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451

  冯啸辰道:“二叔,这并不矛盾啊。东翔厂的自身生存问题肯定是要解决的,而这个解决方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东翔厂能够生存下去,还应当让东翔厂获得发展的能力。否则,仅仅是维持生计,是无法唤起全厂职工的信心和热情的。东翔厂是军工企业,主业必须是军工装备。此外,武器研制本身也是能够产生出效益的,我和厂里的一些技术人员谈过,咱们厂的产品已经严重老化了,这也是订货不足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出新的,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又何愁没有订货呢?”
  冯飞道:“啸辰,这个问题你就不懂了。国家提出让军队忍耐,近期内肯定不会让军队大规模换装的。就算咱们有了拳头产品,军队没有钱,怎么可能有订货呢?”
  “谁说咱们的产品一定要卖给国内呢?”冯啸辰笑呵呵地反问道。
  “……”冯飞一下子就哑了,他看着冯啸辰,不知说啥好了。
  还是董老见多识广,听冯啸辰说出那句话,他眉毛一扬,说道:“怎么,小冯硕士,你是说咱们可以向国外卖火炮吗?”
  冯啸辰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咱们国家目前在压缩军备,但世界上正在打仗或者准备打仗的国家还有很多,而且其中不乏中东的油霸国家。只要咱们的产品好,还愁他们不掏钱吗?”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董老道,他转头向顾建华问道:“老顾,你觉得呢?”
  顾建华皱了皱眉头,说道:“前两年,倒是有几个中东国家的代表到厂里来走过,也表示了想从中国购买火炮的意思。但他们在看过我们的产品之后,就没有继续谈下去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产品太过于陈旧了。刚才小冯硕士说只要产品好,就不愁别人不掏钱。可是,要开发一个好产品,实在是有难度啊。”
第四百三十章
与地方企业合作
  “顾老,您说的有难度,是指什么呢?是没有好的设想吗?”冯啸辰问道。
  顾建华摇摇头,说道:“设想是有的,但武器开发这种事情,不是光有一个设想就够的。开发一种火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啊。”
  冯啸辰追问道:“您说的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个金额大概是多少呢?”
  “金额嘛,就取决于想开发什么样的武器了。过去我们在原有的型号基础上做升级换代,有个几十万、上百万,也就够了。但如果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火炮,那就要命了,几千万扔进去都听不到一个响呢。”顾建华咂着舌头说道。
  “几千万都不够?”冯啸辰觉得有些意外,但细细一想,似乎也是有道理的。武器开发如果那么容易,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军火贸易了。像咱们的南亚邻国,好歹也是第二人口大国,可武器却是“万国牌”,自己啥都玩不转,说到底,不就是因为武器开发有门槛吗?
  “如果要花到几千万这样的级别,那还真有点不好办。”冯啸辰也犯难了。他原本想,如果只是几百万的投入,他完全可以想办法给东翔厂找到。待东翔厂开发出新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目前的困难也就不复存在了。可如果几千万都不够,那么这件事就得从长计议了。几千万的投入,必然意味着若干年的研制周期,指望靠卖武器来帮助东翔厂复兴,恐怕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听人说,小冯硕士一向足智多谋,不管什么样的困难,在你手上都能够迎刃而解。东翔厂目前的问题,你就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董老悠悠地说道。
  冯啸辰愕然道:“您这是听谁说的?我哪有这么大的本事。”
  董老道:“我也有我的耳报神(1)的。老顾,你一直在军工系统工作,又呆在青东这样一个地方,恐怕不知道我们这位小冯硕士的本事吧?我给你讲个简单的例子,你就知道了。国家经委,那是有实权的部门吧?可他们有几百职工子弟长期待业,解决不了工作问题。结果呢,是咱们小冯硕士出了一个主意,让经委办了一个管理咨询公司,一下子就把这些子弟都给安置进去了。现在这家咨询公司的业务非常红火,在国内小有名气呢。”
  “啸辰,这是真的?”冯飞看着冯啸辰,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冯啸辰过去倒是跟冯飞讲过一些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但没有说得太详细,冯飞又本能地觉得侄子只是一个小年轻,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所以对冯啸辰说的事情都打了点折扣。可谁知道,冯啸辰在向冯飞讲述的时候,本身就是打了折扣的,这样一个折扣再加一个折扣,冯啸辰在冯飞心目中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光环了。现在听董老这样一说,冯飞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个侄子,没准还真的有几把刷子呢。
  冯啸辰苦笑了,他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位董老是何许人也,可人家却对他了解得清清楚楚,这种感觉实在是太不好了。他讷讷地说道:“董老说的这件事情,其实也是机缘巧合,不能完全算是我的功劳。”
  这话就是变相地承认了董老所言不虚,冯飞和顾建华顿时都来了情绪。顾建华说道:“原来小冯硕士还有这样的能耐,怪不得冯飞要专门把他从京城请到青东来。小冯硕士,听说你在厂子里也考察了好几天了,你说说看,对我们厂现在的处境,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冯啸辰道:“办法倒是有一些,不过,还有一些障碍,我没想好怎么克服。”
  “既然有办法,那就说出来大家一块讨论讨论吧。还有,你说的障碍是什么,我们这两个老头,说不定还能给你出出主意呢。”董老说道。他说两个老头,自然是指他自己以及顾建华,不过,冯啸辰隐隐觉得,董老的意思应当更侧重于他自己,这位老先生说话很霸气,估计是有些来头的,说不定也是来帮东翔厂找出路的。
  “最大的障碍,就是厂领导的决心问题。”冯啸辰说道,“我感觉,东翔厂的领导有些五心不定,左顾右盼,还存着等国家出面扶持的心态。这种心态如果不消除,恐怕是很难有所建树的。”
  “郑利生一直想调回上海去工作,所以不愿意改变现状,生怕搞的动作太大,组织上不同意他中途离开。至于余忠平,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现在也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小冯硕士说他们五心不定,这个评价没错。”董老说道。他说的余忠平,是东翔厂的党委书记,冯啸辰与他也曾见过一面,印象中是个成天笑眯眯,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董老说他其实是在等着退休,不愿意多生事端,应当是真实情况。
  冯飞道:“就因为厂长、书记都没有心思琢磨厂子的事情,大家才会人心思动。这个问题不解决,东翔厂的确是没有前途的。”
  董老摆摆手,道:“这个问题我们回头再说。小冯硕士,你还没有说完呢?如果领导这个障碍解除了,你打算怎么让东翔厂起死回生?”
  冯啸辰道:“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东翔厂是咱们国家重要的火炮生产厂,有几十年积累,绝对不能轻易放弃火炮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而目前国家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军工订货的减少是大势所趋,不可能改变的。鉴于此,东翔厂必须要考虑开展民品生产的问题,但要强调的是,东翔厂只是开展民品生产,而不是完全地转产民品。军工生产依然是东翔厂的重要方面,东翔厂必须用民品生产的收益,来维持军工科研,并保证军工生产能力不受到损害。”
  “这个提法不错。”董老赞道,“我们还没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这么大的一个军工系统,不能完全放弃。现在有些军工企业搞民品生产,是建立在完全抛弃军工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的,看起来钱是赚了一些,但原来的军工积累全部扔掉了,未来也无法再捡起来。关于这一点,我向科工委的领导也提出过质疑,科工委现在也在考虑如何兼顾民品和军工两种能力的问题,也就是小冯硕士刚才所提的问题。”
  “太荣幸了,原来我的想法与董老不谋而合了。”冯啸辰笑道。
  顾建华道:“英雄所见略同嘛,小冯硕士能够和董老想到一块去,可见的确是才华出众啊。”
  “顾老谬赞了。”冯啸辰谦虚了一句,然后继续说道:“东翔厂有很强的科研能力,精密制造方面更是实力非凡。这几天,我想到过一个不错的项目,如果能够做成,东翔厂2000多职工的工资、奖金都有保障了,而且一年至少还能有1000万以上的利润,用于军工科研。我建议,东翔厂应当马上立项开始研制下一代火炮,最好是面向出口型的,这样未来可以从国外获得研究资金。有一个这样的项目,就能够聚拢人心,同时还能够培养人才,保持科研能力不发生退化。”
  “你说的不错的方向,是什么?不会是让我们去造压力锅吧?”顾建华问道。
  冯啸辰摇摇头,道:“当然不是,我是想为东翔厂找一家合作伙伴,双方共同生产工程机械。大家都知道的,咱们国家现在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程机械的需求是会不断上升的。搞工程机械,远比生产压力锅更有前途。”
  “工程机械?”
  顾建华和冯飞都愣了,这是一个他们从未考虑过的方向。冯飞抢先对冯啸辰说道:“啸辰,你怎么会想到让我们厂去搞工程机械呢?这方面我们没有任何的基础,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啊。”
  冯啸辰道:“二叔,我说的是找人合作,不是让东翔厂自己生产。我们可以找一家工程机械企业,由他们负责设计、组装、销售,我们东翔厂只是承担一部分生产任务。我观察了东翔厂的技术状况和生产能力,觉得搞工程机械是最合适的。工程机械需要涉及到一些耐磨、耐热的材料,而东翔厂在这方面是有长处的,咱们把处理炮管的工艺用来处理挖掘机的挖斗,简直就是大材小用了。此外,工程机械中的传动部分要求很高的加工精度,寻常的地方企业在这方面能力不足,而东翔厂恰好有这样的能力。我的想法是,东翔厂专注于这些特殊部件的生产,或者更直接地说,就是给地方企业当配件供应商。我测算过,初期按年产1万套配件计算,每套的产值算是5000元,利润率只要达到50%,就有2500万元的利润。东翔厂一年的工资加上其他生活支出,有800万元就足够了。这样一来,每年就有1700万的可支配资金,可以用于军工研发。”
  “有这么大的营业额?”冯飞吃惊了,“啸辰,你真的能够联系到这样的工程机械企业吗?”
注释:
(1)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源自明清小说中,附着在个别人耳内的神仙这一说法。示例如下:
“奉新有樟柳神者,假托九天玄女之术,俗名耳报。”——明·王士性《广志绎》
第四百三十一章
很好的合作机会
  冯啸辰说的地方企业,自然就是正在筹建中的辰宇工程机械公司了。
  天地良心,冯啸辰最初到东翔厂来的时候,丝毫也没想过要拉东翔厂与自己的公司合作,他是纯粹为了帮叔叔的忙而来的。但在考察过东翔厂的技术状况之后,他便产生了这个念头,觉得让东翔厂与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合作,实在是堪称珠联璧合的一个方案。
  在杨海帆和张国栋的主持下,辰宇工程机械公司的框架已经基本搭起来了。大批机器设备已经运进了刚刚建好的车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冯啸辰和杨海帆在海外捡的“洋垃圾”,也就是一些其实性能还非常不错的二手机床。
  招工的情况也还令人满意,杨海帆从辰宇轴承公司带过来一批有经验的工人,又新招收了一批各家工厂退下来的老工人,还用高薪作为诱惑,从其他企业撬来了一些在职的骨干技工,满足了各个工序上的人员要求。相比几年前,下海赚钱的观念已经更为普及了,国内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太理想,有些技术好的工人也乐于到薪水更高的私企去工作。至于说铁饭碗啥的,不还有“停薪留职”这个名目吗?
  张国栋带领一帮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拿出了好几种全新的工程机械的设计,包括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等。这其中,冯啸辰的金手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向张国栋提供了不少后世的工程机械设计理念,让张国栋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利用这些设想,张国栋设计出来的工程机械在某些方面甚至超前于欧美同行,他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这些产品必定能够赢得客户的青睐。
  产品设计出来,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把这些产品生产出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辰宇公司要搞的是批量化的生产,初期的目标是年产2万台各式机械,未来还要再发展到10万、20万的规模。2万台机械,就不是靠着一两个优秀技工捣估捣估能够做出来的,它需要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生产体系,需要有大量的设备和数以千计的熟练工人。杨海帆和张国栋拿着计算器算了半天,发现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工人还有很大的缺口,而这个缺口一时间是很难弥补上的。
  从那时候起,冯啸辰就琢磨过找人代工的问题。普通的零件,要在社会上找到代工厂并不困难,因为随着国家的经济调整,一些机械企业正面临着开工不足的威胁,有人找他们代工,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但涉及到那些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部件,找人代工就不容易了,因为制造这样的部件需要有高级机床和高级技工,而拥有这些资源的都是大企业,这些企业日子还得过去,同时又带着一些傲气,不肯接受一家民营企业的订货。
  正是瞌睡碰上枕头,就在冯啸辰觉得一筹莫展的时候,在他眼前便出现了这样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拥有大量的进口机床,设备条件好得让人目眩,这家企业还拥有大批高级技工,拥有精密机械加工的丰富经验。开玩笑,民用挖掘机的零件精度要求再高,能比得上火炮吗?
  最难得的是,这家企业目前还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难,2000多职工眼看着就要断粮了。冯啸辰在这个时候给这家企业介绍业务,对于企业来说就是雪中送炭,是能够让人建个生祠去祭拜的。
  冯啸辰当然也可以带着一些趁火打劫的心态,把给东翔机械厂的代工价格压到底线,光给对方留下职工工资,而把利润通通卡掉。不过,冯啸辰不是这种黑了良心的人,他前一世是国家干部,这一世还是国家干部,同时,他还是一个热血青年,有着一些富国强兵的理想。他这次到青东来,就是为了挽救东翔厂的,在不损失自己利益的情况下,给东翔厂留出更多的利润,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
  这两天,冯啸辰已经在思考与东翔厂合作的问题了,他根据东翔厂的生产能力,计算了准备分包给东翔厂的业务。按照价值计算,大约每套部件是5000元左右,一年大致是1万套的规模。东翔厂深处内地,交通不便,冯啸辰准备分包给东翔厂做的业务,都是那些加工要求高,附加价值大,而重量和体积都比较小的零件。也只有这样的零件,才适合放到这种地方来做,如果你让东翔厂去生产挖掘机的大铲子,光是运费就足够让人崩溃了。
  冯啸辰估计这些部件的毛利率在50%左右,其实也不能算是向东翔厂让利。如果换成一家地方企业来做这些业务,在报价同样为5000的情况下,毛利率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东翔厂的毛利率高,一是因为军工企业没有各种税费负担,一是因为东翔厂的设备都是由国家无偿拨付的,东翔厂在生产中不需要考虑设备的折旧和分摊。这些好处,都是国家给东翔厂的优惠,冯啸辰没有把这些好处据为己有的想法。
  “啸辰,你说的特殊部件,是指什么样的东西,你确信我们厂能够生产出来吗?”冯飞有些不踏实地问道。冯啸辰是他侄子,他说话是可以无所顾忌的。其实顾建华和董老也想问这个问题,只是碍着面子,不便提出来而已。
  冯啸辰在顾建华家的茶几上找到纸笔,然后随手画了一个伞齿轮,标了一下相关参数以及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的要求,然后说道:“这样一个伞齿轮,咱们厂年产1万个,没什么压力吧?”
  “这个的确没什么压力。”
  顾建华扫了一眼图纸,便点头说道。他是搞火炮设计的行家,但对于制造工艺也是非常熟悉的。一个真正的行家,不是说会画个图,能算算弹道就够的,他还得知道自己的设计在工业上能不能实现,成本是多少。后世不是有句话吗,离开工艺来谈设计,都是耍流氓。一个设计师如果对于制造工艺和制造成本不了解,怎么可能做得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设计?
  冯飞也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这个的确不算什么,我们完全能够制造出来,年产1万套也毫无压力。不过,啸辰,这样一个齿轮,照你刚才的计算,值多少钱?”
  “30元一个。”冯啸辰说道。
  “太高了,最多……”顾建华下意识地批驳了一句,话说到一半,才想起自己在这桩业务中是乙方,哪有乙方嫌开价过高的道理?他是照着过去自己生产火炮的习惯来算的,这样一个齿轮,包括材料费、工时费,有15元钱就不错了,再贵,军方就该不干了。
  冯飞嘴张了张,最终还是咽回了一句如顾建华那样的感慨,只是讷讷地说道:“这个价格,倒的确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你说的一套5000元的部件都照这个方式报价,那么对于我们厂来说,倒真的是一项好业务呢。”
  “岂止是好业务,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啊!”顾建华的迂腐毛病又犯,他感慨了一句,接着说道:“小冯硕士,你说的这个,对我们太优惠了,我担心对方企业不能接受呢。其实,以我们厂现在的情况,别说50%的毛利率,就算有30%,甚至20%,我想厂领导也是会接受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发工资,只要能够保证把工资发出去,就是一个极大的成功了。”
  冯啸辰正色道:“顾老,我觉得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发工资。刚才您说过的,要开发新的火炮,需要有大量的投入。我希望东翔厂能够拿这些利润去支持新型火炮的研制。武器开发这种事情,讲的是十年磨一剑,现在不努力,未来战争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被动了。”
  “小冯说得好。”董老也发话了,技术方面的事情,他插不上嘴,但涉及到战略问题,他就有发言权了。他说道:“小冯这个提法是很好的,我们建立起来的这个军工体系,不能仅仅满足于发得出工资,还应当有所作为。现在国家削减了军工订货,我们就想办法搞民品。但搞民品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发出工资,还要考虑有所作为。军工生产停下来了,军工科研不能停,各家企业都应当是如此。”
  “既然顾老也觉得这个项目可行,那我回头就和那家企业谈谈,请他们派人过来和东翔厂的领导直接洽谈。不过,到时候可能需要请顾老敲敲边鼓。说实话,我对于东翔厂的领导有些不踏实,如果他们带着一些个人的想法,或者缺乏远见,这项合作可能就有些麻烦了。”冯啸辰说道。
  董老摆摆手,道:“小冯,你先去和那家企业谈。至于回来和东翔厂谈的事情,可以稍缓一下……唔,最多个把月时间吧。以郑利生他们现在的状态,我需要提请科工委更换东翔厂的领导队伍了。”
  “您……”冯啸辰和冯飞都有些惊讶,这位老爷子的口气可真够大的,一张嘴,就把郑利生这些人的命运给决定了。
第四百三十二章
董老的支持
  “认识一下,我叫董云峰。”
  看到冯家叔侄那惊愕的样子,董老笑呵呵地曝出了自己的身份,他说道:“小冯硕士可能没听说过我,不过小冯工程师对我的名字应当不会陌生吧?”
  “呃,原来您就是董部长!”冯飞满脸窘色,“对不起,董部长,我一直知道您的名字,不过从来没有见过您。”
  董老道:“这不怪你,要怪就得怪我太官僚了。东翔厂我来了也有六七次了,可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一直没有机会和普通职工见面谈谈。小冯工不认识我,也是正常的。”
  见冯啸辰有些茫然的样子,冯飞少不得要向冯啸辰介绍一下董老其人。正如冯啸辰猜到的那样,董云峰,也就是眼前这位董老,是一位开国老将军,长期分管国防科研工作,曾担任过装备部长,在军工领域里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他时下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在军工战线上的发言权依然是很大的。他扬言要让科工委把东翔厂的领导班子换掉,可真不算是什么大话了。
  “小冯硕士,你没听过我的名字,我可是听说过你的大名的,甚至可以说,是久仰大名啊。”董老显然很享受这种蒙人的感觉,他笑着说道:“你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听说你的大名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