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51

  “哪里哪里,胡厅长太过奖了。”徐新坤连连摆手,“大家都知道的嘛,我是当兵的出身,工业的事情懂得很少,厂里的生产,主要是老贺、老戴他们在抓,我也就是从原则上把握一下而已,具体业务我是完全不懂的。”
  “徐书记太谦虚了。”贺永新岂容徐新坤狡辩,他说道:“徐书记特别爱钻研,为了搞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他还专门买了书,跟着电视大学在学习呢。这次的汇报材料,每一个字都是徐书记亲自写的,我们想帮忙,他都不让呢。”
  “徐书记,是这样吗?”李惠东向徐新坤求证道。
  徐新坤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道:“写材料的事情,倒是真的。我看贺厂长他们平时业务也比较忙,我是个闲人,就自己写了。李厅长也知道的,我在部队是搞政治工作的,写写画画的事情,倒是比较擅长。”
  “嗯,能够把这样一份材料写好,也非常不容易了。”李惠东道,他看了看周围,笑着说道:“大家也别站在这里聊了,徐书记,贺厂长,咱们是不是到会议室去谈?”
第四十七章
陶宇中枪
  一干人来到会议室坐下,早有厂办的小秘书给大家倒上了茶水。贺永新、戴胜华等人都从兜里掏出烟来,敬给各位省厅领导,大家互相谦让着点着了烟,整个会议室很快就烟雾缭绕起来,少数不抽烟的女干部虽然嘴里在骂着众人,脸上却带着笑,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没办法,这就是时代特色,二手烟危害之类的概念,在那时候根本就不存在。
  宾主间互相说了一下口水话之后,李惠东清了清咳子,把话头引入了正题:
  “徐书记,贺厂长,这次你们新民厂上报的材料,厅里非常重视。这次我们三个厅长一起过来,就体现出了这种重视。兄弟省市的机械系统在落实国家经委通知方面,已经走在前头了,如果不是出了你们新民厂这样一个典型,咱们明州说不定在整个系统内就要垫底了。按照常规的做法,你们上报了材料,省厅需要先派人来检查,明确了你们的经验之后,再召开现场会,向全系统推广。但现在时间上有些来不及了,很快就要到年底,如果我们在年底之前不能把工作铺开,省厅就很难向机械部提交今年的年终总结。所以呢,我们就把检查和推广的工作合二为一。今天我们几个先到一步,先听听你们的汇报,大家商定一个口径,明天再由你们向其他单位的领导做经验介绍,你们看怎么样?”
  李惠东话音落下,旁边的蔡德明笑呵呵地补充了一句:“关于检查和推广合二为一这个意见,是我向李厅长建议的。我说,老贺是咱们系统内的老同志了,信用方面是完全可以放心的。既然是新民厂报上来的材料,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老蔡,你这就官僚了。”胡蕴石哪里会容许蔡德明给贺永新下套,他知道蔡德明与徐新坤是老熟人,想必是徐新坤知道捅了娄子,想让蔡德明给他解套。胡蕴石心想,你徐新坤有靠山,难道贺永新就没有靠山吗?这件事本来就是你徐新坤弄出来的,要让贺永新背黑锅,那是休想。
  “刚才徐书记自己也说了,这份材料是他亲自写的,没好意思麻烦老贺他们。徐书记是部队出身,当兵的说话,讲究的就是个军中无戏言,所以徐书记报上来的材料,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胡蕴石说道。
  李惠东扫了二人一眼,心中好笑。这几个人相互的关系,李惠东是清楚的。在以往,都是蔡德明帮徐新坤争功,胡蕴石帮贺永新争功,像这样互相推让功劳的事情,还是第一次呢,什么时候大家的觉悟都这么高了?
  “看起来,新民厂的党政关系非常融洽啊。”李惠东说道,他看了看徐新坤,又看了看贺永新,问道:“那么,有关这次的经验,你们二位谁来做个汇报呢?”
  “生产的事情,一直是老贺抓的,还是请他汇报吧。”徐新坤答道。
  这就是一把手的权力了,就算是要互相甩锅,一把手也有先甩的权力,贺永新没法和他抢。对于徐新坤的这个态度,贺永新早有准备,看到李惠东向眼神转移到他这边,贺永新收起了此前的笑容,挤出几分沉重的神色,说道:
  “李厅长,蔡厅长,胡厅长,我要向省厅检讨,这一次的事情,恐怕有点出入。”
  “什么!”
  除了早已知道内情的蔡德明和胡蕴石之外,其他机械厅来的官员都傻眼了。你说什么,有出入?你这是开什么国际玩笑?
  下属企业报给上级的材料,中间加点水分,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加水分倒反而奇怪了。其实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在大家都加水分的情况下,上级领导看下面的汇报材料,都是会本能地打个折扣的。如果你不加水分,那么打完折扣之后,你的成绩就泡汤了,这样的傻事,谁会愿意做呢?
  可加水分和公开承认有出入,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下级单位承认有出入,那就是水分加得太多了,以至于穿了帮,这种情况就恶劣了。
  新民厂给省厅报了份材料,大家以为捡到了宝,兴高采烈地跑来总结经验,明天还有一大批其他企业的领导浩浩荡荡地赶来学习,你在这个时候说有出入,还要做检讨,这不是拿一干省厅领导当傻瓜了吗?
  “贺厂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李惠东的脸也黑了,公然欺骗领导,你们新民厂的领导活腻了!
  贺永新还是那副沉痛的表情,说道:“事情是这样的。今年三月份,省厅下发了关于落实国家经委文件精神的通知之后,徐书记带领我们全体厂领导和中层干部进行了学习,并且确定了在新民厂循序渐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原则。在会上,安排生产科长陶宇负责制订全厂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当时我们对这项工作的难度考虑有所欠缺,定下的时间比较紧,同时也没有给陶科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你是说,你们的方案没有编制出来?”李惠东一下子就听懂了贺永新的意思,逼问道。
  “陶科长,你来解释吧。”贺永新给了坐在旁边的陶宇一个示意。
  陶宇早就做好了当一颗弃子的准备,从徐新坤引爆这颗原子弹开始,他就知道自己是难辞其咎了,只是陪着自己一块下地狱的是徐新坤还是贺永新,还要看他的表现。如果是徐新坤被拖下水,贺永新能留下来,那么他陶宇就有翻身出头之日,甚至可能比现在的处境还好。反之,如果倒下去的是贺永新,那他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明白了这些,陶宇也就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他站起身来,先是忏悔了一番自己的失职,强烈要求省厅领导和厂领导追究自己的责任,表示自己愿意去车间当一个普通工人,哪怕是搬运工也行。在说完这些之后,他把矛头一转,直接对准了徐新坤:
  “李厅长,在这一次的事情中,我犯的最大错误,在于没有向徐书记说明详细的情况。我没有料到徐书记对生产过程不了解,他可能是低估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难度,所以一直以为我们厂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他问我是否编制完成了方案,我回答说差不多了,其实是说我已经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可以开始着手编制,结果他错理解成了方案已经完成,这才出现了向省厅作出不实汇报的情况。”
  “新坤同志,是这样吗?”李惠东把目光投向了徐新坤。
  徐新坤的脸色涨得通红,他没有回答李惠东的质问,而是转向陶宇,语气严厉地问道:“陶科长,你说的都是真的?”
  “完全是真的。”
  “前几天,我问你方案是否编制好了,你说已经编好了,这是不是事实?”
  “徐书记,这个可能是我用词不当,其实要编这样一个方案,难度是比较大的。”
  “用词不当?编好了和没编好,这涉及到用词不当的问题吗?”
  “嗯,徐书记,我承认,我犯了错误,我请示厂党委严肃处理。”陶宇知道争下去是没意义的,李惠东这些人又不傻,哪里听不出他在强词夺理。与其给省厅领导留下一个坏印象再下台,不如自己表态要求处分,这就叫以退为进。
  “贺厂长,你的看法呢?”徐新坤向贺永新问道。
  贺永新点点头道:“陶宇的错误还是比较清楚的,一是没能及时完成厂务会交待的任务,就算是存在困难,也应当提前向厂里说明,这样就不会让徐书记产生误会了。第二就是欺骗组织的问题,不管他的本意是什么,或者是不是用词不当,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我建议,应当对陶宇进行严肃处理。”
  “那就照陶宇自己要求的,撤销生产科长的职务,让他到车间去工作吧。”徐新坤道。
  “我同意。”贺永新点了点头。
  “我也同意。”戴胜华也点头了。在坐的还有几位厂里的副书记和副厂长,看到书记和厂长的意见都达成一致了,大家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异议,纷纷表示赞同。
  李惠东沉着脸不说话,撤一个中层干部的事情,新民厂自己是有权力的,只要最后向省厅做一个备案就可以了。徐新坤和贺永新在这个场合里当面决定撤陶宇的职,显然是在向省厅表示一种态度,以安抚省厅的情绪,这一点李惠东也是理解的。可是,惹出这么大的乌龙,仅仅让一名生产科长来背锅,能交代得过去吗?
  “这件事,我也要向省厅做检讨。”徐新坤道,“我调查研究不够,不知道陶宇阳奉阴违,欺骗了组织,这是我这个党委书记用人不当,请李厅长和各位领导批评。”
  “徐书记,现在不是谈你用人失误的时候。”胡蕴石发话了,“现在的问题是,既然陶宇说的完成了方案编制是假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你们厂的经验就是假的。那么明天的现场会怎么办?我们几个厅长和各位处长都来了,你想让我们听什么?”
第四十八章
关键时候能打硬仗
  “其实吧,也不能完全说我们厂的经验就是假的。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我们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的,是不是,老贺?”
  徐新坤向贺永新使着眼色,想让他附和几句,为自己做证。这几天,徐新坤逼着陶宇和谢成城合作,倒是拿出了一个管理方案,虽说是漏洞百出,但毕竟好过于没有方案。看徐新坤这副神态,应当是打算拿这个拼凑出来的方案来蒙事了。
  贺永新冷冷一笑,反问道:“是吗?我说不好。”
  李惠东看出了问题,说道:“贺厂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贺永新道:“李厅长,刚才徐书记说他有一些心得体会,这方面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徐书记一直都在自觉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估计是有一些体会的,我还打算回头向他学习学习呢。”
  李惠东瞪了贺永新一眼,却也没和他再计较。他皱着眉头,向徐新坤问道:“新坤同志,你刚才说有一些心得体会,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明天的现场会还可以照常开,你们厂能够在会上拿出一些经验来和大家分享?”
  “是的,我想应当是可以的。”徐新坤说道。
  “贺厂长,你的意见呢?”李惠东又向贺永新问道。
  贺永新道:“如果徐书记觉得可以,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徐新坤道:“老贺,你也应该表个态嘛,明天的经验交流会,你才是唱主角的,我只是帮你敲边鼓的,你怎么能说没什么可说的呢?”
  “这不合适吧?”贺永新道,“给省厅的材料是徐书记你写的,刚才说有一些心得体会的也是你,所以这个经验交流,应当是你来讲才最合适,我也就只能当个听众罢了。”
  “老贺,这都什么时候了!”李惠东不满地说了一句,“你们厂把一件事搞成这样一个结果,省厅还没有追究你们两位厂领导的责任。现在会议通知已经下发,再想收回也不容易,明天各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就会到新民厂来,现在不是你们俩互相推卸责任的时候,你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避免出洋相。”
  “李厅长,这件事我真的没办法。”贺永新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道:“徐书记的政治水平高,这一点我们全厂的干部,包括我老贺在内,都是服气的。但具体说到生产方面的事情,徐书记毕竟是一个新人,不太了解情况,也是正常的。可是,这一次向省厅上报材料的事情,他事先没有和我通气,这才闹出这样一个笑话。到了这个时候,你让我来考虑把事情办好,我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全面质量管理这件事,不是喊喊政治口号就能做到的,兄弟企业的领导都是内行,到时候我们出了丑,丢的可就是省厅的脸了。”
  “你是说,你是没有一点办法了?”李惠东盯着贺永新道。
  贺永新摇摇头,道:“是真的没办法,李厅长你是知道的,我老贺什么时候怕过困难,当初北方机械厂要两台液压泵……”
  “这些过去的事情,就先不必说了。”李惠东打断了贺永新的话。贺永新说的事情,是他过去干的一桩漂亮活,而且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干好的,那一次,贺永新得到了李惠东的专门表扬。贺永新在这个时候提起此事,显然是想告诉李惠东,他是有功劳的,而且也是有能力的,这一次所以不接这个担子,完全是因为根本办不到,而这又源于徐新坤这个外行的好大喜功。
  “新坤同志,你呢?”李惠东又转向了徐新坤,问道。
  徐新坤意味深长地看了贺永新一眼,道:“既然老贺说他不能上,那我也就只能赶鸭子上架了,总不能让省厅领导犯难吧?刚才老贺说出丑的事情,我想,要出丑就由我来出吧,关键时候,总得有人去打硬仗吧?”
  “大家的看法呢?”李惠东回头向蔡德明和胡蕴石问道。
  “事已至此,我觉得就照新坤同志的想法去做吧。”蔡德明说道。
  胡蕴石也说道:“新坤同志勇挑重担,这一点值得赞赏。现场会的事情已经安排下去了,临时取消,恐怕会有一些问题。明天请新坤同志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哪怕就算是抛砖引玉也好嘛,咱们就把这个现场会形成一个研讨会,让参会的各企业都提提意见,也能算是咱们机械厅在落实国家经委指示方面的一个举措了。”
  胡蕴石这话,未免就有些诛心了。他已经预设了前提,那就是徐新坤明天肯定是要出丑的,他介绍的所谓经验,只能算是抛砖引玉的那块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省厅丢不起取消会议这个脸,所以只能用徐新坤的脸来祭旗。明天等他胡说八道完了,各家企业一起来挑错,就算是一次研讨活动了。以后写简报的时候,只要用点春秋笔法,这件坏事还是能够变成好事的。
  “好,那就这样定了。”李惠东一锤定音,“新坤同志,你抓紧时间做些准备,明天的经验介绍,务必要做到言之有物,哪怕有几个亮点也是好的。”
  “明白,李厅长,你放心吧。”徐新坤拍着胸脯保证道。
  李惠东又转向贺永新,说道:“老贺……唉,等这件事结束了,我再找你谈吧。”
  李惠东这话,明显就带着一些失望和不悦了。谁都能想到,在这个时候,如果贺永新出来救场,无论如何都是比徐新坤更合适的,即便最终的结果还是丢人现眼,至少会比徐新坤丢得少一点、现得少一点。可贺永新却坚决地拒绝了李惠东的安排,这就难免让李惠东对他有看法了。关键时候你不能顶上,领导还能重视你吗?
  贺永新当然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把李惠东给得罪了,但他只能选择这个结果。这件事是徐新坤刨的坑,贺永新如果挺身而出,就会被埋在这坑里,而徐新坤却可以脱身。现在贺永新拒绝出场,逼着徐新坤自己去填坑,那么徐新坤最终必然是爬不出来的。只要徐新坤栽了,新民厂就还是他贺永新的天下,要修复和李惠东的关系,又有何难?
  一个会开下来,所有的人脸色都很不好看,倒是徐新坤这个始作俑者有些后知后觉的样子,还笑着和各位领导打招呼,盛情邀请他们去小食堂用餐。甚至面对已经明确与自己开战的贺永新,徐新坤的态度也是温和的,弄得贺永新都有些怀疑徐新坤的智商了。
  “老贺,这个徐新坤是怎么回事?”
  吃过饭之后,领导们各自回房间休息,胡蕴石把贺永新叫到自己的房间,一边喝茶,一边聊起了今天会上的情况。
  “我也有些吃不准啊,照理说,老徐不会这么傻呀,明知是个坑,他还往里跳?”贺永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