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0/451

  出了冯啸辰的办公室,来到外面,王丰硕一脸委屈地向赵健问道:“处长,这个冯啸辰怎么这么嚣张?”
  赵健叹道:“他没有短处,自然就嚣张了。”
  “处长,你觉得他说的事情都是真的吗,他真的这么有钱?”
  “这些事随便一查就能够查清楚,他怎么可能撒谎?咱们去孟部长那里了解情况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不对。现在想来,孟部长是知道实情的,所以对冯啸辰非常信任。”
  “是啊,如果我有这么多钱,也会百毒不侵的。”
  “你现在就不是百毒不侵吗?”赵健立着眼睛质问道。
  王丰硕赶紧改口:“不是不是,处长,我是说我们查办过的那些干部嘛,如果他们能像冯啸辰那么有钱,何至于堕落呢?”
  赵健摇摇头,道:“有没有钱只是其中一方面吧,有些人贪到的钱也足够自己用上100辈子了,不还是接着贪吗?说到底,还是一个理想信念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冯啸辰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
  “那么春天酒楼那边……”
  “当然要去,冯助理反映的问题非常恶劣,清除这些害群之马,也是咱们的职责嘛!”
  赵健凛然地说道。
第六百章
影响复关
  赵健、王丰硕来到春天酒楼时,几名沈阳工商局的干部正在对酒楼经理指手画脚,明显就是在找茬。二人假冒了个外地客商的身份,在旁边听了一阵子,这才打电话找到沈阳当地的纪检干部,现场办公处理此事。酒楼经理事先得到冯啸辰的指示,把过去一段时间里各部门吃拿卡要的证据一并提交出来,当着赵健的面,沈阳纪检主任也只能承诺要严肃查处,绝不留情。
  以此事为契机,国家纪检部门派出了专门工作组,蹲点沈阳专门查办勒索外地投资商的案件,沈阳一大批干部抓的抓、免的免,空出了许多位置。由孟凡泽牵头从全国各地抽调的一批干部被空降到沈阳,填充进了政府各部门,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政府里那些没有受到查处的官员也都收敛了许多,正气开始占了上风,投资环境明显好转,经济也随之有了起色,这其中的细节就不必赘述了。
  赵健、王丰硕二人回到京城后,立即开始对举报冯啸辰的匿名信进行调查,由于冯啸辰明确提示匿名信与三培公司有关,赵健等人顺藤摸瓜,很快就掌握了确凿证据,并传唤了郭培元。郭培元一开始还试图抵赖,但他做的那些手脚哪里瞒得过专业人员,没问几句他就垮了,一股脑地把自己对冯啸辰先是试图贿赂,进而转为诬告的事情全撂了。
  “郭培元被抓了,估计会判刑。”
  长谷佑都郁闷地向吉冈麻也说道。
  “我早就说过,这个姓郭的根本就是一个废物,从来干不成什么事情!”吉冈麻也愤愤地说道。
  “我倒是觉得,采用这种方法去达到目的是不合适的,这有悖商业伦理。”寺内坦也提出了异议。
  长谷佑都冷哼了一声,对于二人的评论不置可否。在他看来,所谓商业伦理不过就是寺内坦这样的书呆子才会相信的东西,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企业不搞这些名堂的?这也就是日本,如果换成美国,为了拿下一个大合同,出兵把人家国家总统换掉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郭培元搞这点名堂只能算是小儿科罢了。
  “归根到底,还是这个冯啸辰太毒辣了!”长谷佑都叹着气道。
  “那怎么办?难道我们真的要拿技术去换股权吗?”寺内坦问道。
  长谷佑都摇头道:“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和秦重合资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人的技术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继续向他们转让技术,那不是反过来帮助他们了?”
  吉冈麻也道:“也许我们可以先和他们签一个技术转让协议,未来再想办法拖延就好了。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先转让一些过时的技术,把他们拖住。”
  寺内坦道:“在来中国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可在与冯啸辰、崔永峰二人交谈过之后,我对这个方案就缺乏信心了。他们非常精明,而且对技术也非常了解,要想拿一些过时技术来敷衍他们,是完全不可能的。”
  “的确如此。”长谷佑都道,“我已经感觉出来了,这个冯啸辰从一开始就反对我们控股秦重,只是碍于西北省和中国外贸部的压力,所以才故意装出纠缠技术的样子,其实是在拖时间。现在时间是在他们一边的,只要能够拖过一两年,随着中国国内冶金装备市场的回暖,秦重的经营状态就会好转,届时至少西北省这边就有可能会改变主意了。”
  寺内坦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西北省和中国外贸部给他施加更大的压力呢?他不敢公开地反对这件事,就说明他是有所顾虑的,他顾虑的是什么?”
  “当然是一个名义问题啦!”长谷佑都脸上现出一些阴森的笑容,“看起来,我们也只能是从官方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怎么讲?”寺内坦和吉冈麻也同时问道。
  长谷佑都道:“冯啸辰所以不敢公开反对我们控股秦重,是因为中国政府正在积极谋求复关,现在正是复关谈判最关键的时候,中国政府是不愿意在这样的事情上授人以柄的。他们所害怕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手段。我要给公司打电话,让公司通过通产省来向中方施压,我就不信中方会为了一家企业而与日本交恶。”
  寺内坦耸耸肩膀,说道:“我认为你早就应该想到这一点,而不是通过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技巧去解决问题。”
  三立制钢所在日本也是数得上号的大企业,与日本通产省有着良好的关系。在得知谈判陷入僵局之后,三立制钢所找到了通产省官员,向他们反映了在中国受到的“歧视性待遇”。通产省的官员自然知道这其中的猫腻,事实上,这也是他们一直鼓励企业去做的事情,只要能够有利于日本的经济与外贸发展,通产省才不会在乎什么阴谋阳谋呢。
  “冯助理,三立与秦重合资的谈判,是不是可以考虑加快一点进度?”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外贸部副司长徐振波亲自来到装备工业公司,与从沈阳回来的冯啸辰会谈,一开口便委婉地提出了要求。
  冯啸辰笑呵呵地说道:“徐司长,我们一直都没有耽误时间啊。这两次谈判你都是在场的,我和崔总工可是片刻都没停嘴啊。实在是双方要谈的问题太多,一时半会很难达成共识。”
  徐振波道:“冯助理,咱们也算是老朋友了,明人不说暗话。你其实是反对三立控股秦重的,对不对?”
  “也可以这样说吧。”冯啸辰不再抵赖了,用了一个比较含糊的回答,算是承认了徐振波的话。体制内没有蠢人,大家有时候显得很糊涂、很好糊弄,其实只是涉及到的事情必须要装糊涂而已,所有人都是心照不宣的。徐振波既然表示明人不说暗话,那就是要跟冯啸辰亮底牌了,冯啸辰如果还装糊涂,就未免太不给徐振波面子,大家就没法愉快地玩耍了。
  徐振波叹了口气,道:“冯助理,你的心情我能够理解,毕竟你们是搞装备工业的,秦重作为装备工业的骨干企业,如果被三立控股,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这一点我也是非常清楚的。”
  “既然如此,徐司长又何必催促我们加快进度呢?就这样拖着不是很好吗?”
  “日本通产省向我们外贸部提出质疑了,他们认为我们在这个项目的谈判中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诚意。”
  “也就是说,日本政府出面了?”
  “是的。”
  “那又如何?”冯啸辰冷笑道。
  徐振波又叹了口气,道:“冯助理,你不是做外贸工作的,不能理解我们承受的压力。国际贸易是要讲规则的,不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如果有恰当的理由,当然是可以拒绝对方的要求的。但三立控股秦重一事,属于正常的企业投资行为,只要西北省和秦重自己有意向与三立合资,那么外贸部也罢,经贸委也罢,横加干涉就是有悖市场原则的事情,是违反关贸总协定要求的。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复关谈判,如果因为这样的事情影响了谈判进程,我们遭受的损失是更大的。”
  21世纪的互联网上,经常会有人质疑国家为什么要在外贸方面做出某些让步,比如说购买波音飞机、出口稀土之类,其实这都是贸易规则的要求。贸易是一种双向的行为,不可能一切都以我们一方的意志为转移。你如果限制对方的某种产品进口,那么对方就会采取报复措施,限制你的某种产品出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模庞大的出口贸易。中国每年出口的服装、家电、玩具等等价值高达数千亿美元,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从最初殚精竭虑谋求“复关”,到后来忍气吞声争取“入世”,都是为了获得在国际贸易中的更多权益。
  就以中美贸易来说,有些人看到媒体上说波音在中国签走几十亿美元的大单,就愤愤然地说中国吃了天大的亏,殊不知中国每年从美国获得的外贸顺差高达上千亿美元,美国三天两头嚷嚷着说中国人抢走了美国的就业岗位,就是源于此。国际贸易这种事情,有时候是不能计较一城一池的,不吃小亏,如何能够占到大便宜?
  徐振波向冯啸辰说的道理,也正是如此。三立控股秦重的事情,如果影响到中国的复关谈判,那么中国蒙受的损失又岂是一个秦重可比?
  当然,也有另外一句话是徐振波没有想到,或者故意不愿意说出来的,那就是:
  三立控股秦重这样的事情,真的会影响到中国的复关谈判吗?
  至少在冯啸辰看来,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这不过就是日方的一种讹诈罢了。
  中国需要国际市场,西方工业国家又哪里不需要中国市场呢?因为一家日本企业无法控股中国的一家企业,日本通产省就会与中国撕破脸,从此不再往来——这可能吗?
第六百零一章
给我一个理由
  徐振波或许也能够想到这一点,但他不会说出来。对于他来说,日方提出交涉,他就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果他不给冯啸辰施加压力,未来万一因为这件事情产生什么恶劣的后果,就要由他来承担责任了,这样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冯助理,我想,我们双方应当互相理解。你们有你们的难处,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装备国产化是国家的大战略,但复关同样也是国家的大战略,二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国能够顺利复关,我们的出口形势就会焕然一新,届时出口创汇增加,我们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也就更加容易了,这不也有助于我们国家技术水平的提升吗?”徐振波循循善诱道。
  他这番道理,自然是无法说服冯啸辰的,事实上,他也并不试图说服冯啸辰,而只是需要证明自己是有道理的,除非冯啸辰能够说出同样的一番道理,否则就必须照着他的要求去做。
  冯啸辰皱起了眉头,徐振波拿出来的这个道理,他一时还真不好反驳。复关的重要性,他是明白的,他如果非要说这件事与复关没有关系,而徐振波却一口咬定二者有关系,那就成了一笔糊涂官司,没准要一直闹到部长那个层面去,这是冯啸辰所不喜欢的结果。他从一开始选择了拖延战术,也正是因为不想直接与石福林、徐振波他们形成对立关系,而现在徐振波却把这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摆到了他的面前。
  “这么说,外贸部的意见是支持三立控股秦重了?”冯啸辰问道。
  徐振波道:“这倒不是,这件事还是要通过谈判来决定的。但冯助理此前的谈判策略,最好还是不要用了,这种策略容易招来一些非议。”
  “如果我们坚持不同意三立控股呢,外贸部能不能支持我们呢?”冯啸辰又问道。
  “我们需要一个理由。”徐振波道,“一个能够向关贸总协定交代的理由。”
  “我明白了。”冯啸辰点头道。
  所谓需要一个理由,就是说徐振波不愿意对这件事表态,把决定权交给了冯啸辰。秦重的地位,徐振波就算过去不知道,经过这几轮谈判,也已经弄清楚了,这样一家骨干企业被外资控股,社会影响是非常大的,弄不好中央领导也会提出质疑。但要让徐振波公开支持冯啸辰,他又不可能做,因为外贸部这边还要承担外商方面的压力,这也是不容小觑的事情。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徐振波要做的,就是把球踢给冯啸辰,让冯啸辰去扛雷。你如果能够找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把这件事否定掉,那么我也乐见其成。你如果找不出理由来,那对不起,我们只能照着关贸总协定提出的自由贸易原则,支持三立控股了。
  原来的拖延战术不能再用了,冯啸辰只能另辟蹊径。还好,1994年的农历新年到来了,三立方面再着急,也没法要求中国人在春节期间加班谈判,所有的事情只能等到春节过后再说。冯啸辰得到了几天假期,能够呆在京城好好地陪一陪家人。克林娜在不久前生下了一个中德混血的小男孩,此时正在京城体验着中国特色的“坐月子”,晏乐琴与冯华一家也赶在春节期间回国来团聚,冯啸辰的那个小四合院里小孩哭、大人笑,热闹异常。
  “文茹,你今年硕士毕业了吧,准备找一份什么工作?”
  院子里,大家围坐闲聊,冯啸辰向德国堂妹冯文茹问道。十几年前,冯啸辰第一次见冯文茹的时候,她才11岁,是个标准的德国小萝莉。现如今,她已经是一个25岁的大姑娘,是德国科隆大学的金融学硕士,马上就要毕业了。
  “我还没想好找什么工作呢。”冯文茹笑嘻嘻地摇着头应道,一头金黄的长发飘来飘去的,甚是好看。
  “你学金融学,难道不想子承父业,到三叔的银行里去工作?”冯啸辰道。
  冯文茹扭头看看父亲冯华,笑道:“我不喜欢我爸爸目前的工作,用我奶奶的话说,我爸爸就是一个食利者,是寄生虫。”
  “我可没这样说过。”晏乐琴矢口否认。这话其实还真是她说的,只不过她说过就忘了,却不料冯文茹记在了心上。
  晏乐琴是个搞技术的人,对于冯华这种搞金融的人的确是有些成见的。金融原本的意义在于为实业部门的发展筹措资金,是依附于实业部门而存在的。但伴随着金融市场的过度发育,金融逐渐变成了一种金钱游戏,金融寡头呼风唤雨,把实业部门玩弄于股掌之间,扮演了一个吸血鬼的角色。
  由于搞金融赚钱更快,许多产业资本纷纷流向了金融部门,最优秀的年轻人也不再以成为工程师、科学家为理想,而是更愿意进入金融行业,成为投行经理或者私募投资人。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都出现了脱实向虚的趋势,这让晏乐琴这样的老一代科学家很是痛心。
  “我只是说搞金融不能产生价值,不如搞工业那样能够造福于社会。可是我这样说又有什么用,你不还是学金融去了吗?”晏乐琴笑着向孙女抱怨道。
  “奶奶,我学金融和我爸爸学金融可不一样。他是想着怎么赚钱,而我想做的,是跨国投资,帮我啸辰哥哥这样的实业家募集资金。”冯文茹说道。
  “是吗,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冯啸辰有些诧异地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