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451

  “这个……恐怕不太容易吧?”霍特比结结巴巴地说,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其实,这家酒楼虽然雇用了不少从中国请来的厨师和一些管理人员,但它的老板却是一位德国女士,它或许不能算是一家中国餐馆。”
  冯啸辰没有理会霍特比的话,他按铃叫来服务员,又让服务员替他叫来了大堂经理,然后对大堂经理说道:“你们的老板克林娜女士现在应当就在你们伦敦分店吧?请她到我们包间来一下,就说有位从中国来的姓冯的先生找她。”
  大堂经理愕然了几秒,然后便屁颠屁颠地找老板去了。伦敦分店有自己的经理,但这位冯先生说的克林娜女士却是他们欧洲总店的老板。克林娜女士平时很少到伦敦来,她是昨天才到的,酒楼里绝大多数的下级员工都不知道此事,只有像大堂经理这个级别的管理人员才知道这个消息。眼前这位冯先生直接说出克林娜就在伦敦,显然不是什么平常人,大堂经理岂敢怠慢。
  少顷,体态丰盈的克林娜在大堂经理的陪同下,来到了冯啸辰一行所在的包间。她一进门便直奔冯啸辰而来,在冯啸辰面前微微一揖,笑着说道:“哥哥,你到酒楼来吃饭,怎么事先不说一句?我还正打算和你联系呢。”
  克林娜正是冯啸辰的弟弟冯凌宇的夫人,也就是冯啸辰的弟媳。冯凌宇在德国硕士毕业返回中国的时候,克林娜也随他去了中国。克林娜也是学机械专业的,但她学这个专业却仅仅是为了与冯凌宇厮混,对专业没有任何的兴趣。到中国之后,她迷上了中国饮食,于是跑到春天酒楼去给陈抒涵打下手,顺带学习厨艺。
  十几年下来,克林娜已经变成了一名优秀的中餐厨师,同时也学到了餐馆管理的各种经验,成为陈抒涵的得力助手。三年前,她受陈抒涵的委派,前往欧洲开办春天酒楼的分店,几年下来成绩斐然。正如霍特比向冯啸辰介绍的那样,在欧洲每个城市里的春天酒楼都成为当地的重要地标,挽救了一大批饱受欧洲饮食残害的美食爱好者。
  冯凌宇一直都呆在国内,克林娜连生了三个孩子,也都放在京城,由冯立夫妇照顾。顺便也说一句,对于颇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的冯立夫妇来说,对于小儿子娶了一个番邦女子原本是有些腹诽的。但看到因为儿媳妇是外籍,所以不受计生政策影响,而且极能生养,给他们一口气添了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老两口便转嗔为喜了。
  克林娜在欧洲管理餐馆,平均一个月要回一趟中国,去看望丈夫和孩子。这样两头奔波自然是非常辛苦的,但她却乐此不疲,这或许就是德国女人的强悍吧。
  这一回,冯啸辰要到伦敦来办事,克林娜正好在欧洲,闻讯便专程赶到伦敦来,等着看是否能够帮冯啸辰做点什么事情,顺便也视察一下伦敦分店。冯啸辰一行到达伦敦的时间,克林娜是提前知道的,只是没想到负责接机的霍特比会阴差阳错地把冯啸辰等人请到春天酒楼来吃饭。
第七百六十一章
我们没有这样的习惯
  听到克林娜的问话,冯啸辰笑着指了指霍特比,说:“是我的朋友霍特比先生安排的,他说你们酒楼是全伦敦最好的中餐馆,他还说他是提前了很多天预订的位子。”
  “哦,是吗?”克林娜用漂亮的大眼睛看了霍特比一眼,柔声说:“谢谢霍特比先生对我们酒楼的称赞。”
  霍特比赶紧站起身,手足无措地说:“哦,不不不,我不知道原来夫人和冯先生早就认识,如果我早知道的话……”
  说到这里,他不知道该往下怎么说了。他知道自己摆了个乌龙,虽然不知道克林娜和冯啸辰到底是什么关系,但看起来显然是很亲近,而他却对此一无所知,还在冯啸辰面前说了半天这家酒楼的渊源。当然,他也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春天酒楼,并且对它赞不绝口,如果他今天换了另一家中餐馆来宴请冯啸辰一行,没准就犯错误了。
  冯啸辰摆摆手,让霍特比不必解释,接着又转头对克林娜说:“克林娜,这位霍特比先生是我在伦敦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他以后或许还会经常带客户光顾你们酒楼,你是不是可以考虑给他一张贵宾黑卡,给他一个比较好的折扣。”
  “哦,当然可以!”克林娜满面笑容,爽快地答应着。前面冯啸辰介绍了霍特比,但并没有说霍特比与他有什么关系,所以克林娜是不会主动给霍特比送贵宾卡的。现在冯啸辰提出来了,克林娜确认了霍特比对冯啸辰非常重要,那么送一张贵宾黑卡又算什么呢?
  她转头向陪同自己前来的大堂经理低声吩咐了一句,大堂经理立马转身出去,等她回来的时候,手上已经拿了一张黑卡。克林娜向她点点头,大堂经理便恭恭敬敬地把黑卡递到了霍特比的面前。
  “哦,这是给我的吗?我真是太荣幸了!谢谢克林娜女士,谢谢冯先生!”
  霍特比双手从大堂经理手里接过黑卡,脸上的表情十分夸张。春天酒楼的黑卡在交际圈里还是有些地位的,能够拥有这里的黑卡,会在请客的时候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牛逼感觉,这是能给他加分的。当然,霍特比觉得激动的更大原因在于冯啸辰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安排,他只是抱怨了一句春天酒楼的座位难订,冯啸辰就让人送给他一张黑卡,这说明在冯啸辰的心目中,他霍特比是有一些地位的。这就像领导在你儿子过生日的时候那天突然给你送了一盒廉价巧克力,价钱甚马的都是浮云,领导对你垂青才是最重要的。有这么青睐你的领导,你还能不为他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用一张黑卡打发了霍特比,冯啸辰又和克林娜聊了几句闲话。克林娜几乎每个月都要回一起中国,与冯啸辰的上次见面也就是半个月前的事情,二人之间还真没多少要聊的。杨海帆和克林娜也挺熟,因为克林娜算是陈抒涵的合伙人,冯凌宇则是杨海帆的下属,两家人平日里也经常走动,此时在异国他乡见面,杨海帆自然也要和克林娜寒暄几句,这也不必细说了。
  这段小插曲让霍特比更加坚定了为冯啸辰卖命的决心,他发现克林娜在冯啸辰面前也是带着几分恭敬的,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家春天酒楼的背后,一定也有冯啸辰的影子。能够把生意做出工业圈,进入餐饮业,这反映出冯啸辰具有强大的能量,谁知道他还有多少其他的产业呢?此外,春天酒楼没准也是冯啸辰的眼线之一,霍特比如果三心二意,存着糊弄敷衍冯啸辰的心思,人家肯定轻而易举地就能够识破。
  为这样一位有能量的老板服务,应当是一个正确选择吧,霍特比对自己说。
  第二天一早,霍特比带着小跟班多宾斯,领着冯啸辰一行来到了位于伦敦的一家电子公司。这家电子公司名叫菲德尔曼公司,正是专业从事工业控制模块制造的,在此前也曾与一些中国装备企业合作过。不过,早些年中国企业与菲德尔曼公司的合作主要是直接购买其现成的工控模块,而冯啸辰他们这一次来,却是要请菲德尔曼公司为罗冶和辰宇工程机械公司量身定制模块。
  “开发新的模块?这是不可能的!”
  谈判一开始就奔着结束的节奏而去了。刚刚听完王伟龙代表罗冶所提出来的要求,菲德尔曼公司的技术总监芬尼就大摇其头,做出了一个断然拒绝的回答。
  “芬尼先生,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没等中方的人说什么,霍特比抢着发言了。他今天的身份是一位中介,负责帮中国人寻找技术供应商。菲德尔曼公司是他早就联络好的,现在当着冯啸辰等人的面掉了链子,霍特比当然有些脸上挂不住了。
  “因为完全没有必要。”芬尼牛烘烘地说,“刚才这位先生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已经有三种很成熟的模块可以实现,分别是FD301,FT5504和NY4000。只要这位先生所在企业的工程师好好地研究一下这三种模块,就不会提出什么其他的要求了。”
  “我们过去使用过FD301,另外两种模块我们也已经采购过一些,在实验室里做过测试。不过,这三种模块都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希望菲德尔曼公司帮助我们开发一种新模块的原因。”王伟龙解释道。
  芬尼说:“我们这三种模块在开发的时候是充分进行过市场调查的,它们能够完美的满足市场上对于此类自动控制的需求。如果你们觉得这三种模块不够用,那肯定是你们的产品设计存在问题,我想你应当让你们的工程师好好检查一下他们的设计。”
  “可是,芬尼先生,刚才王先生已经说过,他们使用过你们的这三种模块,但觉得它们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难道你们不应当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来修改产品吗?”霍特比问。
  “抱歉,我们没有这样的习惯。”芬尼耸了耸肩,露出一个很欠揍的表情。
  黄明插话道:“芬尼先生,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你刚才所说的那三种模块,最新的一种也是2000年设计定型的,而现在是2003年,工业控制领域里已经有了很多新的概念。王先生他们正在开发的是一款准备在2005年上市的新产品,他们希望采用最新的工业控制技术,这应当是合理的吧?”
  芬尼看了看黄明,点了点头,说:“的确,你说得对,现在工业控制领域里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概念,我们也正在开发新一代的工控产品,这也是我们没有时间专门为这位王先生的企业开发专用模块的原因。如果王先生的企业准备使用新的工控技术,可以等我们的新产品推出之后,再进行选择。”
  “你们的新产品大约会在什么时候推出?”王伟龙问。
  芬尼说:“我们的原计划是明年10月,不过我们设计部门刚刚有了一些很天才的想法,打算推翻原来的设计,这样一来,产品的上市时间可能会推迟到2005年的7月份。”
  众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了一种无奈与愤怒交织的神情。罗冶打算在2005年推出新产品,而配套的工控模块要到那时候才能上市,那还来得及吗?万一届时菲德尔曼的工控模块根本就不支持罗冶打算采用的几种新技术,那岂不是抓瞎了?
  冯啸辰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心里冷笑不已。菲德尔曼公司的经营情况,霍特比都已经向冯啸辰汇报过了,这家公司因为产品开发滞后,经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如果能够从中国企业手里拿到一个大订单,菲德尔曼公司将有可能起死回生。反之,如果拿不到这个订单,光凭欧美市场上的需求,菲德尔曼公司今年估计还要继续亏损,而它的股东已经无法容许它再亏损了。
  明明是一只丧家之犬,非要装出一副贵族嘴脸,对送上门来的客户都这样拽,这些英国的没落贵族真应当好好地整治一下才行。
  “芬尼先生,我只想强调一句。”冯啸辰冷冷地开口了,“我们希望贵公司为我们量身定制一种新的工控模块,以满足我们新产品的设计要求。如果贵公司的模块性能符合我们的要求,质量可行,价格也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我们将在未来三年内订购2000套。”
  “嗯哼,那又如何?”芬尼不为所动,用同样冷冷的口吻反问道。
  冯啸辰站起身,说:“我们的要求已经向贵公司陈述过了,我们会给贵公司一星期的时间考虑。我提醒芬尼先生,请把这件事向你们的总裁做一个汇报,由他来决定是否要接受我们的订单。”
  说罢,也不等芬尼做什么表现,他推开身后的椅子,转身就向外走。他这一走,其他的中国人也都纷纷起身,跟着他离开,黄明还冲着芬尼送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微笑。
  霍特比也站了起来,他黑着脸看了看芬尼,然后说:“芬尼先生,我建议你把这件事向斯泰尔先生做一个详细的汇报,我想他对于这件事应当会有不同的看法。”
第七百六十二章
他们会慢慢适应的
  斯泰尔正是菲德尔曼公司的总裁,此前霍特比是与斯泰尔联系的,声称可以为菲德尔曼介绍一个中国客户,当时斯泰尔非常高兴,还许诺事成之后给霍特比一份回扣。不巧的是,冯啸辰一行到伦敦来的时候,斯泰尔却因为私事暂时离开伦敦了,临行前让公司的技术总监,同时也是公司的合伙人之一芬尼来接待这群中国客人。
  芬尼是搞技术的,凡事都从技术部门的角度出发,他觉得额外开发一种新的工控模块太浪费时间,而且也与他目前正在做的事情相冲突,所以拒不接受中方的要求。霍特比无奈,只能让芬尼把这件事向斯泰尔做个汇报,期望斯泰尔能够从公司经营的角度出发,慎重考虑与中方的合作问题。
  一行人从菲德尔曼公司出来,霍特比悻悻然地跑到冯啸辰面前,向他道歉,说自己事先没有与对方充分沟通,导致出了这样的岔子。冯啸辰却是不以为然,淡淡说道:“没关系的,我想芬尼先生很快就会想通的。”
  “我马上和斯泰尔先生联系,向他说明这件事的利害,我想他是会知道该怎么办的。”霍特比说。
  冯啸辰想了想,说:“也好,你说过,斯泰尔先生是你的朋友,这件事还是应当跟他说一下,给他一个机会。芬尼先生或许是离这个世界太远了,根本就不知道今天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是的是的,我想……一定是这样的。”霍特比连声地附和着,心里却是五味杂陈,说不清是什么滋味。芬尼的作派,霍特比是很熟悉的,这也是绝大多数英国人或者说欧洲人的作派,称为一种老爷作风也不为过。可今天的欧洲已经没法再做老爷了,像菲德尔曼这样的公司,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哪里还有什么老牌帝国主义企业的样子。相反,冯啸辰所代表的中国企业,倒是混得风生水起,手里攥着大把大把的钱,已经拥有了市场的发言权。
  冯啸辰说愿意给菲德尔曼公司一个机会,这句话说得霸气侧漏,把一个市场新贵的嘴脸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英国人,霍特比对于冯啸辰这种霸气自然带着几分不满、几分嫉意,还有几分羡慕,但是,他现在是冯啸辰的雇员,屁股只能坐在冯啸辰这边,心里再多的民族情绪也抵不过冯啸辰给的高薪。
  “啸辰,你觉得菲德尔曼会屈服吗?”王伟龙在一旁对冯啸辰小声地问道,他和冯啸辰说的是中文,倒也不怕被霍特比听见。
  “如果他足够识时务的话,我想他会屈服的。”冯啸辰说。
  王伟龙说:“其实,这位芬尼先生说的情况,我们事先也是有心理准备的。国外有很多公司是不为其他企业定制产品的,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发新产品,用户根据他们提供的配件规格来设计自己的整机产品。芬尼说的那三种模块,我们也是研究过的,如果菲德尔曼公司坚持不能按照我们的要求提供其他的模块,我们用那三种模块也能将就,就是产品的设计要做一些调整,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杨海帆在一旁插话说:“老王说的这个情况,我们也了解过。欧洲有很多老牌的公司的确是挺顽固的,过去我们搞装载机、挖掘机、泵车这些新产品的时候,曾经和不少欧洲的配件厂商联系过,请他们按照我们的产品要求设计新的配件,大多数企业都表示不同意,说他们的配件是有规格的,不能改变。每次到最后,我们都只能按照他们所提供的配件规格来修改我们的设计。”
  “是这样吗?”冯啸辰笑着问,“如果是双罗、希曼兹、普迈这些大公司找他们,他们也不愿意设计新配件?”
  “这倒不至于……”杨海帆苦笑道,“人家毕竟是大公司,这些配件企业肯定是要照着他们的要求提供配件的。”
  冯啸辰一摊手,说:“这不就对了吗?说到底,还是谁的实力更强的问题。如果整机企业的实力强,配件企业就得照着整机企业的要求提供配件。反过来,如果整机企业的实力弱,那就只能照着人家提供的配件来改自己的设计。”
  “是这个道理。”杨海帆点头认同,他向冯啸辰问:“那么,啸辰,你觉得我们算是实力强,还是实力弱呢?”
  “当然是实力强。”冯啸辰不假思索地说,“我刚才跟芬尼说了,我们可以订购2000套模块。这年头,除了咱们,还有哪个国家的企业能够一下子订购2000套控制模块的?”
  王伟龙说:“啸辰,你这就是偷换概念了吧?人家说实力,说的是技术水平,你说的是采购量,这能是一码事吗?”
  冯啸辰反驳道:“老王,你听谁说实力是指技术水平?你的技术水平是世界第一,但一年只能卖两台泵车;我的技术水平是世界倒数第一,但我一年能卖200台泵车,你说谁的实力强?”
  “你这是强词夺理!”王伟龙笑着斥道。不过,冯啸辰的意思,他倒是明白了,能够一口气订购2000套工控模块,绝对是一个大客户了。做企业的,还真不在乎客户的技术水平如何,有钱的就是重要客户,没钱的就没有话语权。
  过去罗冶、辰宇公司到欧洲来采购配件,人家不放在眼里,说到底就是需求量小,人家不屑于为你服务。这些年,中国的装备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凭借价格上的优势,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产品销售量上升了,对于配件的需求量自然也就增加了,不知不觉之间,中国企业也开始成为配件市场上的大客户了。
  作为大客户,自然就可以享受到大客户的待遇。这次出国之前,冯啸辰就明确提出,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国外配件企业为自己量身定做合适的配件,在价格上也应当享受优惠,要有一种“客大欺店”的霸气。对此,王伟龙、杨海帆都有一些不适应,大家刚刚见过的这位芬尼先生,显然也不适应。
  “没关系,他们会慢慢适应的。”冯啸辰信心满满地说道。
  与菲德尔曼的初次接触结果不尽人意,冯啸辰并没有因此而责怪霍特比,只是让霍特比抓紧时间联系一下斯泰尔,看斯泰尔是不是也和芬尼一样,死守着英国贵族的傲气,不愿意低头。冯啸辰表示,如果斯泰尔也不愿意低头,那么这件事就算了,世界上并非只有菲德尔曼公司一家能够设计这类工控模块,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手里有钱还愁没人上赶着来卖产品吗?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霍特比领着冯啸辰一行,又走访了十几家英国企业,商谈不同配件的采购问题。与这些企业的谈判情况各不相同,有些企业听说大客户上门,极尽谦恭,满口答应中方的各种要求;有的企业则和菲德尔曼那样,表示自己没有兴趣为客户定制产品,自己生产的产品规格就是这些,爱要要,不要滚……
  遇到后一种情况,冯啸辰倒也不恼不急。有时候冷飞云、黄明他们气得吹胡子瞪眼,冯啸辰还要反过来劝慰他们,让他们稍安勿躁。
  霍特比向冯啸辰承诺马上和斯泰尔联系,但鉴于斯泰尔因私事请了假,不在公司,所以霍特比只能是在斯泰尔的座机上留了言,请斯泰尔回公司后务必过问一下有关中国人访问菲德尔曼公司的事情。
  霍特比倒不是找不到斯泰尔的手机号,而是觉得斯泰尔既然请了假,那么现在就属于私人休假的时期,打电话谈公事属于侵犯私人权益的事情,这在欧洲的企业里是比较忌讳的。霍特比想到这些的时候,难免又会联想到自己的中国雇主。包成明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从来也不关注是不是休息时间,反过来,包成明也不止一次地对他说过,如果有什么突发的事情,不管是节假日还是深更半夜,霍特比都可以给他打电话。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似乎并没有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区分,这或许就是他们能够快速追赶上来的原因之一吧。
  斯泰尔是在冯啸辰他们造访菲德尔曼公司的三天之后才回到伦敦的。他办公室的电话里已经攒了几十条留言,其中当然大多数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听到霍特比的留言时,斯泰尔打了个激灵,他掐断了电话录音,马上把芬尼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斯泰尔,你回来了,你的事情办好了吗?”芬尼见到斯泰尔的时候,关心地问着。他们俩是合伙人,关系是非常近的。
  斯泰尔点点头,说:“都已经办好了,谢谢你的关心,芬尼。对了,芬尼,在我离开的这几天里,公司有什么事情吗?”
  “什么事情也没有。”芬尼漫不经心地说。
  “什么事情也没有?”斯泰尔狐疑地看了芬尼一眼,然后问道:“我听说,来了一些中国人,想和公司合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