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51

  与轧机不同,大化肥设备的引进价格并不特别高。70年代中期,中国引进的1700毫米热轧和冷轧生产线,总投资是38.9亿元人民币,而同期引进一套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的生产装置,投资仅为3亿元。前者因为投资额巨大,地方政府无力承担,必须由国家出钱,所以经委可以强制要求必须是“联合制造”,并逐步提高国产化水平。而后者所需要的投资是省一级政府能够筹措到的,人家自己掏钱买设备,国家又有什么理由去说三道四呢?
  大型的化工设备企业都是国家直属的,省里养不起这样大的企业。而化肥厂却是属于省里的,生产出来的化肥以及获得的利润,都是省里的好处。哪个省愿意放弃嘴边的肥肉,拿去给国家直属的化工设备厂练技术?
  至于说到引进设备能够给当事者个人带来的好处,就更摆不上台面了,可谁又能说这方面的因素不重要呢?
  冯啸辰现在跳进去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旋涡。这次的考察团是由经委牵头的,从一开始商定参加人员的时候,就已经是矛盾重重、剑拔弩张,让经委领导都头疼不已。因为涉及到大型装备引进的问题,经委便要求重装办派人参加,相机协调。罗翔飞也知道这件事的麻烦之处,带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派出了自己的看家法宝冯啸辰,希望以冯啸辰的机智,能够在这团乱麻中间梳理出一个头绪来。
  大化肥设备考察团与秦重的轧机设计代表团是同机前往日本的。冯啸辰原打算在飞机上和考察团的人员多聊一聊,谁料想一上飞机就被胥文良和崔永峰给拉过去了,谈了一路的轧机问题。这会好不容易把胥文良他们送走,冯啸辰这才回到自己的团队里来了。
  “小冯,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日本化工设备协会的副理事长乾贵武志先生。”
  考察团团长王时诚看到冯啸辰过来,笑呵呵地给他引见着日方前来迎接的人员。王时诚是经委的一名副司长,而重装办是设在经委下面的机构,所以王时诚算是冯啸辰的间接上级。不过,王时诚是个挺聪明的人,他早就听说大主任张克艰对冯啸辰颇为欣赏,而且由于冯啸辰出了一个成立经纬咨询公司的主意,解决了经委许多待业子弟的就业问题,经委许多干部都对他心存感念,因此王时诚也就不便在冯啸辰面前摆上级的架子了,话里话外对他都很是客气。
  “乾贵先生,很高兴认识你。”
  冯啸辰走上前,与乾贵武志对鞠了一躬,用日语向对方打着招呼。
  “想不到小冯你的日语这么好!”王时诚半真半假地发出一声惊叹,“怪不得罗主任那么器重你。对了,乾贵先生,我忘了向你介绍了,这位是我们经委重大装备办公室的副处长冯啸辰先生,有关重大装备引进的问题,便是由冯处长所在的部门直接负责的。”
  后面这句,他便是向乾贵武志说的了。翻译把他的话译给乾贵武志,乾贵武志脸上露出几分惊讶之色,接着便向冯啸辰又鞠了一躬,说道:“如此说来,这一次贵我双方的合作,就要多多仰仗冯处长了。”
  冯啸辰笑道:“哈哈,乾贵先生搞错了,刚才王司长是在跟你开玩笑呢。王司长是我的领导,我们代表团里所有的人都是我的领导,我只是给他们当当翻译、跑跑腿的勤杂工罢了。不过,还是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吧。”
  乾贵武志也分不清王时诚的话和冯啸辰的话谁更靠谱,但本着宁可错杀、决不错过的念头,他还是向冯啸辰客客气气地说道:“对对,合作愉快。来,各位,这边请,我们先到宾馆去下榻,然后到东京郊外最负盛名的疗养地去泡泡温泉,解解旅途上的乏累。”
第二百二十九章
地方上的态度
  “小日本真是会享受啊!”
  穿着日方免费赠送的高档化纤泳裤,泡在热腾腾的温泉池子里,喝着鲜榨的果汁,郝亚威目光迷离,对身边的冯啸辰感慨万千地说道。
  冶金局撤销后,郝亚威被调整到了经委工业交通司,依然当了一名分管预算拨款的处长。这一次大化肥考察团赴日考察,他也是成员之一。在整个考察团里,与冯啸辰关系最好的,就莫过于郝亚威了,这倒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俩同在冶金局工作过,而是因为在德国的时候,冯啸辰曾经帮郝亚威买下过一部打折的莱卡相机,这台相机至今仍然是郝亚威家里最贵的物件。这么说吧,在郝亚威家里,孩子自然是地位最高的,其次是郝夫人,然后便是那台莱卡相机,郝亚威自己只能屈尊第四。
  “咱们国内也有温泉吧,汤山那边,据说温泉的质量还挺好的呢。”冯啸辰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个池子,相比后世国内的豪华温泉,应当算是比较简陋的了。在冯啸辰的印象中,后世在京北的汤山一带就有几处颇为奢华的温泉酒店,泡一次的花费足够一户工薪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郝亚威笑道:“你说汤山温泉啊,那就是一个大澡堂子,男的一池子,女的一池子。我去泡过几回,五分钱一次,倒是不贵,听说能治关节炎和哮喘啥的,有不少老头每星期都去的。”
  “呃……”冯啸辰无语了,郝亚威说的这个,好像挺煞风景的。不过,时下国内的情况的确如此,大家的温饱也就是勉强刚刚解决,哪有闲钱去享受温泉。温泉浴对于国人的价值,就是一个澡堂子,加上少许的医疗功效,不像日本这边,已经成为一种休闲、享受的方式了。
  “郝处长,冯处长,啥时候到我们滨海省去,我们那里的谷山温泉,也是赫赫有名的呢。相传早年乾隆下江南,路过我们滨海,当地士绅就请他去泡过温泉,现在谷山上还刻着一行字,说是天下第一汤,说是乾隆的手笔。”
  滨海省化工厅的生产处处长郑斌游到他俩身边坐下来,笑吟吟地发出了邀请。这一回,他来日本的目的就是为滨海省引进一套大化肥设备,省里给化工厅的指令是,必须是原装进口,三年投产。听说国家有政策要求新建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国产化比例,郑斌颇感头疼,这些天正在拼命地游说各部委官员,希望能够在政策上网开一面,让他完成省里的托付。
  “谷山温泉吗?的确是很有名气啊,一直都没有去过,啥时候去叨扰叨扰郑处长。”郝亚威随口应道。所谓乾隆亲自吃过、用过、睡过什么,而且留下墨宝的传说,在各地数不胜数,甚至连滇省、川省啥的,都能和乾隆贴上,好像乾隆是个超级路痴,成天做布朗运动(1)似的。这种话,郝亚威和冯啸辰都肯定是不会当真的。
  “郝处长,我听说,中央有要求,不能再成套进口大化肥设备,必须采取国内分包的方式。这件事,有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啊?”郑斌压低了声音,向郝亚威问道。其实,这个温泉池子足够大,他们三个人之间说话,其他人是根本不可能听清楚的,郑斌这样做,不过是一种姿态罢了,显得是在向郝亚威打听小道消息。
  郝亚威用手一指冯啸辰,笑道:“郑处长,你问我可是问错人了,大化肥属于重大装备,现在都划到重装办管了。小冯处长就是重装办的人,你应该问他才对。”
  “呵呵,是啊,是啊,我们在地方上,弄不清楚部委里的分工,原来这方面的工作是冯处长负责的。”郑斌装出无知的样子,腼腆地笑着,向冯啸辰点头致意。
  其实,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方面的权责关系呢?他此时凑过来,就是为了向冯啸辰打听消息的,只是他与冯啸辰素未谋面,必须要借郝亚威来搭个话而已。
  冯啸辰对郑斌的心思也是非常清楚,此时并不点破,只是淡淡地说道:“有关政策方面的事情,是罗主任他们这一级的领导掌握的,我就是帮领导跑腿打杂的而已,哪里会知道得这么详细?”
  郑斌抓住冯啸辰话里透出的一点松动,问道:“没关系,没关系,冯处长就算是只知道一点,也比我们下面的人强多了。关于大化肥成套设备引进的问题,中央的态度到底是怎么样的?”
  冯啸辰没有回答,反而向郑斌问道:“咱们省里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
  郑斌是个正处长,冯啸辰是个副处长,年龄也比郑斌小得多,但他可以不回答郑斌的问题,郑斌却不能不能回答他的问题。究其原因,那就是京官与地方官的差异。京城的部委官员平时自己调侃,说司长遍地走,处长不如狗。但到了地方官员面前,他们就属于见官大三级。像郑斌这样的省厅官员,见了郝亚威和冯啸辰,就必须一口一个领导地恭维着,而后者也能坦然接受。
  “我们地方上的态度嘛,还是觉得直接成套引进更为理想。这中间的道理也是很明显。一来,成套引进可以节省时间,设备每提前一年投产,就能够为我们省里的农民早一年提供大量的化肥。你们知道,农村搞了承包制之后,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连带着对化肥的需求也就与日俱增了。这两年,我们省每年都要因为化肥销售的问题发生几十次斗殴事件,其实那都是没买到化肥的农民情绪激动,一时冲动才起的纠纷。”郑斌用激动的语气说道。
  “嗯嗯,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在调研的时候也听说过。”冯啸辰微微点头,表示这个问题已经可以不用再铺陈开了。
  “二来嘛……”郑斌也是聪明过人,马上就进入了下一个主题,“说起国内的设备制造企业,当然,他们都是非常努力的,这一点我们也都承认。但因为十年运动的干扰嘛,国内的技术水平和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一点也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说是咱们的企业不努力,对不对?”
  “你说得对。”冯啸辰点点头。他知道郑斌这样说就是要贬损那些化工设备企业了,事先说一些话垫一下,省得太得罪人而已。至于说什么十年运动干扰之类的,那也是当年的流行甩锅用语,总得有人来背锅吧?
  果然,郑斌做完铺垫,就开始发牢骚了:
  “这样一来呢,他们提供的设备无论是质量还是进度,都有些差强人意,有时候让我们下面的人真是很头疼。前年,我们建一座5万吨的尿素厂,是请国内某家企业负责的。两台容积不到10立方米的分子筛容器,交货时间就能延期了3个月,而且筒体上的焊缝多次返工,到现在还有隐患。还有4台炉水预热器,技术要求并不高,两年不到,就坏了3台,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你们说说看,这种都算不上是高、精、尖的设备,都不能保证质量和工期,我们怎么敢把30万吨的大装置交给他们?”
  “这是哪家企业提交的设备?”冯啸辰问道。
  “是新阳第二化工设备厂。”郝亚威解释道,“老郑前几天就跟我们几个说起过。”
  出国之前,照例是有几天集中培训的。冯啸辰因为懂日语,又有其他的事情牵扯,所以没有参加集中。在那期间,考察团的成员们已经有过一些接触,有关新阳第二化工设备厂为滨海省提供尿素设备的事情,郑斌已经在私下里跟不少人聊过,所以郝亚威能够说出厂家的名称。
  在这一次的考察团中,就包括了新阳二化机的人员。郑斌说他们坏话的事情,其实也已经传到新阳二化机的耳朵里了,他们对此事也只是闷在肚子里生气,而无法找郑斌说理。要论起来,郑斌可真没造谣,新阳二化机提供的那套设备,的确出了不少问题,怨不得人家用户抱怨。
  “新阳二化机,我知道了。”冯啸辰点点头,并不过多评论,这让郑斌颇有一些失望。
  “国家希望掌握大化肥设备的制造能力,这一点我们都是理解的,而且是举双手赞成的。但是,我们基层的难处,国家也应当考虑吧?像新阳二化机这样的企业,我们是真的有点不敢合作的。”郑斌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说道。
  “嗯,地方上的同志能够理解国家的政策,就很难得了。”冯啸辰直接略过了郑斌后面的话。开玩笑,他是重装办的人员,当然是倾向于国产化的。国产化是一项政治任务,郑斌这些人有再大的意见,也不敢公开反对,只能是找客观理由而已。不过,国产化中存在的问题,冯啸辰也是必须要正视的,反正考察的时间还长,他准备找机会和新阳二化机的人员也聊一聊,看看他们对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想法,是知耻而后勇,还是打算靠着国家的保护来混日子。
  “各位,大家都泡好了吧?我们准备了一顿正宗的日本料理,请大家赏光。”
  乾贵武志恰到好处地出现了,他裹着浴泡,笑容可掬地向众人发出了邀请。
注释:
(1)所谓“做布朗运动”,其实是用梗,指迷路后向任意方向自发进行的不规则运动,通常运动发生者在运动完成后才会意识到自己进行了该运动。
第二百三十章
他乡遇故知
  日本化工设备协会的态度是非常热情的,也是非常真诚的。一个10亿人口的农业大国,需要多少化肥设备,谁都能估计得出来。天字第一号的大客户来到自己面前,不热情、不真诚,那还能叫做经济动物吗?
  在随后的十几天时间里,乾贵武志带着考察团一行在日本各地巡游,什么东京、横滨、歧阜、大阪。每到一处,除了参观当地的化工设备制造商以及大型化肥厂之外,余下的就是体味当地的风情,泡温泉、吃日餐、看歌舞伎表演、上街购物,让一干中国人玩得乐不思蜀。
  能够进入这个考察团的,也都是有些身份的人,司局级就有六七个,处级干部根本就不能算什么了。也就是企业里的那些人员地位低一点,可架不住人家手里有钱,临到需要考察团自己花钱的时候,都是这些企业的人上赶着去付账的。
  “冯处长,这套护肤品打完折才合100多块钱人民币,你不买上一套,回去送给你爱人?资生堂可是日本的大牌子,听说有上百年的历史呢。咱们国内的女同志都知道这个牌子,你如果买一套回去送给你爱人,她肯定得高兴坏了!”
  新阳二化机的副厂长邓宗白拉着冯啸辰,凑在一个护肤品柜台前,热情地推荐着,就像他是资生堂的销售小姐一般。他有一点说得不对,那就是在这个时候,国内还真没有多少女性知道资生堂的名字,也就是一些官太太们有这样的见识而已。这些官太太平日里也就能够在嘴上说说,谁也舍不得真的去买。一套资生堂的护肤品实在是太贵了,一支手霜的价钱足够买一箱“百雀羚”了,谁花得起这样的冤枉钱?
  可是,买不起归买不起,对于那些家境还过得去的女性来说,谁又不喜欢这类奢侈品呢?这趟到日本来,考察团里八九成都是男性,而其中起码又有五六成带着给老婆买资生堂的重任。这种东西在日本买,能够比在中国国内便宜一半以上,如果遇上打折销售,又能再便宜两三成,花钱不多,却能够博老婆一笑、二笑乃至笑上一年,这种好事可是“妻管严”们最乐意干的了。
  当然,人家日本的商店也不会平白无故就打折,所有的打折商品,都是已经过时的,有点清仓甩卖的意思。日本人自己是不屑于买这种过时护肤品的,可中国人不同,拿回国内去,大家只知道这是外国货,谁管它过时不过时?
  这几天,像郑斌这样的化肥设备用户在拼命游说冯啸辰,而邓宗白这种设备制造商也同样在往他身上贴,想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今天乾贵武志安排大家在大阪逛街,邓宗白便盯紧了冯啸辰,不断地怂恿他买东西。
  邓宗白知道,官员们出国来,只能领到少许的外汇作为零花钱,如果要买东西,就只能找企业的人借外汇,而这就是企业能够巴结官员的机会。他如果知道冯啸辰是个身家几百万西德马克的大富翁,恐怕就不会再这样说话了。
  “邓厂长,资生堂就免了吧,我现在还是光棍一条呢,买了也不知道送给谁呀。”冯啸辰笑呵呵地婉拒了邓宗白的好意。
  在他京城的宿舍里,放着五六套欧美的护肤品,什么香奈尔、雅诗兰黛、兰蔻之类,都是他那个时尚而且热情过分的德国三婶送给他的。依着冯舒怡的愚见,冯啸辰可以拿着这些护肤品套装在京城勾搭到一大群女孩子,同时脚踏七八条船也不为过。冯啸辰对于冯舒怡的这个提议敬而远之,在那个年代里搞三角恋纯粹就是自绝于人民,流氓罪这个罪名就是为这种人准备的。
  “怎么,冯处长还没对象吗?”邓宗白装出惊讶的样子,“哎呀,我们厂就有合适的,大学生,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怎么样,冯处长如果有想法,我回去就给你介绍,不敢多说,五个以上,随便你挑。”
  冯啸辰暴汗,这听着怎么有点像是选妃的样子啊,新阳二化机为了拉自己做同盟,也真是够下本钱的。不过,他也知道邓宗白可能真的有这样的底气,以冯啸辰年纪轻轻就能够在部委里当一个实职副处长的条件,在下面省里的一个企业要找个对象,绝对是可以随便挑的。
  “这件事,还是从长计议吧。”冯啸辰道,“邓厂长,我看你倒是可以买上一套,回去送给你爱人。对了,你女儿也该挺大了吧,是不是也该给她挑一套?我帮你讲讲价钱,说不定还能再落点折扣下来呢。”
  “哈哈,不管她们,一个是乡下老太婆,一个是乡下柴火妞,用点什么友谊润肤脂都是多余的,要依我的话,擦点蛤蜊油(1)足够用了。”邓宗白毫不留情地把自家的妻女都给贬了一通。
  “邓厂长,这话我可记下了,下回我上你们新阳去,可得讲给嫂子听。”冯啸辰装出一副威胁的嘴脸说道。
  “这可不行!这话也就是在背后说说,我那个老伴是车工出身,厉害着呢。”邓宗白赶紧告饶,接着又顺梯下房地说道:“嗯,也好吧,冯处长,你懂日语,帮我问问看,这些护肤品到底有啥区别。”
  冯啸辰正待上前去和售货员沟通,忽然听到旁边有人“咦”了一声,接着便是一句中文:“是……是冯处长吗?”
  冯啸辰转头一看,不由得也惊讶地喊起来:“高师傅,怎么会是你啊!”
  说话那人,原来正是通原锅炉厂的电焊工高黎谦,因为钳夹车抢修的事情而与冯啸辰认识了,后来因为杜晓迪没能进入电焊工大比武的前20名,冯啸辰专门去机械部进行了斡旋,又见了高黎谦一次。此时在大阪街头遇到高黎谦,冯啸辰还真觉得有些意外,转念一想就反应过来了,那一次大比武的一个奖励就是前20名优胜者会被送到日本来培训一年,计算他们在国内学习日语和外事纪律的时间,这会高黎谦应当是刚到日本三个月左右,只不过冯啸辰此前并不知道他们培训的地方是在大阪。
  想到这里,冯啸辰的心里蓦然涌起了一阵春潮,高黎谦在这里,那么杜晓迪呢?
  “冯处长,真的是你啊!怎么,你是来日本出差的,还是来学习的?”高黎谦也算是他乡遇故知,脸上泛着欣喜的神色。他与冯啸辰打过两次交道,对冯啸辰的印象非常好,此时在异国他乡遇到,喜悦之情自然是难免的。
  “我是来考察大化肥设备的。”冯啸辰解释道。他把身边的邓宗白向高黎谦做了个介绍,听他们俩互相客套了两句,便又继续问道:“怎么,高师傅,你们培训的地方就是在大阪吗?”
  “是的,我们21个人到日本以后就分开了,我和小杜是在大阪的鹤羽工业会社培训,他们是搞压力容器的,业务范围和我们一样。其他那些师傅也都各自在对口的公司培训,有些在大阪,还有一些在其他地方,我也说不过来。”高黎谦唠唠叨叨地说道。他本来不是喜欢说话的人,但可能是因为太长时间没有和其他人说中国话了,他这会颇有一些兴奋。
  “晓迪……啊,不,我是说小杜没跟你一块上街来吗?”冯啸辰问道,他脱口而出一句“晓迪”,话已出口,又觉得这个称呼可能显得过于亲昵了,没准会让高黎谦觉得不悦,于是便迅速改口了。
  高黎谦把冯啸辰的语气变化看得清清楚楚的,心念微动,说道:“小杜没出来,她到了日本以后总共也没出过厂门几次,完全都钻到技术里去了。白天跟着日本这边的师傅学习,晚上就自己抱着一本日汉辞典学日语,看那些日文的技术资料。啧啧啧,那股劲头,我可真是学不了,难怪在我们几个年轻徒弟里,师傅最看重她了。”
  “这个还真得劝劝她,劳逸结合也是需要的嘛。”冯啸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