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51

  “你报上去的!”贺永新的眼睛瞪得滚圆,心里羊驼狂奔。从接到那位老领导的电话,他就在猜测省厅为什么要在新民厂开现场会,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是徐新坤招来的。
  “老徐,你向省厅报材料,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贺永新抱怨道。
  徐新坤看了看贺永新,淡淡地说道:“哦,那是我忽略了吧。”
  身为一把手,向省厅报一份材料,还需要征求二把手的意见吗?贺永新这个指责,原本就站不住脚,徐新坤这个回答,已经算是给了贺永新面子了。
  贺永新也知道自己的话里有破绽,他硬着头皮说道:“徐书记,生产这方面的事情,主要是我在分管,你可能不太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你报这个材料之前,如果跟我通通气,咱们也不会这样被动了。”
  徐新坤道:“上报先进材料,属于宣传方面的工作,这是党委的事情,所以我就犯了点官僚错误,搞独断专行了。我当时是专门向陶宇问过的,他也说这事没问题,所以我就让党办报上去了。我哪想得到陶宇那边竟然会这样懈怠,这不是成了咱们新民厂集体欺骗省厅了吗?”
  装,你丫再装!贺永新在心里恨恨地念道。他才不相信徐新坤是什么受了蒙蔽,或者犯了官僚,他肯定就是存心想惹出点事情来。不过,贺永新到现在还是没弄明白,欺骗省厅这件事,即使可以让陶宇背锅,难道徐新坤自己就能逃脱干系吗?要知道,省厅说的可是在新民厂召开现场会,系统内许多企业的领导都会来参观,届时新民厂掉了链子,省厅会轻飘飘地只处罚一个生产科长了事?
  难道徐新坤这小子不想干了,想把大家都拖下水吗?贺永新想道。
  “老徐,你上报的材料,都写了些什么?”贺永新问道。现在再指责徐新坤也没意义了,他还是先了解一下徐新坤都说了啥,以便判断一下这件事情到底有多糟糕。
第四十五章
互相甩锅
  徐新坤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手写的稿子,递给贺永新,说道:
  “上报省厅的材料,我是让打字室打出来的。我这里还有底稿,老贺你可以看看,我不太懂生产,这个稿子里的很多提法,也是照着书上抄的,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实在不行,离下星期还有几天的时间,咱们还可以及时补救一下嘛。”
  贺永新接过稿子,找了张凳子坐下,便开始阅读了。正如徐新坤说的那样,这份稿子完全不是一个懂行的人写出来的,倒像是对着一本质量管理的讲义抄上去的,当然其中又加进了若干脑补的场面,比如厂领导如何如何重视,QC小组的成员如何如何夜以继日地编写管理大纲。在稿子的最后,白纸黑字写着新民厂已经编制完成了完整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其中包括若干细节,即将按照方案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并准备将今年12月作为新民厂的质量管理月……
  我卖糕的……好吧,其实贺永新在心里呼唤的是中国本土的神。
  我的老天爷啊!这个姓徐的不会是抽疯了吧,这份材料已经把新民厂逼得完全没有退路了。早就听人说,徐新坤推行管理方案失败后,在潜心钻研工业技术,试图卷土重来,而且最近还迷上了电视大学里讲的全面质量管理。可贺永新万万没有想到,徐新坤居然会如此性急,刚学了点了皮毛,就卖弄开了。什么QC小组(1),什么三个西格玛原则(2),你知道啥叫西格玛吗?
  现在牛皮吹到省厅去了,不用说,这份材料在省厅肯定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得若干省厅领导龙颜大悦,这才急吼吼地要组织现场会,甚至连跟新民厂提前打个招呼的过程都免了。
  国家经委号召全国工业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这是今年经委的一项重头戏,各地的工业主管部门都得配合唱好这出戏。就算唱不出什么传世佳作,至少也得敲敲锣鼓,让人看着热闹。明州省机械厅下属的这些企业,对于全面质量管理这件事态度不一,懈怠一点的就如新民厂这样,抱着观望的态度,等着看别人怎么做;积极一点的,倒是也动起来了,但据贺永新了解的情况,进展都不太顺利。
  要知道,搞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有懂行的人,其次就是需要对全厂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找出所谓关键环节、影响因素之类的,然后再制订相应的计划,弄个什么PDCA循环(3)之类的,这可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
  贺永新自己其实也关注过全面质量管理的事,但看到什么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控制图法之类的内容,他就晕菜了。他在新民厂当了十几年的厂长,从来不搞这些名堂,新民厂也活得好好的,怎么一搞改革,就整出这么多妖蛾子来了?据说全面质量管理这东西,是一个美国鬼子跑到日本鬼子那里搞出来的东西,中国人有必要这样上赶着去学吗?
  各个厂子的情况参差不齐,但可以确定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厂子真正地完成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编制,连一个能够拿出来糊弄事的东西都找不着。省机械厅对于这个情况是心知肚明的,肯定也是着急上火,却又无可奈何。眼看就要到年底了,如果整个机械厅系统拿不出一个典型来,如何能向上级交代呢?
  在体制内,有一种说法,叫做“认认真真走过场”。能不能把事情做好,那是能力问题,上级一般不会特别追究。但你是不是认真,那就是态度问题,而态度就代表着对上级尊重与否,这可是上级最为看重的。国家经委出了文件,机械部也发了通知,整整大半年时间,明州省机械厅连一个典型都交不出来,这能算态度好吗?
  在这个时候,来自于新民厂的一份材料递到了省厅领导的手上,这材料写得天花乱坠,说新民厂如何如何努力攻关,弄出了一个如何如何完美的方案,这不正是给瞌睡中的省厅领导递上了一个纯正荞麦皮的枕头吗?省厅领导如何不会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可问题来了,材料是递上去了,可方案在哪呢?徐新坤说什么补救,这是能够补救得了的事情吗?贺永新也罢、陶宇也罢,都不知道全面质量管理是怎么回事,匆匆忙忙整一份材料出来,骗得过徐新坤这个外行,能骗过省厅和兄弟厂那些搞业务出身的领导吗?尤其是省厅的一把手李惠东,50年代留苏的大学生,在许多家企业里工作过,当过总工程师,也当过厂长,技术水平简直就是传奇级别,新民厂拿一份拼凑出来的东西给他看,这是嫌自己的官位子坐得太稳了吗?
  “老徐,你这个玩笑开大了。”贺永新把稿子还给徐新坤,黑着脸说道,“我听说,省厅对这件事非常重视,马上就要给各家兄弟企业都发通知,就是让他们来学习咱们的先进经验的。可你这上面写的这些东西,都是纸上谈兵,也就是你这种外行觉得好,内行一看,都是笑话,到时候,出丑的可就是咱们整个新民厂了。”
  关于徐新坤是外行这一点,在新民厂的厂领导和中层干部心里,是早有定论的。但除了徐新坤自己谦虚的时候说说之外,没有人会当着他的面直接说出来。这一回,贺永新是实在让徐新坤给气急了,所以才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一点。在贺永新的心里,已经萌生出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己到了要和徐新坤彻底撕破脸的时候了,这一次如果不能让徐新坤来背锅,那倒霉的就必然是自己。
  到时候,老子就当着全体省厅领导和兄弟企业领导的面,揭露你外行领导内行,省厅要打板子,陶宇挨上50板,你徐新坤也不会只有49板。
  贺永新思考好了退路,也就懒得再与徐新坤虚与委蛇了。
  “我是外行,这一点全厂人都知道啊。”对于贺永新的挑衅,徐新坤先是呵呵地笑了两声,随即把脸一沉,说道:“老贺,搞生产,你是内行。抓全面质量管理这件事情,也是你份内的工作。三月份咱们组织学习的时候,你就表过态,说会把这件事抓起来。到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你跟我说我这个外行在纸上谈兵,那么你这个内行又在干什么呢?”
  甩锅!赤裸裸的甩锅!
  贺永新自认为已经看出了徐新坤的用意,他冷笑道:“徐书记,我是厂长,是主抓生产工作的,所以这一次的纰漏,我理应承担责任。这样吧,等省厅领导和兄弟企业的领导到了,我向大家做公开的检讨,绝对不会让你难堪的。”
  “老贺,你这样说就没必要了。”徐新坤毫不掩饰自己的虚伪表情,他说道,“这件事,说到底是陶宇欺骗组织,我调查研究不够,才出了这样的事情。现在向省厅解释也来不及了,我的意见是:第一,对于陶宇的失职,要严肃处理;第二,马上组织生产科、技术科的人员,编制咱们厂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务必在现场会之前,有一个能够交代得过去的结果。哪怕到时候省厅领导觉得我们的方案存在一些缺陷,那也是我们的工作能力问题,而不是欺骗省厅的问题。至于责任嘛,党委会和厂部一起承担的,不能让你老贺一个人担这个责任,你看如何?”
  “就照徐书记你的意见办吧。”贺永新撂下一句话,抬腿便离开了。
  看到贺永新出了门,徐新坤先把门关好,然后回到座位上,想了想,拿起电话,让厂里的总机替他要通了省机械厅副厅长蔡德明的办公室。
  “老政委,你这边的动作可够快的,我那个搭档,已经坐不住了。”
  徐新坤笑呵呵地对着电话那头的老领导说道。蔡德明也是转业军人出身,徐新坤在部队里当营教导员的时候,蔡德明就是他的团政委,二人的私交很好。蔡德明转业比徐新坤早,如今已经当上了机械厅的副厅长,分管的人事方面的工作。这一回的事情,幕后导演是冯啸辰,而推动整件事情进展的,便有蔡德明一份。
  “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你这一手可是引爆了一颗原子弹,弄不好,会连你自己都伤了的。”蔡德明提醒道。
  徐新坤道:“老政委,你是知道的,我那点墨水,根本就不够用。行与不行,我都是听我们那个生产科副科长以及那个林重的小处长两个人说的。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死是活,我就赌一把了。实在不行,我就只能到省厅去投靠老政委,你给我安排个什么正处级的闲职让我养老就行了。”
  “哈哈,谁不知道你老徐是个外粗里细的猛张飞,你敢这样做,肯定是有十足的把握的。”蔡德明哈哈笑着说道。
  “时间定下没有?”徐新坤问道。
  蔡德明压低声音道:“已经定下了,是下礼拜二,不过,厅里的领导礼拜一就会到你们厂,要先听听你们厂的汇报,你就好好准备唱一出好戏吧。”
  “老政委就放心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徐新坤信心满满地说道。
注释:
(1)QC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英文缩写QCC)即质量控制小组,中文译名是“品管圈”,是指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自愿结合,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而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它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2)即3σ(西格玛)准则,又称为拉依达准则。在生产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似的用正态分布来描述,管理上的3σ原则是正态分布P(μ-3σ如果生产过程中是稳定可控的,产品良品率达到3σ水平(即99.73%),这批产品品质优良;如果有批产品良品率达不到3σ水平,这说明了在生产过程中某部分环节出现异常,造成产品数据发生波动,这就需要从生产中找原因了。
(3)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第四十六章
徐新坤是昏了头了
  要阻止现场会的召开,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由徐新坤向机械厅要求撤回汇报材料,说明材料中有些内容不实,需要修改后重新上报。而这个修改的时间就可以拖得很长,直到让所有的人都假装忘记了这件事,然后就可以不了了之了。
  除了徐新坤之外,其他人都没法去撤回这份材料,否则就是惹火上身。以贺永新来说,如果他去向省厅说这份材料不实,那省厅就要问了:人家徐新坤说事情已经搞好了,你说没有搞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是厂长,是负责生产工作的,为什么这样一个方案搞了大半年还没有搞好呢?
  贺永新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这种事情大家都不提也就罢了,徐新坤开了头,他再给泼凉水,省厅领导能对他没有看法吗?
  可现在的情况是,唯一能够让事情不变得更糟糕的人,却是处心积虑要推动这件事的人。甚至于在省厅那边,还有徐新坤的内线,在帮着煽风点火,这样一来,现场会的事就无法逆转了,一个个电话从各兄弟企业那里打到了贺永新的办公桌上,都是祝贺、羡慕以及说风凉话的,所有的人都认定,这件事一定是贺永新想出风头,而且估计还真的能出风头。省厅正在犯愁找不出一个典型案例的时候,新民厂及时救驾,贺永新肯定要得到厅长的表扬了。
  只有贺永新自己知道什么叫压力山大,自从得到消息之后,他的脸就一直是阴沉着,看谁都像是反贼的样子。
  “老贺,你说这个徐新坤是不是疯了?他整这样一出,不怕把自己给折进去了?”戴胜华私底下这样与贺永新议论道。
  “谁知道啊。”贺永新叹道,“他把话说得太满了,我想圆过来都难。李厅长可不是好糊弄的,什么事情是真是假,哪能瞒得过他那双眼睛。”
  “这件事,得有人来担责任啊。”戴胜华提醒道。
  贺永新道:“直接责任,肯定是陶宇了。三月份的会议纪要上写得清清楚楚的,他的责任跑不掉。实在不行,就把他调到劳动服务公司去当经理吧,这个生产科长是肯定要摘掉的。”
  “可惜了,老陶这些年鞍前马后的,可是做了不少事情。”戴胜华颇有些兔死狐悲的意思。
  贺永新恨恨道:“这家伙上了徐新坤的当,徐新坤问他情况,他不知道是个套,随口就说已经弄好了。徐新坤把材料往上一报,就相当于把这件事坐实了,他想赖账也赖不掉。”
  “除了陶宇,领导这边呢?”戴胜华又怯怯地问道,能够有资格来扛这个雷的厂领导,不外乎三个人,一是徐新坤自己,二是贺永新,第三就是他戴胜华了。因为他是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出来顶锅也是合乎情理的。
  贺永新拍拍戴胜华的肩膀,说道:“放心吧,这回的事情,轮不到你来担。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失职问题,而是冒功欺骗了省厅。等到其他厂子的领导一来,丢人的不光是咱们新民厂,还有省厅领导呢。这么大的事,只能是我或者徐新坤来担。徐新坤打的好算盘,估计是想让我去顶缸。我可没这么傻,到时候,大家把话在省厅领导面前一说,我看领导会把责任落到谁头上。”
  “就是!”戴胜华听说贺永新没打算让自己背锅,心下大定,他赶紧附和道,“徐新坤不懂生产,这是众所周知的。这一次的笑话,也是因为他外行才导致的,最起码,他连陶宇说的方案都没有看到,就敢写材料向省厅报功,这不是不懂行,又是什么?老贺你在咱们系统里也是个老人了,我相信,到时候大家都会为你说话的。”
  贺永新道:“我看徐新坤是昏了头了,想用这样的办法来弄倒我。现在虽然从上到下都在提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咱们厂不还没这么搞吗?生产上的事情,他徐新坤还是要插手的,这个责任,他跑不掉。”
  “那咱们要不要做点准备?”戴胜华又问道。
  “当然要做。”贺永新道,“我已经交代陶宇了,让他抓紧时间凑一份材料出来,勉强看得过去就行了。我还让他做好了思想准备,先向省厅领导做检讨,主动要求撤销他的生产科长职务。我给他吃了定心丸,只要徐新坤滚蛋了,一年之后,我还会把他提回来。”
  “老贺你真是宝刀不老啊,徐新坤想跟你老贺玩手腕,真是差着火候呢。”戴胜华笑着拍了一记马屁。
  贺永新淡然道:“这叫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徐新坤在部队的时候,听说是很有几把刷子的,可到了地方上,就由不得他了。”
  几天时间匆匆而过,贺永新和徐新坤双方都在做着准备,等着图穷匕见的那一刻。厂里的普通工人不清楚领导之间的这些猫腻,他们只知道下一周厂里会有重要的活动,各车间都抽调了人员参加厂区的大扫除工作,车间里不少陈年的垃圾也都被紧急清运走了,机器设备都用油布擦过,看起来镫明瓦亮,真有几分搞过全面质量管理的模样。
  冯啸辰在新民厂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两台新的液压阀已经造好,即将发运到林重去。冯啸辰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在新民厂耗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徐新坤救场。不过,厂招待所他是没法再住下去了,倒不是新民厂要轰他走,而是招待所要腾出来接待省厅和兄弟企业的领导,冯啸辰被安排到了县政府招待所去住,费用倒是依然由新民厂来负担的。照戴胜华的说法,这么大一个厂子,真不缺这点钱,你他妈爱在这呆着,就呆着吧。
  星期一,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
  下午三点多钟,一辆伏尔加牌小轿车和两辆国产吉普车鱼贯开进了新民厂的厂区,停在厂部办公楼前。车门打开,机械厅厅长李惠东,副厅长蔡德明、胡蕴石以及几名省厅的处长、副处长先后下车。早已等候在办公楼里的徐新坤、贺永新以及一干行政干部赶紧撑着伞迎上前去,先把领导们接到办公楼里,然后才开始按着官职大小,互相握手寒暄。
  “贺厂长,你们干得好啊。”
  在与徐新坤握过手之后,李惠东来到贺永新的面前,一边与他握手,一边夸奖道。
  “李厅长过奖了,我们真没做什么。”贺永新回答道,在以往,他这样说就是一种谦虚,而此时,他的话却是充满了真诚。他很想抱着李惠东的大腿说道:厅长啊,我们真的没做什么,我们都是被徐新坤那个老小子给坑了。
  “全面质量管理,是国家经委今年推进的重点工作。机械厅系统内,新民厂在这方面是走在前列的,这就是你贺厂长的功劳了。”李惠东毫不吝惜自己的夸奖,甚至不在乎徐新坤就站在他的身旁。系统内谁不清楚,徐新坤不懂生产,贺永新才是行家,新民厂在全面质量管理上搞出了名堂,不是贺永新的功劳,还能是谁的?
  “老李,你这话就有些官僚了。”副厅长胡蕴石插话了,“我听说,徐书记到新民厂之后,积极推进管理工作,他自己虽然在工业战线上是个新兵,但一直都以老兵的标准在严格要求自己。我问过老贺了,他说这一次新民厂搞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徐书记在抓,上报省厅的材料,也是徐书记亲自写的,都没让秘书插手呢。”
  这位胡蕴石,正是贺永新在省厅的倚靠,有关省厅要在新民厂开现场的消息,最早就是由胡蕴石透露给贺永新的。在今天之前,贺永新已经和胡蕴石交了底,说这件事完全就是徐新坤弄出来的乌龙,责任必须由徐新坤来背。胡蕴石在这个时候夸奖徐新坤,正是要坐实他的责任。
  “是吗?”李惠东有些诧异,他扭过头看看徐新坤,问道:“徐书记,这件事真的是你主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