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451

  “怎么会呢?”冷飞云诧异道,“我最早见他的时候,一说是你的同事,他就变得非常热情,又是给我倒水,又是给我递烟的,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冯啸辰摆手道:“这其中有些缘故,不过后来我们关系就好了。你说他对你热情,没准还真是因为我而来的。这个陈总工,真是读书读得有点迂腐了,喜欢的人就非常喜欢,讨厌的人就非常讨厌,一点都不会作假的。”
  “是啊,所以我才会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冷飞云说道。
  聊完罗冶这边的情况,冯啸辰又问起了几家大型露天矿的情况。冷飞云在这些矿区都跑过,也有一些了解,便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冯啸辰介绍了一遍,尤其重点介绍了这次冯啸辰要攻克的红河渡铜矿。
  据冷飞云说,红河渡铜矿目前在国家的地位都非常高,其生产出来的铜矿石,进行简单的选矿处理后,全部出口日本,用于换取外汇。因为换汇金额很高,各级部门对他们都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这一次他们要求采购10台电动轮自卸车,便得到了冶金部和国家经委的批准,其他矿山是很难得到这样大的支持的。
  “罗主任打算只给他们3辆原装进口车,另外7辆都是罗冶组装的,估计他们该急眼了。”冯啸辰分析道。
  冷飞云道:“的确已经急眼了。红河渡矿务局的局长叫邹秉政,是个60多岁的老干部,说话嗓门响亮,性如烈火。上次我向他透露了罗主任的安排,他当即就拍桌子了,说绝对不会接受这个安排,惹急了,他要到中央去告状,说我们重装办破坏他们的生产活动。”
  “嗬,帽子够大的。”冯啸辰道,“罗丘生产的自卸车难道就不能用吗?不给他们原装进口的车,就是破坏生产活动,这是哪门子道理。”
  “唉,谁让人家能够出口创汇呢?”冷飞云叹道,“我当时也不好跟他争辩,后来我回到省里,和湖西省经委的同志聊了聊,他们说邹局长是老资格了,在中央还真有一些关系,如果闹起来,省里也扛不住。”
  “所以你就让罗主任派我去当这个恶人?”冯啸辰笑着对冷飞云抱怨道。
  冷飞云带着歉意地笑道:“实在是没办法了。我不懂技术,也没法向他解释罗丘的情况,再说他也不给我这个机会。整个重装办里,谁不知道你小冯足智多谋,冷水矿的潘矿长,那也是出了名的刺头,不也被你驯服了吗?这个邹局长厉害归厉害,没准在你小冯面前,也得服输呢。”
  冯啸辰知道冷飞云说的是实情。重装办里能人不少,但能够单挑邹秉政这种人的,估计还就是他冯啸辰了。如果连冯啸辰都拿他没有办法,恐怕重装办就只能改变初衷,另外找其他矿山安排罗冶的那几台自卸车了。
  可是,要对付邹秉政,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呢?
  “老冷,你说邹秉政这个人,有什么弱点没有?”冯啸辰继续问道。
  冷飞云坚决地摇摇头,道:“啥弱点都没有。他文化程度不高,过去是部队里的,解放湖西的时候,他被留在矿上担任军管代表,后来则当了矿长。成立矿务局之后,他就成了矿务局的局长,一直干到现在。他的管理能力、工作作风,都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普通矿工,对他都是一百个服气。最为重要的是,他为人极其正直,不搞歪门邪道,这一点人人皆知。你要想找出他的弱点,还真不容易。”
  “极其正直?这算不算一种弱点呢?”冯啸辰道。
  “正直怎么会是弱点?”冷飞云不屑地说道,“做人不就应该正直吗?”
  冯啸辰道:“可你说的,是极其正直啊。凡事只要走上极端,就肯定是弱点了。我记得孙子兵法(1)里说过: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他如果是极其正直,那么我们从这一点上入手,或许可以找出他的破绽来。”
  冷飞云沉默了片刻,叹道:“小冯,你可真是一个阴谋家啊。你的想法或许有点道理,不过,对这样正派的一个老人,你可不能搞什么阴谋诡计,这会让老人伤心的。我倒是觉得,如果你能够有机会和他交流,可以劝劝他接受重装办的安排。至于其他的事情,还是慎重一点好吧。”
  冯啸辰笑道:“我还没想好要怎么对付他呢,你怎么就先紧张起来了?其实,光凭你这几句话,我也分析不出邹秉政有什么弱点,恐怕需要先接触一下才行吧。”
  “是啊,该接触一下。”冷飞云说道,“你如果去红河渡,是不是需要我陪你一块去,也可以给你做个向导之类的。”
  冯啸辰道:“这倒不必了,我去红河渡,这边的工作也就放下了。综合处的工作千头万绪,光靠谢处长一个人肯定不行,你得给他当好助手。至于我嘛,我觉得还是拉协作处的老王去。我这几回和老王搭伙干活,还真是有些默契了。”
  “哈哈,王根基现在言必称你小冯,也不知道你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了。你说说看,他这么傲气的一个人,就是跟你去了一趟秦重,就对你五体投地了,你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做到这一点?”冷飞云笑着问道。
  冯啸辰也笑了起来,道:“我哪有什么魅力,只是王根基这个人本身也是性情中人,和我性格相合,所以就显得亲近了。我也是觉得他干活还有一些劲头,此去红河渡,我得让他去唱白脸,我来唱红脸,看看我们一唱一和,能不能把邹秉政给说动。”
  “那我就预祝你小冯马到成功了。”冷飞云说道。
  这时候,曾翠云端着托盘把菜送上来了,冯啸辰让她再拿来一扎散装啤酒,分别自己和冷飞云倒上了,然后端起杯子,说道:“老冷,难得有个闲下来的时间,能够一起聊聊天。来,我先敬你这杯,祝咱们的重大装备事业蒸蒸日上。”
  “对,祝咱们早日完成11套装备的研制任务,为国争光!”冷飞云也端起杯子,豪迈地说道。
注释:
(1)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后文所引用这句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大意如下:
将帅有五种致命弱点: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敌诱杀;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可能被敌俘虏;急躁易怒,一触即跳,就可能受敌凌辱而妄动;廉洁而爱好名声,过于自尊,就可能被敌侮辱而失去理智;溺爱民众,就可能被敌烦扰而陷于被动。
第二百六十章
需要一个有诚意的方案
  安徽省罗丘市,罗丘冶金机械厂。
  冯啸辰在技术处长王伟龙、厂副总工程师陈邦鹏的陪同下,走进了罗冶的生产区。按照车间排列的顺序,他们先后参观了机加工车间、铸造车间、锻压车间、焊接车间等等。每到一处,陈邦鹏都要如献宝一般地指着满车间的新设备对冯啸辰炫耀道:
  “冯处长,你看看,是不是鸟枪换炮了?”
  罗冶的这一轮技术引进,除了获得美国海菲公司转让的设计资料、工艺资料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从美、德、日、法、瑞典等国进口了一大批达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最新水平的加工机械,把厂子里那些解放前以及一五计划期间的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更换。
  在更换设备的同时,车间组织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整个80年代,中国工业向西方的学习是全方位的,也是全心全意的,除了极个别情怀党人之外,绝大多数的干部职工都没有任何一点敝帚自珍的念头。大家想的都是:外国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哪怕是地上划的一条黄线,或者墙上贴的一张工序安排表,都透着“现代化”的气息,不把这些东西全须全尾地学习进来,我们怎么能够建成自己的现代化呢?
  别说红河渡铜矿拒绝接受罗冶生产的自卸车,就说罗冶自己,又何尝不是把进口设备当成宝贝。谁如果要拿国产的同类设备去替代这些进口设备,估计王伟龙、陈邦鹏都得暴跳如雷了。
  全面更新设备的效果,也的确已经体现出来了。罗冶先后派出了几批工人前往美国学习,又请了海菲公司的技术人员到厂里来讲课,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质量理念都有了全面的提升。表现在产品质量上,则是一种质的飞跃。这一路参观下来,陈邦鹏给冯啸辰讲了无数的例子,原来加工齿轮的精度如何,现在是如何;原来深孔镗削加工的误差多少,现在又是多少。
  这些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指标,从陈邦鹏嘴里说出来,简直就像是在谈论一个有趣的故事。冯啸辰是懂行的人,一听就能明白这其中的差别,也深深地为罗丘的进步感到高兴。与此同时,他也能体会到冷飞云跟他说起的无奈,没有若干年的机械专业基础,要理解陈邦鹏介绍的这些内容可真是不容易。
  “看起来有点现代工厂的味道了。”冯啸辰笑呵呵地回应着陈邦鹏的吹嘘,这个评价倒也不能算是恭维,而应当算是实事求是了。
  陈邦鹏听到冯啸辰的夸奖,更是得意,他说道:“我可不是吹牛,我老陈过去也去过国内的上百家工厂参观,比我们罗丘规模大的也有几十家。现在回想起来,有哪家工厂能够比我们更先进?不说有多少进口设备吧,就说这个车间里的整洁程度,我就敢说我们罗丘是全国最好的。”
  王伟龙有点听不下去了,他和冯啸辰当过同事,私交极好,也了解冯啸辰的眼界。他知道陈邦鹏这番吹嘘在别人面前或许还有点效果,在冯啸辰面前简直就是班门弄斧了。看到陈邦鹏还有继续吹下去的意思,王伟龙赶紧半开玩笑地对他说道:
  “老陈,你这可真是吹牛了。你说的那些,是过去的事情了吧?咱们罗冶过去是什么样子,小冯不清楚,我还能不清楚吗?到处脏兮兮的,下到车间来连个能坐的地方都找不着,只要有一个月没有上级来检查,这车间里就到处都是蜘蛛网,这些你都忘了?”
  “呃呃,那不是过去的事吗?”陈邦鹏的老脸有些发烧,赶紧往回收自己的话:“王处长,我说的本来就是现在嘛。你看,咱们和海菲公司合作,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顺带着把人家的管理经验也学过来了。这就是咱们学习的成果,我向冯处长介绍一下,也是想请冯处长批评指正的意思嘛。”
  “陈总工言重了,我就是来学习的。”冯啸辰谦虚地说道。
  一行人边走边看边聊,最后来到了总装车间。一进门,冯啸辰就被震住了,这个车间几乎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从地面到屋顶也有二十几米高,让人看着都有些眼晕。在车间的中间,顺序排开了五辆硕大无比的电动轮自卸车,每辆车的个头比冯啸辰此前在冷水矿见过的120吨自卸车又大了一圈。
  这些自卸车的装配进度各不相同,有的已经接近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和美化;有的则还刚刚搭起一个架子,有工人在车上焊接着各种钢结构,焊花四射,架在车间顶上的行车吊着各种部件不断地送到车上,供安装工人进行组装作业。
  “看看,这就是我们组装的第一批自卸车,电机、减速器、液压件,都是从美国进口过来的,在未来将逐渐转为国产。车架的钢材是进口的,锻造、焊接、热处理的过程则是在我们罗冶完成的。目前国内的钢材还不过关,我们拿到了海菲公司提供的钢材配方,正在协同省内的钢铁厂尝试冶炼合格的钢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还有就是轮胎,这涉及到橡胶工艺,国内和国外的差距还非常大,几年内恐怕很难实现国产化。不过这一块的技术攻关不是由我们罗冶负责的,我们想努力也使不上劲。”
  陈邦鹏带着冯啸辰一直走到快要装配完毕的那台自卸车旁边,向他详细介绍着具体的技术情况。
  冯啸辰缓缓地绕着车子走了一圈,不时伸手去摸一下车身,感受一下制造工艺。他不断地点着头,以示满意。与当初的120吨自卸车相比,引进技术生产的这台150吨自卸车不仅外形更为美观,而且工艺上更为成熟。焊接的部件看上去十分平整,没有出现变形的现象。螺丝帽等小零件的加工也显得精细多了,丝毫没有磕痕、毛刺等等。
  “王处长,陈总工,咱们造的自卸车和从海菲公司原装进口的相比,能有多大差距?”冯啸辰问道。
  王伟龙和陈邦鹏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王伟龙回答道:“目前第一台车还没有完全装配完,具体的技术参数,需要等装配完毕之后才能拿出来。不过,以我们的经验来看,整车的制动性能、爬坡能力、转向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至少能够达到原装车的95%的以上;油耗、噪音这些指标,可能略低于原装车,但差距最多不会超过10%。大修周期方面,最多也就是10%的差距,而且我们的备件价格远远低于美国原装进口备件,又不占用外汇,在这维修方面,我们的组装车应当是具有优势的。”
  “你这些数据可靠吗?”冯啸辰追问道。
  陈邦鹏点点头,道:“这个问题,我们和美方的技术人员也探讨过,他们也认为我们制造的自卸车质量与海菲公司相差已经非常小了,而且我们一些关键部件仍然是使用了海菲公司提供的原装产品,这就进一步保证了我们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王处长刚才说的这几点,应当是能够保证的。”
  冯啸辰道:“你们敢把这几条写进供货合同吗?比如说,大修周期是多长时间,如果在此时间之前主要部件发生了不可修复的故障,而且责任不在用户方面,你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赔偿。”
  王伟龙打了个沉,说道:“小冯,如果这样做,我们的压力就太大了。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按照国际标准生产自卸车,虽然一切都是按照海菲公司提供的规范做的,但总难免会有个别考虑欠周的地方。如果出现问题就要进行赔偿,钱多钱少倒是一个方面,我主要是担心会挫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冯啸辰微微地笑了,王伟龙最后的那句话,就属于扯虎皮做大旗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是与经济挂钩的,自卸车生产能够赚到钱,大家能够多花资金,积极性自然就高了。但如果因为质量问题而需要作出赔偿,利润就会被冲薄,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亏损,届时大家拿不到资金,这才会伤害到积极性。
  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约束条件,冯啸辰如何去说服红河渡铜矿接受这批自卸车呢?人家也是有经济效益指标的,如果你提供的自卸车质量不行,三天两头趴窝,影响了人家的生产,人家的积极性又由谁来保护呢?
  想到此,冯啸辰对王伟龙说道:“老王,你是知道的,我这次出来,就是为了促成红河渡铜矿接收你们的自卸车。如果你们不敢对质量做出保证,我又有什么理由去说服他们相信你们呢?咱们之间是朋友,不代表红河渡那边也把你们当成朋友……”
  “这点我清楚。”王伟龙道,“从前搞120吨自卸车工业试验的时候,我去过红河渡,和他们那位邹局长也打过交道,知道他的脾气。你说得对,如果我们不能作出一些承诺,邹秉政这个人估计是不会点头的。”
  “你理解这一点就好。”冯啸辰道,“既然如此,那就请罗冶方面拿出一个有诚意的方案来,我带着你们的方案,去会一会这位邹局长。”
第二百六十一章
饱汉不知饿汉饥
  几个人正聊着,就见从面前的自卸车上,跳下来一位蓝眼睛、高鼻子的年轻人。他身上穿着一件卡基布的米黄色工作服,胸前印着一个Logo,上面有HF的字样,是海丁斯菲尔德公司的名称缩写。他大大喇喇地走到冯啸辰他们面前,对陈邦鹏笑着用英语说道:“陈先生,你不会是又来催促我们的进度了吧?”
  “这是海菲公司派来的工艺工程师科尔弗先生,技术很过硬,性格也好,是个乐天派。”王伟龙在旁边小声地向冯啸辰介绍道。
  “看着挺年轻啊。”冯啸辰感慨道。他看到陈邦鹏已经走到一边,不知与科尔弗谈起了什么事情。陈邦鹏脸上的神色带着一些谦恭,似乎是把对方当成了老师。那科尔弗也颇有一些当仁不让的意思,用手对着车辆指指点点,滔滔不绝,浑然不把眼前的这位中国总工程师当成什么前辈。
  王伟龙叹息道:“是啊,岁数和老陈的孩子一样大,可技术上,连老陈都得佩服他几分。很多工艺上的问题,我们过去琢磨过很长时间都不能完美地解决,他来了,三言两语就找出问题所在了。有些解决方案听起来都挺普通的,比如预热啊、开应力槽啊,可我们原来就是摸不着门道。”
  冯啸辰道:“这也不奇怪吧,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技术,而是整个美国的技术。人家毕竟是一个工业强国,积累了一两百年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会外溢到每一个技术人员身上去的。”
  “啥时候咱们的年轻人也有这样的水平才好啊。”王伟龙说道。
  “会有那么一天的。”冯啸辰自信地应道。
  两个人说到这的时候,陈邦鹏和科尔弗已经谈完了事情,他笑呵呵地领着科尔弗走过来,向冯啸辰说道:“冯处长,我给你介绍一下……”
  “王处长已经向我介绍过了。”冯啸辰道,说罢,他转头向着科尔弗,伸出手去,用英语说道:“科尔弗先生,我是中国国家重大装备办公室的冯啸辰,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见到你,感谢你为我们提供的帮助。”
  科尔弗一时没听明白,王伟龙在旁边给他介绍了一下重装办的情况,科尔弗这才笑着伸手与冯啸辰握了一下,说道:“很高兴认识你,冯先生。”
  “怎么样,科尔弗先生,你在中国的生活还习惯吗?”冯啸辰照着一般的官方礼节问候道。
  “非常习惯!”科尔弗脸上现出陶醉的表情,“中国的环境,尤其是空气,实在是太迷人了。完全不像美国那样,到处都是空气污染。我在这里感觉到非常舒服。”
  “呃……”冯啸辰感觉有些哭笑不得。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规模还很小,机动车就更少,空气质量倒的确是很不错的。而此时的美国正处在向后工业时代转变的时期,空气污染问题还是颇为严重。科尔弗的这番话,如果放到30年后说,肯定会有人觉得是在反讽,而在80年代,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真心话了。
  “我想,或许我们中国人更羡慕美国的污染吧。”冯啸辰半开玩笑地说道。
  “不不不,冯先生,既然你是中国政府的官员,那么我要认真地规劝你们,千万不要追求工业化,美国在这方面已经走了很长的弯路了。谢天谢地,我们的国会议员们总算是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制订了什么《国家环境政策法》,还有什么《环境质量改善法》,这几年美国的空气质量比前些年好了不少。你们可千万别走我们的老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