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451

  “还有,就算你们真的不干涉我,让我自己去闯。等有朝一日我做成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人家还是会说,我肯定是靠着姐夫的帮忙才做成的,我岂不是冤死了?”杜晓远继续说道。
  “看来,还是我连累你了。”冯啸辰无奈地说。他不得不承认,杜晓远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杜晓远在国内发展,不管做得多好,人家都会说肯定是冯啸辰在背后帮忙了,当冯啸辰的小舅子,本身就是一种原罪啊。
  “可是,这也不是你去非洲的理由啊。”杜晓迪真是找不出什么理由来说了,她本身也不是一个擅长于辩论的人。
  冯啸辰说:“晓远,你想过没有,非洲的条件是非常恶劣的,有战乱,有各种暴力犯罪,还有疫病,你就不担心这些危险?”
  杜晓远把胸脯一拍,说:“怕什么,人家都说,富贵险中求,不冒一点风险,以后我怎么跟别人吹牛?再说了,王总都不怕,我怕个啥?对不对,王总?”
第七百三十三章
不虚此生
  听到杜晓远拉自己来帮腔,王瑞东苦着脸说:“老杜,这件事你就别问我了,算我刚才没说行不行?我嘴贱,我该死!”
  杜晓迪反对杜晓远去非洲,王瑞东岂能看不出来。人家反对的事情,他却在这里撺掇,人家能不恼他吗?姐夫阮福根可是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过的,绝对不能得罪冯总,更不能得罪冯夫人,可他一张嘴就把冯家两口子都给得罪了,回去之后没准又要被姐夫训斥了。天地良心,他刚才真的是想帮杜晓迪解决问题好不好,谁知道这个杜晓远居然是杜家的宝贝疙瘩,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早知如此,自己干嘛要拉他一起去非洲啊。
  杜晓远却是不依不饶,他梗着脖子说:“姐,姐夫,王总也是身家几千万的大老板,他都敢去非洲,我有什么不敢去的?我比王总还年轻,他能办到的事情,我也同样能够办到。”
  “晓迪,我觉得你也不用太担心。”冯飞在旁边插话道,“非洲也不是像大家传说的那样可怕,只要自己注意一点,其实还是很安全的。晓远如果要去非洲,我想也不是去那种很偏僻的地方,应当还是在大城市吧?王总是想到非洲去做生意的,做生意的地方,安全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至于说生活条件方面,艰苦的环境更能够磨炼人,这也是你和啸辰都希望达到的效果吧?”
  “对对对,二叔说得对。”王瑞东赶紧附和,他现在要想办法挽回刚才乱说话的影响,他说:“我这回去非洲,是准备到非洲去开个厂子。冯总他们不是在阿瓦雷的首都兰巴图搞了一个工业园吗,我就是想到兰巴图工业园去的。”
  阿瓦雷是最早和装备工业公司合作的国家。十多年前,冯啸辰就促成了秦州重型机器厂向阿瓦雷巴廷省钢铁厂出口一套1700毫米热轧机的业务,冯飞也正是在跟随冯啸辰去参加热轧机落成典礼的时候,与迪埃国军方接上了关系,并因此而留在非洲工作了十几年之久。
  在那次合作中,冯啸辰结识了阿瓦雷工业部副部长盖詹,在后来的这些年里,盖詹通过帮助装备工业公司在非洲推销工业装备,赚到了不少佣金,成为一位百万富翁。凭借着个人财富的支持,盖詹在政途上也是一路顺风,如今已经当上了阿瓦雷的议会议长,权势滔天。
  冯啸辰在提出经营非洲的策略之后,便开始着手安排相关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在盖詹的帮助下,在阿瓦雷首都兰巴图的郊区建起了一个占地近10平方公里的“中国-阿瓦雷工业园”,这也成为盖詹最大的政绩之一。
  中阿工业园的定位是利用阿瓦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辐射周边市场的区位优势,发展纺织、陶瓷、建材、皮革加工等产业,产品主要销往非洲各地。在最初的园区规划中,并没有包含机械加工产业,但这些轻纺工业落地之后,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对机械加工的需求。轻纺企业使用的设备当然大多数都是从中国采购的,但这些设备如果出了一些小故障,总不能还要万里迢迢地从中国把配件运过来吧?所以有些小型配件的生产必须在当地完成。此外,企业生产过程中也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小型的工艺装备,比如一些生产中使用的夹具、模具等等,这些东西也是必须贴近市场生产的。
  王瑞东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才向阮福根提出自己到非洲去创业的思路。全福机械厂原本就是给海东本地的小企业提供机械配件而发展起来的,如今虽然主业已经转到了化工机械制造方面,但小型机械和配件的制造并没有放弃。浙江省的轻工业极其发达,为轻工业企业提供机械配套的企业也多如牛毛,竞争早已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机加工产业的利润薄得令人齿寒。王瑞东果断地提出到非洲去搞机加工,这就是打算要模仿阮福根当年起家的辉煌。阮福根是极有市场敏感的人,一听王瑞东的提议,便觉得此事可行,所以才会同意王瑞东到非洲去另立门户。
  这些事情说起来复杂,对于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却不过就是灵机一动的事情而已。企业家天赋可真不是什么玄虚的概念,拥有这种天赋的人,随处都能够发现商机,而不具有这种天赋的,就只能守着金山银山去当乞丐了。
  “原来是去兰巴图工业园。”冯飞点点头,说:“阿瓦雷的政局很稳定,社会治安也非常不错,算是整个非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了。啸辰他们搞的那个工业园,我也知道,阿瓦雷政府非常重视,而且工业园的工作都是由咱们国内派去的干部负责的,管理非常规范。晓远如果跟王总到兰巴图工业园去,我觉得没什么可担心的。”
  “啸辰,你觉得呢?”杜晓迪被王瑞东和冯飞给说动了,她转头向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嘻嘻笑道:“这件事,我说了可不算,得看看咱爸妈是不是同意。不过,二叔说得对,阿瓦雷的政局很稳定,兰巴图工业园的管理也很规范,到那里去除了园区的工人是黑人这一点之外,你简直感觉不到是在国外。瑞东选的项目也非常不错,现在园区还在建设,入住的企业还不多,但从趋势来看,一旦企业大量入住,机加工配套的业务一定会非常红火的。”
  王瑞东觍着脸说:“冯总,这个机会可是我发现的,我也是最早提出到工业园去做机加工配套的,我是不是可以申请一个专利啊?”
  “这能申请什么专利?”冯啸辰笑喷了,不过笑过之后,他又正色说:“瑞东,你说的应当是专营权吧?这个问题经贸委也考虑过,要避免咱们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所以每个工业园区里的配套企业要控制数量,像你要开的机加工配套企业,会限制在两三家之内,不能搞成遍地开花,最后大家都赚不到钱了。”
  “两三家?”王瑞东的脸像吃了苦瓜一样,“为什么不能就允许我们一家呢?咱们国家在非洲建的工业园又不止这一个,其他家可以到别的工业园去发展嘛。”
  冯啸辰摇摇头说:“我们不支持恶性竞争,但也不支持垄断,必要的竞争还是需要的。引入两到三家企业,就是让你们互相能够有一个牵制,定价要合理,服务要好。”
  王瑞东赶紧点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冯总说得对,垄断是不对的,我们一定不会搞垄断的。”
  杜晓远在旁边听着众人谈生意经,心里涌上来一阵陌生的冲动。其实哪个人心里没有一点建功立业的梦想,杜晓远此前只是因为看不到奋斗的目标,才会成天醉生梦死。现在听说去非洲做生意如此有前途,他那颗少年的心终于蠢蠢欲动了。
  “姐,你替我去跟爸妈说说吧,他们不是成天说我不争气吗,我现在决定浪子回头了,要到非洲去做一番事业出来,他们一定得支持我。”杜晓远向杜晓迪央求着。
  “姐,我觉得应该让哥去。”杜晓逸也在帮腔。她是已经打算要去非洲的人,心里对非洲自然是充满了想象,听说自己这个混吃等死的哥哥也打算去非洲,她是举双手支持的。
  “姐,晓远想去,就让他去吧,哪怕最后失败了,最起码也能给自己一个交代。人一辈子总得有过几次追求理想的经历,才算不虚此生。”黄长锋说,他现在在部队里是个小军官,成天给下面的士兵们灌心灵鸡汤,所以即使在自家人面前,说话也带着一股鸡精的味道。
  杜晓迪败了,全家人都这样说,她还能说啥呢?从内心来说,她也是希望看到弟弟争气一些的,只是担心非洲条件艰苦,才欲反对杜晓远的选择。现在连冯啸辰都说阿瓦雷那疙瘩挺安全的,中阿工业园更是一块中国的飞地,是完全照着中国国内一些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建设起来的,生活条件虽然不算很好,但起码也能吃上中国饭,还有一大批中方工作人员可以依靠,她又有什么理由担心呢?
  杜晓迪自己就是靠奋斗才走到今天的位置上的,当年去日本学习的时候,她才不到20岁,在日本连饭都吃不饱,不也坚持下来了?杜晓远虽然是去非洲,但以他家目前的家境,再加上与王瑞东同行,是绝对吃不了什么苦头的,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如果错过了,杜晓远可就真的要成为一个废柴了。
  “好吧,这件事我去跟爸妈说。”杜晓迪屈服了,她想着与父母交涉的方式以及父母可能的反应,不觉有些头大。
  “太好了!”王瑞东哪知道杜晓迪的苦衷,听到杜晓迪同意了,他一下子蹦了起来,一把拉住杜晓远,说:“走走走,咱们出去找个地方,要点酒,边喝边聊,好好合计一下咱们的公司怎么做!咱们双舅合璧,做个跨国企业出来,让那些看不起咱们的小娘皮都傻眼!”
第七百三十四章
WTO来了
  说服杜铭华、车月英夫妇的工作,可谓是艰苦卓绝。杜晓远虽然已经是30出头的人,但从小到大就没有离开过通原,一直都生活在老两口的鼻子底下,现在突然就说要去非洲,可把老两口的魂都给吓飞了。
  杜晓迪硬着头皮给父母做了一个月的思想工作,冯啸辰也拍着胸脯说阿瓦雷那疙瘩的议长是自己的哥们,中阿工业园的主任则是自己的下属,杜晓远到那里去比装在保险柜里还安全,每天吃香喝辣,还有本地姑娘照顾起居,绝对是地主家傻儿子一样的幸福生活。杜晓逸和黄长锋两口子也在一旁帮腔,说自己也要到非洲去,以后可以和杜晓远互相照应,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于杜晓远自己,则是给父母出了一道选择题:要么让他去非洲,要么他就像过去一样当个纨绔子弟,成天欺男霸女,让老两口在通原无脸见人。
  杜晓远的威胁最终还是发挥了作用,杜铭华两口子毕竟都是工人出身,有一些朴素的世界观,对于纨绔子弟是颇为鄙夷的。见自己的儿子再这样混下去真有可能给自己丢人,两口子牙一咬心一横,答应让杜晓远先到非洲去看看,如果那边环境还行,那就干几年,攒点资历回来找个好单位,如果环境不行,那就算了,反正家里也是能够养得活他的。
  除此之外,老两口还给杜晓远提出了两个条件:
第一,他必须在三年内找到一个对象,如果能够把孩子都生出来,那自然是最好的;
第二,这个对象必须是中国人,千万别带个黑姑娘回来,老两口岁数大了,受不了这个刺激。
  杜晓远对父母的要求满口答应,然后便兴高采烈地与王瑞东一道,踏上了飞往非洲的飞机。王瑞东当初只是一时冲动,说要和杜晓远合伙做生意,这段时间两个当小舅子的在一块厮混,居然都发现与对方有些情投意合的感觉,于是便戏言成真,真的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并取二人的名字叫做远东机械公司。
  杜铭华两口子这些年在春天酒楼的通原分店拿了不少分红,都存着打算给儿子结婚用,现在正好拿出来给他当创业资本。看到儿子成天神采飞扬,像是变了个人一般,老两口也觉得颇为欣慰,把那份担心和不舍深深地藏了起来。
  杜晓逸一走,杜铭华两口子身边就没有孩子了,成了一对空巢老人。冯啸辰向他们提出,建议他们搬到京城来住,以便自己和杜晓迪就近照顾。不过,杜家老两口说自己在通原生活惯了,周围老同事、老邻居很多,到京城去反而不习惯。冯啸辰劝了几次,见对方态度坚决,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这老两口其实岁数也不算大,身体又还不错,在通原生活是没问题的。真让他们到京城来,周围人生地不熟的,倒的确是难受。
  这些家务事对于冯啸辰来说,也就是利用业余时间考虑考虑而已,他现在变得越来越忙,工作的头绪也越来越多。经过几年的调整,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90年代中期的低谷,开始进入快车道。各行各业都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装备工业公司总经理的他,真有一种压力山大的感觉。
  “WTO谈判,为什么要征求我的意见啊?”
  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一间会议室里,冯啸辰满脸无辜地向某司司长王振斌抱怨着。王振斌是冯啸辰在社科院读研究生时候的同学,这些年在国家计委兢兢业业地熬资历,现在已经当上司长了,今天,就是他把冯啸辰专程请过来的,说国家参加WTO谈判的官员想向他征求一点意见。
  “WTO谈判中中国关于装备制造业的承诺条款,不是你们装备工业公司起草的吗?为了给你们装备制造部门争取最好的条件,国家在农产品、稀土出口配额等方面都是做了很大让步的,这个你不清楚?”王振斌反问道。
  冯啸辰说:“我当然知道。感谢国家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也会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绝对不会辜负了国家给我们创造的有利条件。”
  WTO,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其实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高大上,它不过是我们寻常所看到的菜市场的国际版本而已。世界贸易组织是各国就贸易问题进行讨价还价的场所,每个国家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而加入世贸组织的,如果有一个国家标榜自己加入世贸组织的目的是为了自由贸易的崇高理想,要么他自己是傻瓜,要么就是他把其他国家当成了傻瓜。
  中国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这场“复关”谈判持续了十几年时间,最终以关贸总协定无疾而终宣告结束。关贸总协定改成了世贸组织,中国的复关谈判也就转变成了入世谈判,这一谈又是好几年的时间。
  入世谈判所以艰难,在于谈判双方各有各的诉求,每一方都希望能够从对方获得最大的好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的损失。对于中国来说,入世的最大诉求就是能够让自己制造的廉价消费品毫无障碍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则希望中国开放汽车、工业装备、金融、文化产品等市场,以便他们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从中国攫取超额利润。
  在谈判中想不付出代价就获得好处,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国有许多需要保护的重要领域,如果每个领域都坚持不向国外开放,那么国外自然也不会向中国开放市场,中国也就没必要进行入世谈判了。要保护一些领域,就必须牺牲另一些领域,这是谈判中最起码的常识。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相对西方国家来说技术上仍然是落后的,如果全面开放这个世界,西方的工业装备就会蜂拥而入,把中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装备制造业冲垮。为了保护装备制造业,国家放弃了不少权益,包括开放一部分农产品市场、承诺向国际市场出口稀土等资源,这都是必要的交换条件,不是哪个龙傲天发一发王八之气就能够豁免的。
  关于这些情况,冯啸辰当然是非常了解的。事实上,关于需要保护的装备领域的清单,就是由装备工业公司向WTO谈判小组提供的。有些装备中国的制造技术已经能够与西方国家齐肩,就没有必要列入保护范围了,需要保护的项目越少,国家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小。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当王振斌说WTO谈判官员要与冯啸辰探讨一些问题的时候,冯啸辰便乖乖地赶到发计委来了,他说WTO谈判与自己无关,也不过就是随便说说罢了,其实他也知道WTO与装备工业的关系实在是太紧密了。
  正说话间,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一名工作人员带着几名官员走了进来。为首的一人看到冯啸辰,赶紧上前来与他握手,一边还客气地说道:“冯总,抱歉啊,把您请到这里来了。”
  冯啸辰定睛看去,原来对方正是外贸部的司长徐振波,与冯啸辰也是老朋友了。冯啸辰一边与对方握着手,一边笑呵呵地应道:“原来是徐司长,幸会,幸会。”
  “原本我应当到装备公司去拜访冯总的,但因为这件事情和发计委也有一些关系,还需要请王司长也参加会谈,所以只好冒昧地请王司长提供了一个场地,把冯总请过来了。”徐振波解释道。
  冯啸辰道:“瞧徐司长说的,王司长是我的老大哥,到他这里来谈事不是很正常的吗?就算徐司长不召唤,我也会经常来向王司长汇报工作的。”
  “老幺,你这嘴皮子可是比过去利落多了,两句话说得我这个老大哥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了。”王振斌用手指着冯啸辰,无奈地说道。
  这几个人都是司级干部,冯啸辰是企业里的干部,照理说是地位更低一些的,但王振斌和徐振波都知道他深得上级领导的欣赏,在装备制造领域里颇有人脉,属于不容小觑的青年才俊。此外,冯啸辰还刚刚被吸收进了经贸委党组,离副部级也就是一步之遥,而王振斌和徐振波的岁数都大了,估计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结合这些情况,两个人对冯啸辰自然是要多一份恭敬的,这也算是“莫欺少年穷”吧。
  寒暄过后,宾主分别落座,开始会谈。王振斌作为主人,先发表了一个简短的欢迎辞,接下来,就是徐振波发言了:
  “王司长,冯总,今天麻烦你们二位,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部长让我来听取一下你们的意见。我们目前正在就加入WTO的问题与美国进行谈判,美方提出希望我们大幅度降低成品油的进口关税,以便使美国生产的成品油能够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而在此之前,发计委曾经提出希望维持对成品油的保护,以免我国的能源供应被国外势力操纵。我想问问你们二位,对于这件事有什么进一步的考虑。”
第七百三十五章
规模经济
  成品油是相对于原油而言的,是指原油经过加工之后形成的汽油、煤油、柴油等,此外还包括利用生物质合成的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
  中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缺乏的国家。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年代里,国内石油消费较少,因此有限的石油出产还可以用于出口,以换回宝贵的外汇。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对于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石油出口逐渐减少,至90年代前期,中国已经变成石油净进口国,而且进口数量逐年递增。
  中国的石油进口分为原油和成品油两部分,目前二者的进口数量基本持平,都在2000万吨左右。将原油加工至成品油,是一个高附加值的过程,进口成品油相当于把这部分价值送给了国外的炼油企业,对中国来说显然是吃亏的。但国内炼油企业的产能有限,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所以国家不得不进口相当数量的成品油。此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国内炼油的成本比发达国家要高出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品油运到中国来,加上运费仍然比国产成品油便宜两成以上,这使得走私成品油一度成为非常有利可图的业务。
  为了保护国内炼油企业,国家对于成品油进口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包括进口配额以及高额的关税,在关税的保护下,进口成品油的价格与国产油持平,国产油才有了生存的空间。
  对于中国的成品油市场,西方国家一直都虎视眈眈,于是在入世谈判中,取消成品油进口配额以及降低关税就成为重要的一个条件。石油部门对此当然是大力反对的,原因无它,如果放任国外的成品油进入中国市场,石油部门下属的那些炼油厂起码有一半要破产,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但如果要坚持对成品油的保护,就意味着必须要放弃其他产业的利益作为交换,而其他产业也同样重要,手心手背都是肉,让国家舍弃哪块利益呢?
  外贸部把这个问题提交给了国家发计委,发计委也是倍感为难。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早些年国家外汇短缺的时候,石油出口几乎是撑起了国家外贸的半边天,多少国家急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都是用石油换来的,而石油部门也因此而获得了强大的话语权。这些年,国家的创汇能力提高了,石油也从出口商品变成了进口商品,石油部门在国家的发言权有所下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发计委要动石油部门的奶酪,还是要掂量掂量的。
  “成品油行业是必须要保护的。成品油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成品油供应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在战争时期更是直接影响到军队的作战能力。这样一个部门,如果完全被国外控制,对于咱们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王振斌说。
  徐振波问:“王司长,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大幅降低成品油的进口关税,那么这个市场就会被国外控制?”
  “基本上是这样吧。”王振斌说,“发达国家的炼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他们的炼油成本比我们低得多,国内的炼油企业所以能够维持下去,全是因为关税的保护。如果这层保护取消了,咱们国内的炼油企业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