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451

  冯啸辰安慰说:“这倒也没必要,再说,就算你老曹出来跟大家对着干,也改变不了什么问题。说到底,这就是体制上的不足,我们放权放得太多了,以至于企业完全不顾大局,很难拧成一股绳了。”
  “那么,啸辰,你打算怎么办呢?”曹广山问。
  冯啸辰笑道:“还能怎么办?阎厂长不是答应给1800万了吗?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成果了。咱们国家的钢铁企业这么多,每家出一点,不就凑够了吗?”
  “可是,经贸委的通知里,不是说要投入5亿美元吗?如果其他家钢铁企业也像我们一样,只拿出不到2000万来,咱们国家总共也就是十几家钢企,你怎么能够凑出5亿美元呢?”曹广山替冯啸辰操心道。
  冯啸辰说:“老曹,你糊涂了,谁说我们国家总共也就是十几家钢企?霞钢、东钢它们,难道不是钢企吗?”
  “霞光钢铁厂?你是说,民营钢铁厂也可以参加?”曹广山惊诧地问道。简称为霞钢的霞光钢铁厂是滨海省的一家民营钢铁厂,最早不过是一家乡镇小钢厂,这几年发展极其迅猛,去年的钢产量已经与江城钢铁厂基本持平了。霞钢的厂长屠可纯是个野心勃勃的农民企业家,他把获得的所有利润都投入了扩大再生产,这几年从国外买进了五六套二手冶金设备,又购置了七八套国产设备,产能不断扩张,今年产量超过江钢已毫无悬念。
  虽然霞钢、东钢等民营钢铁企业的产能与江钢等国有钢企不相上下,未来的发展更是不可限量,但如曹广山这样的老国企干部依然不将它们视为钢铁行业的一部分,讨论行业情况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把它们忽略掉。
  在看到经贸委要求钢铁企业参与皮特西格铁矿建设的通知时,江钢的所有厂领导都忽略了霞钢等民营企业的存在,而只是用国有钢企来进行衡量,从而得出自家需要拿出七八千万美元的判断。如果把这些民营企业也算上,那么江钢要分摊的费用就会减少一半以上。可是,在大家看来,让民营企业参与海外投资是不可能的,这些民营企业,不就是游击队吗?有自己这些正规军在,游击队哪有说话的份儿?
  听到曹广山的质疑,冯啸辰笑道:“老曹,这就是你的狭隘了。民营企业怎么就不能参与海外投资了?不瞒你说,我来江钢之前,与霞钢的屠总通过电话,他表示,不管其他企业出多少钱,不足的部分,他负责兜底。有他这句话,我就有底了,江钢出钱也罢,不出钱也罢,我有什么可为难的呢?”
第六百七十六章
日后肯定会后悔的
  “他真是这样说的?”
  “闹了半天,经贸委是把民营钢企也算进去了,我说这个姓冯的不着急呢。”
  “早知如此,咱们连1800万都不用给了,出个千把万就够了,省下800万美元,也是小七千万人民币呢,够盖多少职工宿舍啊。”
  “就是,现在那些民营企业可太有钱了,不让他们出钱,让谁出?”
  “……”
  江钢的厂部小会议室里,阎德林等一干厂领导和中层干部听罢曹广山带回来的话,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前冯啸辰接受江钢的出价太爽快了,让大家都觉得有压力,所以才公推曹广山去向冯啸辰刺探消息。要说起来,曹广山可真不是当间谍的最佳人选,因为他实在是太老实了,大家都担心他没套出冯啸辰的话,反被冯啸辰把话套出来了。
  实践表明,大家的担心是完全正确的,曹广山的确是在冯啸辰的拷问之下说了大实话,不过还好,回来向阎德林等人汇报的时候,他略去了对冯啸辰泄密的那一段,这也充分说明,再老实的技术宅,也是有点情商的。
  冯啸辰说民营霞光钢铁厂的厂长屠可纯扬言可以兜底,大家虽然没有去求证,但凭着以往与屠可纯交往的经验,可以判断出这句话并非虚言。冯啸辰好歹也是个体面人,不可能说这样明显的谎话。如果屠可纯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那么冯啸辰最多也就是说某个民营企业家会这样做,而不会直接点出具体的名字。
  “老曹,依你的判断,冯啸辰对我们江钢有没有意见?”
  待众人鼓噪完之后,阎德林向曹广山问起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否需要江钢出钱,是一个方面,而江钢是否主动出钱,是另一个方面。江钢只拿出1800万美元,在态度上明显是不够配合的,这就是不给冯啸辰面子了,甚至可以上纲上线到不给国家经贸委面子,冯啸辰是完全有可能心存怨念的。
  当然,如果江钢的作为并不会影响到皮特西格铁矿开发的问题,冯啸辰的怨念就会少一点。反之,坏了冯啸辰的事,对方与自己可就是不死不休的仇恨了。
  曹广山在心里回顾了一下与冯啸辰交谈的过程,摇摇头说:“我觉得,冯总对咱们江钢好像没有什么意见,最多是觉得我们不太争气吧。”
  “不太争气?这是什么屁话!”生产处长滕兆良不满地说。不太争气这种说法,适合于长辈评价晚辈,也适合于领导评价下属,而且还必须是那种一手提拔起来的下属,否则是没有资格说的。现在曹广山说冯啸辰对江钢的态度居然是觉得江钢不太争气,这就把江钢的一干领导都看低了。
  曹广山也自觉失言,因为冯啸辰并没有说过不太争气这样的话,这个感觉是他总结出来的。他想了想,说:“可能是我表达不当吧,我觉得冯总对于江钢,好像有点同情的样子。”
  “同情?”
  这一下大家都有些懵了,自己去年一年赚了10亿元的利润,全厂职工光是资金就发了几千万,整个江城市谁不羡慕江钢的福利好?冯啸辰有什么理由对江钢表示同情呢?
  阎德林说:“老曹,你把你和冯啸辰的谈话,完整地跟大家说说看,我们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和冯总的谈话?”曹广山的脸上露出迷茫的神情,他拼命地回忆着二人对话的过程,可是除了冯啸辰给他沏茶,畅谈大营抢修以及感慨体制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内容了。这期间,二人说到了出国指标的事情,但这件事是曹广山不能向同僚们坦白的。他隐隐约约觉得还有一件什么事情,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好像也没说什么。”曹广山说,“我们就是聊了一些过去的事情,然后就说以皮特西格铁矿的事,他说咱们江钢出多少钱都无所谓,反正有霞钢的屠总兜底。”
  “就这些?”
  “就这些。”
  “那你为什么说他对江钢有同情的意思呢?”
  “……”曹广山哑了,这个同情其实也是他脑补出来的,并不是冯啸辰的原话,甚至也不是冯啸辰的暗示。可曹广山就是觉得,冯啸辰在与他聊天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都带着一种怜悯苍生的神情,这不是在同情江钢,又是什么呢?
  唉,所托非人啊,阎德林在心里叹了口气。指望曹广山去抓住冯啸辰话里的机锋,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可江钢又没有第二个能够与冯啸辰聊天说闲话的人,换个别人去,不过是把会议室里的交谈重复一遍,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曹广山也没有白跑一趟,毕竟他带回了关于霞钢的消息。有人兜底,阎德林心里就踏实一些了,至少经贸委不会因为此事而大动干戈了。
  冯啸辰一行在江钢又呆了两天,主要是考察炼钢、轧钢设备的使用情况。十几年前,重装办推动秦重、浦重等几家企业从西德、日本等国引进冶金装备制造技术,目前已经有了成效。江钢这几年新添的设备,都是由秦重和浦重自行设计制造的,只有一些关键部件仍需进口,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秦重和浦重都属于装备工业公司旗下的加盟企业,江钢在与这些企业签约采购设备的时候,装备工业公司是作为第三方见证人出现的,承诺了对设备质量负责。冯啸辰到江钢来,考察一下国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是分內之事。
  阎德林安排了曹广山、滕兆良、张琳等干部陪同冯啸辰考察,其间众人也在找机会试冯啸辰的口风,想了解到更多关于皮特西格铁矿投资一事的信息。但冯啸辰似乎是完全忘记了这件事,即便是滕兆良、张琳他们赤裸裸地询问是否需要江钢再追加一些资金,冯啸辰也是打着哈哈,硬是不接他们的话,让他们无计可施。
  两天后,冯啸辰一行离开了江钢,前往位于其他城市的钢铁企业。阎德林交代供销处长张琳随时了解冯啸辰的行程,张琳通过供销处的渠道,不断地向阎德林汇报冯啸辰所去的企业,这其中既包括了如江钢这样的大型国有钢企,也包括了如霞钢这样新兴的民营钢企。
  阎德林自己也没闲着,冯啸辰每离开一家国有钢企,阎德林便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对方的厂长那里,询问冯啸辰在他们那里说了些什么,以及他们参与皮特西格铁矿开发的态度及投资力度。至于说冯啸辰走访的那些民营钢企,阎德林既与他们不熟,也不屑于了解他们的意见,在阎德林想来,国企自然是要与国企抱团的,他好歹也是一个堂堂的正厅级国企负责人,与那些民营暴发户能有什么共同语言?
  “老阎,这个冯啸辰,有些来者不善啊。”
  临河钢铁厂厂长郭沛洪在电话里这样对阎德林说。
  “怎么个来者不善?”阎德林问。
  “我觉得,他是来给我们下最后通牒的。我们如果不支持他那个皮特西格铁矿,估计就要大难临头了。”郭沛洪说。
  “不至于吧?”阎德林半信半疑地说,“老郭,他在我们江钢的时候,可什么话也没说啊。他让我们掏钱,我说了个1500万,他问能不能加到2000万。我说最多是1800万,本来还打算让他再加点,结果他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在我们这里也一样啊!”郭沛洪说,“我们临钢没有你们江钢那么阔气,我报的是500万,最后他要了个750万就算了。就为了躲他的摊派,我硬是把账上的钱转到了别的账户上去,生怕他到银行查账,发现我手上有钱。可谁知道,他根本就没这么干,好像我们给钱不给钱都无所谓一样。”
  “可你为什么说他是去下最后通牒的呢?”
  “我总觉得他有话没说出来的。你不知道吧,我们临钢原来的厂长曾永良,80年的时候被借调到经委冶金局去工作,和这个冯啸辰是住一个房间的,两人关系还不错。老曾现在到省里去了,我专门请他回来见了冯啸辰一面,打探冯啸辰的意思。结果老曾跟他吃完饭之后,回来跟我说,在皮特西格铁矿这件事情上,临钢最好再追加个千把万美元,否则日后肯定会后悔的。”
  “后悔?后悔什么?”
  “老曾也没说啊。你也知道的,他当初离开临钢到省里去,任了个闲职。为这事,他对临钢的上一套班子是有些意见的。这一次能够回来跟冯啸辰吃顿饭,还给我们带了话,就已经很不错了,要让他说冯啸辰到底说了什么,这就难了。”
  “后悔……”阎德林只觉得背心有些发凉,“那么,老郭,你给他追加了钱吗?”
  “追加了。”郭沛洪承认道,“我专门去找了冯啸辰,说我们经过集体讨论,觉得国家的事情更重要,我们自己的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克服,不能让国家为难,所以决定再追加500万美元,参加皮特西格铁矿的开发。”
  “他收下了吗?”
  “收下了,还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六百七十七章
夹道相迎
  众人如何在背地里议论,冯啸辰只当不知。他这趟出来化缘,其实压力并不大。5亿美元的投资,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算是很大的一个数字了。霞光钢铁厂一家就敢放出兜底的豪言,可见民间的资金是如何充裕。冯啸辰在出门之前就与几家民营钢企打过招呼,声称愿意兜底的,可不止屠可纯一个人,可以这样说,别看阎德林、郭沛洪等国企领导对此事漠不关心,各家民营却是摩拳擦掌,热情万丈的。
  究其原因,与中国的进口铁矿石分配机制是有关的。
中国国内缺乏高品位铁矿,这类铁矿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进口铁矿石需要使用外汇,而国家的外汇一直短缺,使用这些宝贵的外汇所进口的铁矿石,自然不能随便将由市场去分配,而是由国家的黑色金属矿产进出口公司来负责调配的。
  黑色金属矿产进出口公司是国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外贸部安排的工作,在分配铁矿石的时候,自然是要优先考虑国有钢企的。每年进口的铁矿石中间有95%以上都落到了江钢、临钢、浦钢等国有大型钢企头上,仅有不足5%能够被民营钢企获得,而且也屡屡都是要附带一些条件的。
  使用进口的高品位矿石冶炼,与使用国产的中低品位矿石冶炼,工艺上只是略有差别,但成本的差异就非常大了。利用高品位矿石冶铁炼钢,企业能够有丰厚的利润。而如果换成中低品位矿石,企业也就是勉强达到不亏损而已。正因为这个原因,无论是国有钢企,还是民营钢企,都要想方设法多弄到一些进口的高品位矿石,而不愿意使用国产的中低品位矿石。
  国有钢企凭着自己的出身,能够很容易地获得进口矿石,对于在非洲入股矿山的事情,自然是缺乏兴趣的。但民营钢企弄进口矿石的难度极大,听说有机会入股一个高品位铁矿,岂有不争先恐后的道理。依着屠可纯他们几个人的想法,经贸委根本就没必要找国有钢企去筹资,由他们这几家大型民营钢企把皮特西格铁矿弄下来就行了。至于日后的矿石出产,当然就应当由他们几家出资方说了算了。
  冯啸辰明白屠可纯等人的想法,但他却不能不亲自到各家钢企去走一走,向他们宣讲一下入股皮特西格铁矿的必要性,再让这些钢企拿出钱来加盟。国企毕竟是经贸委的亲儿子,这种有好处的事情,经贸委怎么能不先让国企挑选?至于说冯啸辰把肉都送到阎德林等人嘴边了,他们就是不肯动筷子,那就怪不了冯啸辰了。套用一句后世的话来说,我给过你机会了。
  作为一名穿越者,冯啸辰非常清楚在非洲入股一个大型铁矿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目前中国的铁矿石进口是完全掐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的大矿产商手里的,人家想怎么捏你就怎么捏你,一年之内把价格提高71%的事情,人家也是做过的,而且中国还只能咬着牙接受。如果自己手上有一个大矿,那么与对方讨价还价的时候就不至于一点底牌都没有了。
  阎德林等人看不到这种情况,误以为从国外进口矿石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会有任何风险。也正因为此,冯啸辰要撂下一句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近忧是冯啸辰能够看到的,其实也就是一两年后的事情吧。
  与各家钢企都谈了一次,林林总总收到了2亿多美元的资金,冯啸辰让黄明、周梦诗做好统计表,带回京城去向经贸委领导汇报,自己则带着蒙洋来到了浙江省会安市的海边,在那里,一座规模庞大的工厂已经建成,那正是由装备工业公司牵头建设的极限制造基地。
  “呵呵,冯总亲自来视察我们基地了?”
  基地主任,同时也是装备工业公司的行政部部长薛暮苍带着规模庞大的一行人在基地大门外迎上了冯啸辰,他一边与冯啸辰握手,一边带着几分调侃的口吻说道。
  “老薛,你这是打算赶我回去是不是?”
  冯啸辰假意虎着脸问道。薛暮苍比他大出20来岁,在他面前是长辈,平时很少会正儿八经称他为冯总的,现在这样叫,明显就是在开玩笑了。但薛暮苍开玩笑,冯啸辰是必须要郑重纠正的,否则对方就会认为你已经默许了这个称谓,以后就会一直这样称呼下去了。
  薛暮苍知道冯啸辰的脾气,同时也明白冯啸辰在他面前显示低调是为了给大家留下一个平易近人的印象,当下也不坚持,马上改口笑着说道:“哪能啊,啸辰,听说你要来,基地的同志们,还有各家企业的人都在盼着呢,我如果赶你回去,他们还不得生吃了我?”
  说话间,极限基地的另外几名负责人也都走上前来,纷纷与冯啸辰握手寒暄。极限制造基地是由装备工业公司牵头,联合十几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共同建立的,由于前期建设资金不足,又吸收了包括全福机械公司在内的一些民营企业入股。在基地里担任各级领导的,大多是由各家企业派来的人,这些人与冯啸辰也颇为熟识,见了面都是能够聊上几句的。
  基地的干部们与冯啸辰见过之后,再过来的就是一群乡镇企业的负责人了,为首的正是全福机械公司的董事长阮福根。他与冯啸辰是老相识,在这些乡镇企业老板中间俨然有一些权威,他与冯啸辰互相问候了几句,然后便担任起了司仪的角色,开始逐个地向冯啸辰介绍着自己的同行们:
  “这是丰盛钢结构公司的董事长乔明发,乔总;这是众龙锅炉公司的老板方殿发,他跟我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这是聚鑫实业公司的刘招娣,刘总,你别看刘总是个女人,可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在我们海东的私人企业里,没人不佩服刘总的魄力的……”
  冯啸辰挨个地与这些人握着手,有一些人是他原来就认识的,更多的则显得有些陌生。此外,他还有一点奇怪,这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都跑来迎接他,这是一个什么阵势呢?
  阮福根似乎是看出了冯啸辰的疑惑,他笑着解释说:“冯总,你不知道吧?乔总、方总、刘总他们,都是听说你要来,专程赶过来和你见面的。他们都说,如果不是冯总主持建设了这个极限制造基地,又让基地对我们这些私人企业开放,哪有他们的今天。”
  听他这样一说,旁边那些民营企业主也都纷纷附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