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451

  冯文茹道:“你不是一直都在欧洲市场筹集资金吗?最早办企业的时候,还有奶奶当理事长的那个科技基金。凌宇哥和林涛哥他们都是学技术的,天天说学了技术回中国来搞建设,我不懂技术,帮你们募集一些资金总是能够做到的吧?”
  “有志气!”冯立翘着大拇指赞道,“文茹虽然不是在中国长大的,能够有这样一份心,也对得起你爷爷和你奶奶了。”
  “谢谢大伯夸奖。”冯文茹向冯立微微鞠躬道。
  冯啸辰心念一动,问道:“文茹,说起募集资金,我倒是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一下。如果有一家外国企业想要控股德国的某家企业,而德国政府出于技术保护的需要,不希望这家企业被外国企业控股,那么该如何做呢?”
  “那要看这家企业自己的意思吧?”冯文茹道,“从法律上说,只要这家企业自己愿意出让股权,政府是不能干涉并购行为的。当然,如果这家企业对于国家非常重要,政府也可以考虑采取其他的方法来阻止这起并购案。”
  “具体有什么方法呢?”冯啸辰追问道。
  冯文茹摇摇头道:“哥,你说的条件太含糊了,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呢?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方法,有些方法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我爸爸更了解一些呢。”
  “哦,是这样?”冯啸辰点点头,然后便把三立试图控股秦重的事情向众人说了一遍,这件事本身也没有什么密级,所以他是可以向家人透露的。
  “什么,日本人想控制秦重?”晏乐琴是最先表示恼火的。自从与国内建立起联系之后,晏乐琴一直都很关注国内的装备工业建设。秦重是冶金装备的骨干企业,而晏乐琴本身就是搞冶金装备的,所以对秦重又尤为熟悉。现在听说居然有日本企业想要控股秦重,而是听冯啸辰的意思,日本人图谋的是利用控股权扼杀秦重的技术,晏乐琴岂有不急眼的道理。
  “这怎么能行,国家怎么能够同意这样的事情?”晏乐琴怒道。
  “妈妈,你不要着急,中国政府这样做,想必也有他们的苦衷吧。”冯舒怡倒是更淡定一些,她说道:“中国政府近几年一直在谋求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为此与西方国家进行了许多轮谈判。开放投资市场,是西方国家提出的条件之一,中国政府想必也是不便直接插手企业间的并购行为。”
  “这就是趁火打劫吧。”冯立在一旁评论道。
  “没错,就是趁火打劫,可是,中国自己提出要搞市场经济,西方国家提出这些要求,中国也就必须要响应了。”冯华解释道。他是个银行家,这种事情见得多了,冯啸辰一说,他就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这件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秦重自己拒绝三立的收购,这是企业行为,谁也无法干涉的。”冯文茹献计道。
  冯啸辰苦笑道:“如果能这样做,我还需要伤这个脑筋吗?现在的问题是,秦重已经划归西北省管理,西北省作为秦重的资产所有者,是倾向于与三立合资的,这能够成为他们招商引资的政绩。三立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向西北省提出控股秦重的要求,西北省是同意的,所以我们就很难办了。”
  “这就相当于企业本身愿意被外资控股,而啸辰你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要阻止这起收购案,是不是这样?”冯舒怡总结道。
  “是的。”冯啸辰道,“现在日本通产省以保障自由贸易的名义,要求中国外贸部同意这桩并购案,外贸部有些扛不住压力了。中国在这方面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事情,我想你们在德国应当是比较熟悉这种操作的,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呢?”
第六百零二章
他一定是教艺术体操的
  “这方面的办法还是很多的吧。”冯华轻描淡写地说道:
  “西方国家政府如果想阻止一桩收购案,可以找出无数合理的理由,全都是不违背关贸规则的。事实上,关贸总协定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地方,哪有人家一交涉,我们就必须让步的道理。”
  “可是,我们不了解这些技巧啊,叔叔,你能教我一些吗?”冯啸辰赖着冯华说道。其实他也不是完全不懂,只是想听听冯华有什么高招,或许对自己有些启发。
  冯华道:“比如说吧,对方在并购了企业之后,能不能保障原有职工的就业,以及当地的税收,这就是一个需要商讨的条件。如果对方并购之后会进行大规模的裁员,那么政府可以从保护就业的角度,阻止并购。”
  “这个恐怕难不住三立,他们不一定需要大规模裁员。”
  “还有就是工会的意见,如果企业里的工会反对外来投资者,政府也可以以此为由,阻止并购行为。”
  “工会的意见,如何体现呢?”冯啸辰问道。秦重当然是有工会的,但此工会与冯华说的西方企业里的工会大不相同,至少权力没有那么大。西方企业里的工会,对应于中国企业内部应当是指职工代表大会,当初韩江月想承包新液压的时候,徐新坤就是以职工代表大会的名义对她予以支持的,弄得塘阜县经委也没有办法。
  “可以由工会向法院或者政府提出要求,反对并购。哪怕他们没有什么过硬的理由,政府也会予以考虑。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政府也只是需要一个这样的借口而已。”
  “借口?嗯嗯,明白了。”
  “另外就是涉及到环保、农业、国家安全等等,只要愿意想办法,理由总是会有的。”冯舒怡在旁边乐呵呵地插话道,她是当律师的,这种把戏见得多了,此时也忍不住要提点侄子几句。
  冯啸辰点头不迭,冯华他们说的这些,冯啸辰也是知道的,现在听他们一说,他就更踏实了。徐振波要的不就是一个理由吗,正如冯舒怡所说,只要愿意,理由总是有的。
  春节过后,冯华一家三口便返回德国去了,晏乐琴留了下来,准备在国内多住一段时间。冯啸辰和冯凌宇都已经有了孩子,晏乐琴作为曾祖母,也希望能够和第四代亲近亲近。老太太今年已经是80高龄,但身体还很好,和冯姗玩上半天也不觉得累。
  冯啸辰可没有那么清闲,过完年,长谷佑都便催着要重开谈判,徐振波和石福林也表示不宜再拖延了,冯啸辰只能与王根基一道,重新坐到了长谷佑都等人的对面。
  “长谷先生,我们今天想讨论一下合资之后原来秦重职工的待遇问题。有消息称,三立控股秦重之后,会将秦重原有职工的工资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请问贵公司是否的确有这样的打算?”冯啸辰问道。
  长谷佑都正色道:“我们并没有做出这样的承诺。不过,我们控股秦重之后,会采取我们三立的工资制度,那些对公司有重要贡献的职工,工资是会得到大幅度提升的。”
  “也就是说,并不是全部职工的工资都能够得到提升?”
  “不是的。”
  “那么,关于这一点,你们是否向秦重的职工代表说明过呢?”
  “这个……恐怕没有必要吧?”
  冯啸辰掏出一份资料,说道:“我这里有一份总工会和上海晨报在秦重做的调查报告,其中有几个数据,希望长谷先生能够关注。第一,在这项涉及到835个样本的调查中,有95.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支持三立控股的前提是三立控股之后能够将他们的工资提高至少一倍。如果三立无法做到这一点,恐怕职工代表大会对于这桩合资案是会投反对票的。”
  “有这样的调查,我怎么不知道?”没等长谷佑都说什么,秦重的厂长陈琨已经瞪圆了眼睛,表现出惊诧的神情。
  冯啸辰道:“这项调查是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的,为了避免厂方的意见影响调查的客观性,第三方机构没有与厂方沟通,这也是国际惯例,长谷先生应当懂吧?”
  “呃……这倒是允许的。”长谷佑都讷讷地应道。
  这项调查,自然就是冯啸辰受了冯华夫妇的启发之后,指使小姨子杜晓逸去做的,至于说总工会那边,杜晓逸巧舌如簧,请他们出个名义还是很容易的。
  杜晓逸设计了一份问卷,拿给冯啸辰看的时候,直接就让冯啸辰笑喷了。就比如说刚才冯啸辰举的那个数据,问卷上的原题是这样的:
  请问,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你最愿意支持三立控股秦重。
  A、工资提高一倍以上;
  B、工资提高50%以上;
  C、工资维持不变;
  D、工资下降一半。
  “你们平时就是这样设计问卷的?”冯啸辰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有些不敢相信地对杜晓逸问道。
  杜晓逸自豪地回答道:“当然,我在学校专门学过民意调查的,我们老师是全国知名教授呢。”
  “他一定是教艺术体操的……”冯啸辰断言道。
  尽管知道这份卷子是多么不靠谱,但冯啸辰还是非常支持小姨子去做这项调查的。事实上,西方国家搞民意调查的时候,也没少玩这种把戏,这就如同后世郭老先生经常用的一个梗:你是喜欢我呢还是喜欢我呢,还是喜欢我呢?
  用这样的问卷去做调查,如果选A的达不到100%,那才是咄咄怪事呢。要说起来,老企业就是老企业,总还有那么几个另类的,所以最终并没有得到100%的结果,这倒使得数据看起来更唬人了。
  反正我做过调查了,你觉得我的调查不科学,我们可以讨论啊,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重做啊,只要你能耗得起时间。
  长谷佑都并没有看到这次调查的问卷,他虽然满腹怀疑,但却无从驳起,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就这个问题,我们愿意向秦重的职工做一个解释。另外,石主任和陈厂长是不是也可以帮我们做一些解释工作。”
  “这就涉及到我要引用的第二个数据了,89.2%的受访者表示,希望三立能够把这项承诺明确写到合同中去,因为他们对三立的口头承诺持不信任的态度。”
  “……”
  “还有第三……”
  “冯助理,我觉得这种调查也不一定非常客观吧?再说,职工的意见当然是很重要的,但企业并购不能完全以职工的意志为转移,咱们还是要讲一点民主集中制的嘛。”石福林听不下去了,赶紧出来打断冯啸辰的话。
  “是啊,冯助理,这毕竟只是媒体的一家之言,不足为信啊。”徐振波也附和道。
  冯啸辰道:“石主任,徐司长,企业并购要征求工会的意见,这也是国际惯例,我们不能破这个例吧?长谷先生,你认为呢?”
  长谷佑都只觉得脑袋有点晕,他完全明白这又是冯啸辰想出来的拖延计策,但要让他说不需要征求工会意见,他也说不出口。冯啸辰既然敢这样说,自然是做足了功课的。日本企业到美国、欧洲等地去兼并当地企业的时候,是遭遇过这种阻碍的,冯啸辰只要有心,就能够找出这样的案例,让他无话可说。
  “我想,我们会充分考虑这个问题的,我们既然想控股秦重,自然要尊重秦重职工的要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长谷佑都敷衍着回答道。
  于是,一次谈判又这样被耽误下来了。长谷佑都再次向公司求助,而公司也只能再次与通产省联系,通产省则再次联络中国外贸部进行磋商,最后商定各退一步,三立公司承诺在合资后给职工增加一些福利,而中方则愿意做好职工的安抚工作,避免与三立方面的冲突。
  当徐振波臊眉耷目地再次来到装备公司,向冯啸辰通报此事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一个更骇人听闻的消息。
  “什么,国防机密!”
  徐振波直接就从凳子上蹦起来了,这怎么又和国防扯上了?
  “的确涉及到国防机密。”冯啸辰严肃地说道,“我也是刚刚从秦重的前总工胥文良同志那里了解到,60年代我国研制核武器的时候,秦重承担了一部分离心机的制造工作,不含胥总工这些已经退休的同志,全厂还有将近1200名在职职工参与了这项工作,如果三立控股秦重,这些同志必须调离。”
  “冯助理,你是跟我开玩笑吧?”徐振波急眼了。有资格参加核工程的职工,最起码也得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现在过了30年,这些人肯定都是厂里最有经验、技术最好的那批老工程师、老工人,如果把这些人调离,秦重还能剩下什么?就几个食堂里洗菜的大妈,三立还会愿意合资吗?
  冯啸辰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徐振波,说道:“徐司长,我一点开玩笑的意思都没有。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我向科工委进行了确认,科工委给我们出具了文件,指出所有参与过国防重点建设的企业,如果要与外商进行合资,尤其是涉及到外商控股的情况,一定要注意保密要求,尽可能将相关人员调离原单位,以免泄密。”
第六百零三章
变成了摇钱树
  徐振波没有接冯啸辰手里的文件,而是没好气地斥道:“冯助理,我知道你和科工委的关系好,讨一个这样的文件不成问题。可是,这样的借口,是不是太生硬了?”
  冯啸辰嘻嘻笑道:“徐司长,你上次不是只要求我提供一个理由吗?国防安全,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现在冷战已经结束了,用这样的理由去敷衍外商,说不过去的。”徐振波不屑地说道。
  冯啸辰道:“徐司长,三立如果这样说,你就请他们帮我们在日本采购高精度的五轴联动机床和高性能控制芯片,只要他们能够帮我们买到,秦重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再插手。”
  “唉……”徐振波无语了,作为外贸部的干部,他哪会不知道冯啸辰提出的要求是日方不会答应的。冷战的确结束了,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高技术禁运并没有结束,高精度机床和高性能芯片都属于对华禁运的范围,其中的理由恰恰就是国防安全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