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451

  “啸辰,其实你做过的事情都挺重要的。去年我在阮厂长那里,听他讲起过你。他说如果不是你支持他,他是不可能接下国家的大项目的。你可能觉得你做的事情只是举手之劳,可对于阮厂长他们这些人,就是雪中送炭了。”杜晓迪绞尽脑汁地找着鼓励冯啸辰的理由。
  冯啸辰哈哈一笑,伸出手在杜晓迪脑袋上揉了一把,说道:“晓迪,你不用再劝我了,我已经完全想通了。你放心吧,我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垮的。这次到社科院去读研,对我来说是个好机会。等我读完研究生,我会让他们知道,啥叫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你可别变成一个恶霸了!”杜晓迪半开玩笑地说道,接着又看了看天色,说道:“啸辰,咱们是不是该去春天酒楼了,杨总他们该到了吧?”
  “嗯,差不多该到了。”冯啸辰应道,“咱们现在走过去,应该来得及。”
  今天,冯啸辰约了杨海帆等人在春天酒楼碰面,其实是一次合伙人大会。目前冯啸辰的合伙人并不多,只有杨海帆、陈抒涵和姚伟强三人。其中杨海帆只是辰宇金属制品公司的经理,而不是真正的股东,冯啸辰打算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他应得的股份,从而把他真正绑上自己的战车。
  陈抒涵一直都在新岭,自然是不需要通知的。杨海帆在桐川,冯啸辰通知他过来开会,他因为手头还有一些紧急的事情没有处理完,所以耽搁了两天,今天才到。当然,杨海帆耽搁的原因在于大家还需要等姚伟强,他远在浙江省,来新岭需要先坐汽车再坐火车,因此今天才能赶到。
  冯啸辰和杜晓迪来到春天酒楼的时候,杨海帆和姚伟强都已经到了,正坐在包间里等着他们。姚伟强身边还坐着一个中年汉子,却也是冯啸辰认识的,正是浙江省温州市政府的干部包成明。去年年初,他自告奋勇担任了温州市“石阳县轴承产业诚信联盟”的理事长,如今已经升格为整个温州市的标准件产业联盟理事长。看到他出现在包间里,冯啸辰有些诧异,但也没有多问,而是上前与众人一一握手问候。
  杜晓迪跟在冯啸辰身后,微微笑着向众人点头致意,姚伟强以手相指,向冯啸辰问道:“冯处长,这位是?你还没给我们介绍呢。”
  不等冯啸辰说什么,杨海帆先笑着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位就是咱们未来的弟妹了吧?”
  “哈哈,正是。”冯啸辰笑道,“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女朋友,叫杜晓迪,是松江省通原锅炉厂的电焊工。晓迪,这是海帆,这是姚总,这是包理事长。”
  “杨总,姚总,包理事长!”
  杜晓迪挨个地称呼着对方的头衔,几个人都连连摆手,纷纷说道:
  “小杜,可别这样叫,你叫我名字就好了。”
  “不敢当,你叫我老姚吧。”
  “我这个理事长不作数的,弟妹叫我一句老包就好了。”
  杜晓迪有些窘,还是冯啸辰给她解了围,说道:“这样也好,晓迪,你就别称他们的头衔了,都叫哥吧。其实,以姚总和包理事长的岁数,你叫句叔也不算错,不过这样他们就该不高兴了。”
  大家哈哈笑起来。这时候,陈抒涵已经听到冯啸辰到达的消息,推门进来了。杜晓迪和她更熟一些,连忙上前喊了声“陈姐”,陈抒涵和她简单寒暄了两句,然后便招呼着众人入席。紧接着,各色菜肴和酒水也都纷纷摆上了,这就是开酒楼的好处了,吃饭的事情是不需要费心的。
  照着国人的传统,酒席一开始自然还是要说一些废话,大家互相碰杯,以各种名目互相问候。酒过三巡,姚伟强向包成明递了个眼神,包成明会意地站起身,向众人说了声抱歉,便以上洗手间的名义出了包间。看到他离开,姚伟强把头转向冯啸辰,用带着歉意的语气说道:“冯处长,对不起啊,我没跟你商量,就把老包给带来了。”
  冯啸辰不置可否地笑笑,问道:“老姚,你带他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姚伟强直截了当地说道:“他想和冯处长你合作,我觉得冯处长你好像也流露过这个意思,所以就把他带来了。如果冯处长觉得不合适,一会我就让他先回避一下,咱们谈咱们的。”
  包成明是姚伟强的远房亲戚,当初在姚伟强的轴承店里还有一点点股份。冯啸辰以菲洛公司的名义与姚伟强合办菲洛(温州)轴承经销公司的时候,冯啸辰占股七成,姚伟强占股三成,这三成里面就有一小部分是包成明的股份,所以严格说起来,包成明也算是冯啸辰的合伙人之一。
  不过,包成明真正进入冯啸辰的视野,是因为他办的一份很原始的轴承商情,这种利用信息来赚钱的意识让冯啸辰颇为欣赏。在冯啸辰的建议下,包成明把他原来用油印机印刷的轴承商情改成了胶版印刷,又扩充成了“温州标准件商情”,如今已经小有名气,一年也能赚到几万块钱的利润了。
  在此之前,姚伟强曾在电话里向冯啸辰说起过这件事,冯啸辰也的确说过这份商情继续办下去肯定会有很大的前途。姚伟强说冯啸辰流露过与包成明合作的意向,就是因此而来的。
  从包成明那边来说,想与冯啸辰合作的念头是更强烈的。虽然冯啸辰与姚伟强合作的时候假托了德国菲洛公司的名头,但精明的海东人哪里看不出这其中的奥妙。姚伟强与包成明闲坐聊天的时候,都感慨冯啸辰能耐通天,觉得能与冯啸辰合作是难得的机遇。
  这一次冯啸辰通知姚伟强到新岭来开合伙人会议,姚伟强便与包成明商量,让他跟到新岭来,当面向冯啸辰提出合作的意愿。照常理来说,姚伟强要带包成明来新岭,事先应当要和冯啸辰商量一下的。但他与包成明二人都觉得,电话里很难把事情说清楚,万一冯啸辰直接拒绝了,那包成明就彻底没有机会了。
  念及此,姚伟强便决定先斩先奏,把包成明带过来再说。如果冯啸辰真的不愿意与包成明合作,那也无妨,大不了开会的时候把包成明支走就是了,包成明本来也是不速之客,让他退场他是没什么怨言的。
  姚伟强当然也知道这样做有可能会让冯啸辰不高兴,但富贵险中求,没有一点冒险的精神,也就不是海东人了。他想好了,如果冯啸辰生气了,他就处罚三大杯,大不了拼个胃出血也要让冯啸辰消气。而万一冯啸辰欣然接受了包成明的输诚(1),那不就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了吗?
  听到姚伟强这样说,冯啸辰微微一笑,说道:“老包倒的确是个能人,如果能够一起合作,也是挺好的。不过,他想跟我合作,具体有什么条件呢?如果条件太高,我可不敢高攀了。”
  “他说了,一切听冯处长的。”姚伟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冯处长是中央的领导,不管是从政还是经商,都比我们强到天上去了。老包和我一样,都是对冯处长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冯处长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你看如何?”
注释:
(1)汉语词语,意思为表明诚心,献出诚心。例:敢不尽力输诚。——《三国演义》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用再隐瞒
  姚伟强这话,可谓是低调到了极致,杜晓迪在旁边听着,都有些替冯啸辰觉得不好意思了。不过,冯啸辰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他心里非常清楚,姚伟强和包成明只是看好自己的地位和眼光,同时也相信自己的人品,知道自己肯定不会对他们太过苛刻,所以才敢说出这样的话。别看他表态表得如此大方,如果自己开出来的条件不能让他们满意,他们也是会马上翻脸不认账的。说到底,大家真没那么熟,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只有实力和利益。
  当然,姚伟强能够把话说到这一步,冯啸辰还是挺满意的。他并不是那种对合伙人吝啬的守财奴,对方愿意低头求包养,这就省了双方讨价还价的麻烦。
  “我考虑投入20万,以老包的商情为基础,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商业情报中心。这个中心交给老包去经营,股份上我占七成,老包占三成。你去和老包商量一下,他如果同意,就进来大家一块商量事情。如果他不同意,你就安排他先回宾馆去吧。”
  冯啸辰沉吟片刻之后,向姚伟强作出了交代。包成明搞的温州标准件商情,从一开始就是冯啸辰帮着策划的,在那时候,冯啸辰就已经有过一个更为远大的设想。现在既然商情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名气,包成明又愿意投奔冯啸辰,冯啸辰索性就把自己的考虑和盘托出了。
  他的安排也是极为霸道的:包成明愿意接受,那就进来一起开会。包成明如果不愿意接受,那就别废话了,直接滚蛋,冯啸辰懒得去和他扯皮。
  姚伟强闻言,面露喜色,显然冯啸辰开出的条件是优于他和包成明事先预计的。他站起身来,说道:“冯处长,我现在就去跟老包说。冯处长给了这么好的合作条件,他如果敢不接受,不用你冯处长骂人,我就直接把他打吐血。”
  说罢,他就出门去了,没过两分钟,便带着包成明笑吟吟地回来了。包成明走到自己座位上,二话不说,先给自己倒了一满杯酒,冲着冯啸辰高高举起,说道:“冯处长,你的意思,伟强都跟我说了,我没有二话。以后我就是冯处长的手下了,你叫我往东,我绝不往西。这杯酒,我干了,冯处长随意。”
  冯啸辰站起身,也端起了酒,笑着说道:“哈哈,岂敢岂敢,来,各位,咱们一块陪老包干了这杯,以后老包就是咱们自己人了。”
  包括杜晓迪在内,大家同时起身,一起举杯,正式接纳包成明成为合伙人中的一员。喝罢杯中酒,冯啸辰让众人坐下,陈抒涵有意起身去给大家倒酒,杜晓迪夺过酒瓶子,担当起了倒酒的差使。冯啸辰向她微微点头笑了笑,然后对众人说道:
  “各位,今天请大家一起过来,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下下一步的事情。大家都是自己人,有些事我也就不瞒大家了。我先介绍一下我和在座各位的合作情况,首先要介绍的是陈姐,陈抒涵,我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姐姐一样。目前我和陈姐合作开办了这家春天酒楼,股份是我占六成,陈姐占四成。这几年里,一直都是陈姐在操持酒楼的生意,我什么事也没干,我有意给陈姐多一些股份,陈姐坚决不同意……”
  “啸辰说啥呢。”陈抒涵面有忸怩之色,说道:“其实最初开酒楼的时候,启动资金全部是啸辰出的,我一分钱都没出。酒楼能够办到今天,啸辰出了很多力,我也就是帮着管管日常的事情而已,拿这四成股份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陈姐,这是你应得的。”冯啸辰说道。
  “是啊,陈总,你没听冯处长说吗,他是把你当成亲姐姐看待的,这些股份是你应得的。”姚伟强不失时机地附和了一句,心里却是有着另一番想法。
  冯啸辰先把春天酒楼的股份拿出来说事,不是没有考虑的。冯啸辰声称把陈抒涵当成亲姐姐,又说酒楼一直是陈抒涵在操持,最后陈抒涵只占了四成股份,这话未尝没有说给姚伟强、包成明等人听的想法。他们与冯啸辰的关系显然不能与陈抒涵相比,陈抒涵只占了四成股份,他们在与冯啸辰合作的项目中占三成股份,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至于说温州轴承,或者未来的温州标准件商情,可能是姚伟强和包成明付出的精力更多,冯啸辰只是作为最初的出资者而已,这与春天酒楼的情况也是类似的。人家陈抒涵都没抱怨股份太少,他们能说个啥?
  的确,在与冯啸辰合作之前,姚伟强已经有一些资本了,但如果没有冯啸辰出手,姚伟强那点资本恐怕早就被石阳县政府给没收了,他自己也会有牢狱之灾。冯啸辰救了他的小店,又出钱与他合资,还帮他疏通了从欧洲市场上进货的渠道,这才有今天的“中德合资菲洛(温州)轴承经销公司”。冯啸辰在公司里占着七成股份,看起来像是姚伟强吃亏了,但姚伟强自己知道,没有冯啸辰的助力,他现在没准已经是一文不名了。
  陈抒涵多少也能猜出冯啸辰先提她的原因,因此客气了两句之后,就不再吭声了。冯啸辰接着又介绍了自己与姚伟强的合作,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说完菲洛公司占七成股份的事情之后,直截了当地说所谓德国菲洛公司就是他个人的企业,并非有什么神秘的德国背景。
  对于这一点,杨海帆是早就知道的,陈抒涵没有问过,但也不觉得意外。倒是姚伟强和包成明两个人微微一愕,心里泛起了几分疑虑。
  菲洛公司是冯啸辰个人的产业,姚伟强和包成明都是能够猜得到的。他们惊愕的地方,在于冯啸辰居然敢公开地说出来。在此之前,冯啸辰对这一点一直都是遮遮掩掩的,即便是有点此地无银的嫌疑,他至少还是立着一块牌坊的。现如今,冯啸辰直接点破这一点,这其中的意味就值得人推敲了。
  冯啸辰看出了二人的心思,他笑了笑,说道:“这件事,过去我一直都向大家隐瞒了,是因为有一些顾虑。现在我把这一点告诉你们,是因为两个,不,是因为三个原因。第一,过去我是国家重装办的干部,直接经商办企业,违反政策,所以假托了德国菲洛公司的名义。现在我已经离开了重装办,再以自己的身份办企业,就无所谓了。”
  “冯处长离开重装办了?”姚伟强瞪大眼睛看着冯啸辰问道。他与冯啸辰一直只是电话联系,关于这件事,冯啸辰还真没有跟他说起过。
  “是的,我已经办了离职手续。”冯啸辰说道,看到姚伟强眼里有一些狐疑之色,他又笑了笑,说道:“是经委的领导器重我,给我找了一个脱产读研究生的机会。我的研究生导师是社科院的沈荣儒老师,你们恐怕也听说过吧?”
  “沈荣儒?”姚伟强摇摇头,表示自己不太清楚。
  包成明却是差点跳了起来:“冯处长,你竟然要当沈荣儒的学生了!”
  姚伟强看看包成明,问道:“老包,你知道这个人?”
  包成明用恨铁不成钢的目光看着姚伟强,说道:“老姚,难怪人家说你是个土包子,你连沈荣儒都不知道。他是咱们国家最有名的经济学家,国家领导人都要经常向他请教的。放到古代,他这样的人就叫做国师呢,冯处长给他当学生,这简直……简直……”
  他自己也是简直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才好了。他原来是坐机关的人,对于国家政策之类的事情当然了解得更多。他说沈荣儒是国家最有名的经济学家,这话略有一些夸张,其中当然也有奉承冯啸辰的成分在内。不过,沈荣儒在国内经济学界以及在国家决策层中的地位,的确是非常重要的,给这样一位大牛人当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还值得怀疑吗?
  其实,冯啸辰把这一点指出来,也是想给姚伟强他们一点信心。他知道,自己离开重装办这件事,肯定会让姚伟强他们觉得不踏实,会怀疑他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至少肯定是在上头失宠了。现在自己告诉他们自己要去跟沈荣儒学习,稍微懂点行的人就会知道,自己并未失势,未来的发展只会比过去更强。
  姚伟强、包成明这二位,都是因为冯啸辰的实力而投奔过来的,冯啸辰如果不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实力,难保他们不会有背叛之心。
  “第二个原因……”
  解释完自己离开重装办的原因,冯啸辰继续说道:
  “前几年,国家的政策有些反复,包括温州的十大王事件,就是这种反复的表现。出于自保的需要,我也不便透露太多有关股权的事情,只能借一个德国菲洛公司的帽子来保护自己,就像拿这个帽子保护老姚一样。如今,国家的政策已经明朗,改革开放的方向不会再有变化,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私人开公司而受到打击了,所以,我也就可以大大方方地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不用再隐瞒下去。”
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提一个小目标
  冯啸辰说国家政策不会再变,相当于给姚伟强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样的话,在报纸上也登过,但姚伟强他们是不会轻易相信的,谁知道啥时候又来一个运动,把前面的话就全部推翻了。但这话经冯啸辰之口说出来,可信度就强得多了,冯啸辰既是国家机关的干部,又是沈荣儒的准弟子,在姚伟强、包成明他们看来,几乎就是国家政策的代言人。既然冯啸辰说政策不会有变,他们起码就有九成的信心了,冯啸辰总不会拿他自己的前途去开玩笑吧?
  “至于第三个原因嘛。”冯啸辰巡视了全屋子的人一番,说道:“那就是我们不应当辜负这个时代,如果想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那么现在就要全力以赴。我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就是想谈这件事情。”
  大家都竖起了耳朵,刚才冯啸辰的忽悠,已经成功地吊起了大家的胃口,他们都想知道,冯啸辰到底有什么大动作。
  “春天酒楼,辰宇公司,温州轴承,加上温州商情,这是目前我们的四项业务。其中,辰宇公司是做实业的,到目前为止发展情况最好,去年的营收已经超过了500万,利润有300多万;春天酒楼做餐饮业,去年营收250万,利润120万;老姚的温州轴承营业额也是500万,利润80万;温州商情的情况我不太了解……”
  冯啸辰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包成明。
  包成明面有窘色,讷讷地说道:“温州商情去年赚了4万块钱,我还觉得挺多的,和其他几位一比,实在是太可怜了……”
  杨海帆道:“也不能这样说,光靠卖信息就能赚到4万,非常了不起了,包理事长真的挺有魄力的。不瞒包理事长说,你办的温州标准件商情,我们公司也是每期都要买呢。”
  “自家人,还说什么买,以后我让人给杨总寄就是了。”包成明赶紧说道。
  冯啸辰道:“大家可别看不起这份商情,以后它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冯处长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干的。”包成明拍着胸脯保证道。
  冯啸辰收回话头,继续说道:“如果按照一般人的眼光,咱们这四项业务,都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尤其是陈姐的春天酒楼,目前是新岭最高档的酒楼,利润也非常丰厚。不过,相对于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的发展机会,我觉得咱们的步子还是迈得太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