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451

  他叫上了死党赵阳,从银行提了五万块钱便出发了。在买火车票的时候,赵阳灵机一动,建议宁默先去一趟京城,反正他们到明州去也是要路过京城的。到京城的目的,是去找一趟冯啸辰,向他问计。在赵阳心里,这个世界上他谁都不服,就服冯啸辰一个人。
  听到赵阳的建议,宁默大为赞同。他对冯啸辰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在他看来,韩江月承包新液压这件事,向谁请教都不如向冯啸辰请教更为有效,冯啸辰是那种智计百出的人,有他出主意,韩江月的事情就毫无悬念了。
  直到这个时候,宁默都不知道韩江月与冯啸辰其实是老相识了,甚至于韩江月此前还对冯啸辰有过那么一点点的“意思”。在深圳的时候,宁默与韩江月聊过彼此过去的生活,也都提起过冯啸辰的事情,只是阴差阳错地都没有说起这个名字。宁默提到冯啸辰的时候,说的是“我那哥们”,而韩江月则是说曾经有过一个外单位的处长如何如何。
  宁默做石材生意,冯啸辰给他出过启动资金。石材生意红火起来之后,宁默提出过要给冯啸辰分红,被冯啸辰婉拒了。这两年,宁默与冯啸辰一直都有信件和电话往来,宁默要在京城找到冯啸辰的家,倒并不困难。
  冯啸辰在自家的小四合院里接待了宁默一行,听宁默说起自己正在追求的女友想承包一家名叫新民液压工具厂的亏损企业,冯啸辰忍不住多嘴问了一句,结果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韩江月。
  冯啸辰没有说破自己与韩江月的交情,倒是把杜晓迪叫出来向宁默和赵阳展示了一番。他想到,未来宁默肯定是会知道他与韩江月的过去的,现在晒一晒自己的漂亮女友,能够消除宁默可能的顾虑。再好的朋友,涉及到这种事都是会很纠结的。
  因为知道是韩江月的事情,再加上宁默这份交情,冯啸辰自然就不便袖手旁观了。他打电话给包成明,让包成明给他找找有关新液压的资料。包成明这几年的经营还真没白费,他在数据库里检索了一下,便把新液压的经营情况以及有关焦荣林、吕攀等人的八卦都给找出来了。包成明现在已经在京城开了分公司,他让手下把这些资料整理好,打印出来,专程给冯啸辰送了过来。
  掌握了一手资料之后,冯啸辰对于韩江月承包新液压的事情便有底了。听说新液压马上要举行厂长竞聘演讲,冯啸辰主动提出陪着宁默、赵阳前往明州,去给韩江月撑腰,同时也便于随机处置各种意外情况。春节前的车票很难买,冯啸辰索性开上了从林北重机办事处借的吉普车,和赵阳换着当司机,一路不停地赶往塘阜,终于抢在竞聘开始之前到达了新液压。
  冯啸辰在新液压呆过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都认识他,所以他不便在竞聘会上露面。这场竞聘是韩江月的个人专场,宁默、赵阳上去给她当个陪衬是没问题的,但如果冯啸辰出现,难免会抢了韩江月的风头,对于韩江月未来的施政不利的。因此,他借口把出风头的机会让给宁默,自己躲在吉普车里,倒是美美地睡了一觉。至于宁默他们提的三个要求,自然是出自于冯啸辰的设计,这也不必细说了。
  冯啸辰与徐新坤等人打完招呼,最后才来到了韩江月的面前。他伸出手去,笑着说道:“韩厂长,祝贺你啊。”
  “谢谢冯处长。”韩江月只觉得百感交集,许多话想说却又说不出口。看到冯啸辰与宁默一同出现,她已经猜出了许多事情,很显然,宁默一直在她面前叨叨的“我那哥们”,正是曾经让自己心动过的这个年轻处长。不过,时过境迁,两年前冯啸辰就说过已经有了女朋友,现在想必孩子都能……呃,打酱油似乎还早了一点吧。
  想到此处,她忍不住转头去看宁默,却见胖子正满脸委屈地看着她,她嫣然一笑,走上前,一把扯住宁默的袖子,把他拉到冯啸辰面前,说道:“小宁,原来你一直都和冯处长认识呢,你以前怎么没跟我说过呢?”
  “我说过的……”宁默有些腼腆地说道,韩江月的这个表现,让他颇为受用。这显然是在正式宣布她与宁默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而其他人,包括这位冯处长在内,都不过是外人。
  冯哥们的女朋友长得也挺漂亮的,而且和冯哥们的父母也都见过了,冯哥们应当不会对我家小韩有什么意图吧?小韩和冯哥们原来就认识,不过,既然她管冯哥们叫冯处长,想必关系也是一般。冯哥们是京城的干部,不会对这种小地方的人感兴趣的,对不对?
  宁默在心里给自己找着理由,他傻笑着对冯啸辰说道:“哥们,原来你早就认识我家小韩啊,在京城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呢?”
  冯啸辰笑道:“这不就是为了给你一个惊喜吗?”
  “惊喜是够惊喜的,嘿嘿,哥们,以后小韩的事情,你得多帮忙才是。”
  韩江月瞪了宁默一眼,说道:“胖子,你说啥呢?冯处长日理万机,能够陪着你们跑一趟明州,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打算怎么麻烦人家?”
  “小韩,可千万别这样说。”冯啸辰道,“我对新液压也是有感情的,我和徐书记、余科长、何师傅他们,也都是忘年之交,就算不看在你和小宁的份上,新液压的事情我也不能不管的。”
  “胖子和小赵他们提的三个要求,是你帮他们总结的吧?这三个要求,就是帮了我的忙了。”韩江月说道。
  冯啸辰嘿嘿一笑,道:“这算啥,韩厂长新官上任,我总得有点实际的表示吧?光出几个主意,实在是太寒酸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这不就是国际大协作吗
  “实际的表示,什么意思?”
  韩江月有些弄不懂冯啸辰的意思。冯啸辰愿意出手给她帮忙,这让她心里又踏实了几分,她知道冯啸辰的能量是远比宁默要大得多的。但在她的预期中,冯啸辰能够给她和新液压出几个好主意,提一些经营上的思路,就很不错了,可冯啸辰却说要有一些实际的表示,这是指什么呢?
  冯啸辰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大信封,递给韩江月,说道:“你先看看这个,对了,请余科长和何师傅一起看看,看咱们新液压目前的技术能不能拿下。”
  “什么东西?”
  余淳安和何桂华两个闻声地凑了过来。韩江月打开冯啸辰递给她的信封,从里面抽出几张传真纸,上面赫然是几个工件的三视图。
  余淳安见多识广,脱口而出,道:“这个,不是工程机械上用的液压杆吗?”
  “没错,就是液压杆。”何桂华也认出来了,他看了看图上的参数,说道:“咱们厂做这个东西没有任何问题,过去咱们就做过类似的东西,现在咱们引进了美国的技术,做这个就更不成问题了。”
  冯啸辰看着余淳安,问道:“余科长,你估摸一下,这样一套液压杆,咱们厂的生产成本会是多少?”
  冯啸辰几年前在新液压的时候,余淳安是生产科的副科长,所以冯啸辰习惯于称他为科长,其实现在余淳安已经是副厂长了。听冯啸辰问起来,余淳安皱着眉头在心里算了算,说道:“如果是单件生产,一套大概是1200元左右,这是只包含了材料、电费、工时在内的,如果要加上管理成本,还会更高一些。如果是批量生产,一次生产100根以上,有希望把成本控制在900元之内。”
  “一年2000套,每套价格不超过1000元,咱们接不接?”冯啸辰问道。
  “当然接!”余淳安不假思索地应道,“如果是2000套,咱们的成本还能再低一些。按每套定价1000块钱计算,我们起码有200块钱的利润,这还是扣掉工资之外的。2000套,足够养活全厂职工了,而且还有40万的利润,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啊!”
  韩江月也是懂行的人,她看过了图纸,知道余淳安的计算大致是正确的,当然,细到十位、个位这样的成本核算,就不是站在这里能够做得出来的了。她抬头看着冯啸辰,问道:“冯处长,这是哪来的业务,还有,这件事能确定吗?”
  冯啸辰道:“这是南江省辰宇工程机械公司的订单,他们一直都在找液压件供应商。前天宁默他们跟我说起新液压的事情,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他们的总经理打了个电话,这份图纸就是他传给我的。他说了,如果新液压能够接受这样的订货价格,在质量和交货时间上有保证,他们可以先和新液压签一个2000套的订单。”
  “太好了!小冯,你这下可救了我们厂了!”余淳安兴奋地说道,他又转头对韩江月说道:“小韩,这个订单咱们一定得接下来,有了这个订单,你的竞聘承诺就实现了,咱们厂也就有救了。”
  韩江月笑着点点头,道:“那是肯定的,冯处长一片好心帮咱们拉来的订单,咱们怎么能拒绝呢?过完年我就亲自到南江省去,把他们的人请过来实地考察一下咱们的生产条件。冯处长,真的很感谢你,这真是一份太贵重的礼物了。”
  “我哥们还有啥说的,那就叫个仗义!”宁默腆着肚子吹嘘道。
  徐新坤不懂技术,刚才也插不上话,现在听大家说完,他才上前来,握着冯啸辰的手,说道:“小冯,你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说老实话,小韩把身家都压上来了,要承包新液压,我还真担心一时找不到业务呢。咱们厂子里自己的事情,怎么都好办,可业务是在人家那里的,光我们自己努力也没用啊。”
  冯啸辰看看韩江月,发现她脸上虽然也带着几分兴奋,但并不像徐新坤、余淳安他们那样激动,他心念一动,笑着说道:“徐书记,你可别这样说。其实我也就是锦上添花而已,就算我不提供这个信息,韩厂长对于业务方面肯定也是胸有成竹的,是不是这样,韩厂长?”
  听到冯啸辰点了自己的名字,韩江月笑了笑,说道:“哪有什么胸有成竹啊,只是有一些想法罢了。冯处长帮我们联系到了订单,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的一些想法也就不用太急着去试了,能够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这番话,其实就是坐实了冯啸辰说她胸有成竹的猜测。换成在其他人面前,韩江月并不会如此直率地把这一点说出来,但对于冯啸辰,她的想法就不同了。她不想给冯啸辰留下一个自己只能倚仗他帮忙的印象,她想让冯啸辰知道,自己是完全可以独立把新液压做起来的。冯啸辰的好意,她会接受,但冯啸辰的怜悯,她可不需要。
  “韩厂长的想法,肯定是更好的,能说出来让我学习学习吗?”冯啸辰问道。
  “是啊,小韩,你还有什么业务上的打算,趁着现在跟大家一起说说吧。你现在已经是厂长了,有想法就可以实施了。”徐新坤也劝道。
  韩江月道:“其实我的想法也不成熟,就是这两天临时想到的,还没来得及推敲呢。正好,冯处长是中央的领导,见多识广,也帮我参谋参谋吧。”
  “哪里哪里,我是来向韩厂长学习的。”冯啸辰假意地客气道。
  何桂华有些听不下去了,他瞪着两个年轻人道:“你们俩是怎么回事?什么冯处长、韩厂长的,像原来那样叫小冯和小韩不好吗?你看人家小宁就不搞这些虚的,年纪轻轻,搞得像个官僚一样,我可不喜欢。”
  “可是,师傅,是你先管小冯叫冯处长的。”韩江月狡辩道。
  宁默则敲着边鼓道:“是啊是啊,小韩,跟咱们哥们不用太客气,什么处长不处长的,这是我哥们!”
  这样一打岔,韩江月此前故意端着的矜持倒是放下了,她说道:“小冯帮我们联系的这个业务,真的挺重要的,如果能够谈下来,一过完年,咱们就有活干了,这样对于鼓舞大家的信心能起到特别好的作用。我原先的想法,是准备过完年之后去一趟深圳,争取能够到香港去,从香港拉一些业务过来,不过,这也就是试试看,不像小冯帮咱们联系的业务这样确定。”
  “去香港拉业务?”冯啸辰有些奇怪,“你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去香港拉业务,而不是在国内市场开拓业务呢?”
  韩江月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新液压过去的产品一直是面向国内的,前两年偶尔有一些产品卖到国外去,主要也是面向东南亚市场,规模并不大。但最近两年,国内市场发生了变化,装备制造企业的日子普遍都不好过,很多我们的传统用户也陷入了停工停产的状态,我们作为配件企业,怎么可能打得开市场呢?当然,你刚刚介绍的那家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可能是例外,我过去没有注意过这家企业。”
  “辰宇公司的情况的确有些特殊。”冯啸辰敷衍了一句,然后继续问道:“那么,你觉得香港那边就能够有业务吗?”
  韩江月道:“香港本身可能不会有太多的业务,那边搞电子和轻工业的比较多,机械工业不算多。我只是想通过香港去与西方国家取得联系,接他们的订单。”
  “接西方的订单?你详细说说。”冯啸辰眼前一亮,觉得自己似乎是抓住了一点什么。
  韩江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这个问题我也不确定。不过,我因为此前在港资的鸿运包装机械公司当高管,对于市场方面的事情多少了解一些。其实,我就职的这家鸿运公司,虽然也制造包装机械的整机,但更多的时候是帮西方大品牌做配套,有时候是一套成套设备中不太重要的部分辅机,有时候甚至就是设备里的一些配件。香港企业在机械工业方面技术不如欧洲国家,品牌上也缺乏竞争力,主要优势就是劳动力便宜,尤其是到深圳来开厂之后,劳动力成本优势就更明显了。西方的成套设备利润主要是在主机和品牌上,辅机以及配件没有太大的利润,他们一般都是分包出去的。我考虑了一下,新液压是做配件的,咱们中国的机械整机竞争力也不行,所以市场不大。但如果我们像鸿运公司那样,去给西方企业做配套,哪怕价格低一些,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还是会有利润的。”
  “你这不就是国际大协作的思路了吗?”
  冯啸辰脱口而出。他突然想到,高磊说的国际大协作这个理念,其实还是有点价值的。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来说,它是存在问题的。但如果放到具体企业的层面,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呢。
第四百五十七章
老老实实打工
  国际大协作理论的思路,是把全球产业看成一个整体。中国缺乏装备制造技术,缺乏高端原材料的生产技术,也缺乏消费市场,那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出口加工大国。从国外进口装备,进口材料,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进行加工之后,再卖到国外去,赚取中间的加工费。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都是这样实现的。其实,时下中国沿海的一些地方,也正在搞这种“大进大出”的出口加工贸易,收益也颇为可观。
  国际大协作的想法,并不能说是完全荒谬的,专家之所以称其为专家,多少还是有一点本事的。冯啸辰以及罗翔飞等人反对国际大协作的观点,只是觉得这种思路不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完全放弃上游的装备工业和材料工业,放弃下游的消费市场,那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无法做到。
  但具体到新液压这样一家企业,把自己嵌入到国际产业链中去,就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了。比如说,全球的工程机械市场,自然要比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要大得多。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目前还没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所以国内的工程机械产量是比较低的,进而便影响到了工程机械中液压配件的需求。
  如果新液压不是把目标市场局限于国内,而是寻求为西方工程机械巨头提供配件供应,那么这个市场就能够扩大10倍。中国的工程机械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但具体到一些配件,还是有点希望的。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这就是最大的竞争力所在。许多西方企业也乐于让中国企业给他们当配件供应商,大不了转移一些技术,帮助中国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然后他们吃肉,给中国企业留一点汤,何乐而不为呢?
  韩江月是从自己曾经服务过的港资企业那里得到了启发,而她的想法,又启发了冯啸辰。冯啸辰此时想到的,可不仅仅是一个新液压的发展问题,他回想起了年前罗翔飞抛给他的问题:如何帮助陷入大面积亏损的中国装备企业走出困境。
  去西方装备市场找饭吃啊!
  冯啸辰恍然大悟。
  重装办组织全国攻关,突破了大化肥成套设备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了独立建设30万吨大化肥装置的能力。但国内近期内大化肥装置的立项不足,而进军国外市场又暂时缺乏实力,这就使得许多化工设备企业面临着有劲无处使的窘境。
  但如果我们放弃一步到位的想法,放下身段去帮国外化肥设备企业做配套,给他们生产点辅机、配件之类,凭着现有的技术以及低廉的成本,应当是有希望的。通过做配套,能够暂时养活各家企业,同时还能够积累工程经验。等到时机成熟,咱们再一步一步地蚕食西方企业的市场,跟曾经的雇主抢饭吃,那是何等愉快的事情?
  “我怎么就没想到这招呢!”
  冯啸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懊恼地说道。自己好歹也是一个穿越人士,这样的办法都想不到,还要一个80年代的青年来启发自己,真是给时空管理局丢人了。
  其实,这还真怨不了冯啸辰,他前一世和这一世都在重装办工作,搞的都是成套设备制造,想的问题都是百分之百地掌握全套技术,哪会去考虑替别人打工的事情?但在实际的历史中,中国企业靠给外国装备制造商提供配件而做成巨型企业的也比比皆是。
  例如,长三角有一家企业,原本只是一家动力机厂的叶片车间,后来逐渐成长成为专业制造透平叶片的企业。2014年,这家企业拿下了发动机巨头英国罗-罗公司的高温合金低压涡轮盘锻件项目,而且一个合同便是长达10年时间。这个锻件号称是飞机发动机上重要等级排名第一的部件,这个订单意味着,中国虽然在发动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但具体到叶片方面,已经有与西方企业同台竞技的资格了。
  这里还得再唠叨几句。中国制造的整机产品中如果使用了国外提供的配件,一般都会被指责为“关键部件不得不依赖进口”,而如果反过来,中国企业为国外的整机产品提供了配件,则会说是“不掌握核心技术,只能给别人打工”。反正在一些人心目中,不管你怎么做,中国制造四个字本身就是原罪,这种话听得多了,慢慢也就成为笑话了。
  不过,就目前来说,诸如新液压这样的企业走出去给别人做配件,还真有点为人打工的意思。因为此时的中国企业大多的确不掌握核心技术,只能是承接一些技术要求低、利润薄的业务。幸好,此时中国的公知群体还处于萌芽状态,到不了左右舆论的时候,新液压如果能够接到海外订单,那么得到的绝对不会是指责,而会是自上而下的褒奖。
  “哥们,你是说小韩的这个主意不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