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451

  “既然是这样……”冯啸辰拖了个长腔,然后看看冯飞,说道:“二叔,既然郑厂长、万厂长都这样说,那我就不好总呆在家里陪着您和婶子了,您看呢?”
  冯飞哪能有什么看法,厂长都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侄子刚才的话似乎也有一些深意,他脑子转得慢,想不透这中间的关节,只能点着头道:“那是应该的,啸辰,既然郑厂长和万厂长都这样说了,你当然是要以公事为重。你不是说那个什么处长还让你了解一下厂里的情况吗?人家给你开了介绍信,你总不能啥事都不干吧。”
  冯啸辰道:“嗯嗯,那好。郑厂长,如果是这样,那回头我可能要到厂子里走走,找一些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聊聊,学习学习。对了,虽然我带着科工委的介绍信来的,但如果是什么不允许我看的地方,或者不允许我接触的人,郑厂长尽管说,我肯定不会去接触的。”
  “科工委都开了介绍信,还能有什么不能接触的,冯硕士,你想看什么,想了解什么,尽管提出来。只是你看到的、听到的有些东西,不宜在外面说出去,这是保密要求,我想彭处长应当也是跟你提过的吧?”
  “保密要求我是知道的,这一点郑厂长请放心吧。”
  “哈哈,我一直都很放心的。”
  简单的会见过后,冯飞称冯啸辰刚下火车,还得去放行李和洗漱,便先带着冯啸辰回家去了。万佳伟再三表示冯啸辰可以住在招待所,但被冯啸辰婉拒了。这一回,万佳伟的邀请其实是真诚的,而冯啸辰的拒绝也同样是真诚的,招待所的条件虽好,但他来了东翔厂,不住二叔家里也是很失礼的。
  送走冯家叔侄,并交代他们晚饭时候到小食堂去赴接风宴,随后万佳伟便跟着郑利生到了厂长办公室。一进门,郑利生便皱着眉头说道:“老万,我怎么觉得,咱们好像是上套了?”
  “上什么套?”万佳伟诧异道。
  郑利生道:“这个冯啸辰,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来看叔叔的,看叔叔他去科工委开介绍信干什么?原本咱们是说好糊弄糊弄他就算了,结果现在成了咱们哭着喊着求他调查咱们厂的情况,我觉得有哪弄岔了。”
  “那……”万佳伟也愣了,想想似乎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他问道:“既然是这样,那咱们还让他去调查吗?”
  郑利生懊恼道:“咱们话都说出口了,还能往回收吗?彭小桐说了,这个冯啸辰是有背景的,咱们如果出尔反尔,回头他回去歪歪嘴,谁知道会把话传成啥样。这样吧,你还是给他安排一下,他想看啥,就让他看,反正咱们厂现在的情况也不是咱们的错,而是国家的政策导致的,他还能说咱们啥坏话?”
第四百二十八章
人心思动
  “人心散了……”
  在东翔机械厂家属区一幢两层的小楼里,老工程师顾建华摇着头,向来访的冯家叔侄说道。
  人心思动,这是冯啸辰在这些天的考察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厂子还是这个厂子,职工还是这些职工,但大家的精气神已经散了,整个厂子里弥漫着一种躁动、失落、茫然的情绪。
  在前几天,冯啸辰已经在吴苏阳的陪同下,考察了东翔厂的各个车间、实验室以及一些职能处室。正如冯飞此前向冯啸辰介绍过的那样,东翔厂的技术实力颇为壮观,车间里摆放着大批的进口机床,其中还不乏时下国内地方企业很少拥有的数控机床。大型压力机、大型电炉、龙门加工中心等一系列重型装备,足以让重装办联系的那些国内装备制造企业都艳羡不已。
  人才队伍也同样豪华。全厂光是各大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就有200多人,其中还有一些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什么哈佛、麻省、普林斯顿啥的,随便报一个学历都能够把人的眼睛亮瞎。技术工人方面,七级八级的技工比比皆是,你如果只有四五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学过技术。据吴苏阳介绍,这些工人都是建厂的时候从全国各家企业抽调过来的,原本是说临时借用一下,带出合格的徒弟就回去。谁知道这一借就是20多年,现在这些人想回也回不去了。
  在成品库,冯啸辰看到了东翔厂制造出来的产品,那是一门门泛着蓝光的榴弹炮。冯啸辰对军事并不了解,弄不懂有关武器性能方面的指标,但他能够看出这些产品制造工艺的不俗之处。随便一个零件的加工精度,都是许多地方企业所难以企及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实力爆棚的企业,却无法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感觉。无论是走在车间里,还是走进各处室的办公室,冯啸辰看到的都是一张张颓唐的脸。大多数的人都无所事事,看报纸的看报纸,打扑克的打扑克,见到冯啸辰这样一个陌生人走过,也少有人会好奇地打听一声,似乎大家对于一切都已经失去了兴趣。
  冯啸辰的考察分为一明一暗两条线进行。明面上的考察,就是跟着吴苏阳在生产区转悠,私下里,冯啸辰让叔叔冯飞带着他,来到了职工们的家里,以拉家常的形式,了解东翔厂职工对于厂子前途的看法。
  “唉,我们厂原来多风光啊,自卫还击战,就数我们厂的炮质量最好,没一门出故障的,后来部队还给我们送了锦旗呢!”
  “当年国家号召我们到艰苦的地方去,我们二话不说,扛着背包就到了这个荒山野岭的地方。小冯,你别看现在我们厂这片厂区还挺热闹的,当年这里可都是原始老林,厂区的土地都是我们用锹和镐给刨出来的。”
  “当年说要准备打仗,我们就来了,建起了这么大一个厂子。现在可好,一句话,说不打仗了,就把我们扔这不管了。”
  “唉,过去只想着为国家奉献青春,谁知道,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还要献子孙,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宁可扔了工作,也不到这个鬼地方来!”
  “小冯,你在京城,消息灵通,你说说看,国家打算把我们这些三线企业怎么处置呢?”
  “哼,反正我是不担心,国家还敢不给咱们饭吃?我们好歹也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的……”
  这是冯啸辰在走访过程中听到的各种各样的话,冯飞带他去拜访的,也都是与冯飞关系比较近的同事,大家在冯家叔侄面前是没什么忌讳的。有些人说着说着,矛头便指向了厂里的领导,或是批评领导们只顾自己的官帽子,不顾职工死活,或是抱怨厂领导无能,没能像其他一些三线企业那样争到转产民品的好项目。对于这些话,冯啸辰没有往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以免对方担心,但他还是能够从这些议论中得出一些判断,分析出厂领导的能力与为人。
  今天冯飞带冯啸辰来拜访的这位顾建华,是厂里资历最老的工程师。他是留美归来的专家,解放初就已经在军工系统工作,参与过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东翔机械厂成立的时候,他从其他企业调过来,担任了厂里的副总工程师,目前已经退休,但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做着设计。冯飞当年是以小字辈的身份进厂工作的,顾建华是他的领导,也是他的老师。
  冯家叔侄来到顾建华住的专家楼时,发现顾建华家里已经有一位客人了。那是一位头发全白的老者,看起来倒是显得精神矍铄。他的腰板很直,一看就是职业军人出身,不过这在东翔厂并不奇怪,因为东翔厂是军工企业,出现一些军人是很寻常的事情。
  “我姓董,你们就叫我老董吧。我和老顾是老朋友了,他是造炮的,我是打炮的,我们已经有快40年的交情了。”
  不等顾建华说什么,那老者呵呵笑着做了个自我介绍。
  “哦,原来是董老。”冯飞和冯啸辰同时恭敬地称呼道。冯飞平时称呼顾建华也是叫“顾老”的,这位老者自称与顾建华有40年的交情,自然就得称为董老了。
  “董老过去是在部队里的,现在已经离休了,这次是专程到青东来看我的。”顾建华解释道。
  “哎呀,真不好意思。”冯飞道,“我不知道您家里有客人,冒昧打扰了。要不,顾老您和董老慢聊,我们改天再来拜访您。”
  顾建华摆摆手,道:“无妨的,小冯,还有你这个……小小冯,你们都坐吧。董老也不算是外人,大家一块聊吧。”
  董老也说道:“没错,我和老顾是老朋友,没什么不能聊的。我听说这位小小冯同志是从京城来的硕士,我虽然是个大老粗,可就是喜欢和有文化的人一起聊天。你们如果不嫌我文化水平低,那就坐下一起聊聊吧。”
  话说到这个程度,冯家叔侄是没法走了,如果执意要走,就相当于是不愿意和董老聊天,这显然是很不礼貌的事情。
  众人分头落座,寒暄了几句之后,顾建华先把话头引入了正题。冯飞带冯啸辰来之前,是和顾建华通过气的,告诉他自己的侄子在社科院读硕士,这次到东翔厂来,想考察一下三线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军工转民用”的可行性,这个题目是冯啸辰这一次考察所用的幌子,他对任何人都是这样说的。顾建华看着冯啸辰,问道:“小冯硕士,你这次到我们厂里来考察,是自己的课题,还是国家的任务?”
  “二者皆有吧。”冯啸辰直言不讳地说道。
  “怎么说呢?”顾建华问道。
  冯啸辰道:“从我自己来说,因为我叔叔就在东翔厂,东翔厂如果经营不好,也会影响到我叔叔的生活,所以我就到东翔厂来了,想看看能不能给东翔厂找条出路,既是帮了东翔厂的5000多职工和家属,也是帮了我的叔叔。”
  “哈哈,小冯,你这个侄子很有孝心啊。”顾建华笑着对冯飞说道。
  冯啸辰也笑了笑,接着说道:“从国家方面来说,三线企业也是咱们国家装备工业的组成部分。我过去曾经在国家重装办工作过,有关装备工业的事情,也算是我的份内工作。另外,我来东翔厂之前,科工委的同志也专门叮嘱过我,让我想办法给东翔厂解决一些困难。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我也是在完成科工委交付的任务。”
  “那么,你这些天的考察,有什么收获没有呢?”顾建华又问道。
  冯啸辰道:“收获还是挺大的。首先,我没有想到咱们国家的军工体系有这么强的实力,仅就东翔机械厂来说,技术实力丝毫不逊色于地方上的装备工业大厂,这样强大的制造能力如果闲置下来,是很大的浪费。”
  “你说得对,主席说过,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董老在旁边插话道。他自己和顾建华都没有透露他的职务和身份,不过冯啸辰能够想象得出来,他肯定是当过相当级别的领导职务的,随便一张嘴,也带着浓浓的政治腔调。
  “其次,东翔厂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要转向民品生产有很大的难度。我们的优势在于精密制造,火炮的零部件都是一些耐高温、耐恶劣工况、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件,这样的技术对于消费品工业来说基本上是用不上的,如果是搞民用的工业装备,还说得过去。”
  “老顾,我记得你们是不是有一个方案是准备转产压力锅?照小冯硕士的观点,这完全就是扯淡的想法。”董老继续评论道,看起来,他对众人聊的这个话题还颇为关心,冯啸辰说的话,他都听进去了,而且还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最重要的一点是,东翔厂目前缺乏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心,这是最大的问题。不管别人能够给东翔厂找到什么机会,最终决定东翔厂兴衰的,只能是全厂的干部职工。如果大家没有这样的心气,什么事情都是不可能做好的。”冯啸辰继续说道。
  于是,便有了顾建华的那声长叹:
  “人心散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
只要产品好就有人掏钱
  几年前,冯飞到京城去出差,跟冯啸辰说起东翔厂位于大山沟里,物资供应紧张,职工的生活条件很差,但那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还是非常积极的,带着一些献身国防事业的自豪感。那一次,冯飞还曾说过,厂里有些人因为不愿意吃苦,托关系走后门调动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去,这些人在厂子里是被人瞧不起的,大家都视他们为逃兵。
  可这一回,情况完全变了。冯啸辰在厂里走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谈论调动工作的事情。对于那些找到了门路的人,大家都不无羡慕,再没有过去那种鄙夷的心态。要说起来,其实东翔厂的生活条件比前几年已经大有改观了,建了不少新房子,周围也兴起了几个农贸市场,买肉不再成为一件难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反而没有了热情,这就不能不让人深思了。
  “过去,大家有理想,觉得自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虽然生活苦一点,但内心是很自豪的。这一年多来,厂领导向大家传达的精神是军工要为经济建设让路,给人的感觉是国家不再需要我们了,大家的气也就泄了,人心思动,也就是难免的了。”
  顾建华说道,他是对着冯啸辰说这番话的,但冯啸辰却能够感觉到,他似乎是在说给董老听的。
  果然,不等冯啸辰回应,董老先接过顾建华的话头,说道:“谁说国家不需要军工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咱们不能没有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三线企业目前需要进行一些调整,这不假,但要说我们国家就彻底不搞军工了,我第一个就不答应。”
  “有这种观点的人可不少呢。”冯啸辰道,“有些人不单是认为中国不需要搞军工,甚至觉得中国根本就不需要搞重工业,搞搞出口加工业,像香港、台湾那样搞‘大进大出’,就完全可以了。我们重装办的工作,也同样面临着危机呢。”
  “这就是矫枉过正了。”董老评价道,“咱们过去一味重视军工,一味发展重工业,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忽视了轻工业具有积累资金的作用,这当然是不对的。可一下子来个180度的大转弯,说军工就不搞了,甚至重工业都不搞了,这就是要打白旗投降了。在这个世界上,你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没有自己的重工业,说话就没有底气,就只能是任人宰割。”
  冯飞道:“可是,董老,顾老,国家的调整政策是已经确定下来的,光凭咱们这几个人,恐怕也改变不了吧?另外,国家提出暂时压缩军工,保障经济建设,我个人觉得这个策略也是有道理的。就像刚才啸辰说的,咱们东翔机械厂的装备条件这么好,比地方上的企业要好得多。如果这些装备能够用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上,对提高咱们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应当是很有帮助的吧。”
  董老点点头道:“压缩军工的决策是中央做出的,这个决策并没有错。但具体到如何压缩,像东翔厂这样的三线企业应当如何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中央也是鼓励各部门积极探索的。这不,咱们这里还有社科院的硕士呢,小冯硕士,你能不能给我们大家说说看,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见董老直接点了自己的名字,冯啸辰微微一笑,说道:“我现在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想法,只有这些天在厂里调研产生的一些感受,在这里向董老和顾老汇报一下吧。首先,我赞成董老以及我二叔的意见,压缩军工这个决策,本身是没有错的。苏联就是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了军工生产上,导致国内的消费品供应紧张,人民群众有很大的怨言。当前的美苏争霸,看起来苏联是略占上风,但从民心来看,苏联百姓对政府很不满意,国内崇拜西方的风气很盛,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地扭转,发生演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小冯硕士这个观点很有价值。中央领导同志在内部会议上也谈到过这一点,指出如果我们不能改善人民生活,人民是会抛弃我们的。”董老用沉重的语气说道。
  冯啸辰汗了一个,看来这位董老真不是普通人啊,随随便便就能够引用内部会议上的话,估计也是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吧?董老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冯啸辰一时也难以对得上号,不知道董老到底是何许人也。不过,从董老的言谈中,冯啸辰能够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头脑很清楚、思想颇为开放的老人,在他面前,冯啸辰是不用隐瞒什么的。
  “其实,我也认为像咱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尤其是与西方还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没有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是非常危险和被动的。所以,我觉得像东翔厂这样的三线企业,不能放弃军工主业,哪怕是现在没有订货,科研和生产能力还是要继续保留下去的。一种军事装备的研制,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如果现在不进行研究,等到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我们面临战争威胁的时候,再进行研究就来不及了。”
  “说得好!”顾建华拍手称道,“我现在最担心的,也是我们厂把武器研制的事情荒废了。现在郑利生他们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转产民品,对武器研制毫无兴趣,技术处那边的工作也都放弃了。这样扔上几年,我们过去几十年形成的技术积累,就完全付之东流了。”
  “现在厂里的技术力量如何?”董老问道。
  冯飞回答道:“目前还好,不过青黄不接的情况比较严重,另外就是有一些技术人员正在联系调动,准备调到地方企业去,或者到学校去教书。如果这些人走了,厂里的研制体系就要出现短板了。”
  “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董老霸气地说道,这口气可丝毫不像是一个已经离休的老人,倒像是仍然在职的某一级领导一般。
  冯啸辰道:“我倒是觉得,有些人不愿意留下来,我们强迫他们留下,也是没用的,强拧的瓜不甜。咱们国家的政策肯定是越来越开放的,我们拿行政命令卡着人家不让离开,这不符合时代要求。”
  “可是,我们技术处的人员是有分工的,有搞炮管的,有搞炮闩的,有搞弹道的,各人分管一摊。如果某个领域的几个人都离开了,我们的技术体系就不完整了。”冯飞解释道。
  冯啸辰道:“二叔,你说的这个情况,我前两天去技术处调研的时候,也了解过了。这两年,因为国家的军工订货少,技术处这边已经没有太多的事情做了,有些技术人员想离开,也是觉得自己的专长无法发挥。我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重新启动研究项目,通过项目来聚拢人心,也通过项目来培养年轻人才。这就叫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通过项目来培养人,这是一个好办法。可是,现在国家中断了军工科研项目,我们想通过项目来培养人也做不到啊。”顾建华道。
  冯啸辰道:“这就需要东翔厂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筹资金来进行研究。”
  冯飞道:“啸辰,你越说越想当然了。现在我们厂连自身生存都成问题,你还想着让厂里自筹资金来搞武器研制,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