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416

  “秦总,话不能这样说。我知道,你们大秦集团目前已经生产出了电动汽车,而且销售情况也不错。不过,咱们国家这么大,单靠你们一个大秦集团,恐怕也无法满足全国各行各业的用车需求吧?经贸委的领导,包括崔主任,都希望大秦集团能够发扬风格,与国内的其他车企携手,共同做大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迎接国际市场的挑战。所以呢……”
  “武局长,您误会了。”秦海说道,“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要吃独食,在过去两个月里,我们和新江、朝力、滨山等汽车企业都已经草签了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授权协议,我们将会派出得力的技术队伍帮助他们尽快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至于说北店,我们曾经给过他们机会,但却被他们拒绝了。大秦集团虽然算不上什么大企业,穷骨头还是有两根的,我们不会低三下四地去巴结什么行业老大。谁觉得自己牛气,那就自己去做好了,我们不侍候这种大爷。”
  “你说谁是大爷!”王凯华终于发话了,秦海的话句句诛心,直接打在王凯华的脸上,他岂能听得下去,“姓秦的,不要以为你上头有几个人就能够飞扬跋扈,老子在汽车行业里当劳模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呢!”
  “王副总经理,这话好像应当我对你说吧?”秦海冷眼盯着王凯华,说道:“你利用自己的上层关系搞的那些名堂,需要我一一地指出来吗?你有老资格不假,但这不能成为你今天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的理由。当今的汽车市场上,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任何企业只要不求上进就必然被淘汰。国家把北店这样的老牌企业交到你的手上,是希望你带着它开拓进取,而不是让你拿着它来要挟整个行业。你现在已经是四面楚歌,朝不保夕了,还在我面前抖这些威风,你不觉得自己荒唐可笑吗!”
  “秦海,你太放肆了!信不信我有一百种办法让你身败名裂!”王凯华气得吹胡子瞪眼,他用力一拍桌子,便欲站起身来。谁料想,他的身子刚刚离开座位,就觉得眼前一黑,一头栽了下去。
第七百一十六章
非秦海莫属
  “王凯华的高血压,发作得正是时候啊。”
  在经贸委的副主任办公室里,崔洪春把一杯茶递到秦海的面前,然后笑呵呵地评价着。
  秦海道了声谢,也笑着说道:“是啊,这位王仁兄的病发作得真及时,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要不然就得灰头土脸地被赶下去了。”
  崔洪春点点头道:“是啊,对于他来说,这也算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了。”
  在汽车工业局安排的洽谈会上,王凯华突发高血压,在现场晕倒,使得会议在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的情况下草草结束。王凯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命是救回来了,但医生表示,必须静养半年以上才能恢复。这样一来,汽车工业局也就顺水推舟,直接免了王凯华的职务,把他平调到了一个有职无权的单位养老,另外委派了一名干部接替王凯华的位置。
  新的北店常务副总上任后,汲取教训,放下身段主动向大秦集团示好,全盘接受大秦集团开出的各种条件,并向大秦集团开放了自己所拥有的汽车实验和测试平台,帮助大秦集团改进原有的车型。
  秦海原本也没打算与北店为敌,所有的矛盾只是源于王凯华的跋扈。在清除了王凯华这个障碍之后,秦海自然不会再向北店封锁技术。双方经过友好协调,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北店在大秦集团的帮助下,迅速完成了自有品牌电动汽车的开发,成功实现了业务方向上的重大转型。
  一来一去,半年的时间匆匆而过。秦海此时坐在崔洪春面前,聊起这件事,还有一些戏剧般的感觉。
  “崔叔,在你们的体制里,还有多少像王凯华这样的人啊,为什么不能把他们都赶下去,换一批真正愿意做事的人上来当国企的领导。”秦海不满地问道。自从秦珊与崔洪春的儿子崔学哲成家之后,秦海对崔洪春的称呼就改成了“崔叔”。当然,这只是在私下场合的叫法,在正规场合,秦海还是要以官衔相称的。
  “哪有这么容易?”崔洪春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其实,王凯华也不能算是无能的人,他以常务副总经理的职务主政北店集团的工作,虽然开拓不足,但守成还是做得不错的。北店这么大的集团,各种事务千头万绪,不是随便换一个人就能够做得好的。还有,国企里的掣肘比你们民营企业要多得多,当领导的必须平衡各方利益。有些原来很有进取心的干部,在这样的环境里磨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锐气也就磨平了,这是难免的事情。”
  “我岳父也是国企领导,我怎么觉得他始终是充满锐气的?”秦海抬杠道。
  崔洪春是认识宁中英的,听秦海这样说,他笑了起来,说道:“宁厂长的情况又不一样吧,当年青锋农机厂只是一家县属企业,没有什么靠山,如果宁厂长不折腾,这家企业恐怕早就陷入亏损了。北店是国有特大型企业,上面有部委和省里罩着,所以感受不到什么生存压力,领导人自然也就容易懈怠了。”
  秦海道:“看来,还是要让咱们的企业多到外面去闯一闯。到国际市场上,人家才不认你是什么国有特大型企业,有实力就能活下来,没实力就会被淘汰。这样磨一磨,没准企业就有活力了。”
  “你这个想法不错啊,国家也有这样的考虑,要减少对企业的保护,让他们到市场上去经受一点风雨。不过,这种事情是要一步一步来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操之过急啊。”崔洪春说道。
  秦海嘻嘻地笑了:“这种治国的事情,我就不掺和了,还是留给你们这些领导去考虑吧。”
  崔洪春道:“你可别这样说,中央领导对你是很看重的。首长特地说过,秦海是个人才,这样的人才,不能光围着自己的企业打转,应当多为国家做点事情。”
  “崔叔,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首长日理万机,他会想起我这个小人物?他真是这样说的?”秦海有些冒汗了,被首长这样直接点名,自己该觉得荣幸呢,还是忐忑呢?
  崔洪春道:“我怎么会骗你呢?上次在中央开会,谈到钢铁业的事情,首长说了,你对钢铁产业有很深的了解,应当充分发挥你的作用。”
  “不会吧,这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秦海低声嘟哝了一句。几年前,他邀请首长去金塘参加80万吨乙烯项目的点火仪式,在飞机上与首长有过一次长谈,其中就涉及到了钢铁产业发展的问题。他记得自己当时说了很多,首长也给予了肯定。
  在那之后,他注意到国家出台了一些有关促进和规范钢铁行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向首长说的那些话的影子,这让他感到颇为欣慰和自豪。他没有想到,时隔几年,首长居然还在谈这件事情。
  崔洪春没有理睬秦海的话,而是继续说道:“近两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国内钢铁市场的需求增长十分迅猛,这与你当初在首长面前做出的预测是十分吻合的。受需求增长的刺激,国内的钢铁行业发展也迎来了高潮期,去年全国的钢铁产量达到了近2亿吨。其中光你们大秦集团旗下的钢铁厂产量就占到了四分之一,这个数据没错吧?”
  “呵呵,崔叔的记忆力真好。”秦海恭维了一句,其实光记这点数据,根本谈不上什么记忆力好坏的问题,他只是用这话来掩饰一下自己的得意罢了。
  钢铁是秦海起家的产业,这些年来,秦海始终没有轻视钢铁业务的发展。在许多学者和业内人士都认为国内钢铁业发展过快、可能面临过剩危险的情况下,秦海凭着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坚持在钢铁业务上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不但扩充产能,改进技术。
  目前,大秦集团旗下的几家钢铁公司总共拥有近8000万吨的产能,去年的实际产量已经达到了5000万吨,是国内当之无愧的钢铁大亨。秦海能够在诸如石墨烯、超级电容、超导等方面一掷千金,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来自于钢铁的利润。一吨钢铁哪怕只有100元的纯利,他一年也能挣到50亿,更何况,这些年钢铁市场一直都是供不应求,钢铁的利润率是不断攀升的。
  “不过,在钢铁产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各种负面现象也层出不穷,质量问题、能耗问题、污染问题、原材料价格问题,都是让中央感到困扰的问题。关于这些情况,你有所了解吗?”崔洪春问道。
  秦海点了点头,说道:“我当然知道。上个月我去曲武,一路上看到很多小钢铁厂、小炼焦厂,污染十分严重,隔着几里地都能够闻到刺鼻的二氧化硫的味道。后来我特地让司机开车带我从燕宁省经过,看到燕宁省的情况比林西还要严重,有些地方的树都熏成黑色了。这些问题不解决,咱们的经济发展就真的是走上邪路了。”
  “说得太好了。”崔洪春赞许道,“你既然发现了问题,能不能说说看,你觉得应当如何治理呢?”
  “我?”秦海诧异道,“我只是一个办企业的,又不是政府官员,这样的事情,怎么轮得到我去考虑?我记得经贸委前年出台过一个清理整顿小钢铁厂的通知,我们集团还专门研究过,认为里面提出的目标和措施都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只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去办,没有什么办不好的呀。”
  崔洪春摇摇头,道:“通知的确是下发了,但小钢铁厂、小炼焦厂遍地开花的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这种情况,你在林西和燕宁不都已经看到了吗?”
  “为什么呢?”秦海问道。
  崔洪春道:“原因很多,主要是地方保护主义作怪。各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考虑,对经贸委的通知阳奉阴违,对各种违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难道中央就坐视不管吗?”秦海又问道。
  崔洪春道:“中央这不刚刚开了一个专门会议来讨论这件事情吗,首长都亲自参加了,怎么能说是坐视不管呢?”
  “讨论出什么结果了?”秦海道。
  崔洪春道:“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准备多管齐下,遏制住小钢铁泛滥的势头。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小钢铁清理整顿工作小组,负责对各地的小钢铁、小炼焦进行整顿。工作小组的组长由我们经贸委的大主任担任,副组长的人选,是首长亲自提名的,你想知道是谁吗?”
  说到这,崔洪春停住了,笑呵呵地看着秦海,等着他发问。
  秦海被崔洪春盯得有些发毛,联想到今天是崔洪春专门叫他过来的,他有一种隐隐的预感:“崔叔,你别吓唬我,你不会是说,首长提名的这个副组长,就是我吧?”
  “哈哈,你真猜对了,首长提名的副组长,就是你。”崔洪春哈哈笑道,“首长说了,秦海对钢铁行业有深刻的了解,而且当年在治理稀土产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个副组长的位子,非秦海莫属。”
第七百一十七章
龙多旱,人多乱
  “有没有搞错,这是你们政府的工作,凭什么让我这个体制外的人来管?”秦海笑着嘟哝道。
  细细地回想一下,秦海这个企业家也真是有点不伦不类。在南方整顿稀土、在金塘推进环保、帮军方创收、还有创办材料学院,这些都不是一个企业家应当做的事情,更像是一名政府官员的作为。秦海自己也想不起是什么时候与政府建立起这么多的瓜葛,只觉得冀明初以及首长在差遣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有些顺理成章的感觉,丝毫就没有把他当成外人。
  这到底应当算是一种光荣呢,还是应当算成一种负担,在秦海心里,显然是更倾向于前一种观点的。
  作为一个拥有两世记忆的人,秦海总觉得自己有义务去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多做一些事情,唯有如此,才对得起命运对他的垂青。他的大秦集团这些年做过的公益活动数不胜数,现在再加上一件事也算不上什么。治理小钢铁的乱象,是他在几年前就向首长建议过的,现在首长把这件事交给他来做,他有一种重任在肩的兴奋感。
  唯一让他觉得有些疑虑的,就是整顿小钢铁这样的事情有些敏感,难度也非常大,他担心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崔叔,国家有这么多部门,部级、厅局级干部数以万计,首长为什么单单选中我来做这件事情呢?要说起来,我是最没有资格接这件事的,这和当年治理稀土和推进环保的性质都不太一样,这可是关系到许多省市的切身利益的。”秦海诚恳地向崔洪春求教道。
  “正因为你最没有资格做这件事,所以你才是最适合做这件事的。”崔洪春说了一句自相矛盾的话,看到秦海迷惑的眼神,他笑着解释道:
  “两年前,经贸委牵头发出了治理整顿小钢铁、小炼焦的通知,这两年里,围绕着清理小钢铁厂和保护小钢铁厂的冲突,中央各部委和地方之间进行了激烈的博弈。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部门都无法坚定地执行政策,而是采取了向地方政府妥协的作法。
  两年来,小钢铁、小炼焦屡禁不止,就是因为政策无法得到执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有一个与各方之间没有太多利益牵扯的人来作为主帅。你没有在政府里工作过,与各地方政府之间没有太多的裙带关系,所以你就成为最合适的人选了。”
  “但我本身就是从事钢铁行业的,我们大秦集团旗下拥有国内最大的钢铁产能,我来牵头治理钢铁行业,会不会给人一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感觉呢?”秦海提醒道。
  “这个问题,领导们也都已经考虑过了。大家认为,你秦海的觉悟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你不会假借治理小钢铁之名,打击自己的竞争对手,为自己的企业谋求利益。大家甚至相信,你秦海会愿意作出一些牺牲,来推动这件事情的发展。换成其他一个人,即使有牺牲的觉悟,恐怕也没有牺牲的能力呢。”崔洪春说道,最后一句话,他是笑着说出来的,似乎还有些不好意思的感觉。
  “原来首长是想劫富济贫,打我这个土豪呢……”秦海也笑了。首长点名让他来做这件事,看中他的觉悟和能力只能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他拥有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可以作为自己的后盾。无论是在当年治理稀土的时候,还是后来在金塘推进环保的时候,秦海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崔洪春所说,换成其他的人,即使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经济的问题需要用经济手段去解决,在这方面,秦海的实力无疑是最强的。
  明知首长的想法是希望他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去为国家做事,秦海却没有什么不情愿的感觉。一来是他本身就有这样的愿望,愿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另一点则是秦海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创造出一个双赢的局面,不会让自己蒙受太多的损失。事实上,当年他下力气治理南方稀土乱象,最终产生的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原来的稀土矿主赚到了比过去更多的利润,而大秦集团也借势成为了全球稀土产业的龙头老大。
  想通了整个事情之后,秦海迅速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他向崔洪春问道:“这一次的事情,具体应当怎么做,中央有没有明确的指示?”
  崔洪春点了点头,摊开一份文件,说道:
  “这次治理整顿小钢铁,基本的精神就是经贸委两年前的文件,具体来说,需要淘汰这样的一些设备:土法炼焦设备、土法烧结生产设备、18平方米及以下的烧结机、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公称容量不高于15吨的小转炉和小电炉、3200千伏安及以下的铁合金电炉。
  对于粗钢年产量不高于30万吨的小炼钢厂、年产量不高于25万吨的小轧钢厂,要予以关停。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是,对于生产地条钢的企业,要坚决地予以取缔。对于顶风作案生产地条钢的,要采取法律手段进行严惩。”
  所谓地条钢,按照行业里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及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简单地说,就是一些没有足够技术实力以及设备条件的小钢铁厂,利用废钢熔炼的方法,所生产出来的劣质钢材。
  地条钢的出现,是源于钢材市场的持续升温。各地的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建筑用钢,而国内的钢铁产能一时无法跟上,从而出现了很大供求缺口。地条钢的门槛很低,随便几个人支上一台电炉就能够生产出来,而且价格低廉,对一些追求偷工减料的小型建筑企业极具吸引力。
  地条钢的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劣质钢材一旦被用于建筑工程,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使用地条钢而导致的建筑事故频频发生,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对待的时候了。
  秦海自己就是研究材料的,岂能不了解地条钢的危害。听到崔洪春的介绍,他长长地吁了口气,说道:“有关地条钢的问题,我们集团曾经向中央递交过好几次报告,要求加强钢材市场监管,打击地条钢的交易。现在总算是听到了一个回复,实在是不容易啊。”
  崔洪春有些难堪,说道:“小秦,这是我们工作上的不足。其实地条钢的问题,我们也早就关注到了,早在五年前就曾经下发过文件,要求各地严查地条钢的生产,同时也要求建筑部门把好建筑材料的检验关,避免地条钢等劣质钢材进入建筑环节。不过,我们的工作力度还是非常有限,没能彻底解决问题,说起来实在有些汗颜啊。”
  “崔叔,这事也不能完全怪你们。”秦海安慰道,他有心说经贸委其实也不是万能的,各种牵制太多,导致政策执行乏力。但转念一想,这样说似乎也同样是在批评崔洪春,显然有些不敬,于是便不再说下去,而是换了一个话题,问道:“那么,崔叔,我当这个副组长,有权调动什么样的资源呢?”
  崔洪春信心满满地说道:“这个你尽可放心,经贸委、环保、工商、税务、公安、审计等等部门都会全力配合这次的治理整顿工作。参与这项工作的各个部委会派出一名副职以上的领导在工作小组中任职,同时派出对应部门的司级或者处级干部实际参与治理工作。也就是说,你的背后有十几名副部长甚至部长作为靠山,你的手下则有几十名司长或者处长负责办事。首长还专门说了,如果遇到工作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也可以直接向他反映。”
  秦海知道这是国家部委做事情的惯例。一般来说,如果多家部委要联合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往往是安排一名牵头部门的正职领导担任组长,其他部门则派出正职或者副职的领导担任副组长。在所有的副组长中间,有一名常务副组长,这是真正做事的人,其余的副组长则只在召开联席会议的时候出现一下,平时干活的都是下面的司长、处长之类。
  这一次,秦海的角色就是其中负责做事的那名常务副组长,他的手下将会有许多司长、处长之类的官员。不过,这些人名义上是他的手下,实际上并不会对他唯命是从,他花在协调这些关系上的时间,绝对会比实际做事的时间还要多得多。
  想到此,秦海摇了摇头,说道:“龙多旱,人多乱,这么多人,又是部长、又是司长处长的,我担心最后就是一个扯皮的局面,啥也干不成。这样吧,我先接受这个任务,至于这个小组如何工作,等我实际接触了现实再说。我需要先组一个自己的班子,这一定是一个能够做事的精干的班子,而不是一群官僚组成的什么委员会。”
  崔洪春也知道政府做事的弊端,事实上,首长让秦海来做这个副组长,也正是看中了他会跳出政府局限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秦海的要求,崔洪春笑着回答道:“没问题,你尽管放手去做。有首长给你的尚方宝剑,你就算把天捅破一个窟窿,也有人会去给你补上。”
  “那好吧,我就去把这片天好好地搅动搅动。”秦海踌躇满志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