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451

  冯啸辰笑着说:“既然王总这样说,那我往返非洲的差旅费,就在装备公司报销好了,绝不占你们一分钱的便宜。”
  “那可不行!”王伟龙像是被人抢了钱一般急眼了,“既然是我们邀请你去的,那么机票、食宿、吃饭,当然是我们罗冶和林重全包了,你如果敢在装备公司报销,那就是看不起人,以后也别来我们这里了。”
  “你这不是强迫牛头喝水吗?”
  “我们只是不想让别人笑话我们抠门。”
  “老王,你变了。”
  “哈哈,是你冯总变了。”
  “是变了,都老喽!”
  “说哪的话呢?是我老王老了,你冯总还是年富力强,是一朵花呢……”
第七百一十六章
要想富先招商
  非洲,加贝国皮特西格铁矿。
  来自于撒哈拉以南非洲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工业集团高管乌泱乌泱地挤在临时搭起的观礼台上,观看着第二批中国矿山机械交付仪式。在观礼台前面的空场上,20台150吨电动轮自卸车和5台25立米履带式矿用挖掘机摆成了一个方阵,正在等待众人的检阅。150吨电动轮自卸车的高度接近2层楼,仅仅是车轮就有一人多高;25立米挖掘机更是一种重量达到800吨的钢铁巨兽,铲子上的牵引绳都有小孩胳膊般粗细。这样的设备,单独一台放在那里都能给人以一种威风的感觉,足足25台排列在一起,给人的视觉冲击之强烈,就更是难以言表了。
  “卖糕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自卸车!”
  “这种挖掘机,一铲子起码也能挖出100吨矿石吧!”
  “卢拉姆疯了吗,一次进口了这么多设备,恐怕把皮特西格铁矿挖空了也付不起这些钱吧?”
  “NO!NO!NO!我听说这些设备非常便宜,这些设备都是中国制造的,比西方国家的同类设备便宜一半以上。”
  “中国制造的?那质量……”
  “你没看见吗,这么漂亮的设备,质量怎么可能有问题?”
  “这是皮特西格铁矿引进的第二批中国设备,前一批设备的使用情况非常好。加贝国就是因为使用了这些设备,铁矿的产量翻了两番,卢拉姆现在坐的小轿车都是奔驰的最新款。”
  “太可惜了,我们国家可拿不出这么多钱……”
  “可是,你们不是有铜矿吗?”
  “铜矿……”
  一干观众互相交头接耳,话语间流露出无限的艳羡。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大家谁不了解谁呢,这些国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全球人均GDP垫底的国家。虽然不少国家的首脑日子过得比中东的石油大亨们都阔气,但百姓却大多数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人均寿命高于55岁都可以算是很大的政绩了。
  加贝国的经济水平在所有非洲国家里算是中等的,用大家能够看得懂的标准来说,就是工业部长卢拉姆的座驾也只是一辆八成新的菲亚特小轿车,据说还是采购什么工业装备的时候由西方厂商送的。可这两年,加贝国的经济突然就红火起来了,先是建了十几家工厂,接着电网也建起来了,能用上电的百姓增加了好几倍。再往后,彩电、摩托车等奢侈品开始普及,城市里大兴土木,一个个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媒体纷纷惊呼这是南部非洲的经济奇迹。
  卢拉姆在第一时间就抛弃了他的菲亚特轿车,换了一辆同样八成新的奔驰,开了没几个月,这辆二手奔驰便转到了卢拉姆的下属手里,他自己买了一辆奔驰的最新款,成天招摇过市,尽显一个烧包的暴发户本色。
  加贝国的这种变化,当然吸引了周边各国的关注。大家并不需要特别去打听,便知道带来这一切变化的原因,就在于皮特西格铁矿的开发。加贝国引进了来自于中国的资金,把皮特西格铁矿的产能扩大了好几倍,所有出产的矿石都远渡重洋送到了中国,换来了一大批中国出产的机器设备和耐用消费品,此外,据说目前在加贝国从事公路建设和住宅小区建设的公司,也是从中国来的。中国人修路和盖房子的速度比西方人快得多,而且没有西方人那种喜欢挑三拣四、指手画脚的臭毛病。
  正因为知道了这些,当加贝国工业部向各国发出邀请,请他们前来参加第二批中国矿用机械交付仪式的时候,各国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都欣然表示了接受,并且大多在指定的时间之前就来到了加贝,以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加贝奇迹的经验。
  吉时到,交接仪式开始了。前奏是一段融合了中非两地风格的歌舞,一边是秧歌,另一边是迪斯科,音乐节奏高亢激扬,让人热血贲张。接下来,便是加贝国总统的致词,以及来自于中国经贸委的一位副主任的致词,内容自然离不开中加友好的主题,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干货。副主任的致词中引用了七八个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典故,现场的加贝国翻译明显是个西贝货,把这些典故译得乱七八糟,不过大家倒也没有计较。
  卢拉姆的发言就显得务实多了,他回顾了中加合作开发皮特西格铁矿的过程,对中国制造的矿山机械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中国合作方的热情与诚信表示了感谢。听众们竖起耳朵听着他的经验介绍,希望从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冯啸辰以中国装备工业公司总经理的身份也发表了讲话,他大谈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同时拼命宣传中加合作模式,表示一切拥有资源的国家都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资源,包括石油煤炭以及金银铜铁锡,只要是能够开采出来的资源,都可以拿来交换。
  仪式的最后是一场压轴戏,原先坐在自卸车和挖掘机驾驶室里的中国操作员跳下车来,把车钥匙交给了加方的操作员。这些加贝国操作员都曾在中国接受过三个月以上的培训,已经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方法。他们接过钥匙,登上车辆,发动了设备,接着,25台设备便在观众们的注目下缓缓启动,排成一列长队,浩浩荡荡地开向了矿区。几十台自重数百吨的设备从面前经过,确有一种地动山摇的感觉,把一干观众都看得目瞪口呆,哈喇子流了一地。
  经贸委副主任参加完交接仪式之后便离开了,他此行还有其他的外事活动,需要拜访其他几个非洲国家,洽谈有关经贸合作的事情。冯啸辰与王伟龙、刘旺等人留了下来,名义上是考察皮特西格铁矿的开发情况,实际上却是呆在宾馆里守株待兔,等着各国官员上门来联系合作事宜。
  各国官员也的确没有让冯啸辰他们失望,从交接仪式之后,前往中国代表团住处接洽的人员便络绎不绝,蒙洋以及王伟龙、刘旺的秘书忙得不亦乐乎,精心地计算着领导们的档期,保证让每一位潜在客户都能有足够的时间与领导们会谈。
  “我们可以向贵国提供勘探服务,并且提供必要的装备以便开发贵国的铜矿。”
  “我们必须在铜矿中占有股份,毕竟我们的前期投入是有风险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收益,我们不能承担这种风险。”
  “是的,未来的矿石价格需要由双方协商决定,部长先生请放心,我们做生意是讲诚信的,不会让贵国吃亏,但我们的权益也需要得到保障,是不是?”
  “购买矿石的费用将用人民币和国际硬通货支付,不过国际硬通货的比例不能超过30%,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外汇非常短缺。”
  “当然当然,你们需要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愿望我们是能够理解的,事实上,中国制造的彩电和空调质量也是非常可靠的,这部分耐用消费品可以用人民币购买,而且我们可以给你们一个比较好的折扣价……”
  每一天,冯啸辰等人都要把上述的话反复说上几十遍,前来洽谈业务的,有各国的工业部长、财政部长,也有什么矿山的业主、工业公司老板等等,这些人的诉求不尽相同,但都看中了中国人能够提供投资这一点,尽管冯啸辰他们再三声称这种投资只能以设备方式提供,对于众人来说还是觉得非常诱人了。
  非洲国家在传统上都曾经当过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以往的宗主国也会对这些国家进行一些投资,但一来规模比较小,二来则是附带着若干政治条件,甚至可以反过来说,这些宗主国是先提出政治条件,然后再象征性地给一点投资来作为回报。这些年,西方经济陷入长期的停滞,宗主国家里也没有余粮了,再加上非洲的确没什么让西方列强感兴趣的东西,所以非洲国家寻求外来投资的难度便越来越大了。
  加贝国的繁荣,给了大家一个新的希望。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国家,对于矿山资源有着强烈的需求,而这正是非洲国家所拥有的。与中国合作无疑是非洲发展的一个好机会,错过这个机会,大家恐怕就只能等着印度崛起了,谁知道蓝星毁灭和印度崛起这两件事谁先谁后呢?
  冯啸辰他们提出的合作条件,其实是挺苛刻的。中方可以向这些国家派出勘探队,勘探这些国家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然后再以设备作为出资,与这些国家共同开发矿产。中国需要在矿山中占有股份,矿石销往中国,价格由双方协商,谁都能够想得出,中方肯定是要努力压价的,而他们也的确拥有压价的权利与必要的砝码。
  但即便是这样的条件,各国的工业部长和财政部长们依然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矿产埋在地下与垃圾并无二致,把垃圾卖出一个还不错的价钱,大家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大家已经从卢拉姆那里打听过,皮特西格铁矿的矿石卖到中国去的价钱,比过去卖给西方的价格要强得多了。
第七百一十七章
合作愉快
  按照两年前慕尼黑展会上冯啸辰与卢拉姆商定的合作方式,加贝国用铁矿石向中国交换矿山机械以及其他工业装备,利用这些工业装备建立起了火电厂、钢铁厂、机械厂、化肥厂等等,这些工厂目前都已经投产,运行情况良好。有了这些工厂,加贝国的电力供应充足了,常用的小型机械能够自己制造,农业生产需要化肥不再短缺,而这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这一次,冯啸辰他们把加贝国的工业园当成了中国的工业展厅,在与各国工业部长洽谈了初步意向之后,便带领他们去参观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让他们亲眼看到中国装备的使用情况。
  非洲在传统上是欧洲的后院,各国使用的工业装备绝大多数都是欧洲生产的,只是近年来增加了一些日本产的设备。对于中国设备,大多数非洲的官员都比较陌生,心里也多少存着一些疑虑,总觉得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能好到哪去呢?冯啸辰把这些工业部长带到车间里,让他们自己去与非洲本地的工人交谈,听听工人们对于中国设备的评价,这无疑是能够增强这些官员们的信心的。
  卢拉姆对于中国人在加贝国搞设备推销的事情,多少是有些不情不愿的。搭上中国这条线,对于加贝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卢拉姆曾经幻想过扩大加贝国的工业产能,把生产出来的钢铁、机械、化肥等销往周边国家,以赚取超额利润。如果其他国家也与中国建立了合作关系,能够获得同样的设备,生产出同样的产品,那么加贝国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不过,卢拉姆心里再不乐意,也无法向中国人明说。他知道,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肯定是想在非洲多发展一些客户的,绝对不会只与加贝一个国家合作。加贝全靠着与中国的合作才有了今天,而且未来仍然需要中国装备工业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卢拉姆怎么可能去得罪中国人呢?
  唉,他们要看就看吧,毕竟我们是最早和中国人合作的,其他国家就算开始与中国合作,也比我们至少晚了两年,我们也算是有优势了。卢拉姆这样安慰着自己,然后便安排手下的官员去给各家企业打招呼,让他们对冯啸辰以及冯啸辰带去的客人务必要殷勤接待,不得有所怠慢。
  “这样一家机械厂,能够生产20多种最常用的机械,满足工农业生产的日常需要。如果由中国提供全部设备,再加上基建,采用交钥匙的方式,只需要2800万美元。现在签合同的话,还可以附送30名技术工人的半年免费培训哦。”
  冯啸辰带着一干黑人官员走在加贝通用机械厂的车间里,滔滔不绝地向官员们做着介绍。自从当上装备公司的总经理之后,冯啸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客串过销售代表的角色了。这一次来非洲,他不合适带更多的人陪同,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亲自出马。话又说回来,他带领的这一干黑人官员来头也都不小,名片上都是这个部长那个大臣的,冯啸辰为他们当一回解说员,也对得起他们的头衔了。
  有些大一点的非洲国家,也有几千万人口,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工业部长就相当于省里的经贸委主任,冯啸辰与他们应当是级别相仿的吧?
  冯啸辰这一次带领参观的是来自于塞里尔国的一个工业代表团,带队的是塞里尔国的工业部长弗兰肯。塞里尔国是非洲中部的一个穷国,工业几乎是空白,全国只有少数几家食品厂和一家修理厂,属于连一根铁钉都要从国外进口的纯农业国,人均GDP是排在非洲各国的倒数几位的。
  塞里尔早先是法国的殖民地,在60年代随着非洲的独立运动而摆脱法国统治,成立了一个共和国。独立以来,塞里尔的历届领导人都孜孜以求地希望找到一条经济振兴的道路,但却始终未能如愿。看到加贝国依靠矿产资源发了家,塞里尔国的总统和国会众议员们都无法淡定了,给弗兰肯下了死命令,要求他务必到加贝国去取经,学习他们发展工业的成功经验,把塞里尔国的经济搞上去。
  卢拉姆应王伟龙、刘旺他们的要求,向各国政府发出前来参加设备交接仪式的邀请,弗兰肯便带着一干手下赶过来了。他与冯啸辰进行了一次接触,发现这位来自于中国的装备公司总经理非常和善,并不因为塞里尔是一个穷国而歧视自己。他向冯啸辰讨教有关发展经济的问题,冯啸辰侃侃而谈,给他描绘了一条既辉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道路,听得弗兰肯热血贲张,恨不得马上就回去向总统汇报,然后便与中国人签约引进设备。
  塞里尔与加贝国有一些相似之处,那就是虽然贫困,但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开发程度不高,潜力极其可观。此外,塞里尔国有2000多万人口,而且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资源也不容小觑。当然,塞里尔也有一些不利条件,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它地处非洲内陆,并不靠海,因此运输条件远不及加贝国,这个问题差不多也是制约塞里尔国发展的瓶颈。
  冯啸辰给塞里尔国开出了一个药方,简单说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他建议塞里尔国与邻国合作修建一条通往印度洋岸边港口的铁路,以便塞里尔的矿产品能够运出来销往海外,以换取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金。修铁路需要大量的投资,冯啸辰提出,塞里尔国可以用自己的铜矿作为抵押,向国外贷款。鉴于西方国家可能不愿意提供这样的贷款,中国可以担任这个贷款方,并且可以派出工程队伍,帮助塞里尔建成这条铁路。
  “有了铁路,你们的铜矿、锡矿、钨矿都可以运出来,换成宝贵的外汇。利用这些外汇,你们可以采购机器设备,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在铁路沿线,你们可以建立起一些加工贸易开发区,利用你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冯啸辰这样对弗兰肯说。
  “可是,我们的百姓能够变成技术工人吗?你要知道,我们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我们国内的文盲率高达50%,即使是那些接受过12年教育的人,很多人也仅限于能够书写自己的名字而已。”弗兰肯担心地向冯啸辰说。
  冯啸辰笑道:“弗兰肯部长,你要知道,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可能需要花费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时间,这可能是两代人到三代人。你们从现在开始加强教育,那么到铁路建成,矿山得到充分开采的时候,现在培养的这些孩子正好达到了就业年龄,他们将会一代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可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怎么办呢?”弗兰肯问。
  冯啸辰说:“目前要做的,是对铜矿进行小规模的开采,另外建立起一些小型的工业项目,这当然也需要一些有文化的技术工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愿意为你们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包括为你们培训一些熟练技工,让他们至少拥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就像你现在看到的这些加贝国工人一样。要知道,他们在到中国去参加培训之前,文化水平也是非常低的。”
  “那可太好了!”弗兰肯欣慰地说,接着又诧异地问道:“冯先生,你刚才说这家工厂是完全由中国帮助加贝建设起来的,可我为什么没有在车间里看到任何一位中国的工程师呢?”
  冯啸辰说:“就这家工厂而言,在建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是派出了工程师在现场进行指导的。但当工厂的生产进入正轨之后,我们就认为没有必要让工程师再长期驻在厂里了。因为雇佣一名专职的驻厂工程师,费用是很高的,这笔费用会让我们的客户蒙受额外的支出。”
  “可是,如果工厂的设备发生了故障,该怎么办呢?加贝国的工人自己能够处理这些故障吗?”弗兰肯问道。他想起自己国内的几家食品厂,使用的是从欧洲进口的设备。那些设备其实非常简单,但每次发生故障之后,本国的工人是完全没有能力维修的,只能万里迢迢地请欧洲人来处理,每一次的花费都非常可观。
  “我们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在非洲建立了三个售后服务中心,是对全非洲进行及时响应的。如果你们的设备在使用中出现了问题,可以随时向售后服务中心寻求支持,他们会通过电话为你们提供指导,必要的时候可以派出人员到工厂去解决问题。”
  “原来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我们的宗旨是为客户提供最方便最贴心而且最物美价廉的服务,这一点请弗兰肯部长相信。”
  “非常相信,我认为中国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最优秀的。”
  “那么,就让我们预祝合作愉快吧。”
  “合作愉快!”
第七百一十八章
多播洒一些种子
  “帮助塞里尔修铁路,啸辰,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打发走欣喜若狂的弗兰肯之后,王伟龙拉着冯啸辰,低声地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