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451

  “嘿嘿,这都让你看透了,啸辰,你可真是太聪明了,我老王实在是佩服啊。”王伟龙略带几分尴尬地说道。
第六百二十七章
铁矿石换设备
  罗冶想卖自卸车,加贝国有需求,但却没有外汇,于是提出用铁矿石来抵货款。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除日本之外第二大铁矿石进口国,每年进口铁矿石4000万吨,需要使用几亿美元的外汇。如果罗冶能够用自卸车换到国外的铁矿石,就能够冲抵一部分铁矿石的进口,也就相当于为国家节省了外汇,或者算是变相地创造了外汇。
  王伟龙不是一个有宏观视野的人,但事关罗冶自己的利益,他的脑子便非常清楚了,能够算得清这其中的关联。冯啸辰甚至有些怀疑那个铁矿石抵货款的主意,就是王伟龙给加贝工业部长卢拉姆出的,只是在冯啸辰面前不敢承认罢了。
  站在国家层面上,自卸车换铁矿石,而且对方还承诺价格上有所优惠,这应当是一件合算的事情,但要让钢铁厂接受这批交换过来的铁矿石,就有一些难度了。罗冶本身就是冶金机械厂,与许多钢铁厂都有业务往来,要让人家接受一批铁矿石,倒也能够做到,大不了降点价而已。更困难的是另一个问题,是颇具时代特色的,那就是出口创汇任务的确定,这可是既有经济意义、又有政治意义的一个大问题。
  罗冶向国外销售了50台自卸车,价值2400万美元,这是要计算在安徽省的出口创汇成绩之中的。但如果罗冶换回来的不是外汇,而是一堆铁矿石,就没法算是创汇了。铁矿石卖给其他省区的钢铁厂,节省了这些省区的外汇使用,这些省区应当把节省下来的外汇额度转给安徽省,这是符合情理的。可人家手上攥着的外汇,凭什么转给你?如果罗冶要以外汇结算的方法让这些钢铁厂接受铁矿石,人家能答应吗?
  正是因为知道这其中的麻烦,王伟龙才不敢直接拍板答应卢拉姆的要求,而是要拉着冯啸辰来“参谋参谋”。所谓“参谋”,其实就是要让冯啸辰去帮罗冶解决这个复杂的外汇结算问题。冯啸辰是国家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而国家装备工业公司与其说是一家企业,不如说是披着企业外衣的国家机关,由他出面去协调全局性的业务,是更为妥当的。另外,冯啸辰个人在工业领域也颇有一些人脉,加上平素智计百出,王伟龙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冯啸辰去办,难度就小得多了。
  所有这些,都是王伟龙内心所想,但却不便直接向冯啸辰说出来的。他再三暗示,冯啸辰才恍然大悟,闹了半天,对方打的居然是这样一个主意。
  “老王,你学坏了,不是过去我认识的那个忠厚老实的老王了。”冯啸辰用手指着王伟龙,不无揶揄地说道。
  王伟龙装出一副惭愧的样子,说道:“冯总批评得对,我这不也是没办法吗?我们老厂长岁数大了,现在也不太管事,厂里的大事小情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这也是赶鸭子上架啊。要依着我自己的兴趣,我宁可回技术处去当个小处长,光是做做技术,用不着搞这些名堂,多舒服啊。”
  “哈哈,言不由衷吧?”冯啸辰揭露道,“老王,我怎么听说,安徽省经贸委已经决定让你接任罗冶的厂长了,你现在是提前进入角色吧?”
  “只是传闻,只是传闻,还没最后定呢。”王伟龙低声地纠正着冯啸辰的话,但语气里那股得意的感觉却是掩饰不住的。
  冯啸辰的消息自然是非常灵通的,有关王伟龙要接任罗冶厂长的事情,他早有耳闻,此时听王伟龙这话,心里就更加确定了。他竖着一个手指头,说道:“老王,冲咱俩在当年冶金局的交情,铁矿石的事情,我帮你解决。不过……”
  “5兆瓦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预研,我们投2000万。”
  王伟龙不等冯啸辰说完,便干脆利落地做出了承诺。
  冯啸辰上任伊始,便推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装备研发计划,要求对21世纪前半期的若干重要装备开展预研。这个计划是由公司战略规划部提出的,但具体的研究任务必须落到各家装备制造企业去完成。由于国家全面转身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企业的管辖权已经大为缩减,像这种需要巨大投入的研发任务,国家除非能够直接投入资金,否则很难要求企业主动去完成。
  冯啸辰的做法,是找各家企业商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加上诱之以利,让各家企业认识到这件事情是自己应当做,同时也是对自己有好处的。罗冶作为一家在电驱动方面有深厚积累的企业,分配到的研发任务便是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这是远远超出当前国际技术水平的一项研发任务,但如果能够拿下来,罗冶在10年后就能够在这一领域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对于罗冶的长远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冯啸辰去向罗冶推销这个项目时,罗冶的领导层一方面是怦然心动,另一方面又表示力有不逮。当然,这个力有不逮也是对外人说的,其实就是先叫叫苦,以便讨价还价。现在罗冶要求冯啸辰帮忙,冯啸辰说出来一个“不过”,王伟龙还能猜不出冯啸辰的意思吗?要求人办事,自己总得有所表示,所以王伟龙便爽快地答应拿出2000万来做这个风电设备研发项目,其实这也是罗冶内部已经决定的事情了。
  “50台自卸车,差不多2亿人民币的业务,你光拿出2000万来做风电,是不是有点太抠门了?”冯啸辰不满地说道。
  “2个亿只是销售额好不好?我们造车没有成本吗?”王伟龙叫着撞天屈。
  “你们的自卸车报价本身就比在国内高了三成,而且你刚才还说了,如果有50台车的批量,你们的成本还能降低一成,这一里一外,你们起码有1个亿的利润,你敢否认吗?”冯啸辰道。
  王伟龙的口气立马就软了几分,支吾道:“哪有那么大的利润嘛,产品出口到非洲去,我们还要派工程人员过去培训和维护的,这个成本也很高。这50台车,我们最多也就是5……呃,最多也就是6000万的利润,拿出三分之一来搞风电设备,也不少了。”
  “4000万,专款专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老吴交给你们的第一个节点目标,否则,我现在就回去帮林重谈判去。”冯啸辰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唉,冯总真是官升脾气涨啊……”王伟龙叹着气,说道,“好吧,谁让你冯总是我们罗冶的顶头上司呢,4000万就4000万吧,不过,铁矿石的事情和外汇额度的事情,你可得全包揽下来。这50台车,我们最少要拿回1800万美元的外汇,否则省里也饶不过我的。”
  “一言为定!”冯啸辰和王伟龙对了一下掌,以示互相承诺,然后说道:“走吧,去会会那位卢拉姆部长。”
  中国展团的展台原本也没多大,冯啸辰和王伟龙躲在一边商量事情,其实离罗冶的展位也没多远。两个人谈妥了条件,转身走了两步就来到了展位上,坐在展位外面椅子上正等着他们的几位黑人见王伟龙带人回来,连忙起身,向他们打着招呼。
  “卢拉姆部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国家装备工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冯啸辰先生,也是我们这次中国展团的领导。冯总,这位就是非洲加贝国的工业部长卢拉姆先生,这二位是卢拉姆部长的随行人员,迈厄尔先生和西多先生。”王伟龙给双方做着介绍。
  听到王伟龙的介绍,卢拉姆抢先向冯啸辰伸出了手,冯啸辰与他握了握手,互相问候了几句,然后便分别坐下了。
  “卢拉姆部长,刚才听王先生向我介绍,说你们有意采购50台我国罗丘冶金机械厂生产的175吨电动轮自卸车,但希望用铁矿石来抵偿货款,是这样吗?”冯啸辰先发问了。
  “的确如此。”卢拉姆有些怯怯地说道,别看他是个工业部长,但在这个展会上,还真不敢摆什么架子,也真没什么架子可摆。加贝国在非洲也算是一个大国,有3000多万人口,但一年的GDP也就相当于西方一家大企业的年销售额而已,他这个工业部长能够使用的资金,连人家一个营销总监都不及。这个世界是靠实力说话的,有钱的王八大三分,没钱就没有地位。卢拉姆深深地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展会上一直都极尽低调,生怕有一点做得不好会惹人笑话。
  “我们是一个穷国,不过我们也希望搞工业化。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大型露天铁矿,需要大量的露天矿设备。西方国家的设备相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昂贵了,而中国的设备是更符合我们国情的,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和中国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依靠中国的力量来帮助我们实现工业化。”卢拉姆谦恭而诚恳地说道。
  “你说的长期合作关系,是指什么呢?”冯啸辰问道,“难道卢拉姆部长的意思是说除了这50台自卸车之外,你们还希望从中国获得更多的矿山装备?”
第六百二十八章
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的确希望如此。”卢拉姆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我们希望能够全面提高矿山的机械化程度,使矿石产量提高到目前的五倍以上。”
  从非洲出发前往慕尼黑的时候,卢拉姆并没有这样宏大的目标。他原本的打算,只是采购一批矿山用的卡车,替换原来那批已经破旧不堪的车辆。这样打算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他囊中羞涩,拿不出更多的外汇来采购更好的设备。在中国展台的见闻,让这位工业部长的心中一下子燃起火焰。
  如果能够用铁矿石作为交换,获得全套的现代化露天矿装备,那么整个矿山的面貌就将焕然一新,矿石产量能够在现有水平上增加好几倍。用新增的产量来偿还设备款,对于国家财政以及外汇平衡都不会带来任何压力。而还完设备款之后,新增产能创造的外汇就能全部用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这就相当于从别人那里借了一只母鸡来给自己下蛋,何乐而不为呢?
  但刚才罗冶的这位王姓厂长对于这个方案显然是心存疑虑的,卢拉姆也能够猜测得出来,那就是用设备换回来的铁矿石要说服钢铁厂接受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卢拉姆自己是当工业部长的,对于企业间相互交易的难度当然也有所了解。王伟龙告诉他说要去请一位权力更大的领导来决定此事,此时坐在他面前的,显然就是王伟龙所说的大领导了。至于说这位大领导看起来是如此年轻,卢拉姆并不认为是什么硬伤,在加贝国,同样有非常年轻的政府高官,这些人往往都是名门之后,能量远比像卢拉姆这样靠技术上位的官僚要大得多。
  “你能把你们国家以及铁矿的情况向我介绍一下吗?”冯啸辰没有直接与对方讨论铁矿石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其他的问题。
  对于冯啸辰问的问题,卢拉姆并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这才是合理的节奏。此前,王伟龙就没有问过这方面的问题,这显然就是缺乏全局视角的表现了。用铁矿石偿还货款,存在着一个交货期的问题,而这就涉及到加贝国的国家信用以及铁矿本身的开采状况。如果加贝国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国家,今天签下的协议,到明天就有可能成了一张废纸,那么厂商自然就不敢向对方赊账了。反之,如果加贝国政权稳定,铁矿储量丰富,没有枯竭之虞,赊欠一些货款也就问题不大了,充其量也就是要考虑一下利息的计算问题而已。
  “我国自1966年独立以来,虽然经历过三次内战,但目前政局非常稳定,执政的加贝人民运动在民众之中拥有很高的支持率。尤其是在1985年,我国开始了工业化运动,经济增长率连续10年保持在5%以上,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内乱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至于我们目前正在开发的皮特西格铁矿,是葡萄牙人统治的时候就已经勘探出来的,但他们还没来得及开发。后来,因为内战的影响,这个铁矿的开发一直都处于非常初级的程度。直到1985年的工业化运动之后,皮特西格铁矿才进入了正式开发的阶段。据葡萄牙人留下的勘探结果,皮特西格铁矿的储量大约是26亿吨,矿石平均品位在40%至50%之间,属于一个富铁矿。矿山具备露天开采的条件,距离港口也非常近,开采出来的矿石可以很方便地装船海运。目前,皮特西格铁矿的年产量是600万吨,其中100万吨用于在国内冶炼,其余的500万吨全部出口到了欧洲。”
  卢拉姆侃侃而谈,他的英语水平不错,与冯啸辰交流不需要翻译介入,因此讲述起来还是非常顺畅的。
  “照你的设想,如果引入了全套的露天矿设备,你们可以把皮特西格铁矿的产量提高到2500万吨?”冯啸辰问道。
  “这是我们的估计。你看,迈厄尔先生就是我们的工程师,这就是他刚才做出的估计。”卢拉姆指了指自己身边的一个随从,说道。
  那位名叫迈厄尔的随从向冯啸辰点了点头,也操着略有些生涩的英语说道:“冯先生,这是我的初步估计,毕竟我们国家过去并没有大型露天矿开采的经验,我们对于大规模的开采会遇到什么困难还不太清楚。不过,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包括大容积挖掘机、大型电动轮自卸车等在内的采掘和运输设备,把产量提高5倍应当是能够做到的。我在文献上看到过,巴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生产规模都在1亿吨以上,我们的铁矿达到2500万吨的产量,不算太困难。”
  “那么,你们的产量提高之后,销售问题能够解决吗?”冯啸辰又问道。
  卢拉姆的表情一下子就有些僵了,他迟疑了片刻,说道:“冯先生,实话说,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矿石的销路。我们目前的矿石在欧洲市场上销路也并不好,他们更喜欢澳大利亚以及巴西的铁矿。我们此前也曾经和欧洲的几个大进口商接触过,他们说目前欧洲的钢铁市场并不景气,对铁矿石的需求也在下降。我们原有的500万吨销量都面临着缩减的风险,再增加销量的可能性非常小。”
  这番话,卢拉姆原本并不打算对冯啸辰说起,但他又担心如果吹牛过头,冯啸辰直接要求他们用销售矿石获得的外汇来支付设备款,届时他就不好推脱了。
  也多亏了卢拉姆没有向冯啸辰吹牛,因为冯啸辰对于卢拉姆说的情况,其实是早就知道的。对于欧洲的经济状况,冯啸辰一直都非常关心,因此卢拉姆说的欧洲钢铁市场萎缩的情况,冯啸辰也是心知肚明。欧洲需要进口的铁矿石数量本来就不多,而他们又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矿业集团有传统联系,当然会优先考虑进口这些地方的矿石,哪会考虑加贝国的供应。
  “既然你们现有的铁矿石销售都存在困难,为什么还要购买设备、增加产能呢?你们就不怕增产的矿石完全卖不出去吗?”冯啸辰提醒道。
  卢拉姆露出一个苦笑,说道:“冯先生果然敏锐,其实我们也是左右为难。铁矿石是我们加贝国最重要的出口物资,我们迫切需要利用出口铁矿石获得的外汇来采购机器设备,完成我们自己的工业化。欧洲人不愿意接受我们的矿石,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矿石价格偏高,而这又是因为我们的采掘技术落后。我的考虑是,如果我们能够引进先进设备,就能够降低矿石成本,这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提高。”
  “万一你们降低成本之后,欧洲国家还是拒绝你们的矿石呢,你们怎么办?”冯啸辰毫不客气地质问道。
  “……”卢拉姆哑了,这也是他担心的事情。他所以会向王伟龙提出用矿石换设备,就是存在着准备矿石卖不出去的想法,这样做至少不会使加贝国背上债务。
  冯啸辰微微一笑,说道:“卢拉姆部长,恕我直言,欧洲国家削减铁矿石进口数量,是必然的结果,你不必心存侥幸。贵国的铁矿规模并不大,开采成本肯定高于澳大利亚、巴西等地,所以欧洲企业就算要进口铁矿石,也不会考虑从贵国进口,你们扩大产能之后的唯一结果就是矿石滞销,然后整个国民经济再度陷入停滞。”
  “这个……倒不至于吧?”卢拉姆结结巴巴地反驳道,幸好他的脸色是黑的,看不出变白的迹象。他的那两个随从迈厄尔和西多,都已经目瞪口呆了,显然冯啸辰的话是说到他们几个人的心底里了。
  “冯先生,我们了解到,贵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铁矿石需求量非常大,已经是世界上除日本之外的第二大铁矿石进口国,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进口加贝铁矿石的意向?”西多在沉默了一会之后,试探着向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把手一摊,道:“我国的确正在加大铁矿石的进口量,但我们的主要进口来源地是澳大利亚,因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无论是品位,还是供应的稳定性,再加上运输成本,都远远优于加贝的铁矿石。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产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我国的需要,我国为什么要从加贝进口铁矿石呢?”
  “这是因为……”西多硬着头皮说了几个字,但终于还是没有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冯先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卢拉姆说话了。他毕竟是个工业部长,见识比两个随从要多。他发现,冯啸辰虽然口口声声说加贝的铁矿石对中国没什么意义,但却并没有要拂袖而走的意思,显然是在等卢拉姆的话,以便与卢拉姆在铁矿石的问题上讨价还价。
  冯啸辰露出这般嘴脸,想得到的好处肯定是很多的,卢拉姆如果要和他谈判,就得准备让他狠狠地宰上一刀。可是,明知如此,卢拉姆也无法拒绝,因为中国市场可能是卢拉姆能够抓住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了。
第六百二十九章
合作开发
  冯啸辰见卢拉姆已经上道了,也就不再兜圈子了,他说道:“卢拉姆部长,你先前提出的用铁矿石来交换设备的方法,我们是无法接受的。罗冶并不是一家冶金企业,他们获得铁矿石没什么用处,而如果他们要向其他钢铁企业销售这些铁矿石,就相当于替你们充当了推销员,我想你们是不会给他们付佣金的。”
  卢拉姆连忙声明:“不不不,我已经向王先生表示过,我们的矿石结算价格,可以在国际市场价格的基础上下调10%,这就相当于我们支付的佣金了。”
  “可是,从加贝到中国的运费,远远高于从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费,你们所降低的那10%,根本不足以弥补运费的损失。”
  “那……如果我们同意下降15%呢?”
  “呵呵,15%?”
  “20%!”
  卢拉姆也是豁出去了。矿石这东西,如果采不出来,那就和废石头没什么区别。只要能够多采一些矿石出来,降价20%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他明白,眼前这位冯先生算计非常精明,已经吃准了自己没有还价的资本,所以自己就只能伸着脖子等对方来砍了。
  冯啸辰却并没有接受卢拉姆的输诚,他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就算是你们愿意降价30%,罗冶也不可能接受这个方案。推销铁矿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罗冶并不是一家销售代理公司,不可能把精力浪费在这样的事情上。”
  “啸辰!”王伟龙在旁边听不下去了,低声地喊了冯啸辰一句。他请冯啸辰过来,可不是让冯啸辰来砸锅的。就算冯啸辰不愿意帮他们推销铁矿石,王伟龙宁可自己去沿街叫卖,也要把这桩交易做成。冯啸辰如果仅仅是用这样的手法来帮着压价,王伟龙当然是喜闻乐见的。但眼看着冯啸辰把话说死了,王伟龙哪里还能淡定下去。
  听到王伟龙的出声,冯啸辰没等他说什么,便回头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保持沉默,然后又转回头去,向卢拉姆说道:“卢拉姆先生,我倒有另外一个主意,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
  “当然,冯先生的主意,肯定是非常出色的。”卢拉姆摆出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他此前知道冯啸辰是想促成这桩交易的,所以反而不像王伟龙那样着急。现在听冯啸辰要给他出主意,他当然是欣然接受了。
  冯啸辰道:“我觉得,以贵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要想开发好皮特西格铁矿,难度是非常大的。就算我们同意接受矿石换设备的条件,你们除了用于支付货款的矿石之外,其他的矿石又如何销售呢?我倒是建议你们引入一个战略合作伙伴,与你们共同开发皮特西格铁矿,你们只负责提供资源,这个战略合作伙伴负责提供资金用于购买设备。这样一来,你们可以获得设备,而罗冶方面则不需要接收铁矿石作为货款,岂不是两全其美?”
  “战略合作伙伴?”卢拉姆心念一动,“冯先生能够给我们推荐一个合作方吗?”
  “完全可以。”冯啸辰这回答应得非常爽快,“中国有许多家钢铁企业都有这样的投资能力,我愿意替卢拉姆先生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意向。不过,既然是战略合作,有些合作条件恐怕就要事先确定下来,这样我也好向他们进行解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