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451

  听到这话,其他人还算是能够淡定,杜晓迪却是瞪大了眼睛,好生觉得不可思议。她想到春天酒楼在通原开了一家分店,还由冯啸辰作主,送给她家两成干股。春天酒楼的新岭店去年赚了120万的利润,如果通原分店有它20%的利润,一年也是20多万,两成股份就是4万元了,届时父母还不知道敢不敢拿呢。这样多的利润,冯啸辰居然还说步子迈得太小,这家伙的心得有多大啊。
  看到杜晓迪的眼神,冯啸辰笑了一下,但没有解释,他转向众人,伸出一个手指头,说道:“我提一个小目标,10年时间,也就是1994年之前,我们所有的项目利润之和,要做到1个亿。”
  只听得杯子和盘碗一阵稀里哗啦的响声,这一回终于是大家一起惊了。一年一个亿的利润,还他妈是一个小目标,冯啸辰这口气也未免太大了。一个亿是什么概念,按一个机关工作人员一年800块钱的工资计算,这相当于十几万人的工资总和。换成硬币的话,恐怕足够砸死新岭市一半的人口了。
  “啸辰,你这个目标……未免太大了一点吧?”陈抒涵讷讷地开口了,这个时候,也只有她有资格提出质疑了。
  “这个目标很大吗?”冯啸辰笑嘻嘻地反问道,“陈姐,当初你在琴山路上开春风饭馆的时候,想过一年能赚到120万的利润吗?”
  “那哪敢想啊。”陈抒涵回想起三年多前的情景,嘴角浮出一些笑意,说道:“那时候我觉得一年能赚到2000块钱都很了不起了。”
  “从2000块钱,到现在120万,差出了600倍。从120万增长到1个亿,也不过是100倍而已,你有什么不敢想象的呢?”冯啸辰说道。
  “这……”陈抒涵有些傻了。她突然发现,冯啸辰说的很有道理,刚刚开始开饭馆的时候,她三个月赚了3000元,还不敢存在一个银行里,愣是存了五个存折。可一转眼,她就拥有了这样一幢楼,年利润120万,光她自己的分红就让她自己实实在在地成了一个十万元户。
  她不敢太露富,但前前后后补贴给母亲和两个弟弟的钱也有四五万了。那两个弟媳妇,过去见了她眉毛不是眉毛、鼻子不是鼻子的,一心想着让她早点嫁出去,省得在家里碍眼。而现在,她却成了家里最受欢迎的人,两个弟媳妇成天像供着祖宗一样地奉承她,巴不得这个大姑子一辈子不嫁人,呆在家里才是最好的。
  呃……好像自己有些走神了,这会不是在讨论冯啸辰的小目标的吗?
  “啸辰这样一说,我倒真觉得这个目标真有点希望呢。”陈抒涵笑着说道,“不是还有10年时间吗?我打算未来几年每年在外地开一家分店,上海、羊城,明州的金钦市,海东的建陆市,这些地方的消费能力比新岭强得多,一年做到100万以上的利润问题不大。这样算下来,到1994年的时间,酒楼这方面不敢多说,一年2000万的利润估计是能够做到的。”
  杨海帆也发话了:“嗯,我也觉得这个目标还是比较有可能达到的。辰宇公司这边,过去三年的利润差不多也是一年翻一番吧,未来10年就算速度再慢一点,用10年时间做到3000万利润,也是有可能的。只不过不知道未来的竞争情况会怎么样,我们现在是占了一个先手优势,如果有其他企业和我们竞争,就不好说了。”
  看到陈抒涵和杨海帆都表了态,姚伟强也不能沉默了,他想了想,说道:“我这边的业务要扩展有点难度,轴承销售的利润不高,要扩大规模,就要增加人手,成本提升得也很快。现在我们石阳这边卖轴承的商户越来越多,竞争太激烈了。我估计,10年时间增长10倍恐怕够呛,能够做到一年300万利润,我就要感谢上天了。”
  “我这个商情,唉,就更难了,都不好意思跟大家说了。”包成明垂头丧气地说道。刚才大家晒利润的时候,他就已经受了一轮打击,现在陈抒涵和杨海帆都报出了几千万的目标,包成明就更没有信心了。他甚至隐隐有些后悔这次不该跟着姚伟强过来,他原本觉得自己与冯啸辰合作勉强也算是有资格,现在看来,人家根本就不值得带他玩呢。
  冯啸辰嘿嘿笑道:“老姚,老包,你们可别妄自菲薄。我既然说要定一个目标,那么你们肯定就不能再照着过去的模式做了,需要有一些新思维。这样吧,我先说我的考虑……”
  大家再次安静下来,等着听冯啸辰的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我打算成立一家总公司,暂时就叫辰宇实业公司,公司的股权由我持有85%,陈姐占5%,海帆占4%,老姚和老包各占3%……”
  听到此处,几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起手,打算插话,但冯啸辰摆了摆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自己则继续说了下去:
  “未来春天酒楼、辰宇金属制品公司、温州菲洛轴承、温州商情这几家企业中你们各位占有的股权,依然保留。我的股权则全部转到辰宇实业公司。也就是说,各家企业的利润,你们可以根据你们在企业中的股权分红,属于辰宇实业公司的这部分,你们还有权再进行一次分红。”
  “这个……没必要吧?”姚伟强先发言了。他的话有些言不由衷,但还是要说出来的,冯啸辰的这个安排,相当于凭空又给他们送了一些利益。
  按照去年的利润来说,温州轴承赚了80万,姚伟强可以分到三成,也就是24万。但同时,几家企业中归属冯啸辰本人的利润共有340万左右,姚伟强按3%来分配,也能拿到10万元。
  再如果按照冯啸辰的“小目标”,未来公司做到1亿的利润,3%就是足足300万,这可是姚伟强做梦都不敢想的一个大数字啊。
  陈抒涵也说道:“啸辰,我在春天酒楼占了四成的股份,本来就是白得的,你那六成是属于你的,怎么能再分给我5%呢?我看完全没有必要嘛。”
  包成明没有说话,他是觉得自己根本没资格说话。而最纠结的,莫过于杨海帆了。别人都是冯啸辰的合伙人,只有他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并没有在辰宇公司里占有股份。可以这样说,冯啸辰刚刚提出的方案,是第一次给他分配了股份。与其他人在各自的企业里占有三成或者四成股份相比,杨海帆只在总公司占股,显然是比较吃亏的。但换一个想法,冯啸辰不给他股份,他又有何话说呢?
第三百五十八章
调配资源
  看到杨海帆欲言又止的样子,冯啸辰在心里笑了笑。与杨海帆合作了几年,他对于这位职业经理人的看法越来越好,已经打定主意要把他笼络住了。在总公司里给杨海帆留出4%的股份,只是冯啸辰整个计划中的一部分。再往下,冯啸辰还有其他的安排,现在暂时还没法说出来。
  其他几个合伙人,除了在冯啸辰刚刚提出来的辰宇实业公司中占有股份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各自还都有一份与实业公司合作的产业。杨海帆是唯一没有这种股份的,冯啸辰自然不会让他受委屈,只是操作方法上还需要再考虑。
  杨海帆负责的辰宇金属制品公司是由菲洛公司和桐川县合资建立的,桐川县占了30%的股权。冯啸辰当初这样做,实属无奈,因为那个时候不允许私人办企业,而中外合资企业又必须有中方的股份。要说起来,桐川县仅占有30%股权,都已经算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国家对于中外合资企业的要求是由中方控制,也就是至少占有51%的股份。幸好这个要求只是一个潜规则,并未写入正式的法律文件,所以冯啸辰才能占有七成的股份。
  这几年,随着辰宇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桐川县凭着三成股份拿到的分红一年也有几十万了,这还是因为冯啸辰要求公司要留下一半以上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辰宇公司现在已经成了桐川县的一棵摇钱树,连带着杨海帆在县里的地位都是与时俱增。
  如今,国家的政策已经放开,私人办企业已经很普遍,冯啸辰也想过是不是要卸磨杀驴,通过某些运作,把桐川县的那部分股权抽掉。不过,当他把这个想法和晏乐琴、冯立等人商量的时候,奶奶和父亲都表示了反对。他们的理由如出一辙,那就是既然公司能够赚钱,让家乡政府获得一些利润有何不可?这也算是报答家乡父老了。
  用冯立的话说:你一个才20郎当岁的小年轻,一年能赚上百万,还不知足吗?给自己的老家留一点利润有什么不行的,以后人家记着你的名字,不比你自己家财万贯更好?
  冯啸辰认真琢磨了一下,觉得奶奶和父亲的想法也是对的。天底下的钱是赚不完的,分给桐川县三成利润又有何妨?能够把家乡建设得好一点,让大家多念叨念叨冯维仁、晏乐琴他们的好处,也算是冯啸辰尽了一份孝道吧?中国人还是比较在乎身后清名的,冯立的观念很朴素,也很传统,冯啸辰也只能认同。
  桐川县的那30%股权不能动,如果再给杨海帆分一些,冯啸辰自己的占股就太低了。此外,杨海帆原本是桐川县的干部,是自告奋勇去合资公司当中方经理的。如果他最终获得了合资公司里的股份,难免会有人说三道四,这对杨海帆也是不利的。
  冯啸辰的打算,是在辰宇金属制品公司之外再开一项新的业务,由杨海帆负责,并以管理层持股的方式,给杨海帆一部分股权。这个安排,冯啸辰不打算在这个场合里说,还是等开完会之后,私下里告诉杨海帆。至于杨海帆会如何反应,冯啸辰基本上也能猜得出来,不外乎表面上坚决地拒绝,而内心又充满渴望。杨海帆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绝对不会甘心一辈子只当一个职业经理人。在即将到来的全民创业年代里,如果不给杨海帆一些股权,只怕是留不住这个人才。
  “这件事大家不必再说了。”冯啸辰止住大家的议论,说道:“之所以要成立一个总公司,就是因为我们要把分散的资源加以集中,各家企业要互相支持。另外,咱们还要考虑扩展新的业务,而新业务的扩展,必然要涉及到调配各公司的资金和人员。让大家在总公司占有一定的股份,就是为了调配资源的时候,大家能够心情愉快,不要出现拉后腿的现象。”
  “冯处长说到哪去了,占不占股,该调配资源的时候,我们也没二话,是不是?”姚伟强带着几分尴尬向陈抒涵、杨海帆他们说道。其实,冯啸辰的话还真是说到他心坎上去了,如果没有这个总公司,再如果总公司没有属于他的3%股权,冯啸辰要从温州轴承公司抽调资源的时候,姚伟强心里肯定是会有些疙瘩的。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知道总公司也有自己的一份股权,哪怕只是区区3%,姚伟强还是觉得心里舒服了许多,盼着总公司能够蓬勃发展,这样他那3%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值钱了。
  屋里几个人,除了杜晓迪没做过生意,脑子转得慢一点,其他人也都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冯啸辰的用意。在没有辰宇实业公司的时候,大家都是各干各的,虽然都与冯啸辰合伙,与其他企业之间却没什么关联。冯啸辰搞出这样一个辰宇实业公司,还给大家分了一点股权,大家就被拴到一根绳子上了,有点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意思。
  下一步,冯啸辰肯定要以辰宇实业公司的名义来扩展新业务,届时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调配各家企业手里的资源,大家还没法反对。可以这样说,这百分之几的股权,给大家的不仅仅是权利,还包括着义务。拒绝这些股份,那就是不打算与冯啸辰在其他领域里合作,这就相当于是不给冯啸辰面子了。
  想明白了这点,大家也就没法再反对冯啸辰的安排了。不管怎么说,冯啸辰毕竟也是在向他们让利,而且以冯啸辰的逆天能力,说不定又弄出一个什么赚钱的业务,届时大家就能够坐着分钱,何乐而不为?至于说调配资源啥的,其实不也是冯啸辰自己的资源吗?他想怎么用,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反对呢?
  看到大家都接受了前面的安排,冯啸辰便开始布置下一步的任务,具体到每个人头上,都有一些新的思路。
  春天酒楼这边,冯啸辰要求加快扩张的步伐。他让陈抒涵不要打算自己去建分店,而是要在目标城市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通过合股经营的方式来建立分店。春天酒楼的经营理念是比较超前的,实力也比时下大多数的个体饭馆要强得多。陈抒涵完全可以在各地招募合作伙伴,通过向他们提供资金、输出管理模式以及菜品来帮助他们做大。在股权分配方式,冯啸辰认为让合作方占有五成甚至六成都无所谓,现在是跑马圈地的时候,在一个城市里早一天建起分店,就能够早一天占领这里的市场,即便只是拿到四成的利润,也胜似一无所获吧?
  辰宇金属制品公司将更名为辰宇轴承公司,除了原有的油膜轴承业务外,还将发展滚动轴承业务。冯啸辰知道,未来几十年都将是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轴承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长,直至成为全球最大的轴承市场。按照后世的发展水平来看,仅中国市场一年的轴承销售额就达到2000多亿元,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
  “海帆,轴承公司的发展,要有长远眼光,着眼于21世纪,着眼于全球市场。为了做到这一点,公司要加强技术研发,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不惜重金留住那些工人技师,这些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富。”冯啸辰盯着杨海帆交代道。
  杨海帆自信满满地说道:“你放心吧,啸辰,我们目前就在这样做。前年招聘进来的年轻人,经过老师傅们的培养之后,现在已经有相当一批人能够独当一面了。研发中心这边,闫百通老师和陈工搭档,干得非常出色,我们的一些新产品,在欧洲市场上都是有竞争力的。”
  “管理人才这边的积累怎么样?”冯啸辰又问道。
  “目前我们的管理班子已经基本搭起来了。副经理范加山,是罗冶的王处长介绍过来的,原先是罗冶的党委副书记,老爷子很正直,人品好,也懂技术,在公司里很有威望,我不在公司的时候,他基本上能够把公司的管理全部挑起来。管生产的副经理刘刚,是我从东山市工业局挖过来的,他在那边是个科长,也是不甘心在机关里虚度年华,所以办了停薪留职,到公司来当生产副经理,能力很强。还有就是何阿姨,那可是咱们公司的大管家,财务、后勤都由她管着,全厂干部职工没一个人不喜欢她的。”
  说到这里,杨海帆嘿嘿地笑了起来。他说的何阿姨,正是冯啸辰的母亲何雪珍。她原本只是新岭一家大集体企业里的普通职工,辰宇公司成立之后,冯啸辰安排她到桐川去,目的是让她当个监工,毕竟这么大的产业,没个自家人盯着也不行。谁曾想,何大妈挂上个副经理的头衔之后,活力迸发,把分管的财务和后勤工作抓得有声有色,让杨海帆都叹为观止。可见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区别只在于有没有被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第三百五十九章
21世纪信息最值钱
  谈完轴承公司的情况,冯啸辰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又转到了姚伟强的温州菲洛轴承经销公司业务上。
  温州菲洛轴承是一家销售公司,主要的优势有两点,一是姚伟强多年从事轴承经销所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二是借助德国菲洛公司的帮助,能够帮国内企业代购欧洲市场上的轴承产品。这两年,随着石阳县的轴承经销户不断增加,温州菲洛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受到挤压,加上温州的地理劣势,公司要想持续高速地增长,已经是很困难了。
  冯啸辰的建议是让姚伟强离开温州,到上海去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温州这边的业务自然还是要保留的,但只需要交代一位信得过的亲戚照看就可以了,姚伟强自己不应当被拴在这个小空间内。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许多工业品的集散地,姚伟强把自己的轴承经销公司开到上海,能够利用这个市场优势,不断做大。
  如果是在前两年,冯啸辰肯定不会给姚伟强出这个主意,因为那时候对于私营企业的管束还很严,姚伟强只有躲在温州这个小地方,再用中德合资企业的帽子当保护伞,才能存活下来。此外,那时候的姚伟强实力也比较薄弱,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很难有什么建树。如今就不同了,国家已经打开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口子,而姚伟强也积累起了足够大的资本,可以去上海试试水了。
  “你放心,我现在虽然不在重装办了,但这些年在很多企业里也交了一些朋友,他们会给你一些照顾的。当然了,最终能不能打出一片天地,还是要靠你自己,我的那些朋友只能在原则范围内给你帮助,想让他们违反原则来帮助你,恐怕是做不到的。”冯啸辰最后这样说道。
  “冯处长,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姚伟强只觉得浑身上下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回温州去,带上老婆孩子杀奔上海。其实,他早就有到大城市去闯一闯的想法,只是前两年的十大王事件让他有些心有余悸,同时也不知道作为控股股东的冯啸辰对于此事有什么想法。现在冯啸辰鼓励他到上海去,还承诺联络一些企业里的朋友给他帮助,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冯啸辰认识的朋友可不是什么寻常之辈,很多人都是一些大企业里的领导或者总工之类,即便是在原则范围内的一些照拂,也比姚伟强这么多年结交的那些供销科长管用得多。姚伟强对自己的智商和情商都是颇为自负的,冯啸辰给了他授权,又给了他平台,他再不能做出点成就,就真没脸在这个屋里呆着了。
  “最后就是包总这边了。”
  冯啸辰把头转向包成明,微笑着开口了。
  包成明有些尴尬,说道:“唉,冯处长,你可别叫我包总,我老包原来不知道自己有几分斤两,刚才听冯处长一说,我真有些无地自容了。陈总、杨总、姚总他们,都是能人,生意随随便便就做到了几百万的规模。我也就是小打小闹,一年做不到10万块钱的业务,真是太丢人了。”
  冯啸辰摇摇头道:“老包,其实这几项业务里面,我最看好的,反而就是你这块业务呢。”
  “冯处长,你不会是在安慰我吧?”包成明半信半疑地说道。
  冯啸辰道:“当然不是。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到21世纪,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
  所有的人都傻眼了,冯啸辰这样凭空问一句,大家哪知道该如何回答呀。再说,21世纪是何等遥远的时代,大家再有想象力,也无法预见那时候的事情。
  说来有趣,在整个80年代,大家最喜欢畅想的一个时间节点就是“2000年”,据说那是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候。有关四化是什么,众说纷纭。在中学生的作文里,基本上是说家家都拥有一个机器人,街上跑的是水滴形状的私家小汽车,所有的城市都繁花簇锦,就像挂历上的“外国”一样。
  不过,在领导人的头脑里,世纪末却是更为现实的。人均收入翻两番,达到1000美元,其实也就相当于日本60年代中期的水平,哪里谈得上家家户户都有花园洋房,能够不再如现在这样三代人挤在40平米的小房子里,就已经是很乐观了。
  不管是哪种认识,大家的想象都是截止至2000年的,对于21世纪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去谈及。现在冯啸辰突然说起21世纪,连杨海帆这样眼界比较宽的人,也有些莫名懵圈了。
  冯啸辰看看大家,微微一笑,说道:“21世纪,最值钱的东西是信息。目前我们国家还是短缺经济的国家,很多东西都是供不应求,大家只愁买不到东西,不愁东西卖不出去。我相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发展,到21世纪的时候,咱们国家将进入过剩经济的时代,企业会哭着喊着求消费者买他们的东西。到那个时候,谁能够掌握信息渠道,谁就掐住了所有企业的命脉,自然会有人上门来给你送钱。”
  “会这样吗?”
  陈抒涵、杨海帆等人面面相觑,对于冯啸辰的预言都有些不敢相信。倒是包成明眼睛一亮,说道:“这一点,我倒有一些感触。去年冯处长让我办温州标准件商情的时候,说我不但可以靠卖商情赚钱,还可以收那些商家的钱。我当时不是很相信,结果半年不到,温州的那些商家真的给我送钱来了,都是想把他们的目录登到靠前的位置上,还有人愿意出钱在商情里插彩页的。”
  “你个奸商!”姚伟强没好气地斥道,“我们本来是一家的,结果你收了人家的钱,生生把人家的目录插到我菲洛轴承的前面,你这算不算是见利忘义了?”
  包成明委屈地辩解道:“这件事我跟你通过气的好不好?你说了,冯处长也是赞成我这样做的。”
  “也就是冯处长替你说话,要不我肯定跟你割袍断义,再也不认你这个表哥了!”姚伟强装作气呼呼的样子说道,但他眼角流露出来的笑意却泄漏了他的真实想法。
  “老包,和老姚这边的情况一样,你把温州商情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人,你自己也到上海去吧。你的公司也别叫温州商情了,改叫‘辰宇商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初期你可以先做标准件方面的信息发布,同时开始积累其他方面的商业信息。三年之内,你要建立起全国的商业信息网络。六年内,也就是1990年之前,你要把你的信息网铺到海外去。”冯啸辰吩咐道。
  “海外?”包成明眼睛瞪得滚圆,饶是他有过种种野心,此时也被冯啸辰勾勒的目标给震住了。在全世界建立一个商业信息网络,这是何等重大的一件事情,冯啸辰居然就这样轻飘飘地说出来了。
  冯啸辰道:“中国人买国外的东西,外国人也同样要买中国的东西。就说你们温州那些标准件企业,他们的产品可能技术不是特别先进,质量也很一般,但好就好在比国外的东西便宜。如果外国有家企业想从中国进口一批便宜的标准件,却又对中国完全不了解,他们会怎么做?”
  “他们会买一份我编的标准件商情,找到经销地址,再派人过来采购。”包成明顺着冯啸辰的话头往下猜测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