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451

  “帮日本做公关宣传,这是国家政策允许的,也是鼓励的。但郭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是要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吧?每次都帮着日本人坑中国人,你也不怕被过去的同学、同事戳脊梁骨吗?”
  “我知道,我知道。我过去做错了,请冯总批评。其实,我已经改邪归正了,去年冯总和池谷制作所谈判的时候,我就两不相帮,没有给冯总增加麻烦。”
  你倒是得有给我增加麻烦的能耐啊,冯啸辰在心里冷笑着。不过,老郭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在他面前唯唯诺诺,自承错误,冯啸辰再死追猛打,就没啥意思了。于是,冯啸辰摆了摆手,说:“郭总,过去的事情就算过去了,你这回找我,具体是什么事情呢?”
第七百零六章
太君家也没余粮了
  “我想问问冯总,有没有兴趣收购一些日本的制造业企业呢?”
  郭培元一张嘴,就把冯啸辰给吓了一跳。
  “你说什么,收购日本的制造业企业?”冯啸辰盯着郭培元问。
  郭培元点点头:“是的。冯总应该知道,日本经济这些年都很不景气,很多过去和我联系过的企业,都处于经营困难之中。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了日本,日元大幅度贬值,股市也受了影响。我认识的几位日本……呃,日本朋友,都想把他们的企业转让出去,这不,就托到我头上了。”
  “托你转卖企业?可是你又为什么来找我呢?”冯啸辰还是有些不明白,他和郭培元有这么好的交情吗?
  郭培元支吾了一会,这才说:“冯总,其实在这之前,我也联系过一些单位,还有一些私人老板啥的,可他们对我不信任,不愿意接这件事。所以嘛……”
  冯啸辰有些不确信地问:“郭总,你的意思是说,我对你很信任?”
  郭培元的脸难得地红了一下,他说:“这倒不是,我知道冯总一向对我有一些成见的。”
  “成见?”冯啸辰拖着长腔说。
  “不不不,不是成见,是……是了解。”郭培元连忙改口。他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说:“冯总,我知道,我过去做的一些事情,的确不是人事,冯总对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不敢有什么怨言。不过,冯总,人总是会变的嘛,我郭培元也有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的愿望,这一次的事情,我的确是为咱们国家考虑的,我觉得这件事对咱们中国应当是有好处的,所以才来找您,我可丝毫没有替日本人坑中国人的想法。”
  冯啸辰在心里想了想,问:“郭总,你说这件事对中国有好处,你的理由是什么?”
  听到冯啸辰这样问,郭培元立马就轻松了,他知道冯啸辰此问意味着是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了。要说起来,最了解你的人,莫过于你的敌人。郭培元在很长时间都把冯啸辰当成自己的敌人,所以对冯啸辰其人进行过认真的研究。他知道冯啸辰思想开放,敢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不会墨守陈规。也正因为此,即便是他郭培元这样一个在冯啸辰心目中十恶不赦的人,冯啸辰也会给他机会。
  “冯总,我知道装备工业公司一直都在致力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咱们中国自己的技术水平。日本人的技术是比咱们强得多的,而且这些年中国引进的日本技术也非常多。有些日本企业出于和中国竞争的考虑,不愿意向中国转让最先进的技术,使得咱们想学都学不到,您说是不是这样?”郭培元问。
  “你继续说吧。”冯啸辰不置可否,淡淡地说。
  郭培元接着说:“但现在机会来了。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很多制造业企业前些年一门心思做股票和房地产,把钱都套住了。现在股市一下跌,房地产市场也崩盘了,这些企业资不抵债,只能卖掉。您别看它们都是破产企业,可它们的技术还在啊。如果咱们能够把这些企业买过来,它们的技术不也跟着被买过来了吗?这相当于咱们出了很少的一点钱,就能够买到我们原来想买都买不到的技术,这不是对咱们有好处的事情吗?”
  “可是,这些破产的日本企业,为什么不找日本国内的其他企业接手呢?”蒙洋在旁边问道。
  郭培元道:“这是因为日本国内的其他企业也不景气,拿不出钱来收购它们。”
  “我看不仅如此吧?”冯啸辰说。
  郭培元愣了一下,问:“冯总的意思是什么呢?”
  冯啸辰笑笑,说:“我现在还不知道是哪些企业委托你到中国来找买家。不过,照你刚才的说法,这些企业唯一的价值也就是它们手上掌握的一些技术。这些技术对中国来说是很先进的,值一些钱。但如果想卖给其他日本企业,那些日本企业对这些技术可没什么兴趣,所以也就卖不出价钱了。郭总,你说是不是?”
  郭培元脸色有些僵,他讪笑着说:“冯总果然是睿智过人。不瞒冯总说,托我联系中国买家的那几位日本企业家,的确是有一点这样的想法。他们的企业如果在日本国内出售,不说没人接手,就算是有人接手,也给不出一个好价钱,所以他们想到中国来碰碰运气。”
  “于是你就想到我这个冤大头了?”冯啸辰问。
  “不是不是。”郭培元连声说,“冯总,我可从来没觉得您是冤大头,每次和您打交道,最后吃亏倒霉的都是我,我哪敢小看您的眼界。我是觉得,您或许也对这些企业感兴趣的,毕竟他们手上的有些专利,对咱们的确有用,就像上回阿根廷那四套大化肥的事情一样,如果咱们能掌握池谷专利,不就不用费那么大的劲去另搞一套了吗?”
  冯啸辰眉毛一扬,问:“你是说,想出卖的企业里,也包括了池谷制作所吗?”
  “这倒没有。”郭培元说,“我只是举个例子。在这些企业里,倒的确有一家日本的化工设备企业,名叫日本秋间化工机株式会社,咱们过去引进大化肥设备的时候,也曾引进过他们的技术。”
  “秋间会社,我对这家企业倒的确有点兴趣。”冯啸辰点了点头。他对这家企业并不陌生,也知道它手里拥有一大批化工设备方面的专利,这些专利对于中国提升自己的化工设备技术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此外,秋间会社是一家大型企业,它的生产设备也是非常先进的,收购这家企业就意味着能够获得这些设备,如果价钱不太高的话,这笔交易倒是挺合适的。
  “秋间会社方面打算出售哪些资产,米内隆吉又希望我们用多少资金来收购它?”冯啸辰问。米内隆吉是现在秋间会社的总裁,冯啸辰在过去也曾与他打过交道。
  “米内隆吉让他的手下联系我,说是打算把整个秋间会社都打包卖掉,价格大约是500到600亿日元之间。”郭培元说。他可不敢在冯啸辰面前抖机灵了,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与冯啸辰和睦交流的机会,万一说错点什么,惹恼了冯啸辰,后面可就没法再谈下去了。
  郭培元硬着头皮来找冯啸辰推销那些日本的破产企业,当然不是出于什么爱国心,而是因为那些企业给他许下了一笔不菲的中介提成。像秋间会社这样一家企业,如果真的能够通过他的手,以500亿日元销售给中国,他能拿到的中介费有2亿日元之多,即便是现在日元正在贬值,这笔钱也相当于1000多万元人民币,这足够他后半辈子过得像个土豪一样了。
  好吧,郭培元毕竟不是穿越者,不知道这笔钱在后世的京城也就够买一套五环边上的大三居,连装修的钱都剩不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国拥有1000多万人民币的确可以算是土豪了。更何况,秋间会社只是委托他销售的其中一家企业,如果他能促成更多的交易,那么提成不就翻着倍地增加了吗?
  有着这么丰厚的利润,别说让他上门来给冯啸辰陪笑脸,就算让他对冯啸辰跪下,喊句爹之类的,他也会毫不犹豫地。
  “500至600亿日元?”冯啸辰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说实在的,这个价钱也还真算是良心价了。500至600亿日元,相当于4至5亿美元,而秋间会社在日本拥有四家工厂和一个研究院,加上各种无形资产,粗略估算一下也能值10亿美元,现在差不多是拦腰打了一个对折,买下来还是挺合算的。
  不过,冯啸辰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趁你病,要你命,这是冯啸辰的做人原则,当然了,这是指在对外交往的时候,小冯对于国人一向是如春天般温暖的。
  “老郭,我想问一下,你知不知道,日本国内的企业给秋间会社的报价是多少?”冯啸辰直截了当地问道,他把对郭培元的称呼改成了“老郭”,这其中的暗示意味就很强了。如果郭培元愿意站在装备公司这边,把日本人的底牌透露出来,那么冯啸辰不介意把他当成朋友,以后以“老郭”相称。而如果郭培元不这样做,说什么不了解,或者不便透露之类,则冯啸辰就会重新称呼他为“郭总”,至于后面的事情是否还与他合作,就只有天知道了。
  郭培元也是个聪明人,乍听到冯啸辰对他的称呼,他便觉得心里咯噔一下。平心而论,他还真没打算和冯啸辰交朋友,这次上门来求冯啸辰,也是在商言商,两个人怎么可能成为朋友呢?可冯啸辰却是在强迫他站队了,要么当朋友,要么当敌人,你自己选吧。
  “冯总,日本国内的报价,秋间会社那边没有告诉过我……”郭培元迟疑着说,没等冯啸辰说什么,他又赶紧抢着补充道:“不过,我倒是托人去打听过,好像日本国内的企业对秋间会社不是特别感兴趣,有一家企业报过一个收购价,大约也就是180亿日元吧。”
第七百零七章
严禁收购
  其实郭培元说不说这个信息,冯啸辰也都是能够打听到的。资本市场上的事情,能有多高的密级呢?再说,包成明的辰宇信息公司现在业务已经遍及全球,在日本也有若干信息员,成天就是打听各种家长里短的八卦,要了解一下日本国内企业对秋间会社的报价,实在没什么难度。
  冯啸辰让郭培元透露这个信息,就是要让他明确表态站在哪一边,这颇有些古代土匪逼着人纳投名状的味道。郭培元说出了这个价格,就相当于入伙了,未来如果冯啸辰真的想收购日本企业,郭培元这个中介就必须要站在冯啸辰这边的。他这一次向冯啸辰透露了一个半公开的信息,下一次冯啸辰要让他刺探点什么内部消息,他还能拒绝吗?
  这个小年轻,手腕真是厉害啊。
  郭培元在心里感慨着,许多往事纷纷涌上心头。唉,要不就归顺这个小年轻吧,替他鞍前马后的当好鹰犬,没准也能捞到不少好处吧。说真的,自己和日本人又有什么交情呢?就算自己是个精神日本人,可肉体还是中国人,只要有钱赚,帮谁不是帮呢?帮中国人做事,是不是还显得挺光荣的。
  这时候,冯啸辰开口了,说:“老郭,你看,日本国内对秋间会社的报价只有180亿,他们对中国人的报价却是500至600亿,这不是坑人吗?你回去给米内隆吉带个话,就说中国方面对收购秋间会社很感兴趣,也很有诚意,但他必须拿出一个同样有诚意的报价,否则大家就没必要谈下去了。”
  “冯总认为的有诚意的报价,应该是多少呢?”
  “这个我目前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测算,但以你刚才说的情况,他们至少应当把报价压缩60%,报到200亿至240亿,也就差不多了。毕竟双方还要谈判,总得留一点价钱到谈判的时候砍一砍吧?”
  郭培元愕然了,报200亿,还要等谈判的时候再砍一点,这是打算直接往底价谈啊。他沉默了片刻,说:“冯总,这样一来,咱们能够出的价钱,岂不也就是180亿了?”
  “你说得很对。”冯啸辰耸耸肩,认可了郭培元的猜测。
  “这个恐怕有点困难吧。”郭培元怯生生地反驳道,“如果咱们只能出180亿,秋间会社为什么不卖给日本国内的买家呢?”
  冯啸辰反问道:“你觉得,日本国内的买家真的会出180亿吗?”
  郭培元又语塞了,他发现与冯啸辰聊天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冯啸辰说的其实是个常识,人家只是初步接触的时候报出了180亿的价格,未来肯定会找各种理由再压价。毕竟日本企业对秋间会社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属于可买可不买的状态,随随便便压个20亿日元太正常不过了。
  “冯总,你说的有道理,可日本人跟我说的是500到600亿,想来他们是觉得中国人对他们的企业会有很大兴趣的。现在咱们把价钱压到和日本国内差不多,他们恐怕就不会想卖给中国人了。”郭培元做着最后的努力。
  冯啸辰笑着说:“老郭,这件事,就拜托你去和日本人商量了,你们之间的共同语言应当会更多一些吧?你放心,如果你在这件事情里能够发挥作用,我也会给你提成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呃,好吧,那我就先谢谢冯总了。”郭培元万般无奈地答应了。
  蒙洋把郭培元送出公司,又回到冯啸辰的办公室,看到冯啸辰正在电脑前打字,似乎是在写什么报告的样子。冯啸辰的文字功底很是不错,许多报告都是自己亲自写,用不着蒙洋这个秘书代劳。蒙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冯啸辰找找资料,有时当个参谋之类的。
  “小蒙,对郭培元说的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看到蒙洋回来,冯啸辰停下敲键盘的手,笑呵呵地问。
  蒙洋想了想,说:“我觉得他说的事情是真的,而且,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也的确是个不错的机会。”
  冯啸辰说:“的确,我倒是忽略了这件事。我光盯着东南亚那些国家的资源了,忘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日本、韩国也同样是有影响的,现在同样是个去日韩抄底的好时候。”
  “您是说,您觉得金融危机对日韩会有重大打击吗?”蒙洋纠正着冯啸辰的话。
  冯啸辰哂然一笑,穿越者的尴尬之处就在于此,每次认认真真说的话,总有人觉得你话里有语病。就像他说自己忘了日韩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对于时下的人来说,这充其量算是一个预测,而不是什么事实。
  “日韩的经济底子比东南亚各国要好,但经济的外向性程度同样很高,亚洲金融危机同样会对它们产生严重的冲击。事实上,日元和韩元都已经开始贬值了,日韩国内的股市也受到了波及,我估计未来一年内日韩的经济状况会非常紧张,像秋间会社这样濒临破产的企业绝非个案,我们应当早做准备,到日韩抄底去。”冯啸辰说。
  蒙洋说:“既然是这样,那咱们是不是应当给全国的装备企业发个通知,让他们准备一些资金,以便及时收购日本和韩国那些有价值的破产企业,就像前一段时间咱们组织钢企去收购印尼的矿山一样。”
  冯啸辰用手指指自己面前的显示器,说:“我正在给经贸委打报告呢,让经贸委协调外经贸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向全国发出紧急通知,严禁国内企业盲目收购海外破产企业。”
  “什么,严禁?”蒙洋一怔,刚才还说得好好的,说要去日韩抄底,怎么一转眼就变成严禁去抄底了,领导真的没有说错吗?
  “怎么,不对吗?”冯啸辰笑呵呵地问。
  “哦,我明白了!”蒙洋一拍脑袋。自己真是糊涂了,忘了领导是出了名的腹黑之辈。在这个时候,如果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去海外抄底,那么如秋间会社这样的国外企业就会坐地起价,等着人傻钱多的中国企业来竞价。反之,如果几部委联合下文严禁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秋间会社就得慌了神,上赶着找中国企业挥泪大甩卖了。
  这一手,叫做欲擒故纵,实在是太普通不过的招术了。
  招术虽然普通,但却是日本企业无法破解的。秋间会社资不抵债,急于出手,但日本本国企业对它不感兴趣,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就更不会对一家日本企业有兴趣。至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志向追赶国际技术潮流的就不多,能够有实力去收购日本企业的国家就更少了。数来数去,可以说秋间会社除了卖给中国人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出路,它就算知道中国人在耍“阳谋”,又能如何?
  “我让经贸委下这样一个通知,可不仅仅是为了吓唬日本人,还有规范国内企业行为的意思。”冯啸辰解释说,“郭培元能够找到我的门上,也同样可以找到其他人门上。此外,还有张培元、李培元的,不知道有多少掮客正在国内游说。秋间会社这么一家企业,花500亿日元买下,也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如果放开国内企业去竞价,最终说不定真的会竞到500亿甚至更多,那咱们可就亏大了。”
  “所以,咱们就先禁止国内企业去收购,然后再由咱们牵头,组织一些企业去收。因为咱们只是一个单一的投资者,日方就没法和咱们讨价还价了,咱们就能够以最低的价格把日本的这些企业买下。”蒙洋总结着冯啸辰的用意。
  冯啸辰说:“大致是这样的意思,不过,倒不一定非要由咱们牵头不可。装备工业公司的目标太大,如果由咱们牵头去海外进行收购,说不定会触动到外国政府的敏感神经,给收购案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扰。我的想法是,咱们还是做幕后英雄,私下里组织企业去收购就可以了。”
  “明白!”蒙洋响亮地答应道,接着又问:“那么,冯总,要不要让协作部王部长他们那边现在就开始联系各家企业,大家准备资金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呢。”
  冯啸辰说:“可以,你去请王部长过来吧。对了,请吴部长也一起过来,日本、韩国有哪些企业值得我们收购,得请吴部长把一下关。有些企业手上的技术专利已经过时了,咱们再花钱买回来就不值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