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451

  “原则上是支持的。”赵亚东留了点分寸,看到冯啸辰笑嘻嘻的样子,他忍不住又板着脸补充了一句,道:“你冯大助理提出来的建议,我还不得琢磨琢磨?万一你又给我们设了个什么陷阱,我没留神跳进去了,岂不是吃亏了。”
  “哈,我的名声有这么差吗?”冯啸辰不满地抗议道。
  “这可不好说。”赵亚东道,“就说这个极限制造基地吧,你说大家一起参股,可没说我们要出多少钱,还有,除了出钱之外,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这个就不归我算了,小黄,你给赵厂长说说。”冯啸辰把球踢给了下属黄明。他现在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有些具体的事务就顾不过来了,他带周梦诗和黄明一道出来,就是让他们去与对方协商这些具体事务的。
  黄明是个英年早肥的胖子,脾气很好,做事也颇为严谨。他再次打开自己的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一叠文件,然后扶了扶近视眼镜,开始向赵亚东等人介绍情况:
  “根据国家未来十年的大型装备研制计划,我们拟建的极限制造基地准备包括三个大型压力容器制造车间,两个露天设备组装车间,四个大型精密加工车间,一个铸造车间,一个锻压车间,一个热处理车间,一个露天设备试车场,静态投资大约4.7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技改资金支出约1.2亿元,余下3.5亿元通过合股方式募集,每家参股的企业大约需要支付2000万的股本,占有4%的股权。”
  “2000万?”黄天舒直咂舌,“黄胖子,你觉得我们北化机像是能够拿出2000万去投资的样子吗?你们冯助理像是周扒皮一样,把我们给非洲建的几个项目的利润都给拿走了,我们辛辛苦苦干一年下来,扣掉工资水电,连20万都剩不下来,你让我们上哪给你弄2000万去?”
  “可以从未来承担大乙烯项目的利润里扣除。”冯啸辰说道。
  黄天舒道:“也就是说,装备公司是打算让我们无偿来接大乙烯的任务?”
  “怎么会是无偿呢,你们不是赚了4%的股权吗?”冯啸辰笑道。其实极限制造基地的建设也不是要一步到位的,比如三个大容器车间,可以先建一个,应付一下眼前的任务。等到这些任务完成了,各企业再把获得的利润拿一些出来进行后期的建设,这样滚雪球式地发展,历经几年时间,也就把整个基地建起来了。
  “太黑了!”赵亚东叹道,“我就知道你冯助理居心不良。”
  黄明没有在意他们的斗嘴,而是继续说道:“极限制造基地要形成生产能力,需要800名六级以上的技工,包括机床工、铸造工、锻压工、电焊工等等。这些工人需要由各家企业提供。”
  “嗞……”徐震新捂着腮帮子,做出了一个牙疼的样子,“闹了半天,你们还盯上我们的工人了。我们总共才多少个六级以上的技工,你们一下子就要800个,就算20家厂子来分,一家也要出40个,你们这是抢劫呢!”
  “区区40个高级技工而已,徐处长怎么不想想,以后你们的超大型容器,就可以交给极限制造基地去做了,这得省下你们多少事情啊。”冯啸辰提醒道。
  其实,这800名高级技工,才是冯啸辰努力要说服各家企业合作的主要原因。几亿元的投资,当然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但装备公司如果要去筹措,也是有办法做到的。可支撑这些极限制造能力的大批高级技工,就不是随便从哪都能够弄到的,非得从各家骨干企业里抽调不可。高级技工对于哪家企业来说都是宝贝,如果不给这些企业一些好处,人家怎么可能把技工派出来,无奈何,冯啸辰便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拉大家一起合股。既然是合股,那么极限制造基地就属于大家的了,各厂子出点钱、出点人,也就心甘情愿了。
  “我就说这事没这么简单嘛!又是要钱,又是要人,这是存心宰我们一刀呢!”
  赵亚东到这会算是把冯啸辰的意思全听明白了,如果仅仅是要建一个基地,冯啸辰完全没必要亲自跑一趟,给各企业发个通知也就罢了。冯啸辰大老远跑过来,就是因为知道这件事比较麻烦,需要当面商量。
  不过,到这个时候,赵亚东也已经想明白了,和其他企业合作建一个极限制造基地,对于北化机来说是大有好处的,这意味着北化机拥有了更强的制造能力,未来就可以承担更大的项目了。至于说出钱、出人,虽然有些割肉的感觉,但与北化机得到的好处相比,还是可以承受的。冯啸辰做事精明,但也不会让合作者吃亏,这一点赵亚东是清楚的,他气愤的只是对方没有给自己更多的便宜而已。
  想明白了这些,赵亚东的心情就放松了,他现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尽可能多地给北化机争取到好处。他知道,冯啸辰既然来了,也就是存着与他讨价还价的念头,北化机能够在这项合作中得到多少额外的利益,就取决于赵亚东他们的谈判技巧了。
  冯啸辰一行在北化机逗留了两天时间,总算是把合作意向敲定下来了,最终的结果满足了双赢的要求。赵亚东、黄天舒他们送冯啸辰一行离开的时候,宾主都是笑容满面,长时间地握手,表现出了极其融洽的关系。
  “这个冯啸辰,实在是太精明了!”
  看着送冯啸辰等人去火车站的小轿车开出厂门,黄天舒感慨地向赵亚东说道。
  “要不上头能这么欣赏他?”赵亚东道,“罗翔飞都快70了,按道理早就该退了,可还担着个总经理的职务不肯放,你以为是什么缘故?”
  “什么缘故?”蒋宪宇在旁边问道,这种人事上的讲究,他是不懂的,听赵亚东说得如此神秘,他也就忍不住要问问了。
  赵亚东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就是帮冯啸辰占着位置呢。冯啸辰今年好像也就是刚满30吧,当着个总经理助理,在装备公司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他的年龄,要再提一级直接当总经理,未免太年轻了,容易引起非议。如果换个年轻一点的总经理过来,把位子占上了,冯啸辰就没有发展余地了。罗翔飞现在这样呆着,就等着冯啸辰年龄再大几岁,他可以直接退休,让冯啸辰接班呢。”
  “居然有这样的安排?经委这边也能同意?”徐震新诧异地问道。
  赵亚东道:“这不是经委同意不同意的问题。上头有领导发了话,把冯啸辰当成重点培养对象,你说经委能不同意吗?”
  “原来是这样……”几个人都唏嘘起来。赵亚东虽然没说“上头”是指什么人,但大家也能想象得出了。这种事情,越是说得含糊,就越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赵亚东叹道:“所以呢,他下来拉咱们合作,咱们就算不愿意,也得给他这个面子。”
  “不过,我倒觉得他这次提出来的方案,还是不错的,对于咱们北化机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蒋宪宇连忙说道。
  “这倒也是,这个姓冯的做事,一向还是比较讲道理的,虽然不会让人占着什么便宜,但也不会让你吃亏。”黄天舒道。
  徐震新道:“平心而论,搞极限制造基地这个想法,的确是个好想法,有气魄,真能搞成的话,咱们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都能上一个台阶,包括咱们北化机也能沾上光的。就冲这点,咱们也得加入进去。”
  赵亚东道:“人家能够得到上头的欣赏,那也不是浪得虚名的,的确是有两把刷子。就说这个极限制造基地的构想,魄力之大,恐怕连罗翔飞都要自叹不如。依我说,以后咱们就跟着这个小年轻干吧,哪怕是他把肉都吃了,咱们至少也能落着一口汤喝呢。”
  “哈哈,赵厂长,你可别这么悲观。我和蒋处长算过了,这次装备公司分包给咱们的大乙烯部件,咱们如果能够全部吃下来,三五千万的利润是没跑的。这可就不能算是喝汤了,也能算一块不小的肉呢。”徐震新笑着说道。
  赵亚东点头道:“没错,这个项目的确有油水。老徐,老蒋,你们这些天辛苦一下,把生产准备工作做好,能够拿下大乙烯的业务,咱们未来几年的日子就好过了。”
第五百四十章
面试
  赵亚东等人在背后的议论,冯啸辰并不知情,他正带着周梦诗、黄明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家企业,去进行同样的游说。每家企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企业经营状况、技术实力、发展潜力乃至领导风格等等,都有差异,要说服这些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建设一个极限制造基地,需要进行艰难的谈判。在过去的六七年中,冯啸辰不知参加过多少回这一类的谈判,早已磨练出了舌战群儒的娴熟技巧。
  而在此时,京城西南郊一幢大楼的小会议室里,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小规模的会谈,或者将其称为面试更为贴切。坐在下面的考官是国家核电公司的几名高级技术人员以及科工委的副司长彭小桐,站在会议室一头侃侃而谈的,正是刚刚回国不久的冯林涛。
  冯林涛在德国学习核工业专业,回国后希望从事与核工业相关的工作。冯啸辰原打算利用自己的关系帮他联系一个单位,后来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己与核工业这个系统里的单位也不算太熟,贸然去推荐自己的堂弟,没准会有一些麻烦,于是便联系了自己在科工委的老熟人彭小桐,请他帮忙。
  彭小桐是几年前冯啸辰受冯飞委托去帮东翔机械厂寻找创收机会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冯啸辰为了获得一个能够在东翔机械厂考察的身份,托孟凡泽出面帮忙,孟凡泽给他介绍了自己在科工委的一位当司长的老部下,这位老部下又把冯啸辰推给了当时任处长的彭小桐,二人就这样认识了。
  再后来,冯啸辰在东翔厂偶遇了军方的老帅董老,又因为帮东翔厂解决了困难而获得了董老的欣赏。彭小桐得知此事,对冯啸辰自然更是亲热有加,在这几年里,俩人不时会有电话往来,还见过几次面,可以算是熟人了。
  彭小桐接到委托,专门约冯林涛见了一面,了解了一下他的情况,对于他这个慕尼黑大学的硕士颇感兴趣。因为冯林涛希望到核工业系统去工作,彭小桐又让保密局对他进行了政审,确定其政治上没有问题,这才让约了国核公司,给冯林涛安排了一次面试的机会。在这个年代,海归还是一种稀罕的生物,尤其是学核工业出身的海归就更为难得,国核公司方面很是重视,派出了副总工梁岳千和技术处长高勇刚担任面试官,主持对冯林涛的考核。
  “由于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世界各国对于核电安全性产生了顾虑,进而纷纷提出旨在显著提高核电安全性的新型核电概念,希望满足以下这引起安全指标:第一,堆芯熔化事故的概率不大于10的负五次方堆年,第二,大量放射性释放到环境中的事故概率不大于10的负六次方堆年,第三,核燃料热工安全余量不小于15%……
  迄今为止,已经有美、日、英、法、德、西等近20个国家在开展改进型水冷堆的研究,它们提出的堆型包括以下这些:
  大型进化压水堆,代表堆型包括法马通和西门子合作开发的EPR,瑞典ABB公司与美国燃烧工程公司合作开发的system80。其中,EPR拥有双层混凝土安全壳,四条回路,电功率为1600MW……
  中型非能动安全压水堆,代表堆型为美国的AP600,电功率为600MW,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了非能动安全措施,大规模简化了系统……
  中型非能动安全沸水堆,代表堆型是通用电气公司的SBWR,电功率为600MW……”
  冯林涛一开始多少有些紧张,其中既有担心自己学艺不精惹人笑话的因素,也有对国内面试官不熟悉的因素,讲了一小会,他就进入了自己的世界,开始变得轻松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学校里,正在与自己的导师讨论那些早已谙熟于心的概念。坐在下面的那些工程师们也听得入了神,原本准备用来记录一些面试缺陷的便笺纸上,写满了各自的心得体会,每个人都意外地感觉到自己参加的并不是一次面试,而是一场内容丰富的报告会。
  “说得不错!感谢小冯同志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国外的科技信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
  在冯林涛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之后,梁岳千首先表示了赞扬。他这话有三成是给陪同冯林涛前来的彭小桐的面子,另有七成则是真心实意地对冯林涛的演讲有欣赏之意。为了今天这场面试,冯林涛认真地做过功课,透露了不少欧洲核工业界内部的信息。梁岳千等人虽然对于他说的总体内容并不陌生,但这些来自于内部的信息却是他们知之不详的。其中一些提法,他们原本只是有些不确定的概念,听冯林涛一说,才知道自己的欧洲同行也是这样想的,这种来自于第三方的确认,对于他们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演讲内容之外,冯林涛所表现出来的书卷气,也是让梁岳千感觉欣赏的原因。一个人肚子里有没有货色,以及是否具有科研能力,从其言谈举止中是能够察觉出来的。冯林涛一向性格内敛,勤于钻研,在德国这些年一直都在专心学习,梁岳千等人一听就能够听出他功底扎实,并非在海外混了个文凭的草包,这样的人,当然是人见人爱的。
  “小冯同志,你刚才介绍了这么多国际上出现的新堆型,在你接触的范围内,有没有什么倾向性,比如说认为哪种堆型占优,哪种堆型又具有最好的发展前景。”
  提问的是技术处长高勇刚,他这个问题可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国核公司也已经注意到了国际上水冷堆技术的发展态势,正在讨论中国的水冷堆发展战略,任何一点来自于外部的启示,对于他们的决策都是非常重要的。
  冯林涛对此是早有研究的,他点点头道:“到目前为止,所有这些堆型还都处于设计阶段,未能进入正式的建设,更谈不上得到验证。综合专业期刊以及一些研讨会上的专家发言来看,目前ABWR、System80、AP600、EPR、SBWR和CANDU3这几种堆型是比较受到关注的,其中又尤以AP600和EPR竞争力最强。据我个人的预测,未来的核电市场上,有可能是这两种堆型平分秋色。”
  “这个判断,和我们的判断是完全一致的。”高勇刚把头转向身边的彭小桐说道。
  “这算不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呢?”彭小桐笑呵呵地附和了一声。冯林涛的表现出色,让他这个推荐人也觉得脸上有光,如果冯林涛只是浪得虚名,他少不得要多花一些气力,才能把冯林涛安排进来,而且还要欠下一个不小的人情。
  “现在缺乏的就是认同感啊。”梁岳千苦着脸插话道,“彭处长,正如小冯说的,目前国际上是两种堆型平分秋色,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麻烦事了。国家提出到21世纪要大力发展核电,我们需要早做准备。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能在堆型的选择上形成共识。这第一步都迈不出去,后面可怎么走啊。”
  “咱们目前是什么想法呢?”彭小桐问道,他并不是分管核电这一块的,不太了解这方面的事情,听高勇刚和梁岳千说起来,自然而然便问了一句。
  高勇刚转头看了看仍然站在发言席上的冯林涛,迟疑了一下。彭小桐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对了,我刚才怕给大家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还没来得及给大家做介绍呢。小冯同志不但是慕尼黑大学的硕士,留学归国人员,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咱们军工系统自己的子弟。他父亲在咱们系统内也是小有名气的,名叫冯飞,你们听说过吗?”
  梁岳千一愣,嘟囔道:“冯飞?这个名字很耳熟啊。”
  “是不是那个志愿在非洲工作,得到总部通令嘉奖的冯飞,东翔机械厂的那个?”高勇刚毕竟是兼做行政事务的,平时关注的信息更多,听彭小桐一说,他就想起这么回事了。冯飞当年主动申请留在非洲,在促进中国与非洲一部分国家的关系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任用,尤其是为军工方面的合作做出了贡献,因此得到了总部的嘉奖。此外,高勇刚作为核电系统的干部,对冯飞的了解又更多了一些,因为冯飞的工作成绩中还有重要的一项,那就是促成了中国从非洲的铀矿进口。
  中国是个铀矿资源缺乏的国家,探明的铀矿储量除了满足军事用途之外,能够用在民用方面可谓是所剩无几。国家已经确定了21世纪前半期的核电发展方略,提出在2020年之前实现核电装机4000万千瓦,为此需要的核燃料资源是非常可观的。以国内目前的铀矿探明储量,支撑不起多少年的消耗,因此核工业系统早就在谋划从国外进口铀矿石,以弥补国内的不足。
  非洲是铀矿资源丰富的地区,但许多铀矿都控制在西方国家的手上。中国早年在非洲的经营只限于寻求政治上的支持者,经济上的诉求有限,因此未曾染指包括铀矿在内的丰富资源,等到有此打算的时候,资源已经被瓜分得七零八落了。就在“有关部门”感觉一筹莫展的时候,冯飞出现了。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代堆型
  冯飞如何虎口夺食,把一个大铀矿从西方国家嘴里抢过来,成为中国的铀矿供应地,其中的细节非但高勇刚不知道,连彭小桐这个位置上的人也不知道。不过,他们多少知道一点,那就是总部对冯飞的嘉奖,有七八成的原因是缘于此。
  仅仅推销出去一些榴弹炮,只是对东翔机械厂有贡献,能够算是一个军工“走出去”的先进事迹,还到不了能够让总部通令嘉奖的程度。为国家解决铀矿供应的问题,其意义可不仅仅限于能源上的保障,更在于国家安全的层面。谁说冷战结束就世界大同了?没有几件镇宅之宝,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怎么可能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呢?
  “哈哈,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这件事我已经得到公司领导的授权,可以拍板了,只要小冯同志愿意,我们国核公司随时欢迎小冯同志加入。”
  听说了冯林涛的出身,高勇刚再没什么犹豫了。中国的核电工业是起源于军工系统的,梁岳千、高勇刚这些人,早年都是搞核潜艇出身,后来国家启动728工程,也就是秦山核电站的前身,他们才陆续转向了民用核工业,而身份依然留在军工系统之内。作为军工人,他们对军工子弟有着一种香火之情,再听说冯林涛的父亲冯飞还是这样一位英模人物,对冯林涛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哈哈,那我就替小冯谢谢高处长、梁总工了。小冯,看来你是沾了你父亲的光啊。”彭小桐一边向高勇刚道着谢,一边向冯林涛调侃道。
  冯林涛却是一下子沮丧起来了,他讷讷地说道:“我……我本来不想占这个便宜的。”
  “这怎么能算占便宜呢?”彭小桐笑着斥道,“冯飞同志为了国家利益,甘愿在非洲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对了,听说你母亲也陪他在非洲呆了很多年,你作为两位英雄的孩子,受一点照顾也是应当的嘛。”
  冯林涛道:“我不希望靠我父母的贡献来获得地位,这样不管我走到哪去,人家介绍我的时候都要说我是冯飞的儿子,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反过来,人家能够指着我爸爸说,这是冯林涛的父亲……”
  几个人都错愕了一下,这才听明白冯林涛的意思,不禁都大笑起来。梁岳千一边擦着笑出来的眼泪,一边翘起大拇指说道:“哈哈,有志气,有志气!”
  “后生可畏啊!”彭小桐也赞了一声,然后扯回话头,转而对高勇刚说道:“高处长,既然小冯已经自己人了,那就没什么需要避讳的了。你刚才说的麻烦事,也可以拿出来考一考小冯嘛。对了,这种事情,对我不保密吧?”
  彭小桐这话,就是想给冯林涛创造更多的机会了。国核公司对于未来堆型的选择,并不在彭小桐的工作范围之内,高勇刚也没有向他汇报的义务,大家充其量只是当成聊天随便说说。但如果冯林涛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真知灼见,哪怕只有一两句话说到点子上,彭小桐都可以顺势向高勇刚吹吹风,以便让高勇刚给冯林涛安排一个更重要的岗位。
  至于说这些内容是不是涉密,是不是能够让彭小桐和冯林涛知道,高勇刚肯定是心里有数的。能说的东西,他肯定就会说了。不能说的东西,他也会有合适的方法予以推托,彭小桐不用担心高勇刚会不会觉得为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