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451

  屈建中点点头,道:“这件事的确非常重要。接到你的电话之后,我专门找人了解了一下,据矿产部门的专家分析,皮特西格铁矿的远景储量,有可能达到80亿吨以上,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铁矿。如果我们能够参与这个铁矿的经营,对于保障我国的铁矿石进口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这个铁矿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开采成本远远高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加上运输距离较远,价格比进口澳大利亚铁矿要高出30%以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几家大型钢铁厂对于使用皮特西格铁矿的矿石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用说参与对铁矿的投资了。你在电话里说的那个方案,在现实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呢。”
  冯啸辰道:“这一点我也估计到了。不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几家钢铁厂可以从眼前利益出发,拒绝皮特西格的铁矿石,但从国家经贸委的角度来说,不能这样短视,这个铁矿我们是必须要坚决拿下的。”
  “你说得很对。”屈建中道,到了他这个位置,这种账怎么会算不过来,他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国家的财政依然很紧张,要对皮特西格铁矿投资,只能依靠企业,国家是拿不出钱来的。而企业这边有自己的小九九,咱们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强调政企分开,政府也不方便直接向企业下命令,那么如何说服这些大钢铁厂参与投资,就是一件难事了。”
  说到这里,他似笑非笑地瞟了冯啸辰一眼,其潜台词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总是个优秀企业家
  “这件事我来协调吧。”
  冯啸辰也懒得去推脱了。早在和卢拉姆谈合作的时候,他就知道和国内这些钢铁厂打交道的事情是要落在他身上的。
  这些年,中央提出搞市场经济,政府对企业的约束力不断下降,要想说服企业做事,必须要拿出一些好处来交换才行。经贸委倒也不是拿不出什么好处,但总不能随便遇到一点事情就答应一些条件吧,地主家里也没多少余粮了不是?再说,上级主管部门的威信还要不要了?这样一来,经贸委要出头办这件事,难度就非常大了。
  冯啸辰的情况就不同了,他联系的企业多,又屡屡能够折腾出一些赚钱的办法,很多企业都愿意听他的调遣。这样一来,他想办点事情也就容易得多了。此外,冯啸辰行事大胆,不拘一格,有些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却敢做,这也是他能够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原因所在。
  就促成国内钢铁企业与加贝国合作开发皮特西格铁矿这件事而言,其实对于这些钢铁企业也是有好处的。但如果由经贸委出面来谈,这些企业虽然知道有好处,也照样要端端架子,让经贸委出点血。而如果换成冯啸辰去谈,对方要想这样拿腔作调,恐怕就要掂量掂量了,小冯总可是向来以不按套路出牌而著称的哟。
  屈建中也是因为知道冯啸辰的本事,所以才会做出一个为难的样子,等着冯啸辰主动请缨。冯啸辰倒也没让他失望,非常爽快地就接下了这件事,这让屈建中很是高兴。
  “你先去和他们协调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向委里汇报,委里会给你提供一切的支持。”屈建中这样许诺道。明明是一件对国家大局有好处的事情,却要人家小年轻去跑腿,屈建中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因此便扔给了冯啸辰一柄尚方宝剑。
  “谢谢屈主任。”冯啸辰应道,接着又说道:“除了铁矿的事情,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我奶奶提议让咱们在欧洲建立一个欧洲研究院,专门招募欧洲的一流工程师,为国内研发技术。”
  “招募欧洲的工程师?还是一流工程师,这得花多少钱啊!”饶是屈建中身居高位,见多识广,这一刻也被冯啸辰说的事情给吓着了。
  “欧洲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工程师失业的也很多,其中有不少失业工程师的水平是很高的。他们的开价不高,周薪也就是500美元到800美元的样子。”冯啸辰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还不高?”屈建中皱着眉头道,“就算是500美元吧,合人民币就是4000块钱。一个月算4周,那就是16000块钱的工资,抵我工资的20倍了。”
  冯啸辰道:“屈主任,咱们的账不能这样算。如果按周薪500美元计算,一年52周,也就是26000美元。您算算看,咱们有些企业从欧洲引进技术,动辄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其实这些技术也并不复杂,找几个欧洲的工程师研究一下也能搞出来。这样一算,总体来说还是省了钱呢。”
  “如果真的是找几个欧洲工程师随便研究一下就能够搞出来的技术,那么咱们自己的工程师去搞,为什么就搞不出来呢?同样的这些钱,在国内可以聘到20倍的人手,难道咱们20个人还比不过他们1个?”屈建中带着几分疑惑地问道。
  冯啸辰道:“他们这些人的经验,是咱们的工程师所缺乏的。其实我们花钱买的就是他们的经验,我们自己当然也能够摸索出这些经验来看,但这需要时间。我想过了,如果欧洲研究院建起来,我们要从国内派一些工程师过去与那些欧洲工程师一起工作,另外还要建立起一套远程办公系统,让呆在国内的人能够和他们随时沟通。”
  “随时沟通?你不会是想用长途电话来沟通吧?”屈建中又是一惊。
  “当然不是。”冯啸辰微笑道,“屈主任,我这次到欧洲去,感觉到欧洲的互联网发展已经非常快了,咱们国内现在也已经接入了互联网,未来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办公肯定是要普及的,这样的沟通成本是非常低的。”
  “互联网?你是说Internet?”屈建中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冯啸辰说的概念。此时互联网在欧美已经非常普及,接入的用户终端达到了几千万台,中国则是刚刚接入互联网,能够上网的计算机非常有限。虽然如此,但互联网的概念却已经是炒起来了,报纸上不时就有这方面的文章,只是互联网的名字还没有确定下来,有叫Internet的,有叫信息高速公路的,也有叫互连网络的。后来国家觉得名字太乱,尤其是Internet的叫法与语言文字普及的要求相悖,于是做了一个规定,将其统一称为因特网。不过,因特网这个官定的名字最终并没有得到普通人的认可,反而是互联网这种民间叫法占据了上风。
  屈建中是知道Internet这回事的,经贸委还专门请中科院计算所的专家来给大家讲过Internet。对于互联网能够做什么事情,计算所的专家讲得云山雾罩,大家听了个晕晕乎乎,也不知道专家说的东西里有多少是真的。话又说回来,搁在1995年,能预见到互联网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的人,除了冯啸辰,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当年最大胆的想象,放在后世来看,都实在是太过于保守了。
  屈建中自知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些老化,这种新技术方面的问题,他是肯定不如冯啸辰更明白的,于是也就不再纠缠于远程办公这样的事情,而是说道:“你的想法有一些道理,但一个工程师将近3万美元的成本,恐怕财务上没法交代啊。委里要挤一挤,拿个一两百万美元出来,也不是不行,但这笔钱要上会讨论,我估计十有八九是通不过的。”
  冯啸辰摇头叹道:“唉,说到底,还是咱们的思想太僵化了。明明是一件好事,却要顾忌什么财务制度。如果换成民营企业,老板看好的事情,直接就掏钱去做了,哪里还需要上什么会。”
  屈建中也是习惯了冯啸辰这种天马行空的思维,他说道:“制度还是要坚持的,如果每件事都可以例外,最后就不知道要出多少漏洞了。欧洲研究院这件事,你打一个报告上来,我请几位领导都看一看,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立一个专项。不过,我可提前说好了,就算是要立一个专项,经费也不会太多,一年150万美元到顶了。这样你也就能够聘到50个工程师,是不是显得有点太少了?”
  冯啸辰道:“屈主任,其实这件事我已经安排人在运作了,目前还不需要委里出钱。到欧洲去建研究院,也是一件比较敏感的事情,由国家直接出面不太合适,所以我让包总的辰宇信息公司出面去组建了。”
  “你是说包成明?”屈建中问道。包成明是这一次工程机械展团的出资人,屈建中也是因为这个而知道了他的大名。
  冯啸辰点点头,屈建中便说道:“这位包总可真是一个能够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的优秀企业家。这一次你们去慕尼黑参展,如果不是包总事先垫了钱,恐怕就难以成行了。你们在慕尼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你是首功,包成明次之。过几天经贸委将会召开一个小型的表彰会,我会亲自给包成明颁奖的。”
  “那我就先替包总感谢屈主任了。”冯啸辰道。
  屈建中又道:“虽然包总非常热心,但咱们也不能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人家做奉献。我知道你和包总的私交不错,但欧洲研究院的事情是公事,你让他出钱去搞,合适吗?”
  冯啸辰笑道:“屈主任,您放心吧,这件事对于包总可是有好处的。我让包总组建这个研究院,未来研究院可以为各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技术支持都是要收费的。国内企业派人去欧洲研究院学习,也是要付费的。”
  “这个应该。”屈建中点头道,“如果欧洲研究院真的能够达到你说的效果,那么让企业出一些钱也是应该的,谁受益谁出钱,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原则嘛。”
  冯啸辰赶紧附和道:“是的是的,我也是这样考虑的。这次在慕尼黑,我和林重、罗冶等几家大企业的带队领导谈过这件事,他们都觉得这个方案不错,已经跟包总预约了,让包总替他们网罗几个机械方面的工程师呢。”
  这件事情,冯啸辰的确是已经和王伟龙、林重的带队副厂长刘旺等人谈好了,这些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引进、消化、吸收,目前技术水平都很不错,但与欧洲的大厂商相比,却又差着一些火候。差的这一把火,其实就是经验,非得有几个在“顶级豪门”里呆过的工程师来指点一下,国内的企业才可以跨过这道门槛,进入一个自在世界。
  冯啸辰选择在这个时候向屈建中汇报此事,也是要讨一个许可。欧洲研究院的事情一旦做大了,经贸委方面肯定会关注到的。这件事毕竟是冯啸辰发起的,事先不向领导汇报,以后可就说不清楚了。
第六百四十二章
刘大姐
  屈建中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冯啸辰并没有在屈建中那里呆太长时间。他过来的主要目的是向领导报个到,相当于请安的意思,再简单汇报一下最重要的事情。至于这次展会的其他成果,他得让手下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报告,这就不是今天能够完成的事情了。
  从经贸委出来,冯啸辰带着蒙洋回到了公司。一进门,便见办公楼门前站了一堆人,都在等着欢迎他归来。见冯啸辰下车,众人一拥而上,问候辛苦的、称赞成绩的、心疼领导黑了瘦了的,鸡一嘴鸭一嘴,让冯啸辰都不知道接谁的话才好了。他能够让办公室下通知禁止大家去机场迎接,但这种在办公楼门口迎接的礼仪,他实在是没法说什么的。毕竟领导也是要吃五谷杂粮的,不能做得这么超凡绝俗。
  “你们干什么呢?冯总坐了一天的飞机,又刚刚到经贸委领导那里去汇报了工作,现在辛苦得很,你们这是不打算让冯总休息一会吗?”
  一个老太太挤到冯啸辰的身边,转过头对众人厉声喝道。此人正是办公室的老主任刘燕萍,别看她已经奔六的岁数,可身体保养得很不错,说话时候的中气显得比十几年前还足,再加上资历的加成,一张口就把众人都给镇住了。
  众人有些悻悻然,不过还是一个个找着理由,想刷一下存在感:
  “冯总,那我一会去向您汇报一下工作,三峡水轮机组的事情,有些新情况,等着您指示呢!”
  “冯总,关于西气东输设备招标的事情,我们又做了一个新方案,一会我拿过去请您过目……”
  “冯总……”
  刘燕萍再一次打断了众人的话,说道:“大家都打住,今天谁也不许去向冯总汇报工作,冯总今天的任务就是休息,有什么事情,你们明天再说。”
  “对对对,你看我都糊涂了!”
  “冯总,您好好休息,我这边的工作也不急,我们自己先再讨论一下。”
  “是啊是啊,冯总真是辛苦了,在德国肯定是天天都没休息好,你看,啧啧啧……”
  众人陪着笑脸,嘴里念念叨叨地,各自返回自己办公室去了。刘燕萍看着他们,无奈地摇摇头,这才对冯啸辰说道:“啸辰,一路辛苦了吧?先回办公室吧。”
  冯啸辰笑道:“我不辛苦。刘姐,我看您的精神头倒是比我出国之前还要健旺了几分呢。”
  “哈哈,我一个快退休的老太太,有什么健旺不健旺的,再健旺不就成了老妖精了吗。”刘燕萍自我揶揄道,她算是整个装备公司里和冯啸辰交情最深的人,与冯啸辰说话也就比较随便了。冯啸辰在私下的场合一直都尊称她为刘姐,这让她觉得很是自豪。
  在装备公司,像刘燕萍这样的老人还有几位,比如吴仕灿、薛暮苍等。他们是不会像前面那些人那样上赶着来献殷勤的,在刚才的欢迎人群中,就没有吴仕灿的身影。至于薛暮苍,此时并不在京城,他已经被委任为极限制造基地的主任,目前正在浙江省主持基地的工作。
  在刘燕萍和蒙洋的陪同下,冯啸辰回到了自己的总经理办公室。放下东西,蒙洋便开始给冯啸辰沏茶,并给刘燕萍也沏了一杯。刘燕萍阻止了其他人向冯啸辰汇报工作,她自己却是要第一时间来汇报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就是领导的大管家,别的事情可以放一放,有关公司内部的各种情况,领导是必须要及时了解的。
  冯啸辰出国这半个来月,公司里也没发生什么大事,不外乎就是哪个上级部门下了一个新通知,要不就是哪个职工上班路上闪了腰,目前正在住院治疗。公司里的日常事务有副总经理郝亚威等人管着,其实也没冯啸辰啥事,刘燕萍的汇报主要就是走个程序,让冯啸辰对公司的重要事情有些了解而已。
  “对了,刘姐,今天这个情况倒是让我有了一个想法,咱们公司应当建立一套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了。”听完刘燕萍的汇报,冯啸辰说道。
  “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是怎么弄的?”刘燕萍有些懵,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这四个词她都懂,最后一个词她写文件的时候经常用,只是从来不知道具体含义。现在冯啸辰把这四个词合到一起,她就不太理解了,办公也能自动化,那自己这个办公室主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冯啸辰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个概念,在国外已经比较流行了,但对国内的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像蒙洋这样的年轻人,或者像吴仕灿那种时刻追踪国际先进技术的人,或许会明白一点,指望刘燕萍理解这个概念,实在有些难为她了。
  “办公自动化系统,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辅助实现内部信息的传递。比如今天我一回来,就有这么多人要找我汇报工作,我根本应付不过来。如果有一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家可以把报告、方案等等发送到我的计算机上,我看完之后,再把意见反馈到对方的计算机上。这样大家就不用互相凑各自的时间,也省掉了见面寒暄的麻烦,能够极大地提高办公效率。”冯啸辰解释道。
  刘燕萍想了想,点点头道:“嗯,这个事情我倒真的是听吴部长说起过,他说美国那边现在都在搞什么无纸化办公,领导批示文件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不需要打印出来签字。我还说咱们中国没那么先进呢,原来冯总你已经打算这样做了。”
  “这是趋势,咱们必须搞起来。”冯啸辰道,“我这次在德国的时候,已经委托辰宇信息公司的包成明帮助我们组建欧洲研究院,暂时由包总那边代管,但具体业务却是和我们相关的。一旦欧洲研究院建立起来,双方要进行信息交流,没有一个办公网络是实现不了的。此外,咱们和那些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也要逐渐转到网络上完成,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目前国内搞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单位不多,咱们可以在这方面带个头,起一个引领作用。”
  “太好了,我马上就让信息科的小吴去办。”刘燕萍答应得极其爽快,她虽然仍然不是很清楚这个办公系统的作用,但以她与冯啸辰共事多年的经验,她知道一旦冯啸辰看好的事情,是绝对没错的,她只需要照着执行就行了。
  刘燕萍说的小吴,是行政部下属信息技术科的科长吴浦,是公司里的计算机权威。冯啸辰是从信息时代穿过来的人,对于信息化建设一向非常重视。公司早就已经普及了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也走在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前列。吴仕灿的战略规划部因为需要追踪国际前沿技术,甚至已经接入了国际互联网,成为国内最早接入互联网的几十家单位之一。因为信息化建设的任务非常重,公司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科,所有和计算机相关的事务,都是交给这个部门负责的。
  谈完这些事情,刘燕萍起身告辞,冯啸辰也站起身来,他看了看手表,发现还没到去赴晚宴的时间,便对蒙洋吩咐道:“小蒙,你给吴部长打个电话,看他有没有时间,请他过来聊聊。”
  蒙洋正准备去打电话,刘燕萍却是像想起什么一样,拍着自己的脑袋说道:“哎呀,你瞧我这记性。啸辰,你先别忙着约老吴,我办公室里还有两个你的客人等着要见你呢。我跟他们说了你今天刚下飞机,非常辛苦,可他们中间的一个就是你的硕士同学,那个在沈阳招商局挂职的祁瑞仓。他说他知道你今天回来,就是专程赶这个时间来见你的,不管你多辛苦,他都必须要见你,你说说看,这人得有多不讲理。”
  冯啸辰一愣:“祁瑞仓?他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
  “估计是小郑说漏嘴了吧。”刘燕萍道。
  冯啸辰笑了:“也罢,既然他说必须要见我,那刘姐你就请他过来吧。对了,你是说他们有两个人,另外一位是谁?”
  “不知道,那个祁瑞仓也没介绍。”刘燕萍装着愤愤然地说道。祁瑞仓自从前年去沈阳招商局挂职当副局长,这两年一直都呆在沈阳,而且似乎是越干越有劲头的样子。为了跑项目,祁瑞仓曾经来过好几回装备公司,刘燕萍也就因此而认识他了。
  祁瑞仓是个性格不羁的人,哪怕冯啸辰当了装备公司总经理,他也没一点敬畏的意思,有时候当着外人的面还一口一个“老幺”地称呼冯啸辰,让冯啸辰也是颇为无奈。刘燕萍从中能够感觉着二人关系的亲近,所以才没有强硬地拒绝祁瑞仓要会见冯啸辰的请求,换成一个其他人,在冯啸辰刚出国回来的时候就要求会见,刘燕萍肯定是要挡驾的。
  冯啸辰点点头,道:“那就麻烦刘姐请他们过来吧。老祁这个人是无事不会登门的,他这样急着见我,想必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吧。”
第六百四十三章
来了个美国博士
  刘燕萍出去,少顷便带着祁瑞仓回来了,跟在祁瑞仓身边的还有一位年轻人,西服革履,看起来像是受过一些西方教育的样子。冯啸辰一见祁瑞仓,便赶紧上前,一边与祁瑞仓握手,一边满脸歉意地说道:“老祁,真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不知道你在等我,所以先处理了一下其他的事情。”
  “这都怨我,是我没向冯总说起这件事的。”刘燕萍在旁边给领导帮着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