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451

  “太不像话了!”王根基也狐假虎威地一拍桌子,转头对沈荣儒道:“沈教授,您看到了吧,这些工人就是这样欺上瞒下的,他们明知焊丝型号不同,却故意不说出来,这就是有意拆国家的墙脚,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王处长……”祁瑞仓听不下去了,咱们不带这样上纲上线的好不好?
  “祁同学!”冯啸辰大声地打断了祁瑞仓的话,说道:“我知道你心肠软,但你不用替他们说情,这一次的损失如此重大,任何人说情都没用。沈教授,这种明目张胆欺骗国家、欺骗领导、欺骗中央的行为,您一定要向中央进行汇报,要严厉地惩处!”
  “我明白,我会这样做的……”沈荣儒哭笑不得。他当然知道冯啸辰和王根基都是在演戏,看着眼前这群工人吓得脸如土色的样子,他也有些于心不忍。但他明白,这个时候只要稍稍松一下口,对方就会反应过来,届时冯啸辰他们布的局就满盘皆输了。
  唉,谁让我招了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关门弟子呢,那就陪他疯一回好了,真是晚节不保啊。
  沈荣儒在心里哀叹道。
  他们这样一番做作,还真起了作用,电焊工们一下子都慌神了,哪里还有余暇去分析冯啸辰话里的漏洞。欺骗国家、欺骗领导、欺骗中央,这些大帽子可是会砸死人的,大家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而且这一回的事情还真的和他们无关,他们有什么必要去背这个黑锅呢?
  侯彩云首先就扛不住了,她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地说道:“领导,不是这样的,我们都是被厂长骗的!”
  “彩云!”康水明喊了一声,想制止徒弟的曝料。
  侯彩云既然已经开了口,就断没有再否认的可能。她对康水明说道:“师傅,咱们也别帮边广连他们瞒着了,到时候他们没事,咱们都坐牢去了。”
  说罢,她又转向冯啸辰,像是怕被别人抢了话头一般,一口气都不歇地说道:
  “领导,那个43号焊丝,分明就是生产处让我们用的,厂里压根就没有75号焊丝。我们在烧电焊的时候都知道用的是43号焊丝,根本不是仓库弄错了。”
  “是这样吗,康师傅?”
  听到侯彩云揭开了内幕,冯啸辰心里踏实了。他收起刚才那凶恶的嘴脸,对康水明淡淡地问道。
  康水明像是被抽掉了元气一般,颓然地点点头,道:“彩云说的都是真的,从一开始,生产处就是通知我们用43号焊丝。我们看过日本拿过来的原始工艺文件,上面说的是75号焊丝。我们还问过生产处是不是弄错了,生产处说,两种焊丝差不多,厂里积压了不少43号焊丝,赶紧用完了才好重新采购。”
  “可是你们向调查组递交的情况说明上并不是这样写的。”冯啸辰道。
  康水明道:“那都是边厂长让我那样写的,他说让华菊仙一个人担责任就好了,如果说是生产处的责任,对厂里的影响太大。我也是出于为厂子考虑的想法,所以才欺骗了各位领导。这都是我的错,和他们几个没有关系。”
  “康师傅,你也是为我们好,这怎么能怪你呢?”侯彩云辩解道。
  郭建新道:“领导,这事不能怨康师傅,那都是程元定和边广连他们的事。你们是不知道,这个程元定非常霸道,在厂里搞一言堂,说一不二。他让康师傅这样编,康师傅哪敢不照着做?如果不照着他的话做,他明天就会让康师傅到三产公司去坐冷板凳的。”
  “就是,程元定可厉害了!”
  “我们现在说了实话,回头肯定会被他报复!”
  “领导,你们一定要把程元定撤掉,要不我们就没有活路了!”
注释:
(1)内参,顾名思义就是内部参考。广义的内参可指任何机构搜集的供内部人员参考的信息资料。在我国,新闻内参特指新闻媒体向各级党政机关专门呈送的一种新闻报道,是新闻的一种特殊形式。与普通的新闻不同的是,新闻内参是一种不进行公开发布的报道。
第四百零二章
雪崩了
  一个人开了头,其他的人也都跟上了,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事到如今,如果不能把程元定扳倒,他们就完蛋了。
  这两天,电焊工们一直都在纠结于说真话还是说假话的问题。说假话,万一被上级领导识破,自己就要担天大的责任。说真话,等到调查组走了,程元定肯定饶不了他们。在刚才那会,他们还慑于程元定的淫威,不敢说真话。谁曾想,眼前这帮上级领导腹黑得很,三绕两绕就把大家给绕晕了,让他们不得不说出实话以求自保。
  捅出了焊丝的真相,他们也就算是把程元定、边广连等人给出卖了。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不把程元定的劣迹抖出来,让上级领导把程元定撤掉,以后还有他们的好日子过吗?
  “我说一件事,厂里分房,有资格的都是程元定的亲信,有些是喜欢对他吹牛拍马的,有些是经常给他送礼的,我们这些普通工人哪怕家里再困难,都轮不上。”
  “程元定就是一个土匪,机修车间的张师傅,就是因为跟他顶了一句嘴,就被他打发去看大门了,一个月少了30多块钱的工资。”
  “边广连也不是个好东西,他就是程元定的走狗……”
  得罪群众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别看你在台上得势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说什么,可一旦你有了点事情,那就是墙倒众人推的节奏。平日里对你唯唯诺诺的那些人,心里都给你记着小黑账呢,陈元帅说过啥来着?不是不报,时间未到。
  调查一个焊丝的问题,牵出来这么多有关程元定的腐败问题,这可是连冯啸辰都始料未及的。沈荣儒、王根基、祁瑞仓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不知道画风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快。沈荣儒是个老夫子,学问做得不错,基层斗争的经验却有些欠缺,在这个时候就有些不知所措了。冯啸辰反应极快,他当即安排道:
  “各位师傅,大家先静一静。大家反映的情况,非常重要,但这样乱哄哄地说,不利于我们记录。这样吧,王处长,你去联系一下二机厂的厂办,让他们腾几个房间出来,让师傅们分别休息。老祁、老丁,你们准备一下,咱们分头进行调查,要让每位师傅都有反映情况的机会,务必要把他们反映的情况一件不漏地记录下来。”
  冯啸辰最初安排把电焊工们带到二机厂来问话,是想利用一个陌生环境增加他们的焦虑感,从而诱使他们说错话,泄露出实情。现在看来,他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如果是在北化机,要这样大张旗鼓地调查程元定的问题,还真是不太方便。
  电焊工们被分开安置在几个房间里,还有调查组的人在旁边守着,防备他们互相交流。徐晓娟等人也被紧急召唤过来了,听说康水明他们要举报程元定的问题,大家都压抑不住地欢喜,马上让二机厂协助安排了房间,开始逐个地进行问话。
  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很短的时间里的,大家被冯啸辰唬住了,出于自保,说出了实情,又牵扯进了程元定。如果给电焊工们更多一点时间,再让他们有一个充分沟通的机会,他们或许就会做出其他的选择。冯啸辰及时地把众人分开,不让他们再有沟通的机会,大家的集体智慧就无法形成了,只能凭着自己的想象去做事。
  每个人都在想,自己刚才已经开口了,其他人也都说了一些话,这个时候再隐瞒恐怕也来不及。再说了,即便自己不说,别人难道不会说吗?别人说了,自己不说,岂不显得态度不好,京城来的领导会不会对自己有看法?
  这就是所谓的囚徒悖论(1),大家如果进行串谋,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但因为失去了串谋的机会,所以大家只能明哲保身了。
  在二机厂进行的讯问一直持续到了深夜,电焊工们都被安排在二机厂的招待所里住下,不能回家,甚至也不能与家人联系。次日上午,察觉出情况不妙的边广连去向程元定汇报此事,没等他们商量出个所以然,一个新的调查组已经风尘仆仆地从京城赶过来了。这一回,带队的是经委和化工部的两名纪检负责人,一到北化机,便把程元定、边广连二人控制起来了。
  雪崩了!
  攻守同盟这种事情,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核心,而这个核心一旦崩溃了,整个同盟也就不复存在了。在此前,大家都照着程元定、边广连他们的交代,统一口径来应付调查组,现在知道谎言已经被戳穿,程元定他们凶多吉少,还有谁会乐意替他们背锅呢?
  事情的真相很快就被查清了,这根本不是一起临时工无意犯错导致的事故,而是在厂长程元定的默许下,故意违背工艺规范要求而造成的人为事故。
  程元定从一开始就对分包项目这件事存有怨言。日方提供的工艺文件有很多要求,如果照着这些要求去做,北化机会增加很多麻烦。程元定等人没有想过,其实重装办力促国内企业分包日方的项目,目的就是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规范以及工艺要求,以便全面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日方这些工艺文件里的要求,看似繁琐,但环环相扣,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不发生偏离。如果严格执行文件中的要求,即便真的出现保管员发错焊丝的事情,这个错误也会在随后的几个环节中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根本不存在错误焊丝被一线操作人员误用的情况。
  程元定做了几十年的企业管理,习惯了“人治”的方式,对于从国外引进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这次分包秋间会社的设备,面对秋间会社提出的一系列质量保证要求,程元定嗤之以鼻,非但不放在心上,甚至还存着几分故意对着干的心态。
  有关分馏塔焊接需要使用75号焊丝的事情,程元定是知道的。这原本是一件小事,并不需要程元定这个级别的领导去关心。但在一次开会的时候,采购处的处长发了一句牢骚,说原来采购了一批43号焊丝,放在库房里还没有用完,现在又要采购75号焊丝,实在是太麻烦了。程元定当即就回了一句,说既然还有43号焊丝,那就用43号焊丝好了,反正这两种焊丝其实差别也不大。
  这也就是懂行的领导才会说出这样的话。程元定在北化机工作了30多年,也是从车间主任、生产处长这些岗位做起的,对于电焊真有一些了解。他知道这两种焊丝有些差异,但在一些主要指标上差别并不大。早些年,国内的物质供应紧张,有时候某些特殊型号的焊丝采购不到,而生产任务又比较紧,厂里用相近型号的焊丝进行替代也是常有的事情。程元定正是带着这样的观念,下达了用43号焊丝替代75号的命令。
  用一种材料替代另一种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并不罕见。工业生产是讲究经济性要求的,比如说,一个零件可以用A钢材,也可以用B钢材。从理论上说,B钢材比A钢材更合适,但采购起来很困难,会导致成本上升一倍,这个时候,用A钢材来替代B钢材,就是许多企业的理性选择,对于用户方来说,也是愿意接受的。
  在与国际市场联系比较少的年代里,中国很多工业产品很难找到最合适的材料或者配件,往往会用一些其他材料和配件来替代,与国外产品相比,性能上自然就会逊色几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许多产品的配件可以进行全球采购,厂家自然愿意选择那些更为适合的进口配件,结果就换来一个“某某配件不得不依赖进口”的指责。其实这种指责是没有根据的,某些配件来自于进口不假,但说是“依赖进口”,就言过其实了。如果无法进口,或者国外根本就没有这样东西,那么企业也完全可以使用国内的替代品。
  这就如同你喜欢吃进口的车厘子,但要说你“不得不依赖于进口车厘子”,那就是扯淡了,咱们国产的樱桃味道也不错,谁说非得吃进口的不可?
  但焊丝的这件事情,与上述所说的不同。75号焊丝并不是什么稀缺材料,秋间会社在工艺文件中要求使用75号焊丝而非43号焊丝,也是有其道理的,那就是75号焊丝的耐酸蚀性能更优。在这种情况下,北化机违背工艺文件要求,用43号焊丝进行替代,就毫无道理了,只能被认定为一起人为造成的质量事故。
  这样一起事故,从上到下涉及到的责任人是很多的,技术处、生产处、质检处、容器车间,都有责任。为了洗清自己,大家自然要把责任往厂长那里推,声称自己曾经提出过质疑,是程元定、边广连他们搞一言堂、瞎指挥,这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与电焊工们的心态一样,涉事的中层干部们为了避免程元定对他们秋后算账,纷纷翻出自己的黑账本,把程元定这些年干过的坏事说了个底儿掉,只盼着上级领导能够严惩程元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注释:
(1)即囚徒困境(Prison
Dilemma),指的是两个被捕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非常经典的一个模型,在现实中的市场竞争、政治角逐、情场争锋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
第四百零三章
他已经不在这个办公室了
  “总算是不辱使命。”
  在从山北返回京城的火车上,徐晓娟向沈荣儒和冯啸辰说道。她脸上带着微笑,但那笑容之中分明夹杂着几分苦涩。
  程元定这一回的确是万劫不复了。分馏塔的质量问题只是一个引子而已,群众反映的那些干部作风问题更为严重,或者说,在纪检部门看来是更为严重的。在徐晓娟他们离开的时候,纪检部门对程元定的调查还没有结束,不过据经委纪检组的干部向徐晓娟透露,程元定最轻的处分也是撤职,如果查出什么经济问题,没准还会有牢狱之灾。
  边广连在关键时候抛弃了程元定,交出了一些足以证明程元定渎职的材料,算是在程元定这条破船上又扎了几个窟窿。因为举报有功,他受到的处分比较轻,被降职担任后勤处的副处长,这是个闲差,估计未来也就在这个位置上直接退休了。
  化工部从其他地方给北化机调来了新厂长,又从中层干部里提拔了新的副厂长,北化机很快恢复了正常,这也是各级部门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徐晓娟到山北省来调查分馏塔质量事故,罗翔飞虽然没有向她明说,但她也能猜得出,罗翔飞是希望能够敲打一下程元定的,以维护重装办的权威。徐晓娟说不辱使命,指的正是这一点。
  但她心里依然存着一个疙瘩,明明可以凭着质量事故的问题来处分程元定,到最后却不得不依靠挖出程元定的其他劣迹来达到目的,这未免有些不够光彩。但她又能怎么办呢,按时下的企业干部管理模式,程元定给国家造成了多大的损失都不重要,要想让程元定受到处罚,只能是找其他的借口。
  “这就是管理体制上的毛病啊。”徐晓娟忍不住向沈荣儒吐槽道。
  沈荣儒点点头,道:“是啊,企业负责人的权力和责任不对等,凭着个人好恶就可以肆意地浪费国家财产,而出了事仅仅是做个检讨就了事了。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甚至连撤职都办不到。”
  “正因为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所以他们才会越来越任性。”冯啸辰评论道。
  “任性,这个词用得好。”沈荣儒夸了弟子一句,“程元定这些人的行为,的确只能用任性来描述。”
  祁瑞仓在旁边插话道:“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来说,他们犯错误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太低,而能够获得的收益却很高,所以就无法阻止他们犯错误了。”
  丁士宽道:“必须要提高企业负责人犯错误的成本,应当建立一套企业负责人的责任书制度,如果因为他们管理上的问题造成了国家的经济损失,他们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可以判刑。”
  “我觉得这都只是隔靴搔痒,要解决问题只能是搞私有化。如果这一千多万是程元定私人的,你看他会不会这样任性胡来。”祁瑞仓说道。
  听祁瑞仓讲到私有化,徐晓娟不敢听了。她装出头疼的样子,爬到自己的铺位上蒙着头睡觉去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就是祁瑞仓敢说了。他的立场倒是很坚定的,那就是坚决地主张走私有化的道路。
  沈荣儒没有斥责祁瑞仓的大胆,他只是摆了摆手,说道:“小祁,私有化是不可能的,我们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种不可能的问题上。我想,北化机的这个案例非常典型,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很有代表性的。我们国家目前正在搞扩大企业自主权,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大背景下,如何约束企业负责人的‘任性’行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怎么样,小祁,小丁,小冯,你们三个回去以后,就这个问题写一个调研报告,我争取帮你们递到中央领导那里去,你们看如何?”
  “让我们写?”丁士宽有些惊愕,“沈老师,我们行吗?”
  沈荣儒笑道:“你们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放心吧,我和艾老师会给你们把关的,你们尽管放开了写,把你们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都发挥出来。”
  艾存祥叮嘱道:“沈老师让你们放开了写,可不是让你们违反原则去写。基本的原则还要坚守的,那就是公有制这一点不容改变。小祁,你刚才那些言论很危险,这些话在这里说说也就罢了,可绝对不能写到调研报告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