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451

  “我只是关心嘛,干嘛踢我……”
  “你还会来吗?”
  “可能没时间了,我们明天要去广岛。”
  “哦……”
  “回国以后,记得到京城找我……”
  “嗯……你会给我写信吗?”
  “呃……”
  “呃什么,写不写嘛!”
  “写,我写!”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起来了
  冯啸辰做贼心虚地回到下榻的宾馆,到自己房间放下高黎谦托他带回去的资生堂护肤品,然后来到王时诚的房间销假。一进门,见屋子里烟雾缭绕,四五名部委的官员正在抽着烟,不知谈着什么。
  “王司长,我回来了……呃,各位领导,这个宾馆是禁烟的,你们在房间抽烟,弄不好要被罚款了。”冯啸辰苦笑着向众人提醒道。
  “什么?罚款?”
  “不会吧,抽支烟,还罚款?”
  “不行不行,赶紧掐了!”
  官员们纷纷把手里的烟头掐灭,又把临时用纸叠出来的烟灰缸里拿到卫生间去,撕烂了扔进马桶,冲水灭迹。这些人在国内的时候都是随便惯了,尤其是到地方上去出差,哪怕有些宾馆也有禁烟的提示,但他们也都不会当一回事。可到了国外就不同了,人家才不管你们是司局级干部,该罚款那叫一个毫不留情。
  日本的消费水平高,一旦要罚款,金额估计就小不了。这钱到时候让公家出还是私人出呢?公家出吧,无名无份。如果让私人出,还不得让这干人等都吐一口老血?
  “唉,都是郑斌这小子给害的!”
  化工部一位名叫牛克安的副司长悻悻然地说道。人犯了错误,总是找个替罪羊,这也是人之常情了。一干官员跑到国外来,违反人家宾馆里的规定,在房间里抽烟,这种事情说出去也挺丢人的,所以牛克安需要找个理由,于是便骂开了郑斌。
  “没错,不是为他们那点破事,我这会早就睡了。”来自于农业部的副司长赵丞也附和道。
  冯啸辰不明就里,不过也懒得打听。这一屋子人里有4个副司长,官最小的是一位名叫潘卫华的正处长,可人家是来自于计委的,大衙门里的处长,权力不亚于职能部委里的副司长了。他自己是个小小的副处级,哪能呆在这跟大家打浑。想到此,他笑了笑,对王时诚说道:“王司长,如果没什么事,我就先回房间去了,你们慢聊。”
  “小冯,别走,坐下一块谈谈。”王时诚用手指了指旁边一把椅子,对冯啸辰说道。
  “你们是在谈重要工作吧?我在这,合适吗?”冯啸辰假意地问道。
  王时诚道:“合适,大家一直在等你呢。”
  听到王时诚这样说,冯啸辰就不好再离开了。他知道肯定是考察团里有什么事情需要讨论,他自己的职务虽低,但却是代表重装办来的,也有一些发言权。王时诚说大家一直在等他,当然是客套,但至少也说明这件事与他是有关系的。他走到椅子前坐下来,用惴惴地口吻问道:“怎么,王司长,出什么事了吗?”
  “郑斌和邓宗白打起来了,就在宾馆的大厅里,很多日本人都看到了。”王时诚恨恨地说道。
  “啊?”冯啸辰这回是真的傻眼了。两个干部在国外当众打架,而且还被外国人看见了,这在当年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件。如果被有心人拿回国去炒作一下,王时诚这个团长恐怕都得担一个“管理不当”的责任,也难怪官员们大晚上睡不着觉,都跑这抽闷烟来了。
  “还是为了滨海省那套化肥设备的事情?”冯啸辰问道。
  “可不是咋的!”牛克安道,“这个郑斌,也真是个大嘴巴。我早跟他说过,这些不利于团结的话,说一两回也就好了,哪能没完没了地说下去?邓宗白又不是不知道他在背地里说的那些,就是不好跟他计较罢了。现在可好,他当着邓宗白面损人家技术不行,这还能不打起来?”
  郑斌是滨海省化工厅的干部,邓宗白是新阳省第二化工机械设备厂的干部,都是化工部系统的人。这两个人闹起来,脸上最难看的自然就是牛克安了。当初滨海省要建一套中型化肥设备,是化工部安排由新阳二化机承建的,最后这套设备出了质量问题,滨海省除了对新阳二化机不满之外,对化工部也颇有一些怨言。
  这一次考察团出访日本,郑斌在私下里不知跟多少人讲过新阳二化机的技术不行,产品质量低劣。邓宗白因为自己的确有短处,所以也不好发作,只能闷在肚子里生气。今天,大家欢欢喜喜去逛街,邓宗白买了一套护肤品回来,准备带回家送给老婆。进宾馆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就招惹了郑斌,郑斌直接来了一句:“没错嘛,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好好做一做的。”
  这句话,搁在其他场景下面,也可以认为就是一句普通的调侃,毕竟护肤品就是做面子功夫的东西。可邓宗白脑子里始终是绷着一根弦的,觉得郑斌不管说什么都是冲着他来,羞恼之下,便用手一指郑斌,喝道:“姓郑的,你把话说清楚,什么叫面子上的功夫!”
  郑斌可能还真是无意,听到这话,先是有些愕然,待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之后,他也不去辩白,反而梗着脖子道:“我说什么了?许你们做,还不许人家说吗?”
  这一来可就把邓宗白彻底惹急了,他上来就是一句省骂:“姓郑的,我忍你好久了,你个鳖孙欠揍是不是!”
  人家郑斌也是堂堂省厅里的处长,平日里谁敢管他叫鳖孙,听到这句,他还能不炸。这两个人都是当过工人的,体格好,骨子里也都有点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动起了手。等到王时诚、牛克安等一干人把他俩拉开,两个人的脸上都已经挂上了彩。万幸的就是那年月没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否则这会俩人这会儿已经是全球扬名了。
  “我判断,郑斌那句话可能不是冲着邓宗白来的。”赵丞分析道,“这家伙平时就喜欢开玩笑,说化妆是面子工程,这在我们部里的一些年轻人那里也是经常说的,可能真不是有所指。”
  王时诚道:“是不是冲着邓宗白来的,并不重要。这两个人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在这个时候爆发出来了而已。要我说,郑斌的责任是更大的,他们滨海省和新阳二化机的矛盾,怎么能带到考察团里来呢?就这十几天时间,大家都听他讲过这件事情吧?为这事,我也提醒过他,他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一转身又说开了。”
  “说穿了,他就是不想要国产设备。”机械部的副司长饶志韬慢悠悠地说道,他是个奔六的老头了,可以算是见多识广,属于动不动就可以给人一些人生忠告的那种人。他说道:
  “郑斌和邓宗白之间没有私仇,郑斌到处放这些风,就是希望滨海马上要兴建的滨西化工厂能够用日本的原装设备,而不是用国产化设备。我估计,这也是他们厅里的意思,郑斌是下面跑腿的,如果没办成,回去向厅长交代不了。”
  “滨海省不想要国产设备,这是他们早就明确说过的。”牛克安证实道,“为这事,滨海化工厅可没少往部里跑。”
  “化工部是什么想法?”饶志韬问道。
  牛克安扭头看了看冯啸辰,笑着说道:“这件事,我们得听冯处长他们这边的,要不,还是先让冯处长说说吧。”
  11套重大装备里,有3套是涉及到化工部的,分别是大化肥、大乙烯和大型煤化工,所以重装办和化工部的沟通不少。牛克安让冯啸辰说话,是想听听重装办的态度,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策略。政府里的决策,从来都是相互妥协的结果,一件事做下来,总得让各个利益主体都感觉满意才行。
  冯啸辰笑了笑,说道:“刚才饶司长说郑处长是替厅长跑腿的,其实我也是替我们主任跑腿的,我哪敢随便说什么。各位领导对于这件事有什么意见,我负责记录下来,回去向我们主任汇报。我们主任派我出来,只让我带了耳朵,可没让我带着嘴呢。”
  “哈哈,我看你不但带着嘴,还带了好几张嘴呢,这几句话说的,比我们这些老在机关里呆着的人还圆滑。”饶志韬笑着揭露道。
  冯啸辰不愿意说,大家也不会强迫他。一个副处长,在一干司级干部面前保持低调,也是应有之义。王时诚指了指潘卫华,说道:“小潘,你说说看吧,计委是管大局的,这件事计委的意见是什么?”
  潘卫华倒是没有冯啸辰那么多的顾虑,他清了清嗓子,说道:“这件事,这些天我也一直在思考,还真是有点两难。牛司长、饶司长你们都是具体职业部门的,可能考虑本部门的事情多一些,计委是统筹全局的,所以考虑问题不能不从全局出发。”
  此言一出,牛克安、饶志韬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诡异的神色,牛克安伸手就摸出了烟盒,拿出一支烟来。正想摸打火机,又想到抽烟罚款的事情,于是便放弃了点火的念头,只是把烟凑到鼻子跟前,轻轻地闻着烟上的味道,做出了一副悠闲的模样。
  小样,就你知道统筹全局,老子统筹的不是全局吗?
  牛克安在心里不愤地想道。
第二百三十五章
鼓励自由竞争
  潘卫华没有感觉到大家的不悦,也可能是不在乎这些。他是一位正处于上升期的干部,对于牛克安、饶志韬这些岁数比他大得多,职务却只比他高出半级的官员没什么敬畏之心。他是从某省的计委提拔上来的,到了国家计委之后,一心想做一番大事业。这次跟着大化肥考察团出国,他看到团里各种乱像,心里早就生出了不屑之意,现在有一个机会能够一吐块垒,他哪会在乎别人怎么想。
  “大化肥引进这件事,涉及到三方面的利益。第一,是农业方面的利益,农业部门自然是希望大化肥越早建成越好,因为这样就能够保证农业的增收,从这方面来说,直接引进设备是最好的选择;第二,是化肥厂方面的利益,他们希望设备早日投产,能够获得利润,同时,他们也希望设备质量要稳定,三天两天维修,谁也受不了,从这方面来说,直接引进同样是最好的选择。第三方面,自然就是设备企业和机械部这边的利益了,自己造设备肯定是更好的,如果全盘引进,机械部就该解散了。”
  潘卫华侃侃而谈,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把饶志韬给得罪了。
  “小潘,依你说来,我们提出自己造设备,就是为了部门利益着想了?是生怕我们机械部解散,弄得我们都没饭吃?”饶志韬用轻蔑的口吻质问道。
  “为部门利益着想并没有错啊。”潘卫华道,“经济学理论认为,人都是有利己动机的,各个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最大化。”
  这位仁兄时下正在在职攻读社科院的研究生,颇学了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当时虽然国内主流的经济学理论还是政治经济学,但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里,研究西方经济理论的人并不少,而且影响越来越大。潘卫华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概念,乍听了几节课,觉得茅塞顿开,忍不住就要在这里显摆显摆了。
  饶志韬不懂什么西方经济学,他甚至连政治经济学也只是一知半懂,知道与潘卫华去纠缠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吃亏的,当下便撇开前面的话题,说道:“依你的意思,农业部门、化工部门,都是希望引进设备的,而且都有道理。只有我们机械部门是为了部门利益,阻挠引进设备,是不是这样?”
  “机械部门当然也有自己的道理。我说过了,考虑部门利益并不是什么错误。”潘卫华说道。
  饶志韬道:“你这话,不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吗?照你这个观点,咱们不但应该解散机械部,就是化工部下属的那些机械厂,也应该关门大吉,大家直接从国外买设备就是了嘛。”
  潘卫华带着雍容的笑意,说道:“饶司长,你这话就偏激了,我并没有说要解散机械部,更没有说要关掉机械厂,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再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不是运动年代的政治语言吗?现在已经被批判了,我也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你不就是这个意思吗?”饶志韬被潘卫华给激得恼火了,再没有刚才那种淡定模样。
  “饶司长,别激动,咱们是在讨论问题嘛。”王时诚看出了苗头,连忙拦住饶志韬。像这样激下去,没准考察团又要发生第二起打架事件了,而且是在部委干部之间打起来,王时诚这个团长也就算是当到头了。
  “小冯,要不你还是说说你们的看法吧,自主研发大化肥设备,是你们重装办的任务嘛,并不只有机械部是这样考虑的。”王时诚把火力引向了冯啸辰。他知道,像饶志韬这种老一辈的干部,玩嘴皮子肯定是玩不过潘卫华的,而他们又有倚老卖老的资格,最终肯定是要吵起来。冯啸辰就不同了,王时诚虽然过去没有和冯啸辰打过什么交道,但也知道他是经委里的一朵奇葩,战斗力爆表,让他去怼一下潘卫华,至少能让饶志韬冷却下来吧。
  王时诚这一打岔,饶志韬便不再说什么了。他刚才和潘卫华争吵,自己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再说,以自己的岁数和职位,争赢了没啥光彩,争输了就更是丢人,王时诚让冯啸辰出来给他挡枪,他也乐得看热闹。看到旁边的牛克安在闻香烟,他索性直接把烟抢了过来,拿过茶几上的打火机点着了,嘴里还说道:“NND,刚才也已经抽了烟,要罚款就一块罚吧,这不让抽烟,还活个什么劲?”
  “没错没错,我也憋不住了。”牛克安见有人出头,赶紧自己也拿了支烟点上,并向饶志韬笑着点头致意,其中颇有一些对饶志韬刚才的观点表示支持的意思。
  他们在那里自娱自乐不提,冯啸辰刚才看着潘卫华和饶志韬争论,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听到王时诚点将,他也就不再扮低调了,抬起头来,笑吟吟地对潘卫华问道:“潘处长刚才的分析,还是挺有道理的。现在各方利益存在冲突,不知道潘处长是怎么考虑的。”
  潘卫华看了看冯啸辰,心里有些不痛快的感觉。饶志韬级别比他高,但潘卫华并不放在心上,他觉得自己的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到他奔六的时候,肯定不止是一个副司长而已。而冯啸辰却是比他更年轻的干部,和他之间同样只差半级。照着这个发展速度,到冯啸辰30出头的时候,估计就不止是一个正处能够打住的了。
  潘卫华一向觉得自己是个优秀人才,只是时运不济,提升得不够快。在别人眼里,他这样一个刚刚30岁的正处长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他自己却觉得很不满意。看到冯啸辰刚刚21岁就是副处,他心里的不爽是可想而知的。
  也不知道是拍了谁的马屁,才混上来的,潘卫华在心里已经不止一次地这样腹诽过冯啸辰了,此时听冯啸辰向他发问,他便有心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才华,最好能够让冯啸辰自惭形秽、掩面而走,那就痛快了。
  “我们计委就是负责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但我们传统上的协调方法,并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过多地考虑了人情关系,这就是我们过去几十年工作没有做好的原因所在。”潘卫华一张嘴就把一船人都打了。屋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盘算着,要不要把这小子的话记下来,找机会传到计委的主任或者司局长们那里去,看看这小子还能蹦跶几天。
  潘卫华不在乎大家的想法。他这些话在自己委里也曾说过,正好他上面的司长是个思想比较开放的人,觉得他这种观点也有可取之处,又出于保护年轻干部的想法,所以并未因此而批评他或者跟他为难,这也就助长了潘卫华的口无遮拦。
  “我认为,我们要搞改革,就要打破这种官僚体系,要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决经济问题,不能总是站在和稀泥的角度上,看谁能闹腾,就给谁好处,这样是搞不成四个现代化的。”潘卫华激昂地说道。
  如果没有“四个现代化”这样充满时代色彩的词汇,冯啸辰几乎要怀疑潘卫华是个穿越来的网络大V了。其实,还真不能说潘卫华这些话没有道理,在随后几十年的改革中,中国的确是在朝着打破官僚体系、用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潘卫华说的话,充其量是有些超前而已。
  “潘处长说得挺有道理的。”冯啸辰平静地应道,“你说的经济学观点,又是什么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