动。
  “我想……我们大约需要2000万美元……当然,如果有更多一些,也许会更好。”斯奈德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2000万美元?”秦海冷笑道,“贵公司目前生产的IGBT芯片采用的是400微米厚硅片技术,而当今的主流趋势是100微米以下的薄硅片技术。要进行薄硅片的生产,贵公司需要更新全部的单晶硅生长设备,这些设备用区区2000万美元能够买到?”
  “这……”斯奈德傻眼了,原本以为中国人对IGBT技术没什么了解,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谁料想眼前这个小伙子对技术趋势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连本公司的设备状况都已经摸清,自己这番做作,在人家眼里纯粹就是演猴戏了。
  “秦先生说得对,我们的确是在考虑引进薄硅片技术,如果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引入相应设备,当然是最好的。我刚才说的,是基于我们现有的情况而言的,我们希望在厚硅片上再进行一些技术开发。”斯奈德说道。他这话也不完全是说谎,因为限于公司资金上的约束,尼斯公司的技术部门目前的确是在进行着厚硅片技术的开发,虽然这只能算是一种对过时技术的修补而已。
  秦海毫不客气地说道:“厚层硅片成本高、工艺复杂,目前西门子、东芝、IR、SGS等公司都已经明确表示要放弃这项技术了,贵公司继续在厚硅片上做文章,不过是浪费资金而已。”
第六百三十一章
秦海是个愣头青
  “原来秦先生是一位半导体专家。”
  斯奈德被秦海的一番说辞给镇住了,他迟疑了片刻,才讷讷地说道。
  “我只是一个商人罢了。”秦海呵呵笑道,他指了指身边的肖伟浩,说道:“这位肖先生才是一位半导体专家,我向斯奈德先生说的这些,都是肖先生教我的。”
  “原来如此。”斯奈德向肖伟浩投去一束崇拜的目光,肖伟浩从走进这个办公室至今,总共说了不到三句话,其余时间一直都在微笑着听他们二人的交谈,让人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听了秦海的介绍,斯奈德才明白过来,原来人家是真正的高手,所谓高手,就是自己不说话,派个司机、勤杂之类去糊弄别人的。
  他可不知道,此刻的肖伟浩正在心里大骂着秦海:尼玛啊,我是什么半导体专家,我连半导体是啥都不懂好不好?你这样把我推出来,万一老斯问我几句,我可就要穿帮了!
  所以安排肖伟浩陪同秦海前来,是因为这一次收购尼斯公司的行动是与国防装备相关的。IGBT可以用于航母的电磁弹射装置,也可以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大马力装甲车辆等方面,算是国防工业中的一个瓶颈。这项收购以大秦集团作为主体,只是为了避免引起国外的政治敏感。
  既然带有军事目的,军方就需要派出自己的代表陪同了。这倒不是因为军方对秦海有什么不信任,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候利用军方的关系,为秦海排除一些障碍。在涉及到与尼斯公司的谈判问题上,肖伟浩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他一直在旁边装哑巴,没料到秦海居然会小小地幽上一默,说他是个含而不露的半导体专家。
  心里虽然在报怨着秦海,肖伟浩的脸上却是一点也没有流露出来。面对着斯奈德的目光,他笑得更坦然了,一直笑到斯奈德不敢向他开口,唯恐自己说错了什么被专家嘲笑。
  “既然秦先生对本公司的情况已经了解,那么你们打算如何和本公司合作呢?”斯奈德决定不绕弯子了,省得被秦海继续打脸。
  秦海也不喜欢兜圈子,他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们对贵公司拥有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把这些技术继承下去。据我们的调查,贵公司目前的设备和品牌估值大约是1.6亿美元,我们打算以3.2亿美元的价格购买贵公司的全部股权,其中包括贵公司拥有的所有技术专利,斯奈德先生觉得如何?”
  “秦先生对本公司的估值,未免有些太低了。”斯奈德道,“光是尼斯公司的品牌,就价值2亿美元以上,我们可是一家有150年历史的公司,在整个欧洲拥有良好的商誉。”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可以不收购贵公司的品牌。”秦海微笑着说道。
  秦海所图的,是尼斯公司拥有的技术,还有那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禁运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对于尼斯的品牌,他还真没有什么兴趣。将半导体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对于秦海来说是一个远期的规划,在近期内花高价养着尼斯这个品牌,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斯奈德说尼斯品牌价值2亿美元,这个说法也不能算错,但关键在于,根本就不会有人愿意花2亿美元来购买这个品牌。在半导体领域里,尼斯无法与西门子、三菱、东芝等相比,算是二线品牌。这样的品牌对于谁来说都是鸡肋,如果能够免费拿到,勉强也能用一用,如果要花2亿美元去买,就太不值得了。
  斯奈德其实又何尝不了解这一点。在秦海之前,其实也有其他投资者来询问过收购事宜,人家给出来的价钱甚至连秦海给的一半都不到,纯粹是抱着一种收购废品的心态而来的。对于尼斯这个品牌,所有的人都采取了不屑一顾的态度,这让斯奈德那颗贵族的心很是受伤。
  秦海的回答,相当于给斯奈德心里又扎了一刀,他的脸抽搐了一下,然后黑着脸说道:“对不起,我们希望尼斯的品牌能够和尼斯的技术捆绑在一起,以便使这个品牌继续辉煌下去。如果你们要把品牌和技术拆分开,我们也许不会考虑出售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那真是太遗憾了。”秦海说着就站起了身,向斯奈德伸出手去,做出了一个要握手告别的姿态。
  斯奈德其实只是想做一个姿态来给自己增加一点谈判资本,哪想到对方说翻脸就翻脸,连争执一句的意思都没有,就要走人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哪里敢接秦海的手,只是尴尬地笑着说道:“呃……秦先生,我觉得我们可以就一些细节再探讨一下。”
  “是这样吗?”秦海回头看了看肖伟浩,似乎是在向他请示的样子。
  两个人一起出场的好处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秦海唱白脸,肖伟浩则可以唱红脸。在秦海站起来的时候,肖伟浩还是稳稳地坐在沙发上的。此时见秦海向他求证,他便微微点了点头,随便地摆了摆手,道:“既然斯奈德先生愿意再探讨一下细节,那咱们就再坐坐吧。”
  他这番话是用汉语说的,其实斯奈德根本就听不懂。肖伟浩即使要贬损了斯奈德几句,也毫无妨碍。不过,肖伟浩毕竟是干安全工作的,凡事都讲究稳妥,虽然知道斯奈德不懂汉语,他这句话还是说得四平八稳,让人挑不出毛病。
  秦海其实也就是做个样子,听肖伟浩这样一说,他便满脸不情不愿地坐下了,然后向斯奈德努了努嘴,说道:“斯奈德先生,有什么细节的问题,你可以说了。”
  这不是向一个贵族说话的态度!斯奈德对于秦海的轻慢很是恼火。可是事到如今,人为刀俎,他是鱼肉,也由不得他去摆什么贵族的架子了。他清楚地知道,董事会的态度就是寻一个合适的买主,尽快把尼斯公司变卖出去,以便让股东们能够拿回一些残值。如果再这样不死不活地拖下去,尼斯公司就会像太阳底下的一根冰棍一样,全部化成流水,然后再迅速地蒸发殆尽。
  秦海算是斯奈德见过的最有诚意的买主,至少他开出来的价钱是超出董事会预想的。斯奈德当然也知道为什么秦海会出这样高的价钱,原因不外乎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技术落后,急于通过收购尼斯公司来提升自己的技术。
  刚才秦海说了,尼斯公司的设备加上品牌,值1.6亿,而秦海却愿意溢价一倍来收购尼斯公司,条件是附带尼斯公司拥有的全部技术专利。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专利浩如烟海,而且形成了若干个不同的体系。尼斯公司所拥有的专利自成体系,但在与其他体系的竞争中却落了下风,正面临着淘汰的命运。
  像这样的专利,其他公司是不会有兴趣高价收购的,即使愿意出点钱来买,也只是为了从中寻找一星半点有价值的东西,而不会买下整个体系。只有像中国这样在半导体专利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的国家,才会对尼斯的专利体系产生兴趣。这样的买主,一旦错过,可就要后悔莫及了。
  斯奈德对秦海的心理分析得非常透彻,唯独没有想到秦海是个暴脾气,一言不合就要拂袖而去。他想好的谈判策略是对秦海诱之以利,然后故意设置重重阻挠,以便不断抬价,为股东们争取一个最好的出让价格。这种策略不仅需要自己这方掌握分寸,还需要对方有足够的冷静和理智,能够权衡利弊,接受一个还说得过去的条件。
  可一旦对方是个愣头青,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愣头青是没有理智的,他们完全是感情用事,而不是根据利益来决定取舍。看着秦海那副不愤的嘴脸,斯奈德有些拿不准了,不知道自己说的话会不会让这位年轻人再次暴走。
  “秦先生,肖先生,我想商业谈判应当是一个坦率的过程。我可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二位先生认为我的想法与你们的想法不符,也可以坦率地表示你们的意见,我们可以在反复的磋商中达成共识。”斯奈德开始字斟句酌地给秦海打起预防针来了。
  他这番话,翻译得通俗一点就是:年轻人,我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嘛,你如果不爱听,可以反驳嘛,干嘛要掀桌子呢?
  秦海和肖伟浩都是聪明人,哪里听不懂斯奈德的暗示。秦海微微撅着嘴,装出余怒未消的样子,不肯说话。肖伟浩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僵局:
  “斯奈德先生说得对,我们到这里来,是非常有诚意的。刚才秦先生向斯奈德先生开出的价钱,完全能够体现出我们的诚意,所以也希望斯奈德先生拿出一个有诚意的条件,我们双方共同完成尼斯公司的产权转让事宜。事实上,如果谈判顺利,我们之间的合作还仅仅是开始,未来尼斯公司的管理,还需要仰仗斯奈德先生的大力协助。”
  听到这话,斯奈德的眼睛突然闪闪放光了:
  什么?这个意思是说,他们希望我继续留任!
第六百三十二章
瓦森纳安排
  相比股东的利益,斯奈德无疑是对自己的利益更为看重的。
  事实上,出售尼斯公司的想法,并不是出自于斯奈德,如果他能够选择,他是更愿意让尼斯公司维持下去的。尼斯公司如果出售了,他这个CEO也就当到头了,新东家肯定不会给他这样的职位。而尼斯公司如果还留在原来的股东手里,即便是像现在这样不景气,他至少还能担着一个虚名,在人前显得有些身份。
  不过,公司的股东们是不会考虑到这一点的,在他们看来,尼斯公司已经没有什么崛起的希望了,晚卖不如早卖。至于卖掉之后对斯奈德的身份有什么影响,与他们有何相干?
  这种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矛盾,就是经济学里颇为流行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不同,因此而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无法达到理论上的最优。
  斯奈德不懂什么委托代理模型,他只知道如果中国人愿意收购尼斯公司,同时还愿意让他留在尼斯公司的管理岗位上,那么眼前这两位,就是自己未来的新东家,而且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新东家。
  “肖先生说得对。”斯奈德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句,然后装出矜持的样子说道:“作为一名在尼斯公司服务多年的职业经理人,我对尼斯公司是有深厚感情的,也希望能够继续为尼斯公司的发展出一分力。贵公司如果有意收购尼斯公司,并且愿意向尼斯公司继续注入资金,那么我们之间的利益应当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
  “我们非常高兴斯奈德先生愿意与我们进行真诚的合作。”秦海发话了,斯奈德已经递上了降书顺表,他岂有不接受之理,“我们是怀着真诚的愿望前来洽谈对尼斯公司的收购事宜的,我们希望能够全盘接收尼斯公司的品牌、设备以及技术,包括所有的技术人员。我们初步估算的收购价格是3.2亿美元,斯奈德先生觉得这个价格如何?”
  “这个价格低于董事会的预期,不过,鉴于肖先生和秦先生的真诚,我愿意去说服董事会,请他们接受这样的价格。”斯奈德说道。
  其实,3.2亿美元的收购价,已经是高于董事会的预期了,斯奈德完全有把握让董事会接受这个价格。不过,谈判就是这样,再好的条件你也要装出为难的样子,以便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秦海没有去揭穿斯奈德的谎言,他并非不知道尼斯公司的董事会对于公司估价几何,他所以要以溢价的方式收购,不是没有附加条件的,而且这个附加条件还非常困难。
  “感谢斯奈德先生的合作。”秦海先对斯奈德做了一个肯定,然后接着说道:“请斯奈德先生在向董事会汇报的时候,把我们的收购条件也详细地说明一下。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尼斯公司的所有资产,在收购完成后,我们将把尼斯公司一分为二,一部分资产留在英国,继续进行生产;另一部分资产则需要拆卸之后运回中国,以便充分地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这一点条件,是需要在收购之前说明的。”
  “拆卸?”斯奈德眉毛微皱:“秦先生的意思是说,你们打算把一部分设备运回中国去?”
  “是的。”秦海点点头,说道。
  “原来是这样。”斯奈德明白了,难怪这两个中国人会如此慷慨,原来是存着这样一个想法呢。
  半导体技术所以尖端,是因为它涉及到的设备十分复杂。根据SEMI,也就是“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的分类,半导体制造设备可以分为七大类:制版设备、晶片制备设备、薄膜生长设备、图形加工设备、掺杂设备、微芯片组装设备、测试设备。每一类设备中又包含了若干小类,比如在半导体制造的所谓“前工序”阶段,就需要用到曝光机,涂胶、显影装置,湿法腐蚀设备,去胶机,干法腐蚀设备,扩散/氧化炉,离子注入机,溅射台,扩展电阻仪,傅利叶红外仪,扫描电镜等等几十种不同设备。
  以一国之力,要想囊括所有这些设备的制造,是十分困难的,西方国家也是通过抱团取暖,才能够建立起如此庞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体系。然后,为了限制中国的发展,以便在战略上保持对中国的优势,西方国家对相当一部分半导体设备采取了禁运限制,这样就卡住了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通道。中国虽然通过自力更生的方法,研发出了一部分装备,但与国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欠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