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416

第七百一十八章
问题有一些严重
  燕宁省杏川县许堂乡。
  杏川县位于中国北方的一片丘陵山地,早在明朝,这里就是北方重要的铁矿石产区,曾经有过几百年的炼铁历史。近代以来,受到大工业的冲击,传统的炼铁方式因为缺乏成本上的竞争力,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解放后,国家在杏川县建立了一家大型国营钢铁厂,杏川县自己也建立了两家县属的中型钢铁厂,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钢铁生产体系。
  近年来,随着钢铁市场的日渐兴旺,杏川县的各乡镇和一些民营企业家都开始盯上了钢铁这块肥肉。90年代中后期,杏川县涌现出了30多家小型钢铁厂,它们从杏川三家大中型钢铁厂招募退休的以及在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采用因陋就简的方法生产钢材,主要供应周边的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
  进入新世纪,钢铁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格局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这就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进入钢铁市场的契机。仅仅在2000年和2001年两年时间里,杏川县就新增了100多家炼钢厂,还有数量同样庞大的炼焦厂、轧钢厂等等,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钢铁生产中心。
  有人估计,除去一家国有、两家县属的三家大中型钢铁厂之外,杏川县的小型炼钢企业一年能够生产出不少于1000万吨的钢材,几乎相当于同期英国的钢铁产量。以当年的技术,一家钢铁厂年产1000万吨钢材也不算很稀奇的事情,然而,杏川县的这1000万吨钢材却是100多家炼钢厂的总产量,平均每家炼钢厂的产量还不足10万吨。
  钢铁行业是最讲究规模化经营的,小规模的钢铁厂不仅能耗高、生产效率低,而且对矿石和废钢的利用率极低,污染极其严重。许堂乡是杏川县小钢铁厂最为集中的地区,当秦海站在许堂乡的一座小山头上放眼望去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一片让人无法喘息的厚重雾霾。
  “从前年开始,我们这里就是这样,根本看不到太阳。”
  杏川县政府办副主任郭秋实站在秦海的身边,向秦海介绍着当地的情况。
  杏川县是秦海此次开展小钢铁治理行动的第一站,他选择这个地方,自然是因为杏川县的小钢铁问题最为突出,通过在这个地方的实践,可以积累经验,为后续的行动提供指南。当然,也正因为杏川县的小钢铁颇具气候,所以能够在这里取得成功,将对其他地区产生震慑作用。
  秦海带着自己组建的精干小分队,先来到了县政府。他径直闯进县长高学建的办公室,亮出国家经贸委开具的介绍信,把高学建吓了一大跳。杏川县一年到头也难得会接待几回中央级单位的来访,部委里随便下来一个处长,也足够让当地忙得鸡飞狗跳了。秦海拿出的介绍信上,光是联署的部委名称就有十几个,第一页纸上几乎没写什么内容,全都是通红的抬头。
  听说秦海本人就是这个来头极其恐怖的工作小组的副组长,高学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秦组长是什么时候到杏川县来的?怎么也不提前通知一声,我们无论如何也得到国道口去迎接的。对了,秦组长到过省里没有,省里怎么没有安排人陪同秦组长一起过来啊。”高学建招呼秦海一行坐下后,怯生生地问道。
  “我们这次的治理行动是由中央直接组织的,不通过省市两级,直接与基层见面,所以我们到杏川来之前,并没有和你们省里、市里打招呼。不过,经贸委此前向各地发过一个通知,说明此次行动的情况,你们想必应当都已经收到了吧?”秦海说道。
  “是的是的,我们都已经收到了。”高学建连声应道。经贸委的那个通知是下发给各省的,要求各省再转发给各市县。高学建记得那个通知上的确说到工作小组会采取直接下县的方式开展工作,省里在转发文件时也特别强调了要求各县配合好工作小组的工作。
  “既然高县长收到过经贸委的文件,那我们的沟通就简单了。”秦海说道,“杏川县是小钢铁问题最为集中的一个县,媒体上曾经多次曝光杏川县的小钢铁污染问题,经贸委也曾几次下文给燕宁省,督促燕宁省着手解决包括杏川县在内的小钢铁失控现象。高县长作为一县之长,对于杏川的情况,应当比我们更了解吧?”
  “这个嘛……”高学建露出痛心疾首之色,说道:“首先,我们必须检讨自己的工作,杏川县的小钢铁问题,的确是有一些严重,虽然县里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采取责任落实到人,委办局包干乡镇的方法,也关停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小厂子。但是,距离国家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我们工作上的不足,请秦组长给予严厉的批评。”
  他的这番话,乍一听是在做检讨,细一琢磨,倒好像是在表功。县里做的事情,称为“采取积极措施”,而存在的问题,则是“有一些严重”和“有一定差距”,如果秦海就着他的话说下去,恐怕就得表扬他工作得力了。可惜的是,秦海到杏川县之前并不是没有做过功课的,他知道杏川县在治理小钢铁方面非常懈怠,而小钢铁的问题也远不是“有一些严重”,而是极端的严重。
  “高县长,根据你们掌握的资料,目前杏川县符合经贸委规定强制关停标准的小钢铁厂,有多少家?”秦海没有理睬高学建的狡辩,直截了当地问道。
  “大概……十几家,要不就是二十几家……”高学建支支吾吾地说着,同时观察着秦海脸上的表情。
  “真是二十几家吗?”秦海露出一个嘲讽的表情。
  “实不相瞒,算上规模比较小的,差不多快40家了。”高学建道。
  “这应当只是许堂乡一个乡的数目吧?”秦海说道。
  “秦组长真是明察秋毫!”高学建被揭穿了底细,脸上却没有任何羞惭的样子,他伸出大拇指给秦海点了个赞,然后像是没事人一样说道:“我刚才说的数目的确是有些低估了。有些小钢铁厂采取和县里打游击的办法,我们的工作人员下去检查,他们就临时关掉。我们的人一走,他们又开工。这样一来,我们在统计的时候就会有些遗漏。如果把这部分小厂子都算上,恐怕全县有七八十家了。”
  从十几家一直挤到七八十家,也真是难为高学建了。秦海心里明白,杏川县需要关停的小钢铁厂足足有150家之多,高学建说到这个程度,还是隐瞒了一半。不过,秦海也没有工夫再去和高学建扯这些皮了,他点点头说道:“有七八十家,说明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高县长,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杏川县没能遏制住小钢铁泛滥的趋势?”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话长了。”高学建道,“咱们杏川这个地方,自古以来民风就极其剽悍,政府要办点事情,在下面遇到的阻力非常大。现在的老百姓也不好管了,弄不好就会给你来一个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还有,杏川地处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少,唯一的资源就是煤和铁,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只能依靠炼钢炼铁。我们一方面要执行国家的规定,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农民就业和脱贫的问题。农民好不容易搞起一家钢铁厂,如果我们照着规定把它给关掉了,几十号子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曾经向省里和国家打过很多次报告,希望能够在我们杏川县投资建设一些重点项目,提高杏川百姓的收入,可是一直都是石沉大海。如果国家能够给我们投资,农民能够有其他的渠道获得收入,那我们在治理小钢铁方面,也会有更多的主动权了。”
  “高县长的意思是说,如果国家不给杏川投资,杏川就无法关闭这些小钢铁厂,是这样吗?”秦海冷笑道。高学建的手法,不过就是以攻代守,把纵容小钢铁厂泛滥的责任推到国家的头上。如果你要跟他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最终只能是把小钢铁厂的问题给糊弄过去。秦海对于这种伎俩已经十分熟悉了,他根本不会照着对方的套路说下去。
  “不不不,秦组长误会了。”高学建哪敢承认,“我的意思只是说,杏川的农民生活是非常贫穷的,我们也希望有一些机会能够帮助他们增收,改善他们的生活。”
  秦海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他也没指望能够通过高学建的自觉来解决这些问题。他对高学建说道:“这样吧,高县长,我们打算先在杏川做一些调研,具体如何解决杏川的问题,待调研结束之后再予考虑。高县长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必要的配合?”
  “这个完全没有问题。”高学建爽快地答应道,“我派政府办的副主任郭秋实给你们当向导,同时安排公安部门给你们提供安全保障。”
第七百一十九章
微服私访
  就这样,高学建派出郭秋实负责给秦海一行带路,同时又从公安局抽调了五名刑警陪同。他对于杏川百姓的蛮横是有所了解的,有这五名刑警,加上郭秋实与各乡镇政府的沟通能力,估计在遇到群体事件的时候,保证秦海全身而退是不成问题的。
  秦海向高学建道了谢,又再三请求高学建对他们到达杏川县的事情予以保密。高学建拍着胸脯称绝对一点风声都不会走漏,否则出了任何问题尽管唯他是问。说完这些,高学建喊来政府办主任王越,吩咐准备饭菜,给“中央领导”洗尘。秦海婉言相拒,带上郭秋实一行,低调地离开了县政府,正如他们低调地到来一般。
  把秦海等人送出县政府大门,高学建与王越回到办公室。关上门之后,王越对高学建问道:“县长,这个姓秦的,是什么来头?”
  “我怎么知道?”高学建阴着脸说道,“不过,能够在这个工作小组里当上副组长的,应当是有点来头的,回头我找人打听一下看看。”
  “秦海……真有意思,和网上说的那个全国首富一个名字,不会是那个秦海到咱们这里来了吧?”王越自以为无厘头地开了个玩笑,殊不知他说的恰恰是实情。
  高学建也嘿嘿笑了一下,显然也是认为王越脑洞太大了,根本连质疑的必要都没有。他说道:“这次治理小钢铁的事情,和以往的情况不一样,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省里专门打过招呼了,说这次的事情是首长亲自过问的,首长在几次重要的会议上都专门抽时间谈到了小钢铁泛滥的事情,看来中央是有些决心的,咱们别去触这个霉头。”
  王越问道:“那么咱们该怎么做呢?总不能真的听中央的,把这些小厂子都关了吧?”
  “听中央的?”高学建冷哼了一声,“他们动动嘴,哪管我们基层死活?把这些厂子都关了,咱们县一半的财政收入就没了,起码上万人要失业,几万人要饿肚子,到那时候,中央那些老爷才不会放一个屁呢。
  要我们关掉小钢铁,可以,拿项目来。能够补偿这些小钢铁上缴的税收,能够安置这么多人的就业,我就关。老子豁出去,亲自带着公安去封门。如果没有一点补偿,谁有能耐关,谁就关去。闹出群体事件,用不着他告状,我先去省里喊冤。”
  “唉,什么时候上头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就好了。”王越深为认同地叹着气,然后说道:“工作组到咱们杏川来的消息,要不要通知一下有关部门?咱们多多少少还是要做些准备吧?”
  高学建道:“你去办一下,让各乡镇跟那些厂子打好招呼,别傻呵呵地让人把信息套走了。这个秦组长就是来微服私访的,万一回去写个报告,把下面那些事情都捅出去,咱们也难办。”
  “这个秦海叮嘱过让咱们不要走漏风声,到时候他问起来怎么办?”王越请示道。
  高学建笑道:“那就让他去问问,是谁把风声走漏出去的。他带着郭秋实还有公安到处跑,明眼人谁看不出是来做调查的?他们自己不注意保密,关我们啥事?”
  “呵呵,那我就交代一句,让下面那些厂子都说是自己看出来的。”王越说道。
  高学建笑着拍了拍王越的肩膀,说道:“你鬼点子多,这事你去办就行了,不用事事向我汇报。”
  在高学建和王越商量应付秦海的策略的时候,秦海带着郭秋实以及五名杏川县的刑警已经来到了县城外的一处小农舍。一进门,郭秋实就愣住了,在农舍里,足足有四五十个人在等着他们,其中有一些文质彬彬,像是干部或者白领的模样,另外有30个左右孔武有力、满脸杀气,甚至比他带来那五个刑警还要威风。
  “这,这是……”郭秋实扭头看着秦海,不解地问道。
  秦海微微一笑,说道:“这是我们工作组的全体同志,为了避免引起注意,我今天没有带他们一起到县政府去,只是让他们在这里等着。未来一段时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咱们工作,至于主要负责人,就是你和我两个。”
  “不不不,您是主要负责人,我是为您服务的。”郭秋实赶紧声明,他这个政府办副主任也就是个副科级干部,在杏川县还能算是个人物,在中央部委派下来的工作组面前根本就不够看。他曾经陪同领导去京城办过事,也算见过一些世面的。从秦海带的这群人身上,他感觉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就这30条保镖模样的汉子,怎么看也像是从特种部队出来的,这年头,有资格让特种部队保护自己的,能是个凡人吗?
  “郭主任,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秦海用温和的口气说道。
  “您有什么事就直接吩咐吧。”郭秋实说道。
  “咱们现在的工作,比较敏感。刚才在高县长那里,我们商量过,对我们这次的行动,要高度保密,以免那些小钢铁厂得到消息,采取一些隐瞒的手段,让我们接触不到真实的情况。为了做到保密,我想请你们几位这些天不要和家人以及单位联系,你看如何?”秦海问道。
  “可是……万一高县长要问我工作情况,怎么办?我想,他主要还是担心秦组长的安全问题,所以肯定会经常打听的。”郭秋实说道。
  秦海道:“这样吧,我现在给高县长打个电话,说明一下。你和公安局的几位同志呢,都跟家里和单位打个电话,说明未来十几天要参加保密工作,不能与外界联系。我想,以你们各位的工作性质,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吧?”
  “呃……过去的确也有过这样的时候。”郭秋实不情不愿地承认了,做办公室工作的,以及那几位干刑警的,与家人中断几天联系不算什么稀罕的事情了。不过,被秦海要挟着这样做,郭秋实多少还是有些委屈的感觉。
  秦海给高学建拨了一个电话,说明未来一些天他们打算进行秘密访问,所以不能与县里联系,希望高学建能够理解。高学建对于秦海的做法有些吃惊,但也无法反对,只能哼哼唧唧地表示了理解和佩服。
  在这期间,郭秋实和几名刑警也都和家人联系过了,在身边几十名彪形大汉的虎视眈眈之下,他们没敢说自己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也不敢透露秦海另有一队人马的信息。通完电话之后,郭秋实的手机和几名刑警的BP机都被非常礼貌地没收了,一名自我介绍名叫葛东岩的保安队长还向他们发出了一个温馨提示:如果发现他们中的任何人偷偷与外界联系,那么他的后半辈子就得考虑在监狱里度过了。
  “我已经给大家看过文件了,我们这个行动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泄漏我们的工作秘密,就是泄漏国家机密。需要我给大家普及一下《保密法》吗?”葛东岩说道。
  “这个……就不必麻烦葛队长了,我们都是接受过保密教育的。”刑警里的小队长张朋谄笑着应道,他是退伍军人出身,在葛东岩的身上,他闻到了一股火药的味道,知道这位仁兄绝对不是好惹的。
  处理完这些事情,秦海带着小分队离开了农舍,踏上了前往许堂乡的道路。所有的人没有集中行动,而是三三两两地分散开,假扮成各种身份,若即若离地跟在秦海的周围。几名杏川县的刑警被打散了,与秦海的随从搭伴,相当于是被监视起来了。郭秋实则被秦海带在身边,随时为秦海提供当地的各种信息。
  秦海总共花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对郭秋实成功地进行了洗脑,让郭秋实认识到,只有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配合秦海,才是他唯一的出路,敢于耍任何花枪,都会遭致无法想象的后果。
  高学建派郭秋实给秦海当向导,自然是因为他了解郭秋实的为人,也相信郭秋实不会为了一个临时下来的中央官员就出卖县里的利益,毕竟郭秋实未来还是要在县里工作的。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秦海的气场是如此之大,能够让郭秋实在恐惧之下,迅速就变节了。
  对于郭秋实来说,他实在是有苦难言。不能出卖杏川的利益,这一点他是非常清楚的。但面对着秦海的威胁,他又明白,如果自己不听秦海的,秦海捏死自己就像捏死一只臭虫一样容易,而到那个时候,高学建是绝对不会为他这个小小的政府办副主任出头的。
  叛变是死,忠诚也是死,他只能选择后死的那种了,更何况,秦海向他做了保证,事成之后,秦海会为他谋一个更好的前程,绝对不会让他受到高学建的报复。
  不知乍的,郭秋实对于这个比自己年轻10岁的副组长有着一种莫名的信任感,他觉得,秦海说的话肯定是能够兑现的,而如果自己把宝押在高学建身上,十有八九最后只能成为大神们斗法时的牺牲品。
  算了,还是叛变算了……郭秋实对自己说道。
第七百二十章
惹不起的东道沟村
  “这个村叫东道沟村,是许堂乡小钢铁最集中的村子,也是全县小钢铁最集中的村子。这个村的村民十分强横,平时乡里、县里的面子都不给。去年,县里进行集中整治,调了武警配合,才算攻进村里去。公安局在这村里拘了五个人,不过那些小钢铁厂一个都没有关掉,还是继续经营。那五个人放出来之后,听说村里人还凑钱给他们发了压惊费,一人五万。”
  郭秋实指着山坡下一个浓烟笼罩、机声轰鸣的小村子,对秦海介绍道。
  “这么厉害的一个村子,有没有上面的保护伞?”秦海问道。
  郭秋实咧了咧嘴,苦笑着答道:“其实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村里最大的一家厂子,就是高县长的表哥办的,高县长的夫人在里面也投了钱。县里好几个领导,在这些厂子里都有暗股。至于中层干部,参与的人就更多了,有些股本少的,也就是一两千块钱,分红多少倒在其次,关键是你要表示一个态度。”
  “这么说,你也有股份在里面了?”秦海笑着问道。
  “那是肯定的,要不人家会觉得你有什么想法呢。”郭秋实老老实实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