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451

  其实,冯凌宇既然要到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去工作,在京城的时间也就不会太多了,因为工程机械公司是在南江省,他大多数的时间肯定是在南江呆着。至于克林娜,自然也会跟他一道回南江。春天酒楼的总部仍在南江,陈抒涵是在总部坐镇的,克林娜想跟陈抒涵学厨艺,回南江也是正道。这些事就不必赘述了。
  石化设计院那边的事情已经办妥,大乙烯装置设计进入了快行线,次年3月之前拿出完整的设计方案基本已无悬念,暂时也就不需要冯啸辰再去过多操心了。设计的事情有了眉目,后续制造环节的事情就该提上日程了。冯啸辰领了罗翔飞的旨意,带着下属周梦诗、黄明二人,又踏上了旅途。
第五百三十七章
难度不小
  山北省奎固市,北方化工机械厂。
  皇冠牌小轿车载着冯啸辰一行,开进了厂门,径直开到厂部办公楼下。车刚刚停稳,办公室主任茹艳青便小跑着上前,拉开了后排的车门,随即,厂长赵亚东也走了过来,笑吟吟地伸出手,与从车上下来的冯啸辰握手问候:
  “冯助理,欢迎欢迎啊!大驾光临,让我们这个小厂蓬荜生辉啊!”
  冯啸辰笑道:“哈哈,赵厂长说笑了,谁不知道北化机是咱们国家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果你们北化机是小厂子,那我们装备公司就只能算是一个皮包公司了。我们这次出发之前,罗总可专门交代过,让我替他向赵厂长问好,还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向赵厂长学习,赵厂长可不能藏私哦。”
  “多谢罗总的关心。学习什么的我可不敢当,你冯助理可是国家社科院的研究生,沈教授的高足,我们全厂干部职工都等着冯助理来给我们指导工作呢。”
  “赵厂长这是要提醒我尊重您这位党校博士吧?我那个硕士学位,在赵厂长面前可真不够看的。”
  “说起来羞死人了,我那算什么博士,纯粹就是凑热闹,混了个文凭,不瞒冯助理,我连博士论文都是请办公室的几个笔杆子帮忙写的……”
  两个人互相恭维着,转眼间就说了一大堆的废话。赵亚东今年40来岁,在体制内就算是少壮派干部了。这年头提拔任用干部都讲究看学历,赵亚东也未能免俗,找了个党校读了个博士学位,不过那文凭的成色,他自己也清楚。在别人面前他或许还可以吹一吹,在冯啸辰这个社科院硕士面前,他可不敢瞎吹,因为冯啸辰的专业能力之前,在工业圈子里是少有人可以匹敌的。
  互相寒暄过后,赵亚东又向随同冯啸辰一起的周梦诗、黄明打了个招呼,然后一行人便前呼后拥地往厂部大楼里走。赵亚东与冯啸辰并排走在最前面,一边走一边低声地问道:
  “冯助理,你这次到我们北化机来,是不是又有什么大项目了?说实话,我们厂子现在都快揭不开锅了,我们全厂干部职工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你这样的上级领导来给我们安排业务呢。”
  冯啸辰道:“哈哈,赵厂长,我算啥上级领导?充其量就是替上级领导传话的一个传声筒而已。不过,项目倒是有一个,就是不知道赵厂长感不感兴趣。”
  “当然感兴趣!”赵亚东毫不犹豫地说道,“现在这个时候,谁还敢挑业务啊?就我们系统的企业,完全停产的已经有两三成了,余下的也都是像我们北化机这种情况,有点小活可干,但严重开工不足。能够勉强维持盈亏平衡就很不错了,稍不留神就是亏损。”
  “那好,咱们到会议室再谈吧,这个项目经费不少,但技术要求也很高,北化机如果要接下来,可得承受一些压力呢。”
  “有压力不怕,过去不是经常说,人无压力轻飘飘嘛……”
  “哈哈,那就最好了。”
  两人说着,已经来到了会议室门口。赵亚东伸手相让,冯啸辰哪肯自己先进门,用手推了赵亚东一把,让他走在前面,自己则跟在他的身后进了会议室。随后,其他人也陪着周梦诗、黄明二人进来了,宾主分别落座,早有服务员给送上了茶水和热毛巾,这就是国营大厂的派头了。
  会谈开始之前,照例是宾主互相做自我介绍。北化机这边参加会谈的有副厂长黄天舒、技术处长蒋宪宇、生产处长徐震新等人,其实也都是冯啸辰见过的。这些年,冯啸辰到处考察、拜访,国内稍有点规模的装备制造企业,他基本上都走访过多次,北化机也不例外。不过,距他上次拜访北化机至今,也有两年多时间了,有些人如果赵亚东不给他介绍一下,他也还真想不起来。
  对于冯啸辰这位国家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北化机的一干人可是再熟悉不过了。8年前,因为北化机分包大化肥设备时出现了质量问题,冯啸辰受重装办委托前来处理,愣是把当时的厂长程元定送进了监狱。赵亚东是在这之后才调到北化机来当厂长的,黄天舒等人有些是从外面调来的,有些是当时的下层干部,通过熬资历逐渐提拔起来的。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当年的那件事,捎带着对冯啸辰也就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敬畏之意。
  “既然大家都是熟人了,我就开门见山地说吧。我和周科长、黄科长这次到北化机来,是来求大家帮忙的。咱们国家自行建设的60万吨大乙烯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设计,预计明年初就可以破土动工了。这项工程投资70亿,单靠个别企业肯定是拿不下来的,我们希望像北化机这样的化工系统龙头企业能够参与其中,为我们分摊一些压力。”
  冯啸辰用平和的语气,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投资70亿,我的乖乖!冯助理,我们北化机能够分到多少?”黄天舒忍不住发问了。没经历过开工不足的痛苦,就不会知道业务的珍贵。一个70亿的项目放在面前,随便漏一点出来,都足够北化机吃饱穿暖了。
  赵亚东毕竟是厂长,不像黄天舒那样轻率,他冷静地问道:“冯助理,大乙烯应该是石油系统的业务吧,怎么会让我们化工系统的企业来参与呢?”
  冯啸辰道:“赵厂长,现在哪还有什么石油系统、化工系统,大家不都是市场上的企业吗?当然,在这个项目里,原来石油系统的几家大企业肯定是要挑大梁的,像什么石油机械行业里的东北厂、西北厂、上海厂,都是承担这个项目的主力。可是,咱们国家过去没有搞过这么大的石化项目,这几家企业的力量还不足以完成整个项目,所以我们希望请化工系统的一些大企业来参与。”
  “没问题,我们服从国家的安排,肯定会抽调精兵强将来完成这项任务。”赵亚东说得慷慨激昂。
  “冯助理,我能不能问一下,具体给我们的安排,是哪些任务?”徐震新问道,他是生产处长,思考问题自然是从生产角度出发的。
  冯啸辰向黄明打了个手势,黄明拉开公文包,取出一叠图纸,顺着桌面推到徐震新的面前。徐震新道了声谢,接过图纸开始查看,坐在他旁边的技术处长蒋宪宇也把头凑过去,跟着他一起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两个人的眉头都皱起来了。
  “怎么,有难度?”赵亚东注意到了二人的表现,沉着脸问道。
  “难度不小。”蒋宪宇应道。
  赵亚东拖着长腔说道:“老徐,瞧你这话说的,如果没有难度,冯助理他们至于千里迢迢专门跑到咱们北化机来吗?有点困难怕什么,咱们想办法克服就是嘛。”
  徐震新把图纸推到赵亚东的面前,苦着脸说道:“赵厂长,这不是想办法克服困难的事情,而是我们根本就没办法做到。你看,冯助理他们希望我们承接的业务,包括了十几个特大型的压力容器。比如这个1500立米球罐,竖起来有14米高,咱们的容器车间根本就放不下,更别提做加工了。还有,这个反应釜的耐压壳,需要用大型水压机进行模锻处理,咱们没有这么大压力的模锻机,根本就做不出来。”
  “嗯,这个倒的确是有点麻烦。”赵亚东点了点头,然后把脸转向冯啸辰,说道:“冯助理,你看,这倒是我们的实际困难。我们那个容器车间,还是80年代初的时候建成的,当时没考虑到要造这么大的容器。我们一直打算重新建一个新的容器车间,可是我们厂现在这种经营状况,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看着这君臣的做作,冯啸辰心中好笑。60万吨乙烯项目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前期光是各种研讨会就开过上百次,北化机也曾派人参加过一些会议,对于自己即将承担的任务,也是早就有所了解的。赵亚东摆出一副全心全意为国家着想的样子,让下属来提困难,其实就是演了一出双簧给冯啸辰他们看。这么大的项目,国家肯定是有各种配套的技改资金支持的,北化机的干部们显然是盯上了这些技改资金,想借项目之机,让国家给他们投资改造车间,再添置一些设备。在以往,类似这样的事情是常有的,越是重点项目,就越容易从国家那里获得好处,企业里的人都是精通此道的。
  “赵厂长,徐处长,你们不必担心。”冯啸辰开口了,“国家搞重大项目建设,本意就是通过项目形成咱们自己的生产能力。1500立米球罐,咱们过去没有搞过,包括石油系统的几家大企业,都没有这么大的车间,所以,建设新的车间是必须的,把新车间建起来,未来我们造其他的设备也能用上。”
  “是吗?”赵亚东面有喜色,“这么说,冯助理是支持我们建设一座新的容器车间了?资金方面,是用乙烯的投资,还是国家的专项资金?”
  冯啸辰呵呵一笑,道:“赵厂长,你别急,我还没说完呢。车间肯定是要建的,但不是建在北化机,这就是我这次来想跟你商量的事情……”
第五百三十八章
极限制造
  “什么意思?”
  一干人都把眼瞪起来了,不建在北化机,你他妈跑到这里来说啥,莫非就是为了耍我们玩?
  冯啸辰看看众人,说道:“大家别急,听我说完。这次的大乙烯建设,涉及到许多特大型容器的制造,还有超过100吨重的大型部件铸造,规格长达数米的大型部件锻压和精密机加工,对于咱们国家的工业体系来说,都属于极限制造的范畴,非但北化机没有这样的能力,大多数的骨干企业也都是如此。不突破这些极限制造的障碍,咱们国家的装备工业水平就无法跃进一个新台阶。”
  “冯助理说得很对啊。既然是这样,国家就该拿出钱来帮助我们这些企业改进设备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古人说过的。”黄天舒插话道。
  冯啸辰道:“我这不就是来跟大家商量形成极限制造能力的事情了吗?”
  “可是你不是说这个大车间不会建在我们北化机吗?难道我们北化机不算冯助理说的骨干企业?”黄天舒呛声道。
  冯啸辰笑道:“黄厂长太性急了,我刚才说的是车间要建,但不建在北化机,可没说这个车间不属于北化机啊。”
  “呃……这是什么意思?”所有的人都被冯啸辰的话给说懵了。
  冯啸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换了个话题,说道:“赵厂长,黄厂长,我提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1500立米球罐交给北化机制造,制造出来之后,你们打算如何运到海东石化的建设工地上去?”
  这一次国家立项的60万吨乙烯装置,是布局在浙江省的,称为海东石化。把乙烯项目布置在浙江省,目的在于利用浙江省沿海的优势,能够就近使用进口原油。其实,此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原油净出口的国家,但国家计委的官员们并不是酒囊饭袋,他们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外推,已经能够预测到几年后中国就将由原油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届时石化产业的原油供应将主要由海运完成,大型石化项目应当沿海或者沿长江一线布局,以便减少转运成本。
  顺便说一下,中国能够从原油出口国转为原油进口国,与这些大石化项目的建设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早些年,中国缺乏石化加工能力,诸如乙烯之类的石化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我们相当于是把自己采出来的石油廉价卖到国外去,等人家加工成乙烯,我们再花高价买进来。大乙烯装置建成之后,我们就拥有了自己消化原油的能力,甚至可以进口国外的原油,加工成乙烯再卖到国外去,赚取其中的差价。
  进入新世纪,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更是从全球各地进口海量的原油、铁矿石、铜矿石等,先加工成化纤、塑料、钢材、精铜,然后再制造成衣物、箱包、玩具、自行车、集装箱等等,销往世界各国,一年赚到数千亿美元的顺差,这当然就是后话了。
  北化机的干部们也早就知道海东石化的布局,听到冯啸辰的问话,徐震新沉吟了好一会,说道:“冯助理这个问题,倒真是把我们问住了。过去我们北化机也搞过大型容器,不过最大也就是直径六七米的样子。为了运输这些容器,经常要让沿途的警察帮助封路,有时候还要砍掉两边的树木,甚至拆掉一些老乡的房子。可这个1500立米的球罐,直径是14米多,运输上……真是一件麻烦事。”
  赵亚东倒是听出点眉目来了,他试探着问道:“冯助理,你的意思是说,建议我们北化机把容器车间建到海东去?”
  “不会吧?”黄天舒有些后知后觉,听赵亚东一说,他愣了几秒,然后说道:“就为了一个海东石化,我们就专门去海东建个容器车间?这也太夸张了。等这个项目做完,车间怎么办?容器车间里那么多设备,总不能到时候再运回来吧。像容器车间里用的大型卷板机,从奎固运到海东,用完再运回来,这通折腾可不比运一个球罐出去更简单。”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商量的事情。”冯啸辰的铺垫到此才算是完成了,他正色道:“我们有一个想法,打算集合包括北化机在内的十几家装备骨干企业之力,在东部沿海合适的地方,建一个极限制造基地,专门建造超大、超重的设备。以便利用海运优势,降低运输成本。这样一个基地,光靠一家企业是不行的,一是一家企业的力量不够,达不到我们希望的规模,二则是像黄厂长说的那样,一家企业的业务支撑不起一个极限制造基地的需求,容易出现设备的闲置。如果是十几家企业一起搞,大家平摊成本,负担并不太重。平时谁需要就归谁用,十几家企业的业务能够连续不断,就不会存在需要把卷板机运回来的问题了。”
  “极限制造基地?这个想法太好了!”技术处长蒋宪宇先蹦起来了,他眉飞色舞地说道:“冯助理,这真是一个天才的想法,我早就在琢磨这件事了。现在国外化工领域都在搞超大型装置,我们北化机没有这样的条件,根本玩不转。可是要改造厂房,添置设备,成本又太大了,厂里负担不起。如果像冯助理说的这样,搞一个国家级的极限制造基地,我们的能力就能够上好几个台阶呢!”
  “老蒋,你别打岔!”赵亚东听不下去了,没好气地打断了蒋宪宇的意淫。他轻咳了一声,把冯啸辰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边,然后说道:“冯助理,你刚才的意思,我没太听明白。你说集合十几家企业的力量搞一个基地,是说我们每家企业都在基地里建一个车间吗?”
  “当然不是。”冯啸辰道,“这种重复建设有什么意义呢?十几家企业肯定不会同时都有业务,在同一时间里有业务需求的,也就是四五家而已。如果大家联合建三个大型车间,添置四五套设备,就足够满足所有企业的需求了。有些特殊的设备,甚至只有一套也是够用的,这样大家都能够省下很多投资了。”
  “那么,这些车间和设备由谁负责管理呢?不会是由你们装备工业公司来管吧?”赵亚东黑着脸问道。
  “绝对不会!”冯啸辰笑出声来了,说道:“赵厂长,你看我们像是那么不讲理的人吗?你看我们小周,多么温柔贤良的样子,怎么可能会搞这种强取豪夺的事情呢?”
  听到冯啸辰拿自己开涮,周梦诗也并不恼火,她抬起一只手掌,笑嘻嘻地向赵亚东摇了摇,做出一个萌态,倒是把赵亚东给逗乐了,会场上的严肃气氛也顿时轻松了几分。
  “你个小冯啊,嘴里就没句正经话!”赵亚东摆了个长辈的谱,说道:“不是我不相信你们,实在是你们装备工业公司,不,应当说是你冯大助理,实在是太精明了,我是被你给坑怕了。”
  赵亚东这话,半是调侃,半是抱怨。说冯啸辰坑人,这是相对而言的。其实,自从装备工业公司成立以来,给国内各家装备制造企业谋的福利可真不少,往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卖成套设备,给发达国家的装备企业代工,组织联合攻关实现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对于各家装备企业来说,都是大好事。
  但是,冯啸辰在给大家谋福利的同时,算计也极其精明。出口设备的利润以及出口代工的收入,装备工业公司都要从中抽成,然后再用这些抽成来迫使各家企业搞技术攻关,不完成任务就别指望拿到钱。虽然赵亚东也承认,北化机迫于这种压力,不得不在技术上加大投入,也形成了许多成果,但这种被胁迫的感觉,实在是不爽。
  相比之下,从国家各部委那里拿什么技改资金、科技专项之类就轻松多了,虽然也要签任务书,规定什么权利义务,但最后随便拿点东西出来糊弄一下,上级的官员也不会过分追究,充其量就是罚酒三杯了事。
  这些年,国家财政吃紧,能够通过部委体系下拨的技改资金越来越少,有些部委也不知道是学乖了,还是变懒了,甚至还直接把资金拨付给了装备公司,由装备公司再下拨给各企业。这样一来,原来轻松好拿的钱,也被冯啸辰这家伙给攥住了,各企业不脱层皮就别想如愿。
  在这种情况下,各企业的领导心里能不对冯啸辰充满怨念吗?当然,怨念归怨念,大家也就是趁着冯啸辰脸色好看的时候,发几句无伤大雅的牢骚,没人敢真的去找冯啸辰理论。万一把这家伙给惹急眼了,以后不给自己机会,那岂不是更糟糕?
  要说起来,能够混成大型国企领导这个位置上的人,都不是傻瓜,而且也都是有一些大局观的。大家私底下坐下来的时候,也会说冯啸辰这样做是对的。国企那点事,大家心里都有数,如果没有一点紧箍咒,这些资金下来,能有两成用在技术开发上就不错了,大部分都会被挪用,变成了职工宿舍和领导屁股下面的高级小轿车。这些年,拜冯啸辰所赐,大家还真是扎扎实实地搞了一些研究,引进了一些先进设备,技术水平上升了一大截。否则,60万吨大乙烯这样的项目,赵亚东真还没底气接下来。
  此刻,听冯啸辰讲起极限制造基地的设想,赵亚东就明白,这又是冯啸辰给大家刨的坑,而且最终大家肯定还是要心甘情愿跳进去的。毕竟,建设一个这样的基地,对于各家企业都是有意义的,当然,如果这个基地能够完全归自己所有,那就更好了。可是,冯啸辰能这么慷慨吗?
第五百三十九章
合股经营
  “我的考虑是,极限制造基地要成为一家独立法人企业,可以叫做极限制造公司,或者别的什么名字。这家企业由参与建设的各家企业合股组成,每家企业都有发言权,也有收益权。我们装备工业公司代表国家持有20%的股权,赵厂长觉得怎么样?”
  冯啸辰说道。
  “这倒是个好主意。”赵亚东只觉得眼前一亮。各家企业合股经营,每家企业在这个极限制造公司里都有一定的发言权,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当然,如果国家能够给北化机投一笔巨款,让北化机自己建一个极限制造基地,那又更好了,不过赵亚东是不会做这种梦的。慢说国家不会给一家企业投这么多钱,就算国家有这个意向,这种大好事也落不到北化机的头上,毕竟比北化机更重要的企业还有若干家。从退而求其次的角度来说,冯啸辰的主意的确算是最好的。
  “这么说,赵厂长是支持这个想法的?”冯啸辰笑呵呵地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