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451


第五百六十章
种菜种成百万富翁
  “听你二叔瞎扯啥呢!”
  曹靖敏一边给冯飞递了个白眼,一边笑吟吟地回答道。不过,看她那意思,倒不像是怪冯飞多嘴多舌,而是觉得有个机会能够显摆一下自己的成就,是件愉快的事情。
  “婶子就是闲着没事,在房前屋后种了点菜,自己吃不了,拿出去卖,这算个啥资本家啊。”曹靖敏谦虚道,顺便说一下,这年头,资本家已经成为一个褒义词了,说谁是资本家,绝对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冯啸辰却是有些惊讶:“不会吧,婶子卖点菜就能够买得起这么多钻戒了,婶子种的不会都金元宝吧?”
  曹靖敏道:“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菜,就是咱们这边的大白菜、辣椒、西红柿什么的,都是些家常菜。嗯,主要是种的量比较大,也算是薄利多销吧。”
  “多大的量?”
  “400多亩吧……”
  “400多亩!”
  众人全都惊呆了,何雪珍咂着舌头,说道:“靖敏,你也太能干了,居然在非洲种了400多亩菜,对了,你肯定不是自己一个人种吧,肯定是雇了人帮忙的,对不对?”
  曹靖敏道:“雇了40多个非洲人,这些人干活可真不行,让他们去摘点菜,踩坏的比摘出来的都多。不过也没办法,这么多活,我也干不过来啊。”
  曹靖敏最早是为了照顾冯飞的生活而到非洲去的,去了之后最不适应的地方,就是非洲当地的蔬菜品种太少,而且价格很高,也不太新鲜,这对于来自于强大的“种菜民族”的冯飞夫妇来说是极大的煎熬,尤其是吃不上新鲜辣椒,更是让他们无法忍受。
  无奈何,曹靖敏只能写信回厂里,让厂里的老姐妹给她寄了一大包蔬菜种子过去,开始自己种菜。东翔机械厂地处深山,周围的商业不发达,所以厂里的职工一向都有种菜的传统,曹靖敏在厂里的时候也是种惯了菜的,在非洲虽然水土气候等条件都有所不同,但她稍加摸索,也就找到了门径。
  这一种可就停不下来了。曹靖敏现在是全职太太,没有具体工作,平常也没什么娱乐活动,种菜就成了她主要的兴趣爱好。可他们两口子能吃多少菜?每一次收获的蔬菜,都远远超出了他们自家的需求。一开始,冯飞会把蔬菜拿去送给那些非洲的军方同僚,受赠者则时不时会送点小东西当成回礼。后来大家都吃出味道来了,向冯飞讨菜的同僚越来越多,并有很多人明确表示愿意以市场价格购买。
  冯飞把这个情况向曹靖敏一说,曹靖敏倒是来了精神,欣然同意有偿供菜。非洲这地方的蔬菜很贵,两棵大白菜,在国内也就是几毛钱的样子,在这里能卖到相当于人民币几元钱的价格,而曹靖敏付出的不过是自己的一些汗水而已。这样好的事情,她如何会不愿意做呢?
  于是,事情就一步步走向戏剧化了。一开始是买菜的人太多,曹靖敏种不出这么多菜,不得不找了几个帮工,开了更多的荒地。等到菜的供应量多了,曹靖敏又已经尝到了甜头,动了赚钱的心思,便雇人拉着菜到市里去兜售。一来二去,曹靖敏的蔬菜农场便扩展到了400多亩地,固定的工人就有40多人,另外还有一些短期的帮工。一年下来,扣除工资、化肥、用电之类的花销,农场的利润居然达到了300多万,这让冯飞两口子都吓了一大跳,同时也欢欣鼓舞起来。
  在此之前,两口子虽然有工资和不菲的出国补贴,但距离百万富翁这个位置还是远得很的。他们的存款,主要来自于晏乐琴的资助,以及冯啸辰以家族企业分红的名义送给他们的钱。冯飞已经知道辰宇公司的成立完全是冯啸辰一人努力的结果,晏乐琴和冯华充其量也就是帮忙做了些牵线搭桥的工作。冯啸辰口口声声说这家企业属于整个家族所有,但冯飞总觉得自己一家从中拿分红有些汗颜。但如果不拿辰宇公司的分红,儿子冯林涛就会成为几个堂兄妹中最穷的那个,这又是冯飞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希望来了,曹靖敏靠着种菜,也成了百万富翁,而且看现在这个势头,成为千万富翁也是指日可待。这样一来,即便不依靠辰宇公司的分红,冯飞夫妇要想给儿子买房买车也已经毫无压力了……好吧,主要是因为这个年代国内的房价还没有飚到人马座去,1000万是一个所有人都觉得几辈子花不完的大数目。
  为国家做了贡献,又赚到了钱,冯飞觉得自己当年毅然留在非洲的选择,实在是太明智不过了。这一次,借着回国述职的机会,冯飞让曹靖敏给国内的哥嫂、侄子侄媳等都买了贵重的礼物,这既是感谢他们过去对自己一家的帮助,也是向他们宣布,自己家已经富裕起来了,从此大家可以愉快地做朋友了。
  听完曹靖敏的叙述,冯立也是由衷地感到高兴。弟弟一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钱,一家人的关系就更好相处了。在此前,冯立一直要求冯啸辰必须给二叔一家分红,是想让冯飞他们过得好一点,但冯立心里还是有个疙瘩,那就是这种行为多少带着一点施恩的味道,这会让冯飞在冯啸辰以及冯立夫妇面前抬不起头,兄弟之间有了落差,关系就有些微妙了。
  现在可好了,冯飞自己也能赚到钱,虽然比冯啸辰赚得少,但好歹也是个百万富翁。至于在德国的三弟冯华,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人家是银行家,也是不差钱的。三兄弟都有赚钱的门道,地位上就平等了,感情自然也就更单纯了。
  “靖敏,你可真能干,都成了资本家了。你看我,现在还是个家庭妇女。”何雪珍拉着曹靖敏的手,略带着恭维地说道。
  曹靖敏道:“嫂子你说啥呢,你看啸辰开的公司才叫大公司呢,我那就是一个农场。你有这么一个能干的儿子,当然不用自己操劳了,哪像我,还得去种菜……”
  “什么呀,林涛那才叫有出息,我听啸辰说,他现在在国家最好的科研单位里当科学家,搞核电站呢。”
  “他就是一个书呆子,啥都不懂,唉,这都30岁的人了,连个对象都没有,我和他爸爸又都在国外,想操心都帮不上忙。”
  “没关系的,这件事我惦记着呢。啸辰长年累月在外面跑,也指望不上他,不过晓迪一直在帮忙给林涛特色对象的,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工业大学的老师呢。”
  “真的,林涛,你嫂子给你介绍对象的事情,你怎么写信从来没说过?”
  “这不是没成嘛……”坐在一旁当背景墙的冯林涛不得不答话了。
  “怎么会没成呢?是人家看不上你,还是你怠慢了人家?”曹靖敏质问道。
  杜晓迪在旁边抿着嘴笑道:“婶子,我揭发,我介绍的那几个女同事,对林涛的印象都非常好,都想要和他进一步接触的。可每次人家女孩子主动给林涛打电话约会,他不是说开会,就是说做实验,人家女孩子也是要面子的,约了两次约不上,这事也就黄了。为这个,我可没少落同事的埋怨呢。”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呀!”曹靖敏直接就上手了,在冯林涛身上抽了一记,看那力度还真不小,想来这件事在她心目中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
  何雪珍赶紧劝道:“唉,林涛忙事业也是对的,靖敏,你就别怨他了。回头我们再给他介绍其他的,林涛这样一表人才,又是留学回来的,而且还有一个当资本家的妈,搁在全京城也是抢手的。男孩子结婚晚几年没事……”
  “什么晚几年,现在都30了,你看小姗姗都会跑了……”
  于是楼便又开始歪到冯啸辰的女儿冯姗那边去了,曹靖敏开始夸冯姗漂亮、懂事、有礼貌等等,何雪珍则明贬暗褒地说她学东西不专心,明明给她请了最好的钢琴老师,就是不好好学,一个女孩子家,成天就喜欢玩电脑,冯啸辰也真是的,居然花一万多块钱买了台IBM-286专门给冯姗玩,你们说说,这是小孩子家该玩的东西吗……
  唉,家长晒娃的场面,实在是让人无法直视的。
  冯飞夫妇在国内呆了半个月就返回非洲去了,冯啸辰一家的生活再次回到正常轨道。冯林涛依然是成天在核工业公司做研究,抽不出时间来谈恋爱;冯凌宇和克林娜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江,冯凌宇在工程机械公司里主持一个新型挖掘机的开发项目,克林娜在新岭的春天酒楼总店苦学厨艺;杜晓迪在工业大学当着教授,手上握着七八个课题,尽管每天都是紧赶慢赶,很多项目还是卡着“deadline”(截止日期)才能交活;冯立夫妇住在四合院里负责照顾冯姗,给一家人做饭,闲来则到旁边的公园去打打太极拳。
  至于冯啸辰,当然还是过着候鸟一般的生活,不是在天上飞着,就是在铁路上跑着,难得不在这两个地方的时候,那也必定是在接受任务,准备奔赴机场或者火车站。
  这一会,他就是如此,罗翔飞正在给他安排着新的工作,这项工作,足以让他在外地呆上整整一年。
第五百六十一章
工人度假村
  “沈阳?”
  听到罗翔飞说出来的地名,冯啸辰皱了皱眉头。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北方一座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从50年代开始就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新中国许多工业装备中的“首台”都是出自于这座城市。在沈阳,有十几家工人数量上万的大企业,还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型企业。走进工厂最集中的岭东区,放眼望去,天际线上密密麻麻的全都是大烟囱,生产的时候浓烟弥漫,遮天蔽日。早些年曾有诗人讴歌说这里就是中国的伯明翰、鲁尔、底特律,总之,就是工业的象征。
  进入80年代,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工业的发展速度放缓,沈阳逐渐显出了颓势。尤其是在各地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时候,沈阳的许多企业跟不上潮流,有的对引进技术不感兴趣,有的虽然引进了技术,但在消化吸收方面做得很不成功,原有的技术优势逐渐被南方的一些企业所取代,产品出现了严重的滞销。
  再往后,情况就越来越糟了。企业出现亏损,就更没有可能更新技术,于是竞争力就进一步下降,导致更严重的亏损。沈阳的企业都是习惯于在计划经济下生存的,在市场经济面前无所适从。一旦出现亏损,领导首先想到的不是紧跟市场调整生产,而是一味等着上级部门出手救助。但国家的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变化,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已不复存在,又有谁能够救得了他们呢?
  企业经营困难,各种妖孽的事情也就出现了。企业领导开始贪污腐化,下面的工人则是怨声载道,消极怠工。这样一来,企业的情况自然更是雪上加霜,到1993年初的这个时点上,据冯啸辰看到的资料,沈阳市的工业企业已经有七成都已经停产,另外三成基本上也是处于亏损状态。停工企业的工人已经大半下岗回家,用沈阳市官员自嘲的话来说,他们那里已经成了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
  “沈阳的情况非常糟糕,国家提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经委选择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试点城市,组建了一个沈阳振兴工作小组,拟任命你为小组的副组长,你有什么考虑没有?”罗翔飞盯着冯啸辰,问道。
  “为什么会是我呢?”冯啸辰莫名惊诧地问道。
  “因为组长是孟部长。”罗翔飞呵呵笑着,给出了一个答案。
  “孟部长……”冯啸辰觉得有些牙疼,“罗主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孟部长今年得有80了吧?国家也不能这样用人啊。”
  罗翔飞道:“孟部长是主动请缨的,至于他当这个组长的目的嘛,你应当能够猜得出来的。”
  “不会是因为我吧?”冯啸辰试探着问道。
  “正是因为你。”
  “原来如此……”
  振兴沈阳,既是一件艰难的工作,同时又是一件能够刷成绩的工作。做砸了自然是灰头土脸,仕途只怕也会受到影响,但如果做好了,那就是一笔沉甸甸的成绩,能够让负责这项工作的干部平步青云。
  孟凡泽显然是想为冯啸辰争得这个机会,但又明白以冯啸辰的年龄和资历,当这个工作小组的组长是不合适的,于是便以八旬高龄请缨出任组长,又委任冯啸辰担任他的副手。这样一来,冯啸辰就有了一柄保护伞,遇到麻烦的事情,自有孟凡泽去替他顶着,如果未来事情没办成,孟凡泽也会替他分担掉主要的责任。但反过来,如果出了成绩,谁都知道这肯定是冯啸辰做出来的,毕竟孟凡泽是个老人,干不了多少活,这一点大家都是清楚的。
  “孟部长说,沈阳都是重工业企业,你在工业口工作的时间也有十几年了,对全国的重工业企业都了解,让你去沈阳,能够发挥你的专长。”罗翔飞解释道。
  冯啸辰道:“我知道这是孟部长想给我创造机会,孟部长对我的栽培和爱护,真是让我不知道怎么报答才好了。”
  罗翔飞摇摇头道:“小冯,孟部长和我都看好你的发展,我们给你创造机会,并不是让你报答我们的,你要报答的,是咱们的国家和人民。这次去沈阳,你要好好干,做出让人信服的成绩。明年我无论如何都要退休了,这个总经理的位置,就是留给你的。你现在能力是足够的,但就是资历还有些欠缺,如果有在沈阳的成绩,资历上就没有问题了。”
  “我明白了。”冯啸辰道,说罢,他又问道:“罗主任,我到沈阳去,装备公司这边的事情怎么办?”
  罗翔飞道:“你在装备公司这边的职务依然保留,但你手头的工作,需要移交给其他同志。最近咱们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浙江省的60万吨大乙烯,现在石化院方面已经提交了设计图纸,各家设备制造企业的工作也都安排好了,你倒是可以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不过,如果这段时间有什么突发的事情,我可能还是要请你回来参谋参谋的。此外,你要在沈阳做出一些成绩,恐怕也离不开装备公司的支持,沈阳那边都是装备制造企业,和咱们是同一个体系的。”
  冯啸辰道:“正是如此,我也已经想到了。要振兴沈阳,离不开全国一盘棋,沈阳那边的很多企业过去都是国家的骨干企业,工人素质很不错,也有不少技术积累,只要好好地利用起来,扭亏应当是不成问题的,能不能产生盈利,就是事在人为了。”
  “能够扭亏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了。”罗翔飞道,“目前全国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都不理想,亏损面很大,这也算是改革的阵痛吧。你如果能够在沈阳实现扭亏,就是做出了一个有益的探索。此去沈阳,你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要和地方上的同志发生冲突。另外,就是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不要操之过急。”
  冯啸辰笑了,调侃道:“罗主任,我看你现在也变得婆婆妈妈了,是不是在家里带孙子带出的习惯?”
  “哈哈,让你这样一说,还真有那么回事。”罗翔飞也笑了,说道:“我现在的确觉得自己老了,没有年轻时候那种冲劲。等你从沈阳回来,我就正式向组织上提交离休报告,把这副担子交给你,我也想过几天清闲日子了。”
  跟罗翔飞谈过之后,正式的通知就下达了,冯啸辰被任命为国家振兴沈阳工作小组的副组长,级别为副局级,但身上带着一个钦差的光环,走到地方上去是足够唬人的。在做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他与孟凡泽一道,从京城出发,坐着软卧来到了沈阳。
  因为知道孟凡泽亲临,沈阳的党政班子都出来迎接了,各种恭维客套自不必说。孟凡泽离休之前是副部长,这些年,他虽然已经不在其位,但影响力却丝毫不亚于当年,甚至还因为年龄的缘故而更受尊重了。不止一位国家领导在不止一个场合里提起过孟凡泽,说他在工业建设上的经验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中国要建成一个工业强国,离不开他这样的老同志出谋划策。这一次,他主要申请担任沈阳振兴工作小组的组长,国家领导也只是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对于他的能力是完全信任的。有了这样的背景,沈阳的地方官员岂能不恭敬有加。
  “小冯,对于沈阳的干部,你有什么看法?”
  这是到沈阳后的第二天早晨,孟凡泽、冯啸辰二人在沈阳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刘进文的陪同下,来到沈阳宾馆一楼的餐厅用早餐。趁着刘进文去找服务员送餐的时候,孟凡泽随口向冯啸辰问道。
  “很热情啊。”冯啸辰笑呵呵地回答道。
  “这算什么看法?”孟凡泽有些不满。昨天晚上,沈阳市党政班子设晚宴欢迎他们,吃喝过后就已经挺晚了,孟凡泽岁数大,熬不了夜,所以也没有机会和冯啸辰交流对沈阳的印象,只能借着这会工夫聊几句。宴会上其实是挺能够看出一些问题的,孟凡泽自己就有一些感受,他相信冯啸辰也会有一些看法,所以想听冯啸辰说说。可谁曾想,一向在他面前口无遮拦的冯啸辰居然说了这么一句套话。
  冯啸辰道:“孟部长,咱们只是刚来,接触的事情不多,要让我说出什么特别清晰的印象,我也说不出来。不过,他们的确是挺热情的,这是我最深刻的看法。”
  “热情有什么奇怪的,毕竟咱们是从京城来的,而且是来帮他们脱困的。”孟凡泽不以为然地说道。
  冯啸辰抬起头,看着孟凡泽身后,愣了几秒钟,然后笑着说道:“孟部长,你待会看看就知道了,我说他们挺热情,果然没错。”
  “什么意思?”孟凡泽有些懵,他回头看去,只见刘进文正带着一群服务员向他这个方向走来,那些服务员有的手上端着大盘子,有的抱着笼屉,还有两个人一组抬着保温桶的,浩浩荡荡,简直像是一支军队一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