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451

  “我明白!”祁瑞仓应道,他好歹也是奔三的人了,智商情商都不算低,哪里不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落在白纸黑字上的。
  “这一次,小冯的表现实在让我们开眼界了,难怪沈老师好几年没招研究生,这一次还破例招了你呢。”艾存祥把头转向冯啸辰,用赞叹的口吻说道。冯啸辰在处理这次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社科院的师生们都是清楚的,对他不禁都有了一些佩服之意。
  以师生们的智商,要想出一些歪招损招来对付程元定,倒也不是做不到。但这些人都是在象牙塔里呆着的,本能地抵触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招术。可看到冯啸辰这样做之后,他们又觉得非如此便无法解决问题,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似乎也是对的。
  丁士宽道:“小冯,你过去在重装办的时候,也是这样做事的吗?”
  冯啸辰道:“只能说有时候会这样做吧。在实践部门工作,接触的是不同的人,对什么样的人,就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所以有时候也得动点歪脑子,否则就做不成事情。”
  “老幺是个聪明人,这一次的事情干得漂亮。”祁瑞仓赞了一句,随后又说道:“唉,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悲哀啊,老幺这样的聪明才智,却不得不用到这些左道旁门的地方。如果是人家西方国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冯啸辰无语了,这位祁兄算是被西方学说给彻底洗了脑了,言必称西方,而且不管什么事情,他都能够归于中国人的劣根性。不过,时下这种人还真不算少,冯啸辰如果碰上这种事都要去计较一番,恐怕早就累死了。
  丁士宽反驳道:“老祁,你这扯得也太远了。我倒觉得,随机应变是咱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兵法里不是说过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打仗要奇正相生,搞经济建设也是如此。其实西方人在商场上搞阴谋诡计也不少,商场如战场,哪有一切都按规矩做的。”
  这样的话题一旦扯起来,可就是无边无际的。还好,因为沈荣儒、艾存祥他们在场,研究生们也不便太过于肆无忌惮,随便聊了几句,就转到其他话题上去了。
  分馏塔事件的结局,震惊了整个化工行业。早在听说北化机的分馏塔被日方退货的时候,各家签过保证书的企业便把目光都投向了重装办,想看看重装办会不会拿着保证书去与北化机算账。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重装办肯定不可能兑现保证书的条款,因为如果这样做,北化机就会背上一千多万的债务,这些债务足以把北化机压垮。
  国家能让北化机垮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么,在不可能让北化机垮台的情况下,重装办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新阳二化机的厂长奚生贵与程元定的私交不错,在诸多事情上都颇有一些共识。两年前重装办要求各家企业分包大化肥设备,并与重装办签订保证书的时候,奚生贵原本也是打算消极抵抗的,后来迫于压力,不得不签。在私底下,奚生贵与程元定嘀咕过不止一次,说这份保证书其实也就是一张废纸,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国家还能让他们这些特大型企业破产吗?如果不能让企业破产,你签这个保证书当个小蔡啊?
  分馏塔的事情发生后,奚生贵第一时间就和程元定通了电话。程元定在电话里信心满满地告诉他,自己已经把事情处理好了,就等着重装办的调查组过来走个过场,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老程,你可小心点,重装办那个罗翔飞一直都惦着要找咱们的麻烦呢。”当时,奚生贵用开玩笑的口吻提醒道。
  “我还巴不得他来找麻烦呢。他要找麻烦,我就把全厂4000多人都交给他,让他管去。”程元定牛烘烘地应道。
  自那次通过电话之后,已经过去了十几天,奚生贵忙着处理一些厂子里的事情,也没顾上问一问北化机的事情。今天,他总算是闲下来一点,坐在办公室里百无聊赖,随手抄起电话,让厂里的总机帮他接通长途,联系北化机的厂长办公室。
  “喂,老程吗,我是老奚啊。”
  电话接通,听到对面传来“喂”的一声时,奚生贵大大咧咧地说道。
  “请问你找哪位?”对方用平静的口气问道,声音是奚生贵所不熟悉的。
  “咦,这不是老程的办公室吗?”奚生贵诧异道,“我让总机接的就是北化机的厂长办公室啊。”
  对方似乎听明白了奚生贵的意思,淡淡地应道:
  “哦,你是找程元定同志吧?他已经不在这个办公室了。”
第四百零四章
杀鸡儆猴的效果
  “老邓,邓宗白!”
  奚生贵的办公室里传出来一个凄厉的声音,办公楼里的工作人员们都打了个寒战:这大白天的,厂长办公室里怎么闹起狼来了?
  副厂长邓宗白三步并作两步地冲进奚生贵的办公室,见奚生贵满脸惊惶之色,说话的音调都变了:
  “老邓,出事了,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邓宗白问道。
  “北化机的程元定,被拿下了。我刚才打电话问过海东的马伟祥,老马消息灵通,据他说,是重装办下的手,而且下手很重,老程没准得判十年以上了。”
  “判刑?就因为分馏塔那事?”
  邓宗白的脸也白了,这个圈子没多大,随便一点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前两天,他还和奚生贵讨论过这件事,还笑话罗翔飞只能吃个哑巴亏。谁曾想,事情居然会翻转成这个样子,不就是焊坏了一座分馏塔吗,10年徒刑,这他妈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罪名当然不仅仅是分馏塔的事情,玩忽职守只是罪名之一而已。重装办的调查组去北化机,把老程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了,这就是秋后算账啊。没看出来,这个罗翔飞居然会这么狠,我们是欠了他钱了,还是把他家孩子抱井里去了?”
  “奚厂长,现在不是操心程厂长的时候。咱们应当操心的是,咱们分包的那些设备,有没有问题?”邓宗白提醒道。
  奚生贵跺脚道:“我这不就是担心这事吗?老邓,你是管生产的,你跟我交个底,咱们厂分包的这些设备,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邓宗白道:“总的来说,应当还好吧?北化机那边的情况,我也了解一些,程厂长和他们那个叫边广连的副厂长,玩得有些大了。咱们厂倒基本上是照着日本人的规范做的,至于个别的瑕疵……”
  “个别也不行!”奚生贵道,“谁知道重装办这帮人会怎么从鸡蛋里挑骨头。对了,北化机那座分馏塔的毛病,也不是重装办挑出来的,是他妈的日本人挑的。日本人做事精细得很,现在正是风头上,咱们可不能去触这个霉头。老邓,你马上去安排,生产处、技术处、质检处全部上,把准备发运的设备全部重新检查一遍,有问题马上返工,绝对不能出一点毛病!”
  类似的对话,在湖西石油化工机械厂、海东化工设备厂等等企业都在进行着。罗翔飞设想的杀鸡儆猴的效果,已经呈现出来了。这一次向各家企业分包任务的是日本企业,这些日本企业是不会跟大家讲情面的。送过来的设备,合格就是合格,不合格就是不合格,一旦出现不合格,日方就要启动索赔程序,而重装办则会拿着各家企业签的保证书,找各家企业的麻烦。
  原先,各家企业还抱着一个幻想,那就是国家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因为他们本就是国家的企业,自家的孩子,你舍得打吗?可程元定这件事让大家的心寒到了冰点,没错,重装办不会拿这些特大型企业开刀,可人家可以拿厂长开刀啊。企业是国家的,但厂长不是国家的,谁想去和程元定做伴,那就来试试吧。
  “活该!”
  在冯家的小四合院里,杜晓迪一边给冯啸辰削着苹果,一边恨恨地评论道。她是电焊工出身,听说程元定擅自决定更换焊丝型号,她就觉得气不打一处来。她与程元定并不认识,但既然是冯啸辰去收拾的人,杜晓迪便认定此人是坏人,坏人得到严惩,不是一个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结局吗?
  “你们厂里有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冯啸辰问道。
  杜晓迪想了想,说道:“也有,不过一般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才会凑和一下。像这种涉及到设备使用寿命的事情,我们厂是不会这样做的。我们厂领导经常说,做事要凭良心,不能让用户戳我们的脊梁骨。”
  “这就是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的表现啊。”冯啸辰叹道,“大家不是靠契约来合作,而是凭着良心来合作。有良心的企业也就罢了,能够保证质量,碰上不讲良心的企业怎么办呢?”
  杜晓迪道:“我在日本培训的时候,见到他们的工厂里每个环节都是有责任制度的。哪个工序出了问题,就要负责任。咱们国家的厂子里这方面管得太松了,就算是出了很严重的质量问题,也就是厂子里批评批评,扣点奖金。有些小年轻,不好好学技术,上班的时候吊儿郎当,厂里也拿他们没办法。”
  冯啸辰笑道:“你还说人家小年轻,你不也是小年轻吗?”
  杜晓迪也笑了起来:“我可不像他们那些人,我一直都听我师傅的话的。还有,这一年在蔡老师这里,蔡老师也说我和其他年轻人不一样呢。”
  说到这里的时候,她脸上露出了一些得意之色。在杜晓迪心目中,工业大学的蔡兴泉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学者,能够得到蔡兴泉的夸奖,其意义又远甚于得到自己师傅的夸奖了,这说明她已经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承认。
  前年年底,京城工业大学专门研究焊接的教授蔡兴泉承接重装办委托的研究课题之后,冯啸辰去找他开了个“后门”,让他接收杜晓迪作为课题组的实验员。蔡兴泉原来就认识杜晓迪,对她颇为欣赏,听说冯啸辰推荐的人是杜晓迪,他自然是欣然应允。
  这一年多时间,杜晓迪呆在蔡兴泉的课题组里,专门负责做焊接工艺的实验操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与蔡兴泉带的那些研究生、本科生相比,杜晓迪的理论知识不够,但实践能力却是其他人没法能比的。她原本就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加上对这个机会非常珍惜,因此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表现远比那些学生要好。
  除了做好自己份内的实验工作之外,她还会抢着打扫实验室和办公室,帮大家整理资料,时不时还会从家里做点好吃的带到实验室去,慰劳一下那些生活苦哈哈的学生们。这样一来,她就在师生中博得了一致的好评。
  按照冯啸辰与蔡兴泉的约定,蔡兴泉指派了几名学生负责指导杜晓迪的学习,帮助她掌握焊接专业的基础理论。杜晓迪学历不高,但非常聪明,又非常用功,加上还有冯啸辰的课外辅导,所以进步非常快。在刚刚过去的那一周,她参加了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据她自己的估计,成绩不会太差。
  冯啸辰听到她这样说就放心了,只要她的成绩不是特别差,蔡兴泉就有足够的理由把她招进去。要知道,这个年代里研究生招生的随意性是很大的,考试成绩不公开,不允许查卷,考试卷由导师批改。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导师相中的学生,基本上就能够内定了。
  “哈哈,到9月份,你也成了研究生了。你们整个通原锅炉厂,你是第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吧?”冯啸辰笑嘻嘻地问道。
  “那还不是因为蔡老师照顾我。”杜晓迪红着脸说道。蔡兴泉已经向她打过招呼,说今年肯定会招她进去,所以杜晓迪自己也就把自己定位为未来的研究生了。
  冯啸辰道:“老蔡照顾你,也是因为你是个可造之才啊。工业大学的应届本科生也不少吧,老蔡怎么不照顾他们呢?”
  “什么老蔡老蔡的,蔡老师是长辈,你不能这样说。”杜晓迪纠正着冯啸辰的用词,然后又说道:“蔡老师说,我是因为家里的原因耽误了学习,能力上不会比大学生差。不过我还是觉得自己的基本功不行,入学以后,没准会学得很吃力的。”
  “没关系,到时候不还有你老公我吗?学习上的事情,我完全可以给你指导的。”冯啸辰牛烘烘地说道。
  杜晓迪道:“啸辰,我真有点不明白,你也就是初中学历,怎么会懂这么多东西?像微积分,还有什么力学、材料学之类的,我看我们学校的本科生都不如你懂得多,你是跟谁学的?”
  “我就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模范啊,怎么样,快来崇拜我吧?”冯啸辰避重就轻地回答道。他前一世是工科博士,要论这些基础知识,工业大学的本科生当然没法和他比。不过,这事他没法向杜晓迪解释,只能含糊其辞了。
  幸好,杜晓迪也没有深究下去的意思。这一年时间,她和冯啸辰生活在一起,见到冯啸辰的各种神奇之处已经无法胜数,慢慢也就习惯了。
  我的男友是个了不起的天才,谁也比不上他……
  这是杜晓迪在心里的想法,不过她很谨慎地没有把这话当着冯啸辰的面说出来,主要是担心冯啸辰会骄傲。冯啸辰一旦骄傲起来,往往会做出一些比较出格的事情,比如说……呃,还是不比如了,儿童不宜。
  “对了,啸辰,陈姐和海帆的事情怎么样了?我前些天忙着复习考试,也没顾上问你。他们的关系确定了吗?”杜晓迪又想到了其他的事情,向冯啸辰问道。
  听杜晓迪问起陈抒涵和杨海帆的事,冯啸辰哈哈笑了起来,说道:“他们俩岂止是确定关系啊。半个月前,他们已经在新岭领证了,这会估计小两口正在上海度蜜月呢。”
第四百零五章
大城市来了个乡下姑娘
  杨海帆和陈抒涵这对剩男剩女其实已经认识很长时间了。因为冯啸辰把春天酒楼确定为辰宇公司的驻新岭办事处,每次杨海帆到新岭出差,都会住在春天酒楼,一来二去,便与陈抒涵混熟了。这俩人岁数相当,性格上也颇有一些投缘之处,接触了几回便成了很好的朋友。
  两个人都是大龄青年,在外人眼里颇有一些另类的感觉。出于自尊的心理,两人都向对方撒了谎,说自己已经成了家,因为某种原因而与另一半两地分居。在这样一种互相不知情的状态下,两个人都把与对方的友谊当成了一种纯洁的革命友谊,把心里对对方的那一丝朦胧好感当成了不应有的非分之想。
  冯啸辰在感情方面颇为迟钝,每次回南江,与这二位相处,丝毫没有动过撮合一下他们的念头。倒是杜晓迪心思细腻,看出这俩人很有些般配,向冯啸辰提起此事,冯啸辰这才恍然大悟。
  在出访欧洲的途中,冯啸辰向杨海帆挑破了陈抒涵依然是单身的秘密,杨海帆果然激动起来。在香港和在欧洲期间,杨海帆忙里偷闲地逛了几回商场,给陈抒涵买了一大堆衣服和女孩子喜欢的其他东西。
  在杨海帆买衣服的时候,冯啸辰还好心好意地提醒他,说衣服是有尺码要求的,千万别买错了。杨海帆颇为自信地告诉冯啸辰,自己的眼力不会差,买的衣服绝对适合。冯啸辰嘴里没说,心里却在暗骂:这个老不正经的杨海帆,谁知道他拿眼睛丈量过陈姐多少回了……
  杨海帆回国之后,是如何去向陈抒涵表白的,冯啸辰就不得而知了。他只是知道陈抒涵在一开始有些迟疑,还专门写信到京城征求过冯啸辰的意见。不过,没过多久,这俩人的事情就不需要冯啸辰再操心了。那段时间,杨海帆正好呆在新岭联系辰宇工程机械公司的建设事宜,白天在各个厅局洽谈工作,晚上住在春天酒楼,与陈抒涵彻夜长谈,关系进展神速。
  冯啸辰曾经不怀好意地与杜晓迪探讨那俩人会谈些什么内容,以及用什么样的姿势谈,结果被杜晓迪红着脸狠狠地收拾了一通。顺便说一句,冯啸辰与杜晓迪现在在探讨某些问题的时候,姿势也是颇为不雅的,这也就难怪他会以小人之心,度另外两位小人之腹了。
  陈抒涵和杨海帆都是50年代初出生的,现在都已经是30多岁,在这个年代里算是很成问题的大男大女了。两人关系确定下来之后,杨海帆的父母专程从上海赶过来,见了陈抒涵,又见了陈抒涵的母亲,敲定了两边孩子的婚事。赶在85年的春节前,二人在新岭领了证,杨海帆便志得意满地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回上海过年去了。
  “海帆,这是你在南江找的爱人啊?长得倒是挺漂亮的……”
  “老杨,不错啊,我看你找的这个爱人一点也不土气嘛,不像是南江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