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451

  阮福根激动地想到。
  上级部门在进行设备招标,而能够承接这些设备的企业却在与上级部门较劲。如果在这个时候,自己站出来,自告奋勇地为上级部门分担一部分压力,那么上级部门会如何看待自己呢?再如果在一年之后,自己能够交出合格的产品,赢得日本人的认可,那么日后自己再出去揽业务的时候,这个案例不就可以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吗?
  你说我是小企业,是社队企业,试问,有哪家小企业能够承接进口大化肥成套设备的分包任务?哪家小企业出的产品能够得到日本人发的证书?
  想到自己没准有机会和国家部委的官员谈话,自己还能够与日本人交流,未来办公室里能够挂上几张自己与这些人合影的照片,阮福根只觉得浑身燥热,恨不得马上就跑到那个什么重装办去,信誓旦旦地把业务拿下来。
  “同志,你找谁啊?”
  次日上午,在位于永新胡同的重装办院子里,刘燕萍拦住了正怯生生左顾右盼的阮福根,向他发问道。
  重装办的规模不大,罗翔飞拒绝了刘燕萍要招募一名看门老头的建议,把重装办办成了一个外人可以随便出入的开放场所。其实在当下京城的外来人口很少,基本不用担心有什么小偷小摸会趁虚而入。能够到重装办来办事的,都是有点来头的人,设置一个门卫完全就是多余的。
  阮福根找到重装办门口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总觉得门口没有一个把门的人显得不那么正式。他壮着胆子进了院子,正想找人问问,正好遇上刘燕萍从办公室出来,向他发出了怀疑的盘问。
  “领导,我是来投标的。”阮福根本能地露出谦恭的笑容,手下意识地往兜里伸,打算掏烟,又想到眼前这位领导是女性,估计不会抽烟,这才没把烟盒拿出来。
  “投票?”刘燕萍直接就听岔了,“投什么票,你不会是要去区工会吧?”
  “不是不是,我是听人说,你们这个重装办正在招标,我是来招标的。”阮福根拼命地想把普通话说得更准确一些,无奈舌头就是转不过来。
  刘燕萍倒是勉强听懂了,毕竟大化肥设备招标的事情,她也是知道的。她看了看阮福根这一身农民企业家的典型打扮,皱了皱眉头,说道:“你是哪个单位的,是什么职务,你们单位想投什么标?对了,你是听谁说的?”
  这一串问题出来,阮福根忍不住有些慌了。照理说,他做了这么多年的业务,与人打交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有生以来,他哪进过这么大的单位,门口那块牌子上面赫然写着“国家重大装备办公室”的字样,能够挂“国家”二字作为头衔的单位,那得比会安地区行署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我我,我是浙江省会安地区会安化工机械厂的,我是个……业务科长。”阮福根迅速地给自己安上了一个头衔。他知道自己的全福机械厂身份不够,估计一说出来就会被眼前这位女领导赶出门去,会安化工机械厂的名头虽然也不怎么样,好歹也是地区里的重点企业,勉强能够说得过去的。
  “会安?这是个什么地方?”刘燕萍嘟囔了一句,正欲再问几句什么,只见人影一闪,冯啸辰从综合处走了出来,刘燕萍赶紧喊了他一句,笑吟吟地说道:“小冯,你出来得正好,这里有一位海东来的业务科长,说是来投标的。”
  “海东来的?”冯啸辰打量了阮福根一番,点点头道,“那你跟我来吧。”
  “这……”阮福根向刘燕萍递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刘燕萍道:“你不是要投标吗?这位是我们综合处的冯副处长,他就是分管这件事的,你们单位是什么情况,你跟他说就行了。”
  “哦哦,那太感谢领导了,我这就去。”阮福根向刘燕萍道了谢,紧走两步跟上冯啸辰,同时把一盒中华烟递到了冯啸辰的面前。
  “冯处长,请抽烟。”阮福根说道。
  冯啸辰扭头看了一眼,淡淡一笑,说道:“谢谢,不过我已经戒烟了。来吧,咱们先到会议室谈。”
  阮福根摸不清冯啸辰的脾气,也不敢过分热情,他收起烟,陪着笑脸,跟在冯啸辰身后进了会议室。冯啸辰给阮福根指了个位子坐下,自己则坐到了对面的位置上。
  “你是来参加大化肥设备招标的?”
  坐下之后,冯啸辰没有与阮福根寒暄,开门见山地发问了。
  “是的,我听说你们这里在招标,就冒昧过来了。”
  “你是听谁说的?”
  “嗯……其实我是在饭店里吃饭的时候,听到几个客人说的,他们好像是工厂里的领导。”阮福根支吾着应道,既然董岩专门交代他不能透露自己的信息,他也就只能编一个这样的托辞了。
  冯啸辰听出阮福根的话里打了埋伏,但他也不打算就此事深究,于是继续问道:“你们是哪家企业的,企业的实力如何?”
  “我们是浙江省会安地区会安化工机械厂,我们厂是1958年成立的,现在有200多人。我们做过很多化肥项目,现在有二类容器的生产许可证。”阮福根用最简单的语言介绍道。
  “二类容器吗?”冯啸辰应了一声,点点头道,“有二类容器许可证,倒也符合我们的招标要求了。不过,二类容器的利润可能会低一些,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没关系的,我们不在乎利润。”阮福根急切地说道。
  “不在乎利润?”冯啸辰一愣,“那你们在乎什么?”
第二百五十章
他不是业务科长
  我在乎什么?
  阮福根被冯啸辰给问住了。
  他当然可以慷慨激昂地说自己是为了给国家分忧,是勇挑重担,是为了给中国人民争气等等,这也是许多官员在公开场合里喜欢说的话,作为理由并无可厚非。但他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个年轻的副处长似乎更务实一些,用大话、套话来应付对方的结果,恐怕就是对方会对自己完全失去信任,进而用同样的大话、套话来敷衍自己,让自己根本无法得以这项业务。
  一个人当然会有情怀,但情怀是要有物质基础的。一家企业可以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国家、为社会做一些贡献,但这必须是在企业能够承受的经济负担范围之内。如果一家企业说自己完全不在乎利润,只想为国家做贡献,那么这家企业恐怕连生存下来都是一个问题,贡献就更谈不上了。
  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完全不在乎钱的企业,要么是崽卖爷田不心疼,要么就是纯粹在撒谎。
  阮福根明白这一点,他知道冯啸辰也明白这一点,对着冯啸辰这样一个明白人,阮福根知道自己不给出一个恰当的理由是无法过关的。
  “冯处长,老实说吧。”阮福根咬文嚼字地说道,“我们是一家小企业,技术有一点,但没有名气,人家瞧不起。我们想接下这桩业务,认真做好,得到中央领导和日本人的承认,这样我们才能够让人相信,以后就有更多的业务做了。我说我们不在乎利润,意思是我们在乎的是以后更多的利润。”
  冯啸辰微微点了点头,阮福根的这个回答,让他觉得比那些豪言壮语更加可信。他是在市场经济里成长起来的,看问题更习惯于市场的眼光。阮福根说自己的企业是想通过这项业务来提高名气,这是一个颇有雄心的目标。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做事情,是能够把事情做好的,相比之下,如程元定、马伟祥那些人,在计划体制下舒服惯了,早就没有了上进的心态,一心只想着如何从国家那里争到更多的好处,把一个重点项目交给他们,他们恐怕很难有激情去追求尽善尽美。
  这个体制内需要一些鲇鱼啊……冯啸辰在心里暗暗地想道。
  “你说你是会安化工机械厂的业务科长,你的工作证和介绍信能给我看看吗?”冯啸辰随口问道。
  此言一出,阮福根顿时就窘了。他哪是什么业务科长,他只是一家挂着社队企业旗号的私企小老板而已。他出来谈业务,带的是公社出具的介绍信,这介绍信倒是一直揣在他的怀里,可他怎么敢拿出来呢。
  “嗯,介绍信……我今天出来匆忙,没带着,过两天,我再拿过来给冯处长看,可以吗?”阮福根说道。他已经想好了办法,如果这边的业务有希望,他就马上给自己的弟弟阮福泉打电话,让阮福泉给他开个介绍信,再安排人坐火车赶紧送过来。不过,这恐怕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届时自己只能是找个理由拖延了。
  “没带介绍信?”冯啸辰心念一动,脸上却并不流露出什么异样,只是淡淡地应道,“嗯,没关系,你过两天记得带过来就行。这样吧,阮科长,你先坐一下,我去向我们主任汇报一下这件事情,听听他的指示再决定如何和你们合作。”
  “好的好的,冯处长请便。”阮福根连声说道。
  冯啸辰起身离开了。他先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安排周梦诗去给阮福根倒点水,顺便陪着阮福根聊聊天,自己则抄起电话,找到了远在海东温州地区的“轴承大王”姚伟强。
  由于有佩曼出面撑腰,姚伟强在温州地区一下子由通缉犯变成了劳模。在杨海帆提供的资金支持下,他把自己原来的轴承店升格成了“中德合资菲洛(温州)轴承经销公司”,并取得了国家颁发的合资企业经营执照,一跃成为一名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兼中方经理。
  姚伟强原本就是一个能人,只是受制于个体户的身份,很多业务做不起来。如今有了一个合资企业的名头,他的牌子硬了,底气也足了,生意更是做得风生水起。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轴承经销公司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很多机械行业的企业都知道温州有这么一家专业做轴承经销的机构,轴承品种之齐全、信息之灵通,甚至超过了政府的物资部门。一些企业要寻找合适的轴承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和这家菲洛轴承公司联系,如果菲洛公司无法提供这类轴承,那么估计国内也就很难再找到了。
  业务规模扩大了,姚伟强当然就没法像过去那样仅凭自己一个人去打拼了。他雇了十几名员工,亲自进行培训,又给每个人划了分管的区域,让他们像自己过去一样去与企业打交道,背熟所有的轴承型号。至于他自己,则主要是坐镇公司,负责处理各种赫手的事务以及与大客户的洽谈。
  冯啸辰的电话打到温州的时候,姚伟强正好就在办公室里。听到是冯啸辰的声音,姚伟强立马就站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了毕恭毕敬的笑容,就像冯啸辰能够隔着电话线看到他的表情一般。
  姚伟强深深地知道,自己能够有今天这样的辉煌,全仗着冯啸辰这个贵人的帮助。以他的精明,甚至已经从一些蛛丝马迹中猜出了佩曼与冯啸辰之间的关系,进而知道自己这家合资企业中那七成的外资股份其实是冯啸辰所有的。对于冯啸辰这样一位国家官员居然以这样的方式参股他的企业,姚伟强没有任何一点愤懑,相反,他对冯啸辰充满了感激和佩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自己这个什么“大王”在人家面前啥都不算。
  姚伟强还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冯啸辰这条大腿,他此生是抱定不放了。冯啸辰才21岁,前途无量,他姚伟强攀上这样一个能人,如果再三心二意,那就是愚不可及了。
  冯啸辰帮姚伟强安排好温州那边的事情之后,就返回京城了。此后因为忙着轧机专利谈判的事情,以及到日本去洽谈大化肥的事宜,一直都抽不出时间与姚伟强联系,这是他从南江回京之后第一次给姚伟强打电话,姚伟强岂有不激动的道理。
  “冯处长,你怎么亲自打电话过来了?我一直都想给你打电话汇报一下工作,又怕耽误你的时间。”姚伟强极尽谦恭地说道。
  “哈哈,老姚,别客气,你就叫我啸辰好了。”冯啸辰客套了一句,不等姚伟强再说什么,他便直接转了话题,问道:“老姚啊,我今天给你打电话,是有一件事向你了解一下。你们浙江省的会安地区有一个会安化工机械厂,你熟悉不熟悉?”
  “熟悉啊。”姚伟强果然没让冯啸辰失望,他这些年走南闯北,到处联系业务,但凡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就没有他不曾接触过的。会安与温州是同一个省,姚伟强最早做生意主要是针对省内的企业,与会安化工机械厂打过不少交道,至今也仍然没断了联系,冯啸辰找他打听会安化工机械厂,算是找对人了。
  “他们那个厂长,叫阮福泉的,和我是老朋友了,我们在一起喝酒都喝过四五次的。”姚伟强向冯啸辰炫耀道。
  “阮福泉?”冯啸辰奇怪道,“那么他们的业务科长阮福根,你认识不认识?”
  “阮福根?”这回论到姚伟强诧异了,“阮福根我也很熟啊,他是阮福泉的哥,每次喝酒的时候他都出席的,而且一般都是他结账。不过他可不是会安化机厂的业务科长,他是开厂子的,他的厂子叫全福机械厂,是一家社队企业,其实是属于他自己的,这种事情在我们海东多得很,你是知道的。这个人很有本事,生意做得比我大。”
  “原来如此。”冯啸辰恍然大悟了。刚才阮福根说自己忘了带介绍信,冯啸辰就有些怀疑。作为一名业务科长,到国家部委来联系业务,哪有忘带介绍信的道理。在阮福根这样说的时候,冯啸辰甚至有些怀疑他是个骗子,是带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来的。现在听姚伟强一解释,他就完全明白了。
  在时下,乡镇企业还处于刚刚萌芽的状态,私营企业就更是不招人待见。无论是这些企业自己,还是社会上的大国企、政府主管部门,在心里对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是充满了鄙夷和歧视的。如果阮福根以自己的真实身份来重装办这样的中央机关谈业务,恐怕一开口就会被人轰走,甚至被扭送到派出所去警告一番都有可能。阮福根想接这桩业务,就只有扯虎皮做大旗,借用自家弟弟企业的名义,以便蒙混过关。
  冯啸辰是少有的对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不存在歧视的官员之一,他知道这些企业在日后将会成长成何等辉煌的存在。最多是在十年之后,乡镇企业就能够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冯啸辰没有理由怀疑这些企业的能力。
第二百五十一章
鲇鱼
  明白了这一节,冯啸辰接下来便开始向姚伟强打听有关会安化机厂和全福机械厂的技术水平、生产情况以及企业信用等问题。姚伟强也还真是对这两家企业了解颇深,对冯啸辰的问题一一作答,丝毫没有隐瞒和粉饰之辞。阮家兄弟于他只是业务上的朋友,冯啸辰则是他的贵人,他当然知道孰轻孰重,哪会说什么假话。
  冯啸辰听罢,对阮福根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他向姚伟强道了谢,挂断电话,来到了罗翔飞的办公室。
  “罗主任,有这样一件事,我向您汇报一下。”
  冯啸辰说着,便把阮福根来访的事情介绍了一遍,又把从姚伟强那里听到的情况也和盘托出。罗翔飞听完,眉头紧锁,沉吟半晌才问道:
  “小冯,你判断,这个阮福根是在顺便为他弟弟的企业拉业务,还是想自己拉了业务,再借他弟弟企业的力量来做呢?”
  “我判断是后一种。”冯啸辰肯定地说道。
  罗翔飞点点头:“我也是这样判断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业务就不能交给他了,甚至以后会安化机厂真正的业务科长来谈这件事,咱们都不能答应,因为他们存在串通的可能。”
  “为什么不能交给他?”冯啸辰问道。
  罗翔飞一愣:“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他只是一家社队企业,照你刚才介绍的情况,其实是他私人的企业,我们怎么可能把这么重要的业务分包给他们?”
  冯啸辰道:“波音、通用、洛克马丁,都是民营企业,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全球最著名的装备制造商。”
  “……”罗翔飞被噎住了,好一会才无奈地说道:“小冯,这完全不一样,你又在偷换概念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