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51

  “戴厂长,陶科长,彭处长他们到了。”
  不一会,葛齐便领着三个人走过来了。彭海洋过去是到过新民厂的,大家都认识他。至于与彭海洋一道来的两位,戴胜华和陶宇就不认识了,不过,戴胜华颇有急智,与彭海洋握手招呼之后,便向那两人中岁数更大的那位走了过去,满脸堆笑道:“这位就是冯处长吧,欢迎欢迎。”
  林重物资处采购员范刚祥闹了个大红脸,他知道戴胜华是以貌取人了,看他有30来岁的年龄,而旁边那位正牌的冯处长只有20岁不到,所以就把他认成了处长。他连忙摆手,然后指着冯啸辰,向戴胜华介绍道:“戴厂长,您弄错了,这位才是我们生产处的副处长,小冯处长。”
  “小冯处长?”戴胜华眼睛都直了,他从电报上知道林北重机派来了一位名叫冯啸辰的生产处副处长,却没想到会是如此年轻。他尴尬地笑了笑,重新向冯啸辰伸出双手去,自嘲地说道:“哎呀呀,我又犯经验主义了,想不到冯处长居然这么年轻,真是年轻有为,佩服哪,佩服啊。”
  “小冯处长是从煤炭部派来支援我们工作的,刚刚到任不久。”彭海洋在旁边做了一个介绍。他也觉得冯啸辰这个副处长年轻得让人怀疑,不给点理由是说不过去的。他不便说孟部长推荐的事情,只能说是从部里派下来的,这样万一未来冯啸辰闹出什么笑话,人家也不至于指责孟部长用人不当了。
  “是煤炭部派下来的,原来如此,哈哈哈哈,还是部里出人才啊。”戴胜华说道。这类恭维的话,其实都是套路,如果彭海洋说冯啸辰是从下面的企业调上来的,他一定会改口说还是基层锻炼人,反正都是好话,也没人计较其中的逻辑。
  冯啸辰与戴胜华、陶宇分别握了手,寒暄了几句,戴胜华便招呼他们上车了。新民厂一共派来了两台车,一台是吉普车,由戴胜华、陶宇陪着彭海洋、冯啸辰坐了。另一台是三个轮子的皮卡,前面的驾驶室有两排座位,包括司机能够坐下五个人,后面还带着一个小拖斗,算是货车。这种车当时在中国并不少见,都是一些野路子企业自己搞的改装车,不伦不类的,但却非常实用而且便宜。范刚祥级别低,享受不了坐吉普车的待遇,便与葛齐一道坐了三轮皮卡,葛齐把副驾驶座的位置让给了范刚祥,算是一种照顾了。
  一路聊着些口水话,一行人来到了新民厂,接着便是与厂长贺永新以及诸多副厂长、科长、车间主任之类的见面,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冯啸辰的年轻再次让大家感到了震惊,随即便传出了流言,说他很可能是某领导的子侄,是出于培养目的到林北重机去挂职锻炼的。至于他的长辈是谁,自然又引发了一场党史考据学的大论战,随即又发展到了训诂学,因为有见多识广之辈告诉大家,有些领导为了锻炼子侄的需要,并不让子侄姓自己的姓,而是给他们取了一个化名,而这些化名又都有深刻的含义。这样一来,冯啸辰的身世就变得更加波谲云诡了,成为新民厂职工很长一段时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和小冯处长这次来,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液压阀漏油的问题。三部委给我们下达的实验任务是,完成500万吨的挖掘总量,现在每台液压阀平均不到40万吨就无法工作了,给我们完成实验任务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我们希望新民厂能够改进技术,提供能够满足复杂、高强度工况的液压阀,保证我们的工业实验顺利完成。”
  欢迎宴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彭海洋收起饭桌上的和蔼表情,神情严肃地对新民厂的领导们说道。
第三十章
我不太懂技术
  “作为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我很惭愧啊。”
  彭海洋说完之后,戴胜华抢着发言了,他一张嘴就是做检讨,那副沉痛的样子,像是对国家人民犯了多大罪过一般。
  “12立米挖掘机,是机械部、煤炭部、冶金部联合下达通知的研发项目。我们新民液压工具厂作为机械系统的企业,为林重提供配套,责无旁贷。在接到机械部的通知之后,我厂干部职工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纷纷表示要造出强国阀、争气阀,为实现工业现代化添砖加瓦……”
  戴胜华的讲话稿也不知道是哪个秀才写的,花团锦簇,云山雾罩,足足表了十分钟的决心,这才进入了正题,开始叫苦: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我们自身能力的不足,完成挖掘机液压阀的任务对于我们新民厂来说,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12立米挖掘机的工作环境非常严酷,对液压阀的性能要求超出了我们以往承担过的其他产品的要求,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虽然在机械部和省厅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林重技术人员,尤其是以彭处长为首的精干技术队伍的支持下,我们按时完成了挖掘机液压阀的生产任务,提交了符合要求的成品。但是,在工业实验过程中,我厂生产的液压阀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质量上的缺陷,给挖掘机的工业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对此,我们全厂干部职工的心情是沉重的。收到林重有关液压阀质量问题的公函之后,我们组织了全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对液压阀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共提出了17项改善质量的措施,在此基础上生产了新的液压阀,并发送到了工业实验现场。”
  彭海洋忍不住了,他打断了戴胜华的长篇大论,说道:“可是,你们发去的新的液压阀,最终还是出了同样的问题,这说明原有液压阀的质量问题你们并没有妥善解决。戴厂长,这一点你们应该承认吧?”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陶宇起来帮腔了,“我们优化了阀体铸铁的成份,使阀体的硬度得到有效提升,减少了因为磨损而带来的漏油现象。我们还提高了阀杆的加工精度,使阀杆不圆度从国家规定的0.3丝,下降到了0.2丝……”
  他头头是道地讲了七八处工艺改善的部分,言下之意,就是新民厂在这方面已经很努力了,林重方面过于苛求是不合适的。
  林北重机本身并不生产液压件,彭海洋本人也不是研究这个方向,至少听不懂陶宇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0.3丝和0.2丝之间的区别,到底对于液压阀来说有多大意义,不干这一行的人,还真说不好。
  “刚才陶科长说的那些方面的改进,我们表示非常感谢。不过,就这一次的液压阀漏油问题而言,我们请煤炭研究所的专家鉴定过,他们认为漏油的主要原因是阀杆出现划痕,这一点你们派去实验现场的技术人员也确认了。而阀杆出现划痕的原因,据分析是阀孔研磨的过程中出现了压砂,对于这个技术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彭海洋只能把煤炭研究所那边给出的结论说出来了,阀杆划痕是他亲眼所见的,自然不会弄错。至于说阀孔压砂的问题,就只能是照专家们的口径来说了,他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当然,压砂这个概念,彭海洋肯定是知道的。铸铁材料的表面分布着一些碳石墨点,俗称叫软点,其得名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材质比其他地方要软一些。在用金刚砂对铸铁工件表面进行研磨处理时,一些细小的金刚砂粒会嵌入这些软点,这就被称为压砂。压砂现象的存在,会使铸件表面出现毛刺状的突起,阀杆在这样的表面运动时,就会产生划痕,并导致漏油。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在液压阀的生产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可就需要一些专业背景了,而彭海洋无疑是缺乏这种背景的。
  听到彭海洋说起压砂的事情,陶宇迟疑了一下,然后点点头道:“压砂这个问题嘛……当然肯定是存在的。做铸铁研磨,哪有不产生压砂的?提交给林重的这几件液压阀,我们都进行过认真的人工清砂,已经做到最大程度的去除嵌砂了。至于说最后还是有个别残余的压砂,这是难免的,这么小的砂粒,肉眼都看不清楚,单纯用工具清除,哪能一个漏网的都没有?”
  “这么说,只要是液压件,压砂就是难免的?”彭海洋逼问道。
  陶宇当然不会把话说死,他摇摇头道:“这也不一定,有的时候运气好,清砂清得干净,那就没有压砂了。还有,如果是用珩磨工艺法,不用金刚砂做研磨,也不会出现压砂。”
  “那为什么不用珩磨法呢?”彭海洋觉得自己抓住了对方话里的漏洞,着急地问道。
  冯啸辰坐在旁边不动声色,心里却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陶宇提出珩磨工艺法,本身就是刨了个坑等着彭海洋跳进去,而彭海洋因为不懂这方面的技术,还真的就一头扎进去了。
  “其实,我们厂生产的液压件,也有很多是用珩磨工艺的。”陶宇轻描淡写地说道,“用珩磨工艺的这些,都不会出现压砂的现象。但是,12立米挖掘机液压阀这个产品,没法用珩磨法来精加工,因为珩磨法对预制孔的几何精度要求很高,如果预制孔的几何精度不够,珩磨的工件孔就很难做到精密。咱们这个液压阀形状特殊,铸造工艺复杂,所以工件的几何精度本身就比较差,如果再用珩磨法,最终恐怕连现在的质量都达不到。”
  “这……”彭海洋一下子就被噎住了,这就是外行的短板了。他甚至不知道陶宇说的这套是不是真的,可人家就这样字正腔圆地说出来了,让他如何反驳呢?他这时候才意识到,对方主动提起珩磨法,其实就是为了转移他的思路,让他犯错误。一旦他说错了话,对方有理有据地予以驳斥,他就没法再往下追究了。
  看到彭海洋哑口无言,新民厂的一干人心里都轻松了几分,看来,林北重机派来的人也不过就是如此嘛。
  要说起来,林北重机和新民厂既不是一个系统的企业,也不在同一个省,二者可以说毫无关系,因此新民厂的领导们并不需要在乎林北重机的态度。可12立米挖掘机研制项目是由机械部、煤炭部和冶金局三家联合下文开展的,新民厂是机械系统的企业,隶属于明州省机械厅,而省机械厅又是机械部的下级,所以新民厂在这件事情里也是有一份责任的。
  三部委联合开展研究,主机厂林北重机是煤炭部的企业,其他两家部委主要负责配套,相互之间也有些争功的意思。如果新民厂在这件事情里掉了链子,最终丢的是机械部的脸面,机械部肯定会不高兴的。要让林北重机不去机械部告状,就必须把对方的嘴堵住,戴胜华、陶宇这一番道理,让彭海洋无话可说,这就是新民厂的胜利了。未来如果机械部要追究此事,新民厂也有话讲了。
  彭海洋知道自己上了当,想收回刚才的话,再回头去说研磨压砂的事情,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才好。他转头看了冯啸辰一眼,说道:“小冯,常总工不是也跟你说了压砂的事情吗,你有什么看法,也可以说说嘛。”
  彭海洋这就是病急乱投医的意思了,他也不想想,他自己都被新民厂的人绕进去了,冯啸辰也就是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而已,又没有企业经验,怎么可能再说出什么有份量的话呢?万一冯啸辰再闹出什么笑话,他们这一趟可就真的白来了。
  冯啸辰心里对于新民厂的解释并不以为然,研磨工艺的确有出现压砂的隐患,但如果对研磨工具选择得当,金刚砂的粒度正确,事后清砂和抛光过程严格,是完全可以消除这个缺陷的。说到底,要么是新民厂的技术还不过关,对研磨工艺掌握得不够深入,要么就是工时投入不够,或者质量控制不严,这才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压砂现象。这些问题,彭海洋不清楚,冯啸辰却是心知肚明的。
  不过,冯啸辰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向新民厂发难,毕竟他还没有看过新民厂的生产过程,其中到底有些什么问题,他并不清楚。压砂只是液压阀缺陷的一个方面而已,虽然目前暴露出来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但谁知道是否还有其他的毛病呢?这个时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压砂这一个问题上,未免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
  想到这里,他向众人笑了笑,说道:“我不太懂技术,这次给彭处长当助手,主要是来向新民厂的老大哥们学习的。关于压砂之类的事情,我现在也说不好是怎么回事。我想,贺厂长、戴厂长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实地参观一下新民厂的生产过程,我相信我们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的。”
第三十一章
不要谈责任问题
  冯啸辰的这个表态,让彭海洋有些泄气,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他原本是因为被新民厂挤兑得说不出话了,才想让冯啸辰来解解围,谁知道冯啸辰居然直接就举旗投降了。可细一想,冯啸辰这个表现并不让人意外,他的确不懂技术,此前能够说出压砂二字,估计也是听常根林说的,面对着新民厂的专业人士,还能指望他说出什么话来救场?
  冯啸辰的话在新民厂一干人听来,却是颇为顺耳。大家都想,这个年轻小处长倒也有几分自知之明,至少不会像那个彭海洋那样不知进退。看来,人家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副处长,尽管只是挂职,也还是有点道理的。如果彭海洋也是这样的态度,那么这一回的事情不就好办了吗?
  平心而论,新民厂的确是想拿出高质量液压阀的,谁乐意自己的产品三天两头出故障,就算人家不上门来骂娘,在背后嘀咕几句,自己也得打喷嚏不是?可问题在于,提高质量这句口号喊出来容易,真要做到可就太难了。设计、工艺、材料、装备加上工人的操作水平,哪一样出点问题都不行。厂里能够做到的,就是多投入一些人手,想办法把这个液压阀做得更精细一些,但要想达到国外同等水平,那还是很困难的。
  “这样吧,彭处长,冯处长。”
  厂长贺永新开口了,相当于是对今天这次会谈做一个总结:
  “关于12立米挖掘机的重要性,我们是非常清楚的。液压阀出现的问题,一部分是我们主观上努力不够所致,还有一部分是客观上的国情所至,咱们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嘛,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是无法相比的。我们会组织全厂最精干的队伍,对这个问题再进行一次会诊,选择最好的技术工人再生产两台液压阀,并进行严格的出厂检验,尽可能地保证12立米挖掘机的工业实验不受影响。两位处长,还有范科长远来不易,你们可以到我们厂执行所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到车间去看看,指导一下工作。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后天我安排办公室派个车,送你们三位到我们边上的白马山去转转,那座山风景还是很不错的,山上有个龙泉寺,听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值得看一看。”
  “白马山就算了吧,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既然贺厂长说还要再搞一次会诊,我想参加一下,听听咱们厂里的工程师是怎么说的。”彭海洋黑着脸说道,他平常的时候还能保持一点亲和的表情,遇到在技术上吃瘪的时候,真实的嘴脸就暴露出来了。
  “欢迎欢迎啊。”贺永新用愉快的口吻说道,“有彭处长光临指导,我想我们的诸葛亮会一定能够开得更加成功的……冯处长,你有什么安排,要不要我让办公室给你和范科长单独安排一下吧?”
  “这个……恐怕不太合适吧。”冯啸辰面露尴尬之色,他假意地偷眼看了一下彭海洋,说道:“既然彭处长不去,那我自然也……嗯,也就不去了。不过,技术方面的事情我也不太懂,我倒是对咱们的生产车间挺好奇的,这几天能不能给我安排一个人,带我到各个车间转一转,也算是开开眼界嘛。”
  新民厂几个人都互相对着微笑起来,他们猜想,这个冯啸辰心里肯定是愿意去白马山的,只是彭海洋不去,他也不便去。彭海洋想去参加技术科的会商,冯啸辰又不懂技术,跟着去肯定就是丢人现眼而已,所以选择了去车间参观。也是,对于在部里坐办公室的干部来说,车间里那些机器设备估计也是挺新鲜的,他说想开开眼界,想必是真心话吧。
  于是此后几天的安排就确定下来了,彭海洋跟着新民厂技术科的技术员们分析改进液压阀生产的方法,冯啸辰由生产科派一个副科长陪着去车间闲逛。至于采购员范刚祥,则代表两位科长去游览白马山,他没什么官职,也不用忌讳人家说啥闲话,能够有个旅游的机会,他可求之不得。会上还商定,林重三个人的食宿都由新民厂负责,贺永新专门交代了分管后勤的副厂长,要求以省厅领导视察时候的接待标准予以安排。
  会谈结束,宾主寒暄告别。彭海洋的气还没消,一副苦瓜脸,勉强和贺永新等人握了手。冯啸辰则是一副没心没肺、欢天喜地的样子,似乎还带着几分谄媚之色,反复地向贺永新、戴胜华等人说着诸如感谢、叨扰之类的客气话,让站在一旁的彭海洋更是气上加气了。
  “小冯,厂里安排你到明州来,是来干什么的?”
  在招待所住下后,彭海洋气呼呼地来到冯啸辰住的房间,对他兴师问罪。新民厂对他们几个的确是比较照顾,每人都享受了单间的待遇,只是房间是非常简陋的,洗漱和方便都要到楼道的水房和卫生间去解决。
  “彭处长,坐下说,激动解决不了问题,是不是?”
  冯啸辰一扫此前那种装傻扮嫩的姿态,平静地向彭海洋说道。
  彭海洋只觉得心中一凛,定睛注视着冯啸辰的眼睛,只觉得对方的眼神里似乎有一种让人肃然的镇定,或者说是威严。他身不由己地在冯啸辰指的椅子上坐下来,说话的语气也软了几分:
  “小冯,出发之前,你不是跟常总工了解过压砂的事情吗,在今天的会上怎么一言不发?新民厂的液压阀漏洞主要原因就是阀体压砂,而他们却避重就虚,说点什么铸铁材料、加工精度之类的事情,这不是存心糊弄我们吗?压砂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他们弄再多的虚头也是多余的,这一点你也应当很清楚吧?”
  冯啸辰点点头:“我非常清楚。”
  “那你为什么不说?”彭海洋问道。
  冯啸辰道:“今天这个会,对方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推脱责任。液压阀出了问题,联合设计组肯定要上报机械部,机械部方面对这件事是肯定要追究的。新民厂要做的,就是证明他们已经尽了全力,甚至是做了120%的努力,这样他们就不用承担责任了。”
  “……”彭海洋看着冯啸辰,一时有些傻了。他也是40岁的人了,在企业里工作了十多年,哪里不懂这些企业里的弯弯绕绕,只是刚才在会上眼睛光顾盯着漏油的事情,把这个茬给忘了。他没有想到,冯啸辰这么一个年轻人,居然有这样的心机,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的实质。
  冯啸辰笑了笑,并不解释,其实也没法解释。前一世,他经历这样的事情还少了吗?出了问题,大家都是先忙着把自己摘干净,在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上,才开始谈解决问题的方案。彭海洋这样矛头直指新民厂,新民厂岂能接受。他们无理都会闹上三分,更何况他们的确还是有几分歪理的。
  “所以,在这个会上,我们应当做足姿态,不要去谈论责任的问题,要充分地承认新民厂的贡献。”冯啸辰循循善诱地说道。
  “嗯,有点道理。”彭海洋像个小学生一样点着头,随即又把眉毛立起来了:“可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啊!”
  “我没说这样能够解决问题啊。”冯啸辰道,他真服了这位大哥了,你多少有点城府好不好,技术宅的毛病,可真是要不得啊。
  “彭处长,在这个会上,本来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是讨论解决问题的渠道。”冯啸辰道,“你不是已经争取到参加他们的技术论证会了吗?在会上,你就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帮助他们优化设计和工艺。记住这一点,不要谈责任问题,只谈解决问题的方案,要让他们心情愉快、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地去解决问题。”
  “难。”彭海洋眉头紧锁,“最大的困难在于,我对液压件的生产没有什么经验,他们说的情况对不对,我很难分辨出来。我想,如果我在场的话,他们有些话是会有所保留的,那些有实际困难的方案,他们肯定不会提出来,而我又提不出,这就是个麻烦了。”
  冯啸辰拿过自己的公文包,取出一叠资料,递到彭海洋的手上,说道:“彭处长,这是我从一些文献上摘抄下来的有关液压件设计和生产的资料,还有一些是我向别人请教的东西,算是一个综述。你可以拿去看一看,明天结合这些内容,多少能够判断出他们的技术路线是不是有问题,或许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
  “什么,你摘抄的资料!”
  彭海洋惊了,不是说这就是部里派下来镀金的一个火箭干部吗,居然还会摘抄资料?他半信半疑地翻开资料,只看了两三页,便激动起来了:
  “这简直是宝贝啊!你从哪弄来的。你既然有这些资料,今天的会上你怎么不说呢!你如果说出来……呃呃,好吧,好吧,你不说也有你不说的道理,不过我明天是得跟他们好好说说的!”
第三十二章
不和情商低的人计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