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451

  冯啸辰笑道:“怎么就不一样了?外国人能够做到的,咱们中国人做不到?”
  罗翔飞斥道:“全是歪理!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怎么可能一样呢?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可不就是私人企业吗?可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啊,虽然现在政策提倡发展乡镇和民营经济,但这些经济成分只能作为全民所有制的补充,不可能成为主体的。”
  冯啸辰道:“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表明,私人企业也可以成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企业,为国家做贡献。如果我们因为它们的所有制性质,就剥夺它们的发展机会,那么就相当于我们亲手掐死了处于襁褓之中的波音和通用,也扼杀了像阮福根这样有闯劲、有雄心的企业家的发展机会,这难道不是国家的损失吗?”
  “这么说,你是支持把任务分包给阮福根的?”罗翔飞看着冯啸辰,认真地问道。
  “是的。”冯啸辰郑重地点点头,说道。
  “你考虑过其中的风险没有?”罗翔飞又问道。
  冯啸辰道:“改革就是一项有风险的事业,对了,这也是您经常跟我们说的话。”
  罗翔飞哭笑不得:“这完全是两码事。改革有风险,我们应当迎难而上。但把国家重点项目交给一家私人企业去做,这个风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私人企业都是唯利是图的,他们根本不可能守信用、重质量,这个风险和改革的风险完全是两回事。”
  “这次承接咱们大化肥项目的日本企业,包括科间化工机株式会社、森茂铁工所、池谷制作所,都是私人企业。而咱们意向中的国内分包企业,包括新阳二化机、北方化机、海东化设,都是国营企业。罗主任认为,谁更守信用、重质量?”冯啸辰犀利地反驳道。
  “……”罗翔飞哑了,他有心说冯啸辰的话是歪理邪说,但理智又告诉他,冯啸辰说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滨海省化工厅对于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的态度就可以说明一切。他们宁可要日本企业提供的全套设备,也不愿意中国企业参与分包。这其中,中日两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差异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双方对于质量的态度,也同样是因素之一。
  新阳二化机给滨海省建设的那套中型化肥装置,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障碍,但质量方面却差强人意。说到底,这不仅仅是一个技不如人的问题,还有一个责任心的问题。
  对于日本那些私营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将是企业的灭顶之灾,一家无法让客户满意的企业,最终的命运就是破产倒闭。而对于北化机、新阳二化机这些国营企业来说,出了质量问题也就是落几句埋怨,罚酒三杯,然后就不了了之了。久而久之,这些国企的质量意识越来越淡漠,上进心也越来越弱,只想着干些轻松的活,赚些容易的钱。
  罗翔飞看过一份有关国产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那些生产技术方面的不足之处就不必说了,让他感到无语的是,报告中披露出了大量的质量问题,而这些质量问题很多仅仅是由于生产质量控制不力以及检验不认真而造成的。
  例如,某电厂的一台发电机在大修时发现转子磁化、绕组匝间短路,究其原因,仅仅是线匝局部未铣通风孔,造成了绝缘严重过热。又如,某电厂的一台机组运营两年后,在检修中发现全部2208个转子风斗中有518个被异物损伤,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发电机内遗留的焊条、铁屑、焊渣等总计达到了1公斤之多,转子风斗就是因为与这些异物相碰击而损坏的。
  最具黑色幽默的是,在其他电厂的另外一台机组中,检修人员居然从发电机里找出了一副眼镜,也不知道是哪位近视眼的操作工遗留下来的,这与医生把手术刀留在病人肚子里有什么区别呢?
  技术落后,还可以归于中国的工业底子太薄,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忘了铣通风孔、在电机里遗留下1公斤之多的异物,这是用技术落后能够解释的吗?
  罗翔飞是一直从事工业管理的人,对于这些情况是非常明白的。国家经委在两年前力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也是源于这种情况。这一回,罗翔飞接受冯啸辰的建议,要求所有承担大化肥设备分包任务的企业要与重装办签订质量和交货时间合同,就是想用经济手段来促使企业重视质量和信用,结果遇到了程元定、邓宗白等人的抵抗。这就说明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根本就没打算认真做事,他们对于本企业的质量控制能力没有信心,也不想去改变这种现状。
  作为国营重点企业的负责人,他们理应有责任心,有荣誉感,能够对得起国家对他们的信任。但事实上,他们却是把这种信任当成了资本,套用一句老话,叫做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了。
  而像阮福根这种草芥一般的私营企业厂长,却会把一个业务机会当成了宝贝一般,生怕出一点纰漏。相比之下,谁更值得信任呢?
  “可是,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未来的装备制造业毕竟还是要依靠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啊,完全交给阮福根这样的私人老板,对国家安全是很不利的。”罗翔飞沉默许久之后,给出了一个新的理由。
  私营企业能不能支撑起国家的装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甚至到冯啸辰穿越之前也仍然是一个没有结论的问题。冯啸辰记得,后世的中国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依然是依靠国有特大型企业作为支撑的,当然,这些国企都已经脱胎换骨,不仅仅是在技术水平上有了长足的发展,质量控制体系和经营管理理念也都经过了一番浴火重生般的升华。
  对于罗翔飞的这个观点,冯啸辰不能也不想去质疑,他说道:“罗主任,您说得对,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的确是应当把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让他们动起来,摆脱目前这种懈怠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有一些鲇鱼来搅动这个体系,而阮福根这样的农民企业家,就是很好的搅局者。”
  有关鲇鱼效应(1),罗翔飞是懂的。它说的是挪威渔民在运输沙丁鱼的时候,为了避免沙丁鱼因挤在一块而窒息死亡,在沙丁鱼槽中放入几条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在它的威胁下,沙丁鱼会不停地流动挣扎,这样就能保持它们的活力。鲇鱼效应有时候也会被称为鳗鱼效应,指的也是类似的含义。
  程元定、邓宗白这些人以及他们所管理的国有企业,目前就像是一群慵懒的沙丁鱼,看上去还活着,但已经是暮气沉沉了。在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些竞争者出现,对他们形成威胁,给他们以刺激,这才能够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焕发出活力。
  如果他们面对着这种刺激毫无反应,那么就只能成为鲇鱼的口中之餐。市场就是如此残酷,不思进取就意味着被淘汰。
注释:
(1)“鲶鱼效应”的本意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在现实中,鲶鱼效应多是指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第二百五十二章
你们有生产资质吗
  阮福根在重装办的会议室里足足等了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旁边有个年轻姑娘在陪着他聊天,但他还是觉得时间难熬。冯啸辰离开的时候说是去向领导汇报情况,但这么点事情需要花这么多时间来汇报吗?领导们讨论问题的时间越长,就说明这件事越麻烦。而自己本身是顶着一个假旗号来联系的,一旦事情败露,自己将会遭受到什么样的雷霆之怒呢?
  罢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死活就由天定吧。
  阮福根在心里悲壮地想到,同时拼命地挤出笑容,向与他聊天的周梦诗介绍着浙江省的各种名胜、小吃等等,热情地邀请周梦诗在方便的时候访问海东,并承诺会给予全程的接待。
  终于,门外传来了脚步声,紧接着,冯啸辰陪着一位50来岁、气场十足的官员走了进来。原本坐在阮福根对面的周梦诗连忙起身让出位置,冯啸辰让那名官员先坐下,自己坐在旁边,然后向一脸忐忑的阮福根介绍道:
  “阮厂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重装办主持工作的罗主任,有关大化肥设备分包的事情,他会向你介绍有关的政策。”
  “罗……罗主任!”阮福根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头一天董岩是向他讲起过罗翔飞这个名字的,并且说罗翔飞是直接分管这件事情的领导。在阮福根的心目中,罗翔飞是一个高得让人目眩的大领导,现在居然亲自来和他谈话,他的心里畏惧远远多于欣喜。
  “罗主任,您抽烟……”阮福根又摸出了那盒中华烟,迟疑着是抽出一根递给罗翔飞好,还是整盒烟都送上去好。
  “阮厂长,不必客气,你还是坐下吧。”冯啸辰替罗翔飞说道。
  “呃,好好,我坐下。”阮福根战战兢兢地坐下来,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冯啸辰对他的称呼不对,他心中一凛,又连忙纠正道:“冯处长,你叫错了,我只是我们厂的业务科长……呃,你叫我小阮就好了。”
  冯啸辰笑而不语。罗翔飞平静地说道:“阮厂长,刚才听冯处长说,你是想承接我们国家五套大化肥设备的分包任务,我想具体了解一下,你是以你们全福机械厂来承接,还是替会安化工机械厂承接?”
  听到罗翔飞点出了全福机械厂的名字,阮福根才明白,刚才冯啸辰并不是口误,而是已经把他的老底给调查清楚了。想到自己跑到国家机关来说谎,而且被人瞬间就识破了,他有一种后背发凉的感觉,不知道紧接着下来的会是什么可怕的结果,一时间竟然连罗翔飞的问题都没听清楚了。
  见阮福根一副惶恐的样子,罗翔飞无奈地笑了笑,对冯啸辰说道:“小冯,你跟他说说吧,让他不要有心理负担。”
  冯啸辰笑着说道:“阮厂长,你不用觉得奇怪。是温州的轴承大王姚总跟我说了你的情况,他是我的好朋友,他对你的能力评价非常高呢。”
  “姚……姚总?”阮福根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了。他和姚伟强挺熟悉的,而且因为都是农民出身,彼此颇有些同命相怜的感觉。姚伟强被温州地区通缉的事情,他是知道的,此后姚伟强突然咸鱼翻身,成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董事长,这让他觉得瞠目结舌。
  在姚伟强翻身之后,他们也曾在一起喝过一次酒。姚伟强喝得半醉的时候,无意中漏出一句口风,说自己所以有今天,是得于一位在京城的贵人相助。具体的情况,姚伟强就不肯说了。阮福根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上,此时听冯啸辰说起他与姚伟强是好朋友,阮福根脑子里灵光一闪,本能地猜到姚伟强说的贵人,应当就是眼前这个年轻处长。
  “冯处长,罗主任,我向你们检讨!”阮福根再次站起来,垂着头,做出一副犯了错误的小学生的模样,说道:“我不该欺骗领导,我这完全是吃了猪油蒙了心,我没想到领导无所不知,我……我我我真是该死!”
  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平时谈业务的时候大多是面对着企业里的供销人员,说点粗话荤话都无所谓。此时面对着两名部委官员,又是在自己理亏的情况下,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能消除掉对方心里的芥蒂。他抬起手,想扇自己几个耳光以示悔悟,但又担心这种粗鲁的举动反而会引来对方的不悦,所以犹豫着没敢扇下去。
  “小阮,不用这样,坐下说。”罗翔飞向阮福根做了个手势,让他坐下,然后说道:“你的情况,冯处长都已经跟我说过了。你的顾虑,我们是完全理解的。社会上对社队企业有一些偏见,但国家是提倡发展社队企业的,我们作为国家机关,对于各种合法的经济形式是一视同仁的。”
  冯啸辰在旁边撇了撇嘴,心中暗笑。他知道,虽然罗翔飞最终被他说服了,答应先和阮福根谈谈再说,但在罗翔飞的心目中,国有企业的地位是远远高于私有企业的,罗翔飞要的只是把阮福根当成一条鲇鱼而已。
  阮福根却是被感动了,他虽然也清楚罗翔飞这话虚多实少,其中官腔的成分居多,但一个这么大的领导能够用这种态度对他说话,已经足够让他感激不尽了。更何况,这还是在自己欺骗了重装办之后,人家一点都没追究他的责任,反而说能够理解,而且还称他为“小阮”,这简直就是天大的荣幸啊。
  “谢谢罗主任,我一定不辜负罗主任对我的期望,好好生产,为人民做好事,为国家多做贡献。”阮福根不着调地表着忠心,他也不知道罗翔飞爱听什么,觉得反正这样说肯定是没错的。
  罗翔飞打断了阮福根的话,重复着自己刚才的问题:“阮厂长,你跟我说说,你这次来重装办要求分包任务,是想以全福机械厂来承接,还是仅仅是为会安化工机械厂联系业务?”
  “这个嘛……”阮福根犹豫了一下,说道,“罗主任觉得怎么样好,我就照着做。”
  罗翔飞微微一笑,说道:“你不必客气,直接说你自己的想法就好了。我们这里提倡民主,既然是合作,当然应当是你情我愿,才能长久嘛,你说是不是?”
  “是是是,罗主任说得对。”阮福根先恭维了一句,然后怯怯地说道:“既然罗主任要征求我的意见,那我就直接说了。说得不对的地方,请罗主任,嗯,还有冯处长、周秘书你们批评。从我的本意来说,我是想以我们全福机械厂来接这个业务的。我们厂虽然是社队企业,但生产能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我们非常重视质量,对了,我们还专门请过省里的质量管理公司来帮助我们搞过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呢……咦,我想起来了,那本书,就是冯处长你编的吧!”
  说到这里,阮福根的眼睛瞪得滚圆,他突然想起来,省经委办的那个质量管理咨询公司派人到他们厂里去讲过课,还留了几本质量管理教材下来。那教材的主编名单里分明就有一个名叫冯啸辰的人。刚才冯啸辰向他做过自我介绍,他没听清是笑尘还是晓晨,所以也没反应到那本教材上去,现在反过来联想,这才意识到冯啸辰正是那个主编者。
  阮福根是个想认真做事的人,否则他也不会花钱请人来帮自己厂子做质量管理体系。在浙江省的私营企业里,能够这样做的,他还是第一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许多理念,让他觉得茅塞顿开,捎带着对编写这部教材的人也产生了强烈的崇拜感。在他心目中,冯啸辰应当是一位年过花甲、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或者老教授,没想到居然是年轻如斯的一个政府官员。
  “呵呵,这个不重要,你接着说吧。”冯啸辰默认了阮福根的猜测,提醒他继续说下去。
  阮福根向冯啸辰投去一束膜拜的目光,然后转回头来,对着罗翔飞继续说道:
  “不好意思,罗主任,我接着说吧。我是想,如果由我们全福机械厂来承接,我就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说了算,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干扰。这样我就敢保证质量和时间。”
  “可是,你们有生产资质吗?”罗翔飞问道。
  阮福根不敢耍花招,他老老实实地说道:“我们能够生产一类压力容器,我们已经生产过一个,通过了省里的检测,这是我们的产品检测报告。”
  说着,他从包里掏出他一直引以为豪的那份检测报告,隔着桌子递了过去。罗翔飞接过来看了一眼,随便递给了冯啸辰,说道:
  “你们一家社队企业,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一类容器,的确很不容易了。不过,我们这次的设备,大多数都是二三类容器。三类容器事关重大,我们是绝对不可能交给你去做的。但二类容器方面,也需要你们有资质才行,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
第二百五十三章
愿立军令状
  “我有个想法,如果说得不对,还请罗主任批评。”
  阮福根先给自己装了个避雷针,生怕自己的主意雷人不成,反被雷劈。
  罗翔飞摆摆手道:“小阮,你不用有顾虑,有什么想法就尽管说。国家提倡锐意进取,改革就是要敢为天下先的。”
  “嗯嗯,谢谢罗主任。”阮福根被罗翔飞一堆大道理打得有点晕,他稍稍沉了一下,说道:“我的打算是,如果重装办能够把一部分二类容器的生产任务分包给我们,我可以租用会安化机厂的设备和人员来完成这项任务。会安化机厂有二类容器的生产资格,他们还有从日本、德国进口的设备,只要组织得好,应当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可是如果这样,我们为什么要把任务交给你,而不是直接交给会安化机厂呢?”罗翔飞问道。
  “这个……”阮福根说不下去了,眼珠子骨碌骨碌地转着,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才好。
  罗翔飞微笑道:“阮厂长,我刚才已经说过了,畅所欲言,你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没人会责怪你。你既然要承接我们的任务,那么我们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如果你有什么事情还要向我们隐瞒,我们怎么敢把业务交给你呢?”
  “明白。”阮福根应道,他深吸了一口气,带着破釜沉舟的想法说道:“罗主任和冯处长既然知道我们全福机械厂,想必也应当知道,会安化机厂的厂长就是我弟弟,他叫阮福泉。我弟弟是个好人,公而忘私,不徇私情。可要说管理企业,他是真的没有魄力。不过,这也不怪他,国营企业里关系太复杂,上面的婆婆又多,福泉他想搞点改革,阻力非常大。会安化机厂的设备不错,也有一些过硬的工人,可是他们的生产效率远远不如我们全福机械厂。同样一个设备,他们用进口的机器来做,需要一个月。我们用老式的国产机器,一个星期就能够做出来,而且质量比他们的还好。我想过了。如果你们的这些设备分包给他们做,他们很难按时完成,也不敢保证质量。但如果是交给我来做,我租用他们的设备和工人,绝对能够按时保质,而且花费的成本比他们还要小得多。你们相信吗?”
  听到阮福根这样说,罗翔飞转头看看冯啸辰,得到的是冯啸辰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他的心里也是充满了无奈,他知道,阮福根说的话极有可能是真的,老国企的管理能力、质量控制手段以及责任意识,可能真的比不上有些社队企业。
  也许是担心罗翔飞他们不相信,阮福根又进一步地说道:“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来说吧。会安化机厂有个王牌电焊工,叫毕建新,技术是没说的。他们厂能够拿下二类容器证书,全凭着老毕的那一手技术。可是,他在厂子里现在还是一个五级工,每次想给他提级,厂里都有一批人反对,福泉为这事没少怄气。”
  “为什么呢?”周梦诗在旁边发问了。
  “因为他是个新来的啊。”阮福根道,“他是从外省调过来的。厂子里好多工人都是50年代建厂时候的老人,互相要么是老乡,要么就是儿女亲家,还有师徒关系。每次调级的名额是有限的,给了他,别人就没有了。厂里的领导和这些老工人关系当然更近,像这样的好事,怎么也得照顾自己人,哪轮得到他头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