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416

  秦海笑道:“两边都算劳吧,只不过这边是劳心多于劳力,那边是劳力多于劳心。要不,就叫动静结合吧。”
  徐扬好奇地问道:“小秦,我听他们都叫你秦老师,莫非你这个技校生的水平,比他们这些正牌的大学生还高?”
  “哪里哪里,只是他们自谦罢了。”秦海赶紧解释道,“这些学生比较有礼貌,对厂里的工人都称老师的。”
  徐扬笑而不语,从刚才学生问秦海的话,他当然能够听出学生并不仅仅出于礼貌而称秦海为老师,而是秦海的确具备了指导学生们做实验的能力。这么一个技校生,居然能够让一群本科生顶礼膜拜,这是何其妖孽的事情啊。
  说话间,两个人已经来到了硬度实验台前。徐扬看到,冷玉明坐在一张板凳上,而宁中英和另外一个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胡子拉碴的中年人分别坐在放设备的大桌子上,三个人正在热烈地聊着什么。宁中英是面对着徐扬他们走来的方向的,看到徐扬过来,他连忙从桌上跳下来,笑着上前握手。
  “徐秘书什么时候来的,小秦,你也真是的,徐秘书来了,你怎么不提前通知一下。”宁中英说道。
  徐扬摆摆手道:“不怪小秦,是我不让他惊动大家的。”
  秦海笑道:“徐秘书说了,他要微服私访,看看咱们青锋厂到底是不是真的在搞技术攻关,所以不让我泄露他的行迹。”
  “小秦!”徐扬扭头瞪着秦海,装出恼火的样子喝道,“你怎么能这样编排我,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了?”
  “哈哈,小秦这家伙嘴里从来都没句靠谱的话,徐秘书别和他一般见识。”宁中英哈哈笑着,否定了秦海的挑拨。
  “这位老师是……”徐扬看着一旁笑呵呵不吭声的李林广,有些不敢确定地问道。他虽然在路上已经听秦海说起过李林广的情况,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居然会是一个教授。
第九十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宁中英看出了徐扬的心思。其实,他最早见到李林广的时候,也有点犯嘀咕,怀疑秦海向他吹嘘的李林广的本事是否属实。这些天里,李林广先是与秦海一道,帮青锋厂解决了旋耕刀片钢材的冶炼问题,随后又帮着指导材料实验室的建设,带领一干学生连续破解了几十个与浦桑汽车配件相关的技术难题。宁中英看到这些,才相信了李林广的确是一个世外高人。
  “这位就是工学院的李教授,我们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成就,都是李教授带着工学院的师生们完成的。”宁中英这样向徐扬介绍道。
  “李教授,谢谢你为我们北溪市做的贡献啊。”徐扬不愧是当秘书的,嘴脸变得极快。他马上伸出手去,脸上带着十二分的热情,向李林广表示着敬意。
  李林广与徐扬握了一下手,笑着说道:“徐秘书,你别听宁厂长吹我,其实我只是帮着敲敲边鼓,真正的攻关都是冷科长和小秦他们搞的,我带着老师和学生们来这里,纯粹是来学习的。”
  众人一通互相表扬之后,徐扬把话头引回了正题,他对宁中英说道:“宁厂长,听说你们出口日本的旋耕刀片的技术难题已经解决,样品已经发出,我代柴市长向你们表示祝贺啊。”
  “多谢柴市长的关心。”宁中英说道。
  徐扬又道:“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浦桑配件国产化的事情了,柴市长非常关心这件事的进展,宁厂长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
  宁中英用手指了指李林广,说道:“这个问题,要不还是请李教授来向徐秘书介绍吧。”
  听宁中英把球踢给了自己,李林广倒也不客气,他从实验台上拿过来一份材料,递到徐扬的手上,说道:“我刚才正在向宁厂长汇报这件事情呢,徐秘书既然关心,那我就再说一次吧。”
  “嗯,您请讲。”徐扬说着,从兜里掏出一个本子,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李林广道:“这一次青锋农机厂从浦桑国产化办公室那里承接的汽车配件,一共是37种。我们对这37种配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全面梳理,共列出59项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通过技术攻关,已经解决了其中的28项,另外还有11项有了成熟的思路,只是还需要一些进一步的实验加以验证。另外还有20项技术难度较大,需要的投入也比较多。我们已经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做一些预研,准备作为下一步攻克的难点。”
  “已经完成了28项?那么,有多少种配件的工艺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徐扬追问道。
  “工艺问题完全解决的,一共是17种配件。”在一旁的冷玉明替李林广回答道。
  “太好了,那这17种配件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开始生产了?”徐扬又问道。
  这回轮到宁中英来回答了,他说道:“我们已经把这17种配件的样品生产出来,送往浦桑国产化办了,如果快的话,可能一星期后就能够有回音。”
  “事不宜迟,如果国产化办接受了你们的配件,那你们就要全力以赴地投入生产。至于剩余的20种配件,你们也要抓紧时间解决关键工艺问题。”徐扬说道。
  “这是自然的。”宁中英道。
  徐扬道:“宁厂长,既然现在已经有17种配件可以投入生产了,你们此前向柴市长提起的全市协作问题,是不是就可以启动了?现在整个北溪的工业企业都不景气,柴市长天天都盼着你们能够尽快实现突破,把北溪的其他企业带动起来呢。”
  宁中英和秦海在浦江承接汽车配件生产业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请其他企业协作的问题。青锋农机厂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设备和技术并不全面,有些配件的生产是青锋厂所无法承担的。
  宁中英和秦海的想法高度一致,那就是把关键工艺环节控制在青锋厂的手里,而把其他的制造环节分包出去。作为没有核心技术的分包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挣到一些辛苦钱,青锋厂由于掌握了关键环节,因此可以赚取超额利润。
  有关这个设想,宁中英在回到安河之后就向柴培德做了汇报,涉及到利润分配的地方,他自然是含糊其辞,用了一些春秋笔法给掩饰住了。柴培德对于谁拿多少利润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这种协作能够给北溪的其他企业带来生产任务,即便是挣些辛苦钱,至少也解决了这些企业发工资的问题,这对于市政府来说就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从宁中英向柴培德汇报情况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柴培德心中焦急,因此才派了徐扬前来督战。没想到徐扬这一趟真没有白跑,居然获得了这样好的一个消息。
  “宁厂长,你们现在已经解决了工艺问题的17个配件,可以由哪些企业来协作,你们列一个名单出来,市政府替你们去协调,直接给他们下指令,要求他们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徐扬牛烘烘地说道。
  宁中英摆摆手道:“徐秘书,不用这样麻烦。强扭的瓜不甜,让市里直接下指令,恐怕这些厂子心里不舒服。”
  “他们怎么会不舒服呢?”徐扬道,“现在北溪大多数的企业都处在半停工的状态,市里帮他们找到了业务,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不舒服呢?”
  “呵呵,他们太高兴了,我们可就不高兴了。”秦海站在一旁,挑破了窗户纸。
  徐扬说让市政府给企业下指令来完成与青锋厂的协作,其实不过是一句官话。正如徐扬所说,这些企业都处于半停工状态,正在嗷嗷待哺,等米下锅。市政府从青锋厂手里拿过协作任务,交给这些企业去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对市政府只会感恩涕零,换句话说,市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付出、只有收益的。
  但对于青锋厂来说,情况就恰恰相反了。青锋厂手里攥着的这些业务,放到哪去都是香饽饽,凭什么一句话就全送给市政府了?临到最后,好像还是市政府帮了青锋厂多大的忙似的,这不显得青锋厂很傻很天真吗?
  宁中英是只老狐狸,怎么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徐扬想蒙宁中英,是选错了对象,宁中英是不可能上当的。
  “呵呵,这么说来,青锋厂在这个问题上,是有自己的想法了?”徐扬干笑着,对宁中英等人说道。
  宁中英道:“协作这种事情,讲究的是平等自愿,心情愉快。如果让市政府下命令,那大家就都不会心情愉快了。我们的打算,是搞一场招标会,请北溪市的各家企业都来投标,技术过硬、报价合理的企业就能够中标。我们双方签订合作协议,说明责权利关系。这样一来,如果未来合作中有什么摩擦,也省得柴市长和徐秘书坐蜡了。”
  “那如果没有企业来投标呢,怎么办?”徐扬将了宁中英一军,提醒他市政府的指令性计划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不会出现无人接标的情况。
  李林广不以为然地插了一句:“死了张屠夫,还能吃了混毛猪?如果北溪的企业都不愿意投标,我替你们去其他地市拉一些企业来。我给很多地市提供过技术指导,和他们分管工业的领导都很熟悉。”
  “这个倒是不必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徐扬赶紧打断李林广的话,他刚才所说不过是一句气话,如果真的让这些协作订单流到其他地市去,那可就是摆了天大的乌龙了。自己市里的企业还在饿肚子,市里的订单却给别的市拿走了,这让柴培德以后还如何见人?
  “宁厂长,你们想以招标的方式来开展协作,这个想法也非常不错。这样吧,你们拿一个具体的方案出来,包括有哪些招标内容,需要哪一类的企业参加,都写到方案上去。我带回去向柴市长汇报一下,然后由市政府出面,向北溪的各家企业发通知,要求他们参加投标,你看这个方式如何?”徐扬说道。
  “这当然好。”宁中英笑道,“有柴市长给我们撑腰,我们就有底气了。有关招标的文件,小秦和老冷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徐秘书回北溪的时候,可以带回去。我们初步的考虑,是在下周收到国产化办的通知之后,召开这个招标会。地点嘛,就选在我们青锋农机厂。”
  “选在你们这里不太方便吧?”徐扬道,“这种招标也是一种新的改革探索,有很大的意义,放到北溪去搞,不是显得更正式一些吗?”
  秦海用手指了指工棚里的设备,说道:“有些技术上的问题,我们需要和投标的企业进行现场沟通。如果到北溪去,没有这些实验设备,这些事情就说不清楚了。”
  “原来如此。”徐扬点点头,“嗯,好吧,你们的考虑是对的,我回去以后,会向柴市长做一个详细的汇报。我想,你们的招标会,要不就开成一个现场会吧,让市里和各区县分管工业的领导也都来观摩一下,学一学商品经济的原则。”
第九十七章
招标现场会
  “热烈庆祝北溪市第一届企业协作招标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祝首届企业协作招标现场会圆满成功!”
  “向参加现场会的全体领导致敬!”
  “学习先进经验,争取更大光荣!”
  ……
  一夜之间,无数的大红横幅突然出现在平苑县的各条街道上,并且向东蔓延,一直挂到了青锋农机厂的厂区内部。
  青锋农机厂有史以来都不曾有过这样的热闹,来自于全市12个区县的官员和企业领导闹闹哄哄地挤满了青锋厂的行政区,光是他们乘坐的各色车辆排起来就有几里路长。代理办公室主任陈荣坤原本以为安排一个能容纳500人的大礼堂就足够用了,谁知到了现场会开幕的当天,到场的嘉宾岂止千人。大礼堂根本就装不下这许多人,会场于是只好挪到了大草坪上。
  由于现场会是在平苑召开,因此平苑县长郭明便担任了会议主持。他站在铁架子搭起的主席台上,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对着全场大声说道:
  “喂喂,各区县的领导同志们,大家请安静,我们的第一届企业协作招标现场会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请各区县带队的县领导到主席台上就座,主席台下请按分好的各区县位置就座……现在请北溪市副市长柴培德同志宣布会议开幕并做重要讲话……”
  乱哄哄的会场渐渐地安静了下来,柴培德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走到麦克风前,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平苑县青锋农机厂召开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现场会,这是北溪市顺应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上做出一次有益的尝试。
  青锋农机厂锐意进取,在厂长宁中英同志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大胆地承揽了浦江市浦桑汽车项目零配件国产化工作中37个配件的生产任务。经过与安河工学院的共同攻关,目前这37个配件中的17个技术工艺已经获得浦桑汽车国产化办公室的认可,这同时也是德国狼堡汽车公司对于我们技术的认可。
  根据国产化办透露的信息,青锋农机厂是在这项国产化工作中第一个获得狼堡公司技术认可的企业,这是青锋农机厂的光荣,也是我们整个北溪市工业系统的光荣!”
  说到这里,他用力地挥了一下手。下面听报告的人们心领神会,拼命地鼓起掌来。一时间掌声雷动,颇有一些浩大的声势。
  接下来,柴培德便把青锋农机厂准备进行配件生产协作招标的大体思路向众人介绍了一番,并且反复强调这是一种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全新的经营模式,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投标,并且按照协议完成各项协作任务。
  最后,柴培德特别提到:“中央提出,以后要更多地依靠经济规律办事,减少行政干预。北溪市政府决定,对于此次的协作招标工作,市政府只做原则性指导,不直接参与企业之间的谈判。各家有意投标的企业,请直接与青锋农机厂进行洽谈,在平等互利、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好了,我的讲话就到这里,下面应当把舞台交给今天真正的主角了。”
  柴培德说完就返回自己座位了,郭明接着宣布,由青锋农机厂厂长宁中英介绍招标细节。听到宁中英的名字,场上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其气势甚至超过了对柴培德的欢迎。
  “哈哈哈哈,各位都是老朋友,我老宁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吧?”宁中英走到发言席的时候,未曾开口先哈哈笑了一通。下面坐着的这些人,十个里起码有八个是认识宁中英的,其中又至少有六个是与宁中英在一起喝过酒、聊过天的。一个市的工业系统就是一个小圈子,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更何况宁中英又是一个喜欢交际的老油条。
  “老宁,前两年不是听说你滚蛋下台了吗?怎么还赖着不走啊?”
  “老宁,咱们这么好的交情,有什么业务你不直接交给我们做,还搞什么招标,太见外了吧?”
  “宁厂长,我们厂的实力你还不了解吗,17个配件我们都要了,保证达到质量要求。”
  台下的人开始起哄了,企业领导们在一起开会的时候,一向都是这样的风格,即使柴培德在台上,对此也不会介意。计划经济年代里,每一家企业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他们虽然也受上级部门的领导,但同时上级部门也经常需要求他们提供各种经济上的支持,所以他们有些放肆的举动上级部门也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听到同行们的喧嚣,宁中英笑容满面,他抬手往下按了按,示意众人安静,然后说道:“我老宁的为人,大家还能不知道吗?如果不是念着各位老朋友,我们接的这些配件,早就拿到红泽、岑州那边去做了,海东省的几家大厂子,前些天还跟我打招呼,说想接一些业务呢。结果呢,我一概都给回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老朋友,我们青锋厂不能不讲交情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